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欣赏〗卖炭翁
- J. j: c4 [+ b
+ y0 N3 R- c4 ?( }4 r. K
0 ^3 U1 o- ~& \- v卖炭翁
% `! _8 ]2 ]# t- t* l
- F/ b& c* t; H G; ^2 f白居易 C$ j2 F8 w; F: }1 O4 [/ p
' c0 t7 Z( g- ?: m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K& a' `4 ~% ]+ w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 }, t# u# ]! s9 p5 J; D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U$ q* d" C$ Z& z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价愿天寒。# W" C) h4 q2 W- T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F' r* O9 ~8 p# C Y; K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6 C) K; \0 X" j) H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Z6 y# I7 v+ j( v5 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E2 x' J( }) U8 P9 s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 G3 f% O/ T3 o0 G5 g2 _# y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7 \7 p* F A- I
/ w0 p; ^/ E- j; [% @: B【作者简介】
8 h3 F+ }5 A( A) u$ v1 U2 w, B; g4 y- h' H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 他长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3 n+ s1 H; V* a3 X
% u0 k! @& r4 L9 ]【字句浅释】
4 {% n: ?( F3 @9 _* }
' ?) W3 I1 J; s4 q解题:中唐时期,宦官专权,连宫中物资的采购权都抓了过去,名为“宫市”。本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专权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并以其正义、感人的力量而成为唐诗中千百年来万口传诵的名篇。伐薪:砍柴。烧炭:用结实的木柴(通过不完全燃烧而)烧成木炭,供人们冬天取暖用。南山:即终南山。苍苍:头发苍白。营:谋求。辙:车轮压出的痕迹。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直:义同“值”,价值。! o1 }6 {6 C/ e
0 a$ h( W0 U/ m【全诗串讲】8 \) F. _. j( @5 K4 T8 Z9 z4 l
' o' q9 L4 O: @( u: ]
卖木炭的老头啊,自己在终南山中砍柴来烧成木炭。! @6 z! K: x" v9 {
他那被烟火熏黑的脸上灰尘沾满,两鬓头发苍白十根指头漆黑一团。
1 w; I7 f, P+ x: i4 J: e卖了木炭得到的钱用来作什么呢?那是身上衣服和口中食物的来源。
# d# X+ n% l% b) i可怜老头子身上正穿着单薄衣衫,怕木炭卖不起价钱反倒愿意天寒。
% Y1 Z/ l& {9 n0 i0 S昨晚下了大雪,城外积雪深一尺,今早驾着炭车,结冰路上留车迹。( b0 x% o+ k T6 I- T
拖车的牛困了人饿了太阳已老高,停车在都市南门外的泥中歇口气。
# m( T- j. D# n6 ~两匹马儿翩翩飞驰而来,是谁啊?原来是穿着黄衣白衫的宫中官吏。& h# G8 [+ U6 `2 A% O# b. Z
他们手拿文书口称是皇上的命令,牵着牛吆喝着掉转车头向北驶去。
: D( S$ q' A9 W+ n% e满满一车木炭,足有一千多斤啊,宫中使者把车赶走,哪管你痛惜!
4 a/ |, A; {8 L他们把半匹红纱和一丈长的绫绸,挂在牛头上就充当一车炭的价值!$ o: G! U& B8 T" A7 n
0 Q, \, u5 f! w8 ^( Q6 H6 g" `( L8 Q
【言外之意】
6 g' x0 M3 a- i" e! l& e# [9 v) y( f! L7 @! e8 C
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了,还要亲自到山里去砍柴来烧木炭,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严冬的天气,自己身上衣服单薄,难以御寒,却希望天气再冷些、再冷些,因为那样木炭或许可以卖个更好的价钱!老天爷让他如愿了:一夜晚就下了一尺深的大雪。当他一大早就赶着牛车在结冰的路上颠簸着缓行时,他的心中该怀着多大的希望啊!亲手烧出一窑一窑的上好木炭,一年的衣食就指望着这一车木炭了。可是,就当他从清晨走到中午,好不容易把一车木炭运到都城南门外的集市时,却从天而降似的来了两个皇宫中派来“宫市”的使者,转眼间就把一车木炭强行运入宫中去了。他们象征性的把半匹红纱一丈绫挂在牛头上算作买炭钱,就把可怜的老头子打发回去了。老头子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诗人没有说。但有一点很明白:老头子拿着那半匹红纱一丈绫是没法度过一年的苦日子的!4 c# ^! y C1 {# }! W
/ R4 t# a# i& ]3 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价愿天寒”,至今读来还催人泪下。它把诗人关心人民疾苦、为民振臂一呼的慈心善念传达给了一千多年来读到此诗的每一个读者。正是作者的慈心善念,赋予了此诗强盛的生命力,使它在一千多年后仍然被人们阅读着、传诵着。
; h$ L3 @9 C/ ?8 b2 H D% f% C6 v& F1 \; |. L9 y6 x. U* U
看到人民的疾苦便心中不忍,甚至因此而产生自责和内疚,这是大诗人白居易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显著特点。他把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同情,对造成这种疾苦的人和社会因素的义愤写入自己的诗中,使他自己成为历史上讽喻诗写得最多最好的伟大诗人。至于他晚年潜心修佛,生活上处处克俭,只不过是他心路历程的一个自然归宿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