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4|回复: 1

从多元价值观看“国学”——求教于舒芜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9 06: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舒芜先生近在《文汇报》“笔会”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学”质疑》的大作,细读之后,不禁有了一些也许很幼稚的想法。虽然舒芜先生质疑国学时自谦连周作人说的“国文粗通常识略具”的程度都还未到,但实际上真要讨论国学,像我等年轻一辈和他真是没法比,好在先生文末说“就教于读者”,因此便不揣浅陋,把想法写在下面。% v& t' G+ @" b- \/ E, v

  N7 `! }( Q) i- u. T5 ?( i) B: J$ X  舒芜先生对国学的质疑首先是从“国学”这个概念开始的,“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如果每个国家都讲自己的‘国学’,可就热闹了:世界上的学问分成英国国学、法国国学、德国国学……那成了怎样一个世界呢?喔,我们有五千年文明,我们的文化成就高,那么欧洲没有文化吗?德国文化那么高,你能说德国没有‘国学’吗?英国文化也那么高,能说英国没有‘国学’吗?”这种质疑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国学”毕竟是一个概念,任何概念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不过笔者以为,“国学”云云,它和“国画”一样,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当今世界,似乎还没有人认真到像舒芜先生这样,对“国画”的概念这般质疑过;如果硬要这般质疑,那异邦人士所使用的“汉学”二字岂不是也变得异常滑稽?这可是国际公认的概念,并且是有许多杰出人士钻研的一门学问啊。其实,“国学”也好,“汉学”也罢,都无非在表明一个事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是自成一个系统的。/ x& B' J. U! H& S
( V5 N0 H, o: P; ?; U, U
  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术自成一个系统,中国之有“国学”,承认这一事实,并不代表人们就认同这一点于中国人只有利而无弊。正如舒芜先生所说,异域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的因子,“国学”中非常稀薄,“国学”中的许多负面的东西,曾让中国人背过沉重的包袱,吃过不少苦头。这也是事实。舒芜先生文中有一句非常沉痛的话,当下提倡“国学”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明白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尤其是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那条路是走不通的!”我知道,先生这里是联系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复古浪潮,特别是别有用心者如袁世凯等人主导下的复古倒退、否定先进文明的那种逆流。先生是过来人,他是有余痛和余恨的,其心理可以理解,不过,我认为,我们现在谈“国学”,其语境已和他熟悉的时代迥乎不同了。+ p- F; L8 n* Q) r

, N) H) V5 P, J& P7 D1 i  我们当下是在什么语境下谈“国学”?窃以为,是在普世价值已基本得到确认的前提下,所谓“国学”只是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已和五四先贤们“打倒孔家店”的背景有了很大不同。五四先贤激烈地反传统,因为传统的包袱过重,政治空气和文化氛围全面保守,稍存周旋之心,即会拉车后退,“矫枉过正”,乃不得不然。现在重新审视当年最激烈的几个口号,“打倒孔家店”,“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云云,斯时自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为时代的进步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辈对先贤的苦心也应有“理解之同情”,但如果今天还认为这些口号真如陈独秀昔日所说,“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那实在叫人哭笑不得了。其实,就以包括舒芜先生和笔者服膺的“民主”、“科学”的价值观衡量,也是可以看出其问题所在的,因为“民主”者,众声喧哗也,“科学”者,实事求是也,“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云云,该算什么呢?" z! }9 t% s9 k! v" G9 F4 B' E
8 E# Y9 ^6 l. Y; G" s# G; ]
  “国学”研究中自然有很多问题,但像舒芜先生文中所举,有些谈“国学”的“根本就不是做学问的人,坑蒙拐骗,说起谎来脸都不红”等等,只是学风问题,不仅“国学”领域会有,“英国学”、“美国学”领域里也照样会有。至于“国学”是否有其价值,我想,如果不把吾国和异邦许多杰出之士的智商估计得太低,大概都会对此做出肯定的回答。舒芜先生文中说,“胡适当年不是说过嘛,整理国故的真正价值,就是要把它整理得没有多少价值”,恕我孤陋,实不知胡适何时说过这话,但照常理,他应该不会说,否则不是明摆着说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少价值?没有多少价值的工作,胡适们又何必去做?+ m! s3 j* M- J8 Q! T

2 |3 z! |* r7 u8 u4 V  现在有些地方的孩子们在读经,“听说人民大学甚至还要设什么‘国学院’”,舒芜先生认为“这个风气确实令人担忧”。担忧什么呢?担忧孩子们乃至大学生们读了几句子曰诗云就会高唱“三纲五常”?这种担忧似乎大可不必,毕竟,这种关于传统经典的教育只是他们所受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这种担忧真的变成了现实,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全盘失败了,而不是因为读了几本经书。何况,放眼全国,读经的学校究竟只是极少数,开设“国学院”的“听说”只有人民大学一家,对这种远非主流、客观地说还相当弱势的文化,主流和强势话语难道竟会如此缺乏自信吗?人民大学的“国学院”如果真是事实,笔者并不担心它会掀起什么复古潮,因为在普世价值深入人心的今天,它根本不会有这种力量,笔者担心的倒是它有名而无实,不能像昔时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一样,重铸学术之辉煌。
发表于 2008-11-19 12: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4 13:34 , Processed in 0.0412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