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3 05: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 C4 J' r; \+ i9 s# ^! V6 a 提醒:
1 P3 |0 ?! f: q4 R
- y5 ]' J4 a0 R" l& L8 d5 I 老人小孩祛湿各有侧重
* a: g1 C4 o0 R! {7 w; o" L/ L1 L
! H1 {8 \6 K2 L6 |+ Y* _ @ 老人:煲祛湿汤加适量补气养血料
1 J& R; o4 w+ G1 \2 U) v" |7 [" R" G0 F0 n7 V: O
于天启特别提醒说,如果家中有老年人,煲祛湿汤时就不宜选药性太过寒凉或燥热之品。因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多气血亏虚,所以在煲祛湿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补气养血汤料。如:可选用党参30克、大枣20克、枸杞子10克、淮山30克、生苡仁30克煲粥或煲汤,以起到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之效。* N" s, F" ~: ]5 w3 Q. l
: M U, R4 q) `- m9 M! [! r7 d: c' O 小儿:汤料量不宜多,兼顾健脾消食) i. _- i& b0 u; `+ Z- w- X2 i
, w) [$ v! K( R1 M; U7 _
家中有小儿,煲祛湿汤时选料用量则不宜过多,因为小儿各种器官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脾常不足,应考虑加入健脾消食的汤料。如:可选用淮山30克、玉米15克、芡实10克、山楂1个煲粥,以助消食和健胃、健脾利湿。
8 }; e" L; R/ O# O
# {5 }5 |4 l2 G2 { J0 l5 H8 v 分析:
; r. V0 G/ Y+ B- E1 R; F
$ I& q% ]! }5 d0 D6 D% Y2 N 湿邪有“内”“外”之分/ u$ r* o9 b7 z- u, e& Z
I$ l8 l1 f' w) A, G* C 于天启指出,湿邪是中医学的六淫邪气之一,是人体的致病的因素之一,其“作怪”的机理可从如下两方面来分析:
. q- D, R" p& X I. W
4 L' U0 t1 Q% r' X) E, b- k! N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比如,长期在水中劳作的人,湿邪易由口鼻或皮毛肌肤侵体而引起发病。因其从外而受,称为“外湿”;有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外湿”不单纯是环境湿度过高引起的,微生物、营养失衡等多种因素也可导致外湿。! T k4 d5 G2 T! C l
/ F& C; ^; x$ v: S. k( J 内湿:相对于“外湿”而言,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虚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生湿”。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入侵人体,阻遏经脉,困扰脏腑,所以春天机体易被湿所困。
% n% H2 {1 j1 K" G# b
. O- a* y7 V: ^ H* N- k3 u; o 于天启称,湿邪致病,可以是外湿、内湿单独致病,也可以联合致病,并且外湿内湿之间可以互相影响。
6 K% [' G3 C; F: w4 M" V5 w
' @$ [1 A' d3 u2 a4 j “从广州市中医院近日门诊统计,就诊患者中内湿占了绝大多数,主要是由于许多市民不分体质,过多地错饮凉茶或错喝老火汤导致的。”于天启分析说,不少患者起初可能是外湿,但祛湿不当,错饮了过多清热解毒的凉茶或汤药,或食用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伤了脾胃,导致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滞自然就内生,于是外湿就合并了内湿。
: H& g4 Q- h* C. M
* S2 W9 Z0 ~4 g# y' Z 建议:! C# t3 y# k/ S' {* n
5 O: Z b; L% }; e7 ^ 煲汤祛湿“寒”“热”对症才有效
7 a4 \# M# `1 e- p Y5 V1 P; S( V! P% }" |
雨水节气过后,潮湿、闷热、阴雨不断的“回南天”又将逐渐来扰,许多市民群众这时候都喜欢煲些“祛湿汤”或“祛湿茶”全家饮用。但盲目煲汤不但祛不了湿,还可能像上面两位患者一样加大病症。如何科学辨湿,以达到对症祛湿的目的呢?
) t: `, Z5 \- q6 H/ N+ ]7 J
+ m; R, J) O4 X- j# m 于天启提醒说,在煲祛湿汤前,最好先分清所受的是“寒湿”还是“湿热”,对症用料效果才更好。如何进行自我判断呢?他简单介绍称:“寒湿”的人身体多有阳虚症状,比如平时比较怕冷,喝热水会感到更舒服,舌质比较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或稍腻,口淡,甚至有口甜感觉;“湿热”的人平时体质比较壮实,舌质红苔黄、厚、腻,口干口苦,大便黄烂、排便不爽,尿黄。7 A; {" f: {/ ?" _; M1 m) h
+ B( s: V4 N/ O6 B2 L
分清了寒、热,就可对症选料。下面是于天启针对不同人群祛湿的简单汤料推荐:
8 l9 u, j: X3 w4 n( K& P' G& k( K" X* s# D8 `/ f7 m( {" I' J
寒湿者:可选用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以起到温阳化湿的功效。
" j; v, w, i/ c2 |, @: Z' I
+ z+ h) a+ I2 n* I" o+ U7 z- n 湿热者:可选用高良姜、扁豆加溪黄草30克、土茯苓30克以利湿清热,或直接煮溪黄草水来饮用,都有很好的祛湿、清热功效。/ j U9 ~& Y, {2 A; T
. u3 Y0 o9 Q! s% F+ D! I$ f 其他:如果内湿不明显,或自己无法判断,可选用药性平和的材料来煲汤,最常用淮山、土茯苓、扁豆、玉米。这些材料由于有健脾渗湿的效果,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治病,没有湿的人可以健脾,并不易受湿邪侵袭,能起到防和治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