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8|回复: 0

中华饮食文化演变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3 19: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独具特色和个性的一个分支。从50多万年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6 y# o0 W3 c! n. H2 i5 c1 \
6 M5 b) {% w9 a3 A
  石磨的普及3 \1 ?$ ?. o2 Z8 h; ]1 p
! Z& ^$ e' e3 Y# H
  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先民们通过碾盘、碾棒、杵臼等对谷物进行粗加工,难以提供大量去壳净米。到了周代,石岂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石岂,即石磨。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为主变为以磨为主。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 }8 ], w, {2 N' [- q4 i9 z
. P. L9 a+ h, u0 _  肉类开始加工
( N/ c# V( Q5 D) S! c" b, \) ?+ W5 X
  与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类加工更为考究。而且,作为对肉类初加工的选割,与后期烹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尤其是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在进食时,各式各样的菜肴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进行,这些都是由肉类所切割成不同形状所决定的。
9 E: |; T( Z% V" d2 ~$ _) w$ L1 _
  八珍的出现: }' Z& j2 N, ^% L5 C6 _$ W% [( C' o
5 V/ k0 K- L4 n6 D
  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以炮豚为例,首先将小猪洗剥干净,腹中实枣,包以湿泥,烤干,剥泥取出小猪,再以米粉糊遍涂猪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状,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内,把小鼎又放在大镬鼎中,用文火连续炖三天三夜,起锅后用酱醋调味食用。这一道菜先后采用了烤、炸、炖等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余道。“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撩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至今还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宝粥”之类。
, s; O1 ]2 x# ~+ V, K
7 p9 n: j0 K- A% }1 x9 S% m& s6 B  四大菜系诞生  c0 v# L8 S! J2 E

) ^( J- k  {. _  B3 s5 s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民族的互相融合,在饮食文化上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味。在北方,古齐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
- K  k9 E* G" a/ v  L$ C
, l$ T+ d0 M0 L% m  在南方,楚人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占有今天的“鱼米之乡”。“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四季,水产畜禽菜蔬联蹁上市,为烹饪技术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由于又融汇了南方很多民族的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 g# H4 [/ ~7 U! G# d0 F

: p- b) y0 _( w5 n' o& Y  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
3 r) C' r( [. R; {! x  a% p5 R8 {7 M  _
  秦国的统一大业进行到后期,秦末发兵兼并桂林、南海和像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十一年受封为南越王。利用广州地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饮食比较发达,目前广东的饮食文化,其实就是由赵佗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烹饪艺术和器具引入岭,结合当地的饮食资源,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8 |+ b$ m) N0 j
0 r& e/ `& q( u至此,后称“四大菜系”的鲁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苏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雏形已经初成。
" q8 f5 j+ ]/ K" q' |& S* T) _% v
! Z# O- O- e+ I  吃在汉唐, K" n% P7 @1 E
: f7 ^7 Y1 k- a7 v8 m  A9 Y5 u# g0 ?) O
  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完全诞生,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为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相等于汉代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
" n0 O5 z- `4 G, s
& w% C5 h1 w: z% d  在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剧了。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Z. r1 X. h% ?  ]
8 Y. ?5 V" s3 F
  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肉饮酪”开始成为汉唐时期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各族的共同饮食特色。, W& a; u, e4 ], Q
3 h# s! l4 j' a, s' }0 f5 b8 }; K
  今天日常吃的蔬菜,大约有160多种。但在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一半。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
( z5 w  ]  v. P6 X( d" d+ T! [, i) q8 h3 m; j
  在汉代传入的诸种胡族食品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其中尤以煮或涮羊、烤全羊最为典型。. Y& e6 a1 L5 u+ |# }

% E" ?" u# Q, x( E+ M( \  汉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的时期。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须两脚垂地,这就改变了汉族传统跪坐的姿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家具新变化,到隋唐时期也走向高潮。这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床榻几案的高度继续增高;另一方面是新式的高足家具品种增多,椅子、桌子等都已开始使用。桌椅出现以后,人们围坐一桌进餐也就是自然之事了。
" Y: d' B' j: |- s1 f# q: Q) g/ ^' r
  唐朝与域外饮食文化的交流非常多,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有一种崇尚西域的风气,饮食风味、服饰装束都以西域各国为美,崇外成为一股不小的潮流。当时的长安,胡人开的酒店也较多,并伴有花枝招展的胡姬相陪,李白等文人学士常入这些酒店,唐诗中有不少诗篇提到这些酒店和胡姬。酒家胡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 O6 O, o; q  c! i% U) C9 @7 @/ {6 G* G' P# `; U! a5 ]& W  n* h
  茶食在辽金
* {" P" O- }% w1 R  [" i4 ]: l: k
  随着茶叶的交易,茶食也深入到辽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金人在人生重大的婚姻典礼中,都以摆上茶食为正规。而所谓茶食,只不过是先进一种像汉民族常食用的 “寒具”,即炸麻花之类的大软脂、小软脂的食物,次进一盘蜜糕。只有待整个宴会结束,对待来参加婚礼的上客,才端上“建茗”。茶叶成了只有富者才能啜之的饮料,而粗者只能喝乳酪。
7 n; v. @! F/ _5 g! k+ Y
) u, f! H/ o4 I, q; d7 D  w" H  忽必烈的涮羊肉
+ L" B( Z% Z0 K8 G( B) p/ ]4 Y1 D6 P  S7 D# p( I; b0 E
  到了元朝,帝国的疆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阔发展。这一时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月饼,已经成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 l' P+ P! s! g4 c( D
# {; y; j3 g( ^3 h# }
  而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  4 N+ `: Z# a0 ]
& u: U5 |$ w8 s( W. ^/ V' j
  宫廷的奢靡
; I# e  ~! E( R( J# G/ u+ A( o6 n# ~! \0 j0 P' Y3 p
  明代的宫廷饮食奢靡无度。宫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鸡枞,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东海的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笋、糟笋等,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中都的山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当的莺嘴笋、黄精、黑精。北山的核桃、枣、木兰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种菜蔬和干鲜果品,土特产等,应有尽有。
& z4 ?/ g5 C+ O! Q5 V  ~4 ?9 {' N5 ^6 p1 B: z! q
  北京的宫廷菜
# j3 n5 S5 u) t. v- B# K. \; V) u' l* u3 }" d9 ]7 w* u
  全国各地的风味菜,多年来在北京汇集、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京菜。过去北京有皇家、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巨商大贾和文人雅士,由于社会交往、礼仪、节令及日常餐饮的需要,各色餐馆应运而生,宫廷、官府、大宅门内,都雇有厨师。这些厨师来自四面八方,把中华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充分施展发挥。宫廷菜是指清朝皇宫中御膳房的菜点,也吸收了明朝宫廷菜的许多菜点,尤其康熙、乾隆两个皇帝多次下江南,对南方膳食非常欣赏,因此清宫菜点中,已经吸收全国各地许多风味菜,和蒙、回、满等族的风味膳食。宫廷菜已享誉海内外,有天下第一味之美誉。北京烤鸭,是宫廷菜中一种,风味独特,名扬四海。, b- r, |: r3 Y# Z
# f& R2 ]/ S3 `8 s
  官府菜的演变
. K3 C5 }$ O/ c0 m9 ]7 Q5 R& _
. R2 x7 O$ z( d  官府菜是北京菜的特味之一。过去北京官府多,府中多讲求美食,并各有千秋,至今流传的潘鱼、宫保肉丁、李鸿章杂烩、组庵鱼翅、左公鸡、宋嫂鱼羹、北京白肉等,都出自官府。北京谭家菜颇有代表性,出自清末翰林谭宗浚家,后由其家厨传入餐馆,称为“谭家菜”。近年出现红楼菜,也是官府菜。京菜融合八方风味,因此烹调手法极其丰富,诸如烤涮爆炒,炸烙煎火靠,扒熘烧燎,蒸煮氽烩,煨焖煸熬,塌焖腌熏,卤拌炝泡,以及烘焙拔丝等等。
% U* C7 b  C+ {5 Z1 }" W
' X# e& C/ L" K& m# n3 W+ x3 u  满汉全席大餐
$ v! }* T  |1 B# p4 k
. G9 K7 q4 E: a# d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用,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北京御膳饭店曾将满汉全席分为六种:蒙古亲潘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
2 ]% Y" K8 a' Y$ `: s$ i4 V, A& F  P- S: W/ s" n: r! `1 X- b
  满汉全席聚天下之精华,用材不分东西南北,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尽是口中之物,清代的满汉全席,有所谓山、海、禽、草“四八珍”。“山八珍”指驼峰、熊掌、猩唇、猴脑、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指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大鲵);“禽八珍”指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草八珍”指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蕈、羊肚蕈、花菇、黄花菜、云香信。
" a2 \, T# L, |  z  n
- R/ {; }, U6 s( q- K  乾隆甲申年间(公元1746年),江苏省义征县有位叫李斗的人,着了一本《扬州画舫录》,其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
+ [! q0 `+ \1 s) F% v
. D4 r& D7 u/ n5 S! X" h7 R% o  满汉全席可谓是中国极权主义引导下的饮食文化在几千年的演练中结成的硕果,达到了人类在口福方面所能享用的高峰。2005年1月有客商在西安一掷万金,出36.6万去吃一酒店做的满汉全席。其实那个所谓的满汉全席当然不是真正的满汉全席,因为有些东西如熊掌,猩唇,是不大可能得到了。由此可见,真正的满汉全席该价值多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4 08:04 , Processed in 0.0213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