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U. N3 G9 g0 @
8 R2 \9 F/ `% B. ~/ i《秋溪放艇图》 $ _0 ]$ j, k3 {- L0 V' d
明 蒋嵩 绢本水墨
( R, I/ F% j# E3 w4 e& l2 p6 D5 `此画描绘的是危岩欹树,下临溪水,溪中一舟,有一人独坐读书,舟尾一人摇橹。上方远山群雁,下方是巨石和水草。在表现方法上,比较粗健,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远近溪山 ,轻舟横渡旷野之景。全图布势爽朗,在画法上受吴伟水墨协议一派的影响,并上承南宋马远、夏圭“院体”的传统,笔墨有所放纵,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主要特点是山石用大斧劈皴染,勾斫皴擦多以方笔,干湿并用,泼墨、破墨兼而有之,劲健粗放,墨气淋漓。 整幅作品富有节奏感,近处的山石和小舟的浓重笔墨和远处的一抹淡化, U1 G$ {/ m( u/ U9 n/ l
1 m; s& C. v8 U6 B
- L6 |5 n" g+ m
, n# h( L' I+ i% A. c$ k* F$ ?《华山图册》 7 o: v) b1 i: K2 J/ t
明 王履 纸本设色 纵34.6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 b: N% v8 {) q; u7 e0 n! U& I$ _
! e" @( I& s: t; {) z
王履(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孤老,江苏昆山人。《华山图册》是王履采药关陕,游历华山后,经过多年的苦心构思和惨淡经营所创作的。全册共66帧正页,计图40幅,另作记8帧、111首诗加自跋14帧,“游华山图记诗叙”1帧,“重为华山图序”2帧,“画楷叙”1帧。此图册页绘华岳诸峰奇景,真实而又全面地再现了西岳华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观”的自然变化之妙,并塑造出类如险峻、苍茫、空旷、幽深、秀丽、壮伟等各异其趣的意境。笔力刚劲挺拔、浑厚沉着、墨气明润,浓淡虚实相生。之景相互映衬,形成了远近之势的鲜明对比。* ?6 B( L" _* G- j x
; ^, [" b( u$ t( A( x7 N1 A& c
Z( F! v- C) c& S5 N
+ D' G) i2 g; c' W- w
《峰下醉吟图》 # |& t% k( G& R ?
明 徐贲 纸本设色 纵63.9厘米 横32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 D: \. `4 U I$ Z8 p此图画群峰突起,清丽多姿,树木葱茏,是一处远离闹市的幽静山水胜景。画上题识表明这是“蜀山徐贲为易道禅师写赠”,并题有七言古诗一首:“莲花峰下简禅师,半醉狂吟索赋诗。榻上诸僧禅定后,水边高阁莫钟时。不堪雨柳萦春梦,且看书灯照夜棋。苦羡云栖松上鹤,吾生漂泊竟何之。”此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互交融。此画笔墨秀润素雅,山石作披麻皴,皴擦并用,树木枝叶钩点结合,亭台、茅舍用线横直、长短富于变化。
# P6 a. c4 ^; a8 s! c) ^, M/ P7 w R0 [, T- _
1 L. k: T, M2 A& O% \, A6 B
) p4 z9 j' p M0 t6 [4 e
《隐居图》 / N' s, J4 X+ [9 a3 H8 _- p
明 王绂 绢本墨色 纵141.7厘米 横70.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H* F6 k S; R! U. @此图描写文人隐居山林之情景。左部山峰高大险峻,山下树木苍郁葱茏,山脚下是一片宽阔水面,微波荡漾,远方山水平静,秀润幽雅。右上有“吴讷敏德识”诗一首:“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退直归来思故隐,满怀清兴付沧洲。”并记之:“中书王君孟端善竹树山水,人有求者率写一树一竹,以塞其请。一日,退直兴怀故山,乃写《隐居图》,遗其友胡汝器。后一年汝器持示予,因题此,以见孟端山水不易得,而汝器见重于孟端者弗浅也。”
1 o3 ^( y; o' ]3 j6 u4 u
1 b- }7 k" ~5 _; M8 Q8 \( v. `" N6 o9 T2 Y( }2 a4 _
3 X) Y& e, W2 [
《北京八景图》 & ^! V* r; h$ i; R; i. @) c
明 王绂 卷 纸本墨笔
, ]) O5 x/ @0 r* \3 a《北京八景图》共八幅,各自独立,每幅景名依次为《金台夕照》、《太液清波》、《环岛卷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西山霁雪》。画无名款,满末均钤“中书舍人”、“王氏孟端”二印,疑为后加。图后均有景观说明一则及胡俨等七人的题诗。卷前引首有胡广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撰写的《北京八景图诗序》。这里选两幅:《太液清波》、《居庸叠翠》。近山用短披麻皴,松秀华润,苔点繁密,状似碎石,沉着有力。远山经常一抹,平涂擦染,高旷空灵。凡屋舍、桥亭、人物、烟云、流水、无不精致有神;整个作品风韵别致,有宋元山水画的遗意。
; G( [: D) ?6 D0 {: ?$ t5 ~( l( ~! _7 A$ a/ v
/ V- `3 H7 c' ~4 l6 a. ~, k
4 G s- u" y% i6 I3 k- C. h' |% m3 G
《山亭文会图》 & E$ b: Y$ F3 y: a& y
明 王绂 纸本设色 纵219厘米 横8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 O! ~% }* r) y- r王绂(1362—1416),字孟端,号友石、九龙山人、鳌叟,江苏无锡人。工画山水,多学王蒙,风格郁苍;亦作平远景则近倪云林。此图描写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画上重峦叠嶂,山势险峻,树木丛生,烟霞环绕,颇为壮观。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 y) ^* T! s8 h. `2 ` a) l, K* i
4 v1 M1 s; ]& }3 J, v% J2 }+ t
9 i8 f* |- _0 V& A( K
$ g G, s- n D% p" L《湖山书屋图》 ( O$ }7 f) @% u9 y
明 王绂 纸本墨笔 纵27.5厘米 横820.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C1 h, U# r( |9 K
此图画远山近水,山峦起伏,逶迤不断,渔舟劳作于浩瀚的湖水之上,各类林木装点于峰谷之中,葱郁繁茂,苇塘轻描淡写,甚有生趣有太湖人家宁静闲适之气味。此图以近十尺的长度,生动地表现了湖山清野旷远的景色,意境幽澹,颇具自然之趣。本幅自题:仲镛与仆有夙昔之好,尝命仆人湖山书屋图,久羁尘,未副其意。兹复以此佳纸见遗,乃促成之,因写是图以归焉。吁,佳纸佳画,斯为称矣。顾仆拙笔,安敢与此纸相辉光哉!然仲镛知我者也,必不以是为诮,并书此以记其岁月云。时永乐庚寅仲秋望日,毗陵王孟端识。 # ~! |$ k/ \/ _7 Y$ R" [: D! D+ v ?
8 ~6 d+ U& N" l0 @8 ~1 M' R) D6 F/ o4 p) ]2 z- l8 X
5 b. c f7 t+ w0 @1 J
《友松图》
' k) z) Z0 @" A- k: ]8 D# i# c明 杜琼 纸本设色 纵29.1厘米 横9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 n$ B: \- j* C e1 M8 v
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称东原先生。吴(今苏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兼擅人物。《友松图》画用竹篱所围的几间茅屋,屋内中堂有二人并坐,屋外树木茂密,庭院外几棵苍松掩映,相对处山峦重叠,树木葱茏,流水曲径,一派山涧美景。画面既有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妩媚秀丽的庭园趣味。此画工写兼施,赋色清雅和谐,淡而不薄,轻重适宜,整幅作品用笔秀逸洒脱。5 `5 z! }8 r x' a9 U" F5 i
: ?) _0 ~* o) b; r* D% }9 A9 I% l! Y. L) L3 q, X- o: M
" U8 x/ Y6 R/ y0 `《南别墅图卷》 3 B4 X; A/ `- h0 k
明 杜琼 水墨或水墨淡设色 纵33.87厘米 横5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0 h& R. T3 K- P R$ W9 ~; h
此图册为明初画家杜琼依据陶宗仪自撰《南别墅十景咏》而谱写的十幅插图,每图之上有篆书题名,分别为:竹主居、蕉园、来青轩、开扬搂、拂镜亭、罗姑洞、蓼花庵、鹤台、渔隐等。图卷前有明周鼎篆书“南别墅”。图册所绘别墅主人陶宗仪,人称南先生。杜琼是陶宗仪的从学弟子,对老师的“清风雅致领略最深”。真实形象地写出了九成先生所居、所行、所游的生活情状以及胸中蕴集的情趣和理想。此图笔墨以皴染缜密松秀、墨色滋润蕴藉见长,设色多用赭石、花青和浅青绿等淡彩,使画面显得清新明丽。8 H" \* h- L* K( L. ^+ Y) g% T
: b ] }, @! Y
2 j3 M) R' L$ z( D, d6 S P0 B3 t& V9 e6 s, h
《阔渚晴峰图》 - a# s. l7 `9 B: G4 v# C, A- K
明 李在 绢本水墨 纵165.2厘米 横9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 q. L. K o% u) K4 H* m
李在与日本画僧雪舟有过交往,雪舟于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间来到中国,与李在相认,并向其请教画艺,成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画幅水墨淋漓,高山耸立,山石、树木的造型均从李在而来,模仿的痕迹明显,构图亦有北宋遗韵。本幅《阔渚晴峰图》轴,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在清《石渠宝笈》一书中将其列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后经鉴定,认为属于错定,而更正为李在的作品。画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的伪款。 2 o# H: \1 U" S6 g: P
7 L( c7 i: \8 [* d5 p4 W: ?$ Q6 i, n+ C1 @( u- c( X5 Y
/ }. V6 }2 S4 F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 F* s" P( X; F" y8 @- x- u4 o
明 马轼 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6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 `2 B$ |7 c; _! U
马轼,字敬瞻,嘉定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于京师,工诗文善画,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此卷为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为九幅,装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钱塘人。曾师戴进,学画山水,直逼业师。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二幅,取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问征夫以前路”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意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7 \& l0 f; j# _& l
, \+ p) C3 ^1 A. U- d6 Z* ]. t& W9 N. u, ~
- o9 \, A# m. C' i《谭北草堂图》
6 Q# g: j& Q8 o9 W7 S9 I& ?明 谢缙 纸本设色 纵108.2厘米 横5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 A% N+ J8 U- D7 M" D谢缙,或作晋,字孔昭,号兰亭生、深翠道人,又号葵丘道人,中州(今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侨寓吴中。画山水师法赵孟頫、王蒙、赵原诸家,属于元人画体系。他的传世作品稀少,此画是谢缙为画家杜琼所作,描绘的是松下茅屋,峰峦耸秀。前景苍松遒劲,槎桠纷披,松下坡石奇逸,与虬曲苍松相和谐,上方山峦层叠,气势雄奇。在表现手法上,皴写结合,色为浅绛。总观整个画面,气势雄奇,湿润华滋,沉郁深秀,气韵苍厚,近乎王蒙与赵原之间,是明朝山水画中一幅难得的佳构。 - ^* g+ c1 A1 n
1 I: F, Y, \9 K/ `3 Q) m1 B
3 P1 D! B* b$ h' Z7 v: H! Y. V# u" p9 i+ O5 X. ?8 @* M
《洞天问道图》
. `$ k5 K0 N$ [1 E% P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210.5厘米 横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S7 R4 I c! b5 ^) c& S+ y这件作品描绘了深山大川、弥散的云气、挺直的青松、激荡的水流等山中之景。山坳中的一座小门敞开着,门外似乎别有洞天。一红衣人正埋头向门内走去,似乎是在走向即将开悟的另一天地。此画笔法劲秀,描写精工,皴染淹润,着色清淡,画面境界有一种神秘幽渺之感。整幅作品皴法繁密,有条不紊,理在其中,深远之处用墨稍重,皴擦紧密,传达出了空间深远之感。 1 y/ {! b7 U0 H" f% a# k
' [$ S1 h% ~) j% \5 ?" j9 D+ s; Y( N, o# H$ S+ p9 w+ `4 @
4 {' J2 g2 l! M! _1 G, j+ M《溪堂诗思图》
/ R* u# `( l- c' T/ b9 C明 戴进 绢本设色 纵194厘米 横10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N7 v% d$ B9 B) G戴进(1388—1462),钱塘人,浙派的开创者。字文进,又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他的父亲戴景祥就是一位画工。戴进一生经历坎坷,宣德年间他被征召入京,成为宫廷画家。因为画艺在谢环、倪端等名家之上,而遭嫉妒。一日在仁智殿呈画,戴进的《秋江独钓图》被谢环乘机进谗言,指摘他说他画的垂钓者不应着朱色衣服,遂被斥退,困居京城多年。《溪堂诗思图》画面上描绘的是崇山峻岭,虬松遍布,茅堂临溪,后倚飞瀑,中藏寺观,得深山幽居之趣。笔墨苍劲,布置精密,层次清晰,峰峦重叠,颇见生机,有曲尽清幽高远之趣。 $ c2 J4 G8 v. K/ K& D* L5 ?
2 R5 O& U2 _. ]+ T5 E; j; B q
E" V: A! R- p1 b, p8 G
# S) e) u, j' w7 n《关山行旅图》 7 I1 K9 c1 l2 x& G$ `4 j2 J J
明 戴进 纸本设色 纵61.8厘米 横29.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G: \/ u+ X7 x+ e n《关山行旅图》是戴进仿宋院体的典型代表作。其画法师承南宋李唐、马远法派,但用笔疏爽,略带写意笔法,别具风格。近景作一山脚,几株劲松屈曲盘桓,枝叶茂盛。几头毛驴款款走来,情态传神。画家在近景的处理上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远山叠翠,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山顶之树信笔点写,生动自然。整幅作品颇具马远、夏圭遗风,但工细之中见豪放,画面神情气爽,秀逸典雅。
5 T {1 d p z u( ]: B% f) g. ]3 t8 d
! q# x1 P: F S D" Q
. v5 V( l9 ]- A* ?' _2 u. p《仿燕文贵山水图》
* P+ l4 G3 T: x3 N' v6 y4 j明 戴进 立轴 纸本水墨 纵98.1厘米 横45.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7 U7 @% A; h$ }% u本幅自识“钱塘戴进写奉用言老师清供”,董其昌题跋一段:“国朝画史以戴文进为大家,此学燕文贵,淡荡清空,不作平日本色,更为奇绝。”其实此作虽非平日本色,但也不是学燕文贵。燕文贵是北宋前期画家,其画工整精细,时有“燕家景致”之称。戴氏这幅作品,景致很简略,清幽迷蒙,迥异燕氏。笔墨形式更无共同点,除屋宇和点景人物用线条约略勾勒外,山石林木,几乎纯以水墨晕染而成,从取景、布局到笔墨、意趣,都取自二米、高克恭,属于典型的仿米云山图。5 u B, m. S- o t
9 z7 v2 o [. m h
6 o2 Y6 X8 f/ h9 b4 b2 h% b8 u" E7 A5 ?* G1 A: L$ s' v. j
《庐山高图》 7 W' q. T% z# J4 l1 I1 _9 S
明 沈周 纸本淡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 o7 d" q9 A. J& @7 b; x- W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州人。世代隐居吴门。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 F6 N2 H. @* G1 k. R3 n7 v h/ v
; j5 b( b1 ]6 A# _* E4 B8 m: ?! c7 m. F: O% @. q; H2 G
$ G; q1 T8 A; z; I3 p- [0 ~% P《空林积雨图》
4 M, S; O; x0 B/ N& X9 Y明 沈周 纸本墨笔 纵21.7厘米 横2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W2 H4 g" l' F
“久雨阴连结,晴天安在哉?”这件作品是画家在积雨郁闷之日所作。画中描绘一平坡后的雨中树林景色。画面构景简洁,坡石后的林中溪水,缓缓流淌。低屋掩映,云气弥漫,雨雾迷朦。画家以粗笔而写,墨色浑润,淡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湿气欲滴,阴雨连绵与画家郁闷难解的情绪跃然画上,与画家自题两首诗恰相对照。其一曰:“茅檐何日霁,溜响漫沉沉,气郁惟添睡,愁多亦怕吟。积润变鸣琴。安得东轩月,皓然当我襟。”
* h6 `' v: N' c J8 x
, @) d7 K; w* z. C9 ? g2 E8 O% R' S& m; V! b
3 F' z7 l8 S$ F. U' r
《落花诗意图》
# B. z7 y' m& `3 m" a2 q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 横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馆藏 5 x4 D8 H" L/ C8 y
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树叶用墨浑厚,沉重响亮。整幅作品,花、枝、叶之间结构严密而舒展。行笔凝重简练,实按虚起,虽为将残之花,但却风韵独存。古来文人多慕牡丹高洁华贵,形诸笔墨,贵能“状物”与“得意”相兼,沈周此图足以为之。 9 [5 z1 K/ j% O9 D7 q s
; ~- [; x% z) u
. H# a; Y1 _- q
! \, L; C7 U+ b+ {
《东庄图册·北港》
9 K2 T, O. X; D! h明 沈周 纸本设色 原24页 今遗失其中的3页 南京博物院藏
8 X0 i8 g& p5 a- P此画描绘其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东庄是吴宽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这里所选的一幅是“北港”,图中画一荷塘,波光如镜,荷叶亭亭玉立,疏密有致,摇曳多姿,岸上树木点写自然,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 1 d+ W6 H) l I# {* c+ E: g# B/ `7 z
. v5 M1 `* B6 u6 h- X5 ]
+ a* ^; m( m+ n8 y3 T: d( {$ y1 ?; O1 ]/ { @, \; E
《沧州趣图》 , R ^' y: i) h) ]/ }3 ^, i W( o9 ^9 v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29.7厘米 横 8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s4 o; U2 Q8 {4 G; |$ g
沈周属于小写意,撇开院体纤浓一格,以笔墨粗简见长,较之他的山水画,更具有概括性。其用笔率意,落笔肯定,生动自然。 沈周的花鸟画,其笔法与墨法,兼工带写,在欲放未放之间,以后经过陈淳的继承和发展,遂开启了徐渭的泼墨写意,而又经过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推波助澜,在发展中国写意花鸟画上,沈周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沧州趣图》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将元四家的笔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长卷中。不同的笔法衔接得那样天衣无缝,可见他对元四家笔法运用的精熟.
& |& c3 N( i1 g& i2 B' W- d( L# b% y( ~( l) }! y$ k
`. C: |* k2 ~' d# u
0 ~1 W9 w5 a1 T& p. c
《两江名胜图》
J/ ^9 f, F0 {) \: m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5 f6 c3 q) q2 ^0 |& ?* x9 d& J$ }1 A
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两江名胜图》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明媚幽雅的风光。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格。
, P, c) b. N/ Z& B: m9 P- K3 G
. q! a$ R& s9 U& B) B
5 c: @+ k, q; ?5 O5 G) U# K/ K A2 O( w2 o
《雪际停舟图》
& y2 a# j' D1 e3 n) ?# ~0 }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249.2厘米 横94.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W4 ?+ _1 {0 i7 F/ H0 E
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对自然静物的描写更离不开对自然的仔细观察。沈周善于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来描绘现实中的生活景物,故能随意挥洒,笔墨生动,意趣盎然。《雪际停舟图》是沈周山水画中赋色比较重的一幅,还用了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是他水墨浅绛画的典范。
; ~6 k, A& @" w2 K9 r) d) v( H; s& {4 O
) A5 J# K* y* H+ S0 I
0 I( q( ?6 K* y
《秋江渔隐图》
* |# v/ B% D; y0 d, ^明 姚绶 纸本淡设色 纵128.4厘米 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3 B5 r) Z X3 X
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丹丘生,又号谷庵子,云东逸史。擅长画山水及其竹石小景。《秋山渔隐图》画面所描绘的是秋林远岫,湖中钓舟。整幅作品意境萧然而静穆,给人以沉静的美感。在表现技法和意趣上,画家继承了元吴镇的笔墨传统,风格粗放老辣,富于率达朴茂的情韵。在这幅作品中,画面苍凉萧疏,充满荒寒意境,虽有渔舟在天地间,但却带有一种悲苦、严峻和感伤的情调。画法多变,层次森然有序,显示了苍劲纷披的意态,远山近石,皴染结合,笔力沉稳,墨彩滋润。- k; w" J$ t# w$ i
* u7 \" L: {" b( z+ m* Z0 t& {5 @1 Y& A2 S
( y) E% X( M: M5 r' ], B
《雪溪放舟图》
+ K, }0 Y+ w- E' D7 L! I' O钟钦礼 绢本墨笔 纵170.8厘米 横10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8 O* x3 f ]; m6 f/ x. k钟钦礼,生卒年不详,号会嵇山人,浙江上虞人。画山水纵笔粗豪,横刮外强,学戴进而有所变化。成化、弘治年间入直仁治殿,为内廷画师中顶尖高手。《雪溪放舟图》是钟钦礼的代表作,画中表现的是渔人雪后在寒溪上放舟的情景。画面萧寒清幽,远处山峰积雪皑皑,山的轮廓用重墨线勾勒,树枝劲虬弯曲,层次分明,深得雪骨水韵之妙。
6 R) I" X/ G& |' H6 t6 s# P0 W9 X3 q4 n5 d" y3 V# }# e
! {; ]0 f1 l e* I
0 G" K- L7 @4 n) R8 _7 \ V3 { G《瑞雪凝冬图》
( x1 m5 B" g, Y! X0 a" N. T. ?2 w, W明 王谔 绢本设色 纵139.6厘米 横91.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e5 h! M+ j/ Z) W王谔,字廷直,奉化(今浙江奉化)人。生卒年不详。活动时期为成化、弘治年间。初画山水从师同乡萧风,后研习唐宋诸家。凡奇山怪石、孤木惊湍,尽摩其妙,孝宗喜马远之画,称王谔为“今之马远也”。一生主要学习马远的画法,就其画法当属浙派。《瑞雪凝冬图》墨笔画雪山行旅之景,所画松石瘦硬,气象寒冷。高山巨石以及山下的庭院和山上的寺庙都由硬笔画出,冷峭逼人。山下远水高阔,船帆点点,落墨不多衬托了整幅绘画的冷寒的意境.7 C4 O) p9 e( ~( c, c$ G( W' {6 G
& z) X! i3 L3 d) P: A8 @% X" x6 G5 {7 b
[img]http://www.esgweb.net/Html/ldmh/shanshui/PICS/215.jpg[img]
5 e5 z2 e* f6 v/ F《江阁远眺图》 明 王谔 绢本淡设色 纵143.2厘米 横2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 U. K9 H1 @3 O3 g- B/ d7 H
5 P: V: Y' h4 F9 m% N$ u+ }6 F这幅画描绘的隔江远望的平远景象。松林石壁前临大江,江边有水榭楼阁,远处隔江对面,云雾弥漫之中,峰峦起伏,山城环抱,楼船停泊江岸。中间一片江波浩渺,水天空阔,横无涯际。近景的楼榭和远景的山城遥遥相对,画面气势开阔,意境幽美。湖中水波细密,前重后淡形成高远空阔,水天相接之势。对岸远山,晕染清淡,和近景中的浓墨重染形成对比,整幅作品用笔细劲,是学宋朝马远一派。
' o4 x$ }1 A$ ^7 f' E2 X! V1 J5 P* Q g1 e: j4 W$ k$ ~
* P$ \7 L9 s; c+ ]8 V4 _2 `( \9 P: z6 [6 g
《山水图》
0 t" V$ O* l! _, Q; S明 张复阳 纸本墨笔 纵33.2厘米 横13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S$ |" b) {9 ?1 B7 \; i张复阳(约1403—1490),字复阳,以字行,号南山,浙江平湖人,道士,山水仿吴镇,墨气苍劲淋漓,其所画草树人物各臻其妙。画家描绘江南水乡,透过大批密林杂树 ,隐现村落茅舍,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远景云气弥漫,有很强的空间感。此画墨笔苍茫浑厚,破笔纵横挥洒,焦墨、淡墨层层积染,淋漓尽致,远近层次毕现。整幅作品开合、疏密、动静、虚实,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寻味之意趣。
) n k& t; Y, i4 U1 ?( @' q m) V, {" p- A0 m1 q! i3 s# T
3 r; ]' }9 Q/ c
$ j" Y6 r1 m+ Y" U5 f) c& G' c, D《烟江远眺图》
) B5 f4 x9 Y8 a- m) X+ }% ^明 朱端 绢本设色 纵169厘米 横107.3厘米 1 W2 R; d2 `6 Y; x( k5 x5 P
此画描绘了高岭烟霭,远浦水村。左半边作高远景色,山峰巍峨高耸,气势雄奇。隔山坡地翠树葱葱,松柏苍劲,山势和树姿均具雄伟之姿。板桥、村落,远景是舟帆和水乡,精致开阔,幽美而疏秀。在画法上多学郭熙,那劲峭的山石,奇异的峰头,盘虬的树干,蟹爪的枝杈等等都来自郭熙笔意。画家将北宋郭熙山水的雄奇、繁复、精密等特点与南宋院体山水的简洁、空旷、疏朗等格局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有别于宋代院体的明代院体画风。
" d, K& V5 ?5 K1 A& b2 D% {
9 F9 o, b5 C9 H6 P; O4 g e1 u% ^/ g$ ?! M( G% `
; m' A4 Y2 K4 M$ G
《松院闲吟图》 . C+ C2 d; H; Y5 D
明 朱端 绢本设色 纵230.2厘米 横124.3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s% y# O" m! i! N4 R. n朱端,字克正,号一樵,海盐人。生卒年不详。明代正德年间的宫廷画家,正德中直仁智殿,授指挥。他的山水画,一方面受当时流行宫内的南宋院体画风影响,近马远;另一方面,也有专学北宋郭熙的一路。《松院闲吟图》就是这类山水的代表作。 整幅作品雄中透秀,工细之中见随意,反映了明代的时代风貌。朱端的山水作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他使宋代院体绘画的风貌得以发扬光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4 C) y i3 d: N" L2 P
: N" V& Z2 K0 B2 D u2 `7 A
: Q$ y0 I2 \. T1 g, `
5 w6 P. a5 A# K% @《雁荡山图》 3 i) O+ c1 d9 q6 n" H
明 叶澄 绫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29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f _) Y" o( V9 M6 {( F本幅自识:“雁荡山图。嘉靖丙戌燕山叶澄作。”后纸清·梁清标题记。叶澄,字原静,号常山,原藉吴人,世居燕京(今北京),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画家。善画山水,师法戴进,徐沁《明画录》评“其神似处,几莫能辨”。作品所绘景观,自石门潭起,计有章毅楼、石佛岩、石梁洞、灵风洞、罗汉洞、净明寺、蓼花峰、响岩等。这些景色描绘真实,各具奇姿,很典型地展现出东南第一山的奇秀特色和壮阔气势。作品画法与戴进有相似之处,但笔墨更见繁细,并呈现出对景写生、随景而运之迹,很像一幅实地写生稿,这在“浙派”后学中是比较少见的。
' h7 U* T8 R9 S9 L; u9 S2 d) X Y+ k, l$ |) i
, S# C) R0 {( F M2 C# ?3 ?# ^
8 E7 z o3 { F# @+ j% t f《灞桥风雪图》
% E4 A4 r4 P3 d) e. {明 吴伟 绢本淡设色 纵183.6厘米 横1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W! ~& K" u% v6 j! X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创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又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之说,故画家亦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这幅作品,描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岩,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 r8 t- Y4 b9 {
! h8 {4 b# p/ t* A5 u5 |& M: l) d, L5 C) A
# r' x$ h4 b! t. i
《江山渔乐图》 1 F, T) g6 T; }1 \5 @$ P8 F% k
明 吴伟 纸本设色 纵270厘米 横173.5厘米 % X4 y: W5 |' u1 g) ^% Q' |5 o N' o
画家少时生活孤苦,由常熟钱昕收养,后流落于南京,因而对民间渔民的生活抱有极强的同情心,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厚,在表现技法上较清新和自由。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c0 O8 H% u9 \) v8 R& k7 M9 w! n
_" Y' Q- W$ a3 W0 [7 h0 }* V
) q' f: O$ ]& E. o d _0 V/ l1 l
《杂画册》" t6 A9 \6 b+ Y6 T3 }2 \# h9 h- s
明 徐端本 纸本水墨或淡设色 每开纵29.4厘米 横39.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A" j) F! w& b0 {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杂画册》共有12幅图:1.渔翁垂钓图;2.山桥吟行图;3.荷莲萱草图;4.秋溪沙鸥图;5.野航图;6.澄江飞帆图;7.江天晚照图;8.携琴晚归图;9.临流独钓图;10.水亭静居图;11.携琴访友图;12.树下闲眺图;《杂画册》大多描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状,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表达出远离尘嚣,忘情泉石的志趣。画家在这些画幅中着意渲染野逸的意蕴,从而衬托出他放达率真的性格和超脱尘世的理念。 2 f" P7 b$ o( j- n/ O4 u
, {: M1 J2 r4 ]7 u8 x4 G+ z
2 i8 {, l0 A$ s5 E( l! v
8 y0 q, z/ Y0 c+ U3 \- k《山雨欲来图》
) P8 V! l; H. x明 张路 绢本水墨 纵147厘米 横1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V! @' ~8 r5 v7 U! s
《山雨欲来图》墨笔画风雨欲来,一渔人收网而归。近景的山峦草树以及淙淙溪水,刻画得生动有致,远山迷蒙,在阴暗的天空下或阴或现,很有山雨欲来前的气势。在具体表现技法上,画家运用的是粗笔湿墨,气韵很是生动。画家着意营造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气氛,用笔粗放,风格雄健,但又透出画家用笔的潇洒和灵巧,显然是受到宋元粗笔水墨一派以及吕纪、林良等人水墨写意画风的影响。在背景的渲染方面,也明暗适度,尽量表现出风雨欲来前的自然界的丰富二微妙的变化。
' c8 T* h. a& A! u5 ~: p7 \
' a z, f- K1 U7 x" L
. N9 s3 S4 h8 p/ e7 M4 W
& G+ |6 A9 R! d% f: b《溪山放艇图》
( T( ?+ x0 B1 A4 [9 C B$ D* E张路 绢本设色 纵165.8厘米 横9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6 Z& G' ^$ M. d) ?8 ~% i7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仅以字行于世,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年聪慧,见吴道子、戴进所画人物,临摹肖其神,以画成名,是明代追随戴进、吴伟的重要浙派画家,在人物上师法吴伟,但秀逸不足,狂放过之,山水上有戴进的风致。张路的绘画艺术很受世人赞誉,明朝詹景风就盛赞他“足当名家”。在当时,缙绅们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若拱壁。 7 n! h/ c3 P3 N$ b& `7 H
0 F4 @: A" f! a% W; i- I- P# v1 I; n* [) }' [5 q& T
5 L/ Z/ b( E& p5 L- `《柴门送客图》
! D: E1 S% Q/ \9 G/ U' e' j- `% X% x明 周臣 纸本淡设色
& b- R F/ A$ A8 H& O3 w此图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周臣的山水画脱胎于李唐和马夏,但他并不囿于宋代院体画的程式,而山雨摄取文人画家某些布景和笔墨的长处,形成结构严谨而气脉流动、造型真实生动、笔力刚劲峭厉、墨韵充足的风格。
& l7 h7 h9 C0 k6 K5 }, J/ g+ Q9 C- ~2 B( t
4 K3 b' n7 x9 B& n
" [/ v) t" v6 D$ E: }% d( u《雪村访友图》
) r: G+ W9 T, j- h: _! _1 i; q! r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224.3厘米 横96.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M! \' q2 I: R8 Z# T
此图构图十分奇峭险峻,中间巨石之上的几棵挺拔秀逸的苍松是全画的视觉中心。画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耸立,直插云霄,气势雄壮。图中采用高远布局法,系取法北宋中原山水画派景物的描写,近景和远景造型坚实明晰,中景桃源处虚化朦胧,则又吸收了元文人画的构景的长处。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石用拖泥带水法描绘,并兼用小斧劈皴和铁皴钩斫,表达出嶙峋坚实的石骨。古松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接近马远的松树法。整幅作品用笔尖劲,气势雄浑,是周臣绘画的代表作。
7 s5 K I6 L4 }; o% t" z ^& q# C6 Y
" A5 A- S+ A5 N
( R6 Z+ |8 k1 m6 V《春泉小隐图》(部分)
6 q6 @$ S/ r( Y/ e& i: L; T* h0 u明 周臣 纸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8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X7 d; p' I M% ~8 v此画是周臣为裴春泉绘其隐居小憩的情景。绘松石下荫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几假寐,又有一童子洒扫堂外。门前一弯小桥,流水与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河对岸山峦层层。 小桥对岸其山石也用重墨,两棵探向泉水的婆娑之树,和茅屋边的垂柳、苍松遥相呼应,情态各具。远山用淡墨晕染,和前景的重墨形成对比,富有变化和秩序感。周臣在描绘物象时,善于根据不同形象的质感,施以刚柔、粗细、轻重不同的笔法,状物准确严谨。
+ F# C/ N' C4 O( U d8 t
7 ~. L& O$ d& ?0 d) ]$ y
' H" F \3 o7 u5 x2 E8 ]9 q) p. E. H& W, [+ h$ c6 m9 J
《山斋客至图》
2 v2 C7 j0 z/ P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136.4厘米 横7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0 _8 L$ _: M6 G) q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从船工坐在船头,伏膝熟睡,等待主人会友归返的细节,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艺术构思的精妙。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柴门送客图》可以体现这种风格。" p/ ?5 D9 O* o8 [
* J4 a; E M1 {5 y3 U' h
% O6 n, [( ^! Y! P3 [. W; l" k# z# ]6 o8 U* j; @8 K
《浒溪草堂图》 1 T% F7 ~% [7 Y4 T& H
明 文徵明 纸本设色 纵26.7厘米 横142.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8 a! C8 h- _, M8 v, J" Z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人,与沈周是同乡,并师事沈周。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 O2 {/ ]5 c+ K8 m2 W& U% H
# T4 e+ s' l9 m
# X5 L- s& N4 u& M
8 j5 G1 J4 V, e, H& Y0 k* d《兰亭修禊图》
; B0 P4 F" p; A. _- C明 文徵明 金笺纸本 青绿设色 ) b# [9 }( K% F2 Z% a3 O9 h/ F
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兰亭环抱其中。树木和竹子画得非常工细,但不刻板。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
+ r4 E# \3 Q: ]4 a6 q: }: X7 G( i. [! k1 A
$ K1 P$ u% ?2 m* Z
) }( v( A8 n: H4 j3 ^4 d《仿米氏云山图》 8 p, C R6 [- Z# h! x5 W6 |8 z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24.8厘米 横6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T5 H8 R' w" e; @. y4 A3 d此图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此画是画家晚年的作品,风格粗放,用笔老辣,很能体现画家艺术功力。
" P0 U6 W- u' c, j# d- N* N7 d! z
7 ]8 x* U; P3 K$ r7 D& ?6 |/ ?, l! j. q
《春深高树图》
1 J% N/ z1 |! B( _明 文徵明 绢本设色 纵170.1厘米 横65.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q9 Z2 \+ s: `
文徵明师沈周而不为所囿,博取众长,自成一体。山水、花鸟、人物都极为精妙,为明代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文徵明的画,大体可分两种:一为细笔,秀丽柔密,一为粗笔,苍劲朴茂,都为人们所称赏。他的及门弟子很多,画风影响于后代很大。此图描绘深山高树,笔墨苍润劲健、朴茂多姿,同时又端庄工丽,是文徵明的经意之作。
/ T1 \: I' a2 I4 S8 x
6 L1 U- S" s+ B5 A% [ p" ^/ H
! l5 z: O5 F3 ^' s' {+ H2 J7 G" F
) L+ Z& i0 G- {# G& {) Y《古木苍烟图》
# ~ C8 k5 _5 x3 m: p" T& o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26.2厘米 横跨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U8 v6 |1 l. O: I+ H6 Z7 p文徵明的画多写江南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布局平稳,笔墨苍。早年画风细谨,中年粗放,晚年醇正,粗细兼备,而以粗笔为贵,人称“粗文”。与沈周统称“沈文”,为“明四家”之一。画中笔法秀雅,描写细美,墨色清淡而变化丰富,使画面意境清雅开阔,宁静安详,画家的心境情怀,不语而自明。
7 X: z6 d0 @9 s) h7 \- j0 J0 b+ v0 w
2 \% C3 H0 V2 A& y, e: T3 R2 q6 C/ y
# @: z; @/ ?1 W F( e《雨晴纪事图》
) t; g; @2 J) q" K;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130厘米 横跨6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s3 G6 h6 u1 A/ T“入春连月雨淋漓,一日雨晴春亦深。碧沼平添三尺水,绿榆新涨一池荫。”这件山水小景是画家在阴雨初晴之时所作,以纪事且记情。画中描绘了一雾气弥漫的平沼近岸,碎石散置,绿苔满布,细草丛生。数棵杂树相簇,绿叶枯枝,相互扶助。此作笔法宽厚,墨色浑润,浓淡变化,层次丰富。虽为小景,但亦显得境界开阔,气势厚重,有翠湿欲滴之意。 . h8 X4 f4 j- [
& y! X# u' h. B6 Y ^# x& O" q- @# E* z- ]+ X* q4 s/ ]9 w4 ]2 _
/ X0 t- _) d) A《骑驴归思图》
4 p* T& \' W8 G. K0 d# F明 唐寅 绢本淡设色 纵77.7厘米 横37.5厘米
* Z! R. _; A/ E, l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均为他题画的别号,吴县(今苏州)人。赋性疏朗,任逸不羁。曾经刻其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骑驴归思图》描绘的是奇峰杂木,山坞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涧;绿树迎风,舞姿婆娑;在艺术表现上,山石用带水长皴,非常湿润。秋树青黄,多做空钩夹叶,在画风上接近李唐、马远等院体,但具“文人画”风格。 - v9 J5 I% L' @8 x# m1 [: P' v
3 ~ Z4 p$ i9 Z, L, O
4 ~% x; {! q/ Z5 _2 c
4 x: c. t9 j% v6 m5 U1 m% P) W《看泉听风图》 2 r! q/ o. C' ]
明 唐寅 绢本淡设色 纵72.5厘米 横34.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0 R/ c) Q4 ?' r0 S此画绘崇山峻岭,峭壁陡险,山崖间老树虬曲,枝叶苍茂,岩隙清泉下泻。两位“高士”坐石上,正陶醉于山水之间。近处的树木蟠曲槎桠,高出半空,皆夹叶,敷以淡彩。远处树木用水墨点叶,树头倾斜,作风吹之状。上方山势险峻,用细长的线条画出山的轮廓,以斧劈皴单层刷染,表现出了坚硬的石质。整个画面明快、滋润、刚挺秀媚。在画的右上角题诗曰:“俯看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如何不把瑶琴写,为是无人姓是钟。”
1 V4 ~4 o) A7 _! F( V# W
+ P5 a6 ?! t4 Z/ l& Z3 L+ q3 Z% ^4 w; Y4 a* l
5 ?% r- l1 ~: C; b" `$ ?
《落霞孤鹜图》
+ [; g3 b! }/ k. K# y+ F) M明 唐寅 绢本水墨 纵189.1厘米 横105.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9 H. B; I+ K& D, y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江,有一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鹜,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画家自题云“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表示他羡慕《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坷的遭遇鸣不平。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擦,勾斫相间,用墨较重。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练洒脱。
7 K( J1 t/ L* H* u" Q7 F4 h& ]9 y7 D8 C, n o1 `3 t9 r; i
$ Y: W/ w& i! E8 s6 j
8 W8 x" A3 `0 }; ^《山路松声图》
7 N- E: l, ~& [' Y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94.5厘米 横10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v* `. Q4 L+ w; ^# l/ c B《山路松声图》在表现技法上,画家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山石树木,笔法上略近杜堇,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与笔法匀细、设色秀艳的风格判然有别。此画以淡墨晕染,浓墨强调,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令人感到色泽丰富无穷。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背景的处理极为简括,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本幅右上有自题:“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u; Q; e' w. X. d0 f
; R& K( q3 `) v& I( B4 w
& s) L \' _- d) u
3 ?% U' q% L0 V+ B" a《步溪图》
# B' Z8 O7 u/ n6 |: `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59厘米 横84.3l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t$ a, s" ^9 H
唐寅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的画家,后来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画家在给文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唐寅在山水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将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险、缜密劲健的特点,与南宋刘松年、李唐以小见大、以白计黑、简洁明快的手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自身周密雄劲而又清旷秀美的艺术格调。《步溪图》即是体现唐寅这种风格的山水画佳作。
* j5 t8 ?3 W/ F. Q P$ p- C$ N$ X' g
" ]1 I& n% Q8 V/ J3 L) J2 Y: W: ^: A* K( U% b: N g5 J
《事茗图》
5 _' m0 u, _" Y明 唐寅 卷 纸本设色 纵31.1厘米 横10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 r% S; b2 D9 V2 d. U
本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后纸有陆粲于嘉靖乙末写的“事茗辩”,文中读到事茗与客人辩论饮茶的事,事茗姓陈,是书法家王宠的邻友,王宠为唐寅的儿女亲家,故陈氏与唐寅也交往甚多。此图即是以陈氏之名号为图名、并描绘陈氏幽居品茗的情景。作品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景物设置幽雅恬静,居处前临悬崖、巨石、背靠高山、流泉,庄外溪水潺溪,绿树掩映。
% V3 ^0 v/ F) O0 \# r7 Z) D0 k" l: l8 B! X( e8 W: M
) a& s6 y, a; V. B/ U
7 x/ S# q7 m8 l% `《桐山图》
4 ]# ^ n4 k+ h+ A; J4 G* H) n E明 唐寅 卷 纸本设色 纵31厘米 横13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c8 c7 \9 i8 L. J' T
本幅左自题诗一首:“吾闻淮水出桐山,古来贤哲产其间。君今自称亦私淑,渔钩须当借一湾。吴门唐寅作桐山图。”(其中“钩”当为“钓”)后纸有文徵明、蔡羽、王宠等14家题记。据自题诗,知桐山为淮河发源地。画面山川平远,近处崖壁数重,间植桐树,水流湍急,应即桐山;右边江面一望无际,远方一抹山峦,当是淮河。此图画法也甚细秀,山石用淡墨细线、秀润中锋勾出轮廓后,再作细密的皴染,皴法揉合斧劈、披麻、乱柴诸皴,灵活而不定型,渲染轻淡又富层次,融和中见变化。
, z7 E1 c6 L' w9 ?+ N- ?2 c1 [0 r, q4 N8 O
$ ~6 W/ j! T9 c: ?+ b- t) T3 r! u; V5 {
《杏花茅屋图》
. ~, n$ c1 n& j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47.8厘米 横73.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D9 O; v% I2 F, V- R( h- K
唐寅曾从苏州老师周臣学习,也受过沈周的指点。他的绘画在基本技法上,是透过接受从李成、郭熙到李唐的传统,而在笔墨情趣和意境上,则是文人的素质,可以说是画匠士气俱有。《杏花茅屋图》是他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 }2 |+ Q; p, I `
7 M5 V: x4 z+ Q% r9 G/ j
% ~! T2 U' ?% X7 } Z
' G0 n/ h8 p; Q* a4 z Y6 w( @
; S6 T$ e/ x0 ~+ m" T0 a4 _《高山奇树图》 ; x3 A4 p3 g' h% l! `
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22厘米 横6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j7 \% q* m* H4 [1 p唐寅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旷代才子,在琴棋书画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与自由飘逸的思维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潇洒的笔法墨法以及独特风格。《高山奇树图》是一幅构图雄伟,构思巧妙的山水画杰作。画面上方的高岭山石也多是湿笔长皴,但用墨较为清淡而湿润,枝叶浓密,别有情致。整幅作品,高柳婆娑,意向清俊秀逸。水天相连,意境高远。! l# l! E% p5 i2 m7 I
; E( j; o& o& a {
. M; C* v3 ~" o. R* l, L8 b
/ S! h+ m2 L4 Q) P2 _& ^《湖山一览图》
$ X: `* g) @* O9 H8 Y, Z. S* T明 唐寅 纸本淡设色 纵135.9厘米 横56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9 z4 s* x6 S9 ?8 r此画表现了江南秀丽明净的湖光山色,自题诗云:“红霞潋滟碧波平,晴色湖光画不成,此际阑干能独倚,分明身是试登瀛。”画面的清空境界,体现了诗意和作者的审美感情。全图景物处置洗练而谨严,墨色和泽有神。所绘景色,荡漾着一股秀美的生活气氛,内容和形式互相渗透,融而为一。画面前景结聚密集,后面淡荡空旷,中间大块空白,近景与远景开合对应,十分和谐统一。
, A4 Y% B. w3 ~6 }
% U8 l4 f7 q8 Q* ^1 n% M) d3 W
: \. G2 P) r i; H
* N% X( S! M5 K6 o6 H& T/ e《湖山一览图》
" X0 Q% s+ C. I2 J7 E5 K明 唐寅 纸本淡设色 纵135.9厘米 横56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4 Q- e- i- [" s( `: {
此画表现了江南秀丽明净的湖光山色,自题诗云:“红霞潋滟碧波平,晴色湖光画不成,此际阑干能独倚,分明身是试登瀛。”画面的清空境界,体现了诗意和作者的审美感情。全图景物处置洗练而谨严,墨色和泽有神。所绘景色,荡漾着一股秀美的生活气氛,内容和形式互相渗透,融而为一。画面前景结聚密集,后面淡荡空旷,中间大块空白,近景与远景开合对应,十分和谐统一。! E$ [+ O* ]) Q4 S/ f
) \# ]$ X: ~( y9 K* C1 K- @
8 r4 U+ }0 I( Y' d6 s- u
" V1 Z+ \, W$ z: R《春山伴侣图》 8 u" r* d8 N3 }0 U q
明 唐寅 纸本墨笔 纵82厘米 横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d }9 c7 P$ f+ V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画上题有: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此图位置经营,如树木偃仰,人屋安放,泉石错落,山路迂回,都别具匠心,和一般简易的文人山水画不一样,尤其是全图笔墨隐约可见宋代山水画的骨骼,真可谓“北人南相”。 ( J0 [% {: Y0 V$ e
0 S% L( C9 G9 p, W, T E0 a. n
- e7 t+ C' J2 |- }& R
9 s2 x( B4 c3 @《玉洞仙缘图》 - u1 V( q, D4 s k* C; p3 ?% D6 L
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67厘米 横6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 a; I4 }. i% g2 c8 u此图描绘远离尘埃的人间仙境。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时隐时显。溪水潺溪的溶洞前,一士人临流抚琴,陶冶于自然美景之中, 瑰丽多姿的山川景色和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展开出了士大夫理想的隐逸环境。此画取景宏阔,结构严整,数重山峦脉络清晰,楼阁树石布置有序,境界显得幽深又高远,复杂而不失明畅。笔墨、设色主要运用传统的青绿法,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并追求色调和谐,在宗南宋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在明代青绿山水方面是最具新意的。 ( F' k# J) d0 i! ^1 u# x
) W4 M# K9 g- [, d
7 ~' I+ K0 L8 t
1 r/ q. \, [+ t( ~《莲溪渔隐图》
( d4 ~& A! {+ R7 w2 O+ @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26.5厘米 横66.3厘米 " |, I# k- p0 z! y# {+ [1 L0 s6 Q
此画描绘的是青绿平远山水。前景是坡岸、湖水、人家。中段平水漫漫,对岸山前村舍,远山连连。在布局上,清新旷远,前景、中景、远景,错落有致。笔法工整不失仇英工细谨严的风致,但又有潇洒意趣,前景的工细浓丽与远景的润泽简淡,使这幅莲溪渔隐图景在清旷秀丽中闪现出文人画的妍雅温润的意趣。《莲溪渔隐图》有着其简淡率意的一面。从题款“仇英实父制”五字来看,这是一幅画家自娱作品。没受顾主限制,故整幅作品在工细中显现出潇洒意趣,实为仇英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 M9 r' B) x V1 _3 V) p/ s% }) }* n
. g+ r5 L% L& G0 Y2 B7 @
) A: H8 F: n+ Z
8 u; k% w) q- Q! M {' c0 ?4 k《桃源仙境图》
, a. ]7 Y! o. o' C" r! j* D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75厘米 横66.7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o* }8 t7 o! X, b, g0 x- P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
, ?3 e+ k4 S# l" Y* ?* y% _
' x$ B$ A) |/ p7 z. I7 J+ g4 Q7 D+ ]) X/ X0 S8 X/ l
& H! [( y! J( D3 B! [
《仿米山水图》 & l' s" _6 H/ I: z1 _# L! v
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107.8厘米 横6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 \2 _! N0 o$ E" K8 O2 }1 p
画面下方坡阜高树,一人站立树下远眺。隔湖上方云林列布,溪桥幽阗。用笔苍逸,已经出文门法度之外,陈淳早年的山水学黄公望、王蒙,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底,中年以后效法宋代的米友仁,元代的高克恭;其水墨淋漓,极高远之致,意境独造。此图绘远山苍润,山石树木皆受米友仁画风之影响,近树虬曲,用笔湿润苍逸。- o- O2 ~' h; u$ \9 b) A
7 B/ u: K* J4 J. ?: T2 m* M& W9 b k0 w+ y1 v0 l. V1 P9 r9 S
8 w' K/ z5 p' r% U$ X《竹林长夏图》
. X! v) O$ i' B7 J( b% j7 I, Z- ?明 陆治 绢本设色 纵177厘米 横75.5厘米
$ s! Q; w# c6 z) K此图为描绘一老者坐于一奇峰下竹林边纳凉的青绿山水画。画面右上方一交错扭动的奇峰直插天空,峰上一幽深的石涧,一股清泉蜿蜒流出,在前方化为细瀑泻入山峪之中。奇峰下轻烟缭绕,远方隐约着几座山巅,开阔而幽深的竹林,远处小溪缓缓流淌。整个画面虽取竖直布局,但境界开阔,环境清幽,景物虽多,但主次分明,布置有序,可谓在构图及意境方面的精心之作。画中用笔细劲精严,浓墨勾皴,淡墨轻染,设色明艳,风格整秀。
% W, a8 a+ D4 e( w
. R* M* C; L9 q4 z/ \
- X# |# b. N. C
* K% D! M( A; p《幽居乐事图》
7 S: e0 c# C" b+ P$ O( v6 m& R. L' z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10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F/ l( Z6 ]2 \6 @! S4 Q% }
此画画法简逸,描绘的是渔父、放鸭、听雨、踏雪等村居乐事。其中“渔父”一图,画渔夫们在水上捕鱼,水波滟潋,细柳飘浮,芦苇摇荡,一幅优美的渔民生活图景。“放鸭”一幅也别有情致,河中的鸭子情态各具,画法简率,意境清美。“听雨”画大雨滂沱,狂风大作,雨中一人正撑伞而行,低头躬身,行步艰难,整幅作品将风雨大作的天气生动地表现出来。“踏雪”一幅也很有情趣,一长者正携书童顶雪在雪地行走,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生活趣图。画法粗简,皴染结合,背景晕染得体,画境高寒。
, Z/ K* i, I0 [) m! A( H9 t
. |2 n/ \$ T9 l# c1 k- A
7 T! V0 V, W3 S ~
- O& @4 u3 K, m& t& A
: i- p0 E6 G' f5 {5 Y《三峰春色图》
9 R, U3 ~3 o5 M' N" c/ o' d, x明 陆治 纸本设色 纵135.3厘米 横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U, i# Q! U9 g陆治(1496—1576),字叔平,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因为居住在太湖的包山,号包山子,后隐居在支硎山中。他是吴门派大家文徵明的重要门生,诗、文、书、画都有相当的造诣。“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气,以与古人角,一时好称,几与文先生埒”。在花鸟画方面,与文徵明的另一个得意弟子陈淳同为明代大家;山水深受宋元人和文徵明影响而又能创立自己的风格。《三峰春色图》设色清淡,勾皴结合,山石树枝层层勾勒,层次井然,秀丽清雅。
& v& {& Z8 a* @9 w y4 d2 j% G6 [
. E; x N4 d5 ^4 B* A
|6 M$ S5 ~0 T2 o# [
, D* c( J. s& s+ T《水阁读书图》
; v2 B9 L* W- M4 H. f- H5 @明 陈铎 纸本设色 纵174厘米 横76.8厘米 江苏常熟博物馆藏 - O3 S4 t2 t+ I: C- a$ w% K( |
此图青绿设色,颇多赵孟頫、文徵明影响而又自出机杼。整幅作品结构繁复而秀整,笔法尖峭,赋色雅丽,远峰则以意笔为之。画面既重视色彩的对比效果,有能通过清幽的环境描绘给人以音响的联想,因而成功地渲染出作者立像中那种摆脱尘嚣缰索、陶然世外的高人雅境。陈铎的作品带有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特征——追求和标榜清高的隐居不仕的生活,从《水阁读书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的这一特点。
' E) M5 i: Z! b+ B8 t7 H. y6 p5 \
4 o0 ^- b$ P P2 d4 I3 d% A4 ]. T5 L8 c+ X
. X! p$ l' H9 W7 _
《万松小筑图》 ' A0 x- r. G2 ^! ~
明 居节 纸本设色 纵61.5厘米 横29.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p0 q, ^: q; t, z" ]' [, i; ]! |居节,生卒年无记载。字士贞,号商谷,西昌逸士,江苏吴(今苏州)人。少年时从文徵明习画,山水画分法简远,有宋人之风。晚年居虎丘平塘,萧然自适,吟咏、诗画自若,或绝粮,则旦起写《疏松远岫图》一幅,令童子易米以饮。著有《牧豕集》传世。约活动于嘉靖至万历年间。《万松小筑图》构图严谨,疏落有致,远处瀑布倾泻而来,山势高远平坦;近处树木劲虬,苍润秀泽,掩映在树阴中的山间房舍若隐若现,正在缓步过桥的人物清晰可辨,神态安然,似在双手抱拳行礼,房舍门口早有人前来迎候。 ; F: g0 R* }5 }
1 B5 j" O5 k* `: I! C$ q
9 p h7 j3 A1 V' K
* d: K2 ^, L$ |9 P+ o0 j f/ S《潮满春江图》 , `0 T' }& z) z' I2 [( y
明 居节 纸本水墨 纵47.5厘米 横26.2厘米 镇江市博物馆藏 ; d' O- ?6 q) w5 K" F& ?
《潮满春江图》是画家的传世作品,其中部空白,以虚带实,意为茫茫江水,下部坡坨断续,野树参差。小舟停靠。得江南江汊野趣。上部群峦叠嶂,云岚缥缈。山头用重墨点拈以外,远山近山均施淡墨,意境清旷。自题七绝一首:“潮满春江澹不流,东风扇暖柳初柔,夕阳遥见青山色,吹破浮云落小舟。”
: |: E: z" h4 e" s1 T; ~+ k8 P- b0 ?/ ]: E3 L$ F( J) g1 V$ X/ W
, k+ f( h. V: n `5 Y4 ^8 j
9 o6 h+ p+ }; V' b1 M
《山水图》
" H6 `$ ~) F7 g9 R* M明 王问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 T5 z$ q, v! f王问(1497—1576)字子裕,学者称仲山先生,江苏无锡人。善绘事,点染山水,极苍古。这是一幅细长条的山水画,纵横比例是3.5比1,在构图上有一定的难度。作品的右部是山溪水,上部和下部是山峦。上部的主峰画得挺拔劲秀,下部的山峦画得比较平坦,加之中间又被房舍和树木隔开,使此作品既有平远之态,又有高远之势。由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黑白关系,此画显得生动无比。 ! U+ v( O0 J9 D5 O4 @6 x0 K7 |% w
2 v& \ q+ h9 M% r3 ^5 ~
, E6 x$ h" Q, V t' U2 G+ p, k9 n( ^. C: i; {8 r0 W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 ?' W8 a/ s' `
明 谢时臣 纸本墨笔 纵58.9厘米 横31.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 i' c/ A6 b% Z: }6 e. Z
此画描绘的是高山峻岭的郁茂之景象。但见飞瀑百丈,落纸有声。笔法粗壮。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幅作品取全景式构图,上方重峦叠嶂,奇峰突兀;中部云岚浮动,林木葱郁,画家着力描写了画面中部的数株大树,树干用笔苍劲,树叶点染结合,一派葱郁之景象。下部飞瀑倾泻,瀑布对面的山坡之上,用笔细劲。整幅作品巨嶂大轴,气势雄伟,笔致墨韵浑然天成。表现出了夏山飞瀑的气势和壮美。
. f: G. B! V" ]5 [! ]6 |; Y, g
+ r t2 P9 e. l K" c: Z+ s1 E: B/ J `8 j/ v- X
+ s& B* @; u6 P" D/ x' f$ Q
《溪山秋晚图》 4 ]' S7 q; l- p3 z8 G. K' C0 U. l
明 谢时臣 纸本墨笔 纵55厘米 横72.5l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J: @: j+ f/ Y. I+ e1 n谢时臣兼浙派和吴派画风,一生最爱画山水,他的作品构图新颖,笔墨潇洒,纵横自如,他注意吸收了吴派画家清新秀润的特点,力求克服有些浙派画家剑拔弩张与刻露的弊病,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这幅作品,从山麓到山巅,重岗复岭,松木葱郁,崖岩峭壁,中留空隙,显出了山势的高远,中段的横桥,为对山往返的道路。自天而挂的瀑布真正是“疑如银河落九天”,在画家的笔下显得非常有气势。2 k2 n; w9 q# e2 [" d8 n; _) ] a
/ q1 g, ?/ S* i- w H& u
# T! m% f( y) r* C, E
' W; X2 ~. L6 ^/ r, `! N' r
1 w" U( y) X l2 Q《太行晴雪图》 5 Q7 v/ p) N9 i( H' s
明 谢时臣 绢本设色 纵231厘米 横165.6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1 l3 N, @7 L5 U5 Z谢时臣尤其善于画水,在表现瀑布上有上乘功力。之外,江河湖海,种种借妙。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不过,谢时臣在刻画局部时,有时不够精微,缺少秀韵。他的传世作品多为水墨立轴,《太行时晴图》是一幅构图饱满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石林立,树木苍翠,层崖排列有序,的确是谢时臣的传世佳作。
$ c1 B! ~/ f) C$ \! k- D# R$ |4 N( S6 ?( f
6 z" V$ B/ D, A# z/ _3 y+ u
0 b& y0 A( x$ ^- i% g# Z
% V8 s% B3 q G《杜陵诗意图册》
3 `) ^* A7 r9 P" v" B6 R3 b$ W明 谢时臣 绢本设色或墨笔 8开 纵22.3厘米 横18.6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2 h+ u" M) o4 d6 g' J) [杜陵即唐朝大诗人杜甫,此山水册各图无根据杜诗之意而作,诗画双绝,令人击节叹赏。引首有明文徵明隶书题四字图名。每开对幅有支恒荣楷书杜诗各一首。此图册构图均极尽巧思,繁复精整,层次多变。用笔苍劲古朴,墨色含蓄氤氲,点景人物选型古拙清雅,尺幅间亦能曲尽草木之态、诗情之妙,是谢氏山水的代表作。
* N( |8 C; j' |: x8 j5 Z' S
( Q% z! h! j2 v2 a
" f `. V: @9 c9 [- `& H2 e
. v2 L7 ]9 B8 v6 n3 F4 Z+ P/ N
4 _% k1 l! r+ k0 h( |3 E《仿卢鸿堂十景图》 : p. `) H3 P8 p+ q; t% Z
明 谢时臣 绢本墨笔 册页 每开23厘米 横36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 J/ U, S* I7 G/ T( k: y4 f( u谢时臣喜欢画屏障大幅,有气概而不无丝理之病,这也是外兼戴进、吴伟两派所致。凡长卷巨幛,出笔纵横自如,颇具魄力,风格介于“吴派”和“浙派”之间。其人物近学吴伟,远宗李公麟,线条劲细潇洒。《仿卢鸿堂十景图》为谢氏临写古本卢鸿草堂十景册,画法奇古,笔墨简练而朴茂,每开以篆书和隶书题写景名,末页署款,左上题“草堂”,下钤“谢思忠氏”,左右钤“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宝玺。
2 `' T# s4 g! X( u0 D# F `6 I# x* M$ j; u3 \' _5 y
) ~7 Y+ f X! V5 ]+ u; d% s1 L+ F) E' N& Q9 f3 T
《樵谷图》 3 {$ L4 v& J ~% ?9 e) ?
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79.2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y8 Z; R$ Y1 o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山人,又号葆生,摄山老农,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侄子。山水、人物师王叔明,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樵谷图》描绘的是意境清幽的山水景色。画面上古松葱郁,枝干遒劲,生意昂然。溪水蜿蜒从山中而出,似闻淙淙水声。溪边有一院落茅舍,后山头草木回春,烟气苍茫。整幅作品富有山村生活气息。墨笔细润、松秀,构图自然,毫无矫造而得野趣。
8 N, J- F2 d4 L) T4 |8 b
% F! j! i5 \& _+ C3 O
+ {- X3 H: w' ]1 R5 e5 t: r- F; @, Y& L% \
, Y" [; j" @% a
《溪仙馆图》 : T' I/ U- d# I3 ?, a, L5 I1 c3 M& g
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71厘米 横39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 S3 d9 {3 q9 j+ `' m1 E4 k! Y
观文伯仁的《溪仙馆图》,可以看出他确实已经参透王蒙的画法,但又具新意。总之,文伯仁是一个善于向前人学习的画家,其艺术功力深厚,山水画笔力清劲,岩峦郁茂。雄关高岭,道路两旁斜坡夹峙,成行的树木泛青,城背山峦高耸,写出行客登程跋行的情景。画家在这幅图中着意渲染金陵城仲春二月宜人的春色,草木葳蕤,柳色青青,从而传达出友人顾元祥“风烟迷故国,回首不胜情”的眷恋心绪。
- z; X% o$ \* Z2 F- b, h3 |- V5 s1 C. T5 K ^8 C9 r4 P# ~
5 I2 L! V: L: q# o1 ~1 {/ t; y& V' W
) @$ J5 w' @ U
8 N% t0 w% C# G《竹亭对棋图》 * |$ X$ N1 h- a) t0 W2 X
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 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Z5 h7 U3 E7 E5 T( [
本图题示:“小诗拙画问讯凤洲先生。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疴高卧林堂幽。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有时弄笔染缃素,句新调古人争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思欲对面销烦忧。美人迢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钱。”画家对于画中的松针、竹叶、细草都一一刻划交代,毫发不爽,但却细而不碎。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6 g" z7 Z6 H- V1 o) ?$ `; p9 f% e2 l, I& z3 y) Y' P# J/ D
5 L5 p8 {, U, {% |3 b6 i5 N
9 |$ v& D- {0 q3 ^5 z5 [
- O& w3 k @& g. U4 ~4 W8 u《乔柯翠林图》
: S) n6 _' L2 }- s2 q明 陆师道 绢本设色 纵174.8厘米 横9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C/ h4 n$ w2 ?9 x5 A! `% s
陆师道(1517—?)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苏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尚宝少卿。师事文徵明,诗、文、书、画所谓文氏四绝,并能传之。山水淡远类倪云林,精丽者不减赵孟頫。尤工小楷、古篆,全得麻姑坛法,而以色彩傅之,遂为一时书家冠。《乔柯翠林图》是一幅传统的文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势兀立,树木葱茏苍翠,枝干虬劲,文人雅士赋诗观瀑,好不悠闲自得。 % S% N) N4 b- A4 m8 I. ~
! b! p$ O+ ]7 I2 g+ a3 Z1 b* t" i- J' |
6 t% D0 t5 W" p! w# `) u
! [: V3 q: M2 c4 U# n《雨景山水图》 * B. e% k( |& H" U% k7 n2 \
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171厘米 横72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 l. B1 U) A2 }# s# d
此幅着色山水画表现的是雨后春山的景象。前景有小桥流水,农舍、草亭隐现于林荫之中。湖水宽阔辽远,占据了中景;远山挺秀,山间云蒸雾漫,也有楼阁、村舍隐现。画家自题云:“僧房十日掩柴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年款丙午(1606)。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一作品构图布局,虽有平远之势,但远景又具高远的格局,仅由于远山四周的云蒸霞蔚而使整个画面呈平远之势。在用笔上,圆润潇洒,墨色湿润而浑厚,设色清丽而淡雅,恰当地表现了春天雨后景色。画家在技法运用上,熟练地运用了雨景山水的画法。
& f9 P, ^2 T2 K, x3 \# ]; H; K3 @6 j0 b8 _0 m6 m
. A$ b7 f" @2 ]2 o M
* Z8 C- n: ?; g" G3 L
5 R6 T2 G; Y2 z7 t* ]& C
《城南高隐图》
; @% d9 r; p5 L3 q g4 F3 D明 宋旭 纸本墨笔 纵76.5厘米 横3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a T' @9 e- j S; G3 ^* M2 B本幅隶书自题“城南高隐”,并题诗:“侩牛伊昔居墙东,何如南郭张家侬。泳歌恨不惊人句,行草妙比临池工。衡门柳色和烟碧,小院荷花映日红。浮云世事异朝夕,尔独高卧全真风。万历戊子之夏,偶遇仰泉兄,斋头相与高论,移日感而有赠。檇李友弟宋旭初甫志。”图中描写城郭内外初夏景色。此图以粗简的笔墨,精练的绘画语言,较生动地表现了近于风俗画题材的山水景物,表达了古代文人崇尚野逸、归隐的思想情态。画中以粗笔湿墨写树木村落,以干笔焦墨点叶,笔意苍率老到。
0 U- I. P+ @% d1 }: u" q
% Y% O3 p. L4 c6 A9 |
+ A! b- W! U9 z7 z# C
% g- u$ V5 {5 M7 e( q# a: ~6 D N
《秋景山水图》
$ W+ X: a' V, d) e( G- V# A4 s明 丁云鹏 绢本设色 纵63.5厘米 横2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4 B/ I1 I) m) o2 ]/ L, {* Q# _' ^
丁云鹏(1547—1628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今安徽休宁人。白描师李公麟,似发之间,而眉睫意态具毕。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也工山水,风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 丁云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幅已由工致趋向简劲,应是其中年所作。画中石法、树法浑厚拙重,别有一种韵味。整幅作品变化多样而基调统一,敷色轻淡冷峻,有一股活色生香的境气扑人眉宇,进一步加强了画面闲和严静幽雅的气氛。 1 y' f! W- S" B# @* F8 r' o# O
, y& t, e: t. D' `" [
6 U$ M% j* c5 F n$ ^
* ?/ [3 Y: f# q" s8 k; N2 ^. o4 S# ]6 `7 B ^) D! _2 F
《山阴道上图》 5 h" k9 z5 S0 b' q/ R) d
明 吴彬 纸本设色 纵31.8厘米 横8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9 ]! h7 _8 p( G; T. C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层峦叠嶂,千峰万壑,岗岭逶迤,绵亘不绝;村舍古刹,亭台楼榭,掩映其间;山溪流远,河谷漫漫;溪谷间飞瀑如练,丛树繁密,依聚溪边涧畔;轻云薄雾,弥漫升腾,气势浩阔。实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在岩石间题以长篇跋语,有似山崖石刻,意也颇奇。这幅作品是为米万钟而作,米万钟是米芾的后裔,明代后期著名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