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析中西医营养异同点★& G; H2 } L6 g- F3 f6 I
; S, b7 k# w2 r
★概论:0 ~# N4 l+ q9 V2 N4 c
8 d- i+ u: y1 \3 [4 S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医家就认识到饮食对人体的作用。认为饮食是人必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例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言:“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中国人是最注重饮食、讲究吃喝的民族,试看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件与吃喝无关?女人在怀孕时要进补,叫做一人吃,两人补,坐月子的时候更要进补;一般人病癒后要进补,冬至要进补;每个月要打打牙祭,所有的婚丧喜庆都要吃吃喝喝,所有的节日必有不同的应时食品,生为中国人,假如没有一副好肠胃,简直无法过完这一生!9 D2 d3 r: K4 U1 S
现在的人,大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则还有那一些人,当一听到什么食物营养好,且认为吃什么补什么,便狼吞虎嚥,以为吃得越多越好,殊不知,这样做出发点是健身强体,其结果对于健康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有害。就因为摄入超过了需要。正如我国有句老话所言:「过犹不及」,其意思是说,过剩等于缺乏。这种现象,随处可见。用「过犹不及」来描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确切的。任何一种营养素,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正所谓饮食是把双刃剑,它具有防护性作用,又具有病因性作用,缺少了就会得缺乏症。合理的营养是健康之本,讲究饮食营养,并非是多吃鸡鸭鱼肉,亦不只是吃素食。正确的做法是荤素搭配
; d0 x3 h1 A: d* z) ^& R、平衡饮食。
2 [- c0 U9 ?: j$ F★一则避免因饮食营养过量而导致的“文明病”;5 e- k/ e9 |2 U2 }& c( ?
★二则避免因营养不良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疾病。
, M. H& r( M* W
4 x$ g" R3 {% K, U* E! H, L) D★中医营养学概说:
0 ?& Z. r; I5 Y9 Y8 P( C
# ?- `, j/ {" w! j) u我们知道,中医的营养观基本上不离:
V$ ?, Z" R# Y, B( a6 L, s# ?9 R★(1)天人相应的整体营养观,) f, K5 A7 m- X, r* ^8 m. o
★(2)调理阴阳的营养观,
* A( E/ f4 \+ c* n+ h/ Q★(3)药食同源的营养观,+ ~( m) U0 |2 R9 |3 Z
★(4)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的营养观。1 P6 z4 I6 e* [ R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协助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復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X2 g7 |2 |. Z3 h3 G7 j4 `
1 v% U* N q8 N0 Y6 q9 r# y( z中医营养学的发展,歷史悠久。
8 C- V$ @9 C& _7 a) D: X8 R' X* x7 V" Z
相传商代的开国之君汤王用伊尹为相,伊尹原是一个厨役奴隶,名叫有辛氏,烹调技术特别高明,形成一套理论。他将烹调中的五味调和,推衍成为一套政治哲学和治国方略,按这套理论,饮食可得人间之至味,治国可国富,国泰平安,为汤王所赏识,命他为宰相。他烹调所用的原料如生姜、肉桂、甘草、大枣等既可调味又可药用。其所烹调的食物兼有治病的作用,创造了治病的汤液。7 d' c# c4 R1 R( a$ H
# ?3 ?1 Z8 X) g在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一本医书《黄帝内经》已论述了环境饮食与人体统一,合理配膳,膳食平衡,饮食有节,饮食与五脏的关系,精神与疾病关系等保健观点。由以上可知,中医营养学坚持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机制,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注重膳食的性味平衡。中医营养学的内容,从歷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四个方面:5 Q$ z9 @! J3 q8 Z# Z) L7 r5 R
★饮食养生、
/ H/ U0 ^# r2 v# |★饮食治疗、
7 b7 {+ j+ q9 R4 w/ `★饮食节制、6 Z |# k5 J; Z8 g
★饮食宜忌。四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和孤立。; N$ ]$ n5 f. H" u( S- ~
9 t0 p/ `, Y7 y. k% K★西方营养学概论:
# z: J. U {( l2 C; A8 B' p8 j' m( l3 y
古希腊医学乃至一脉相承的西方医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构建其理论框架,注重对物质世界的还原。 18世纪,科学家开始用化学手段来解释周围纷繁的世界,当第一种营养素能用复杂的化学分子式进行描述的时候,现代营养学诞生了。
3 L$ i5 u/ U% K) G- I3 o 现代营养学就像现代医学一样立足于还原论,现代医学把人变成器官、器官变成组织、组织变成细胞,细胞变成生物大分子。现代营养学主要集中在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各种营养素等等,并在它发展过程中解决许多营养缺乏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7 o4 B& ~0 s4 v/ j5 T
食物中的养分,科学上称为营养素。它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些营养素,生命便无法维持。人! \& N5 b! C4 c' r
体需要的营养素约有50种,归纳起来一般可分成六大类,即:
1 w- `" |5 b! A2 N★1蛋白质、" |: C, Q" D. `$ g' e
★2脂类、2 s: w+ d3 a) l" S! h
★3碳水化合物、8 C; j8 g4 @; f9 D' m; C
★4矿物质, I# H- U; h- ]
★5微量元素、
1 n: V# e4 y a★6维生素和水。% {6 l) ~: Z8 ~" G% L
★7近年来发现膳食纤维也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可算是第七类营养素。3 Z6 J A8 p/ c' P+ v9 F4 ~ t
上述这些营养素在体内功能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分为三方面:2 o3 A5 }8 I+ p4 q) O! O" X8 Y! e
★(1)供给能量以满足人体生理活动和体力活动对能量的需要,
( G: b; a# |' j★(2)作为建筑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
+ u; T5 x8 ^' ]; M y8 `3 x5 V' _2 U★(3)在体内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现代营养科学帮我们迅速判断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营养问题。$ c3 s! {2 A) i. X/ v+ [
* x. k# W; j1 d# ^
★中西医营养学的异同:7 a/ e) `& v, K. B# Q! l+ v
5 ]2 ]6 r% t7 ~1 u1 w/ g& X% x
我国古代对饮食结构有非常生动的描述,有这 一句话「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就是五谷杂粮必须要配上豆类。通过现代营养学,我们知道豆类里离胺酸(Lysine)非常丰富、五谷杂粮里缺乏离胺酸,我们经常吃豆浆、豆腐、豆粥、豆包这些食物,结果是我们将获得一个很好的胺基酸的平衡。这种食物的营养模式是非常科学的。
. J: {$ p, s/ h. v, O营养并不是象牙塔内孤立的科学概念,它以最朴实、最紧密的姿态贴近我们的生活。人体获得各种营养素最根本、最安全的途径正是再平凡不过的一日三餐。吃是本能,吃得合理则是科学。怎样的饮食才是最理想的呢?在营养学上我们用了一个最简单的词来概括:「平衡膳食」。这个词看似简单但内涵很丰富,平衡膳食有三个方面的意思,可概括成六个字:, H8 j' H- i8 P3 P2 ]+ l* q
★1全面、
" ?" h$ C. X0 L6 d★2均衡、
! S$ r$ m! E, R$ ~0 P9 ?5 b★3适度。2 J" Y: M9 }: P0 j! l' L; @0 C2 J
; r ^7 w) A# P
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如缺钙引起的佝偻病,缺铁引起的贫血等等。某些营养素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又会导致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富贵病」。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的病态统称为营养不良,都是营养不合理的后果,对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 由于没有一种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我们在安排膳食时要尽量採用多样化的食物,根据各种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恰当地调配膳食来全面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如我国在《黄帝内经》中所言:“五榖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五豆补五脏、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一般来说,三餐食物量的分配不应相差很多,午餐可适当多一些。不吃早餐和暴饮暴食都是不合理的进食方式。同时亦应注意合理的烹调方法,不但可使食物味美可口,促进消化吸收,还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但应注意尽量减少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例如,淘米时过度搓洗,高温油炸食品,新鲜蔬菜切碎后长时间用水浸泡和长时间熬煮等都会导致营养素的损失,以上是中西方营养相同的地方。中西医营养最大的不同点,其实就在于中医营养学,是以中医的理论基础为依据,著重整体的概念,以人体的阴阳平衡为主轴的一种学说,调其五行令其平衡以养生的一种观念。而在西医的营养学中,所重视的是每一种食物在食用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发生变化的生化过程,及其对于人体的影响,当然他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单个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更重视的是物质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一连串生理效应,及多种营养素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例如在热量代谢时,如果没有维生素B族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辅助,人类是很难保有健康的身体;人体的一些激素在合成的时候,同样需要许多种类的营养素共同的合作才能合成人体所需的物质!由此我们可以说,西医营养学所重视的,不仅是单种营养素的功能,更重视的是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与协调,及其与人体间的生理变化!而这也是中医营养学所缺乏的地方!& t6 f7 q- y3 f+ V8 ]* D) q6 d, w: P
/ B2 C/ v3 _6 `4 |, `+ T结论:中医营养学与西医营养学,其立足点或是所针对的专案皆有其所不同之处,及所擅长的地方,但不论其理论根据是否大相径庭,我们身为一位医疗工作者,便有义务通晓各种的医疗理论与方法,以提供患者最佳、最方便的治疗法则。- V+ \9 T9 B. ]6 Z# U
在此观念的引导之下,更应结合中西医营养与医学的优缺点,给予病患最佳的治疗方式,令其拥有最好的生活品质。
/ M# B$ [2 P7 c1 D% p N" j5 K( _! C' w$ C) ^7 c8 |$ O
; ~6 Y- x) f e6 A7 D, [ | # Y/ x4 O3 q' Y; b9 y0 {1 Z
" I* O3 e' C, X. o" i# I: o2 X
' i D8 h. @0 ?; ?
3 P6 t; M9 p7 g/ k博观古今而约取,厚积德才而薄发.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证取象测,借助实验,中西应对., @+ o3 h. V" e$ c" T6 v5 E
| 编辑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
0 b8 X. ~ j* ]1 g4 [' [$ b9 J0 Q4 w& p! y& [$ A ~0 q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