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84|回复: 37

[民族医学] 伤寒论知识点(本人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0 23: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级中医人士学习的指南# g/ |, s% e3 n) u
吸取历年版本精华
- x1 w1 k0 v* ^9 w& X医籍经典精华呈现* T. G9 ~4 n/ E  [/ d/ T
重点定位% @0 H7 L: |6 ~2 S- W* q
难点精解
4 o3 F1 A9 R& O$ y6 W& j简明扼要
- N5 s& C/ u: I# Q9 G. h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实用性2 b" t( o; q1 W* B3 O9 f, S# X6 |5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0 Q( ]& ~' U( t  g: I$ l0 e& P% s+ K7 z2 j4 ^7 A* \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8-8-21 00:58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2 i3 p9 a- l+ @2 c+ x2 f
* l8 q; S/ z9 n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8-8-21 00:56 编辑 ]
发表于 2008-8-20 23: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可以在详细一点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0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医生 于 2008-8-20 23:57 发表 & e+ l1 n; m( i- q' V
写的很好,可以在详细一点吗?
- Q. E1 D) \, a2 I. m7 `
$ O* W# i( x# l% P: {
这是知识点,详细的有空径直看伤寒论教程!只要懂得了,记得住,说得出,用得上!
发表于 2008-8-21 08: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是什么好东西,谢谢了
发表于 2008-8-21 08: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发表于 2008-8-21 11: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是什么好东西,谢谢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8-8-21 17: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本节重点和难点: s' Y* v7 a0 J, |" ?- Y) r
) x7 m4 Y7 ]% j+ }/ N
1.伤寒的涵义 〓《难经·五十八难》日:"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前一个伤寒为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后一个伤寒为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7 Z1 [* ~4 y2 j1 d: |* p2 h: _
2.《伤寒论》的作者及其年代〓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公元150一219年)。6 W+ C$ T& e  T3 m$ D
3.首次搜集整理编次《伤寒论》的作者及其年代〓晋代 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首次搜集整理成册.8 e# E$ _; j$ r. S4 q7 q
4.现存《伤寒论》的最早版本〓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一书中收载了《伤寒论》全部内容.
7 A& {) d0 V6 u: l; R$ _3 K. T; s. k5.首次校注《伤寒论》的医家及年代〓北宋 林亿等首次对《伤寒论》进行校注.1 D2 v0 ~: R, _& }+ ~( A- f
6.首次全文注释《伤寒论》的医家及其书名、年代〓金代 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首次对《伤寒论》进行全文注释.
* J; G9 L8 l; j5 \( e7.现在通行的《伤寒论》的两种版本〓一是明赵开美复刻宋版治平本,一是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又称成注本。
$ H* n, R+ U- r0 G1 a- S6 Z8.主要注家及其著作。代表性的有:
+ b3 \- c' I$ h$ \; e) k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8 Q3 S2 T: v- I( \6 z) I2 s$ v( Y% z2 W
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
5 h0 m/ p. ?5 \/ J% p* h( Y* C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
% }' X( _; y9 b1 h- g9 G; i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8 U! B& P0 i$ K3 Y0 W$ \+ D. \3 T$ B3 ]! L- v2 k
9.《伤寒论》性质〓《伤寒论》不但有外感病内容,也有杂病证治,其所论述的伤寒是广义的。《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
# c% b: R9 |% K/ j- j10.六经、六经辨证、六经病的概念。(略)* D. T$ i% S9 b, x/ k
11.合病、并病、直中等概念。(略)! ~7 a' A) j; S/ B  d
12.六经病的基本治则,八大治法。(略)吐法传授不明.
& `" P. Q, z% z# }13.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略)
/ D. E& X5 S! ^7 ^) r* D( Q+ p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6 b9 j4 @: g) I1.《伤寒论》成书的背景是什么?: D* I% R7 ~5 |4 R" J6 [( r
答题要点:9 s; u5 n* K' [& J* N
《伤寒论》成书背景分几个方面:8 h5 c9 c! @; P5 p: w0 P5 @6 F
一是理论基础,在《伤寒论》成书以前,就有《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籍,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业已形成;
. }" ?# o- a8 V  @二是汉代以前宝贵的医疗经验;
/ i) S. z1 P" V! u" _0 M: ?2 {三是当时疫病流行;
9 i8 w6 i! y* a& W四是仲景的医疗实践。正如仲景自序所云:"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c3 L( R1 q- d7 k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成就。
! d- _1 r+ ^! C6 I1 S' W( l答题要点:1 ?+ l. V# s, \4 j& k/ J+ s) W
学术渊源:& n$ U, S+ X+ c9 S" C: D( N; e
①继承《内经》等中医药理论知识。: S+ a2 r$ }7 ^  B3 h& F
②博取汉代及汉以前的医疗成果及有效方药。/ i0 w( u0 |7 v5 G- v, j2 W
③总结仲景自身的临床经验。7 T- x6 _4 m. n, \  G2 \

) m6 Y0 }& V- |4 Q  n  o3 @- ?8 N学术成就:' _, a+ {1 I: g/ g
①揭示了伤寒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l) H6 z5 O2 @5 U
②创立六经辨治理论,为外感病及某些杂病的辨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治法则。
3 `! w2 f5 p* M- g7 s4 L③是第一部理法方药相贯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N9 O$ R% i$ T& L
④创制和保存了许多疗效卓著的方剂,是方书之祖,并为后世制剂学奠定了基础。
: I0 f! K% ^5 H% k6 e( U9 h% U' f, P. L# k- ]: m% E) h& d' ?
3.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如何?  I/ a; Z( s1 R* A6 k

; A. S* B5 L: F5 s6 h( x答题要点:4 Y2 L, b7 J0 @+ ?' k
《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始终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的内容,它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
6 T* W& U* l9 q: B4 O7 R& j8 a八纲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在明清时期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是相辅相成的。; g" G  `1 Q& l
脏腑辨证是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六经辨证不能脱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多种方法综合灵活的运用。/ J0 X/ p2 i3 o, f
7 J5 h* \7 H) O4 H9 L+ \
4.《伤寒论》的治法运用上,实际已包括八法,请举例说明。& B1 K: n8 x; }% f# j* s
# H" y3 E. E3 |) {4 k! e2 b- n: @+ Z
答题要点:
3 @6 N  q" E: w; |治太阳表证,有麻黄汤、桂枝汤之汗法;3 A0 z$ k) [9 R6 v& ~" h
治痰实阻滞证,有瓜蒂散之吐法;+ K- ~" v0 E4 Q) l) E
治阳明里实证,有承气汤之下法;/ y; J/ O, `! W
治少阳病,有小柴胡汤之和法;
" v& x& `; ]- O; j治少阴寒化证,有四逆汤之温法;
1 J% w2 @; A6 v  _; s治阳明热证,有白虎汤之清法;9 M7 r. N+ k# ~% X6 U
治太阴病,有理中汤之补法;
0 j1 ~* F: M; J& Q7 O治蓄血证,有抵当汤之消法。! o: d" G* ^6 P# p5 \  P" b

( t1 |/ {8 D' i, _+ ?2 [6 B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K" x# I2 c. h3 P) V) Q: b' y7 j概 说9 Y2 o1 C! H$ W- X% |9 ]
一、本节基本知识点. ~* b, F% s. B9 \( P& _  Q$ s9 ]1 X7 \
(一)太阳之生理: w" ?+ {1 F0 v. F
1.太阳--手足太阳二经及膀胱、小肠二腑。9 r+ V+ F; D& u& N$ I
2.太阳与少阴是表里关系。
$ z1 t- K3 u% H' @5 ]3.太阳主开,统摄卫气,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
+ {; ^! L' q# x2 m  g  v, O(二)太阳病病理
4 v+ ~4 m7 c$ k, G0 h1.太阳病,为外感病之初期阶段,病位在表。2 W8 {$ K* e4 u/ w( M
2.太阳病基本证候--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1 h3 y, S3 z8 l
3.太阳病基本病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
# H( }# d" s% a( _: A( L- u; c4.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
: A1 B" C' j; q9 B) f$ Y(三)太阳病治则治法3 Z& J: d- g  c2 F
解表祛邪是太阳病的治疗原则,汗法为其治疗大法。+ `% ~$ T4 P6 z1 K, ]0 h/ V% j, g
(四)太阳病篇不全是太阳病
" [5 `% E/ }6 z( x1.《伤寒论》详于寒略于温,教材多将外感风寒表证称为太阳病本证,包括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 j# V% T) K& A  _# U# F
2.太阳病篇内容有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变证和太阳病疑似(类似)证。5 |) O0 I2 R9 d  n( d$ |% _
二、本节重点和难点 : u( j7 U: O! p; M& w; @
1.太阳的功能。
4 r$ k/ x6 c/ _2.太阳病基本证候、病机、分类、治法。
; t( z) w- V  O$ R* p1 i' z! w3.在太阳病的分类上,有两大观点:
: j* O) c6 j2 b9 A$ l一是太阳病即是表证。+ ]: U6 z4 ]8 c1 k5 L" V
另一种是太阳病分表证和里证两大类,其里证是太阳蓄水、太阳蓄血证;而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只是太阳表证的分类。
6 @9 v/ A# A6 V2 Q1 J8 }( T所以要分清太阳病、太阳病表证及太阳病本证三种分类方式及包括内容。
( |8 R$ d2 d3 n8 v2 [. }5 h" p5 e4.太阳病篇不单单论述太阳病。7 v1 G5 u7 n, f, e: B" B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9 Q+ @9 _( i% ^5 L
1.太阳病、太阳病表证及太阳病本证的分类内容分别是哪些?+ x# X/ N& c0 f- G3 x! ^
答题要点:太阳病分为表证与里证两大类,太阳表证分为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三类,太阳里证有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太阳病本证分太阳中风、太阳温病积表郁轻证三类。
' R3 x0 ^2 k) t( R2.何谓"实则太阳,虚则少阴"?
3 d9 x5 l0 p8 h6 U% [# w答题要点:太阳包括手足太阳二经和膀胱、小肠二腑,与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为表里关系。病变从太阳传至少阴,是表里传,太阳病多为实证,少阴病多为虚证,故曰:"实则太阳,虚则少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17 22:34 , Processed in 0.0401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