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姚 2005.10.25 我最喜欢的交响曲作品里一直包括舒伯特第八、第九这两部。不管是十来年前初涉古典音乐的时候还是在十来年音乐浸淫之后的今天来看,这两部作品依然在我最喜欢的交响乐之列,虽然现在听来已经发现这两部作品为何被不少音乐家和乐评家所说的立体结构松散、主题重复冗长的原因。但是舒伯特交响曲在动人的旋律乐思、丰富的管弦乐配器色彩上丝毫不差,而让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深爱不已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两部作品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上是极为深刻感人的。
& ]; ?( r; h0 u 舒伯特的家庭出身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太坏,父亲是位小学校长,但是他父亲前后两任婚姻留下8个孩子所以家境也颇贫寒。舒伯特因为父亲学校的关系从小学会了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合唱技巧和基本的作曲技法。11岁的时候因为他美丽的童声考入专门为训练宫廷圣歌队所设立的康维特学校(Convict),在学校参加学校乐队,在乐队他担任小提琴手,还担任指挥,在那时候熟悉了很多古典乐派的作品,也在那时候在维也纳宫廷乐长萨利耶瑞(Salieri)门下学习作曲(贝多芬也曾师从于萨利耶瑞),13岁开始创作并且写出了包括《第一交响曲》在内的一些作品。16岁的时候因为变声而离开康维特学校后在他父亲的学校担任小学老师,但是他厌倦刻板乏味的教师生活,几年后他辞去工作专心从事创作并开始流浪生活。舒伯特所处的时代跟贝多芬虽然接近,但是贝多芬时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结束了,维也纳会议时期反动的梅特涅专政统治下艺术家只能活动在很小的圈子里,而且还处处被压制。舒伯特的才华吸引了一群同样热爱自由的青年朋友集结在一起,他们虽然贫困但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舒伯特的创作乐思如泉涌,虽然短暂才31的年华却创作了1500多首作品,其中包括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和数量众多的室内乐作品。对后世的人来说也许舒伯特最被后人尊崇的就是他的艺术歌曲,音乐史上尊称舒伯特为“艺术歌曲之王”。而舒伯特众多的室内乐作品也在音乐史上取得重要的影响。但是舒伯特的交响曲却总是不被人所注意,他早期创作的六部交响曲大多都遭遇难产夭折不幸,仅凭最后的《未完成交响曲》和《伟大》交响曲让世人还记得他还有交响曲这样题材的作品。8 H, v/ K3 P9 ^% u! k
4 o0 N+ P6 X% X 舒伯特一生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正规作曲学习,所以他的器乐作品基本上属于室内乐性质的。舒伯特是个具有旋律天赋的天才,对于艺术歌曲这样的题材来说他似乎有流不完的乐思,但是对于交响曲这样的题材因为他在复调等作曲技法上的先天不足让他对于结构庞大的作品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总是习惯把交响曲和四重奏对比着习作。早期作品他受海顿和莫扎特影响颇深,后期作品更是边写边回头又投入四重奏的创作练习中,可想而知交响曲的创作对他而言是多么的艰难。特别在贝多芬那一系列结构宏伟、布局严谨、织体精细、气势恢弘的交响曲之下,他更是倍感压力重重。他的交响曲作品在他生前甚至连演出的机会都没有,他自己既没有指挥演出自己作品的机会更没有听过自己的交响曲被演出过。而他死之后这些作品更是被尘封了十年之久,直到他死后许多年才因为舒曼的大力推广和门德尔松的指挥而受到世人的肯定。在经过一个半世纪时光的涤荡和音乐家们的深入研究之后,舒伯特的交响曲终于被更客观的认识。伯姆、阿巴多、马里纳、古德曼等指挥家都录制了比较全面的舒伯特交响曲集录音。有位叫华拉克(Warrack)的评论家对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曾经有过如下的评论:“这首作品是诗歌而非建筑。……如果我们戴上贝多芬的有色眼镜去检查这首乐曲的结构,立即就会发现漏洞。尤其碰上贫乏的演奏,这件作品就像地上拖得长长的线,而不是纵横交织的伟大建筑。”这里他非常明确的指出贫乏的演奏(a poor performance)才会产生结构上的问题。如果这作品变成戏剧来处理,那么它那高潮迭起的起伏久变成另一种非形式的立体结构了。邓肯(Duncan)说:“这是包装在交响曲形式中的生命戏剧。”
) d9 @+ e- L0 x0 ]; L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只有两个乐章,而不是传统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形式。舒伯特的遗稿里曾经发现过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断,但是从完成了管弦乐部分来看跟他的第二乐章极其格格不入,后代的学者认为是舒伯特自己放弃了继续创作的念头。而从已经完成的两个乐章来看,这部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非常充分完整了,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两乐章的交响曲已经完美无缺了。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是在他死后37年才被发现的。但是这部作品处处充满着感人的乐思和深刻的情感。
8 v3 p" d5 } a0 d. E
M% u/ ^6 _5 X; p2 X 第一乐章的引子由低音大提琴神秘又沉重的拉出(00:00),这几个下行的音符被著名指挥家魏因加特纳称为“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非常沉重压抑又充满不安和愁绪,如同走向深渊的恶梦。接着在小提琴颤动的十六分音符中(00:18)双簧管和单簧管(00:25)吹出了哀伤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非常的忧伤但是又充满了一丝丝的甜美,仿佛在无奈的生活中对未来的憧憬。在连续上行的旋律中(00:50),定音鼓和小提琴齐奏如同跟命运抗争的人坚决的往前冲(01:06),圆号的一声叹息(01:11)如同恶梦中惊醒的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第二主题由大提琴奏出(01:25),这沉稳而又充满希望的主题令人充满宽慰。在小提琴(01:44)略带哀伤的重复之后铜管声部(02:05)又粗暴的吹出凶险的动机,并由小提琴音群拔高(02:15),仿佛又一次重大的打击将人从片刻的美好幻想中牵扯出来,并卷入无边无际的丑恶现实中。随后小提琴和大提琴(02:23)交织着如同美好与丑恶的厮杀,美好的憧憬总是不灭,长笛再次对甜美的第二主题进行发展(03:07),如同带泪的笑容,但是这短暂的笑容都马上被定音鼓(03:18)重重的击碎,这个是呈示部的结束部分,延续着的木管伴随着弦乐拨奏(03:22)就如同被击倒的人爬着去面对现实,忧愁哀伤的情绪再次弥漫。此刻进入乐章的展开部,展开部在引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03:38),在低音大提琴回顾了引子沉重的主题之后,小提琴组(03:56)进入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和哀鸣中,而这一次次的痛苦搏斗又一次次的被击倒(04:45),片刻的喘息(04:52)之后进入极度悲壮的斗争中,定音鼓密集的敲击中仿佛心跳可闻(05:12),而铜管和小提琴交集的高潮中(05:35),人在命运的浪尖中进入搏斗的白热化,此刻的悲壮是何等的惊天地泣鬼神(06:15)。虽然舒伯特的一生始终是个小人物跟命运搏斗的一生,但是小人物的抗争也能同样的惊天动地。再现部(06:50)在对呈示部的主题稍作变化进行反复,这里同样充满了悲伤、哀愁和痛苦,也同样在绝望与希望间反复轮回。在再现部的结束之前,下行的引子主题再次被提出(10:19),而此时哀伤的弦乐只有悲怆的无奈(10:35),双簧管在这里已不再演奏甜美的主题,而是绝望的引子主题(11:10),几个引子发展而来的下行音符之后,四个乐队齐奏如同重重的打击将人击倒(11:36)。
7 o I- c: ^/ y2 [ 3 Z7 R& e) R2 S) ~% m6 f
第二乐章不再有第一乐章那么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搏斗,更多的属于一种梦幻般的沉溺,只是偶尔有些壮志雄心去面对残酷的现实。第二乐章紧接在第一乐章的乐思之后,由大管和圆号在低音提琴的拨奏之下吹出两个小节的引子(00:00),随后小提琴演奏出第一主题(00:05),这个主题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甜美歌唱,主题旋律温柔、安宁而动人。主题的配器效果如魔法般引人入胜的变化,在弦乐拨奏中,长笛吹奏清新怡人的旋律(00:35)。在主题出现后不久由小提琴歌唱带出了一步步坚毅的前行步伐(01:00),这段旋律让人充满坚定的意志。但是这个梦幻般的主题始终有些不安的情绪。而第二主题在宁静中又充满忧虑与不安,这个主题由单簧管演奏出来(02:24),悠长如梦幻般的冥想。这个田园般梦幻色彩的主题在单簧管与双簧管(03:07)交相歌唱并在长笛(03:24)接应之后,再次在定音鼓的轰鸣中(03:33)由第一、第二两组小提琴交织出揪心的痛苦和不甘(03:47),大提琴的响应(04:07)也只是对美好的更多期望报以倾诉,而小提琴和大提琴共同交织密集的音群才是这个乐章最让人难过的,在圆号的呼唤中(04:42),又引出了第一主题(05:10)。在梦呓中,人总不愿意失去对生活的渴望,总希望能够忘却苦难和悲伤,总希望能够冲破对沉重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压力,总希望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第二主题再次出来的时候(07:30),我们内心还能有多少的希望和企盼?当一次次叹息和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向我们袭来的时候(08:37),还有多少意志可以去面对?是否最终只有在梦中才能找到片刻的安逸宁静和甜美恬淡(09:43)。舒伯特这部《未完成交响曲》给了我们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 G4 r9 W/ H" i5 ]& p# r) d
每次听舒伯特这部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的时候,总是感觉生活很无奈,无力去跟现实抗争。但是一次次的打击却始终夺不去对安逸宁静、幸福甜美生活的渴望。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如同舒伯特他自己的歌曲《冬之旅》里面的那样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寒冬极冷中蹒跚走向未知的旅途,他一生穷困,在当时的环境下郁郁不得志。一身才华横溢却直到死时也无半点功名,爱情家庭无一成功。这样悲惨的人生际遇发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又怎么能去改变。但是就像一位2朋友说的一样:在我们知道还有像舒伯特这样倒霉的人存在的时候,我们该为自己所拥有的所感到庆幸!
0 L2 h$ V: \% h2 ^9 e; U 0 p) R1 s6 \6 F- y
~ [* R# ~3 R* ~: w
舒伯特第九交响曲在情感表现上跟第八交响曲有所不同,第八交响曲抒发的是内心的无奈和痛苦,虽然第九交响曲也是属于抒情性,但是这里更多属于青春的朝气和积极的意志。这部在作曲家死之前才完成,预定首演却在他死之后一个月不到因为被爱乐协会以此曲过于冗长而取消音乐会,又在经历十年之后由舒曼在舒伯特的兄长家长探望的时候才被重新整理出来。他相信作品一定会被大众所接受并被一再演出,它的伟大性一定会受世人崇敬。但是在门德尔松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演后虽然活得空前的成功,但是也不能算被大众所欣然接受。舒曼在他主编的《新音乐杂志》上撰文大力鼓吹舒伯特这部作品。“这首作品有精湛的音乐技巧,它的每根纤维都充满生命,它有最细致的色彩变化,到处都有丰富的意义,它有最清晰的个性表现,并且整首曲子都散发着浪漫主义的光辉……”。舒曼甚至在文章中将这部作品跟简•保罗(Jean Paul)的4册长篇小说相媲美,并且用了“宇宙般的绵绵悠长”来形容无限伟大的内涵。
2 T) W1 x* t r ; t! o7 M! I, Y2 `6 v
第一乐章的引子由圆号吹出宽广悠远的旋律(00:00),这个引子孤独却坚强、宁静。在弦乐导引下(00:29),双簧管(00:32)孤独的将这个主题反复,随着音乐的行进,弦乐群(00:56)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铜管群(01:40)庄严的逐一加入,在双簧管和大提琴的问答中(02:14)对未来的踌躇与坚定在暗战,音乐一步步进入征途,就如同一个人在旷野荒芜之地一步步走向大路。在弦乐节奏音型中双簧管一点点把音乐引入快板部分(03:27)。在力量的蓄积中(03:55),眼前的景象如同爬上山顶般的豁然开阔,又如同蓄积了很多的水库突然满过山顶一泻如洪进入快板部分,如同一个犹疑不定的人终于冲破了内心的压抑与怯懦情绪突然爆发。第一主题以粗犷的附点节奏与木管的三连音形成鲜明的对照(04:12),这个主题气势激昂、情绪高涨、勇往直前。第二主题具有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有曲调(05:04),舒伯特曾经跟随他担任家庭教师的艾斯特哈基(Count Johann Esterhazy)伯爵一家夏天到他们位于匈牙利的采列兹(Zseliz)别墅度假,因此他的不少作品中都采用了匈牙利音乐的素材,和前面第一主题的英雄形象相比,这个第二主题以及发展则充满了生活的无限情趣。乐章在又一次的蓄积力量后(06:18)再次冲锋(06:47)进入乐章展开部。乐章展开部却首先在第二主题上(07:14)经不同调性、不同声部、不同乐器间加以多样的变化,这种大小调的明暗交替暗示着人内心光明与阴暗的激烈碰撞。随后附点节奏不变但是主题变化很大的第一主题再次被发展(07:40),之后序奏中的主题又经过发展(09:06),这个时候行进的主题变得非常的坚定勇猛。在这个部分里,几个主题发展千变万化,乐思逐渐丰富层层推进,让人觉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穷力量生生不息,但是潜意识里始终摆脱不了黑暗力量的笼罩。在经历又一次的冲锋之后(12:27)乐章进入再现部,此时音乐主题变得那么的自信充满活力,如同势不可挡的力量横扫一切障碍。在乐章结束前,序奏的主题变化成气势恢弘,气宇轩昂的英雄主题(14:05),在这里不再有作品开始时的孤独和犹疑,音乐在坚定果断中结束第一乐章。* G+ [- _5 V" f7 Y' X# h$ g) T
6 C, N" \$ B1 Z3 N/ W1 Q' B
第二乐章一开始,在弦乐提供的节奏音型中(00:00),双簧管奏出了十分委婉动人的旋律(00:17),这个旋律既有希望又充满对斗争后回顾无限艰辛含泪带笑的表情。而再一次沉重的打击(01:11)在这里并没有将人给打下,附点节奏下的坚毅表情如同踏着进行曲般的脚步前行。舒伯特爱用明暗对比的调性来表现内心情绪的变化,在长时间阴暗的小调后这里突然转入大调(02:03)跟前面形成强烈的情绪上的对比。在这个乐章里,一次次的坎坷险阻并不能阻挠主人公的行进步伐。在一个阴暗的旋律引导之下(03:34),第二主题经由弦乐齐奏(03:49)奏出给人以辛酸的悲伤感。乐章中部,音乐变得黯然神伤(06:00),回顾走过的坎坷旅途,展望前途未卜的未来路,不由得让人心酸不已。但是尽管前途未卜,倍感艰辛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前行的意志,主人公从又迈开蹒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踏步前行(07:02)。这个乐章篇幅很长,而主题却很简单,数次发展反复大致上表达的内容没太大变化,也是让不少音乐评论家诟病的一个原因。但正是这样的重复更加深了人们对这种被阴暗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沉重倍感酸楚,长期的压抑对人意志的磨灭简直比阵痛更能伤人。尾声乐章结束前(15:39)在经过简短的叹息和悸动之后,音乐似万念俱灰般的消逝。
( n/ A% D- b | * r$ ]: i' e0 ?3 I3 ^
第三乐章是个诙谐曲乐章,在这里充满了农民般粗犷笨拙的舞蹈主题(00:00),表现了内心的狂放喜悦,虽然粗糙但是充满英雄般的豪迈。这个主题在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和大管几件木管乐器和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的交织演奏中带出了第二主题(00:26),这个由弦乐演奏的第二主题温柔迷人,属于“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曲调。两个主题在这里多次经过动机发展与和声变化来表现内心豪迈、温情的两面。乐章中段是个用淳朴的乡村舞曲连德勒舞曲风格写成的(04:18),这是个群众性舞蹈的场面,这里表现的是平凡真实的幸福,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沉思。在圆号催促下,乐章进入诙谐曲的第三段(07:48),这里又再次进入跳跃欢快的主题,告诉自己要尽早抛开愁郁。这个乐章结束在肯定又快乐的音符中。
* Q }% n& Y" {+ B) \# u5 y
! h0 g$ E0 e* K3 x6 P 第四乐章也是奏鸣曲式的,在这里我们听到的是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般的狂欢场面,极为热烈奔放。乐章在铜管齐奏和弦乐齐奏中响彻云霄,第一主题(00:00)以三连音为基础,铜管如同战斗中军号吹响冲锋的号角,弦乐如同马蹄的哒哒声。第二主题也是进行曲风格,但是具有歌唱性(01:39),在弦乐节奏音型中,先后在单簧管、双簧管、长笛上吹出胜利的歌声。在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中,多次利用同一主题进行和声、调式的变化,利用色彩变化和反复效果制造更强烈的表达。当音乐进入到一种类似于黎民前的微亮(03:30)却又黑暗的过渡之后,尤其在弦乐颤音变化(04:22),铜管变得更为雄健刚强(04:44)把贝多芬擅长的黑暗光明对比展现得更加强烈。音乐还经过一段小心翼翼的回想(05:15),反复生怕这一切胜利只是做梦,但是在得到肯定之后进入乐章再现部,乐章的再现部出来的时候第一主题又出现并加之发展(06:06),音乐再次以刚强有力的姿态昂首阔步。音乐发展过程中,如同小号数次吹响冲锋的号角(07:00)催促发起最后的总攻。第二主题再现的时候(07:36)音乐变得非常肯定而不再充满犹疑不决和忧愁。在小提琴如同马蹄般的节奏音中,双簧管、小提琴、铜管、依次奏响。特别在小号嘹亮的(09:00)的吹响时让人真的血脉逬张。在一个短暂的(09:43)潜伏,似乎在作最后冲刺前的准备,在大提琴异常有力的第二主题并且伴随小号的附点音符发展下最后音乐以辉煌灿烂的气势营造了胜利的凯旋。
7 u( J5 B/ k' `5 \$ S! V舒伯特的一生是小人物平凡却又不屈的坚强一生,尽管他历经痛苦、压抑、失望,但是正是这位家境不佳,贫困潦倒,死前被梅毒病痛折磨的卑微小人物却始终怀着对生活不灭的期望写下如此伟大的作品,对于他那样条件的人来说实在是极为难得可贵的。台湾著名音乐评论家崔光宙对于《伟大交响曲》的伟大之处写下如下感慨:3 a( R5 X* A. ?6 ?1 t! a7 z9 ]3 z2 x
它,饱尝苦涩艰辛,酿成香醇美乐。1 M* J# m8 A& m! x7 N
它,包容人生悲剧,踏着勇敢节奏。4 ^# a9 x( ?# |+ |& q; Z/ s4 M
它,面对命运无情,仰望天国憧憬。
5 c- f } X0 H- B2 c. q. B 它,挺立卑微余生,歌咏浩气长存。2 `& Z) H7 g7 [8 J
9 s9 Z, o% j) a* _" I
. T# y; n# N* c说明:导聆所选录音舒伯特第八交响曲为富特文格勒1952年2月10日在柏林泰坦宫指挥柏林爱乐的录音。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为富特文格勒在1951年12月柏林爱乐的录音室录音。对于舒伯特的交响曲录音版本选择非常重要,就像华拉克(Warrack)所指出贫乏的演奏会产生结构上的问题,作品听起来会显得特别松散拖沓。所以我在选择分析的时候听了很多指挥家的版本,最后选定这两张录音作为导聆范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