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者意也。”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特色思维,自从东汉名医郭玉最早提出“医之为言,意也”以来,代有发挥。《旧唐书许胤宗传》认
6 Q7 U6 C9 _, Y3 d为医者意也,在人思虑。”《新唐书本传》认为: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清代医书《留香馆医话》则更加具体地
' s+ u; z% ?. r$ E! n7 a说“医者意也,凡是一病,对于天时之寒暖、人事之劳逸、体格之强弱、年龄之老少、病前之饮食起居,平素之有无恙…皆当推究,以意融合
" Z; {3 z+ r5 W, I之……时有对证之方,得于心应于手。”当代尽故名医范文甫说: “医之用药,与大将点兵、文人操觚无异也,随机应变,自出机抒而巳,名
) y5 F* \5 [8 I6 \医干祖望教授考“意”字历来的注疏计有三义:9 g: }) x/ T) M- Q9 S
第一,同回忆的忆字,第二意用,即动用的思维。第三,意断,即决策。”他认为用现代文字解释是第一步把你过去读过的包括经典著作在内
& T/ Y5 _* o2 T7 l4 `7 e" B P的医药文献,好好地回忆一遍。
, j0 |$ r0 E& l. w$ o. L9 K! y第二步把眼前的病与固有的技术综合起来思考斟酌。, G$ H" U- o7 N8 d0 p
第三步
$ s& b$ q' ?4 R' j6 r( p才作出决策,从攻从补,取温取凉来制定你的治疗方案。”名医余瀛鳌教授认为医者意也,是指医生在精细分析因证前提下,经过认真思辨而+ {: r% H# G# l! r5 `& i0 y
获得的证治概念和处治方法……求意的关键在人思虑,亦即辨 证思考问题的细致全面。”纵观历代医家对“医者意也”的认识,在于提倡和鼓
" p* f' H" h& B( O/ x3 X, h+ ?. ~励医家在临证时要充分发挥认真灵活思考和积极仓新息考的精神。8 r& R, ?5 w$ f6 T: t* \- Q2 f
“医者意也”作为古典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思维, 也有人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甚至责难,正如学者费振钟先生说的:但若是少了这句诘〔医者意
; G$ }8 Q; ]9 ~: a) ^也〕,不仅历代名医失去他们医学上自由创意的愉悦,所有 那些精妙的医术都会变得黯然失色,便连今天对中医的叙说,亦复没有什么趣味了
, k' ]% m; q: D5 \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廖育群研究员,把“医者意也,作为中国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来进行全面研究后后说:“承认中医能够治病/ B# R* `9 {, Q2 J4 p: s) ]: k
,甚至能治疗一些连现代医孥都感到棘手的疑难病症,这对于大多数具有种种直接或间接感受的中国人来说并不困难:遗憾的是成千上万乐于
. w3 b& P; e; V& ]( Z2 v: N承认这一事实的专家学者,却无法以自己掌握的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对这种感受的科学性、合理性加以证明,无法对现象背后所隐
5 ~! n- h0 ?/ _- I9 W. B- V$ _藏的原理、本质、‘所以然’作出说明。这就是‘科学的难点’。”近年来,学术界新秀学者认为“中医学是独具东方特色的医药智慧”。医4 [6 J, d2 R3 O3 E7 K+ ]
者意也’是中医一个灵魂性的观念' 有鉴于此,我曾多年从事在职中医提高教学工作,受学者都是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时常就“医者意也
2 h& z% l3 ^8 r$ V”提出质疑,为了能正确地给他们注解疏释,融会贯通,并能得到启发而发挥作用,每以医理明晰、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具有哲理意义的著
/ X/ g; U" R7 h2 \. I s名医话、医案,帮助他们理解提高,至今还留下了欣慰的回忆。) V7 `- J4 x6 k, M( |4 {
为了更好地发挥“医者意也”的临床思维特色与价值,并在临床中提髙疗效与医技创新,因有感于中医学者张存悌先生的有关论述以及编者个
! l5 l9 ?6 B8 s人见解, 现精选与“医者意也”的旨意能丝丝相扣的有关名医医话(包括医案,下同)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分篇予以介绍,以供医学生、临床
- k. T A9 K. \ ?医生和中医科研、教学以及 中医爱好者参考。在这里应当提到的是,为了使所引用的医话,能更好地与本书总旨相融,因此,对一" k5 O3 q0 ]3 e* s% p0 \) F" ?
些标题与文字作了调整,也有一些案例原系读书笔记,因作者姓名疏漏,一时无法查清,待今后有机会 补遗,请作者理解、恕谅。在此并向与
+ ^/ ]1 [8 u2 Q5 Z5 B( h本书有关的专家、学者们为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特色所作出的贡献 表示致敬。
1 N! {1 D" u ?4 g4 v9 w5 b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理解浅薄,一定会有诸多不当之处,望方家不吝指正,以就我学。" O( I, L& J8 s- e
本书付梓时,承刘时觉教授和责任编辑张立艳 女士的热情支持,深致谢意。5 H0 G8 u: C- N* ?* r
李珍. c1 N7 Y& W1 T1 J
2006年10月于沪上爱建园 | , U# E- g8 L/ n9 I' a# F- A7 J1 ]9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