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以主要精力扫平北方,完成并巩固北方的统一时,孙权接过父兄的旗帜,基本上也完成了江东的统一并巩固之。只有刘备还茫然不知所措,疲于奔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乱撞,找不到立足之地。7 d! u) \9 w7 W
6 B/ f6 A4 H+ ^# J; \% V/ v- s% C" c实际上也该刘备这个倒霉蛋时来运转,遇见司马徽,给他推荐“伏龙凤雏”,也让他抓住了“救命稻草”,在请诸葛亮出山时,刘备与诸葛亮来了一场“隆中对”。这此“隆中对”让刘备茅塞顿开,找到了奋斗的方向,确立了他的基本方略。刘备也发出了“如鱼得水”的感慨!这个方略就是首先自己要统一西南,建立根据地,同时要“东联孙权、北拒曹操”。无疑,这个方略是非常正确的。" X5 u- v# Q$ ^/ \' V
, l. x2 X0 |, G# T* P
于是接下来,刘备按照这个方略,先是建立孙刘联盟,在诸葛亮和鲁肃的推动下,这个联盟很快建立起来。对曹作战的第一次巨大胜利——赤壁之战——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孙刘联盟,没有这个做基础,没有这个方略,恐怕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i9 Q8 c/ G+ R* G& W5 K% f
! ]. E$ [3 F: b1 F# H$ ^2 m
对于正确的方略,执行起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刘备感情用事,没有夺取刘表的荆州,丧失了不少的机会,实际上这就已经开始违背了当初的正确决策方略。后来费了不少周折,从东吴那边借荆州,以此为基础又夺取益州。可是夺取益州后,又不归还荆州,有点失信抵赖,这就让彼此失去了信任,开始动摇孙刘联盟的基础。
, b1 k% {4 f [, I
3 b3 s K: r; J4 }; U1 D实际上,双方对于孙刘联盟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并不到位。在当时的形势下,联盟在,则吴蜀存;联盟破,则吴蜀败。吴蜀一旦失去了信任,彼此猜忌加深之后,东吴也就想方设法的夺取荆州,并别无选择地杀掉了镇守荆州的关羽。那么孙刘联盟的基础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动摇。虽然诸葛亮极力争取维护这个联盟,但是刘备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也就再一次背离了原来正确的方略,发兵攻打东吴,使孙刘联盟彻底崩溃。1 {% {, O! g/ e) p
9 e- [6 F6 n3 d3 `; i4 r1 Z. ~
吴蜀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孙刘联盟彻底破灭,而夷陵之战,蜀大败,几乎精英丧失殆尽,国力大为损耗,元气大伤,大大削弱了其实力,实际上这种吴蜀内耗,也大大增加了曹魏的机会,使得曹魏有机可乘。
! ]8 d( ~, C/ I+ V4 e) z$ v
, p5 ^0 E8 Y. O% l* l; `2 k+ }刘备死后,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吴蜀联盟又有一定的修复,但是作用已经不大了。刘备这些背离“隆中对”正确决策的举动,完全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也让他一筹莫展。但是身负托孤之重的诸葛亮又能说什么呢,还要勉为其难的支撑,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持。
: Y! N) d- M, {; p( |
1 f+ ], m) w* n: o7 y& l& b8 [当年“隆中对”的正确方略决策已经支离破碎,夷陵大败,使得国内元气大伤,真的让诸葛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他的六出祁山,对曹魏基本没什么大的威胁,但是对于蜀汉内部的消耗肯定很大。这个时候,诸葛亮也是“错上加错”了。他对于长期的计划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因为很多前提已经丧失了,他急于求成也只能是徒劳无功。如果诸葛亮需要检讨的话,有什么错的地方的话,我想应该就是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