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9)# c" E2 I" S9 I, c% o6 g+ P: g
  
2 P# j" Q1 n4 E4 S  在宋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公元978年,曾经发生一件事,历史上很有名,但在《续资治通鉴》这样的宋史经典文献中却查不着,得到更大更经典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才有记载。6 x( d1 M/ C5 s- m: `  @
  事发在这一年的4月份,秦州(今甘肃天水),宋帝国的边缘地带,那里颇有点天高皇帝远,人强不服管的味道,尤其当时正有迁入内地的戎人经常作乱。所以宋朝在秦州境内的清水县屯兵,边操练边待敌,规模相当不小。
- V' m4 P5 r" f0 K; o% j) v  为首的是都巡检使周承(还有一字,史料不全,未载)、田仁朗、刘文裕、王侁、梁崇赞、韦韜、马知节等人。  v- T. q* o- R/ f5 X* T/ H
  某一天,忽然来了一位朝廷使者。该使者骑乘正规,跟班不少,其中就有周承 等人所认识的巡驿殿直姚承遂、陇州监军供奉官王守定等朝廷命官,在外观上一切完全正常。于是见天使如见天子,大家伙儿隆重接待。却不料该使者突然口称有旨(注意,口称),拿问清水县屯兵处的所有官员。
3 ?- ^9 k: F; G/ R  没人敢反抗,周承 等人被立即捆了起来。, A# _7 C1 T1 p  x
  这时有认命的,像周承 ,事后证明这人纯粹是吓大的。可是他的副手刘文裕却不干,刘文裕突然大哭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天使大哥,你能不能把诏书拿出来看看先?
" N* i' U) `3 f* k7 s  却不料该天使一听大怒――胡说!我奉的是密旨,就因为你们临阵逗留,剿匪不力,皇上才下令把你们都咔嚓了,还要看诏书?你们不知道封州城的知州李鹤是怎么死的吗?不拿诏书就杀人,这是潮流!- E" D' l9 j" ?& L9 Y7 T3 @  W; H
  没人敢说话了。这之前两年,就在赵光义刚刚继位的时候,曾经派出很多亲信到各州各县去访查官吏民情,到岭南的亲信报告,封州的知州李鹤很黑暗,诬陷手下的军吏谋反,赵光义于是下令“诏诛之不问状”。
3 N; \/ W+ b: o  不再审问,也不出示诏书,就把人砍了。
* Y/ ^0 `1 P. s) v6 @/ q  这件事迅速风行天下,就算秦州这样的边远地区也都早知道了。完了……既有成例,还有什么好说的?被捆的每一个人都开始在心里默默地数数,计算着还有能几分钟好活。要知道根据这样的“潮流”,只要这位使者一个不高兴,立即就会动手砍他们的脑袋!
" W( l- e6 F3 J" L0 V+ Y  绝境是最考验一个人素质的时候,每个人都认命了,可先前就表现得很不配合的刘文裕仍然没有绝望,他仍然认为自己还有一线生机。因为,这位使者之前在自报家门时曾经透露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P& s& n; `  D  J8 Y$ |$ N
  
/ ?% F8 n1 }5 U. w0 J. B* @' S  连载(250)0 p3 G; P/ C6 q
  9 {0 ^* X2 T' _$ @. _) t- B! t4 B
  该使者说――他以前是“上南府时亲吏”。也就是赵光义还在开封府当府尹时的亲信。这真是让人严重羡慕,同时也身价倍增、前途无量的重要保障。但在这时,就是刘文裕的救命稻草了。. A" ]( W/ |2 S0 f7 _' o2 u
  因为很简单,刘文裕也是当年晋王府的亲信。3 h) l5 ~* ]* Q8 @8 x4 ]
  刘文裕万分诚恳地说――一家人啊,大哥,你就忍心不救我?(我亦尝事晋邸,使者忍不营救之乎?)
3 h% o- V0 ]( G  生机立即出现,只见该使者马上屏退所有人,然后向刘文裕越靠越近,等到距离足够近,他才压低了声音说出了一句话,把刘文裕一下子就听呆了。
- q- ]7 O' G1 u6 g' X  这句话是――“汝能与我同富贵否?”  F' }6 I  i/ s  O/ p- g5 K
  就看刘文裕连连眨眼,而该使者目不转睛,两人的视线迅速碰撞又急速分离,刘文裕终于点头――共富贵!共富贵!!  p- m2 T, v  b0 P" e% t
  于是该使者马上给他松绑,让他一下子从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客。第二天,使者骑马出行,刘文裕鞍前马后的照应,这时田仁朗等在押犯也都从宽处理骑马随行。趁人不注意,刘文裕悄悄地靠近了田仁朗,在他耳边低声说了点什么。片刻之后,田仁朗突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倒在地上痛不欲生,像是马上就要死(若殒绝状)。
" G+ V) Z( u0 {3 D5 I  在场的人都吓坏了,一拥而上围了过来,包括那个使者。下一瞬间田仁朗却突然跳了起来,把该使者一把扭住,摁倒在地。这时候全乱套了,有帮田仁朗抓使者的,更有使者的跟班们来解围的,最后的结果是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不管该使者怎么大喊――“田仁朗等谋反,杀使者!”都没用,一干天使人等被关进了秦州大牢。8 i* W/ T! h6 E2 Y8 U" t9 U4 P
  一顿小棒子炖肉之后,这人招了。他根本就不是什么朝廷派来的使者,更不是赵光义在开封府时的亲信。他叫李飞雄,是秦州节度判官李若愚的儿子,凤翔盩厔尉张季英的女婿。6 ]5 ?' ^$ u! I5 f& M( U; m5 ]9 g
  这人胸怀大志,可惜异想天开。他从他父亲那里知道了秦州府的所有官方秘密,包括府库兵甲等具体数字,然后从京师到凤翔府去探望他的老丈人,趁人不备,他偷走了他老泰山的官马,一路狂奔,选在一个夜里,进了一家官方驿站,用老丈人的官马骗取了驿站管事的信任,声称自己是奉命巡边的使者。然后以使者的身份,选了一个驿站的兵卒做跟班,再用同样的手法滚雪球一样的把姚承遂、王守定等人骗到手里,跟着他一起到秦州的清水县去杀人,接管军队。
3 l% I8 _! I$ y) g2 f$ W  然后就是山高皇帝远,此地归我管……计划怎么样?理论上很周密,行动上很传奇,最后的结果也很惨烈。他怎么也没想到清水县就真有一个原晋王府的亲信,而且他演的李鬼太沉不住气,直接就泄了底。
# ?6 o* S* X+ S+ c4 s$ O# n6 r$ m  之后的事就是涉案人等全部腰斩,包括同样被骗的姚承遂、王守定等人,以及当初那个驿店的管事和士卒。至于李飞雄,他被夷三族,连同他的老丈人全家一起死光光。
/ J7 g" B, v- i  分析一下这件事,似乎完全是个个案,像他这样突发奇想,除了自己以外,连个同谋都没有就敢去颠覆大宋,从赵光义的嘴里往外分食吃,怎么看都怎么是一个地道的疯子。但问题不在他的IQ指数上,而是要想一下,为什么他能一路行骗,仅仅凭着一匹官马,以及“朝廷使者”的名头就能把那么多的沿途官吏都玩弄于股掌之中?甚至到了边镇,一句话就把全部武将都上了绑,差一点就全砍了脑袋?
4 Z$ ]6 j: ?+ w2 e3 {  而且要强调的是,这些职业玩刀子的人不仅没敢反抗,就连怀疑都不敢,如果不是刘文裕想拉关系走后门,就真的集体拿下冤杀了。
' E  A9 {3 v. o  为什么呢?要知道,这时只不过是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赵光义刚刚当上皇帝不到两年,难道武人就已经混得这样矬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3: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51)
% P+ G$ C' M4 k& s2 E  
: B! h% n" b# a  事实上,是早就这样矬了。众所周知,宋朝的武将没地位,可谁也想不到他们竟然是以这样的速度失去地位的。0 J# z' N0 o; h
  有一件事,足以说明问题。0 W. q. d. \" n& L# o4 |
  话说有能耐的伙计连老板都得另眼看待,那么给整个国家守大门的将军又应该有什么样的待遇呢?别说之前的五代以及大唐,就算是一手创立宋朝兵制,打压武人气焰的宋太祖赵匡胤,都对边境上的军队实行一国两制。: V) s: v9 Y- t+ j& F, t4 X- l
  边防军可以随意动用当地的财政赋税收入,可以独立从商益利,不仅可对内,对外和异族交易也可以,而且一率免税。并且可以随意动用得来的钱招募勇士、收买间谍、奖励士卒……总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都不算,赵匡胤还在开封城里给这些边关大佬们修别墅,规格之高连施工的官员都看不过眼上报――这不对,都超过皇室亲戚的规格了!
* ?) K  b+ F% E6 M/ E  赵匡胤却大骂――不懂就闭嘴!边关将士远比什么皇室重要,“急速造来,无使复言!”' X: ^; S  C5 ]
  到了赵光义时代又怎么样呢?在他刚登基时,不超过一个月,边关就出事了,而且是最恶劣的那种。不是被外族攻破,而是边关将领们窝里反。4 D) o9 y/ h3 w2 e! e9 e4 Y, \
  瀛州防御使、监霸州军马仁瑀,擅自命令部下出边境掠夺,选择的出境口是齐州防御使、判齐州李汉超的地段。这就出事了,马仁瑀不地道,抢了李汉超的口中食不说,还给李汉超吃了个大苍蝇。因为事后契丹那边必定要报复,可找谁呢?只能是李汉超。马仁瑀整个白占了便宜,还把李汉超当傻子耍。
3 g- l+ S2 m/ o+ C  李汉超恶性勃发,马上就找马仁瑀火并。这时新皇帝赵光义出面了,他不打不骂,不急不燥,相反选择的办法非常温馨,充满了以前晋王的仁者风范――他派人分别给马仁瑀和李汉超送去大批的金银缎帛,并且摆酒给两人说和讲解。! v% j( X* c9 ]( r( I
  矛盾是暂时的,友谊是长久的,和谐是必须的……于是一场边关火并就此平息。事情过后,赵光义才找了个机会,把马仁瑀调到了辽州,让他们俩离远点。/ v$ l( ?: N4 K% t' \$ f, k
  以上的事情,似乎表明了赵光义是个相当可人的领导,至少比他哥哥要温柔多了。但是,历史证明,武将们把事情给做错了。是的,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件事是马仁瑀、李汉超,甚至更多的武将们合伙演的一出戏,用意就是要给赵光义一个下马威,让新皇帝知道些好歹,从而捞到更多的好处。
: Z4 _8 u; ]' ~& h" r6 g  更没证据能表明,这件事之后武将们都很开心,因为他们的目的达到了,皇帝还真的是蛮上路,他们惹祸可皇帝摆酒,面子大得没话说。
' e2 C, e/ O: c8 M  事实是这直接给赵光义敲响了警钟,让他刚上任就不得不对武将们重新审视。而且,“豪勇”的武将们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赵光义不是怕他们,而是在乎这件事对他的“国王之梦”的影响。
( J2 s2 k& J+ n; x  
4 p' Q5 }6 B, i- Y  连载(252)' a7 x6 O& N6 G+ W7 u
  
4 @4 `/ h! C+ H. Q  那时远征北汉的禁军还没回国。8 H* w, s/ R- ~5 D1 ^% M
  想想看,国内的事情还没全搞定,禁军又都在国外,边境再出事,那就真的外焦里嫩彻底歇菜了。所以,赵光义只能选择保持晋王的老面孔――我忍。8 N# ^' R( {9 \$ e( l
  但事情没完,时限转眼就到。转过年来,潘美、党进刚刚回国报到,赵光义就立即变脸。他向全国所有的节度使们下达了一条死命令。
6 j+ I$ A2 o, `+ W9 i  令――天下诸州把各节度使子弟的名单全部上报,然后按名单要人,限期到京。一共有100多人,把这些高干子弟都补充到殿前司去,去干一些承旨之类的贱职,就此圈养。
, a2 ]% N6 Z+ T9 ]  J8 K+ |- O  这是在做什么呢?对,人质。赵光义已经把部下们当成了各封建属国,要他们送自己的儿子进京为质,以后听命令服指挥,就一切都好,不然你们的儿子们就会人头落地!
3 G( b3 `: @6 `" S7 F( y2 u  是可忍,孰不可忍?!( `0 ?+ [3 R& S2 d' L4 F, [& s6 G
  职业军人们本已经开始淡泊的血性杀气被空前的危机感再次唤醒了,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握住了刀柄。那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我一生刀头舔血,九死一生,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封妻荫子吗?可现在居然连儿子的命都要保不住了!谁知道这个变脸比翻书还快的新皇上什么时候会彻底翻脸,与其那时受苦,不如这时痛快!4 l  p' x. k( r* \2 |
  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时京城里出现了一个被当时的士大夫们所激赏,更被后世的文人们全体称颂的“文明”之举。# O6 A9 b7 H$ u- O+ f' A7 Z
  国家的第一军人枢密使曹彬,无论什么时候,走在哪条街上,只要迎面遇到了士大夫们,他一定会“引车避之”。. R4 J$ w2 I4 t. g
  武人们的领袖也低头了,而且据说是心甘情愿的……这是怎样的一盆凉水啊,浇得宋朝全国的武人们都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就从这时起,掌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的地位,从五代时的领袖朝廷,到宋初时的与中书省分庭抗礼,到这时就只能退居次席了。
6 o% X* T5 W! V, P$ G+ ]; [  这是好事吗?是、或者不是,却没法讨论。就像几十年之后的“澶渊之盟”一样,100年间的和平是好事吗?是吗?不是吗?要说好,百年无战事,上帝啊,放眼全人类的整个历史,有过这样的太平日子吗?但它直接的后果是把宋、辽两国都彻底养成了肥猪,只要出现一只野狼,就都成了盘中餐口中食,两国的皇帝哪个也没跑了,都亡国为奴了……至于他们治下的黎民百姓就更没法看。
! p% p$ r# ?) o9 r! U. R- B( B' z1 X  所以,这时赵光义的所作所为,曹彬先生的谦恭退让,都功罪难说,对错莫辨。反正事情就是这么的发生了,军队里的人变得贬值,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只会说些之乎者也,然后用一撮兽毛在宣纸上画线条的文人们步步高升,飞黄腾达。
0 g8 M' `0 E. S% Z. Z2 D+ Z  有的人忍了,可有的人站了出来。那是名将曹翰。他站在赵光义的面前冷笑着说,作诗有什么了不起的?以臣看来,那些酸丁们写的还远远不够瞧!请听为臣赋诗一首――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他日燕山磨峭壁,定当先勒大名曹!
1 [1 q' X9 Z2 _  好诗!赵光义击节叫好。诚然,名将曹翰文武双全,而且人生经验丰富,随便意与气合就能酿成佳句,但赵光义只是叫好,完全无视诗中的愤怨之气,他转过身来就再次发文人加恩。$ R+ c7 f9 O( U- ~: V( ~$ ^7 {
  没过多久,宋朝在太宗年间的第一次科考就开张了,并且“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凤池,中书省、宰相府也。也就是说,区区十年之后,这些考中的举子们就能当上宰相!
3 j+ J! g) M4 ]6 N, ?4 T  武人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人,都只能活在潮流里,谁也不知道哪片云彩里有雨,会在什么时段下起来。他们只能私下里相对哀叹生不逢时,但就是这样的哀叹,都注定了没人去听。时光在飞速地流逝,转眼就到了太平兴国三年,就在前面李飞雄事件发生之前的两三个月里,宋朝举国都沉浸在一片对皇帝陛下的罕见的智慧与仁德的崇拜之中。" s; t% a5 @3 v( F7 H8 x; e
  以至于,什么李飞雄,什么曹彬、曹翰,或者节度使的人质事件,都被那时的民众和历史远远地扔到了一边。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3: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53)
8 `+ a2 u. O: m( Q* i  1 h; R5 B. G& Q% \3 i) ~% R
  好事连连,先是收租子的时候到了。宋朝人眼巴巴地向东南方眺望,三年了,吴越国王钱俶朝觐的日子又到了。; e, m) d. _0 v, \! \4 `6 j
  唉,这可真是年关哪。钱俶哀叹,谁让自己当初被赵匡胤给感动了呢?主动说要三年一入朝。得,现在是太平兴国三年,真的是过了三年了,他是再也躲不过去了。% C+ Z; D7 \3 q: y, L) k. c
  一年前,他曾派自己的儿子钱惟演带着数目空前庞大的贡品去开封庆贺赵光义登基,这一年的早些时候,他又派钱惟濬再次朝觐,就盼着礼多人不怪,笑脸能躲债。可正日子终究还是来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事实摆在眼前――地主虽然换人了,可租子一定得交啊,不然,地主也就没余粮了……- \( f8 b. W$ t2 L7 X: C. a9 F
  当然,他可以不去,请假、装病。办法多得是,不过要留神,要是那样,他和当初的李煜有什么区别呢?
1 f+ X+ I3 O1 J1 Z  别忘了李煜的罪名是什么!
3 F: f) w) u& r- e1 @7 S7 ]( U  倔,强,不,朝。
1 t2 q' O3 k* K/ ]. E  那……好吧,那就上路吧……钱俶万般无奈,只好坐上车,不远千里,自己走进了开封城。
' n. r! q; \4 G% P+ O  新地主赵光义隆重接待,规格之高,比他哥哥赵匡胤那时只高不低,而且他强调,大家都是老熟人了,要说是多么的遗憾哪,比如说三年前的那次接待就是由赵德昭主持、宴会由赵德芳举办的,老钱,我们没机会多聊啊,这样吧,我们现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亲近亲近,你大老远的好容易来一趟,可得多住些日子……于是钱俶在开封城的美好日子就此无限期地延长。0 R' N5 h( J8 q
  长到了他一连上表30余次请辞,赵光义都不答应他回杭州。, w+ J7 v) k; }6 B! E* q
  怎么办?钱氏父子如坐针毡,吴越的随行臣子们头大如斗,可办法就是没有。怎么会有呢?抗议?那还不如不来;吴越地区以武力威胁,不还国王就开战?吴越要有那两下,就不至于从开始就当宋朝的兵马大元帅了;拿钱买?贡品交了那么多,再交,一来没有,二来宋朝人似乎早就把吴越当成自己的了,你交得多,人家可能还骂你浪费呢……看来办法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在杭州再多建几座塔,越高越好,越大越好,名字从“保俶”到“救俶”、“活俶”等等依次排列,总会管用的。' T% k. N% x1 p8 o7 U4 Q8 U, d
  就这样,吴越人成了开封城里最特殊的一群人,他们整天锦衣美食歌舞宴饮尊贵无比,但是却全体愁眉苦脸阴云惨淡。怎么办?怎么办?每个人都像念经一样地想办法,结果办法没出来,灾星却来了。
  t. s. S) |9 s' ~6 h1 B2 ]  
0 L& V, j4 _  Z8 d+ v  连载(254)' L8 |. }# L* H$ l! {
  ( ?8 L( b/ s9 a# A$ @8 N
  陈洪进,割据南方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也来开封了。
$ b- L, N& |( {4 V3 r) |& X7 c  陈洪进,男,公元914年生人,字济川,泉州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县)人,一说临淮(今江苏盱眙县)人。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如果是前者,那么他就光荣了,一位在后100余年时改变了整个宋朝国运的大佬和他还是乡党。5 q* e% A  S& X2 M4 w5 _. g8 y
  这是个标准的五代人,他起家是因为能打,他发家就跟赵匡胤一模一样,只不过粗暴狠毒了许多。他的老主子死了,小主子太小,当时他们名义上是南唐的下属,他没怎么犹豫就把小主人绑到了金陵,理由是这小孩儿要投降死敌吴越。就这样,他扳到了顶头上司,但真正得利的却是他的老伙计张汉思。
$ i% h2 x1 i; R2 b5 }  张汉思因为资格太老,所以反得上位。但面对陈洪进这样的杀手,谁能坐得安稳?于是张汉思请陈洪进吃饭,准备在饭局上把他做掉。但谁也没想到,事情居然邪门到了天崩地裂的程度。
0 s, X5 F" K) A6 f% [  酒席上张汉思刚想说动手,突然间就山摇地动,屋倒墙塌,一片鬼哭狼嚎……千真万确,就是地震了。这下子没人敢杀他了,而且还有人当场向陈洪进告密投诚。1 n! B# K% [. W, q, F/ F
  没死成的陈洪进转身就来找张汉思算帐,他用的办法非常低调。那一天他换了身最平常的衣服,就像吃了饱了到老领导家散步一样,就一个人溜达到了张汉思家。然后把张汉思家看门的人都骂走,张老头儿在屋子里刚想打招呼,却不料这人突然从袖子拿出了……一把大锁头,咔嚓一声就把大门给锁死了。
+ G. }8 c$ S, o) O" x( T  然后谈判――想出来不?想的话把将军的印信都交出来!
4 m1 w! r( H# t  就这样,漳、泉二州的领导人诞生了。2 {3 P$ k: T% E1 r' B( `9 P
  这之后,陈洪进在南唐和吴越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求生存,等到赵匡胤崛起之后,他又向宋朝纳贡投诚,并且紧跟形势,在钱俶第一次进开封之后,马上也有样学样也亲自去开封。只不过他这回运气差了点,刚走到半路上,赵匡胤就突然宣布驾崩了。  S  u  T: p& I( K9 B& l- |
  但陈洪进已经老了,到宋朝太平兴国三年时,他已经64岁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前半生玩了命才弄到手的漳、泉二州,已经成了他的催命符,要是再不识相,宋朝灭掉他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于是他千里迢迢主动投降,带着全体家眷和漳、泉二州的14县、151987户百姓、18727名士兵的户籍本册到开封城向赵光义要一间养老的房子。( X* v/ H: M0 v
  赵光义大喜,封陈洪进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又封他的大儿子陈文显为通州团练使,仍然回去管泉州;小儿子陈文顗为滁州刺史,去管理漳州。
7 O0 O) H1 f+ @0 J& d' h2 y  开封城全城欢庆,据说还有人在吴越会馆的大门外放了几个大炮仗,把钱俶震得面无人色。但就这样,钱俶还是不甘心,他的手下们更加不甘心,“三千里锦绣河山,十一万带甲精兵”,难道就这样不清不楚地投降?!还好,钱俶还有个头脑清醒的大臣叫崔仁冀。
8 b  H: \5 g( {  此人警告钱俶――朝廷意可知矣。大王不速纳士,祸且至!9 s* @7 ~5 l( U7 l. y
  钱俶仍然犹豫,道理他早就懂,这一天也早有预料,不然之前他何必装了那么多年的孙子?只不过事到临头,他还是舍不得……尤其周围其他的随行大臣还在七嘴八舌地说不可、不可、绝对不可以献出土地。/ C& E; c  R0 g
  崔仁冀长叹一声,说――各位,你们谁有翅膀吗?, y  E  v: Z; }7 F; {' F: G; L, ]
  啊?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 A# z, k, k; @$ b" b1 y; \  崔仁冀叹息――各位,要是没有翅膀,咱们怎么飞回到杭州啊……(今在人掌握中,去国千里,惟有羽冀乃能飞去耳)8 L4 `4 ~! e' R! ~6 H1 s
  钱俶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到头这一身,终有这一日啊,也罢!从此吴越86县、550608户百姓,115036名士兵的军队统统奉送他人,换回来一顶淮海国王的帽子,给儿子惟濬找了个淮南节度使的差使,惟治为镇国节度使,孙子承祐为泰宁节度使。这时赵光义的心情好得无以加复,连积极主动给钱俶做思想工作的崔仁冀都赏了个淮南节度副使的官当。: `. c. y6 Q$ Y7 J; q& j
  至此,中国长江以南终于完全归入了宋的版图。太平兴国三年,实际上赵光义才刚刚当上皇帝两年,没动用一个兵卒,没使用半个字句的强迫诏书,就让钱俶和陈洪进主动臣服,献出了土地。当然你可以说,这都是之前赵匡胤打下的基础,赵光义不过是坐享其成。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赵光义把帝国顺利接收,然后迅速步入正轨,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强盛,让外邦不得不服,不得不降!1 G' q) Y  Z& v
  开封城陷入到更大的狂欢之中,甚至举国欢庆。但就在这时的开封城里,一个显赫的贵族聚居区里,却有一处人家灯火凄迷,人声幽咽。众人欢乐他不欢,举国同庆独凭栏,宋初时,甚至中华五千年里都屈指可数的那位才子,他的噩运就要到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55)
  R- t% C4 ^5 R  
# D( b& ]8 g  {% ~$ ?* q# U0 W: g  李煜,他在开封已经“活”了两年多了。0 ?# a8 q- T; U9 _
  他活得好吗?“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他活得不好吗?到了公元978年,宋太平兴国三年,他已经从最初投降时的违命侯升到陇西郡公了。
  [$ p% [( H, \5 O  公侯尊荣,钟鸣鼎食,万人之上,还会有什么不快乐吗?可宋史里明白地写着,单在金钱方面――“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煜自言其贫,诏赐钱三百万。”
0 u: E* F  v( s. v5 N  很多人都对李煜侧目,搞什么,浪费惯了吧,以为还在你的金陵皇宫里?何况当初仁慈的曹彬曾经允许你随意携带财宝到开封过富翁日子,难道一两年之前就都败光了?- n  u# G4 i" `; B3 d2 x% g7 x
  真是这样吗?请翻开《续资治通鉴》的太平兴国二年,看那一页最上面的几行字。原文说,宋朝的左藏库看守贾黄中,在升官外放前,最后一次查库交接,发现一间锁得死死的库房,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十个装满了金砖的大柜子。. h7 b3 B: E' m4 o8 R" B
  追查来源,是“李氏宫阁中遗物,未著于籍,”这个“李氏”是指谁呢?是后唐的“李”,还是南唐的“李”?只要稍微回想一下后唐之后的“后汉”就有答案了。当年刘承佑为了打郭威,连皇后都恨不得卖了去发军饷,还能留下来这么多的金砖?!! P" j. g4 b0 h- m2 @6 T
  可怜的李煜,他不知是被谁把钱给骗走了,连钱的去向都不清楚。因为“未著于籍”,连赵光义得知之后都大喜,特地赏了发现者贾黄中20万贯铜钱。
, p& R$ g4 R) x: t  钱,从来口不言利手不沾钱的富贵散人李煜终于知道钱意味着什么了。人生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冷硬与灰暗的东西和销金红罗帐、春枝锦洞天的区别在哪里,他终于都知道了。
: o3 E$ {. q( k5 i9 s5 Y: I  但知道了,却不等于就要去做。就像同样是肚子饿了,有的人会拿起弓箭上山,有的人扛着锄头下地,而有的人,却是悲叹流泪,沿街乞怜。; y! H2 f& w3 \  {; R# s& j& p' \) Y
  不是说李煜在摇尾乞怜,如果真是那样他倒好了。他身上有些与生俱来的东西。这些东西不管是虚幻的还是愚腐的,都绝不允许他不要脸。5 f: x8 x% V2 z2 S) j; i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前南汉皇帝刘鋹,这个杂种就是个很实际的人。当皇帝时他狂征暴敛,为所欲为,怎么开心怎么来,绝不管别人的死活。等到当了俘虏,那就全面放下架子,给主人当一条最乖最可爱的狗,以便能分到一块肉骨头,并且啃得长久些。
! N9 |" {2 a4 t8 S0 F  但李煜不行,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就算再难受,他都要穿得整整齐齐,保留住哪怕只是表面上的那点尊严和体面。
) V5 A! P% ~$ p  0 L3 g1 I) h9 s; a+ i* E2 L
  连载(256)) @6 p; o9 f8 j3 }
  6 A9 w' w. V  D2 ~2 G* b
  李煜却偏偏得不到。什么是战败者呢?就是失去了一切的人!他初到开封时,以为到了人间地狱,可是没想到赵匡胤经常约他喝酒吃饭,还在饭桌上讲论一些文学问题。
% @6 H: t+ A  f/ _0 U  这让他分外难受,谈什么文学呢?这分明就是拿他开心。但10个月之后,他就明白了赵匡胤对他有多么的宽容。因为赵光义突然当了皇帝。* R1 Y& |, `6 s6 d
  噩梦开始了,不说贫穷,饥饿和寒冷离他还很远。赵光义给了他300万贯铜钱,可夺走了他最宝贵的东西――他的尊严,和他的女人。办法用得光明正大,有官职的男人每天要朝觐天子,有诰命的女人也要定期进宫里朝拜皇后。李煜的夫人小周氏,被封为郑国夫人,她每月必须进宫,每次都要停留好多天才能回来。至于发生了什么,我珍惜自己的键盘和手指,我不写。! F: I; s$ @9 v+ i1 s- y6 o
  李煜愤怒,可最终却只能习惯性地转化成了悲伤和悔恨。他没有朋友,更不能离开开封,远远地躲开,他只能拿起笔,把心里无尽的痛苦转化成了字字血泪的词句。于是,他成名了。9 }! r4 G8 Y; D& }4 W* K6 M
  忧愤出诗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把“词”这种民间小调式的规律迅速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再不是吟风弄月式的无病呻吟了,再也不是五陵公子般的寻花问柳了,不管后人怎样贬低他是个没种且没脑的亡国之君,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 F7 e4 L9 A0 D9 e+ I3 ], ~  但李煜的祸事也就此临近。' K; i4 ~. e% ?& v: i3 W
  在他悲伤寂寞的日子里,曾经有三位故人来探望过他。最先来的,是一个渔夫。为个渔夫提着鱼骗过了李煜家的“看门人”,来到了他的面前。
3 w/ g, l5 X$ _- @! \  您……还认识我吗?* M, s" ~* N& U  |( A
  李煜震惊,居然是他金陵的乡音。( g/ G0 u4 C3 x9 \8 l; _) q
  渔夫抬起了头,那是一张悲喜交集的脸。李煜好久之后,才想起来,这是他的一位大臣的儿子,叫郑文宝。
2 W+ @# B/ _- ~( t  悲喜交集,但没法多说,郑文宝千言万语都凝聚成了一句话――您要谨慎,要珍惜宋朝皇帝对您的宽容,千万不要乱想乱说!
  }* B8 p1 Z) W1 [  李煜频频点头,但他或许真的不知道,他在这两年里所写的词句,早就已经风传天下,尽人皆知了。$ z# t5 X  d7 u5 q! \% V  y
  郑文宝走了,再来的是张洎,就是他以前的宰相。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张洎再不是以前的那个人了,他来,居然是来向李煜打抽丰!
6 }$ m( Q  X9 ]: J  人是会变的,但怎么会变得这样快,这样大啊!李煜再不愿多说什么,他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只剩下了一只白金做的脸盆,他随手扔给了张洎,让这个人马上消失。) {# Y/ b7 m' p6 g! E4 J' k9 q. h
  时光飞逝,转眼间公元978年的7月份到了,李煜迎来了他的第三位故人――徐铉。两人见面,李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突然放声痛哭,徐铉……还有两年前那么的南唐忠臣,为他做了那么多,可他完全辜负了他们!
/ v. {0 u4 p1 D( g. z6 {( v0 G  悲痛中,他脱口而出――悔不该当初杀了潘佑、李平!6 ~3 J! _5 b! ^; ]1 y' V7 c+ x6 B% }
  李煜再一次沉浸在了自己的情绪里,他完全没有看到这时的徐铉与以前有什么区别。徐铉的脸上没有表情,他很快就告辞了,然后直接进了皇宫,向赵光义复命,把刚才李煜说的每一句话都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 E6 x% O' x! r. j) T
  但历史可以作证,他真的是不知道赵光义下一步要做什么!% E# S8 O& K1 l( Q# l
  徐铉在宋朝就像当年进了曹营的徐庶那样,既不得志,也不求上进,完全自我排斥在官场富贵之外。但什么都晚了,7月,很快七夕月圆之夜就到了。
4 H& L- |4 N/ B8 \6 K4 R  那是李煜的生日,这一天天色刚晚,许多人,绝大多数都是女人,从开封城的各个角落走向了李煜的宅院。这一天对他们来说是神圣的,他们不再去看宋朝人的脸色,更不去想他们自己会有什么后果。他们要――给李煜过生日。
! |4 j8 E9 d/ p" H2 `5 z( P; Y  门关起来了,红烛也点燃了,门之外还是宋朝的天下,而门里,仿佛还是两年前的金陵……每一个人都是欢笑的,她们像当年一样为李煜载歌载舞,希望他至少在今夜能够片刻欢娱。这一夜,李煜神思飞越,越过了重重山河,万里大地,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江南,回到了他曾经的家园。亡国之恨,身世之伤,从来没有像今夜这样清晰,一些词句像是自动流淌了出来,之后就算经过千年间无数的文人吟咏考辨,都没法从中删改一字。, f8 T  z$ d! p. H  P) V
  因为那是李煜的心声,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命运之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X9 Q( B1 L3 p2 H" G  歌声飘出了门,飘出了围墙,飘进了赵光义的皇宫里,“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词句在赵光义的心里只有一个解释――李煜要乘东风,顺春水,回金陵,造反!1 k7 `! r5 _4 F6 o; q: d
  那好吧,李煜的歌声还没有停歇,就有人敲门。来人身份极为显赫,那是当年的皇弟赵廷美。他带来了皇帝的祝贺以及一杯酒……李煜在剧痛中死去,死状极惨,剧烈的腹痛让他的身体弯曲,头不由自主地碰到了自己的脚尖,这就是“牵机毒”。9 `& s/ v/ D  B3 X
  他在词作的最巅峰时死去,心潮起伏,剧痛难当,悲欣交集――因为终于解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后主,从嘉,走好吧,从此再不要嫡落人间。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3: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57)
- \2 E$ n" ^/ c  " s3 m" A# h' o( b% d# j
  李煜死了,在当时,就像是一根点燃的蜡烛,被风偶然吹灭了一样,是件无声无息,没人在意的事。1 ?+ E. n+ k/ b) n
  毕竟人人都生而苦斗,谁会去管别人的生死。
- I+ u  V' z2 f" f9 @$ J; N5 i  尤其是赵光义,他听到回报的时候,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他在想着真正让他兴奋的事――男人的事业。其它的都不过是些玩物而已,包括李煜的老婆。7 @% D0 k- A! b; n
  一个问题在折磨着他,真是又幸福又烦恼。他现在还要再做点什么?这真得慢慢地咀嚼享受啊,他需要功业,需要胜利,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高大形象,那么,他就需要下一个敌人。
( H# t1 d9 r* W& u  赵光义在高大幽深的宫殿深处,默默地把头转向了北方,他的目光精亮而深邃,北方让他充满了渴望――北汉。4 [+ N, S3 R+ r6 y# b) K7 o, q% ?1 V
  这个敌人妙不可言,首先它是最后一块骨牌了,只要加上它,局面就十全十美;第二,这个敌人可真强,谁都记得,它经过了什么样的打击,可就是一直都没有倒下去。
- U+ F- d7 g" Q) Z  这个时代曾经有过的神话,那个锋芒利刃,战无不胜的柴荣,还有拓地千里,横扫天下的赵匡胤,不管他们怎样强,甚至亲自攻击,北汉都巍然存在,直到今天。那么换到他呢?; Y: t2 m) r: v2 Y
  赵光义再也遏制不住亢奋的心态,他站了起来,在帝国的中心睥睨四顾,在无人时向自己发问――难道你能不做点什么吗?现在每个人都对你毕恭毕敬,俯首帖耳,似乎你真的至高无尚了,可你做到的哪一件事是你自己本身的能耐?每件事都仍然记在你哥哥的功劳薄上!6 A" j8 S5 f& p
  接管天下吗?这谁做不到?漳、泉归地,吴越献土了吗?可要是非得出兵才能收服他们,那就是你天大的笑柄!
. M2 ?- c% E* j6 b& C8 W  每个人都在背后耻笑着你,这些难道你就真的都不知道吗?!) R/ J7 r+ S5 y# W. E
  赵光义为之愤怒,但也为之更加冷静。历史证明,他的头脑绝对清醒,他找来了帝国第一军人枢密使曹彬。他提出了问题――以前周世宗柴荣以及我朝太祖皇帝,都曾经亲征太原,但都打不下来。是什么原因?是城墙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吗?(岂城壁坚完,不可近乎?)' C- `! I" H1 z3 U1 R! K! t
  曹彬摇头,就事论事――不是,周世宗时,史彦超兵败石岭关,军心震恐,只能退兵;太祖时,屯兵的地点选在了甘草地里,军人水土不服拉肚子,所以没法不撤。不关城墙的事。, V! j  d; S1 o$ m/ U
  赵光义再问――“我今举兵,卿以为何如?”
, Y8 q6 ]- c* w  曹彬瞬间明白了事情的重大,他凝聚精力,深思再三,说出了下面这段被后世人骂得狗血淋头的话――“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 N! r7 B$ T& m" T
  赵光义一听哈哈大笑,然后“帝意遂决”,北伐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 Z# y' i0 x  q/ j  
! u* o! M( z1 Z5 H% B8 y9 k  连载(258)
8 e2 H: P+ S% e  
, z  v4 e* E$ ?8 U1 x- }, G. N, `* |  曹彬说错了什么吗?或许因此而骂他的人都是诸葛亮吧,不过都是事后型的。
: Q% ]/ u3 H: J3 g4 T  与北汉相比,甚至与契丹相比,这时的宋朝难道称不上是“兵甲精锐”吗?更重要的是,难道就要让北汉一直存在下去吗?
1 d9 I% J0 g& r/ B  但就像当年柴荣想出兵时一样,赵光义的宰相们也跳了出来,一口同声――反对。) {) d( E  |7 o* D3 R2 K7 p
  首辅薛居正先引用柴荣的例子,说北汉打不得,它只要坚壁清野,再加上契丹的援军,就足以独立,没法消灭;再引用赵匡胤的例子,说现在的北汉已经“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为患”,连它的人民都被赵匡胤给迁空了,还有什么必要再为它费劲呢?所以一句话,放下刀枪,平静心态,再次回到我们文人中间来吧,写写诗,喝喝茶,这才是人间正道。
+ {9 j- Z1 B+ n4 v! |8 i" @  赵光义的另一张脸出现了,历史将会证明,这个人有足够当量的固执,当他的这张脸出现时,他远比他哥哥强硬。他说――现在的事情虽然一样(指打北汉),但是形势已经都变了。何况先帝当年破契丹,迁人口,为的就是今天,所以这件事一定要做。“朕计决矣!”讨论结束。
$ E) n" C: p' I" @3 y  公元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年初,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征讨北汉。3 ^  s$ A4 g4 j+ R" w' `
  他没有像柴荣或者他的哥哥赵匡胤那样,采取纯粹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他没有派出军队突然袭击北汉,而是先派出太子中允张洎、著作郎句中正出使高丽,通报宋将北伐。* p0 d2 T3 S* T' j! X
  这是在做什么?难道那时的高丽特别强大,都到了能威胁宋朝军队的程度了吗?所以开战之前要先打个招呼?开玩笑,赵光义在敲山震虎,他真正的目标还是契丹。+ f- ^, q: u5 v5 N6 L
  果然,契丹人坐不住了,契丹国王派使者来问――“何名而伐汉也?”
  a' m$ m3 V/ S* K7 N! M5 t  赵光义冷冷一笑,他的回答极其强悍有力――“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
( l' q9 e: G$ g' n  契丹使者愕然,接着乖乖地回去了。要知道这时的契丹对宋朝的态度至少是敬畏的,柴荣和赵匡胤给他们的震撼还没有过去,赵光义登基以来更是以一个超强者的势态存在着。《辽史》里清楚地记载着“……赵炅自立……”他自立为皇,绥服南方,把国内所有权柄都加于己身,这些,都让契丹人深深地顾忌。
+ S& L0 P. c) o  他们尊重强者。从一切的迹象都表明,赵光义是一个比他哥哥赵匡胤还要强得多的强者!
! y5 b" M7 H0 u- j  强者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算数的,契丹人的使者还在回家的路上,宋朝的军队已经杀进了北汉的国境。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59)* V( s7 t- B# m- j
  5 @$ n; K# Y* J
  最先冲进去的是云州观察使郭进。郭进挥军疾进,方向却偏离了北汉的都城太原很远。他奔向了太原城的东北方,120余里开外的石岭关,那里才是他的目的地。( c4 [; _, M, [
  石岭关,是并、代、云、朔等四州的要冲之地,契丹人如果援助北汉,这里就是必经之路。而他现在的实际差遣职位就是石岭关都部署,任务就是把这道大门死死地关住。/ o! S8 @' {3 y
  任务重大,郭进却一边跑路一边偷着乐――潘美、曹翰、刘遇,你们这帮孙子,老子给你们关门望风去,可你们到底谁去干什么,都争出来结果了吗?. _7 Q7 i) J/ s, k# k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年的元月,赵光义下令,命宋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领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环、桂州观察使曹翰、彰信节度使刘遇等四将进攻北汉的都城太原。
& ]% i6 l; h# s" T/ R  本来很简单,计划是直接冲到太原城下,然后四面攻城,接照职位的分配是崔彦进攻东城、刘遇攻西城、李汉环攻南城,剩下的北城是曹翰的。但是曹翰不干了,他的职位不过是观察使,东西南北,只配选最尾,可他却对三位节度使一阵冷笑,然后他选定了刘遇。
# f/ m" }$ a6 g! k% W9 y0 W  ――你不行,把西城交给我!
- Y% a; g/ @- v. E6 \3 l  这就是曹翰的要求。话一出口,举座皆惊,刘遇更是大怒,这是对他从头到脚的蔑视,再没有比这更伤人的了!因为谁都知道,太原的皇宫就在西城,相应地那里的防御体系最强,上几次攻打时,局面险恶,死的人远远超过了其它三面。按理说的确应该派最强的人去攻打,而曹翰之强,在当时的宋军名列前茅,不说别的,你们屠过城吗?曹翰就屠过!' V  M: `' s0 p( V# p* y' x# W
  但刘遇不能让步,这不仅仅关系到了事后功劳的大小,更是一个军人的起码尊严。宋朝的兵将,至少在这时,是以做一个强者为荣的!
: q' W, u  }- D3 b) O  两不相让,最后赵光义出面,他担心将帅不和,但更珍惜曹翰的骁勇--“卿智勇无双,城西面非卿不能当也”。
6 I+ R+ Y) O  M1 U# X% k  西城归曹翰。
* _6 j8 C* i( K8 X7 ~3 v" l  就是这样,宋朝的军队别管是为了战胜后的贪婪,还是军队里的好斗血性尚存,他们争着抢着杀进了北汉的国境。, A9 b' s  D9 e* }
  : V" a" @' }% I2 L0 ~
  连载(260)- Z4 K' p: C5 z, [# }
  2 S/ s% i- x# R! u' \
  兵派出去了,剩下的还应该再做什么?似乎是等待,就像当年的赵匡胤一样,坐镇国都,静等着前线传回来捷报。但没人知道,这时的赵光义想要做什么。% f9 s  t7 D$ o' l9 B- \6 e0 \4 {
  他反复思量两个选择。$ H* Y+ s/ Q. }# L, U  U
  第一,他学他的哥哥,静等。事实上这也是最好、也最正常合理的方法。试想,他现在派出去的人,都是他哥哥当年的得力部下,就是这些人在实际操作中,为宋朝削平了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家。事隔不过三年而已,他仍然可以相信他们的战斗力。只要后勤保障充足,相信无论怎样,他们都会给他一个差不多的结果。
8 ?% g) L0 ]9 I& J) b  那么就这么办吗?
, R  n7 e6 @4 P% l4 B  赵光义细如毫发的心灵里分厘必较,他清醒地认知到,不能这样。很简单,坐镇国都,静等胜利,那不是每一个国君都有资格享受的待遇。他的哥哥之所以能那样,是因为之前勇冠三军,把前半生都扔进了军队里并且战无不胜,才得到了遥控指挥军队的权力。要不然,想一下当年的刘承佑,他为什么就不能指挥郭威的军队?还有为什么刚刚上任的柴荣怎么会被部下公然背叛?# |3 v  r: h0 R: t- a. m0 j
  赵光义知道自己此前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任何军功,军人们可以为了军饷和人质的威胁而服从他,但那是在平时,上了战场呢?) r8 u! A0 S5 I& G
  而赵光义绝不允许有任何事情脱出他的掌控范围。更何况,在他的心中,还有那个从来不曾告诉过别人,尤其是不能在这时告诉任何人的伟大计划。
+ a8 r: h1 N% q9 Q  所以,他只能选择第二。+ \) g  p. D$ v2 p1 a/ h
  御驾亲征。
9 h+ [9 L( y, B9 _6 h# m0 E  G  其实这样做的理由也很充分,北汉人有多难缠,整个宋朝都知道。想当年神武英明的太祖皇帝都要亲征,何况是别人?一想到这里,赵光义的心跳就加速了,“太祖皇帝都要亲征,”但仍然没有拿下,那么如果我拿下了北汉呢?
; J) B1 B! @6 w* ^7 [+ A; L2 Y* P- F  我就会成为什么?!+ n. N! y( V+ ]) Z
  目标远大,但相应的过程就会加倍凶险艰难,已经41岁的赵光义极其善于控制自己,他马上就平静了下来,提醒自己应该开工做事了。, q8 ]7 Y8 P) q8 ?" o4 G' f9 \' o- Z6 B
  北伐的先头部队在元月出发,大宋皇帝赵光义在当年的二月份,就亲率10万大军从开封启程,自将中军,冲入北汉境内。2 F1 y7 ~: N0 k5 r$ B1 h2 J' D
  铁甲铿锵,马鸣萧萧,庞大的军团向北方运动。行进在行列中的每一个战士,包括皇帝赵光义本人,他们都知道吗?能够想像吗?他们自己正在做着什么。7 v' y5 d) {3 R% M+ ]
  在公元9世纪,做为世界中心的东亚洲,已经形成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格局马上就要因为他们而发生剧烈的碰撞转化,千万年不断衍化迁移的种族,千万年不断流血争抢的生存土地,就要再流尽千百万人的鲜血来覆盖涂抹它们!
! J# o4 r" B6 a, w  那是因为一个种族的长久期盼,还是仅仅因为一个人的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61)
+ A& @& J, {- w* ^+ D* M# h  0 c2 W6 _: x* {- A
  郭进率军直扑石岭关,在石岭关与引进使、汾州防御使田钦祚(还记得三千打六万的那位英雄吗?)汇合,两人稍微合计了一下,就办了一件坏事。3 H1 k$ [% ?. H; R
  赵光义的中军正在行进中,突然接到了前方的战报,郭进已经击破了北汉的西龙门寨,仅生擒的俘虏就抓了1000多个,没杀,全都送到了皇帝的中军行营里,开门大吉,向全军献俘!! j" G  O1 l" K% d4 A4 X, Q
  全军士气大震,前方的郭进冲出石岭关,继续向东北方疾进,昼夜兼程,140余里之后,到达了胡汉交界处的白马山。
5 S. Y* @8 {% c6 t3 k! X  白马山,在太原城东北260余里处,旁有木马水,山上有白马关,是石岭关外围的战略要地。郭进与田钦祚分工,由田钦祚在石岭关坚守,作为第二道屏障关隘,而他绝不要单纯的防御,他要前进到白马山主动迎敌,歼敌于国门之外!
7 W# j7 I% G2 i3 A: {8 }  很快他就遇到了他的敌人,契丹人是突然出现的。他们“间道进至白马山”,领军的人规格极高,竟然是契丹的南院宰相耶律沙。
9 J) {) K2 a- N2 p0 q  《辽史》记载,这一年,契丹人为了保住北汉这道南边的防线,先派出了南院宰相耶律沙为主帅,冀王耶律敌烈监军的庞大军团,紧跟着又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军接应,再令左千牛卫大将军韩託、大同节度使耶律善补为本路军南援。
" v' q4 o9 r3 O  三路大军,层层推进,互为救援,唯恐有失。' H$ R* X/ G; {9 q  q; Z5 g
  契丹人为什么要这样重视?这样小心?这次救援北汉的军队,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阻止赵匡胤亲征北汉时契丹人的兵力,这样的谨慎已经带着浓厚的恐惧意味。1 k) Y8 [& F5 U6 {# R8 ^
  要换位思考,北汉是宋朝北面的钉子,是阻止汉人夺回燕云十六州的障碍,而对于契丹人,北汉就是阻止宋军北伐的第一道防线,更加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v0 m2 e/ a1 A% O) {8 J9 S, b
  公元979年3月,北方苦寒,仍是寒冬,宋军负责阻击契丹援军的郭进将军,在塞外白马山上与胡人野外相遇,两军相接,中间只隔了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涧。
( w, ?2 k3 V" M; Y  没有城池,没有援军,郭进要向称雄野战已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契丹铁骑挑战,来吧,就从现在开始,揭开了宋、辽之间近20余年的连番血战!
' g9 |1 y' i2 h: l  4 M5 r$ k/ y/ R5 L2 n( x
  连载(262)9 o: ?& S3 \/ d6 Y) n, N
  2 l6 z3 {7 S! U
  两军相遇,郭进突然稳定下来,先前的百里奔袭,风卷残云,一下子瞬间静止。他率军驻立在大涧的南边,面对对岸越聚越多的契丹士兵不动声色。
4 x2 T. ]! {0 p; U1 m  l  对岸的契丹人却不习惯等待,这不是契丹骑兵的传统,尤其是他们的监军,冀王耶律敌烈,汉人的监军们往往遏制士兵们的战斗力,可耶律敌烈的求战欲望却比主帅耶律沙还要强。他不顾耶律沙的反对,命令立即进攻,并且率领自己的儿子耶律蛙哥亲自充当先锋。9 H3 }( [  O/ j+ C
  监军代表着皇帝,契丹主帅耶律沙只能听令。就这样,白马山里短暂的寂静被突然打破,契丹铁骑纵马跃入了深冬时节冰冷的山涧里,向对岸的宋军冲去。铁蹄溅水,钢刀出鞘,他们以为宋军会像以往的那些汉人军队一样向后退却,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他们仅仅才到达了山涧的中游,对岸的宋军就突然间跃入了水中,像他们一样无视冰冷刺骨的寒水,冲杀了过来!1 K; h; Q, z8 }! W
  第一场血战暴发在山涧之中,郭进以凌驾于契丹人之上的勇猛率部厮杀,混战的结果是契丹人在山涧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监军耶律敌烈及其子蛙哥、主帅耶律沙的儿子耶律德里、令稳都敏、详稳唐番等五位上将当场战死,契丹人溃不成军,蜂拥逃回北岸,郭进率军疾追,乘势登岸,继续冲向契丹人的中军。1 v, X/ U5 x7 w" o. Z! L
  契丹人全线崩溃,主帅耶律沙对部队彻底失去控制,只能夹杂在败兵里向北逃命。但是郭进紧追不舍,他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从开始就没打算过固守阻挡,他要的是把契丹人赶尽杀绝!
4 F$ F( L5 V* P% s  就在这时,契丹人的第二路援军到了,是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耶律斜轸瞬间就解读了战场上的形势,他做出了个明智的选择,命令全军收束,放过耶律沙的败兵,然后万箭齐发,把宋军的攻势遏制住。- L% d; ~* z' \$ w$ g
  绝不和杀红了眼,彻底进入状态的郭进争一时之胜负。
+ X: d, E+ o& P* v8 d/ l  石岭关白马山之战就此结束,宋军大获全胜,名为阻击,实为野战。隔天之后,战报传至大宋皇帝的行营,瞬间全军欢呼。这一战,宋军阵斩契丹一万余人,援军变成了逃兵,而且一路北逃,不敢停歇,直到撤回了契丹境内的幽州。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2: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63)9 h9 H; b! t' h; }9 U
  ; f  v4 e3 v' e: z- W7 _) k  v
  公元979年4月,大宋皇帝赵光义御驾亲征至北汉太原城下。2月出发,4月到达,似乎慢了点,但一路之上,捷报频传,赵光义的每一天都走在命运的巅峰时刻。
, l) w) W! y: w  他不断地遣兵派将,先头的潘美等主攻部队不算,他自己亲将的10万大军不算,又征发河南的郓、济、博、棣、泽、潞、怀、汝、华、虢等诸州军队及河中的晋、绛、慈、解、齐、德曹、单、淄、卫等诸州将士赶赴太原,一时间整个中原的北部战云密布,军事调动空前密集。; J; @& ?  [% [' _9 _
  效果显著,一路行军,攻城拔寨,宋朝的军队像潮水一样涌进了北汉的境内,所过之所,所有州县完全荡平。等到中军大营终于出现在太原城下时,所谓的北汉,除了更北边的汾州之外,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都城。
$ G8 A. a, t5 l9 j  但无论如何,它是太原城,就算失去了契丹的拥军,北汉人也至少还拥有那条举世闻名,让柴荣和赵匡胤都抓狂的城墙。更何况,最初时潘美等人犯了个大错误,他们的动作还是不够快,在围城之前,就让一个人带兵先闯进了城里。
( b# n( h# ~) {* G6 O+ y  北汉天雄军节度使,刘继业。3 A! u) J' u) t+ H; k& w' y
  又是他!潘美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手心发痒,但也同时普遍性地脑子发木,身子发麻,不是怕他,而是太难缠了!. }2 u# s( s8 Z/ I; m
  果不其然,边续攻城两个月,就差像上次一样把汾河掘开放水灌城了,可太原城墙就是死气活样地挺在那儿,无论如何就是不倒。直到他们很没面子地迎来了皇帝。
# n. b) k6 p' c& L0 O0 @" C  赵光义把自己的大帐设在了汾河的东岸边,从即日起寻视四城,抚慰将士。稍微休息之后,他写了一道诏书给刘继元,态度很亲切,内容很宽松,只要刘继元能投降,就什么都好说。可是诏书送到了城下,城上的北汉人却既不拒绝,也不传送,充分体现了北汉这时的迎敌精神――装聋作哑,非暴力不合作。# `" V8 A9 L; U$ m$ b; K
  意料之中,但是过场也就此走完了。
& E- ^7 l6 Z7 j3 H1 N  第二天天还没亮,赵光义决定亲自上战场,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穿上了盔甲,先到西城,来看望曹翰。一见面,曹翰死的心都有了,当初他说了什么,全宋朝人都知道,可他现在做到了吗?尤其是皇帝陛下没有半句的埋怨,只有慰问、鼓励甚至感谢……曹翰面无表情地出去了,片刻之后太原城下沸腾了,宋军开始不计生死,全力攻城!
; O- `- S/ Z1 R  & }8 {* l$ ?2 k9 W( m0 e
  连载(264)5 P; g3 V& ]5 i4 J
  
  ?* |9 s2 C. d8 m* p  当天曹翰的人马差一点就冲进了太原城里。他的部下们蜂拥而上,天武军校荆嗣第一个冲上了城墙,一连砍翻了好几个北汉兵,可是代价也相当惨烈,他的脚上中了好多箭,手里拿着的家伙都砍得崩了齿。史书记载,赵光义在下面都看见了,他马上命令荆嗣撤下来,赐给他锦袍银带,以示嘉奖。" E+ c& N( u( I% B$ e/ p
  但是行动还是失败了,宋史仍然有所讳言,眼看城就要破了,谁会因为一位勇士负伤就停止攻击?当年的理由只有一个――这段城墙的里边就是北汉的皇宫,北汉最强的士兵也一定驻扎在这里。那是谁?+ }3 k: s% k6 ~& G
  刘继业。只能是他。
  j; U4 h& v/ ^  n9 @( q) B* T$ B  赵光义转场,他“躬擐甲胄,蒙犯矢石,指揮戎旅,”亲自来到了战斗的第一线,有人劝他留神安全,他的回答是――“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朕岂忍坐视!”4 J0 W1 D9 G" q4 t5 C7 a
  宋军士气大振,“人百其勇,皆冒死先登。”而且这时,宋朝经赵匡胤一生所积攒下来的军备力量充分发挥了威力,当时宋军随行的“控弦”之士达到了数十万,每次发给他们的箭有数百万之多,而且命令他们必须“顷刻而尽”。
- T; u' @4 _0 M7 s  就这样,射手们列阵在赵光义的马前,“蹲甲交射”,其效果达到了太原城头“城无完堞、矢集如猬。”9 s) R5 y0 L. c2 B
  这还不算完,赵光义巡行四城,走过之后,城上的北汉人都吓得面无人色。只见在赵光义的马前,有数百个军校前导,他们“袒裼鼓譟”,意态豪雄,把随身配带的刀剑抛向了空中,只见白刃飞舞,满空刀剑,这些人却反而跳了起来,左右承接,曲尽其妙,杀人的凶器在这些人的身上不过都是玩物!
# ?# t5 w# `% Q* s  但尽管如此,太原城仍然不破,它在数十万人的疯狂攻击之下巍然屹立,让宋朝人无可奈何。
* B) ]/ m' a) p3 l1 v% o: x  时间进入了5月份,宋军的攻击力度再次加大,达到了整月连续攻击,不分昼夜的程度。到了月末的29日(己卯朔),赵光义在夜间来了太原城的西南角,集结重兵急攻,到了快天亮的时候,太原城的外城羊马城终于陷落了。宋军正要一鼓作气冲进内城,却发现突然间城门开了,一群北汉人冲了出来――是反攻!5 X# V. e/ k  F( C$ K& n
  杀红了眼的宋军没有丝毫的迟疑,他们直接杀了过去,把这些敢于出城迎战的北汉人全都砍了脑袋,而且拿到了赵光义的马前请攻。可就在这时,一件让他们万分不解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太原城头上突然出现了很多的人影,一阵刀起刀落之后,一大堆的人头被扔了下来。
9 M. W9 k3 e* t" z, x  捡起一看,全是女人和孩子。
% }9 \4 }1 c, U0 ~+ T0 ?$ p1 D  事后才知道,冲出城来的是北汉的宣徽使范超,那是来投降的!可是时机和火候都没掌握好,不仅自己被宋朝人杀了,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被刘继元砍了示众……但是大势己去,极限到了,之前无数的史实都可以证明,没有任何一座城池是永远都不会被攻破的。! @6 `6 C+ T/ Y% D2 |/ H3 R
  隔天之后,5月31日,宋军改攻太原城的西北角,这一次北汉人学乖了,北汉的军队首脑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投降成功;6月1日,赵光义发出了胜利宣言――明天中午,我们见城去吃饭!(翌日重午,当食于城中);到了第二天,公元979年6月2日,一切的终结点到了。" p, P1 \) ~" P- s
  这一天,宋军数十万的士兵集结到了太原城的南面,他们疯了,已经整整半年了,没日没夜的强攻让人心力交瘁忍无可忍,就是这座该死的太原城,前前后后让多少人死在它的城下!该结束了,“士奋怒,不可遏”,宋朝的军队不顾一切地冲向了太原城的城头!
8 I4 w; v. I  n  紧跟着发生的事情,让最渴求胜利的赵光义都惊呆了,以至于他下令马上后退。因为他害怕他的士兵冲进城之后会大开杀戒屠城……(上恐屠其城,因麾觽少退)
  M: Z/ R: o4 [$ N1 \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刘继元投降了,太原城终于陷落,而大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在动用举国军力,耗时半年,并且击退强敌契丹的情况下,终于创造了历史。
" v7 S) q' X. Z  不,是他结束了历史――五代十一国终于彻底成了历史,从唐末的黄巢起义开始,不断分裂衍变的中华大地终于重新结成一体。
. M, F' K( E! h. _8 Y$ G  当天数十万人的欢呼声一定震烁古今,响彻云宵,但很显然,其中绝大部分的人都只感到了如释重负。仗,终于打完了,可以回家了……不知道他们看没看到他们正在接受欢呼的陛下的神色,那有几分是满足,又有几分是更大的踌躇满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17 12:37 , Processed in 0.0253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