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意识活动可分为两种:理性的思维和非理性的感受。理性思维多依靠逻辑的推演,大多情况下在显意识层面活动;而非理性的感受多是心由境造,甚至毫无原由,难以捉摸和控制,可能受到潜意识支配较多。牛顿三大定律揭示了宏观运动的基本规律,量子学说对微观运动进行了客观描述,相对论说明了能量和质量、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关系。然而人们至今还没有真正揭示意识活动的基本规律。% C* }' i/ x* S1 t
意识的空间比宇宙广阔,速度比光电迅疾,运动比原子还要细微和难以捉摸,瞬息万变、无声无臭、不留痕迹,仪器无法辨别,逻辑难以证明,更无法进行重复和试验。在所有的运动形态中,唯有人的意识可以穿越时空,意识的维度多于四维。许多大师巨匠穷其终生,对其研究只留下支离破碎的感悟、无法确定的猜想和模糊隐晦的比喻。现代科技手段和思维方式在对自我意识的探索中失去了作用。" K# H/ P) p+ \9 X( K
修心就是要能够对意识进行理性的自我控制,不能让其恣意泛滥,养性就是培养内在的气质和涵养,潜移默化潜意识。心如波澜,性是深渊;心如浮云,性是苍穹。修养的实质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心理调整进行心理肌肉锻练。; ~' j `6 Z+ q- O4 P) v5 I$ ?
那么,凡人的修养要达成什么样的境界呢?% Z& V# e2 j$ x+ C9 K! \7 u1 m: n$ U
断事:无执生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只能反映客观事物,而无法将其改变。但是由于立场、角度、观念等的不同,对客观存在的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常常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有时认识者和认识对象就处于同一系统当中,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根本不可能全面了解事件的真相,就如同大象的一只耳朵,怎么可能认识到整个大象呢?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大象已经涉水上岸,步入森林,我们还对着大象在水中倒影苦苦思索、激烈辩论,又怎么能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呢?我们必须清楚,人们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事物在我们的意识中的影象,而并非事物本身,却往往像那群在水里捞月亮的猴子,固执地认为月亮的确掉进了水里。
* G* [) q4 g/ U! L/ Y* _3 a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民主讨论;超越心智模式,创建学习型组织;这些都是先哲总结的宝贵经验,通过动态思考、系统解决来设法接近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采取正确行动的前提。( L* G$ l, m- V2 n* Z
行事:推阴阳,行刚柔。儒家经典《周易》认为,阴盛阳衰、此消彼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存在于系统当中,系统要素之间相生相克,博弈调节。拿现在的观点看,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是对事物所处状态的一个形象描述,卦产生于特定的情境和时空。周易的卦辞是周文王姬昌对六十四卦的注释和理解,当古人对复杂事物的发展趋势无法推测时,便用卜筮的方法借助神秘力量画出卦相,通过对卦相的解释来趋吉避凶,顺应天命。
4 l* z( o2 B, f& ], b 我们可以通过对事物真相的把握和判断,推知其发展演化的趋势,了解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然而很多情况下,由于我们的主观判断不够准确,采取的行动方案不够妥当,或者是时运不济,事物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意志发展。只有充分运用有利条件和资源,灵活采用方法和策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环节,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刚柔并济、进退曲伸,全方位、多角度、分阶段扎实谨慎地作为,方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控制事物按照我们的意志发展。然而行事过刚则易折,过柔则易涣,把握做事的尺度和火候,如同画家对笔墨干湿浓淡的掌握,音乐家对乐器轻重缓急的控制,全凭经验和感觉的灵活运用。
& g# e; U6 I9 J& o8 Y2 ]5 @/ P 修心:无住生心。《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祖“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嘱咐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连修行高深的菩萨都难以降伏和控制其心念,何况倍受尘世纷扰、六根难以清净的凡夫俗子。人的感受可分为快乐、不快乐和中性三种状态,这三种内心状态往往非常细微,难以察觉,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存在于内心之中,并左右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L5 ?% x6 s+ N: n, q5 I% `
人的内心活动往往因感受而起,随感受而变,游离攀缘,环环相扣,劳顿心神,辗转反侧,在意识中旋转无尽,令人欲罢不能,几乎占去我们所有的时间与能量,好比戒毒一样,往往是毒瘾好戒心瘾难戒。要达到佛祖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必须时刻关照内心、反省自我,控制意识活动。要能够自由地控制意识活动,必须训练意志力和自控力。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很难对心理活动进行控制,应该说修心的关键是意志的强化和锻炼,就好比对身体的锻炼一样,久而久之,必然筋骨发达、脉络通畅、肌肉突起。
- K( ~' J( ~$ Z3 i# V( V: a6 I 养性:静深虚圆。分别生感受,执着生烦恼。让我们深入观察感受的本质,无论是快乐,不快乐,或是中性的感受,大部都是从分别心生起的。庄周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可见大小、高低、美丑、善恶等不是绝对的,没有必要刻意分别。如果刻意分别美和丑,就有了好和恶的感受,当你执着于这种好恶的感受,就有了内心的烦恼。
' y, s2 k! m3 j- J; F" Q! g) ] 静则明,深乃远,虚则容,圆乃通。快乐源于满足,满足源于欲望。无欲则刚,有求皆苦。止虑方能清静,少语才能深远,谦恭方能虚空,无执才能圆融。“宠辱不惊,看天上云卷云舒;生死无意,任庭前花开花落”,这就是静深虚圆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