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京剧中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大的行当。角色中一般妇女称“旦”,大家闺秀称“正旦”或“青衣”,小家碧玉称为“花旦”,老年妇女称“老旦”,勇武妇女称“武旦”,逗趣或邪恶妇女则称“彩旦”。所以“青衣”是旦角的一种,扮演重视唱腔和水袖功的年轻妇女。那么,为什么称青年女子为“青衣” 呢?+ a! d. m1 g( f. K. K0 o" o; F
, _% P4 s7 z+ |6 g) U& h
“青衣”通常扮演的是端庄贤淑的女子。例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因为这类角色大都是苦命女子,身上总穿着一件青色的衣衫,故而称为青衣。另外青衣在古代是属于地位卑微的人所穿的衣服,而婢女多穿着青衣,后来也被引申成婢女的代称。例如《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故不管是戏剧中的角色或者是古代婢女,都是借用衣服来代称女子。
+ s4 X$ _4 x5 R4 y* x7 I7 x; a# c* ]5 s& [4 A
除了青衣外,古代诗文中还出现了许多对女子的代称、美称。古人常用女子化妆用的化妆品来代称妇女,像古诗十九首里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红粉”原指妇女修饰面部的胭脂和铅粉,后来就引用为代指女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淮南子.脩务》∶“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仳倠也。”粉白黛黑亦作粉白黛绿,而“粉黛”、“粉白黛黑”原是女子用黛(青黑色颜料)画眉及抹脸的粉,后来也被用来比喻美人。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之二:“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这两句“青娥”也是用来作为女子的代称。
+ O8 _$ n B6 f. ~4 x7 q2 j; @
/ I5 x/ { z" P) X, l# M% z, c' Q也有的是以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来泛称女子。比如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我虽是个妇女身,我虽是个裙钗辈。”《红楼梦》第一回:“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而“裙”原是女子穿的裙子,“钗”原为头上簪发装饰品;在常用的“裙带关系”中,“裙带”则是妇女系裙子的带子;《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鬟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所以裙钗、裙带、红袖都成了女性的代称。5 C$ R) Z1 H* F' M0 E
6 X) ` i9 n2 n- z5 W* a# }. D3 h
《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中的“淑女”,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看见。还有“罗敷”、“丽人”、“玉人”……等等许多都是用来代称女子或美女。9 N. Q5 p# o; R5 J1 v }
; l* z6 @8 J( K[ 本帖最后由 jiuding 于 2006-12-30 00:5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