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20|回复: 94

天裂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王者觉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4 2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章 帝国的劫难
9 a3 e; }9 w% J3 u) T  9 S2 j  P; u$ `2 `- X  ~) `, x
  一 死亡与裂变
# y/ P0 ~' ]" L, M0 z  ]! x    {3 e; s8 B0 E3 W. p! D5 u* R
  公元757年正月初的某个黄昏,一枚落日无力地悬浮在洛阳皇宫的上空。" H8 h# f# Y/ D/ h* F
  天色殷红。2 ]! r6 Z5 Z  I0 |
  红得像是要滴血。
8 ^- U9 r+ e8 T1 [/ Y8 @* F" t  燕朝的中书侍郎严庄迈着急促的步伐穿行在重重殿宇投下的阴影中。
- a, n! w, N. H9 R$ e7 ?  他不时回头张望。) H' n2 S" Z0 o( N1 D6 s, P8 e
  没有人。
" Z% A" o' F6 P) @0 @  除了远处偶尔走过的三五个宫女和内侍,身后一个人也没有。
8 h( C4 X/ k" d; V9 o! D7 U  周围甚至连声音也没有。. |) q1 _" {5 ]( {
  一片静阒中,严庄只能听见自己沉重的呼吸声。
# }( F+ M0 C, }. f  看来到目前为止,今晚的行动计划仍然是隐密和安全的。可不知为什么,严庄还是感到自己的手心和脚底都有些潮湿和冰凉。
3 P& k5 N; F5 @( ^4 ~  数日前被鞭杖的背部和臀部此刻还在隐隐生疼。严庄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对那个肥胖如猪的魔头皇帝不断发出强烈的诅咒。
& @& M. }( H# _; N+ U; H- i  好在这一切都将在今晚终结。严庄想,最后的时刻,希望安庆绪不要临阵退缩。' l$ s2 H9 J1 X. u. @
  3 k( O9 {! U. ~4 U- I! V, e
  这一天终于来了。. b/ h% c6 Q& [9 J- f
  燕朝皇帝的长子安庆绪望着眼前这个神色凝重的严庄,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严庄刚刚对他说的八个字——事不得已,时不可失!
) W% F; P, T# y$ J) [4 g  这八个字就是最后的行动指令。( S6 }7 F: Q% }7 B
  这一刻安庆绪已经等待了很久。* n5 R( g& s# {. p' [) @/ x. d8 j
  从他的异母弟安庆恩出生的那一天起,安庆绪的继承人地位便发生了根本的动摇。随着安庆恩的日渐成长,更随着父皇对这个幼子和他生母段氏的日渐宠爱,安庆绪觉得自己成为储君的希望日益渺茫,甚至连身家性命都朝不保夕。& }3 S, Z2 s& o
  所以安庆绪惶惶不可终日。5 C* H& m! Z% o3 t# t( g! f7 O3 a0 y
  所以他很自然地和严庄走到了一起。
- J- J" Q( y( |5 P$ j1 V# P( u  此时此刻,安庆绪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也无须再等了。
' P% D6 O$ s* g" {) o6 ~  许久,安庆绪听见自己的嘴里也蹦出了八个字——兄有所为,敢不敬从?!6 @' ~6 ^* t: k, N- }
  也许是过于用力,安庆绪感到自己的话音坚硬得有如铁器撞击时发出的鸣响。" `# e1 ]3 m. ^. a. J( e0 z
  这是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鸣响。! o+ P8 N( c  r* K: u% ~0 v
  也是一种欲望的鸣响。) A$ V- o/ E; W7 E% |0 k
  1 k3 y/ \9 a! F! R, \" X( [- ^- u
  做为刺杀行动组的成员之一、也是最终执行人,内侍宦官李猪儿也许是最坦然的。" u$ s, ~$ i3 V* s$ b! ~$ M9 V* H, A1 R
  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5 r/ m$ U- h8 z6 O" Q7 j
  不。! L1 a: P+ L8 R) \0 L$ Y9 v' S! z+ d
  这么说还不够准确。
0 e8 F( a$ ~5 S0 x" a  应该说——这是一场只赢不输的赌局。, i) H0 d" K' D( H7 S- e( R* t7 y
  因为,用一个阉人的命赌一个皇帝的命,赔率根本不是一赔几——而是一赔N!
; g" Q, i+ ~8 i2 U- N/ [4 M: N  既然赔率无穷大,怎么会输呢?: p/ g$ v4 R7 k- z% B1 p2 a
  杀得掉那就赢得一塌糊涂,杀不掉顶多赔上贱命一条。李猪儿觉得这样的赌局根本无所谓输不输,更不会令他患得患失。所以,当几天前那个叫严庄的中书侍郎用一种近乎悲壮的神情对他说出那番话时,李猪儿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0 K  Y7 M! [" O& o4 |  严庄说:“你这些年来所受的鞭挞杖打,多得连自己都数不清了吧?不豁出去干他一件大事,你就死定了!”( N( @; Y$ g5 U
  “好。”李猪儿重重点了一下脑袋。
7 S- H# W8 l2 W! D$ A  严庄愣了一下。% m% u! P' g) `6 ^2 a; p- ~2 T
  多日来精心设计的那套说辞——那套准备对被压迫者李猪儿进行苦大仇深之情感教育的说辞——已经冒到了嗓子眼,硬是被李猪儿脱口而出的一个字给堵了回去。
. u4 J4 B! d% s- X. f  ^4 [    |2 P6 Y, p( v1 r$ W7 {% y( b
  寝宫的锦帐里,安禄山静静躺在宽大的龙床上,很努力地、接连不断地噏着鼻翼。
% x  z2 F% w4 o) y  他在捕捉一种气息。4 p9 F  g8 @' E0 e+ Q& J
  这是好几天来一直萦绕在他周遭的一种不祥的气息。4 g, s5 r5 K" E0 |
  今天晚上,这股气息异常浓烈。安禄山甚至可以清晰地察觉到——这是一股杀机!
1 `9 {9 K# F, E' v$ j) K  可惜自己瞎了。安禄山在心里长叹一声。要是在从前,任何一个人心中暗藏的杀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2 G# H$ I8 i7 M# s
  起兵才两年多,原先的三镇节度使、如今的燕朝皇帝安禄山就失明了。而且全身长满恶疮。这些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志得意满的安禄山遽然陷入无尽的痛苦、绝望和愤怒之中。6 _+ a+ c7 p9 ~* C
  一直以来安禄山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老天爷既然同意让我当这个天子,为何又要让我恶疾缠身?
* i" s- l$ D3 k6 _& Y+ k  莫非自己没有当天子的命,强行上位的结果就是遭此报应?!
0 M5 A  u( a6 o' p; T+ i# P1 R- W  我——不——相——信!* p& T6 v( Q* Q. g3 A
  安禄山一次又一次在心里对着苍天怒吼。' h' ~. i6 h! r" p9 x. `
  然而,愤怒并不能医治疾病。
, x* A' R; S% v: b  两年多来无数郎中和御医也没能治好他的疾病。4 L" c3 u! d1 X4 j( a6 f" J+ x4 N' \: j
  最终安禄山只能把愤怒不断发泄到左右的人身上。比如内侍宦官李猪儿。他挨的鞭挞和杖打最多。又比如他最宠信的大臣严庄。; ~- D. C. ^& z, B2 a/ m- X, q  Y
  尽管这个精明强干的心腹谋臣鞍前马后地跟随他多年,而且历来把军务和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也还是没能逃脱他的鞭子和棍子。至于其他那些朝臣、宫女和侍从们,被打得遍体鳞伤甚至被砍掉脑袋的更是不胜枚举。) h* q( q8 v. Y
  即便如此,安禄山内心的绝望与愤怒之火还是不能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9 Y: l. s# U/ B# p2 A$ F  此刻已经是夜阑人静。8 m, f8 S/ c+ z8 e$ s( Y  _
  安禄山感觉那股杀机更浓了。6 x) ]. i9 T9 |
  可内心的警醒和恐惧终究还是被身体的困乏和疲倦所取代。安禄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2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死亡与裂变(2)7 y/ E* b3 X. w5 s6 z# h5 K2 q
    
, {+ C' b7 X  k) F# F. U  三条黑影提着三把刀,悄悄摸进了寝殿。
7 l: q; I0 a3 q0 J/ E  殿内鼾声如雷。: ]$ s. ^$ y2 W
  十几个内侍和宫女七倒八歪地靠在黑暗的角落里打盹。
% x+ O3 x% h) t9 q& @! P+ q5 l  宽广的寝殿中只有皇帝的锦帐四周摇曳着微弱的烛光。三个人径直走到亮光与黑暗的交界处,微微站定,然后交换了一下目光。
5 T9 M  N) B( p5 N. B  严庄轻微而有力地点了下头。李猪儿面无表情地掀开锦帐走了进去。. J" s4 o: ^2 j' _, ]
  安庆绪紧紧攥着手中的刀。一颗晶莹的汗珠从他的额角独自滑落,在地上无声地溅开。1 ~- |% Y4 v3 Q) r( z) n1 x
  伫立在宽大的龙床前,看着锦衾下那个缓缓起伏的滚圆肚皮,李猪儿全身滚过一阵莫名的颤栗。
8 C; t- t( M; _/ ?" T( @  在李猪儿的想象中,这个肥硕的肚子已经被剖开无数次了。6 L! O- ^& d0 i; H
  所以此刻李猪儿挥刀的姿势显得极为娴熟,并且干脆利落。
! z- e# a: _# N3 \' H6 p* |  殷红的鲜血与安禄山凄厉的嚎叫同时飞溅而出。/ L6 p' W7 X0 C; ]  S% T
  殿内的所有宫人全都惊醒了。一瞬间他们就明白眼前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_. b3 m2 E. L5 m! j+ U
  可是,无人动弹。
7 F. l" ^( n+ G) T$ n" f  与其说他们不敢动弹,还不如说他们不想动弹。
5 Z- Z& ]) ^1 H) q  因为所有人都盼着床上的那个人早点死。
& Q" v+ W/ L  }; C6 M/ k2 x7 ~  安禄山在挣扎——用尽他一生最后的力量在挣扎。以前他的力量足以掀翻整个大唐帝国,眼下他的力量却不足以保护自己。他一手捂着皮开肉绽的肚子,一手在枕边拼命地抓。他想去抓那把从不离身的宝刀。
2 x* t' G; _3 ~# q  e  可他什么也没有抓到。
$ I9 L  ~# w' @" F) M  最后他抓住帐竿疯狂地摇晃。$ Q+ H3 P. T6 M4 a) N9 I
  他摇了很久。8 S3 R$ K. C7 E+ A& y, X
  所以他的血流得很多,肠子也流得很长。0 {) v, _" j& E9 I4 E0 X
  咽气之前,安禄山发出了撕心裂肺的一声喊——必家贼也!( a! G3 B8 y% r0 ?4 o7 [
  他说对了。凶手的确是三个家贼——三个离他最近的人。严庄在政治上离他最近。安庆绪在血缘上离他最近。李猪儿在生活起居上离他最近。
* ^7 ?6 f# R& N1 r% X+ N- Z6 G) B  然而,安禄山实在不应该感到遗憾。
0 t) N3 Z! \0 L; L  因为,在由他开启的这个巨大动荡的时代中,在此后一百五十年的大唐王朝的历史上,将会有许许多多人步他的后尘。
) i# G: l2 ^. r- k9 ~5 ]1 P. e! @  黄泉路上,将会有很多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赶过去与他结伴而行。( _4 V. X: l. \4 n
  所以——安禄山绝不孤单。+ f4 T& V2 |: O8 D# V; e4 ?/ }
  
1 Q" C5 u/ e& d! ^  三个凶手挪开龙床,掘地三尺,用毡子一裹,把尸体一扔,就地埋了。所有宫人全都一言不发地帮着清理凶杀现场、更换锦衾被褥。
. c5 a0 {" e9 `2 N; j' ?- D0 a8 N  片刻之后,龙床挪回原地,一切恢复原样。" ^/ b0 c3 N! N: O' U
  可这张龙床的主人、这座洛阳皇宫的主人、这个刚刚建立的大燕王朝的主人——已经没了。
! P3 V- ~: ]& r) a- u6 n+ c) n' B  一代枭雄就这样被人从世界上抹掉了。
. j3 g) L  T# e: q% O$ Z; i7 [- W  那天夜里,严庄最后冲着在场的所有人做了两个动作。
% c9 u2 ?# g) R0 H4 F/ ~. g  先是一根食指竖着在上唇点了一下,然后那根指头又横着在喉咙抹了一下。
2 Y, X! v1 W  N% [0 J1 H- ^  众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 v  ~* c# d" h
  5 r8 q9 {3 N8 ]2 X0 p4 Q2 r
  公元757年。这是唐肃宗至德二载,同时也是燕帝安禄山圣武二年,并且马上将是燕帝安庆绪天成元年。这一年正月初六清晨,严庄在朝会上向文武百官郑重宣布,燕帝安禄山病重,即日册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
0 i  P2 w' d9 P7 o' @  旋即太子登基,改元天成。
! @* ^+ [' A4 e: w  旋即尊奉安禄山为太上皇。% v& Q) h$ t- u" i# l
  旋即发布讣告、举办国丧……6 L- Q: T6 _, ^2 S; W$ q
  这一连串重大的政治动作几乎完成在转瞬之间。满朝文武发现自己一觉醒来,已经跪倒在那个很容易兴奋并且一兴奋就语无伦次的新天子面前。除此之外,更让百官感到不安的是,就在不同阵营的人们各自做出不同的反应之前,那个精明得让人害怕的严庄已经把王朝的命运、百官的命运、甚至包括新皇帝安庆绪的命运不动声色地捏在了手里。
' E9 J1 z5 ?3 v* f% j/ g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
( u) [+ B: Q* \0 y' E8 n0 y+ |3 b  百官们不约而同地对自己说。" i  F1 f/ I# e9 ~; G! e; n
  
8 a+ V* m% p0 d6 ~- j  唐肃宗李亨站在黑灰色的城楼上极目远眺。
, m" o/ Q2 M5 e1 ]9 \  他眼中的天地照例是一派肃杀和苍凉。0 {/ n6 I' [. T# ^. |
  半年多了。他每天都在做一个梦。一个金黄色的梦。+ w7 ]2 j; t# ^1 b$ M" A3 ?6 Z& h
  他梦见巍峨的长安城,梦见雄伟的大明宫,梦见自己置身于货真价实的大唐帝都接受满朝文武和万千子民的朝拜。
' d2 f) }& m5 V  可一睁开双眼,他依旧看见自己龟缩在大西北的一隅——龟缩在这座灰头土脸的灵武城(朔方节度使治所,今宁夏灵武)。
& N6 h8 L/ h" \, F+ }  李亨无比伤感。并且总在无人的时候潸然泪下。
4 f2 k, |" \5 v4 d  山河破碎,社稷荒芜;生灵涂炭,遍地狼烟;他这个大唐天子远遁西北、仓猝即位,太上皇李隆基亡命西南、惶惶若丧家之犬;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尽落敌手;叛军攻城掠地、日益猖獗,官兵各自为战、连连失利;帝国危如累卵,百姓困若倒悬……李亨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哪一天才是个头。
) ^' Y* ]+ H2 z  y* V4 c4 r  所幸今天一大早他就接到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
1 s! o5 a/ @; F, S1 v  安禄山死了。
4 M7 l( {0 ?! ~5 f" d! }) p  这个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这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混世魔王终于死了。  m2 y) b3 |4 k! L7 q
  自从登基以来,唐肃宗李亨第一次发现他那满目铅灰的帝王生涯终于闪现出一抹令人心动的金黄。
, V4 {* |. N/ _4 Z+ P3 ], n  他迫不及待地登上城头,再度眺望梦中的长安。
8 h% o: O  g. t+ G7 P0 e5 C  可不知为何,李亨的欣喜之情转瞬即逝。
: B' U" m8 _! V& Z9 h1 T, e  悲伤和忧郁很快便又笼罩了他。6 f7 f; K8 L( k) a- W
  也许一个人的死亡并不能代表什么。也许安禄山的暴毙并不意味着黑暗与混乱的终结。
* x. J( H8 y" |& h. E; ^  李亨很不愿意自己这么想。. ^3 Q  V; i4 e3 z  @5 y9 j; n
  可他又不得不这么想。; c6 z- [" u: B) o3 D
  因为安禄山虽然死了,可安庆绪还在、伪燕朝还在、数十万凶悍的叛军还在、安禄山麾下那帮令人胆寒的猛将还在、史思明还在……8 W) A9 w! w+ q0 k. A/ e
  李亨仰望苍天。
* k/ I7 B( v4 A. J9 H2 h# N  天色依旧铅灰。
7 d* g# b' P# f- D* h2 |  
( ]- I  U+ v2 |% L" L5 [4 y  李亨的预感是对的。( A0 J& C1 Q, t7 K% g% f& [0 W
  短短两年之后,另一个大燕皇帝史思明便再度崛起于范阳(治所在幽州,今北京)。( r' B8 o7 R- c7 R; v" a& P+ I
  许多年后唐肃宗李亨回望历史,他还是会无奈地发现,公元757年的安禄山之死并不是一个混乱时代的终结,而是一个大裂变时代的起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2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谁主沉浮?(1)4 f; C4 Y2 C' h+ d/ F
  
( X4 `! x3 q1 f* L( _& q4 T, H  安庆绪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子富贵。' r2 I4 x3 y# Z7 |
  他深深地感激严庄。在公开场合他们以君臣相称,可在人后他们仍旧称兄道弟。严庄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既没有军事经验也没有政治经验,而且一紧张说话就颠三倒四,恐怕难以服众,还是不要见人的好。
4 W& h6 K0 L. G1 h  安庆绪乐呵呵地同意了。他马上封严庄为御史大夫、冯翊王,然后一转身跳进深宫的酒池肉林中,把那些让人烦心的军国大事全部扔给了严庄。( Q8 r, M3 j/ T
  这样挺好。安庆绪想,我喜欢享受生活,你喜欢操持政务;我要的是富贵,你要的是权威。咱哥俩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多好!
$ w( F2 E% j. T( y: B3 {5 a9 f  6 o& u8 W& e# D" Z
  看着眼前这座千疮百孔却依然固若金汤的太原城,史思明心头掠过一阵强烈的沮丧。
0 a* ^4 X+ X8 N  集结了十万精锐,历时一个多月,千方百计日夜猛攻,太原城却纹丝不动。& s# o' t: T. [) P6 {
  这实在大大出乎史思明的预料。9 z# R5 N  k6 `$ o: `
  战前他就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李光弼手下的河东(治所太原)精锐已经尽数调往朔方(治所灵武),留守太原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加上地方民兵总共还不到一万人。本以为这座危城一战可下,没想到……
- \  _7 z3 B# o6 U: f  强攻四十余日的唯一结果是——燕军在太原城下扔下了两三万具尸体。
, u4 S$ m3 o4 A' w# h9 T( F  H  史思明不得不承认,唐朝的河东节度使、太原尹李光弼是他迄今为止所遭遇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 [6 j6 b' Q+ E% R2 K7 s
  连日来史思明眉头紧锁、沉默不语,让左右亲兵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1 w* j* n2 P- [
  他们都很清楚,付出这么大代价拿不下一座小小的太原,史思明绝对无法向洛阳那个残忍暴戾的皇帝交代。
6 I( f* U8 z0 O. ^; ^! k/ x  然而这一天清晨,当那个风尘仆仆的使臣带着来自洛阳的天子旨意进入大帐之后,他们便注意到,随后走出大帐的史思明就像换了一个人。
, h+ L- Y7 |& s* W: I  他的脸上泛出一层压抑不住的喜色。4 X9 ^1 A$ p8 s8 J  r' ?+ X3 {
  后来亲兵们才知道,老皇帝安禄山死了,新皇帝安庆绪命令史思明率所部还镇范阳(治所幽州),留下蔡希德、高秀岩等将领继续围攻太原。
# t8 k# U! S. a3 Y  回范阳的路上,细心的亲兵还发现,史思明的脸上不光有喜色,仿佛还多出了一层心事。
2 C4 Z) M% C4 |2 E" }2 w* Z  是什么心事亲兵们不得而知。! y+ M0 J. |- r1 D4 G7 M9 Q$ G  W$ {  L
  可有一点他们可以肯定——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o% `6 {, q6 x8 E) U; E9 x- W- B
  
- K$ T6 |; Z3 g  李亨下定决心了。
) {$ a; V0 x2 u" e  他要大举反攻,收复长安。+ l; S" d2 x. X) D' s
  不。是收复两京——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2 p- ~+ u$ o! M) Q: Y4 L+ x  尽管心腹谋臣李泌坚持要求天子集结重兵直捣河北道的叛军老巢范阳,先拔其根、再断其枝叶,可李亨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先光复京师、迎回太上皇,籍此安定社稷人心,而后再图河北。
! o- Y: O4 e$ R1 [5 y& y& S  李泌一声叹息。
6 Y2 G: w2 j1 k  这是深谋远虑的一声叹息。
  C. Y* v9 N0 R/ R  也是历史性的一声叹息。
0 G. }- L4 N2 Z  不久之后,虽然两京得以光复,但是终肃宗李亨一朝,一直未能克复河北诸镇,甚至在此后的一百五十年里,终有唐一代,河北诸镇始终强藩割据,长期脱离中央,几成化为之邦。迄于五代、直至两宋,随着契丹、女真的相继崛起,做为中原王朝的边防重镇,燕云十六州数百年间沦于异族之手,帝国的东北门户始终洞开……所有这一切,追根溯源,皆肇始于“安史之乱”中河北诸镇的首开叛乱与长期割据。
" E( Y$ s  `- f( ^5 a' A- V9 q  当然,即便李亨当年采纳李泌之策先行收复河北,我们也不敢保证河北诸藩从此就不会再死灰复燃。所以我们也绝不敢一口咬定唐肃宗李亨一定是目光短浅、而李泌就一定拥有预言家似的穿透历史的目光。: x& |$ \2 y& H* N! I
  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承认李泌当时的判断的确是睿智而富于远见的。7 D' D+ M& N+ A+ @( _' E, n: ]) H
  同时,我们也不难从公元757年李泌的那声叹息中感受到一种沉重。/ d& K3 |  d  _" }7 n' R+ n) z; `
  一种世事如棋、难以逆料的沉重。- w- }& p7 [/ b* z
  一种充满历史感的沉重。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2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谁主沉浮?(2)
2 i: w9 Q6 ?- j  ) }7 Y' G% T& r$ Z: }
  至德二载二月初十,唐肃宗李亨自灵武进驻凤翔(今陕西凤翔)。十日之间,陇右(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河西(治所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安西及西域(今新疆、中亚东部)各地兵马纷纷集结于凤翔。
, V% X' ^& D4 N: l% ^, n* f* C! G. N  帝国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 `7 ?3 }% e, H5 n/ }8 |2 B  二月十一日,兵部尚书、灵武长史郭子仪自洛交(今陕西富县)出兵攻取河东(今山西永济)。河东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战略地位十分突出。郭子仪收复此地,既扼住了燕军的咽喉,又与长安西面的唐军遥相呼应,从东、西两侧对长安燕军形成腹背夹击之势。
" A' Q2 t1 r; n, c' q2 |& F" R  二月十九日,驻守长安的燕将安守忠主动出击,向驻扎在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一线的唐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部发起进攻。王思礼战败,退守扶风(今陕西扶风)。燕军的先头骑兵逼至大和关(今陕西歧山县北),距唐肃宗驻跸之地凤翔仅五十里。天子行在大为震恐,即日宣布戒严。: F. B# d6 a4 `3 X
  同日,困守太原的李光弼抓住史思明撤退的战机,率领敢死队出城攻击蔡希德。燕军大败,几近全军覆没,蔡希德仅以身免。' L  t; A2 Y( m* A
  太原大捷的消息传来,天子行在群情振奋。虽然李光弼“斩首七万余级”的战报显然水份不小,但在唐军大举反攻前夕,且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这则掺水捷报仍然不失为一则振奋人心的美丽谎言。
6 S7 t7 g2 K( p5 O: S. g6 d; s5 x  二月二十二日,郭子仪派遣他的儿子郭旰、兵马使仆固怀恩、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率兵渡过黄河,进攻潼关。守关燕军寡不敌众,扔下五百多具尸首仓惶退却,唐军打开关门。燕帝安庆绪急命安守忠火速援救潼关。
% m# y6 o$ C6 I8 }& n) ^  燕军的反扑非常有力。结果唐军战败,一万多人阵亡,李韶光和王祚战死,郭旰和仆固怀恩渡过渭水,退守河东。三月二十三日,安守忠趁胜进击河东。郭子仪亲自指挥战斗,击退了安守忠,斩获首级八千、俘虏五千。  k7 }/ o5 |$ t" A
  第一回合,双方互有胜负。
4 O8 E/ C5 e# w$ I: T: H# ]  四月,求胜心切的唐肃宗李亨改变战略部署,擢升郭子仪为司空、兼天下兵马副元帅,命其率部至凤翔,准备集中兵力一举克复长安。四月底,郭子仪部与王思礼部在咸阳西南的西渭桥会合,而后进驻潏水(渭水支流)西岸。燕将安守忠、李归仁立刻率兵屯驻长安西郊的清渠。两军对峙七天七夜,唐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 u' [6 j$ }2 K  Z. C  五月初六,安守忠佯装后撤,郭子仪命令全军出击。燕军以九千精锐骑兵组成长蛇阵,待唐军攻其腹部,首尾迅即变成两翼,将唐军合围。此战唐军大败,伤亡惨重;判官韩液、监军宦官孙知古被俘。唐军抛弃所有军资器械退至武功。天子行在再度戒严。" t% }% @& X5 x7 R( B1 `0 H# C+ y
  第二回合,唐军惨败。
  @8 F  K/ G/ u) W4 N2 V" z  经此一役,李亨与郭子仪皆深感唐军的战斗力远远不及叛军,不得不遣使求援于回纥。九月,回纥的葛勒可汗派遣其子叶护、将军帝德率四千余名回纥精兵抵达凤翔。肃宗李亨大喜过望,不但设宴犒劳,赏赐财宝,还向叶护许诺:“一旦京师克复,土地和百姓归唐朝所有,金银财帛与美女归回纥所有。”3 |; \. i. o3 f% h- A6 z" X! ]* O. V
  很显然,这是帝国的悲哀。
- w5 x  i% h* T) w  堂堂大唐天子,为了夺回自己的都城,不惜向异族屈尊俯就,而且不惜以大唐帝都的财富和美女为代价,换取异族一施援手,这就算不是卑躬屈膝,起码也是尊严扫地。2 ]' W# Z* i. l8 P% g
  然而,此时此地的李亨还有什么尊严呢?
  d- e- y+ X3 t1 S2 k* \& _" A  一个山河破碎、社稷倾圮、被家贼打得东奔西逃、连都城都没有的皇帝——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
7 X3 j1 t$ b5 g6 j: S* T- w  我们很情愿相信李亨实在是无计可施、无路可走了;我们也很情意相信这个皇帝在拿自己的财富和子民跟异族做交易的时候,内心是极度悲凉、极度无奈的;我们更情愿相信这位时运不济的大唐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只为了有朝一日重整河山、再现帝国昔日的赫赫荣光……/ y7 c" e* s1 O( ]7 V" G
  可是此时的李亨并不知道,此时的我们也还不能确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即将来临的未知的历史面前,李亨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算不算一厢情愿?!: b' B6 C0 N/ e
  都城或许是可以夺回来的。" c( D- d  r" l( S' p' A9 e
  某些个人的面子也是可以勉强捞回来的。
/ h6 \9 }9 K$ R/ r6 R1 s  可是——帝国的荣光呢?
" R5 N6 M! k' m, G' m  那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唐朝呢?
9 B" @- y; c5 |8 W2 }+ U  它会不会像奔腾而下直泻千里的黄河水,一去而不复返?5 N( _! W0 T0 @* v* x% O3 P
  它会不会像皎洁明亮晶莹无暇的江中月,倒映的依然是长安的旧时月光,可一掬江中水,捞起的——却是满掌破碎的盛唐?!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2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帝国反击战(3)- r" f, p+ F* q3 O# K2 d1 e( t
    
0 M+ @2 {% Z1 M  至德二载九月二十七日,唐朝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李亨之子)与副元帅郭子仪率领十五万大军,在长安西郊的香积寺一带,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燕军展开大决战。
6 O  E% i" b$ y  回纥的四千铁骑果然在这个决定性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4 ]) e1 _1 T/ N* a
  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当口,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兵击溃了燕军的精锐骑兵。燕军士气大挫,被歼灭六万余人。安守忠、李归仁与燕朝的西京留守张通儒等人率残部弃城而逃,退守陕郡(今河南陕县)。郭子仪率部追至潼关,趁胜收复华阴(今陕西华县)、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二郡。, Z$ l4 X; r& r" o. x+ b
  九月二十八日,长安光复。
4 c- m" ~- t5 f/ ^  翌日,捷报传回凤翔,百官入朝恭贺。唐肃宗李亨泪流满面,即日遣使至蜀地奉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銮。1 U7 H: l# {  o1 D
  安庆绪惊闻长安失守,征调了洛阳的所有兵力——步骑共计十五万人,命严庄率领,火速增援陕郡的张通儒,准备死守洛阳门户。
5 e& u" Z( t# Z' W  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率唐回联军进至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曲沃镇),郭子仪部在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与燕军展开遭遇战。唐军不支,开始溃退。千钧一发一际,燕兵突然发现身后卷起漫天黄尘。滚滚尘埃中刚刚射出十几支箭,燕军士兵便已相顾骇然。
5 d2 h- Z/ \. B) A9 G/ V  I# M; }  他们知道,最让人恐惧的对手来了。
' h# Y1 x6 ^8 e1 m  回纥兵来了!
! _0 l0 N3 S9 \  燕军开始退却。形势瞬间逆转。唐回联军前后夹击,燕军刹时崩溃、尸横遍野。严庄和张通儒抛弃陕郡,东逃洛阳。1 m" @) h6 m, @4 H5 c
  十六日,看着从战场上侥幸捡回一命的严庄,安庆绪知道大势已去,遂与严庄一起率领一干亲信,在当天深夜从东都苑门出城,逃亡河北。
" A$ Q# i2 {/ `  十月十八日,洛阳光复。
6 Y6 `4 Y* {3 L" @* J  二十一日,郭子仪派部将攻取河阳(今河南孟州)与河内(今河南沁阳)。
. Z# E6 g* F& u8 P, ~* Y. q  同日,安庆绪的逃亡队伍中有一个人掉队了。
& h  y$ h( J; }- R6 x+ H% j/ g8 X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掉队,只知道他随后以一种弃暗投明、诚惶诚恐的表情进入唐营,向唐军投降。
2 K( u" y& m: H2 f* {6 x* F1 _8 p  这个人就是严庄。
) [( J! P5 Y+ n+ M: T; z# c7 M  短短一个月后,严庄便被唐帝国任命为司农卿。0 Z# k6 @1 l. l# y
  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9 ?9 l0 c, G! k
  严庄就是。% Q# ?, y* h5 a7 z5 @. B
  该弑君的时候就弑君,该背叛的时候就背叛。所以他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2 i4 G  Z# B: Z( ?+ g
  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
& b+ I9 W( v. v* N, Z' U1 k' F0 j  在此后一百五十年的唐朝历史上,从一而终的人当然不是没有,但类似严庄这样的俊杰却可以说遍地都是。
9 @, p& b0 e) q* j' O2 x: `  ) h6 {; `  q# A7 Q
  至德二载十月二十三日,唐肃宗李亨终于回到阔别了一年四个月的长安。; t, u* @4 R  E' l5 X
  这座饱受蹂躏的帝都终于回到帝国的怀抱。7 [/ c& T$ B1 E. e% w& y8 T$ V' L
  回到大唐天子李亨的怀抱。3 q) K! O& E9 ^( `7 B- z8 G9 E
  李亨看见长安的天空镀满金黄。
1 P1 g1 F1 u! F+ W+ e8 v7 J, c; Z4 D& c+ d  t  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金黄。
) X% C: v$ U+ f- U* w  十一月初四,太上皇李隆基也千里迢迢地回到长安。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李隆基第一次发现,他眼中的大明宫是如此美丽而又如此沧桑。: V5 N* f* @8 _0 w( \  ~9 s( j
  
( `+ q* P$ o' H! e  安庆绪一口气逃到邺郡(今河南安阳)的时候,身边的骑兵剩下不到三百人、步兵不到一千人。可很快,蔡希德、田承嗣等将领便纷纷来归,安庆绪又招募了河北诸郡的人马,兵力又迅速恢复到六万人。
9 N& }6 ^3 K/ K' |8 `# x4 I  既然还有牌,老子就能接着玩。! d8 k/ c" f' z
  安庆绪遥望洛阳,咬牙切齿地想。* [5 v1 g6 I  b3 S% O
  他把邺郡改名为安成府,做为新的燕都,同时改元天成。安顿停当,安庆绪连日逃亡的仓惶和恐惧才逐渐被东山再起的决心所取代。3 R& z' u! v* B3 G5 g
  然而,面向洛阳的安庆绪难免还是有些脊背发凉。
. T4 R& e! b3 v# T; k+ m5 E6 D  因为他的背后是范阳。. w/ K: S) R* Z0 v7 `8 ]
  而范阳在史思明的手里。
* H. E) h" ]: [7 u1 E  K  在即将来临的新年里,史思明会继续姓“燕”,还是像严庄那样幡然易帜、转而姓“唐”?
1 I! ~+ H" P9 m& ^, v& W# ~* u9 h  安庆绪感到怀疑。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22: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谁主沉浮(1)' \* c; a, H$ E9 w' k3 G
      + U8 X- D* O0 _7 @
  安庆绪不必怀疑。! B1 z6 ~# t5 M7 r2 @3 F1 X9 B
  因为史思明已经决定了。
& q. r6 ?( x* U; D! ~  他要姓唐。* S9 X% |) @: c1 i
  当安庆绪命他的宰相阿史那承庆和亲王安守忠前去范阳征调史思明的军队时,史思明的左右心腹便力劝他叛燕归唐。他们说:“今唐室再造,庆绪叶上露耳!大夫(史的中央官职)奈何与之俱亡?!”2 c/ ?% _5 x5 A2 z. P) N
  其实这只是一部分、或者说是表面上的理由。6 N3 q! Q! d3 i1 q3 I) D
  真正的理由是——归降唐朝,只不过换几杆旗帜的颜色和名称,地盘和实力一点也不会少。而如果继续留在燕朝,就势必会被满腹猜疑的安庆绪釜底抽薪,最后变成光杆司令,甚至随时可能脑袋搬家。8 S7 m0 `" X% u' F! n3 j- ]8 p
  所以史思明很快做出了决定。
( \4 a/ U* F2 D0 J7 Z* U1 h9 ~  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率五千精锐骑兵刚刚走到幽州城下,史思明就带着他的数万兵马出城“迎接”来了。2 Q% x! q7 w" |' T& [' k2 p
  两军相距一里左右的时候,不约而同勒住了缰绳。
) x6 Q2 L4 G% d% b- ^  幽州城外的原野陷入一片宁静。
+ t8 r* S9 K& ^: P7 Z  一种怪异的宁静。. D% I8 L, M; S+ Y# @  n4 P
  史思明阵中突然飞出一骑,驰至阿史那承庆阵前。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听见来使高声喊道:“相公和王远道而来,敝处将士不胜欣喜。但边兵怯懦,惧相公之众,不敢进。请暂时卸下武器,以安众心。”* d# E) w6 h- S$ m9 O/ P
  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对视一眼。7 w9 [8 [9 a9 }5 I
  卸不卸?
0 g' v$ I/ {/ s) Y# c: k" u# ^. [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卸成吗?脚踩在人家的地头上,不卸成吗?数万人马剑拔弩张挡在前面,不卸成吗?
" S# q% `+ Z, d+ b! @, t  卸就卸吧。谅你姓史的也翻不了天。5 ~. w  o" d2 d" d$ s! W
  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就这么赤手空拳地走进了史思明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洗尘宴。  n/ V+ r7 R) E! e7 ?
  美酒佳酿很快洗却了他们的风尘,也洗却了他们的戒心。
* S, k- e; T/ [% ^9 p& e  与此同时,另一种清洗活动也在悄悄进行。
4 T6 `3 h3 k! M; ~% g- \& g7 |  史思明的手下告诉邺城来的士兵们:想回家的送你们盘缠,愿意留下的重重有赏。) V+ J3 `7 ]: r+ B" r6 e
  五千精锐顷刻间被洗掉了。. \9 d5 I- B% t) H7 F. Y9 F- @6 D
  留下的人当天就被编进了史思明的军营。4 J$ K1 d  G  [3 F  F. U1 }
  酒足饭饱的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第二天就成了史思明的阶下囚。
! u) P4 c9 F. q3 A3 v& _* F$ O  ' b7 C7 @7 s! H0 _
  至德二载十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年最后的几天里,史思明的使者抵达长安,向唐肃宗李亨献上了降表。
- b. T- }$ K- f7 u  表上写着史思明辖下的十三个郡;还有士兵八万;外加燕朝河东节度使高秀岩部。( e7 A( }+ n# X
  对于李亨来说,此举不啻是为帝国刚刚取得的胜利锦上添花,同时也是提前进献给他的一份新年贺礼。: @$ h/ F2 r, u
  李亨大喜过望,即日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并把他的七个儿子全部任命为高官。而下达给他的唯一指令是——讨伐安庆绪。/ w: p: ?. H, J  X! D  W% x
  史思明笑了。
: l5 G, f0 L2 w. `1 |' I  一切如他所愿。
3 M+ [% O" |: c7 S4 z# c$ V  先保存地盘和实力,再打着李唐的旗号灭了安庆绪,往后河北诸镇就是老子的天下了。2 A' K) O: o! d9 ^- l! K0 p
  再往后,就可以玩一把大的。+ [1 m* K( x2 ]" _( K
  史思明想。, N6 }# G1 s* ~- Y: z
  
8 v( _8 W9 ]3 L! ~' A  做为战场上的老对手,李光弼很了解史思明。他知道史思明的投诚不过是权宜之计,要不了多久,他还会再叛。所以李光弼向肃宗献策:将计就计,派一个史思明信得过的人代表朝廷前往范阳宣谕慰问,借机做掉史思明。) U( A# X( O; r' j0 v. h: E% \
  李光弼推荐了一个叫乌承恩的人。
+ Q: ]) N3 Z" G( B% H+ f2 R  此人的父亲是史思明刚出道时的老上级,对史有提携之恩。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后,时任信都太守的乌承恩率全郡投降史思明。安庆绪败落后,乌承恩是力劝史思明反正的心腹之一。
4 z( ^* Y5 |' y( F. [  要杀史思明,乌承恩是不二人选。
9 Q: v' m8 I/ E& ?4 z$ V  李光弼向肃宗建议,事成后就让乌承恩当范阳节度副使。李亨采纳,命内侍宦官李思敬随同乌承恩前往。
" @+ i$ d1 A9 z' e, g/ x: G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的一天,乌承恩一行抵达幽州。宣完旨后,史思明特意安排乌承恩住进了自己的官邸。乌承恩的儿子其时正于史思明帐下任职。当天夜里,史思明很有人情味地吩咐他去看望一下父亲。
, f4 ]! n9 H1 l! M: S  随后史思明就听到了他想听的东西。
" W) N0 L1 h4 t5 g0 O8 H  那天深夜,乌承恩四顾无人,用一种激动而低沉的嗓音告诉儿子:“我受朝廷之命除掉这个反叛的胡贼,事成后我就是节度使!”还没等乌承恩的儿子表达出和父亲同样激动的心情,房间的某个地方就传出了两声冷笑。9 G+ f" Z3 r' D9 x0 W0 I7 ]
  史思明安排的两个人已经在黑乎乎的床底下埋伏了大半夜了。0 v7 ?3 D' Y2 T7 Y' M$ I8 {8 J9 I
  4 l) x, b4 Y7 D( M
  随后乌承恩的行李中被搜出了许多东西。有李光弼的牒文,文中让乌承恩邀同阿史那承庆一起刺杀史思明;还有事成后准备赏赐给阿史那承庆的免死铁券;另外还有一本小册子,上面列满了史思明心腹党羽的名单。
' ^$ t" [# p0 i" \; U, [" ]3 t4 j% I  史思明指着那些东西问乌承恩:“我哪里对不住你,你要这么干?”
% i1 s2 z5 {2 K  满头是汗的乌承恩不停磕头:“我有罪!我该死!这都是李光弼的阴谋。”
8 t' q: \2 A0 E1 l! l  翌日,史思明集合了所有部众、官吏和幽州百姓,面向西南,痛哭流涕:“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
8 {- U6 M$ f0 ?% [" ^  我们并不能认为此刻涕泗飞扬的史思明是在做秀。
( v2 c0 M/ Q' I4 `) l$ o  其实他真的很心痛。
, V6 `3 b3 t; B' N  他心痛的是老天爷为什么要生出一个处处和他作梗的李光弼?
& v0 D! E& `( G' @  既生明、何生弼呢?!, t+ R( X9 `: V6 N* ?
  他心痛的是李光弼这么一搞完全搞乱了他的步奏——使他借助唐朝消灭安庆绪而后再度叛唐的缓兵之计彻底落空。
1 X5 E# U2 _4 B, @  这一天,史思明当众打死乌承恩父子,囚禁了宦官李思敬,然后向李亨上表鸣冤。李亨赶紧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遣使宣慰说:“此非朝廷与光弼之意,皆承恩所为。杀之,甚善!”: m. N/ D6 d" S; C7 _5 |
  史思明吞不下这口恶气,叫幕僚耿仁智再度上表,说:“陛下不为臣诛光弼,臣当自引兵,就太原诛之!”没想到表文装函之前,这句话却被一意归唐的耿仁智偷偷删了。等到史思明发觉,表文已送出。史思明一怒之下杀了这个跟随他近三十年的心腹,而后再度揭起反旗。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2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谁主沉浮(2)2 V3 V* d/ Y9 b0 S% s& v' ~
        & k' z3 \. G, X' L+ s1 J
  乾元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唐肃宗派遣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共集结步骑兵二十余万人,向邺城大举进发,准备一举歼灭安庆绪。
  _7 ]: i5 r! E% f- F  可令人费解的是,肃宗李亨并没有为这二十多万大军设置一个元帅,而是设置了一个所谓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 s6 U, G4 P9 b( A* C  这个新鲜而别扭的头衔是肃宗的一项发明。
+ E/ y* ~* v0 `* l3 O& a  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就成了天子特使,就可以取代元帅的职能,就拥有统辖调遣九路大军的最高指挥权。' P, x" v1 k! ~; c
  这个人就是内侍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
1 I0 l4 Y8 G' ?% W  做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个荣膺此职的人,同时也做为今后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宦官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鱼朝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也注定要被重重地记上一笔。* D/ q" B/ ]8 ?( O- X" o
  之所以要让一个宦官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李亨的解释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皆是国家的大功臣,谁统御谁也不好,谁从属于谁也不好。所以,干脆就不要设置元帅,来个“观军容使”就解决问题了。
/ W& ?# k( U$ K- x+ X2 G  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的。- l+ s% e& P, P0 }& H. Q, p; S
  而通常我们都知道,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不是真正的理由。
9 K& R2 j! c9 T4 S* x) p' O# A4 |  真正的理由是——李亨害怕。
$ h& I) N, S4 b  这年头,想当皇帝的人太多了。随便一个乡下出来的阿猫阿狗,吆喝数百号弟兄,扯一面带字的布,胸中就会油然而生天子欲望了。何况是把这二十多万兵马交给一个大将!更何况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后续部队将陆续集结!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倾天下之力集于一人之手啊!几年前的安禄山仅凭河北三镇就几乎倾覆整个李唐了,要说今天的某个节度使一夜之间握有天下兵权而不会生出当皇帝的野心——不会突然间掉转矛头反戈一击!唐肃宗李亨实在没有这个把握。/ O0 R7 v0 ]$ q
  所以,李亨只能把这个可怕的力量交给宦官——交给一个无家无后更无天子野心的宦官。这种以伺候人为职业的奴才长年与天子朝夕相处,无论如何也比外面那些以杀人为职业的将军更让皇帝感到放心。
3 I- H$ R% }& T. E7 B( ]: r! h9 ?: z  这样的想法,应该也不是李亨一个皇帝所独有。
$ P& m# c5 t' F: @. M  换句话说,这叫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B  n0 a& ]' I) p: S  X! p4 P  `  既然理由如此充分,我们便足以看出,唐肃宗李亨上述的那项职务发明显然不属于心血来潮。同时我们也足以看出,鱼朝恩之流能够浮出水面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在日后的唐朝历史上——一代又一代权宦能够前仆后继地跃居帝国的权力顶峰——实在也就不足为奇。1 z9 M' z* P+ T6 r0 ~! x. d7 T' ]
  我们不知道唐肃宗李亨会不会意识到把兵权交给宦官的副作用。可就算他多少能意识到,他也绝不敢想象,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患会是如此严重而又如此深远——若干年后,李亨的儿孙皇帝们不仅大权旁落、被一群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且连生杀废立都决于阉宦之手!
1 F8 T( u, X" f' y: Z  然而,这一切能怪李亨吗?( @/ T# c$ l) E& @
  恐怕不能。3 Q1 L: Q2 ^9 N5 B) N% j( j
  能怪日后每一个把兵权交给宦官的皇帝吗?4 J) {8 a) U; J5 Q8 F$ S. @
  恐怕也不能。
5 F. M$ w: P2 d+ q: k$ v  因为,李唐的皇帝们不就是为了避免类似“安史之乱”这样的兵变,不得以才把兵权交给宦官的吗?既然把兵权交给藩镇就有“藩镇之乱”,把兵权交给宦官又会产生“宦官之乱”,那到底要叫李唐的皇帝们把兵权交给谁,才不会乱?!) R/ |0 q% ^  ^+ `( T9 O
  这是李唐王朝的两难。2 Y+ H$ K3 s3 `
  再说大一点,这恐怕也是中国式权力(分配)制度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两难。4 }+ c- U' y! x2 ~; n& N( a! |
  8 ]1 U6 V$ T7 u
  让一个久居深宫的宦官去统率身经百战的九大节度使,肯定是难孚众望的。即便鱼朝恩再有能力,他也缺乏相应的军事经验。所以,从肃宗任命鱼朝恩为观军容使、把讨伐安庆绪的数十万大军交到他手里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的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 d" ]4 |; k$ }% x- ]! g5 W' b  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月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这场声势浩大的围剿战役一直没能获得预想中的辉煌战果。刚开始还势如破竹捷报频传的唐朝大军自从肃清外围州县之后就再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数十万大军把安庆绪团团围困在小小的邺城,耗时将近半年,可就是吃不掉这块最后的弹丸之地。
" i6 L) g8 b% K/ t& y  郭子仪等人把能够想到的攻城手段都用尽了。除了日夜猛攻之外,唐军还筑起两重堤坝、挖了三条壕沟,硬是把漳水(流经邺城北)堵截改道,将汹涌的河水灌进邺城。
" c/ \4 F/ c9 Z; k7 }* ^  J9 _5 h( O  邺城顷刻之间就成了水乡泽国。可安庆绪和邺城军民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顽强。他们纷纷在水上搭建木屋,然后回头接着打。纵然打成东方的威尼斯,他们也绝不投降。城里的粮食吃光了,他们就吃老鼠。鼠肉行情立刻暴涨,一只鼠卖到四千钱。战马饿得站不住了,他们就抠墙上的泥土,把原来筑墙时羼杂进去的麦壳淘洗出来,再从马粪中淘取尚未嚼烂的纤维,混起来喂马。3 u9 A  r* c" @
  安庆绪别无选择。
$ l& f7 x+ z. f0 r  他只能跟唐军穷耗——耗到史思明从天而降的那一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2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谁主沉浮(3)
& R9 L% f% P1 v- \! i+ y+ I5 F: t  
, R1 h0 x- A' T$ s, w5 ]8 G( }  史思明很早就接到安庆绪的求援信了。% ?2 o, i) B* H& i8 ~$ ^# o
  安庆绪在信中低声下气、忏悔自责,极尽谦卑之能事,甚至愿意向他让出君位、俯首称臣。
( H/ c) H# T) }$ h4 v; I) N  史思明一声冷笑。
. O, R( L( I$ X: b  就那把破交椅还用让?想当皇帝,老子就不会自己封一个?!
3 h" V  w& r% o; A1 M: F' `  不过冷笑归冷笑,史思明还是及时出兵了。
/ t# j% \9 X+ R9 S9 a3 `% M  早在乾元元年十月,邺城刚刚被围的时候,史思明就亲率十三万大军挥师南下。不过没走多远他就勒住了缰绳,随后命前锋将领李归仁领步骑一万进驻滏阳(今河北磁县)。
1 m( N2 p5 T& f- ?4 ~  这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出其不意打下了魏州(今河北大名)。
! {5 K" Q2 J& Q3 Q) [$ E  然后他稳稳地坐在魏州城内,按兵不动了。
8 O2 `- O9 Y: x  史军前锋所屯驻的滏阳距邺城仅仅六十里地。可李归仁得到的命令是:只准摇旗呐喊,不准轻举妄动。
8 k" z0 ^) z5 W( u' S  不管邺城是被打成东方的威尼斯,还是被打成鼠害灭绝的全国卫生城市,不到最佳时机,史思明不想动。/ p# X# E* V2 X- X
  史思明的态度很明确——他要坐山观虎斗。等唐军和安庆绪两败俱伤,他再坐收渔翁之利。  B, v- z. L3 i5 q9 i( m1 w: w
  * Y' B) H+ Z: l( r
  史思明从背后射来的那道窥伺的目光让李光弼很恼火,也很不安。( R8 `( ^+ k+ d
  他很清楚姓史的在打什么算盘。
# n3 n- ?- J- X8 L  乾元二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又在魏州自封为“大圣燕王”。对李光弼而言,这不啻于是在对唐军和他本人进行示威和挑衅。李光弼迫不及待地向鱼朝恩提议,分兵北上进逼史思明,就算不能取胜,与之相持,也足以解除唐军腹背受敌的危险。4 W8 d9 {9 F! E9 U0 Y
  可鱼朝恩断然拒绝。% |( {$ k/ k8 ]' E6 W) O' h
  他当然要拒绝。( n9 p9 X( }. A; ^$ W% `, f
  一个堂堂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怎么能让麾下的一个节度使指手画脚呢?!再说了,敌寡我众,胜负马上就见分晓,有什么好担心的?
$ ?3 s2 i! P$ y6 ?  然而,此时的鱼朝恩并不知道,这场仿佛已经胜券在握的战役很快就会因他的盲目自信而遭致惨败。! g6 [7 }3 E. {+ z3 g
  此时,远在长安的唐肃宗李亨也并不知道,帝国军队很快就将因他那不可饶恕的错误决策而付出血的代价。
4 |$ Z* W+ x+ b- g; Z  
6 }' d% X' P. f4 A# u4 l. C  乾元二年二月,史思明出手了。
6 ]6 B& h+ R* |' C1 L- c" Z  几个月的冷眼旁观让他看得够清楚了。唐军的兵力虽然庞大,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数十万人打了将近半年硬是打不下这座势单力孤人困马乏的邺城。唐军的无能是因为它身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号令不一、进退无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弱点,皆因主帅是一个宦官——一个愚蠢而外行的军事盲。. z! C6 y" j& N1 r
  史思明率军队进至邺城五十里处扎营,然后派出游击兵日以继夜地骚扰唐军,同时四出袭击唐军的运粮队。唐军粮草不继,军心大为涣散。史思明感到时机成熟,于这一年三月初六亲率五万精锐与唐军进行决战。
0 Y) i' U2 ^/ G- U3 [  由于不断的集结和增援,此时的唐军兵力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人。
5 n, l- T, w0 V$ |* L  可在史思明眼里,这无异于六十万只各自为战的无头苍蝇。8 N4 v) q# u; l# N. b
  也是天不作美,两军刚开始交战,突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唐军的庞大兵力本来是一种优势,此刻却变成了劣势。再加上藩号错杂、军令不一,唐军迅速陷入大混乱状态。很快,大混乱又演变成大溃逃……& s5 I5 ]% f, H; N1 h* f
  这场讨伐安庆绪的“邺城之战”,就这样以必胜的姿态高调开局,却以六十万人的大溃逃黯然收场。
8 `# S' x/ l; y0 \) f1 R0 W0 }  ) J! j6 x, _( H9 _* U7 D
  安庆绪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 c+ V* T2 P" m; c1 j' s: y  最后时刻,父亲的老部下还是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人灭了的。$ g& Y% H$ g3 m' E4 {
  他真是由衷地感激这位史思明大哥。/ j" I5 H' h/ ?8 r* p' L/ {
  可奇怪的是,史思明解了邺城之围后,天天待在军营中与将士把盏相庆,却不踏进邺城一步,基本无视他这位大燕天子的存在。3 ?9 |. T5 V0 G/ k' l4 I
  安庆绪的心里开始发毛。最后,安庆绪不得不向这位大圣燕王再次奉上称臣表。/ l1 D" b$ z4 m) v+ t
  史思明很快就回信了。他说:“愿为兄弟之国,更作藩篱之援!鼎足而立还差不多,至于称臣之事,绝不敢接受。”然后把称臣表一同送还安庆绪。& s! A6 Y- d/ m/ z' }
  安庆绪悬在心里多日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又惊又喜地要求与史思明见面,并歃血为盟。史思明随即向他发出热情洋溢的邀请函。! e' e8 C, z5 `, E' E( Z+ s1 i8 L
  安庆绪高高兴兴地进入史军大营,向史思明纳头便拜:“臣无能,弃失两都,久陷重围,不意大王以太上皇之故,远垂救援,使臣应死复生。臣摩顶放踵,无以报德!”
( x# D) j- e( x5 y# d  t  精心准备的一番客气话说完,跪在地上的安庆绪始终没有等到史思明那双热情的手把他从地上扶起来。
0 c* ?8 ]' v* j4 m6 o7 ^  他只听到史思明震耳欲聋的怒喝:“弃失两都,亦何足言?!尔为人子,杀父夺位,天地不容!吾为太上皇讨贼,岂能受尔巧言谄媚所惑?!”
& y6 d8 @* n1 J3 W+ ~# e. H  安庆绪绝望地抬起头来。; w+ l3 }* ?' n) Y
  他看见史思明薄薄的一层怒容之下分明悬挂着一脸得意的狞笑。
4 a1 X6 M; Y6 c, X* K8 g  这是他在人世间看见的最后一张脸。: G: I- W9 E; A) q- x
  也是最后一个表情。* o- K" h( K* Z% Y& I
  6 P+ J. P" r4 {- m# e+ c$ G+ k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四月中旬,史思明在范阳自立为大燕皇帝,改元顺天;其妻辛氏被立为皇后,儿子史朝义立为怀王;任命周挚为宰相,李归仁为大将军;同时改范阳为燕京,改辖下的各州为郡。
  o( S2 h" z4 P& s% b. ^8 I6 R  安禄山父子的大燕朝触礁沉没了。3 j/ B( ~, K/ o7 z
  史思明父子的大燕朝又轰轰隆隆地浮出水面。1 h; J2 N2 g2 |6 i0 o
  这些日子以来,唐肃宗李亨坐在长安的大明宫里,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阵困惑和恍惚。
4 \( Z/ h6 e2 |; c) L: l- `  u( ], f; }  做为一个人到中年才位登大宝的天子,他委实猜不透这诡谲莫测的历史风云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1 A. {3 |3 V3 \7 R7 i0 h( N  做为一个受命于危难之际、辗转于兵燹之中的乱世帝王,他甚至不敢确定——眼下这个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唐天下究竟是谁主沉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网站统计

GMT+8, 2025-4-16 02:52 , Processed in 0.0314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