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2|回复: 1

煲汤祛春湿 要区分寒热体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 0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广州日报》- ^+ [/ G/ ^. J
3 N$ }0 T) D0 D8 t; Y, W8 {1 e# F

- h' y9 c2 F& k. u/ {4 [  雨水节气过后,空气中水分增加,潮湿、闷热、阴雨不断的“回南天”加快了“回归”的脚步。这种气候容易使人产生头晕、懒言、困倦乏力等诸多不适。一向崇尚喝凉茶、煲靓汤的“老广”,在这个时节喜欢通过汤汤水水来祛湿,但专家指出,湿邪致病有“内”、“外”之别,表现在不同人群身上还有“寒”、“热”之分,想用汤水除湿者,需先分清致病的原因及症型再作定夺,以免不对症更适得其反。
  ]! ?- Q, U% `& M: {4 G( ]% c8 U
3 |7 V$ F* |$ H- I- @2 ^0 R

: e$ M* y1 n. q' r4 x
$ c( w  B7 S1 I  f  G% f, w4 B0 k- Z( c3 j5 J6 S1 `
! q* e; I* a1 u& N: c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高三德
8 v+ k; e: U0 [
. W, O' ^: c) y0 p( g" L  医学指导/广州市中医院于天启主任中医师, Y" o! ~9 E% e2 b. Y  h

9 B6 V9 S" M7 |) c& q6 O  现象:
4 g5 d% o' U/ b3 e' e' _% m3 A' ?# R. L  }9 ?& C  Z: `5 M0 Q* g' d
  乱喝凉茶靓汤,不祛湿反伤脾
& Y& O4 y+ B3 W$ N* M# k, n
% Q4 \  h. a2 {3 c  个案1:5 ~; U, S, y+ F* }; J, N  ?% j
0 O; d. L; K# t" ?$ Y, \0 M
  寒湿感冒错喝清热解毒茶
  r6 |) ?& [% R- Q, I3 h
$ H' k( a7 V9 O0 t6 g$ c  42岁的李先生上星期天去爬山,遇到阵雨来不及避开,淋得浑身全湿透,当天傍晚出现咳嗽、咽痒症状,他马上到家门口某凉茶店买两瓶菊花雪梨茶,但喝下去之后症状不见缓解,反而鼻塞流清涕。到了半夜,他甚至发热头重,便又找来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喝了三四瓶,第二天仍然发烧,其他症状也未见好转,不得已才去看医生。医生发现他舌淡苔白且脉滑,诊断为风寒夹湿引起的感冒,于是给他开了些藿香正气散,并嘱他用草豆蔻、扁豆、茯苓、高良姜煲些瘦肉汤喝,果然很快就退热,其他症状也逐一消失。* c$ Q& y* f0 L" X5 P* P: l9 z# B, [
8 n4 h& x) n. p5 r  n; K- a. O; x5 G
  专家点评:
& P. O( F; m4 v. o+ x8 f& B+ `  w5 B# k- p
  广州市中医院于天启主任中医师指出,李先生是因淋雨而感冒,从其头重、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来看,他所受的风寒夹有湿,治疗应遵照散寒解表、健脾化湿的原则。但他所喝的凉茶和口服液都属清热解毒之类,非但起不到祛寒去湿的效果,甚至还可伤到脾胃,令病症加重。1 u# g& b7 j6 y
0 ]' y' u& r1 D) f$ t
  个案2:
; l: u& ?6 ^! s2 U8 k
+ ?% O$ A2 ?8 l) W1 A" y, a  痰湿体质错喝清热利湿汤7 l( t0 L0 c- f; ^+ ?& U0 r, Z

% O. M5 N1 Y4 E: q" p/ b  38岁的黄女士上星期一天内拉了十来次肚子,每次都排黄色水样稀便。她形体比较肥胖,之前因跟多年不见的四川老友相聚,下馆子麻麻辣辣吃了一大堆,聊得开心喝多了两杯冷冻啤酒。考虑到好久没吃那么辣,黄女士怕第二天太热气,便又点了个溪黄草煲的老火汤。当天夜里腹痛开始拉稀。每次便后腹痛虽稍有缓解,但很快又有便意。半夜里来来回回10余次,折腾得她口干、乏力。第二天黄女士显得虚弱没胃口,遂到中医院求诊。医生诊断她为痰湿体质,是因脾虚湿困而引起腹泻,给她开了能渗湿行气的参苓白术散,并嘱她煲些健脾化湿汤来辅助治疗,果然很快就止了泻,恢复了体力。) n9 p( f6 }- z. ~: N
9 g" P4 c% b6 N( |; K7 @- u% I2 T
  专家点评:
. w9 D/ V) y7 A( P* `' k/ h9 ?- v3 z$ k
  于天启指出,肥胖的人一般身体多湿,一旦吃了过多的生冷食物,脾阳就会受损。黄女士喝了冻啤酒,自然使脾阳受损,体内的湿非但排不出来,而且还会进一步困阻脾阳,使脾失运化,拉肚子便是其常见的症状。像她这类患者,在治疗上应遵照健脾化湿止泻的原则,而她偏偏喝了溪黄草之类的利湿清热汤,使脾阳进一步受损,其实应喝些苡仁、淮山、茯苓、扁豆等煲成的健脾化湿汤才对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05: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 C4 J' r; \+ i9 s# ^! V6 a  提醒:
1 P3 |0 ?! f: q4 R
- y5 ]' J4 a0 R" l& L8 d5 I  老人小孩祛湿各有侧重
* a: g1 C4 o0 R! {7 w; o" L/ L1 L
! H1 {8 \6 K2 L6 |+ Y* _  @  老人:煲祛湿汤加适量补气养血料
1 J& R; o4 w+ G1 \2 U) v" |7 [" R" G0 F0 n7 V: O
  于天启特别提醒说,如果家中有老年人,煲祛湿汤时就不宜选药性太过寒凉或燥热之品。因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多气血亏虚,所以在煲祛湿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补气养血汤料。如:可选用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淮山30克、生苡仁30克煲粥或煲汤,以起到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之效。* N" s, F" ~: ]5 w3 Q. l

: M  U, R4 q) `- m9 M! [! r7 d: c' O  小儿:汤料量不宜多,兼顾健脾消食) i. _- i& b0 u; `+ Z- w- X2 i
, w) [$ v! K( R1 M; U7 _
  家中有小儿,煲祛湿汤时选料用量则不宜过多,因为小儿各种器官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脾常不足,应考虑加入健脾消食的汤料。如:可选用淮山30克、玉米15克、芡实10克、山楂1个煲粥,以助消食和健胃、健脾利湿。
8 }; e" L; R/ O# O
# {5 }5 |4 l2 G2 {  J0 l5 H8 v  分析:
; r. V0 G/ Y+ B- E1 R; F
$ I& q% ]! }5 d0 D6 D% Y2 N  湿邪有“内”“外”之分/ u$ r* o9 b7 z- u, e& Z

  I$ l8 l1 f' w) A, G* C  于天启指出,湿邪是中医学的六淫邪气之一,是人体的致病的因素之一,其“作怪”的机理可从如下两方面来分析:
. q- D, R" p& X  I. W
4 L' U0 t1 Q% r' X) E, b- k! N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比如,长期在水中劳作的人,湿邪易由口鼻或皮毛肌肤侵体而引起发病。因其从外而受,称为“外湿”;有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外湿”不单纯是环境湿度过高引起的,微生物、营养失衡等多种因素也可导致外湿。! T  k4 d5 G2 T! C  l

/ F& C; ^; x$ v: S. k( J  内湿:相对于“外湿”而言,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虚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生湿”。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入侵人体,阻遏经脉,困扰脏腑,所以春天机体易被湿所困。
% n% H2 {1 j1 K" G# b
. O- a* y7 V: ^  H* N- k3 u; o  于天启称,湿邪致病,可以是外湿、内湿单独致病,也可以联合致病,并且外湿内湿之间可以互相影响。
6 K% [' G3 C; F: w4 M" V5 w
' @$ [1 A' d3 u2 a4 j  “从广州市中医院近日门诊统计,就诊患者中内湿占了绝大多数,主要是由于许多市民不分体质,过多地错饮凉茶或错喝老火汤导致的。”于天启分析说,不少患者起初可能是外湿,但祛湿不当,错饮了过多清热解毒的凉茶或汤药,或食用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伤了脾胃,导致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滞自然就内生,于是外湿就合并了内湿。
: H& g4 Q- h* C. M
* S2 W9 Z0 ~4 g# y' Z  建议:! C# t3 y# k/ S' {* n

5 O: Z  b; L% }; e7 ^  煲汤祛湿“寒”“热”对症才有效
7 a4 \# M# `1 e- p  Y5 V1 P; S( V! P% }" |
  雨水节气过后,潮湿、闷热、阴雨不断的“回南天”又将逐渐来扰,许多市民群众这时候都喜欢煲些“祛湿汤”或“祛湿茶”全家饮用。但盲目煲汤不但祛不了湿,还可能像上面两位患者一样加大病症。如何科学辨湿,以达到对症祛湿的目的呢?
) t: `, Z5 \- q6 H/ N+ ]7 J
+ m; R, J) O4 X- j# m  于天启提醒说,在煲祛湿汤前,最好先分清所受的是“寒湿”还是“湿热”,对症用料效果才更好。如何进行自我判断呢?他简单介绍称:“寒湿”的人身体多有阳虚症状,比如平时比较怕冷,喝热水会感到更舒服,舌质比较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或稍腻,口淡,甚至有口甜感觉;“湿热”的人平时体质比较壮实,舌质红苔黄、厚、腻,口干口苦,大便黄烂、排便不爽,尿黄。7 A; {" f: {/ ?" _; M1 m) h
+ B( s: V4 N/ O6 B2 L
  分清了寒、热,就可对症选料。下面是于天启针对不同人群祛湿的简单汤料推荐:
8 l9 u, j: X3 w4 n( K& P' G& k( K" X* s# D8 `/ f7 m( {" I' J
  寒湿者: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以起到温阳化湿的功效。
" j; v, w, i/ c2 |, @: Z' I
+ z+ h) a+ I2 n* I" o+ U7 z- n  湿热者: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或直接煮溪黄草水来饮用,都有很好的祛湿、清热功效。/ j  U9 ~& Y, {2 A; T

. u3 Y0 o9 Q! s% F+ D! I$ f  其他:如果内湿不明显,或自己无法判断,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淮山、土茯苓、扁豆、玉米。这些材料由于有健脾渗湿的效果,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治病,没有湿的人可以健脾,并不易受湿邪侵袭,能起到防和治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网站统计

GMT+8, 2025-4-11 19:43 , Processed in 0.0481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