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9|回复: 6

補遗雷公炮制便览/千余幅彩图极为罕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0 1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9-1-21 19:28 编辑 + a( V* R# {) U2 u
! w% M6 ~! k9 C4 P
補遗雷公炮制便览/千余幅彩图极为罕见四百岁绝版中药古籍引起关注
+ r; o& _1 k9 [" R) \4 S" T  z' g$ i0 Q8 @( I  _% l

, M6 f+ x' H( R/ n9 _/ Y《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彩色仿真影印出版
$ m5 S6 f! g  }' S5 S8 B8 y4 @$ T' M7 m1 g
  中新社7月26日电  一部湮没400多年之久的中医药文献《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新近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按原样彩色仿真影印出版,这是我国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抢救整理与充分利用的重大成果。
$ k7 V0 J) L+ T3 j8 D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为存世孤本,现存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经该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专家考证,《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原有十四卷总目一卷,其绘成年代比现在享誉世界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1593)还要早2年。全书分作金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十部,共载药957种。1128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其中罕见的219幅炮制图,为中国古本草(尤其是炮制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乃至古代美术研究,增添了大量绚丽而极具学术价值的新材料,它的浮现令本草界为之震惊,乃我国国内现存古代彩绘本草中最为完整的一部传世典籍。5 D: F! G: l( Q" _" X# V
  该书书封为黄绫,正文框廓为朱丝栏四周双边,粗朱口,正楷字体。各药前绝大多数药图上方有一图名,深蓝底,金边金字;绘画风格为明内府绘本,工笔重彩,色彩艳丽,图形生动,为彩绘本草之精品。经与明代官修《本草品汇精要》、明画院彩绘《食物本草》比较,该书的形制表明其出自明宫廷画院。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因明代宫廷画师使用神奇的矿物画材,历经400余年的图象仍艳丽如新,层次分明。虽为本草而绘,但画风却格外细腻生动,不亚于任何古代写实画作精品。其一草一木,一髯一发,无不栩栩如生,精细地描绘出当时的人物服饰、生活场景等,堪称明代社会风俗的“清明上河图”。
7 P1 l+ S! K: I" ?) }/ y% K  此次按原样彩色仿真影印出版的为现实存的13卷,录有完整药条906种,彩图1128幅。该书先图后文,绝大多数药物文字之前,均绘有1~3幅彩色药物形态图、炮制或采集图,其中又以炮制图为其特色。书中配以七言歌诀,归纳药物的性味功能,颇具参考价值。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炮制为题材的彩绘图谱,《补遗》展示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中包括净选、干燥、切制、粉碎、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及童便制、火煅取沥、醋熏、制曲等一些特殊方法,是中药炮制技术的珍贵遗存。上述1000余幅彩绘在古代本草插图中极为罕见,为今后的炮制研究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素材。
3 o! |; U$ I" i  专家指出,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进行斗争的科学记录,上海辞书出版社首次影印出版国内现存尚未为世人了解的极具价值的明代彩绘本草《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将对当代中西医学研究起到不可低估的启迪作用。
) J9 |0 ?+ f! u* a2 J; q/ |  A5 d& t( J5 `% G6 c. F! d: Y3 P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推荐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通过了专家组评审,作为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之一,首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上海辞书出版社在2005年获得独家授权,按原样彩色仿真影印出版了这部湮没400多年的中医药文献,现在因为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再度引起关注。
4 y( i' V7 G, o1 O2 x% O' {( Y( e: R) U   
  U6 i" _! C. Y' P( R( a    据悉,此次“申遗”,是作为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一部分,入选的文献要有珍贵性、稀有性和代表性等特征,保护对象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现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为存世孤本,成书年代比中医经典《本草纲目》更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被定为国宝。
& f  A1 V* I* M  w+ Y# n- P    " i& `7 `) e5 T$ J2 X  [+ [$ _
    除了医药文献方面的价值外,这部有着1000多幅彩色图画的古典文献,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也产生了不小的震撼。为了推广这部孤罕的传世古籍,上海辞书出版社和收藏机构作了“再生性保护”,与印制单位一起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最接近真实地还原了它的风貌。该书的全彩影印本曾荣获2005年度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 v1 }) M7 n2 ^# L6 p
1 |* h  Z8 Y: v$ ]  J
附件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1.jpg (96.79 KB) 2009-1-20 10:06
+ X9 H0 G! g6 w: w! r4 V+ v
+ f# K% O0 k) |% K& w9 \2 p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jpg (101.53 KB) 2009-1-20 10:06 + i/ s$ P  [& |& [  A( w# |* |4 [0 I
发表于 2009-1-23 2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发表于 2009-1-27 0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两万,看哪位大师能给它电子化了.
发表于 2009-7-4 21: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因明代宫廷画师使用神奇的矿物画材,历经400余年的图象仍艳丽如新,层次分明。虽为本草而绘,但画风却格外细腻生动,不亚于任何古代写实画作精品。其一草一木,一髯一发,无不栩栩如生,精细地描绘出当时的人物服饰、生活场景等,堪称明代社会风俗的“清明上河图”。
发表于 2009-7-4 21: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的浮现令本草界为之震惊
发表于 2009-10-31 14: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提供下载呀?
发表于 2009-11-22 1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来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知何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网站统计

GMT+8, 2025-4-8 22:01 , Processed in 0.0437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