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1|回复: 0

崇祯帝与嘉庆帝的相同命运不同结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8 21: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是我看完历史剧《嘉庆皇帝》之后突发奇想而写的,小时候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那时候正面宣传凡是农民起义就都是好的),我对于这个镇压了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起义的大刽子手,深恶痛绝,而且他有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处死和绅,还有什么“和绅跌倒,嘉庆吃饱”这一说,所以以前对这个帝王没怎么关注。所以看电视的同时我又上网找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电视?看了他的一生,使我想起了明朝的末代皇帝(正史所记载)-崇祯(以前很关注他的啊),细细品味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
" C2 u9 H1 B; t% y$ E+ n$ \, f2 [5 J! ^8 @

% A* {6 R4 W- O+ w, P嘉庆皇帝是清代历史上一个悲剧人物,他生于康雍乾盛世鼎盛时期,却目睹了它的衰落,想改变皇朝衰落的局面却无力中兴,只能在失望与自责中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了所谓的“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他经历中华民族所有王朝帝王包括他的前辈们没有经历的事物,他目睹了鸦片对于国家的腐蚀,对中华民族的危害,因此一生致力于禁烟但却收效甚微,直到他的儿子道光帝綿宁时代,爆发了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鸦片战争,从此他身后的帝国走向了殖民化的道路,中华民族开始了苦难的历程。我个人认为他虽然是没有什么建树、相对守成的皇帝,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缺乏革新精神又没有理政才能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但是他从乾隆手里既成一个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帝国,却能让帝国,又“安全顺延了6代”,对于大清国,他的功绩是应该得到赞扬的。) f- o  S/ ^+ n

% n8 ]' J- y$ g& k; B
; @9 d. b  i1 c/ z/ e崇祯帝,无论是否喜欢历史的人应该都不陌生,作为明代正史上最后一个帝王,他的是非功过深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我到这个论坛以后发现讨论崇祯的人很多,提到他很多人都想到冤死在他刀下的蓟辽总督袁崇焕,特别是经过金庸小说《碧血剑》演绎下的袁承志的渲染,更为世人所熟悉。然而崇祯是个亡国皇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之君。就连对手李自成也是这样怎么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登极诏》)李自成可以说与崇祯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这段却说的客气之极,分明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文雅说法。连李自成都是这样想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 ]7 v4 ]' o+ C

+ Q! O/ ^# _4 ~6 [% T; n9 y# @" j% k
9 T; e8 b0 u* n6 W, c" ^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事实上,明朝早在崇祯帝即位之前,就已名存实亡了。明朝的皇帝,出了太多的昏君,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嘉靖),有喜欢做木匠的皇帝(天启),有替自己亲爹妈争名分而与大臣打了多年口水仗的皇帝(嘉靖),有喜欢封自己做将军的皇帝(正德),有喜欢比自己大十六岁侍女的皇帝(成化),有因为纵欲而死于红丸的皇帝(泰昌)……而且,明朝自始至终,外有边患,蒙古、瓦剌、满州相继而起,战事纷纷,内有奸宦,王振、曹吉祥、刘瑾、谷大用、魏宗贤相继把持朝政,而且自从有了奸宦的擅权,就有了阉党与朝党之间的党争,正邪之争、门户之见,都大大消耗了国家的国力。 所以崇祯帝即位时,大明已是风雨飘摇了。$ U; s2 r. y+ j& |. V7 i

# A6 x3 m# w8 t6 g1 C; u# x7 Y. u7 Q% H( W- g) U
《明史.流贼传》是这样评价崇祯的: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8 G8 o. Y' Z% |) \. T8 `( {! }3 T7 l, b0 |
8 z# ]0 U+ u, ?% i8 |+ q
今撰文对比二者,无非是对于二者悲惨命运的一种同情,望各位文友给予批评指正。说到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和清朝中兴皇帝嘉庆相同?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哗众取宠,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所谓的承上启下的君王“贤明之君”,这二位都是很悲剧性、戏剧性的皇帝,“上天”赋予他们中兴王朝的使命和机会,但命运却作弄他们,让他们满怀壮志登上历史舞台,却郁郁而终,失望地离开世界。
' d) O1 _5 M" z- x) f8 c* p
& A! x7 n" e7 K) [" p5 N& _$ y: X
首先,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政俭朴皇帝,崇祯自打在信王府就过着俭朴的生活,即位以后特别是明末大起义风起云涌后,他经常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宫中节衣缩食,至于勤政那就更不用说了崇祯经常通宿批阅奏章,接着上照早朝议事,积劳成疾,到崇祯17年,国破家亡的时候,原本应该风华正茂的年轻帝王像一个老人一样憔悴,同时崇祯是个不爱财的皇帝,他即位后把历代皇帝积累的内帑都用于朝政,虽然大多数也被贪官给贪掉了,崇祯也是一个不爱女色的皇帝,一生与皇后相伴嫔妃极少,仅仅是在信王府时纳的几个妾。与明历代国君相比他应该算很“原则”的了。他的勤政,《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云:“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而且,从崇祯的诸多举措来看,他也是想有为的,他在位十七年,动辄下《罪已诏》来安抚民心,所用之言都极尽自责之能事。
/ p: Z$ A5 M$ W, q4 @( f" o: q% x& K" w  a* }5 b4 n3 _

/ T) K4 @4 T& c% R# |/ k4 m如在十年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皇帝是如此说的。“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明季北略》卷十三)( m& V0 u% {6 {0 q

0 o/ x5 ?2 n- }+ E  ?+ g# G1 d如果说崇祯作为末代君王勤俭还算不得以而为之,因为外有满清步步紧逼,特别是他登基后一度入关进攻北京城;内有忧流民起义,官军丧失失地,嘉庆作为一个所谓继承盛世的帝王也能做到勤俭勤政更加难能可贵,他很理智地看到乾隆的好大喜功、奢侈腐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他继位之初就停止了乾隆年间进贡宝物的规矩,停止了一些劳民伤财的工程,至于勤政,它也是经常通宿工作,很少不上朝的。所以仅仅做了25年皇帝就病逝热河了,连太子也没有来得及指定。《清史稿》是这样评价嘉庆帝的: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之风,未遽睹焉,是可嘅已。虽然有些歌功颂德的味道,但是还是能评价嘉庆帝的一生的。/ ?; r; j# _; [- ]. y

' l# N3 k1 F0 w) b4 l
( b: [9 J' k6 d6 u( f2 \其次,他们继位之初就做了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将祸国乱政的权臣干掉,解决了前朝留下的最大弊端,给国家带来中兴的希望。而且做得不露声色,迅雷不及掩耳,干净漂亮。崇祯登基伊始,他就体现了他果断的一面,先是稳住魏忠贤一党,解除他们的戒心,借给天启帝办丧事的时候,干掉魏忠贤。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崇祯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人们仿佛看到了明朝的希望。嘉庆也是如此,当他还是嘉亲王时候就对和绅贪墨很是不满,但是他当了三年“侍皇帝”,对待和绅一直隐忍不发,也是利用乾隆帝丧事期间解除和绅一切权力,利用亲王、贝勒稳定政局,直至大权独揽。“四年己未春正月壬戌,太上皇帝崩,上始亲政。丁卯,大学士和珅有罪,及尚书福长安俱下狱鞫讯。晋仪郡王永璇亲王,贝勒永璘为庆郡王,绵亿封履郡王,奕纶、奕绅在上书房读书,绵志等各封赏有差。诏:“中外陈奏直达朕前,不许副封关会军机处。”命成亲王永瑆、大学士董诰、尚书庆桂在军机处行走。沈初免直。成亲王永瑆管户部。丁丑,和珅赐死于狱,福长安论斩。己卯,特诏申明军纪。命勒保为经略,明亮、额勒登保为参赞,并查询刘清居官,具实保奏。吴省钦免,以刘权之为左都御史。以保宁为大学士,仍管伊犁将军,庆桂协办大学士,书麟为吏部尚书,松筠为户部尚书。叙斩贼首冉文俦功,奖叙惠龄、德楞泰。丙戌,宜绵解任,以恆瑞为陕甘总督。丁亥,赠原任御史曹锡宝副都御史,廕一子。召前内阁学士尹壮图来京。”(清史稿-仁宗本纪)这种迅速解决权臣并稳定政局能力,也同样使大臣们看到了延续“康乾盛世”神话的希望。& ]) t; Q1 d+ O
4 u  }, {( `# [* ?3 C

& t$ b) N0 [! g4 _8 G% Y, t最后,二者都是即位之初就面临了风起云涌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浪潮,前朝积累下来的弊病在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全面爆发了。崇祯元年,陕西发生旱灾,民不聊生,在陕西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崇祯的一生可以说是和农民起义对抗的一生,他曾经数次剿灭了农民起义,可是一个火星就是一片燎原之势(l李自成车厢峡投降时,身边仅7人,数年后100万大军攻入北京),直到将他与大明一起燃烧掉。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至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千部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 V3 q- b/ a5 E" }0 D! z' A

/ ^% ~' w8 I8 F' \* c+ k' ^# o6 X6 |9 b9 X' z: {( @
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战略。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杨鹤为此入狱,洪承畴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义军。各部义军先后东进,四年至六年,活动中心移至山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白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六年冬,高迎祥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转进至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之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七年,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义军。义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崇祯撤陈奇瑜,以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河南。洪承畴率主力出关追击。$ u- Y* [+ n# D5 s: p
. r/ T$ P6 z; G/ O4 M  m# Q( O
, E( D' `( l3 j' `2 L" h
义军于八年初,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参见凤阳之战),焚毁皇陵。洪承畴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回军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官军,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明廷认识到在义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七月,高迎祥在整厔(今陕西周至)被俘杀,余部走归李自成。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c2 ^: L7 D& k
, q+ F* K; T$ T% Q* J5 [
7 Q% J! Y+ ^% w8 y$ A7 Q7 @2 @+ f# w
十年,崇祯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理,并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李自成进军四川,一度破城l0余座,但在十一年返陕时,在洮河一带遭洪承畴及孙传庭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南阳亦为左良五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李自成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农民起义陷入低潮。九月,清军两路入边,京师戒严,洪承畴、孙传庭率军入卫,西北官军减少。十二年,张献忠、罗汝才、张天琳等先后再起,破房县、保康,在罗猴山痛歼左良玉军。崇祯杀熊文灿,派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十三年初,罗汝才曾在香油坪击败官军,但不久与张献忠先后败于玛瑙山及夔州,被迫转进四川。杨嗣昌率主力追击入川。李自成乘机于十一月进入河南,迅速发展为数万人。农民军首义至此时,优势官军始终处于战略进攻地位,农民军则处于反围剿、求生存的地位。各部时分时合,忽东忽西,寻找空隙及薄弱点进行袭击,以调动疲惫敌人,在有利时机,形成战役战斗上的局部优势,出其不意打击削弱敌人,在战斗中保存并发展自己。
4 h, f& ~4 q! ^4 T9 {6 ]5 V
1 H" t/ u/ x# A3 T/ K$ V" A: }) T( P. Z4 Y3 l9 t1 {! R  J
经过13年的游击流动的作战,逐渐集中,至十三年底,汇合为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为首的几支农民军。在多次反复起伏的战争实践中,渐趋成熟。特别是李自成,吸取知识分子意见,开始实施“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政治上实施“均田”“免粮”的 政策,形成“民皆附贼而不附兵”的局面,军事上实施运动流动作战,开始向盲军战略要点进行机动进攻。十四年初,攻占洛阳。张、罗联军在四川大败官军于开县黄陵后,以一夜300里之速度,摆脱追击官军,于二月间返楚袭破襄阳(参见襄阳之战),杨嗣昌畏罪自杀。罗汝才因意见不合走附李白成。张军在信阳战败,转进安徽。李自成在十四至十六年间,三攻开封,五歼官军主力,攻破襄阳,并在汝州之战中全歼孙传庭主力:破潼关,入西安,尽占秦、陇全境及晋西山区,并收编大部三边官军。此时,张献忠亦已攻下汉阳、武昌。战略形势发生质变,农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8 J, Z0 s+ _, P

' P2 a, Z$ h0 e6 e9 J8 u6 i) {+ e- ~( \! L2 _0 F1 [& @* M
十七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崇祯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张献忠部亦于当年八月攻占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 而嘉庆帝也是面临了和崇祯一样的命运,嘉庆元年(乾隆六十一年),川、陕、鄂、湘、黔五省爆发撼动满清统治的农民大起义-白莲教起义,清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相继阵亡,起义军势力非常强大,官军接连失败。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官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但是这并没有结束,嘉庆十八年,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攻入了北京城,虽然失败了,但是给嘉庆的打击很大,使嘉庆成为清代历史上第一个被起义军攻入紫禁城的皇帝,这可能也是二者的相似之处吧,都被乱党攻入京城,只是崇祯被推翻了,而嘉庆又延续了王朝的统治。* [0 M$ H5 f. Q( R3 R
# v2 n8 p1 L. ?
8 q, _7 u% {8 K! G+ u! t
可以说,嘉庆比崇祯幸运,历史的天平偏向了嘉庆,嘉庆没有成为亡国之君,而与崇祯有相同之结局。然而他死后20年后,中国被英军的坚船利炮打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开始了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更让中华民族蒙羞的是他死后40年后,他的孙子咸丰仓皇从北京逃了出来(也是到热河并死在热河),英法联军又一次攻入北京并抢劫、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加深了。
- n4 C9 R: ~6 W) U7 H3 ~* A% K
1 Q: T' _+ E  m2 @" B8 D9 ^! C2 P* {, ?1 x
总之,留给嘉庆的弊病是乾隆一个时代的,没有像崇祯那样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同时,嘉庆朝25年间没有像崇祯那样大旱、又爆发蝗灾。所以嘉庆落得与崇祯相同的结局。可是如果白莲教起义成功了,也有一位领导人像李自成那样也杀入北京了,推翻了满清的统治,而使二者连结局也相同了,中国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会不会有后来的一切呢?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假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5 00:03 , Processed in 0.0227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