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3|回复: 0

静坐问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7 15: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录) K5 M" w0 A! ]2 z
第1问:禅定的前行是什么?  b" L" i! {  W9 y9 z
第2问: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先忏悔业障呢?
7 j+ ~* o6 L/ O# d( ^2 W第3问: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有守戒的基础呢?
& a" O8 f4 e: d第4问:进入禅定的诀是什么?
  ^; \' c8 O# h" ]第5问:身如何放松呢?' i) K- _3 b7 B0 n& g' V
第6问:息如何调柔呢?' V2 F$ H9 J7 R& _- r
第7问:心如何无念?  [+ }" G5 e! {+ T- j+ S
第8问:坐禅的环境如付选择?/ m  a2 W* w* }. U' w8 X8 G
第9问:夏天坐禅可否吹电扇或冷气?  r. o8 ?. G1 _+ ^7 v7 `
第10问:坐禅需要什么用具?穿著要注意何事项?
1 F& B/ D- V- B+ {$ B第11问:坐禅最佳的时间是何时段?; I; A- D1 J$ ?" d
第12问:冷水浴是否有助禅定?( k) M3 x: u4 |4 j
第13问:什么样的饮食方式,对禅定有帮助?- N- Z3 k0 q% j' d7 C
第14问:饮食营养该如何调配,才会对禅定有帮助?% g8 n- Z  l/ I! A
第15问:睡眠与禅定间的关系?- t2 h9 n- V) @4 E. K/ @( `) p
第16问:禅定可采用那些姿势?1 z" h7 F" P9 G7 v  Q' R8 c9 {
第17问:脊椎如何直比较正确?
% G  B/ v  D8 ]* d5 {/ u  {* A第18问:坐禅中,手该如何放?
7 Q- L* n5 }  P0 B# ]第19问:两肩与胸部如何调整?  J# m0 b4 o$ l8 X* X
第2O问:坐禅中,下颚舌头如何安置?8 a9 U/ w! [; ~5 D
第21问:坐禅中,眼睛是否闭上?
$ h5 n" T. |, B( l% s  D' E第22问:初学禅定各可采用那些方法禅坐?; T  h" K2 M4 _1 Z1 H# H$ e
第23问:念佛静坐如何修?/ v  ]0 H/ q" G- ?8 b8 b+ d2 p
第24问:持咒静坐如何修?
: H, R1 x6 {+ Q) G0 w第25问:默照静坐如何修?
% k0 X+ ~& a, V1 C3 k& a第26问:数息静坐如何修?
& `; h" b* i7 ^第27问:随息静坐如何修?8 v# W) j; T4 F# T; b
第28问:初学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a- m5 v7 i% F- P
第29问:什么状况下不适合静坐?5 \, f2 B8 d0 {$ ]7 x, X
第3O问:初学者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修禅定?
% R: M2 M& ~, i7 V第31问:静坐中,该如柯调整身体的酸、麻、僵化?
( }0 v0 a, n- [" j1 u( S1 B/ f# d& ~第32问:静坐时间以多久为宜?& A& l. U' L# y0 [
第33问:禅定为什么进步很慢或障碍重重?
6 \: I) e. |# |- u2 g  T9 `; F第34问:禅定的参考书籍。( D7 h/ Z  E' G# \
第35问:禅定的层次。
; M# o, x( v! k6 P0 t第36问:禅定修行者如何调理饮食?! Z1 E: @" {( [+ }$ b3 J
第37问:一个禅定修行者如何修不倒单?& C7 E$ I' {& |! f7 w- |  D
第38问:要以什么心态修习禅定?
7 c" k/ Q5 u' j5 \9 d3 o4 U第39问:进阶静坐所应具备的条件?( o% c) }- M6 l0 `1 K, r1 u; w
第40问:什么是禅定中阴?
, x' x" i# j4 J$ w6 a第41问:禅定如何进步?
- J' h2 M. ~% r( a第42问:什么是观想?$ q5 L% M; B, x) l# k  I( j  R9 ]
第43问:如何修习观想静坐?$ E. q; o2 M+ s) c7 }/ E
第44问:如何练习观照?
- Y4 ]$ }2 \% C2 f) l第45问:修习禅定需要多久才能成就?; y, e$ R1 y7 w- w
第46问:修习禅定中容易打瞌睡怎么办?# k0 D+ Q: @3 U
第47问:禅定的知识具足再修是否比较好?
( O% {; u# i+ o$ _- u第48问:如何让静坐的时间加长?
4 L+ e" a) H% `4 F4 N8 Q第49问:静坐中被惊扰怎么办?* ^4 n: N( H8 j9 }- O% ]+ c3 C
第50问:静坐是否能离苦得乐?
# @+ O( g# B& g, D( m: z8 Q第5l问:什么是欲界定:
2 j( e; N2 V! C- o, \/ T! O- l第52问:什么是未到地定?' m/ `- j* t! [4 ~3 I( t
第53问:静坐时脊椎如何调整才算直?; Z4 `9 d, M4 f+ e
第54问:静坐时或平时的心态,为什么不能批判?0 p( j/ M8 X8 @9 {0 O
第55问:静坐要怎样盘腿才容易进入状况?3 ]6 }- g6 ^7 Y' K: P
第56问:观察力的训练要如何入手?' T4 Z- F$ I% q4 a( F6 v
第57问:心与心念有什么差别?" _  j; Z+ b# f
第58问:自己是否适合用数息法静坐?% s  b6 ]+ p+ K8 s5 Y
第59问:怀孕是否适合静坐?
" \1 ]4 v  n# a* c9 t# B3 n1 C/ ]第60问: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l$ j- I% y" D$ n" a/ f& T
第66问:静坐前、中、后要如何调整?" ^0 K( R2 v) N! e0 K
第67问:采用「念佛」或「持咒」静坐时,要怎样念才恰当?
& V& g$ F1 z; |/ H' ]( `2 {第68问:要用何种心态修习禅定?
' H& G# W- u9 x: G; c1 T第69问:精神状态有问题的人,可否练习静坐?  \6 ?7 r& k3 U$ D9 U% ?1 N% w
第70问:正念如何相续?; I3 s) T, D/ @7 G2 r
第71问:静坐会不会开悟?3 E/ |$ x; L, N, m7 \
第72问:修习禅定要如何精进?2 p# m% R, a# P; C
第73问:静坐是否要苦修或乐修?
5 T; ?; O( G' w  _. ~/ m第74问:静坐会不会改变个性?* Q1 G, D9 p  S# Z. H$ w. k& }1 p8 n
第75问:如何有效率的静坐?  j' p" W) g( g  ^% @  c
第76问:静坐如何找到入处?9 S) O4 e5 X& [, Q
第77问:静坐当中如何对治心的状态?
6 c" k" k/ U) c9 y8 ?0 ~3 N第78问:静坐中「身」与「心」如何互调?
7 i$ Q9 Y% ]9 x9 B9 U% P第79问:静坐可否采用模拟法?
8 m- a+ @: ^! F2 w第81问:静坐多年为何没什么进步?0 d6 l( R9 L7 Q2 M) T3 b
第82问:脚曾受过伤,该如何静坐?
7 R* S( T' n: w第84问:静坐中,内在心念与外在身相的调整标准有何不同?* |: X6 J( R5 L8 p7 d
第85问:如何利用零碎时间静坐?' U+ I  K& P+ J
第88问:静坐时感觉烦燥不安或无精打采时该如何调整; z+ v* i! z+ B% K# j- V9 ]
第89问:如何离相静坐?
. f% M5 ^8 J. k5 I0 Y& g

* R* \. H4 u( _' Y9 N
) y6 J  [$ R- D' o' o$ e1. 禅定的前行是什么?
4 r, \- z* g$ x' y8 T; C 修习禅定是属于比较高级的修行方式,若想在禅定上,减少障碍,忏悔及守戒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 }8 p. H0 `  d! J4 w
* Y+ i" H/ e( o* G1 F- c% [
2. 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先忏悔业障呢?& l, q& n" v6 `' J0 U$ K: K+ q

* J- W) x7 ?, b7 m5 W% I' _! p
 佛法讲因果轮回,不只是今生曾造下恶业,连过去生在广大无穷的时空中,每个人都曾造下无边的恶业。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的忏悔业障中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所以,如果不透过忏悔就贸然静坐,很可能会障碍重重,纵使有小小境界现前,那也只是到此为止,难以更上一层楼。即使是大修行人再来人间,也必需透过忏悔业障,才能化解隔阴之迷,更何况是一般人呢?" @$ ~& v; K' L7 H$ A7 N
4 s7 }# f$ p' u3 }% S3 n
 最简单的忏业障的方法,就是行住坐卧中不断的念忏悔文:
5 l8 p& o" o: H2 b% c: F8 `. ^$ ^/ R) V- c% d& b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镇疑,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 W* z# C5 [% L% B5 l8 e9 d( O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Z: ]8 Q( r' {: p' G9 p, }

! O3 R- C- I+ v& a. W, v0 k) k 3. 为什么修习禅定之前,要有守戒的基础呢?
7 I7 p9 D* k+ b  ~2 @2 T0 V' y
7 I0 g3 c0 O% t  D' y1 c9 }$ I
 戒、定、慧三无漏学,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若能以戒律作为基础,就不容易再造恶业,自然就容易增长定力。+ j9 @+ N( r2 ]) E) ^; G

! o) t+ L( }5 D) W( _% e 大乘菩萨道需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其中也提到了持戒,可见持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持戒要有善巧,不要把自己弄得精神紧张,动辄得咎。因为戒律的本质是陶冶并非是束缚,当我们透过戒律的陶冶时,就能慢慢的清净身口意,也容易增长定境。
0 s: E/ Q% p  }9 z; b1 T0 D
' `" D; t8 Y/ Z% N' v* _0 J( k 最简单的持戒方法是:诸恶莫作。若犯了戒,懊悔只是浪费时间、精神,只要至诚恳切的忏悔,就能消重罪。
! E: N3 M7 O& E! u2 ~2 x. q) |4 h. ]# K- _: t
4. 进入禅定的诀是什么?
" h) m: o! Y3 Q, R. p# p6 u' Q
9 D# \! Q0 E2 W" u
把握身放松、息调柔、心无念三要诀,自然容易入定境。
2 c6 K) T, j; o$ N2 e4 h4 E2 F4 q3 M9 I& k' z
5. 身如何放松呢?
  }% R* b# F- D. c9 l5 i2 \, |* d
 进入禅定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紧张。
$ O  G  V% }0 m6 b
+ W* l( S1 `  D6 M; y4 w 初学者可以用站立的方式,从头部到脚,检查、调整骨骼、肌肉,然后慢慢坐下;也可以先躺下放松五分钟到十五分钟,然后右侧卧慢慢坐起来。
1 c/ K# U0 w6 e+ N1 d8 T3 J' [, f; }" T1 G, a# c
 放松不是松弛,而是松紧恰当,也就是身在负荷力最小的状态,只要身放松调得好,几乎没有身体的感觉,也是没有身体的障碍,自然能久坐不疲。3 ^( Q7 E5 k$ o5 l2 t/ a. \
0 C( N1 r: ^. ~9 S
 在静坐中发觉身体有状况,也要适时加以调整。
6 M: E8 G7 u) t7 s1 r- ]$ d& ~: G# A; u, M& T2 {
6. 息如何调柔呢?
4 N1 E8 q- K( K
6 G: B0 J/ t* U8 N0 v$ t+ P9 |+ B
呼吸的方式及频率,取决于身体的耗氧量, 当我们打哈欠、伸懒腰就是一种自发式的呼吸调整方式,并不需要动念。
/ a8 I4 U" u; s$ ^* F0 y7 B$ u! A
0 U# e3 }8 h7 I1 Z' t4 w3 w* p/ Z 所谓的息调柔就是自然不造作的呼吸方式,随著我们的身心状态,自然而然从粗呼吸──细呼吸──断息。3 T( `$ R8 q! x) v! C
2 W  c1 @2 t4 `# @$ v- O' d
7. 心如何无念?
" k' O2 O. Q4 r
' M& s) q8 t2 Q- s( h% i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不与妄念相应,即是无念。6 w/ q1 ~/ V2 s" m; g* @
4 D& R. u8 l8 A% G: t
 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般人历缘对境的反应模式就是不断的攀缘,内心从来没有一刻安定。时下流行一句话:「跟著感觉走真好」,其实,跟著感觉走就是跟著妄念走,如何从妄念的瀑流中,到达清明的岸上,才是禅定的目的。7 L; [  E" |# X+ @$ Q4 N

" c  K& ?# K% f; [% [ 透过观察力的训练,较容易达到,因一般人的观察力都放在他人身上,很少放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客观的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时,就比较容易从妄念的瀑流中挣脱出来,当你看清楚时,妄念的作用力就逐渐消失了。( u& K6 l6 E' H! h4 o
/ S9 }' J' j/ I
 在此提供一个不花一秒钟的方法,就是客观的观察自己吃饭,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吃饭上,心无旁骛的吃饭,也可以说安心的吃饭,记得时就练习,忘了就算了,要没有□碍的练习,只要耐心地练习三个月左右,就会慢慢了解什么是观照力,当观照力愈来愈清明时,也就是被妄念牵著鼻子走的次数愈来愈少。. |& l4 L1 @: A$ ^

3 ^1 a, f. @; G4 K4 N 妄念是友伴,不是敌人。妄念就是业力的变现,也可以说妄念就是你自己,当觉察到时,既不能喜欢,也不能讨厌,更不能逃避,必须客观的面对,就不会迷失,也不会被骗,到最后你才能真正认识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妄念的奴隶。如同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为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只有心解脱了,才能禅定中得到自在。
  V4 ^3 J) f) Q5 B% _. c5 M# u) r1 A3 B6 ]0 {7 X
8. 坐禅的环境如付选择?2 K  z0 A* p6 |9 r9 `7 ^
+ e) L! U1 V  [' [4 i
 最好选择通风、明亮、安静、乾燥的地方。! v8 }8 k# a: T8 z! i

$ d) g6 S! S- V$ K 初学者最好在室内坐较佳,等到禅坐到妄念较少的状态,才能到大自然的环境坐禅。进阶者,除了室内静坐外,可到室外静坐,特别是到郊外或山上空气新鲜的地方静坐,可将肺部深处的浊气排出。 专修者则除了室内、野外,还可以在下午或半夜时,到尸林静坐,此可训练自己的胆量及修无常观。2 G3 j* v1 T1 ]' K1 R- V

! H( O  z, g6 s* w9. 夏天坐禅可否吹电扇或冷气?$ P, G+ `( w2 ]: ], \" n

& D, K7 ]! u4 v& b
 以不吹为佳,若要吹,可将风吹至墙上,再反射回来,间接的吹到。% y& w$ x' M+ P- I$ f% ^/ [

/ ^1 E& B3 I" K8 d; i: a# @  Y10. 坐禅需要什么用具?穿著要注意何事项?
) m9 V* P% `7 @5 N* O0 Q
) |, ]0 O% ~: {: s
  ( 一 ) 坐禅所需的用具:3 b. p, m: _2 r
9 s1 s" g# d! i, j2 O% g( X4 k
   (1) 蒲团:有木棉、椰丝、榻榻米等材质,外型有圆、方, 可视自己需要而选择(也可使用毯子或枕头替代),通常用木棉的圆蒲团比较好,直径约一尺二左右,可将臀部垫高约四指高,以避免脊椎弯曲过大。
+ K0 I% j0 j  c7 }- a* @! T- G
! C" W1 e$ A# J2 x  Z1 E: C, M' J   (2) 拜垫:有木棉、椰丝、榻榻米等材质,外型有圆、方,可视自己需要而选择,也可使用小孩的棉被或垫被。拜垫可隔绝湿气及温度,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切忌坐在弹簧床上,会造成脊椎的弯曲。
& M0 B" g" Q6 H7 i4 F . v6 W7 n0 c: j3 k
        (3) 大毛巾:盖膝盖及胯骨, 若天气较冷可另加一条盖肩膀、背部(以上用具,(1) 为必须品, 但日久功深也可不用,(2)、(3)则不一定需要)。
/ a7 J! K8 Y) F% k3 W
; d/ `9 M# [  U' T- Q3 J* q0 t( g  ( 二 ) 穿著方面,材质以纯棉最好,人造纤维最差;愈宽松愈好,同时,拿掉手表、眼镜、腰带、袜子等。+ H( U/ k! e: _

1 M2 X5 R9 o5 A; G% w2 C' q11. 坐禅最佳的时间是何时段?$ |' ~  C9 L) K: d. `
8 {, c  r5 a  x" k/ ~3 |
 最好坐禅的时间是:凌晨 3:00 ~ 5:00; 次佳时间是:早上 5:00~7:00、傍晚 5:00~7:00、睡前 9:00~11:00。9 k/ b2 }2 N8 n: t; E
+ v. o0 f6 L9 {( f$ N. B) c! V: L
    子时(深夜 11:00~1:00)是睡眠时间、午时(中午11:00~1:00)是午餐、休息时间,此两段时间,一般人及初学者最好不要坐,但是,对于一个专业修行人,他经过长久时间的练习,自然任何时间修禅定都可以。: B+ m) r8 V5 S$ X" Y
7 g* U( t* a) r- N) b! [6 q
12. 冷水浴是否有助禅定?
) [& d/ d$ Y! `: y. t 热水浴会让气脉紧张,而冷水浴会使气脉放松,当气脉放松,自然容易人定, 所以,冷水浴绝对对禅定有帮助。(冷水浴是指水温从10 ℃~28℃左右的冷水), z6 P& {; J$ d2 p6 c; g( a7 c/ Q

2 t1 P+ I+ m" x" Y3 l3 P+ K, A; T 还有,在入坐之前用冷水洗脸、手、脚,确实比较快进入状况,因为冷水洗过后,可降低身体多余的热量。
) c! d5 D0 o$ m% X! P# ^, T) X
& c3 X) V. r3 {* r. s13. 什么样的饮食方式,对禅定有帮助?
# n/ M  z8 n' N/ |: E+ @ ) d6 A% O3 }  V% O* ]5 v
 对初学者可改吃较清淡的饮食,调整营养分配的方式,渐渐改成素食,而且,早上要吃的好,中餐要吃的饱,晚餐吃的少,绝不吃宵夜。
& u! {  E* w3 J
) g4 n9 J. t2 B7 f3 s, n 进阶者可慢慢的转换成过午不食(吃饭时间从早上 5: 00 ~下午1:00 ),先从每周一天过午不食,连续四周后再调整一次,最慢七个月内,就可渐渐习惯过午不食。& }: i7 q; S; m; Q8 y: N4 z0 ]0 x

0 I9 k! ^4 W& h% `% ~% @ 当连续一个月过午不食后,可停五天,接著再二个月过午不食,停五天,依此类推,到连续五个月过午不食,再休息五天,经过以上调整过程,就能稳住过午不食的习惯。4 L! a- }7 M: ~( R' t8 f  J1 S2 B
2 K" ^5 d6 e. N4 t& a
 过午不食的修行,对禅定有极大的帮助,能净化我们的身体且可累积福报。  专业修行人的饮食方式,可从过午不食转成日中一食(吃饭时间从早上 11:00 ~下午 1:00),慢慢再缩短午餐时间(从中午 12:20 ~ 1:00 )。缩短时间的用意,是不要我们吃太多食物,亦即虽日中一食是吃一顿饭的量,而非吃了三顿饭的量。$ u6 \- S0 A. a7 C
" q2 T2 r+ W3 x3 e( F6 B
 在饮食调整的过程中,可多念心经及施食,就此较不容易被心理或生理的饥饿困扰。. R/ ]2 F, ~+ v3 W4 Z
, N8 U# Y. B4 _& e. G$ \9 k9 O
 还有于农历初一、十五断食,可清除身体中的废物,对禅定也有极大的帮助。: K- D- j4 y2 |: _  H' c

/ c& _$ J; l7 E/ k2 y4 M& q8 u/ t14. 饮食营养该如何调配,才会对禅定有帮助?0 c6 v/ ^$ D( L2 u

8 c: Q& Q- V  k/ q2 a' T* o9 N, ~ 食物的营养对于人,就如同油对车子一样。车子要加油时,我们一定会加合适的、没有杂质的油,车子才能顺利运转,对于我们的包身也就是人身宝也要爱惜,不能吃不恰当的食物。7 u9 q# y( `- ^( r

3 a  c; R7 t$ C) W# H9 S! z/ K 以下介绍不恰当的食物:
* a6 }4 S8 |# k$ @$ V% ^4 G# Z& l! J3 o
  (1) 人造的:如汽水、可乐、运动饮料等。4 V/ q6 P6 _0 J) N1 Q
汽水、可乐会腐蚀牙齿、刺激胃酸,消耗身体中的钙质。运动饮料含钠离子太多,会造成身体电解质不平衡,加重肾脏负荷,特别是在晚上时喝。2 g, B+ i" _; d: L- w" z
! R" g- r4 g7 u8 g' d; ~
  (2) 冰的:冰棒、雪糕、冷饮等。
5 O: J) D) k# ]* s低温的食物含刺激食道发炎、降低胃的蠕动率,以及阻塞气脉。
. C0 K4 ?# G+ S* @/ D  r# h1 m2 R
  (3) 刺激性的: 烟、酒、咖啡、可可、茶及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 V( B7 v8 b3 U, x' O: r烟会阻塞气脉,酒会麻痹脑神经,咖啡会刺激心脏,可可对肾、肝、大肠不好,茶会刺激胃。
8 A/ \, b! X9 H, i; I! C2 r8 h
  (4) 烧、烤、油炸的:烧饼、油条、泡面对肝不好。2 v( X$ n! F1 g/ D0 Z
( X. n( b: h/ i6 B
  (5) 不易消化的:油饭、炒饭、炒面因含有很多油,对胃不好。8 U2 m. @5 t- j, ^
糯米饭因有黏性不易消化,对胃不好。; G. |- u! g" U
4 u" e2 j% O! t% k' s
  (6) 太多调味料的: 蒜、葱、辣椒、胡椒都会刺激口腔、食道及内脏。
! l8 H9 {! X* ^' f7 l; t! N4 i
# E  n8 n1 E" }1 b1 w& I3 `; W  (7) 防霉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含有这些东西的食物, 会破坏肝、脑、神经系统,所以最好不要吃。
6 ?0 i8 }( O/ C1 d' W% T  N
4 G. ^- b- y- T  (8) 蛋或蛋类制品:因为容易滋生细菌,最好不要吃。1 {8 Y: ^9 v% z! a

1 E( T& k! S; i" J 以下介绍恰当的食物:/ R. _. k0 F3 g2 ]

) j- u& ]' @, w: u  (1) 鲜奶:每天喝 1 ~ 2 次,每次 250CC ~ 300cc
& ]# x8 b" d( ~" W3 k; K- _- U4 e( x1 T; \, l: E- C" N* y1 e
  (2) 抗癌蔬菜:芥蓝菜、高丽菜、花菜。+ A2 p: Y. \$ X, t  `
+ E" C4 H; t* X& b9 m; q: Q0 p
  (3) 豆腐:可补充蛋白质及钙质。
2 ?  z. N! a2 x( @+ I
" N" M- E, h8 o' i6 W  (4) 水果: 苹果、梨子、水蜜桃、葡萄、木瓜、酪梨、柠檬等(芒果、榴涟除外)。1 ~" }$ p. ]( X7 n( @! E
8 T+ g( S% Q" u. g
  (5) 淀粉质:白米、燕麦片等。9 b3 L6 g  s% ?$ ^

5 f7 U: m) P6 [7 ?4 j  (6) 种子:莲子、松子、葵瓜子、榛果等。- j* t1 u, m3 ?7 ?! B/ w

. O6 E  B8 h) @3 I0 O  (7) 用粗盐取代酱油。
8 i, M; A- J0 o, W! {% i9 \$ h* J  H1 h" Q; M6 r0 f7 Y
  (8) 以蒸煮来调理食物,比煎或炒更好。2 e( U1 ^: b9 C4 _! A: w) {1 E, [
1 ]4 \4 }7 O+ p: k) ^
  (9) 水:口渴时喝煮开过的温开水最好。" j4 Z# i& o; c; ?% M/ H0 s0 y

$ I1 ?6 F' a0 ^9 s+ Z" j 因每个人多年的积习难改,只要慢慢调整就会转变过来。再者,要细嚼慢咽,也非常重要,口腔咀嚼,需要能量较少;若狼吞虎咽进入胃里,需要较多能量,才能分解,延长了食物在身体的时间。
% \$ }  p, _8 @; n; N5 u3 Q5 O% W9 W- V7 z8 o6 U
15. 睡眠与禅定间的关系?' E: Q. X) I) n" m7 z- c
7 C! c5 |- a" h  e9 ]
 初学者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一定要睡足八小时,时间最好是晚上 10:00 就寝,不要超过深夜 12:00。 因为熬夜一定会伤肝,只要睡眠充足了,坐禅一定容易进步。: O) l( j$ U( ^, j# B

) E% x* l7 Y8 o/ D' g 进阶者于禅定有了较好的定境,自然而然可减少睡眠,可从一般的八小时左右,慢慢减至五小时,也就是慢慢提早起床时间,亦即在最佳静坐时间早上三点时起床。
1 r4 [9 |7 l$ R$ L7 T$ Q/ W3 V; u5 f9 Z, n" }$ w
 专业修行人,要改掉白天午睡的习惯,先从想睡的时闲坐著睡或趴著睡开始; 再来就是晚上睡觉时间,从盘腿坐著睡 1 小时开始训练起, 从 1 周 1 次,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坐著睡 1 小时后再躺下睡,然后再慢慢增加坐著睡的时间,再加上禅定的配合,日久功深,自然养成不倒单,只有不倒单,才能进入很高的定境,也就是三摩地。
" ^# J' F" ^6 X* V, `7 v
: h- `  k. f0 y 大乘菩萨道行者,不只要自度还要度人,每天八小时的禅定绝对少不了,白天、晚上行菩萨道,禅定只有利用睡眠的时间了,可见不倒单,对大乘菩萨道行者是非常需要的。1 G6 k. u% e3 w  K5 r  Z* `1 B# l
  a1 O2 ?$ a% F
16. 禅定可采用那些姿势?' E; j5 a! @3 h

" s0 B( s9 s( U$ O3 ~" h
 通常采用单盘、双盘、缅甸坐、跪坐、正襟危坐等六种。建议用缅甸坐、单盘、跪坐、正襟危坐四种。
+ I; ]4 z! g4 E6 @* O* @1 l: h6 e8 B* j1 `& H5 E( F" \, ]1 x
 初学者可采用:$ K3 h2 g# h( N

# q/ D; }3 l# N  (1) 缅甸坐:有助于胯骨的松开。' O0 l) K/ ^; s4 G
2 f7 i5 z; I5 t+ w( R- m
  (2) 单盘:容易造成脊椎侧曲,所以一定要左右脚轮流, 可松开在上面那只脚的膝盖关节。
# V) p1 L1 p. B, A, k. u
4 I9 Y7 d& U( `- K' \0 D  (3) 跪坐:最适合在饭后坐,可以帮助消化, 但要在软垫上较佳,时间在五分~三十分之间。起坐后要按摩膝盖小腿。
+ ]! X9 f% T  u0 k, _2 B1 I, s' v- |: `
  (4) 正襟危坐:适合年岁大、腿较僵硬的人坐, 坐椅子只坐十五公分~二十公分左右,大腿与地面平行。9 S5 w2 {: M. T- t
) p6 b0 I: A; J- ?& w
 而散盘,是临时盘腿用,真正在禅坐时不用比方法:双盘,难度较高,初学者最好不要尝试,因为禅定重点在于心的品质,而不在于脚。% I9 ?/ ^) R1 k) T( F  a. J

1 Z7 }6 k0 ^& q5 s% @  x 长期的禅定,会让全身脉轮逐渐打开、通畅,筋骨柔软,如此自然而然就可以双盘。膀骨紧的人,可用手握金刚拳,以掌面轻敲臀部骨头尖点周围处,此可慢慢松开跨骨,切忌用拉筋的方式,拉开膀骨及膝盖关节。
) Z9 l5 }  |' n # g& l4 q- E- E& Z5 m0 G0 H
17. 脊椎如何直比较正确?# k. K8 O& U2 y! [; P0 F, B
4 _/ {; N- {8 D1 I! V
 脊椎包含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点歪,不是前屈、后屈,就是侧屈,当脊椎不正时,会压迫由脊椎出去的神经,造成相关位置的内脏产生疾病,或神经系统的病变,以及椎间板的压迫产生骨刺等等,所以,脊椎姿式的正确非常重要。. h# ~" L- a# i8 I2 Q
, @1 S2 J" }  v) F& n
 禅坐时,脊椎绝对不能挺直,只能放松的直,如果驼的比较厉害,可垫高蒲团到五个手指以上的高度。自然就容易直,脊椎的直,绝不是垂直,不是如尺一样的直,而是略微前倾,若有一点弯曲也可以。只要脊椎的负荷力在最小的状态就对了,如果脊椎的作用力较大,保证绝对无法久坐。 在此介绍一些调整脊椎的方式:
7 c# [4 [7 i: _' k. F$ @  t2 e" |+ V& `' V: L' m
  (1) 瑜珈体位法:
1 {8 d) Z: Y+ c& i
. |+ w$ T3 q( _    眼镜蛇式可调整胸椎,先全身趴在地面放松,然后手掌移到肩膀上方(手不用力),接著由头部开始,然后胸部,离开地面,腹部不能离开,起来到不能起为止,然后慢慢放下,休息三十秒~四十秒,重覆以上动作共四次,第四次,抬至极限要停一会儿,然后放下,以平躺姿势休息三分钟,接著右侧卧起来。" X+ m% a, a6 [4 @4 S- K, M/ `
轮式可调整腰椎,先全身放松躺在地下三十秒左右,然后将手及脚掌靠近身体、手掌、指尖靠近肩部,贴近地面,然后将身体抬起,如拱桥形之后放下,休息三十秒~四十秒,重覆以上动作四次,第四次抬至极限停一会儿,然后放下,以平躺姿势休息四分钟,接著右侧卧起来。
4 B9 m+ {, D2 u4 s  q/ }
4 @! a  U8 i+ A+ ?4 r! }  (2) 以盘腿方式坐著,手掌向前接触地面, 然后身体慢慢向前弯下,手臂也同时向前伸出,到极限后,放松停一会儿,再慢慢起来(可用手撑起)。在静坐之前,重覆以上动作三~五次,对脊椎伸展有很大帮助。而且,静坐中,脊椎姿势也比较正确。
4 m1 `3 {1 c4 C5 i$ d. y6 J" }
% L, F" b; S! Q( w2 ?7 C& k* K( {3 D  (3) 大礼拜:向佛菩萨大礼拜,特别是忏悔大礼拜更好,可让脊椎柔软、气脉通畅、化解业力。9 O3 V1 R# A  ?8 n2 B2 e- I3 G
% P: ~# ?# }) g
18. 坐禅中,手该如何放?3 s+ f9 t; e' i; s8 s! m

* p! s5 _7 Z( x. h4 f
 在静坐中,可以手结定印,右手掌指背在左手掌指面上方,两手拇指圈成椭圆形,放松的置于腿上,如果手短些可以毛巾置于小腿上,然后手放在毛巾上,在夏天或者觉得手很热,也可以拇指扣住中指,以掌背放在膝盖关节内侧面,手臂、手肘一定要放得很松,一点作用力都没有。
, ]8 B# |& f0 y9 p' h/ r# E0 b6 f% M% W+ s: |- P, N. z
19. 两肩与胸部如何调整?
2 n, t' z& `3 h0 b1 v6 D8 l" N) r
. n, _: T; C6 x3 f
 两肩要放松,如果有一高一低的现象,不要刻意调成平的。因为长久的积习很难改过,只要两肩调整的很舒服,就行了,在此提供一个方法来调整,就是在洗澡时,一只手,从前面伸向后方垂下毛巾,另一只手,从后方由下往上伸,握住毛巾,渐渐拉进两只手的距离,久而久之,两只手就能在背后互握,如此,可调整肩膀的紧张与不平衡。 禅定中,绝对不能挺胸,因为挺胸的呼吸状态是胸式呼吸,容易紧张,不易进入定境,直放松自己的胸部,自然呼吸容易转细。- G. o0 h& _  R6 j! _
1 x) m- ^- h: ^6 E
2O. 坐禅中,下颚舌头如何安置?
; P0 }6 s( x" t! R 闭口、微收下颚,舌头轻轻碰著上颚即可,有时口中分泌很多唾液时,可以缓缓吞下,这是好现象。当气脉开展时,舌头会后屈,往上伸,伸的很长,打开一个能量枢纽,也就是瑜珈所说的空动身印。
6 T1 J6 H) v) u; N$ e4 y' d; A# m  q6 T$ j
21. 坐禅中,眼睛是否闭上?4 p; p- p! m' `1 W6 |
1 B/ c+ p* C+ T/ P; K% N6 c7 I
 最好是闭上,一切以自然为主。有些人,闭上眼睛修禅定,有幻象在跟前产生,此时最好是张开三分眼,就能闪开困扰。 22. 初学禅定各可采用那些方法禅坐?
) w7 x: f7 W/ K( Z8 `, C/ V8 @, O0 h7 C, q+ n
 有念佛、持咒、默照、数息、随息这五种方法都不错。. @5 s( k8 _2 L% e7 i

8 i( @' p$ u+ c! {23. 念佛静坐如何修?# J" {  r( @& X$ q
: B1 T/ h0 i) `/ T8 I* I* t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然后慢慢的、专心的、虔诚的默念佛号。可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自己喜欢的佛号,字字分明,对于一个刚开始习禅的人而言,要静下来,坐著专心念佛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身体的不适应盘坐、及妄念像瀑流一样,很快会将佛号忘了,注意力就会在脚酸、背痛等生理现象或潜意识中一些念头,如「昨天那顿饭很好吃」、「电视或电影的精彩情节」、「所喜欢的人」、「所讨厌的人」等情境拉走,等到想了一会儿才觉察到,就产生懊悔在意的心念,批判完自己之后再回到佛号上。 事实上,被妄念拉走是很正常的,只要觉察到后再回到佛号上就对了,懊悔、批判只是浪费时间、心力,完全没有必要,只要被妄念拉走的次数愈来愈少就对了,平时,除了在静坐中念佛,行住坐卧当中也要念,这样进步才快,如同在世间法的学习射箭一样,不可能一开始就一箭中的,必需日积月累不断的练习,日久功深自然百发百中。
7 o# ~$ n' |! t- A7 B; l
- ]" J& O; b# m24. 持咒静坐如何修?
) x/ {+ v  [6 m7 b1 G: K8 u7 \
2 Z2 D2 f( v2 {0 {  a# {! `; ~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专心的、恭敬的、默念「六字大明咒」、「灭定业真言」、「阿弥陀佛心咒」等,在一座中,只持一种咒语,不要一直换咒语,如果不适应可先小声念出,等到习惯以后,再改成默念。 人的心就如野鸟一样,奔腾不已,没有一刻静止,所以才以持咒为正念,对治奔腾不已的妄念,若跟著妄念走了一段时间,觉察到再回到持咒,只要单纯地回到持咒上,千万不要生懊悔之心念,如此,持之以恒,不要太在意妄念,总有一天,妄念会愈来愈少,心境会愈来愈清明。
: C3 L/ t& F% S; j; e# ^+ `4 N- f
9 A! l. l3 A# }: R25. 默照静坐如何修?4 ^; o. J* S, A
! s* ?1 a& U2 X( T/ r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然后内心保持一个观察自己一切念头的客观状态,只是客观看著,并没有人介入其中,更没有批评得失的心理,清清楚楚的看著念头的生、住、异、灭;好的念头不欢不喜,坏的念头不惊不惧,看只是看,念头只是念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观察力是平行运作的状态,与所观察的念头是同步的状态,并不是念头过了才检讨,它就只是看,透过迁流不已的心念,来认识真正的自我。 26. 数息静坐如何修?
1 E, b4 X* Z" D8 ]1 ?' w( }% G- G  B$ z6 v9 Z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用自然呼吸的方式,也就是不控制呼吸,然后数出息,而入息不数,第二次的出息数 1,第二次的出息数 2,……第十次的出息数 10, 第十一次的出息数 1, ……这样重覆从 1 ~10,连续不断。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时被妄念拉走,忘了数数目,觉察到再从 1 开始数; 有时数一数超过 10 了,还继续数下去,觉察到时,可从 1 再开始,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不断。
0 I8 L' x+ ]& Y/ ]- E0 u
. X" W5 S& Z% B  Q* w! b  a27. 随息静坐如何修?
6 V; i' F+ [% _+ R0 q
! S2 W. U( r) c; N# ^
 先以禅定之姿坐著,内心保持专注的状态,清楚分明的观察呼吸的出入,只是看著不去数它,只要长时期的练习,呼吸自然会转细,妄念也会愈来愈少,身体也会愈来愈轻安,这是因为心息相依的缘故。* S- ^* }# x- w! `

# {  T" Z+ k) D0 d% V28. 初学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 V+ A3 T* B. ^( P$ A7 A; U8 P! ?
 念佛静坐是以佛号为正念,其它的念头为妄念,不只是在静坐中持名,行住坐卧当中也是,这是一个最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法门。6 n8 z7 V8 ?" ~) [# O& t

% K) @0 Y& N  V3 I 持咒静坐是以咒语为正念,其它的念头为妄念,不只是在禅定中持咒,行住坐卧当中也持咒,只要持之以恒,自然容易人定,这也是最适合初学者的法门。
4 m" d( a- \5 O
$ c1 z( h4 @( R1 A) D 默照静坐是以心念作为观察的对象,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除非在念佛或持咒静坐得力,进而修默照静坐才容易掌握。
: x' {# I. F2 a- H( ?# K8 C, e  ?7 B3 _2 N
 数息静坐是以数呼吸的出息,作为安定自己身心的方法,对于一般人是不错的方法,对于有心脏病、脉不整、气喘的人,最好不要使用,因为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有病的人,在练习时难免会有控制呼吸的现象,如此,对原有的疾病,有不良的影响,最好使用念佛或持咒静坐方式。" Z& _) ?& X4 R* U9 i3 L& g
, G3 [, \/ J; Q" B) N& a
 随息静坐是以观察呼吸的出入,作为安定身心的方法,如同数息静坐法所述,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有病的人,不适合练习。
  U8 [0 ]% h0 |- @; @' H9 e6 E5 Y& q8 L5 X
 以上五种方法,在抉择时,可选一种方法至少练习一周,等到全都练习完后,评估自己的适应性,最后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真地、专心地练习,日久功深,自然容易入定。
6 F8 J. X7 L! \# C& X' W
6 R$ g* I3 C2 P29. 什么状况下不适合静坐?: e2 @; J) [3 Y
2 X: Z: c+ B* h; p7 @- G
 在饱食之后,最好隔一~二小时后再入座;疲倦时最好去休息,等精神好时再入座;激烈运动后最好是散步到气息平和后,才能入座;重病中,以养病为主,等身体较佳时才能静坐,当处于忧愁、悲伤、镇恨、愤怒时也就是业力缠牵之时,最好是先忏悔,将这些负面的作用力化解后,才能入座。但,久修禅定之人,就没有以上的限制。
2 l1 e/ }0 h! y* U
5 F7 L9 C& ?7 V6 p6 I6 P2 g" c3O. 初学者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修禅定?
: h: u& O1 n% D0 Y: ]4 C- ~$ r: g2 C7 }2 G5 A
 可在自己家中,找一个能够安心坐的最久的地方,那就是静坐最佳的地点,这是因为只要坐的舒服,就会喜欢坐,也就容易入定;再者,用拜垫隔绝地气,上面放著蒲团,让自己调整到久坐不疲的高度,调整好以后,就固定在那里坐禅。! C) Q* C6 Y8 |- e) h0 q! z, \2 b

- e1 T1 x7 X: j 初学者可用倒数计时器来计算时间, 可附带准备 1 小杯温开水、小毛巾、卫生纸、纸、笔等,当静坐中口喝时,可拿水喝;流汗时用毛巾擦;如果想要上洗手间就去上,不要忍到结束,不然,对身心皆有不良的影响,只要如厕后再继续坐即可;禅坐中,若有意义的念头闪过,如果有必要可写下来,不要挂在心上;如有必要,电话也可放在旁边,电话铃响时,可慢慢拿起来对答。只要让自己心念保持在最少干扰的状态下做完喝水、擦汗、写东西、接电话等,然后继续静坐。如果有人按门铃,或者突然下雨要收衣服,或闻到烧焦的味道要关瓦斯时,可先慢慢出定,调整一下身心,然后慢慢起身去处理,切忌马上跳起来去办,如此很伤身心。0 c( u) K# t( _7 @2 W1 Y. U

; \# m) v" C* V( d; Y2 Q$ x, {31. 静坐中,该如柯调整身体的酸、麻、僵化?7 w8 b+ w8 p. T# }8 _3 W- Z2 w

& k! N, f" e! \ 姿势上只要保持舒适即可,不要力求完美,只要姿势不是太差就好了,当你在静坐中,要注意的是你的心,只有心的自在、舒展,也就是与空相应时,才能带来禅定的喜悦与进步。在修学的过程中,身体的不适应会带给心的干扰,所以,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调整,以免注意力一直放在上面,妨碍定境,而如果调整,也只是浪费一点时间、影响一点定境。
3 o2 {7 `, z/ m
4 R/ Z. b; X( k# h. _ 如流汗时擦汗、口渴喝一点水、有重要事写下来、身体养抓一抓、腰酸背痛可按摩,可能是姿势上的不正确,可按摩或调整一下。当腿酸、麻时,就换姿势,臀部二点压力很大,就用两手将身体撑起,让臀部放松一下,再继续坐,不要一味的在身上坚持,因为这种坚持会造成心的干扰,甚至退缩,以后就视静坐为畏途。5 W% a) y2 [! J( t
: D- x6 k; z" ?8 O7 g6 N" U( A6 v
 坐后可按摩、调整身体的不适,按摩前,一律将手掌轻轻搓热,从脸开始,额头、脸颊到脖子;从脑后风池穴到颈部;胸部用两手交叉轻拍;腹部可顺时钟按摩;腰部可用手掌上下按摩;膝盖用两手掌顺时钟按摩;小腿由足三里到脚踝骨上方,用拇指或另一脚跟按摩;脚掌面用两手掌前后按摩;脚心,用拇指顺时钟按涌泉穴;小腿由脚后跟到委中穴,慢慢的按上去。按摩后再慢慢的起来散步,最好是五分钟内不要碰水,但可以喝水,进食最好是隔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再进食。
  L- J& k# T$ s2 k- R; B4 k1 _' k; |% g  I6 [
32. 静坐时间以多久为宜?
" k$ \5 @/ }  ^; O$ Y& Y4 g( ~1 K& ?) w
 初学者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三十分钟,可以先坐一次五分钟,然后出定,身体轻轻左右摇摆,调整身心过一会儿再坐第二次五分钟后再出定,再第三次五分钟,当第三次五分钟时间到,还想再坐时,就可增加时间。1 U2 G# J2 V1 X3 k6 X9 t! E* j
3 W  R- ~5 |! E* G5 T3 G
 进阶者慢慢由三十分钟,增加到五十分钟,最好每天能坐二次,可以先坐三十分钟后出定,调整一下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地持续下去,就能慢慢增加自己静坐的时间。 专修者慢慢由五十分钟增加到二小时,也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先坐五十分钟,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练习下去,就能慢慢增加禅定的时间。# D6 F# s; p. K" q

" D, o: H( M& [* }- @; d( I9 Y: U 对于一个以生命力投入修行的人而言,最好能够坐到八小时,可先坐二小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后,慢慢起身经行,或调整自己身上僵硬的肌肉,十分钟至十五分钟后,再入坐,不限时间,坐到不想坐时,调整身心后即可休息,如此就会慢慢增加坐禅的时间。8 X! c0 l, L+ P% `! H& s

- S$ e! T' L4 o5 K 切记,一切取自然、不勉强为原则。
  @+ ?- S# G  X9 o! Q0 l$ w( Q3 {9 s# o; V6 D# B
33. 禅定为什么进步很慢或障碍重重?
- s, q) x  Q- h/ ~2 d' M. ?1 l0 F& M: X0 T% H. U5 S1 ]
 因为一切都是业力的牵引;因为一切都是无明的障蔽;因为一切都是功德、福报的感召;只要多忏悔守戒,多化解业力,多累积功德福报,不要跟别人比较,以无所得的心态,有耐心的修下去,日久天长,身心必定会得到完全的改变。0 D8 u- L& U; A% Y
0 E  T# H3 c, ]
34. 禅定的参考书籍。6 ?3 u2 i# x2 k4 Z7 _

: F5 ~7 N- `  X, p1 R
 可参考隋朝智者太师的天台小止观、六妙门,以及释禅波罗蜜这两本书,对禅定解说的相当明了,如果看不懂,可多看几次,配合自己的实修,就容易了解。
. K6 }0 b& b0 X# v6 ^8 u9 _  H) n8 v' f" J! H7 l; B8 Z
35. 禅定的层次。
$ Z0 Z8 V" e3 a4 B2 Z2 \ 禅定的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 B) g6 |" l3 z  i; s4 d
) O" c( u8 O- J( ^; s
 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但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轻安而已。9 @  X. u0 ]' s& p: `( D2 ^
: o" z# d8 |0 l' z9 M  N
 色界的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8 u% x) i- ~- u- k7 m: W! e! X

0 g- C6 W! M% u 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6 K  {) W( x$ `$ h

8 e+ W- f3 p, n1 G, t* Q$ V 灭受想定是禅定的最高层次,从初禅开始到灭受想定,合称九次第定。一个禅定的修持者,只要心无□碍的用功,就能经历这些层次的禅定,到达生死轮回的彼岸,也就是涅盘。3 |7 t0 |, v) p; q
' e% Q: Q; D, G4 U
第 36 问:禅定修行者如何调理饮食?
( G" O3 _2 L# P# ?, H1 K$ F3 @8 a% [& t1 D9 m; |$ u2 q0 U/ L. q
  (1) 炉具:以瓦斯炉较佳,电磁炉其次(但要距离 0.5m 以上才安全)。9 H# W6 o! @5 h) t5 f5 m; n# ~0 j% P

1 Z. h; w( g+ |' |+ n, }  (2) 锅子:玻璃锅(以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金属氧化物的强化玻璃最佳)、铸铁锅、不锈钢锅也不错。
* n- @5 d3 K8 z, }. @8 D6 z' i8 l
$ h6 ^2 h( [' x4 {  (3) 餐具:碗碟以玻璃最佳,磁器、不锈钢都可以,最好不要用塑胶、法琅。, P+ j% x* G* ~

: ~2 @' s. ^  H0 y' s  (4) 筷子、匙:木头、竹子、不锈钢都可以,塑胶或铝都不好。
) u) E7 J6 `! m* y5 j
7 V8 V8 U6 L. ^8 N+ P/ J  (5) 砧板:以木头最佳,比重愈重愈好,用完要晾乾。
7 a: J% U7 \* s+ b4 G; F. O
: h( ?1 U* \; e- C4 _! Q  (6) 清洗餐具:可将剩余的食物清除后,放在一起施食,然后将锅、碗、碟等餐具用100C 开水冲洗最乾净, 或洗衣肥皂(以椰子油制的最好,最好不要用废油制的)、或面粉,千万不能用洗衣粉或洗洁精(只能洗浴厕),因为洗完后冲再多次也无法完全清洗掉。5 d8 N# {8 z  |9 ?

5 B, s; X$ L3 {7 N, X, C  ]: O  (7) 盐:以天然乾燥的最佳,精制的盐其次,最好不要用加碘的盐。/ }% n" f: M( I  d( Y- l2 `

9 [( w- g3 ~/ F6 ]! E; A* p  (8) 酱油:酿造的酱油本身就含有致癌物,最好少用。人造的酱油是用色素、香料、盐、糖、地下水调的,对人也不好。事实上,可以自己用黄豆清洗过,直接煮再加盐,倒出来的汁就是很好的调味。以冰糖最佳,甜菊糖其次。油: 橄榄油最好,葵花油、苦茶油、茶油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都是很好的油。沙拉油只能凉拌或作沙拉用,油炸容易变质,最好不要用来油炸。 大部份的罐头都有添加物,而且不够新鲜,所以最好不要吃,而且吃新鲜的食物比较好。
1 ~0 S& \  X5 t* n& N/ |$ M$ F& g7 t1 |. b
  (9) 醋:以纯酿造的醋较好,但会含有极微量的酒精,故最好少用,以人工合成的冰醋酸调的人造醋最好不要用。. l* U* R+ q5 I& y
4 |9 B( X0 p; s! S- F, u
  (10) 米:刚碾完的米最好,放久会变得较黄,也容易受霉菌或黄麴菌污染,潮□多雨的地方更是如此;糯米或糯米制品如汤圆、粽子等最好不要吃,因为不易消化,特别是消化系统有毛病的人,纵使逢年过节吃,也要细嚼慢咽。 (11) 水: 我们要喝的水以能量的观点来说,最好是喝跟人体能量相同的水,最容易为人体吸收而不需要消耗身体的能量,这种水就是高能量的水,煮开的水就是高能量的水。天然水果、蔬菜所含的水份都是高能量的水。# I3 O/ W; }& e$ o1 ~
" P9 Q2 C+ r7 S6 i) X5 |
 水源以自来水、山泉水、地表洁净的水都可以,地下水最好不要直接用,纵使煮开也不能饮用,一定要经过过滤及逆渗透双重处理才妥当,台湾地区的地下水普遍受到农业、工业及家庭废水污染,除非是靠近山下,或附近没有工厂、坟地、垃圾堆等才能使用。台湾西部乌脚病发生区,就是长期饮用的地下水中,含萤光物质及腐植酸造成的。 从早上 5:00 ~晚上 10:00 可喝较多的水, 但晚上 10:00 后润口即可, 对于肾脏功能不好的人,最好于睡前 3 小时就不要再喝多量的水,免得半夜起床或早上起来浮肿,其间若有口渴,小口小口喝水即可。
) |, ~; _- E+ Z0 v9 T& a2 M# K, ~: v' v8 G& S
 因人而异, 肾脏功能好的人,一次可以 500cc 左右,肾脏功能弱的人,最好一次不要喝超过 300cc 的水。
$ Q' x! H7 p9 j' n* Q: n1 D! I, S; ~1 @3 K9 @/ [
 早晨梳洗过后可喝温的柠檬汁,刚开始先用 1/4 个柠檬加上 1 小撮盐(约 1 粒红豆大小)、1 汤匙蜂蜜加温开水至 300cc ~ 500cc然后慢慢喝下,其它时间喝柠檬蜂蜜,就不能加盐。 等适应了 Z 个柠檬后可慢慢增加至 1/3、1/2、2/3 最后到 1 个柠檬。8 C! R9 S: G9 B2 ~* Z8 o, S

! Z( W6 j/ L  P0 a; Q 如果前 1 天有腹泻现象, 可改喝温的盐水(从二粒红豆大到 1/4匙的盐水皆可。)
! m. h9 |, I' o% f  R% Y
* z% L6 ]$ d, a1 k    (18) 鲜奶:鲜奶的量因人而异,一般喝鲜奶会腹泻的人,可先于用餐后 30 分左右,喝一点鲜奶 50CC 左右,等适应后,再慢慢增加。/ e: o; g) `3 D# U4 ?4 v3 G. [
" Q! a( q2 _+ S- S- ?# ^# Q  A
 一般人每天最好是喝 250 ~ 300CC 左右鲜奶,但是对于缺钙或是钙的消耗量较大的人,最好是喝 2 倍的量,第 2 次喝牛奶的时间要距上一次 2 ~ 3 小时左右,木瓜、酪梨(熟)可加入牛奶,直接用果汁机打来喝。
' G9 o" L4 o. Q- L4 W- \. `, n3 _  C$ r) y/ i) K; w
    (19) 甜汤:莲子汤、绿豆汤、红豆汤、白木耳汤、及本杂志所介绍的天然之饮等都是不错的,流质饮食最好自己买回来煮,而不要吃现成的罐头,煮完后可冷藏储存不要超过 3 天。
$ w1 [5 c0 a0 l
  J. r; l7 i$ v8 i7 N% Z' n$ M, t: ~    (20) 蔬菜、水果清洗方式: 所有的蔬菜、水果,先用盐水浸 10 分钟后冲洗乾净,再开始调理。  m6 u9 i# n0 r5 V4 z1 X! h
, a: ~- X( o6 K& \: V$ j6 Y9 K
    三餐的调理:$ J% r5 ^4 N, m6 X
$ M# [0 n5 D) g8 P* z5 X) L
1. 早餐:( V# o: g) u; N) C6 I

- _9 c2 @7 K+ Z  (1) 可喝鲜奶 250CC ~ 300CC,要加热等降温后,一口一口慢慢喝完。& k$ m, d. A! B+ H  N+ z
, x; V" Y! u! q: C
  (2) 燕麦片用开水泡开加一些乾果, 如葡萄乾、松子(生)核桃、榛果、腰果等。
. A, b8 N& V" C0 a6 `+ b& d! n/ y& l2 `4 j; \9 C2 J5 V& |. ^
  (3) 苹果 1 粒。
. ?: F+ |* J  T) s1 x6 G
" a- E6 G# D& Y  K) _2 Z 以上是一种很健康的饮食调理,适用于一般人及过午不食的修行者。
# ^& [1 s2 K  Q( X& ^: \: p8 ?4 R
2. 中餐:
9 w- T: c' O( D
+ v# ~5 ]$ X; K! n. o" s; s    以水煮芥蓝菜、高丽菜、花菜,整株或整片叶子煮,等煮好后再切成小块,加调味料。如果不习惯可先用炒的,慢慢调整,豆腐(不加防腐剂)用水煮开,加调味料,饭、稀饭、馒头、面条都可。+ @; L0 A: T8 i; {" B

: _. H; ~0 x$ I0 c$ D' I9 Y 但消化系统有毛病的人最好不要吃硬的饭、馒头、面条等,也不要喝汤。" [* D+ x1 R. q3 b' u, [+ h
7 z9 k, k9 q) w/ p8 s8 o- o
 海带要买乾的回来自己浸,然后煮汤,一周吃一次即可。其它的蔬菜也以水煮或烫过为佳。
! g& a) @$ Z  S- e, m3 Y' K' y! d# a: z, x1 n& Y4 ^3 u' v
 饭后可吃苹果、梨子、葡萄、水蜜桃、木瓜等水果。7 V0 O5 P) M' Y7 u; C

( W1 R2 N7 S6 q  B0 t3. 晚餐:
* }. \6 |( v$ c0 \  J! I( |: [) P# K( o1 t, [
 吃比较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太多,慢慢调整成流质的食物,到最后不吃晚餐。7 F- {/ e0 z& ~6 w) Z

0 n$ ?6 B$ F* G8 e$ z& s3 ? 在一餐中不要吃太多种食物,只要我们善巧的调配,一定会有足够的营养。
- E1 d* J( Y& Q4 y/ n" Y2 j. G! A/ O+ j
第 37 问:一个禅定修行者如何修不倒单?
# t3 }& L- v# F) r. M1 Z6 N2 R1 A9 S
$ \% m) L; K/ x) J( A( I
 民国以来有几位高僧都是不倒单的修行者,如一九八六年圆寂的土城承天禅寺广钦老和尚(参考承天禅寺编印的广公上人事迹初编,P63 的五、常坐不卧:念佛得证);一九五三年圆寂的高□寺来果禅师(参考天华出版公司的来果禅师自行录, P4,P6,P11,P86 的不倒单);一九三四年在缅甸圆寂的金山寺金山和尚(参考天华出版公司的金山活佛神异录 P6 )。他们的示现表示不倒单是可能的,而且只有长期的不倒单,禅定才较容易到达无色界,也就是是三摩地。
" A! K8 N: S, G' Z: w0 Y( u! g+ @( K3 p" S; Z# B. {4 F* w6 ]
 不倒单的准备先从调饮食开始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少食自然少眠,先由正常的饮食逐渐调整到过年不食,再由过午不食渐进到日中一食,再慢慢减少食物的量,以营养均衡为原则。只要少食,自然粗重的肉身就会慢慢改变,较利于不倒单的修行。 断食可排出身体的废物,在农历的初一,十五这两天断食特别好,只要身体内的废物愈来愈少,气脉自然通畅,包身也会健康,不易生病,这样要修不倒单更容易。* V2 ^% }) i8 ~+ n

: i# L0 C# K7 w" z$ L* y( I! H5 l 我们身处欲界,粗重的肉身,配合大自然的磁场运作,色身才会健康,也就是要早睡早起, 最好是晚上 10:00 就寝最晚不要超过 12:00,配合日月运行的作息,才易修不倒单。
5 a% f& H  E4 i; Q1 j, ]3 S
0 A7 p8 ?2 f' G0 b 冷水浴能够促进皮肤呼吸,使皮肤强健,无色界的禅定就是以皮肤呼吸,所以要到达三摩地,洗澡时采用冷水浴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一个不倒单的修行人也要好好遵循。 一般人的饮食习惯要求色香味俱全,刺激够味,纵使改成素食也是如此要求,吃太复杂、调味太重,而完全纯净的素食就是不吃蛋、葱、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这样才能让腺体安静,不会干扰禅定的修行,易于人定,也才容易修不倒单。
8 R: ^8 h# U: @) o  m* A2 q( H% `3 P7 Z- g
 温和的运动是必需的,禅定修行者,不是整天坐在那里,最好每天抽空三十分钟作一些连动,如此有助于气血的循环,以及关节的柔软,促进新陈代谢,修禅定时,自然容易久坐不疲也易于修不倒单。 以上所述几个重点,量力而为,切莫执著,如生病时就要暂停冷水浴,等病好了再开始,只要随缘尽份自然有助于禅定及不倒单的修行。5 f  B, S' o. [& C( z0 |( v
% Z1 z0 X% n- q- s
 养成睡前静坐是不倒单蛮好的习惯之一,用最轻松的姿式坐著,不要在意品质的好坏,只是坐著,用心(没有分别)坐,不要在意妄念,也不要在意昏沈,更不要在意睡著,因为在意的本身就是大妄念,以无所得的心,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坐著,坐到不想坐就躺下睡。刚开始不要限定自己坐多久,等习惯后自然会增加,但对于一个习惯久坐的人,最好不要少于 1 小时。4 c, n! I4 x  n( H, Y: S, T
4 A7 A4 u9 h$ A) @: x
 再来就进入不倒单的正题,所谓不倒单就是睡眠的时间是坐著睡或修禅定,这与一般人睡觉时一定要躺下来的习惯不同,一般人除了晚上八小时左右的睡眠外,中午也要午睡,这样的睡眠习惯一时要改过来是非常困难,平时偶尔有一天睡眠时间较少,第二天一定想要多睡些补回来的心理,但事实上多睡些反而会更累,或更昏沈,可见心理的需求与生理的需求不同,偶尔少睡一些并不会有影响,要改变睡眠的习惯,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克服心理及生理的障碍。7 X3 ~- h. Q# A
3 k) l/ l, g& u6 W& C" d3 ]2 t
 首先,在白天想睡时不要躺下,以坐著或趴在桌上睡,等到晚上再躺下来睡,大约一~三个月就可以适应过来的,再渐渐改成不睡午睡,已习惯白天不睡午睡的人,千万不要放弃这好习惯,如果白天感到疲劳,可躺下休息但不能睡,也可坐著坐一下静坐,就容易恢复。再来每周选一天晚上睡五小时,醒来后,要再躺下睡要隔十二小时,连续三~五个月后;再增加为每周选二天晚上睡五小时,连续三~五个月后;再增加为每周选三天晚上睡五小时,连续三~五个月;依此类推最后调整到每天晚上睡五小时(晚上 10:00 ~清晨 3:00 是最佳的睡眠时间)。 以上是最温和的调整方式,事实上正常人每天只需要五小时的睡眠就够了。
* m* F- C8 G7 [3 k, p7 C, }
0 R3 P( T$ C6 n, C 以下一段录自广公上人事迹初编有关不倒单的部份:
: G& [2 G0 x* x% K% g, W& I* f6 z
 师执贱役修福十余载,后被委派为香灯,每天早起晚睡,负责清理大殿,以香、花、灯、烛供伸,并打板醒众共修等工作。某次,师睡过头,慢了五分钟敲板,心想:六百人同修,每人错过五分钟,一共怠慢三千分钟,此因果如何承担得起?遂于大殿门口跪著,一一与大足师忏悔。师责任心重,罪已甚严,自此以后,每天佛前打坐,不敢怠慢。由于警戒心重,一夜惊醒五六次,就在于惊警戒慎之中,醒醒睡睡之间,师自然而然打下「不倒单」的基础。 ( P63 的五、常坐不卧,念佛得证)7 B+ h$ r: Y) v4 A* e
$ |0 c/ s2 @" @
 法无定法,所有的训练原则,都可因人而作适当的调整,训练期间,身体若有不适或特殊状况,都可作适度更动,但不放逸。
  @* f% ?; L9 u' w# [7 B: {( t' z- j+ Q0 v$ z+ D! I  j! h% e
 不倒单的修行是渐进的,千万不要躁进,在调整的过程中,如果太猛烈,有时反而对身心有害,以恒心、耐心、渐进的方式,慢慢调整生理及心理的适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随著禅定的进度,躺下睡眠时间减少,日久自然也可修成不倒单。
6 h# m6 \& d$ \0 d/ |( ~: L- d' t! O. ^# L7 E( h
第 38 问:要以什么心态修习禅定?
" _( M( E$ J- ~, j! Q3 n, [. Q- k' [. a8 k1 u5 B
 就是平常心,无所得的心,不放逸的心,没有分别的心,不执著的心,无所住的心等等。
4 b& w5 i1 f4 j4 t4 ^. B* k. W
9 U$ r' k9 n" z5 W; E 禅定的修习是一条漫长的路,而这条路上歧路特别多,只要心态上有所偏差,就偏离了佛陀的教导。也就是慈悲和智慧,禅定的修行整个重点在于心,内在的清净柔软,慈悲和智慧会带来禅定的成长与内心的喜悦。
& q$ F1 M0 b2 i; W. |
  f& L0 _! z7 F+ j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心气无二,心与气是一体的两面,只有不执著的智慧,气脉才会真正的开展,反之太执著气的人,会落人现象界的陷阱。心是本体,气是现象,只有真正认识心的本质,也就是爱、慈悲、智慧等等,放下贪、镇、疑、慢、疑五毒的妄念,禅定的修行才会顺利。「铁杵磨成绣花针」这句话用在禅定的修行是相当好的,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恒心、耐心、坚毅不拔的努力,不与妄念相应的精进修禅定,总有一天会达到禅定的最高成就,也就是灭受想定。感受是骗人的,所有的觉受、境界,都是一种现象,甚至是幻象,太在意。现象的人,修习禅定绊脚石一定特别多,甚至迷途也不自知,金刚经有一句话是最好的说明「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放下五官的感受,接以心去面对禅定的修行,禅定的境界就自然展现。4 A) z8 V( d4 h7 G! k4 Y  R
$ y( E) I3 a8 B2 J6 A# c
第 39 问:进阶静坐所应具备的条件?+ O4 @" k0 Z  u0 T( C8 }/ H5 G
# {# t- `+ @  _% N, f0 q' N
 当初基静坐练习了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感觉到身体愈来愈健康,心理愈来愈轻松,没有任何的幻视或幻听现象,如此才适合进入进阶静坐的修习。一般人如果没有经过初基静坐的练习,就直接修习进阶静坐,是很难相应,最好是按步就班的练习。
8 P1 `( t* j1 i" ^6 v; K第 40 问:什么是禅定中阴?
; S5 L3 G2 E( _! T" V
1 u$ P4 c( q( h% A  w( C 禅定是修行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定就不容易生慧,慧是定的起用,定是慧的本体,故定慧不二。禅定中阴是一个修行人在修定的存在身,呈透明的水晶身,只有长期的静坐(每天至少也要三十分,最好要二小时),才能让禅定中阴脱离肉身的束缚,自由舒展。
0 r. _7 G3 t. b4 K! `8 k) [7 K. t8 J& R; S$ f, `# n; z
 一个修行人要对禅定中阴身予以长期而且不与妄念相应的训练,禅定中阴才有可能正确的展现五神通,否则一定走入歧途。
) ~! [. J  T) x7 B& e; t4 L' v: `2 l/ w
第 41 问:禅定如何进步?
0 P- U: R  Q; {$ r8 }6 M8 R2 L7 ~: o2 n5 |2 @7 M$ j
 禅定的修行要脚踏实地、老实修行,才有可能进步,除了每日固定静坐外,可以配合观想及观照就会进步。' I3 u  Q2 F2 Y- t$ P

( _' u1 h- P1 P2 \7 k/ W& I 观想:可以在行住坐卧中练习,就是观全身如透明水晶,只要想起就观想,久而久之,念力也会慢慢加强,禅定中阴身就会愈来愈清澈、晶莹透明,当禅定中阴身提升时,禅定也会跟著提升。* m+ K# S8 r# i4 S0 Q  e

( f2 q: |7 `2 H) g% i 观照:由于定慧等持,由定可以生慧,相反的,由慧也可加强定力,如果时时刻刻都在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事实上这持续力的本身就是一种定力,再加上慧观的力量,定力会与日俱增。 故一个禅定修行者,要善用每一个空档,禅定才易进步。
3 D# _( A- Y/ U. F: O! N8 ~! G
6 f* w. R" @* T! S- S# a( p3 _4 c第 42 问:什么是观想?
8 R: ^/ [" E7 U1 ?7 x0 `2 M$ O1 Z- V2 V- e5 R3 l5 k% O: u% a
 心是一切的源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妄念止息,轮回止息;我们的心从没有一刻静止过,事实上也很难静止,因为妄念就是业力的变现,由于这些妄念又造了身口意的业力,使得我们轮回不已,事实上,心念的力量,非常强大,而观想就是训练心念与正念相应,放松又专注的念念相续在正念上,不一定要看到,看到就看到,没有看到也不要在意,一切随缘,在意的本身就妄念,「用力」去观并不会更好,反而耗损能量,只要妄念的干扰降低,观想品质就会提升。, N0 h- a. X" F' |5 Z

% W2 k! ~7 g* `7 E* x' s第 43 问:如何修习观想静坐?
" H% M" Q. M" c  v1 B5 P6 S" U! G, X
7 S1 `! E1 Z- w, Z3 }* S
 观想静坐是进阶静坐的第一种,是属于果地的修行,就是模拟果地的状态,例如观自己全身如透明的水晶。
$ Z* |: l& J: a
& [7 `2 G0 t2 t& ]/ }* Z第 44 问:如何练习观照?
+ ?! l5 V4 O9 K; C& b
: \# n' p$ b. ]% z; ~
 练习观照要从心著手,就是用「心」去观察,才能照见,客观的、直接的、当下的,不透过思维的观察。  O. y) c! }% t
- l/ r4 s3 n, ~* ^
 观照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有观照才能看到问题的本源,也就是妄念,分别意识、批判、高低、好坏、美丑等等二分法,只有看清楚,才能断分别意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最后才能悟空。
- Y! Z& w3 t; V/ J) I4 A1 a0 P2 |. ]
 入手处从自己下手,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先从速度较慢的著手,记得的时候就练习,忘了就算了,只有放下执著去练习,如观察自己吃饭、穿衣、洗澡等速度较慢,较容易观察到的;一段时间后,观察言语就此较容易了,到最后心念的观察才能得力。; f( r* C2 r6 W9 o' s9 `
! h7 A0 x# u% q( I9 D
 观照就如同我们看电视或电影一样,只是「看」,并不一定要将注意力放在特定的某一点上,电影上的风景、人物、音乐、对话、剧情不断在变,看,是平行、同步的运作,录影带还可以倒带再看,但我们过去所发生的种种,只能回忆,不可能再重来一次,所以禅宗强调「当下」,也就是普门品所云「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0 z5 E  P9 O! F" O

3 j; S7 c9 E  [2 Z 每个人的个性、所受的教育、价值观、认知,行为模式都不一样,所以观察的模式也不一样,事实上没有必要特别修正,唯一需要的是客观,虽然面对同一部影片,但所观察到的内容、重点及内心的感受、反应完全不一样,随著自己的好恶,看到喜欢的情境还不断的回味,看到丑陋的画面产生厌恶,看到恐怖的画面会想逃避,刺激的画面觉得很过瘾……,因为喜欢就产生执著,因为讨厌、恐怖就不想面对;因为刺激还想更刺激,这就是无明,事实上人生的旅途,不管好或不好,我们都要面对,客观的面对,想躲也躲不掉,虽然外境可不必面对,但内心是无法躲藏的,当看清楚时,才能不断自我调整,只有不执意著观察,才能减低妄念的干扰,解除自我模式的束缚,事实上观察没有任何模式,日久功深,观察方自然会细腻、敏锐,深度、广度皆有,才能认清万事万物的本源,事实上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是自己,没有差别也就是「心」,也就是智慧的源头。: S" A4 y0 C$ M
( ~8 e' R- N4 Q' O) ]& C
第 45 问:修习禅定需要多久才能成就?- A+ b: i' {- Z) K" A
1 E6 z) o7 \) n# ?
 这个问题是许多禅定修行者常提到的问题,严格说来,没有一定的答案,因为牵涉到过去多生努力所得的证量,以及今生的用功(以正知见为前提,无所得的心态,大精进、大忏悔、大苦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然水到渠成,连世间法的成就也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得到,如成名后的钢琴家或芭蕾舞者,他们还需要每天八小时的练习,更何况是一个禅定修行者。
/ A0 S, T( v! [! r! `
% P( i' u. J; d6 |) {' t第 46 问:修习禅定中容易打瞌睡怎么办?
8 y! k* }* p$ i: ?- {
: I$ _$ h, r% o5 K* v6 e8 e2 X# h" Y
 事实上一个清醒的人,也会有极短暂的小睡,只是自己无法察觉(科学家用仪器观察脑波及眼皮跳动而测得),一个常作白日梦的人就是片刻的小睡比别人多。当一个人入坐时,因为外在的干扰减少了,内在的躁动、疲倦容易显现出来,清醒时就妄念纷飞,很在意妄念太多,而且这些妄念又挥之不去;疲倦时就不由自主的入睡,等休息够了自然会醒过来,甚至觉察到自己在睡,而很在意的惊醒过来。事实上,在意的本身就是妄念,就是分别,我们观察到妄念多、打瞌睡只是观察没有分别,认为妄念、打瞌睡、昏沈……是不好的,认为清醒、入定是好的,这个认知是最大的妄念,因为清醒、昏沈、睡眠、入定等,这些都是禅定修行者必经的现象,只要身、心条件调好,不间断的努力,自然昏沈、睡眠、妄念会减少,清醒、入定会增加。
4 M0 U7 P! G: }" f  l8 D7 P) V' s
5 Y' C9 h8 \4 o7 M! k" N, B3 w第 47 问:禅定的知识具足再修是否比较好?5 Y, d7 F4 V: @7 J; X7 j
2 ]% [- X9 a8 Z/ b
 大家都知道用看书的方式来学游泳,等到真正要人水时,还是无法游泳;禅定是一门实践的学问,绝对不是谈玄、说妙、辩论、研究、纸上谈兵就可得到结果的,只要把握身放松、息调柔、心无念三原则,以正确的方法去实验,从失败中学习,不断的尝试、努力、修正就会掌握到入禅定的要诀,只有不执著的去实践,禅定才会进步;与境界相应,与妄念相应,反而禅定会退步。
' u/ j8 v8 F7 Z$ l5 |. D: c6 ^# A# v# B% k
第 48 问:如何让静坐的时间加长?
9 D3 Q2 G5 R0 C9 M' L7 h8 j5 R4 x7 s, ?
 初学的人可从五分钟开始,可用倒数计时器来计时,每天坐一~二次。每周不要少于五天,等习惯后,出定时不要马上起坐,稍微调整一下身、息、心再起坐;第二次静坐不用计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过了一段时间后,纵使时间到也不想起坐,静坐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加。& _7 \9 w$ h/ ?; }2 e+ w

3 i/ `8 \* p% i  @& M6 ]! J 有时坐一会就不想坐也不要紧,不要将自己约束的太紧,但也不能松散,就如同调琴弦一样,太紧会断掉,太松又弹不出声音一样。5 {! C, R! E7 R% n5 e, U$ _

7 Q3 @4 ^5 }% p; W# J3 B 用温和、渐进的方式,自自然然的延长时间,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进步慢,事实上,这样的静坐方式才稳定,千万不要躁进,也不要给自己压力,以无所得的心态努力就行了。
$ f9 r+ e6 h7 A* f2 m, z6 C, o' w" L9 ?: g. U, i) y
 每个人的进步状况都不一样,千万不要看别人进步的快,就想赶上,真正的进步是在于内心的不执著,而不是时间的长短,但静坐的时间长,确实有助于人定。
0 I1 l4 f4 K) Y1 N2 V5 ^7 `3 w, s1 }9 ]7 O& }) S
 只要有恒心的练习下去,静坐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加,只要时间允许,第二坐就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坐,坐到不想要坐就出定,到最后静坐自然就变成生活的一部份。- v8 F* _& P: ]& E  o
. _* v( a8 g* c' X9 j& m. c
第 49 问:静坐中被惊扰怎么办?6 g* d' y, U; o. o

7 t2 A% |; p$ O6 F- S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曾有过吓一跳的经验,但这和在静坐中被惊扰到是不太一样,有些人在心境收摄的状态下被电铃、门铃、打雷、他人叫、推等干扰,有时会产生极大的震汤,此时,可先出定缓和一下再坐静坐,比静容易平复。
% B7 k( I! y$ L. M
$ a) U, r* M4 F2 S2 d6 \4 d$ C" z第 50 问:静坐是否能离苦得乐?
% U8 m+ ]9 l# g) t1 z4 [3 z8 A: K5 Y5 G- S/ T! L% K
 每个人都希望活在快乐中,而不希望痛苦来临,而且都想当自己的主人。事实上历缘对境时,通常就成为业力的傀儡,而活在无奈中,愈敏锐的人,就活的愈痛苦。一般人的反应模式,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旦认为自己完美,就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别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自己却看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用自己的想法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主观的认知一定会有偏差,只有客观的认知、不透过的认知,才能看清自己的盲点。”
6 M* I4 j6 r* l8 g. w3 u4 l+ T, J
# O) y( |+ M  ?' Y 经过静坐的结果,观察力会愈来愈敏锐,就能慢慢的看清自己、不再自以为是,客观的面对自己与改进自己的缺点,就能离苦得乐。+ h; i* n0 n* f9 r

9 E: N4 T& l3 Y5 C  ?第 5l 问:什么是欲界定?3 A1 b0 w4 Q# C' Z; t- O: C+ J% _

3 ]) M) z7 P7 Q5 Y1 {8 s% e
 从开始学习静坐的散漫状态(心念跟著妄念走,但自己没有觉察),到能够掌握正确方法练习静坐(才觉察自己妄念纷及,觉得很困扰)。到后来用功得力,不受妄念干扰时,脊椎会不由自主的直起来,感觉有一股无形力量支持著,甚至有往前推的感觉,可以轻松的坐很久,这就是欲界定,但有些人没有这种觉受,直接跳过,所以不要执著,以平常心面对即可。
4 L/ e* O2 r: s2 n/ X* {
- q! C5 f2 @; O6 o2 F! v第 52 问:什么是未到地定?0 C0 {; S- G! U

: ?4 `& C" R/ W, N
 只要好好用正确的方法,每天练习静坐,一定会到达欲界定,再继续用功下去,身体的障碍会慢慢化解,总有一天静坐当中,瞬间感受到身体消失了,完全没有身体的负荷,这就是未到地定。
3 i/ i. m7 n2 q/ i1 d+ p+ P7 e3 _" S; I# [) r7 h
 在未到地定中,因为身体在极佳的放松状态心意识更敏锐,更要安住在正念当中,禅定的修行才会更上一层楼。
9 t7 M0 L& Y; q6 a
. T, J1 g  V" L6 }第 53 问:静坐时脊椎如何调整才算直?6 a* M1 c, W) ], j- P/ z

5 Z7 L& z( V) J* b3 b
 身放松主要是肌肉与骨骼,而骨骼又以脊椎最重要,通常一般人的静坐姿式在颈椎的部份,有抬头、低头、侧向左右、或扭曲;在胸椎与腰椎的部份,有驼背、挺胸、弯腰、挺腰、侧曲、扭曲等不正确的姿势,只要不是很严重,就不要特别修正,因为特别修正有时会觉得很奇怪,过没多久又回复原状。
# k4 _0 \4 K0 B' s( }2 a$ H& V1 K/ ~# p: L5 J- w- c
 而强迫自己修正,虽然外相正确,肌肉又会紧张,这种紧张违反身放松的原则,事实上静坐中脊椎保持放松的直,不给脊椎任何的作用力,这个「直」,绝对不是如尺一样的直,只是一种脊椎在负荷力最小的状态,只要保持在放松直的状态,纵使脊椎有些偏差,只要不给予作用力,脊椎还是会慢慢的自行修正。另外,臀部垫蒲团时,脊椎的负荷力会较轻松,更容易直。
3 O- u& H# \4 \6 y! U5 _0 }5 j+ s: P& H& W. s7 l0 n" B6 ]  B
第 54 问:静坐时或平时的心态,为什么不能批判?
! }/ j  K$ I. V* R' t  \2 {7 W$ n: \
 物理学上,只要有作用力,一定会有反作用力;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有因必有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j" I: N- ]3 p7 @: ^" r7 E; {& W
1 P6 l4 H0 Z" d% \
 批判的本身就是妄念,既不能批判自己,也不能批判别人,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而不是去批判他人的身口意,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引起恶缘,用客观、如理思惟、不带情绪的心去修正,也就是不执著的心去修正。只要带有执著就是批判,批判的本身也会造业,果报就是自作自受的,多不值得。& b% z; [, g% e3 ~( u
* f; |1 V3 G8 J' N; ^; i0 d& r
 六祖有云:「他非我不非」,一直在管他人的是非,只会增加自己的邪见,事实上既然有时间管人闲事,为什么不将心放在自己身上用功。+ l# a5 [& n1 l6 T9 i8 Y: n" Y( `

9 f1 M$ {/ i: l+ l 达摩祖师的报冤行教导我们,就当作是我们欠别人的,不跟别人计较,这绝对不是消极的逆来顺受,而是不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打转。
0 x5 }: j6 I9 G2 K. ?* u7 C! o2 ?. T4 v: s
 一般人都有「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习惯,虽然说是修自己,但行有余力也要帮助别人,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就是不执著的自利利他,利他需要善巧,就是用柔软、慈悲的心去帮助他,而不是去批判他。事实上不能批评任何人,因为一切都是因果,只要多积福报就会感召善缘。
- l7 u$ w) x0 A1 y/ g0 J
4 i+ V8 f# `0 g: d第 55 问:静坐要怎样盘腿才容易进入状况?
5 D& u) I' ]; h7 D- ]+ E. Y
3 m4 ?5 A7 Z4 @5 e& F
 静坐时坐的姿势是臀部著地(或蒲团)的两点要平,力量要均衡,而不在于膝盖著地,只要放松的坐,久而久之膝盖会慢慢降下至地面。开始时从缅甸座开始,双脚互相错开,只有臀部两点著地,通常在外面的那只脚比较容易麻,只要不构成干扰就不必换脚,如果一直将注意力放在脚麻上,就一定要换,如果换来换去还没办法改善,就要用双手握拳,撑起臀部离开地面或蒲团,一会儿就好,只要身体的干扰降低,就比较容易进入状况,事实上,不管干扰再大只要放松的专注在所用的方法上,干扰就会慢慢减少,因为一切的干扰自于在意。用缅甸座,左右脚最好是每天互换一次,因为如果经常是右脚在外,会造成身体正面略微的右转,反之亦然。坐一段时间后跨骨会慢慢松开,膝盖也会慢慢著地,可以坐比较久的时间后,就可以换其它姿势,如果不想换亦可。缅甸座坐一段时间后,腿的柔软度够了,可以换单盘,左、右任何一只脚在上面都可以,单盘可以松开在上面那只脚的跨骨与膝关节。但是平衡程度比较差,一般人可会形成腰椎侧屈,右脚在上会左侧屈,左脚在上会右侧屈,所以两脚一定要交换,不要养成固定一只脚在上面的习惯,久而久之,腰椎一定会侧屈。单盘,经过较久的时间后,可以试著用双盘的方式静坐,刚开始坐时或许很困难,踝关节因为弯屈的关系很容易酸,不由自主会将注意力放在上面,切忌,不要硬撑,受不了时,就换成单盘或缅甸座,只要有恒心的练习下去,双盘的时间就会加长,比照单盘或缅甸座,左、右脚还是要轮流在上面。( w, @# z4 j; W' D, Z
4 P3 ]$ o3 W$ i
 一般人在盘腿静坐时,采用缅甸座或单盘问题都比较少,一旦采用双盘时,姿势的问题就比较多,右脚在上(吉祥座)时,通常右膝都会离地一段距离,有些人想将离地的膝盖压下,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牵一发动全身」这句话是一个很贴切的形容,如果将跷起的右膝盖压下,右臀部著地点压力会加太,臀部著地的两点就不干衡,腰椎会向左扭屈,以取得另一种平衡,右跨骨因为有压力,反而不容易松开,腰椎因为扭屈,会压迫接椎神经,影响所对应的器官,多不值得,只要不给膝盖压力,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地离地愈来愈近,事实上,外相不是很重要,最重要还是「心」,不与妄念相应才是最重要的。跨鹤座就是瑜珈所说的金刚座,也就是跪座,,可以用这方式静坐,通常坐 5 分~ 30 分之间, 这是一个很稳定的姿势,只是小腿及脚面的压力化较大,所以下面一定要垫软垫,不直接接触地面,这样就好多了,这个姿势对消化系统有很大的帮助,(跪的时候会压迫胃经及胆经),可于饭或消化不良时坐,起座后,改成坐姿,好好按摩膝盖、足三里、胃经、胆经、脚踝、脚面,再起身。有些人因为年岁较大,无法席地而坐,这种状况可改坐在椅子上坐静坐,坐一般椅子的1/3 左右,或坐矮的椅子双腿交叉也可以,重点还是臀部两点平衡,膝盖不要高于腰,脊椎放松的直。
  h* N" ?. f" H! _  a' }& B2 y% u% t; b  G
 任何姿势都切忌马上起身,要慢慢起身,以免气血不平衡。
& R% M4 N, a! G3 D! k/ ?
( R: g" U, ?- y; S* ?) N+ q, a: N( x第 56 问:观察力的训练要如何入手?
! s- G" O  E1 t  S  s5 K3 N; W; n
 观察力的训练因为没有模式,没有一定的努力方式,只有自己去尝视,从而检讨(当下或事后)修正,一定要以无所得的心态去试验。
4 T; Z6 Z% v7 R" L# e. }) d
' `0 O1 q. d0 s0 i* Q& I5 X 事实上,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断的在运用观察力,只是自己并不觉察,可以试著观察或检讨自己看电视或看电影的方式,绝对不是整个画面从头到尾都注意到,而是随兴的从头看到尾,有时注意男女主角或配角的演技、穿著、发型,有时注意布景、风景、音乐,所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印象,我们从欣赏影片所得到的片段印象,而得到一些感受式的结论,其实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内容,因为我们的观察力确实很差,所以才为有每一次欣赏但结论不一样,因为一次比一次更清楚,不过看多了会疲惫,反而散漫。这就是我们捉摸不定的「心」。一般人也会由于工作需求或兴趣,而发展特别的观察力(洞察力),如音乐家的听觉音感会特别敏锐:文学家在诗、词、文章的表达修辞很流畅;画家可以将所画的人、物、风景用素描、水彩图画、油画方式准确的表达。事实上,观察力可以不由朝外的训练达到,可以由观察自己达到,没有模式,也就是禅宗所说的「不立一切见」。因为任何的「见」都是绊脚石,也都有极限,只有「空」才是最高、最真实的「见」,但如何达到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有人说禅宗是「无门关」,这个门就是自己。 透过对自我的观察,也就是对身、口、意的观察,客观不执著,无所得的观察,你就是观察者,也就是被观察者。观察「身」,也就是行为,因为速度较慢比较容易:观察「口」,速度稍微快一点,就比较困难,常常说了不该说的话,说完才后悔;观察「意」,因为心念比闪电的速度还快,就更困难了,简直无从观察起。以吃饭为例,一般人吃饭时不是看报纸、电视,就是想别的事,充份「利用」时间,或「陶醉」在吃的幻象里,没有「平常心」的吃。事实上,由看电视或看电影的经验,观察自己吃饭也就像看电视画面一样跳来跳去。我们可以不必锁定要观察自己的行为、或言语、或心念,只是观察。如吃饭时,吃到饭里有石头或菜坏掉等,一般人一定是内心不满或咒骂,其实最直接了当的方式是吐出来,内心的不满或咒骂,只会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吃饭的心情,吃到坏东西,不必透过思考就知道,而内心的不满或咒骂只是一种惯性,要中止这类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心力,透过观察力是比较好的方式。只要去练习,记得的时候尽量作,忘了就算了,但最好是经常记得。 事实上,观察力可以广泛的运用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只有透过对自己观察,才能扩展自己的观察力,客观的看清自己的盲点,从而慢慢改进;其他如人际关系、工作能力、阅读能力……也会跟著改善。
9 l& w" r" }- X* K. a6 E% k: C. K) p# z* J6 b7 w) |7 U: r5 U
 一般人情绪的困扰如莫名其妙的快乐、生气、悲伤,只因为一些念头生起,产生了这些情绪,排斥它是排斥自己,喜欢它是执著自己,沈溺于这种心境是浪费时间,客观的观察自己,才会慢慢认识自己的盲点,当看清楚自己盲点时不要排斥,才有可能改进。
5 b$ y$ A! s4 k
  `: V" X/ U, p0 Z& f& B( w% J第 57 问:心与心念有什么差别?" |! t/ K; ~& {8 @$ B, o7 C

" V) c8 K" {$ V/ |. t) y  r
 心是主体,心念是客体,我们历缘对境时,常跟著心念走,就是反客为主,但自己还觉得很正常,这就是一般人错误的认知。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我于凡愚不开演,一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这就是最佳的说明。
! |' J3 l2 v, r6 L3 u5 z3 M( U$ p, M4 g6 K
 「雁过穿潭不留影」,这句话中,雁子代表「境」,雁子在潭面上的影子代表「心念」,寒潭代表「心」,当雁子在穿潭上空时,雁子的影像映在寒潭上,两我们历缘对境时,心念的产生速度快到不可思议,只能用「刹那」来形容;当雁子飞走了,寒潭上就没有雁子的影子,只剩清澈的潭面,反而是我们的心,还留下那心念在转,而且转个不停,事过境迁好久以后,还可能再转,不断的反客为主。6 V4 p* O( K1 [( \" a
: A& P  Q0 t& }/ y4 i4 l) k+ g$ z
 当静坐时,眼睛闭上后,耳、鼻、身、意还在运作,外在的干扰已降低很多,但内心所涌现的,可能比不静坐还精彩,五光十色的影像或纷飞的妄念超乎我们的想像,一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这里,所以要以「正念相续」来避免「妄念迁流」,久而久之,就会如实的知道「心念」并不等于「心」,也就是「雁子的影子」并不代表「寒潭」一样,不必在意「心念」的川流不息,而是要放下对「心念」的批判与执著。
% k$ i; M7 m5 e% m& k调整不是静坐的障碍,执著于调整或不调整的分别意识,才是静坐必须放下的妄念。
5 y- P% D" R7 j) Y6 L$ V% U$ d
; d) t  t+ {( k0 D第 66 问:静坐前、中、后要如何调整?8 U: D. p0 x9 B8 D. }

7 g7 f! i) C- T$ g+ y/ _* g; l. f
    静坐要调身、调息、调心才容易入定,也就是要身放松,息调柔,心无念。0 k% \( _. y$ h% D: \8 Q8 I

6 C. v5 o, |0 b+ C' |2 @' V) U    身放松:除了入座之前要调整以外, 在静坐中只要感觉不舒服,会干扰到定境,就要调整,让自己坐的很舒适,这样才会坐的久,才会喜欢坐。
" H# O  q# F& v+ y" H( p/ ~
6 w5 C2 G/ F& Z2 t( N; _    静坐中,万一有超过自己「想像」的现象时,怎么办?3 \# n0 r9 Z5 j$ U8 K

* m- v" g% G- Q& y; d( m    例如:静坐中有时发觉自己在晃动(前后或左右或旋转或跳动等等),事实上,旁观者可能看到,也可能没有看到晃动,这种现象有些人会说这是「气动」,还特别强调,甚至揠苗助长,这是与现象相应,只有客观的面对,不抑制、不放纵,才符合「身放松」的原则。 有时明明是在静坐,会自发性的改变姿式,也就是进入哈达瑜伽(体位式瑜伽)的状态,如身体缓缓往前弯下去,这就是瑜伽身印,因为没有过这些经验,有时会吓到,只要有正知见,在面对「未知」领域时,「心不动」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只有不动妄念的心才能达到真正的身放松。/ J5 b( p$ U' [+ O% J) N
  b, q6 z3 a2 r+ h! H# k. W( C
   息调柔:虽是简短的一句话, 但在静坐中呼吸的变化,会超乎想像,如何调柔呢?简而言之,就是不做作的自然呼吸,也就是不刻意去调整成自己「认定」的模式;一般人「认定」静坐中的呼吸要愈来愈稳定、柔和、细长,如果有任何的突变,就认定(分别意识)有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妄念,因为法无定法,只有不执著的面对生命的现象,才会进步。4 i9 {1 H( j* {  l( e
5 q$ H$ M& a( l  Q- W# ], S
   例如:有时在静坐中呼吸愈来愈细,瞬间产生「风箱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快速的吸进呼出,这时是否要调整呢?答案是(否),应顺其自然,当调完之后,就进入更稳定的状态,呼吸会更调柔,进入相当好的境界,这就是不调自调。
2 v# a2 |1 O$ q& n. T& W0 O
! ?+ J* s3 r1 g0 x1 w    有时静坐中由稳定状态转成深呼吸几次后,在吸完气时,然后闭气,一段时间后才呼出来,这就是「瓶气」,我们只能客观的面对这些状态,不要去扰动它。; x, o" ^+ T8 B
& _9 J8 z" B5 ^: x; ~8 `
   有时静坐中,在很轻安的状态,呼吸会变的很长,感觉好像呼也呼不完,吸气时,好像也吸不完,这就是瑜珈所说的「出入息相等」,藏密所说的「气入中脉」,这些都是很自然的生命现象,不必怀疑,只要分别意识一转,定境马上退失。
0 s7 }6 Z* C" E" \
; q9 q: s6 l  m1 o4 i. A   有时在静坐中想打哈欠,就打哈欠,不需要刻意压抑,一般人因为「认定」要调柔,所以才会压抑。" O2 D' m9 c1 f6 r8 a" T& I: q
) F& y$ d. w' V' f: H; s4 G  k+ b
    有时静坐中会有不由自主想伸懒腰,平常没有静坐时,就自动伸懒腰,但静坐中,就会有些奇怪的想法,压抑自己不要动,这就是妄念,静坐中最重要的关键是「心不动」,也就是「正念相续」,伸懒腰是我们身体内在的反射动作,因为需要氧气,伸完懒腰,深呼吸后,就会坐的更安稳。 有时静坐中会产生吸气腹部凹下,呼吸时,腹部凸出,这就是「逆呼吸」,也不要去改变它,顺其自然,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 n0 d+ T# u' o1 Q, n8 b/ S. i& q2 x. h/ B' i! ?, J3 G
    以上所举的只是呼吸变化的几个类型,事实上,呼吸变化绝对不只上面的几个类型,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只要用「平常心」去面对即可,不能用「分别心」去面对。
4 o9 [) |& m1 E% d* z# q, ~4 T0 ^' B/ ?
    心无念:简单的说, 就是不与妄念相应,也就是静坐中不需要透过思考来运作,而是直接的面对,也就是直观·我们的意识运作有一定的极限,不可能一心多用,但在直观状态,可面对较大的范围。
" b4 j* @5 ^0 p; Y, Q
' {4 w# P- Z( Q9 r9 a    一般人无法辨认什么是「种子识」,也就是妄念的源头,所以常常不自觉的由种子一直变出无数的妄念;当比较了解时◆由种子变现,什么是以相应的方式妄念□◆,因为「认知」错误,常常以「排斥」的方式去逃避,这排斥也是妄念,只要不从种子一直变现下去就对了,这变现的部份就是妄念,就是自己造的,如何达到不变现,这就是「心无念」的重点,正念相续在所用的方法上,久而久之,自然可以达到不与妄念相应。$ ?* ^8 u% L9 ?* |& ]+ L( N9 Y

6 Z6 d2 f: n4 w; N) }    我们思考时通常采用循序运作,跟著妄念走时,也是如此,不太可能同时想两件事,或同时跟两个妄念走,一定是交错的想,想愈多愈乱。) A1 T3 g/ Y- ^0 P* e* B

  ?2 K: Q% L# E& m$ e& X2 u/ e  「思维」:速度慢,需要循序,如同一般电脑循序处理,纵使是多工也要排序。
/ Z! q8 Q' b; Z6 |. i9 W+ U6 P; o; ?1 k: g: T9 E9 F4 ~/ B+ k
  「直观」:范围大, 速度极快,可平行运作,如同多重 CPU 的平行电脑,也就是所谓的超级电脑,指令可一起运作,不必循序。2 N# C* ?! w3 \6 y+ h6 W- j: ^
; F* R6 Q- g1 O9 D6 [7 \# S1 ?
    心无念就是在直观的模式,也就是不透过思维模式的运作,看只是看,听只是听,作只是作,但内心非常明白,没有第二念,只是第一念,在心无念的状态下,运作极快,因为直接的模式,没有停顿。
% V0 Q4 y7 `& a7 K+ G7 U& E2 V* d" z2 `" G* d$ r# V, r& \6 T
    世间法的成就者,如名指挥家、舞蹈家、音乐家、画家等艺术工作者都是运用直观的模式。
9 i6 K; w- D# I+ o) o  {
8 L$ N5 V; _$ `9 ?# y8 `    心无念不只是在静坐中运用,日常生活中也可透过客观的观察自己身、口、意的方式比较容易达到。! P/ @$ L' j5 f

3 U9 B: U( k3 @7 V- l; F0 U3 m    静坐结束要出定时,调心、调息、调身再出定。% M2 C! ^, t7 F5 k/ o, f' j- [

5 Y4 B) U7 }' A4 P# G    调心:坐到不想坐时,动念出定,缓缓张开眼睛,(不想张开也可以)。0 S& s8 g6 @* q8 l$ V
  s8 x" ^& E( b4 ?- I1 D; I! f
    调息:慢慢将气呼出,以鼻或口皆可。
+ f+ j/ }, C$ M" _( Y. U
* |  m3 D1 j: @- K& w4 H    调身:双手缓缓移动,手掌面放在膝盖上,身体轻轻左右摇摆(或前后)调整·然后保持心不散乱的状态按摩身体,再缓缓起身。
6 v  e- f" p& {8 W# a3 j
6 ~7 ]* G9 B+ e" s   切忌动念出定马上起身,以免下次静坐时,难以入定·如有急事,(如听到门铃声要开门;接电话;想到火炉没关想要关;听到雨声想要收衣服等),只要经过 2 ~ 3 分钟的缓冲(调心、调息、调身、按摩)保持心不散动的状态去办应办的事。- W9 P- \) J; p6 h

, }* P, L2 Q' Y; Q* M    静坐时,若将时间与精神放在枝微末节的地方。例如:”想要”专心打坐、”排斥”妄念等地方打转,却不在本体上用功,如此的静坐,当然没什么效果。* P, H. I: a8 @! f* D6 V
! m8 g' L: R. C& k2 j6 ~0 t
第 67 问:采用「念佛」或「持咒」静坐时,要怎样念才恰当?
6 N/ Y1 W8 ~9 A+ b$ h) v! o9 Z1 i% s# L1 |# Z! p
    念佛或持咒可在行、住、坐、卧当中练习,当然静坐也可以采用,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大家都在练习。" O# ?& R! u9 z7 Z

/ T5 x' x+ P) x3 T    显教,特别是净土宗多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密宗则多持咒,像六字大明咒有许多人都持,一般人只要稍微跟佛教有关联,都会念几声佛号。* y. k/ P, o7 l% q6 \
! l* k" M8 q$ w9 Y
    这么多人使用的法门看似简单,事实上并不容易,要达到没有「分别心」的念,也就是要「无我」的念,既要「用心」又要没有干扰,并不容易达到,如何「用心」,如何没有「干扰」,就只有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
: q1 y( Q! F0 z9 j0 X! E4 J
* q2 ~. C8 A1 Z8 V7 l  m+ r2 L( s    一般人想要专心,却没办法进入专心的状态,因为「想要」的本身就是做作、就是妄念,想要不受妄念干扰,也就是不要排斥妄念,这「排斥」本身也是妄念...这些「想要」、「排斥」的认定本身就是对立、就是分别,也就是跟自己过意不去·将时间与精神放在枝微末节的地方打转,却不在本体上用功,当然没什么效果。
5 y' P5 R; y  R/ E, o3 F9 n" {" b+ h2 @# u' C
    要如何达到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念,只是念,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念,可以采用观察自己在念佛或持咒的方式,这观察包含了眼、耳、鼻、舌、身、意的观察,也就是用「心」观察,只要客观的观察,就会进步。9 M2 w; s7 J. n
; Y0 x  D, f) Q# o( O. q2 A+ r3 R
    平时有念出声,自然自己的「耳」可听到自己念佛或持咒;但在静坐中采用默念,就转于成「意」知道自己在念佛或持咒。
8 w' ~2 k# @& ~; G) f& Q2 Z; U
2 T, \/ G% o0 a( Y1 B/ v    平时当妄念纷飞时,可以念快一点,就不容易被妄念拉走,昏沈时,只要能持续下去就行了,不要去管品质,真正的品质在于「正念相续」,也就是「念佛相续」或「持咒相续」,没有妄念的空隙,有些人念久了之后变成反射动作,边念佛边打妄念,这就是没有用「心」念,只要用「心」去念,也就是客观观察自在念的模式,总有一天,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自然合一,因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同一人·采用「念佛」或「持咒」静坐,它的弹性很大,念的速度随自己调或快或慢不刻意限制,就如同俗语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自然不调自调·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就是从念佛入手、证入甚深禅定,所以不能小看念佛或持咒,它既是初学者的法门,也是深入堂奥、一窥佛法奥妙的阶梯。, S# A: @& t; M: o+ z2 y! P! v/ M
: k- o/ V2 V6 |
第69问:精神状态有问题的人,可否练习静坐?
1 c# b& g* @; x$ f& e. z- ?5 \! b5 J* }( D5 r; T! R3 G1 L( Y+ _
    状况:一个人当他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如果到处找中西医生都解决不了时,这时很有可能转向民俗或宗教疗法,而静坐是其中一项可能被采用的方法之一。" D0 G! r* ^5 |9 ^1 Y/ j6 X8 P
: R% t! s2 @( U4 ?. h
    分析:但是以佛教观点而言,精神状态有问题,代表有庞大的业力在身上成熟,这时静坐,有可能因为外在干扰减小而业力更容易左右当事人。
& k+ [+ k) z/ A! f% E  v6 x2 ]
/ p3 x3 K) i( l6 U7 k* A1 n    对策一:所以最佳的应对方式,可先从忏悔(念忏悔文、拜忏、拜忏悔大礼拜等)和消业(印经、布施、行善、念佛、持咒、拜佛、念经、参加法会)著手,大量的忏悔及消业,才能化解业力的缠牵。
' Y3 Q2 g7 `4 y& B- t& z
7 g6 Y. @* p7 W. I9 p) B4 i- U  d( s    对策二:如果自己不能作化解业力的功课,就要由家人帮忙作功课回向。
+ @6 P5 b4 F2 W6 b2 F
) |$ D7 |( ?, p" ~4 ^: `    结论:业力分分秒秒在我们身上成熟,如果没有化解,以因果律来说,因果必报,所以除了对于因果业力要深信不疑,更要积极的去化解过去所造的业因,才能避免承受果报。 
& G" d3 J, u6 ?$ [: T  a) q7 p- w8 S( `; z  t4 C- o
第70问:正念如何相续?
. p2 @; m7 s" N' ]  j% F: M; x6 ~$ Z2 q$ Y7 _
    定义:静坐中以自己所用的方法为正念,放松而专注的在这正念上用功,不受妄念干扰,这就是正念相续。# R% |! `) W9 `  e! H

- ^: s* T8 U. F% J1 V    行住坐卧中,可用念佛、持咒、观想、观照等为正念,如念佛号,在心中默念,持续不断,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念,而不是边念边打妄想,这也是正念相续,只是品质比静坐中稍差。3 D1 E8 e; @* Z1 Z1 D+ ]
# D; d1 |; m. W  B) g. D: N. Q
    状况:因为静坐时外在的干扰比较少,照理说,应当更容易正念相续,事实上,学过静坐的人就知道,静坐时内在的干扰非常精采,这是因为平时的注意力都朝外发展的缘故。一旦回到自己身上时,身体的不适应,呼吸的不顺畅,妄念纷飞都出现了。
2 b$ W5 t% \9 _! k
' n% Y! ^4 f6 z6 J    对治:这时调整的原则,就是尽量让身体很舒适,呼吸调柔,只要解决「心」的问题即可,也就是调伏妄念的干扰才能到达正念相续。7 W# E& e2 q0 B
& W, J4 ], }# l5 ^- K0 b
   分析:一般人面对妄念时的模式就是「心」跟著妄念跑,一点都不在乎,心意受妄念转来转去。
( R+ P9 U2 u8 @% t# M9 u/ p0 }  c0 Q2 _8 ~6 a5 Y
    有些学佛的人,因为知道妄念是不好的,所以觉察到时,就很在意。这在意就是妄念上的妄念,是很浪费时间与精神,对自己无法正念相续而产生的不满与批判,会障碍禅定的修行,放下在意即可。
. k6 Y+ F* Y7 S: m# j. k0 b4 t1 F# I7 z7 n6 o# \7 B' B* j
    另外有些人虽然知道妄念不好,但采用另一种方式处理就是压抑或逃避,到后来觉得自己很清明安定,这是自己骗自己,因为妄念还是存在,当这反应模式形成时,就离道日远而不自知。
$ ?0 r$ y  A. |9 U6 K
; M6 Y7 ^# V! e5 S9 T4 P$ y  ^    结论:一个善巧的学佛人,因为知道妄念是八识田中业力的变现,知道妄念的生、住、异、灭。绝对不会在意,觉察到自己跟著妄念走时,就很自然回到正念上。) q1 Q5 f+ L& ^! k, ]
& E6 m. N4 K& x, k4 b
     失败是常有的事,只要不间断的努力,正念相续的比例就会逐渐增加,有志者事竟成,总有一天会达到二六时中都在正念中。
% Y, [/ I& z$ ]/ [5 C- [( H* X) @
+ U; x( N; O% t0 e$ P* _第71问:静坐会不会开悟?
9 z" z/ t+ u- B) T& B+ b1 n$ k) D( _" b3 j/ U# x. S* i
    定义:什么是开悟呢?六祖惠能对开悟的说法是「开佛知见,悟无所得。」,这就是对开悟最简明扼要的解释。开悟的刹那,妄念止息,也就是分别意识止息,在那种没有业力束缚的状态是言语、文字难以描绘的,这也是许多修行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U" y4 U8 U1 G+ ]; |" B
+ n$ K. v! Y* c/ U; W
    状况:只有开悟,才能真正了解空义,不会误解经义也不会盲修瞎练,所以禅宗的修行人会说「开悟第一」用全部的生命力投入修行,等开悟之后,发现有许多业力未了,虽然暂时开悟,但很快会被业力蒙蔽,所以要精进的去了业力,保任悟境,有一句话「悟前如丧考妣,悟后如丧考妣」就是最好的说明。
$ T* Y. Q6 L+ x  C# c8 X, g6 W
; K- G) q$ R  ^2 s' Y$ U; I) |* m   分析:「悟」是无门关,到底要从那一个门进入呢?众说纷纭,金刚经有一句话:「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极佳的说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空,一切善法就是无门关的门,也就是拜佛、拜忏、念佛、持咒、念经....等一般日常的修行,或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这些都是达到开悟的方法,只要修一切善法,有一天机缘成熟,才会开悟,悟有大、小之分,只有澈悟,才是究竟的开悟。# V6 m* \6 D  x9 M/ T, f: a

& o" u1 D- n" |4 J* p    结论:禅定的修行也就是静坐,以正念相续,来避免妄念迁流,坐到有一天,妄念止息,自然悟境现前,这是最直接了当的方法。一般的说法,从未到地定起,以及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这七个可依止开悟的定境合称「七依」,只有定境成片,才有可能开悟。
2 W: T: ?7 ?" O$ Q' e; v! a- g
. P+ c! d' r% a. ]" j2 R+ {第 72 问:修习禅定要如何精进?
7 ^2 Q/ w$ q6 c& Y. C+ K2 [2 m; P# T" a5 N0 v0 `$ l
    知见: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就者,都要大精进,才能究竟成就,没有一个例外。
. V& @- C" I, A+ ~# h8 R定义:如何精进的修行,就是念兹在兹不离空性,了解空性,安住空性,行住坐卧,不离空性,就是真精进。" W$ Z+ w& N2 m$ ]
# ?2 p0 {! r6 W! d8 f0 t3 C
    分析:在没有悟得空性之前,一样可以训练自己念兹在兹的在正念上,行住坐卧不离正念,这也是精进。
$ L3 I& O( |5 K( }$ l! R7 f. _% x# N* X/ [
    结论:禅定的修习,绝对不只是坐静坐修习禅定,静坐以外的时间,也要精进,更有益于静坐境界的提升。
& m8 O& Z3 w, n3 ~% }( r6 f* y; v" i
第73问:静坐是否要苦修或乐修?' b  w5 D8 r4 H( T: r3 u
2 ]! z7 }+ s+ T
    知见:一般人对静坐的观念大致都停留在一种很严肃的状态,一定要正正经经照标准的七支坐法坐著,绝对不能动,这才算有功夫。而六祖对禅定的说法是「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 K4 a" R( T7 r$ f
( p7 T/ r" ~+ n   定义:事实上,传统打禅七的方式,一天要坐八小时以上,而且有香板伺候,这算是苦修。乐修是量力而为,只要每天用功,静坐时间自然会慢慢增加,并不特别在姿式上用功,重点放在心念上。
& O" q1 H, u- x! W: h
/ `: C( T. X0 O& Q9 i: P, o    分析:这两者各有优缺点,苦修方式可增长自己身、心的耐力,适合年轻、时间多、毅力强大的人。乐修重点在于心不与妄念相应,适合现代人忙碌的生活方式,两者殊途同归。/ U0 C/ _8 K) q. ~; y. S! Y9 L

2 Y" A- Z. `+ E* f! U# P, p    结论:一个禅定的修行人,要善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容易成就,而不要一味的认定一定要某种方式才算修行。任何事都需要正确的蕴酿才能成就。不要只在一个不是最重点的念头上打转,如此才不会陷入无谓的执著。, X6 o5 h7 t' t. d% K: Y# J
8 R# Z0 i7 y' V# X3 O( X! Q6 N
第74问:静坐会不会改变个性?4 h$ ]) v  A8 q

$ P% K6 z" p. Z) G
    定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为个性就是业力的展现。5 ^# x) M# M7 Y, z8 D5 O8 J
: u* x7 v4 w4 O# _, w: T
    知见:想要改变个性,是很困难的。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除非将「心」放在上面时,才暂时改变,一旦「心」在平常时,就回复本来的状态。
* _+ Y. F% K( {' h) G& I: B0 ]9 j
7 m; ]5 U8 H( J  M' w' k6 C1 b    分析:个性缺点的改变,只能一点一滴的改变,马上改变是装出来的,就如同男女朋友相处,起初都用好的一面给对方看。但彼此相处熟了,真面目就原形毕露。
: J/ `! j+ K6 p+ T; b, Y0 o) y+ ]& L" ~* Z! g1 \4 x, _
    结论:静坐时,因为直接面对自己的内心,内在的作用力(业力)释放出来时,就像镜中的影子,影子并不代表镜子,镜子还是镜子,影子走了(业力走了),镜子自然很清明。* R& X5 P9 h+ {: U7 O: q; T. I" J

5 B+ h0 P0 r! q2 n6 M, ^2 k第75问:如何有效率的静坐?4 m" G4 v2 w7 U& T) k$ X

& g# z$ V$ I+ T! W% e
    定义:静坐要调身、调息、调心,其中又以调心为主,而效率就在于「心」的专注、持续力,外相的久坐是其次。
* a2 H# ~; _9 _. `( G
0 ^' R7 C1 f% I- y, h& R    知见:静坐中「心」的状态就是:专注──散乱──专注──散乱...交互出现。当我们想要专注这并不是真的专注,真正的专注是在一种没有压力自然产生的,用想的就不是。, m. Q& `9 c# f* O

! f+ p) ^$ y. @0 `: X    分析:静坐的品质不是外在的不动,而是「心」专注比例的多寡;「心」专注比例的增加,在于多练习,而不是想要增加就可以增加。3 \  W: l- z2 @5 t
! G# b8 I: ^5 L: ~. h- J& M- Y( }
    结论:当「心」的专注比例增加时,「专注」的品质还会提升,若我们执著眼前的定力,这时,「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提升。流水相续的定境,就是让专注品质自然而然的提升,毫不执著这种有时高,有时低的定境,这就是最有效率的修定。(打坐时的定境有时高有时低都是自然的展现。)/ k* G: M9 `- J

9 A/ S+ ^5 ]( R& `第76问:静坐如何找到入处?
( z. X/ Z: `* h$ W; N1 R
7 W- s: A4 c. @) S; T
    定义:「找入处」以射箭作比喻,就是要将箭射向箭靶,进一步而言,更要准确的射中靶心。没有找到入处的人,就如同将箭漫无目标的射,放在心念跟著一个又一个的妄念走。/ z+ u* a; [# Z! [

$ T2 B6 A1 A$ v% k) @0 ]    知见:一旦开始想要找入处的人,就如同开始要向箭靶射箭的射手,虽然很「认真」的瞄准,但大部分都射到箭靶以外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结果,因为才刚起步,练习还太少的缘故。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地练习,从错误中学习,自然而然,射中箭靶的比率就会逐渐增加。1 V- x, N6 w$ o8 G

# z4 a/ C3 X1 F4 _- z: e    分析:但是,在静坐的练习上,目标比较抽象,不像箭靶那样明确,再加上每个人所「认定」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因为不了解目标的缘故。所以,初习静坐,不要用「自认为」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免得预期高、失望大;刚开始不妨用低标准要求自己,等达到了低标准,再慢慢增加自我要求的「门槛」。如果发现自己订定的标准有所偏差,随时做适当地修正。
( U; J% A" W1 i, }" R
) X' h8 V; S$ i) ?9 g 因为一切的标准,都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善巧利用小小的成功,增加自己的信心,按步就班累积起来,就自然达到高标准,就如同射箭射中靶心一样。- M7 X! y7 J1 e5 p  h, E

4 R! ], V; O5 ?( Q4 e) l: L    结论:静坐开始的入处,只要能很舒服、静静的坐著,不排斥,也不想事情,这样就行了。等到了能够安心的坐一小段时间之后,再加上专注的方法,也就是念佛、持咒、默照等方法,挑适合自己的方法用功,不要在意好、坏、得、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然水到渠成。* n2 h0 W# \8 H) P# ^+ a
) R, S% x! T4 F, N; d- q6 o
第 77 问:静坐当中如何对治心的状态?9 g9 f4 F. P  S4 c& g& z

: D+ v8 o( ^& Z* C6 E' F6 S
    定义:在静坐中,「心」的状态虽然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纳成「清醒」、「昏沈」、「睡眠」、「 入定」四种状态。2 k, r( x  a& j  I/ L7 v* d7 o4 t
8 {$ m4 U9 u! n! d4 _6 K
    知见:通常「清醒」、「昏沈」、「睡眠」这三种状态居多,「入定」则甚为希有。这些状态并不是我们想要就一定会达到,都是自自然然产生的。+ g0 ]3 o& X0 P# z' ]" Z; S

2 S) M# e9 z1 }  ]& Q* g    分析: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意」自己的状态,”排斥”昏沈、睡眠、妄念纷飞的状态,”喜欢”入定,但是不管是”排斥”与”喜欢”,二者皆是执著,也就是「分别」。, ~& S1 Q0 Y; I: x/ n4 @
3 l) D: v* q% Q: k1 x1 \, l2 P
    结论:静坐中要对治的就是「分别」的心,而不是状态,所以不要在意静坐的种种景象,只要持之以恒,快快乐乐的坐著,总有一天,禅定的境界,会超出自己的想像。
# ~4 i* B7 w6 ?8 O$ s " D0 s) q7 `5 z' X* R
第 78 问:静坐中「身」与「心」如何互调?: }& X5 D7 L0 p4 {& A
3 E% w  m% x+ A' e8 O
    知见:静坐中因为外在的干扰越来越少,相对于心念的力量就比较大,只要有一点偏差,会因为执著的缘故,而越偏越大。 特别是在「身」与「意」两方面孰重孰轻的认知上,其实「意」是「身」的前导,而许多初学静坐者,满脑子执著「身」姿式的「正确」,于是偏离了要在「心」上用功的重点。
. r% K: |3 K, K% A, X8 q+ O7 E* M0 b9 T9 B; t
    状况:静坐中我们的心力不可能同时注意在许多方面,而初学者很大部分都选择「身」为重点,一直在检查与调整自己「身」的状况,例如不是强迫自己腰要打直,就是将膝压下去,要贴地,...种种不一而足。( C* t* S4 m- H1 L
   分析:希望静坐中背要打直,就会执著在静坐中时时刻刻注意腰打直,还强迫自己持续很久,这样长期下来,因为背打直使得背后的肌肉、骨骼、神经、内脏、产生压力,反而是一种伤害。执著静坐中膝盖压下去,贴地、会影响胯骨、腰椎以及背部肌肉的拉扯,满足自己所需要的外相,反而伤害自己的身体。
* X) D1 g$ u7 x+ Z3 S) h8 V  T7 R" p8 v/ t( _4 T' \
    结论:一般人平时都很注重外相,连静坐的外相也希望要「有个样子」,自己的许多想法其实是业力作主,正确的观念是要多忏悔、多化解业力,守戒第一,清净为上,有不舒服就顺其自然调整,就这么简单,整个静坐的重心,就是照顾自己的「心」,附带的照顾「身」。$ y" M6 E8 ~3 B; v4 k1 |
" J: K/ y* k7 |; x! S$ B! H
第79问:静坐可否采用模拟法?2 }! a. I3 [. s; Z/ G( h- L
! K' c9 N; B5 \1 [
    知见:观想静坐就是模拟法之一,模拟果地的境界,也就是成就的境界。如:透明水晶。·观全身如透明水晶就是模拟三摩地的境界。 净土十六观,·观无量寿经的净土十六观的极乐世界观,就是模拟往生西方时所见弥陀之身与净土。
% P: A% j4 W9 a0 Y! A3 ?5 @* `2 ~2 I% w  ^6 w; \
    慈心观,·镇习强大的人,可修习「慈心观」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想自己变慈悲。
1 y. i2 }2 t' T
% u, x, v# q. `' D7 I: a2 u    皈依境,·密宗的皈依境的观想,就是观想佛、菩萨及众成就者现前的境界, 使三世诸佛、代代相传的上师功德具体地呈现在自己的心中,而获 得修行上的福德资粮。, {9 Q  A9 V/ C3 m, c
无云晴空,·禅宗也有提到「无云晴空」,「云」就是妄念,「晴空」表示心,在「无云晴空」境界里,就是与「空」相应,模拟「无云晴空」的状态,就是观空静坐。
' a. ?% A% |  m0 F9 g; t
" x! J- m+ ~7 D; ~4 C+ C    结论:这些模拟法不只是在静坐中修,连平时行、住、坐、卧中都可以修,只有不执著地念兹在兹地修行,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才能证入甚深禅定。) n& A1 c& H4 I, M
" i/ V( D0 R* p
第81问:静坐多年为何没什么进步?1 P! f5 o/ B/ s( Q9 d' g6 P' c+ E
% G: }! f+ Y) v# n' a
    知见: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种下精进的因,必得成就的果,怀疑自己静坐没什么效,这怀疑本身就是妄念。
6 x9 O9 r1 B/ x- J: ]* J. t/ p  S6 v2 [3 u/ }
    分析:我们或许看到书上或听到有人说,有些人静坐没多久,就有很多瑞相或见光见影,这些只是特例,不一定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u) U: k% t0 k' a  E
- B! I+ \" q2 C0 R8 d$ b+ K: _5 X* O
    结论:修行检择的标准,是在于无形无相的慈悲与智慧的增长,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T, e0 ]# j) [8 r' {* }, p

/ d0 v6 e2 ]+ p. x  q/ t第82问:脚曾受过伤,该如何静坐?
" `9 ?2 l* _- f( {
! C5 F) @4 b1 t( r, V3 k7 D$ D
   定义:受过伤的定义很广,状况可能有
: o# L3 [4 I* ~; V  r0 u; w) {
# c, X( d, h4 `: N" B5 U- H3 |) G   1.关节发炎,如退化性关节炎。2.韧带发炎、断裂。3.肌腱发炎。4.软骨撕裂。5.静脉瘤。6.瘀血青肿、微血管破裂等等,及其他状况。7 E7 a4 g6 |1 b) t/ q0 x

+ O: `. }7 v/ N    分析:对小孩及年轻人来说,复原能力非常强大,很快就好了,但年纪愈大,随著个人身体条件的老化程度,复原能力愈弱,曾受过伤的人练习静坐时,受伤的地方,一定较容易造成心的干扰,没有受过伤的人在姿势上可以要求,不过也要量力而为。受过伤的人,千万不要在姿势上做特别的要求,否则伤势会扩大转剧,反而得不偿失。1 i( k0 t3 V* X( p; T

5 G. Y0 H/ ?- F# M    知见:心的要求才是重点,只要心能安住在正念上,当有一天气脉通了,受伤的地方,自然会痊愈。虽然对于一般人建议盘腿的姿势要慢慢升级,但脚受过伤的人,就以升级到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为准。静坐中不舒服的地方可做适度的伸展,只要心保持不乱就对了。单盘、双盘、跪坐、缅甸坐、正襟危坐这些都是典型的标准姿势,但只要调整到脊椎、背部不致偏离太多,将两只脚平伸姿势亦可。有些人静坐中,坐姿会随著状况调整,例如西藏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连大成就者密勒日巴的坐姿,也是很自在的随著状况而调整姿势,遇到气候很寒冷时,密勒日巴尊者采用「六灶印」的坐姿才能升起拙火的暖热。" e$ V* l1 _5 \2 B" `" q: c
; m; D6 ]4 \" j
    结论:所以,坐姿可随著自己的状况调整,不要拘泥于「一定要双盘」的想法,视自己的状况而选择最佳的姿势,对于姿势莫须有的刻意坚持,有时是上了业力的当,只有安住空性或正念,才能走在正确的修行路上,而不会偏离,以最短的时间,不走冤枉路,达到最佳的效果。总之静坐外相并不重要,而是内在的品质,才是真正重点。
( Y7 l& u" N6 X' s; p3 G  }, u8 a$ d, o# s
  (注):「六灶印」是密勒日巴尊者在梦中获传自马尔巴上师的特殊静坐的密法。因为密勒日巴尊者离开上师独自入雪山苦修后,由于天气严寒,加上每天仅吃一点点的糍巴,体力无以为继,难以抵抗寒冷之际,便一心祈请上师加持。某一天夜晚,在光明的觉受中,看见马尔巴上师举行会供,有声音代密勒日巴求法说:「那个密勒日巴,如果生不起暖乐,怎样修才好?」马尔巴上师便说:「他应该如此如此的修。」说著就传了「六灶印」的坐姿。醒后,密勒日巴如法修持,果然不畏严寒。5 D& ~) }% N3 \

# n0 Y' X) S2 N+ ?4 t9 Y第84问:静坐中,内在心念与外在身相的调整标准有何不同?/ Q! L9 Y( R; Y' ?5 c6 L' F

. Z0 i% |! ]! n" q; z' o
    (一)外在身相的调整:静坐时只要不靠背、心安住正念,用很缓慢的方式,来调整姿式,同样的坐姿,左、右脚互换或换比较轻松的姿势或伸直一只腿或著两只腿,乃至坐在椅子上也可以,等到较舒适后,再调整成原姿式或较高级的姿式,如果换了半天都不灵光时,就缓慢出定,再好好按摩或慢步经行,等恢复后再入坐。
. P) h( S5 y  c7 P5 V: `6 I3 r7 m. k
    长时间的静坐,脚上的肌键、韧带、关节,必需要缓慢的调整,否则较易受伤。
: V* R& }( e8 ?  `4 f+ J* D9 N
4 D% w0 h' @  F) C  m* P4 }2 |6 c' g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静坐最起码的要求,只要不靠背,心安住正念就行了,所有外在的调整,只要舒服就好,不要著相。
% n' @  @3 q, D# ]& `3 p6 E6 `1 G# r6 `/ w! i2 p+ x  u
    (二)内在心念的调整:而内在的调整,就要严格要求,要在没有做作的状态下,安住正念,不是很紧也不是很松的安住,只是安住。发现离开正念了,就直接回到正念,所作的只是回到正念:「只要念兹在兹的做」,自然成功。% X8 e5 f& e: M# c
" p. D9 p0 w9 M, \
    长时间的练习,自然正念持续的比例,就会慢慢增加。只要记得「念兹在兹」以及「回到正念」,自然就会成功,这就是心的锻练。0 `! z& x6 [: F( y& [# K2 M: `

; E9 R* D2 S) W, u. Y  e( J第85问:如何利用零碎时间静坐?; E! p& Y% B+ W4 m
( N1 J* o2 z6 O) Z4 j, h# b
    观念:现在工商业社会大家都很忙碌,如何在百忙中抽空静坐,就是最有效率的利用时间。静坐本身是属于累积的效果,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一滴的累积,一定可以达到。% S/ U3 z6 E; K

! ]" y  U6 s+ a* ?    方法:
' A5 T+ a7 Z& n6 ?% \5 Q
% G) p/ p" g6 U; }0 Q1.短时间的静坐,5分钟左右,也可坐在椅子上,可以直接结束。, n+ `6 Z, V" B$ o

3 t5 ]& b9 X* }0 D& m2 L' q2.较长时间的静坐,15分钟以上,宜稍微缓冲一下再结束。
1 t! ~0 O. \6 Z
4 P/ P$ L( J1 U- g3 I# k, K3.长时间的静坐,50分钟以上 宜缓缓的出定,再好好按摩后起身。
) @# E( R& x# t
9 M5 U. B2 x6 _, V1 V  D0 c4.睡前静坐,不能太晚睡,但睡前采用没有压力方式坐一会儿再睡,对睡眠会有很大的帮助。
0 }+ Q$ x: A- z( q7 ]. }: s$ q, e0 V
    结论:可以依我们的时间与身体的条件,来安排静坐的时间,假日或闲暇时,多坐一些,平时有多少空闲、坐多少时间,将时间做最有效率用。不一定要在雪山的崖洞里,在繁华的市井中,也可以成为一个大修行人。& r$ v+ }4 U7 S8 v/ r
- R4 i4 H) E. {7 t; h+ P# g/ {8 e
第88问:静坐时感觉烦燥不安或无精打采时该如何调整?' j* l0 ~% w0 p5 k1 r

! A' C. Y+ t! m) H9 D, I
    状况:不耐烦、烦躁、心浮气躁,以能量的观点来看,代表气脉不顺畅或阻塞,这时可采用拜佛、深呼吸、数息、随息这几种方式化解,其中以拜佛较有效。
' b' Y# T: N+ s4 Q" W5 E: E
; e1 ~/ v# E$ ?( n* p    方式一拜佛:事实上静坐前拜佛可调整脊椎,柔软全身的肌肉骨骼,调整呼吸又可疏通气脉,静坐自然容易进入状况。通常拜5-25拜,以不累为原则,小礼拜或大礼拜皆可,拜完后用冷水洗脸、手,擦拭乾再坐,这是最好的方式。8 l' S) }: s' Q. j' [) K# _

5 b$ u& v* x+ I6 j7 V5 v    方式二深呼吸:深呼吸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烦躁不安代表呼吸的模式有问题,静坐前可先将气呼出去,然后深呼吸,吸到饱再用嘴呼出去,做个几回,自然烦躁感就消失了,这时再坐静坐就顺利多了。
$ K- M5 U% w7 G3 s# {% E$ _  k, ?: _! X
    方式三数息、随息:数息、随息对调整烦躁不安的身心有很大的帮助,它很容易让我们的心离开负面的情绪,而安住在呼吸的频率上,等调顺了,就可直接换成自己想用的方法,但如果感冒、鼻塞的状态,就不能用数息、随息或深呼吸,还是拜佛为宜。
( U, i5 [8 g. O2 S! p/ P' Q' m; v5 X+ U* o$ I
第89问:如何离相静坐?) E( w9 ^" a, T  T9 a: j' f
8 w4 {0 J. |8 \' R1 U* Y3 Y
    要诀:不断的尝试。世间法的理想、观点、想法......等,都必须透过实践才能修正,经过不断的努力,到最后才能确认自己的目标。举例来说,拿一个玩具给小婴儿,当小婴儿看到玩具时,会伸手来拿,通常不可能一次就拿到,通常要试几次才拿到,小婴儿也不是透过思考,而只是去拿而已,多试几次就拿到了。日常生活中,通常采用直接的模式,如洗澡时放热水,用手去试,调到自己的温度,绝对不可能用想的。; c5 T9 q& m2 {& e

+ v3 ^6 e3 M- X. d6 f1 k% y    错误方法:各种想法、思维模式。静坐的修行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尝试,千万不要用各种想法(即所需远离的“相”)来绑自己,也不要用思维的模式(分别意识)来调整。) z- Q, Q$ e1 E# R! f& _' b
# J$ j5 C1 u# z
  「离相」的重点:心的安适。一切都以心(感觉)的安适为主来调身、息、心,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离相修静坐,才是真正的修行。初学的人很难了解,什么是相,可采用不给自己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来安住正念,就差不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5 09:32 , Processed in 0.0526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