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13|回复: 3

永恒的记忆——抗战画展之国画、油画、连环画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30 07: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恒的记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二)
3 H# U# H& N# d4 r# X) E发信站:
天益社区([url]http://bbs.tecn.cn[/url],版面:金石书画! o( ]# ^7 Q2 X2 h8 G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148873
$ e; q0 w& b) n- v  a: {" d% @  T; W8 K" z$ c0 ^9 h" d& k
第二部分,展示从抗战到20世纪末艺术家创作的国画、油画、连环画等作品。. @' _" k6 o4 [( P4 n. N
1 c" z9 E5 ~/ F, D* u$ i# q6 x

. S  V3 W2 |$ ?2 N, B《仇》
, B5 A  z. o, g0 w' l* F1 a9 \$ X: {' x张明曹
1 n" u) S! l' x9 T连环画选页3 i& \; c5 X' g. h! D
% A7 N! D9 q0 ~3 V- I
张明曹(1911-1978)& k& x0 C3 L7 \3 M' f' H# r8 [' T" E
  现代版画家。浙江乐清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参加中国青年美术家联盟及MK木刻研究会和野风画会等。抗战时期,张明曹回到温州,以木刻为武器从事战斗漫画的创作,并主编漫画刊物。1938年张明曹担任了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永嘉分会理事长和浙江省战时木刻研究社主任。1938年创作木刻连环画《仇》,1950年至1952年曾任温州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53年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从事连环画和国画创作,曾先后创作出版《威尼斯商人》、《瑞典火柴》等连环画多种。解放后张明曹放下木刻刀拿起毛笔,他的国画连环画有《云间摆渡》等,国画《郑成功收复台湾》现藏吉林省博物馆。 7 W, `& a5 M+ \( i
0 T6 v- z; I0 q5 K. M
$ ?1 |& t: ?' H
《仇》
& \3 B6 U9 U# x  o张明曹
, X1 X. G1 b3 c. w" p连环画选页8 y# R7 i+ `# N, t3 P* p) a

' I+ n5 g# K: R( r# x/ |4 S( N0 l7 M& k+ g  k+ i/ u. o
《一支枪》( T5 u9 a4 K6 Z; e3 X& F
邹雅4 y! f4 H+ R1 t' n2 z" O3 Q
版画; j. ]/ B+ `0 {
7 v9 N8 B5 Q9 }# j
《日本觉醒联盟——在太行解放区组画(一)学习》4 a$ x  K- C3 j4 w& o1 m) r  H5 @
邹雅+ }; S3 i* {  p
版画% r  O) t! U/ F1 r* j$ Q, H  i
1943: k/ m7 Z7 C! ?/ N8 V7 ?5 N$ |
9×7.5cm8 }  N9 Z( p! E! w' L

% d0 _( Z" O. a" u* I' L5 j$ Y
《日本觉醒联盟——在太行解放区组画(二)打棒球》% l( e; D/ u4 U
邹雅
- X8 f2 l5 Y! s& X, K版画- O# @+ I% j5 x$ [
1943
4 k$ Y. |2 u# l8 H; C5 k: M9×7.5cm& t( Q' |  [1 h
9 m! i: L9 {7 v( c
4 L7 k' D' y( w9 F4 p$ H
《日本觉醒联盟——在太行解放区组画(三)生产》
, X& D3 ?" S6 u3 ?5 h: }* w( }% t邹雅
% q# y7 M' E; @; q版画# P, x0 H. u8 X- ~& }3 J7 E
1943. E; {+ g- E2 O$ x2 G2 K
9×7.5cm

" ?6 @" P% r* N/ y; d  M. ?

( y0 L9 |. c) V% J" t& \

# T- U! C$ }& P4 _3 B2 }% N《攻城》
/ [' L9 v# ~% X6 `6 [  t6 u邹雅
; N# E$ a% c" c# k- s- M% ^' }版画
- D( D4 h* ^9 V; b1944  S$ U4 X: ?, w
25×10.7cm
" ^: {6 X- q( l* n$ u8 H) m
2 o. b% E: F7 \- Z' ?
9 E3 m/ e# c! d. T) @《铁佛市》3 t2 L$ m+ P4 J+ g7 ?* ?
吕蒙、莫朴、亚君8 K/ s' o% V; |/ S
版画# Q+ x, z1 S6 I3 M  K; b
1943
7 J8 n5 P9 [% U. K; ?: ?/ [% _) _& V
吕蒙(1915-1996)
# `' r; Z' b% b: p+ @# e  原名徐京祥,字徐华,浙江永康人。1934年肄业于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为广州现代版画会成员。1936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军政治部文艺科长,创办《抗敌画报》,主编过《抗敌生活》、《华东画报》等。后参加新四军木刻研究会、苏北木刻协会。解放后,曾任上海军管会美术室主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Y  P- k  q0 ^) A- _8 J2 L

8 b; O6 l" Q  M& a8 c, G, z莫朴(1955-1996)
! q  q/ X. t2 G9 ?  u' p  江苏南京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1933年上海美专毕业。1934年与他人成立“上海国难宣传团”以抗日宣传画为主在,沪、宁、华北、内蒙古展出,1936年油画《逃亡》、《红顶屋》、《琴师》参加全国美展。抗日战争后,先后在大剐山,《抗敌报》、华中鲁艺美术系、延安鲁艺任美编或任教。其间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鲁迅》、《百团大战》、《我们战斗在苏北》、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年画《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机场》及素描《毛主席会见农民诗人孙万福》等。解放后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教授及浙江美院院长。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或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如油画《清算》、《宣誓》、《鲁迅和祥林嫂》、《南昌起义》等。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浙江文联副主席、浙江美协主席。$ \, x; l# b% S) B

8 Y5 m  {! C  ?: V程亚君(1920-1995)
$ r: [/ k# n& _( Z( ^  安徽歙县人。16岁入第七战区政委会青年干部训练班受训。1938年春,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在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一营任俱乐部主任、新四军六支队一团二连政治指导员。1940年任一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一纵队政治部俱乐部主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文娱干事。1942年任淮南艺术专科学校教员,后调淮南路东总文抗,和莫朴、吕蒙三人创作《铁佛寺》木刻连环画,共百余幅。抗战胜利后,任皖中总抗联秘书。1946年调文协美术工厂专职创作,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铁道部文化学校政治部主任、铁道兵预备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1957年调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1961年任上海国画院秘书长。1979年任上海书画出版社顾问。 4 G/ H2 M' T+ F1 X2 w7 s7 z1 y
; }+ V! F1 n; F7 R4 [! p; f
% W) B# a% y3 E  b" Q
《铁佛市》0 c5 A8 J  x6 J4 J. {- o
吕蒙、莫朴、亚君
' H, S9 K. ~: J版画
) w' r. ]7 p) j" ?- z) b- w/ x1943, l) e; A2 y3 d; M9 w& G# s( v

* D. h  \* e" n4 A# o$ d8 z饥民》
6 k& i# d& V+ |7 U& ?# s2 `# y戎戈
" {. f) E' G0 v* E版画
. V) t5 T( }" b5 E5 B9 {2 O( w! J! c7 K4 b6 ?! g* i1 P! e/ f4 f2 e  }
戎戈(1923-)
' Z; e3 g% m1 F/ }6 O6 v0 t  原名戎维域,笔名戎戈,浙江宁波人。14岁到上海当学徒,后于苏州美专肄业。1941年开始从事木刻制作。1947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候补监事。1949年以后在制药厂任职,业余坚持木刻创作。1959年调文汇报社担任编辑工作。
2 y; ~0 R. e# Q' J* C1 y: Z0 i# R4 H. g/ k$ y2 Q4 g

& a; }4 l# ]0 d《进城》6 T5 F3 F. @2 v: O: y
陈烟桥
4 P5 k! ~* Q, o0 i) q% ?木刻
- `, R' V$ e6 R9 o  v) d# m
' i* k* N7 t2 p& Y3 j0 A7 y) h& _陈烟桥(1912-1970): K9 V9 `5 O8 F- D% k. I: f
  别名雾城,广东宝定人。擅长版画。1931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早年从事新木刻运动,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科主任、华东文化部美术科科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主席、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 F! A0 f+ t$ f; Y9 I7 Y; v7 K) C) D1 z3 n) x
/ v5 b) b- J3 s
《瞄准》
+ \  T+ \; B2 r# S$ S; W夏风; f( [* U# W! {  Q  X' c# U& g" O
版画3 F- r1 s4 k5 |$ ?& t5 Y; O7 d
1945
3 @# H( p, a1 V: m, Z% L# a2 z, j/ H17.6×23.4cm % k( g  U$ L/ P) C3 I
  }$ J1 o0 O) k* D; R! I
夏风(1914-1991)% O" Z* z3 b- K+ n
  原名夏石蒲,河南原阳人。1930年入河南艺术学校,1933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继而又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深造。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木刻研究班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到张家口华北联大,后至东北画报社及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工作。1950年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8年后为北画院专职画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f, f3 z) d# K6 o& y

8 f6 l  R$ P& c2 [5 y
8 a( _+ l2 a& A( j  R% Z
' L0 `$ j" k2 z
《神枪手》
* d" |. x; K2 q$ A% B沈逸千* B! d  K! M0 I& c5 h. i! x" z
中国画; [( [/ f" W& C" v( z
1944
8 o# G+ q9 h7 y( l162×89.5cm
6 ~5 u5 a, @) R4 f3 L' H, b
- o4 O" V& g- _$ [& M0 p% j; F沈逸千(1908-1944)
, E) {# `8 }$ I5 f0 ^  d. H/ G& P  原名承谔,以字行。上海嘉定镇人。早年师从旅沪日本画家细川立三学习素描,后考入上海美专。“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第一幅抗日宣传画就出自他的手笔。历任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团长、上海国准宣传团团长、《大公报》特约写生记者、《良友画报》。特派记者、战地写生队队长、中国抗战美术出国展览筹备会总干事。1940年春赴苏联举办(中国艺展)。著作有《察绥蒙写生集》。 ' g" A$ ~7 A5 e/ e! a( {: e
  1944年,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回到陪都重庆不久的沈逸千,正准备实施抗战美术作品出国展览计划。但因先后在四川万县和重庆两次被日伪特务在食物中下毒,而身染重病,并于1944年中秋前夜在重庆失踪,时年仅36岁。该作创作于1944年新春,是沈逸千的绝笔。该作取材于战地写生,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中较早表现抗战将士战斗形象的作品之一。! i, {# ^/ o+ J( f7 D: }. ]
+ y& q+ [6 W3 M8 z* J

3 W7 E/ D) ~5 r) I: k2 M被日寇炸毁的机场废墟》8 J9 o3 N5 {) \/ R4 V# T1 d
韩景生/ e' ^7 m, I) W8 @! d7 ^
油画
! g' W3 W0 K: }1 \2 C, z* P, G3 G" N3 A1947
! j; M( e' t: n& c64×80cm
7 ?/ ~7 [/ \* \  X1 E) o4 u2 z9 f* K% r5 F+ P% `+ ~% ^0 B
韩景生(1912-1996)
# t$ A  \: C; Q  Q# ~  河北昌黎人。擅长油画。1927年函授于上海美专,1929年在哈尔滨市俄国人开办的美专学习油画,1936年在哈工大工作期间拜师日本美术家石景柏亭学习油画。1945年后一直在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作品有《冬坞》、《中央大街》、《四季春》、《上海折船》等。! U& B0 W7 A% _2 U

. o0 _5 y% ]0 `" r  m4 o+ j2 \" L" v8 ^
《七七号角》
2 R) y$ d8 V* G, Q' u. C) S唐一禾
) A$ x% C' k/ [: E' U0 Y油画8 j. ^2 x' x+ o
19406 F1 o4 L% o( |  v8 W0 s7 M! j
32×61cm
6 i) z' d8 b6 ]2 B- U2 r
2 ^% a  g* _1 y* I7 D! |: z唐一禾(1905-1944)
3 j2 D' G' h- \5 H  生于湖北武昌。先后在武昌艺专和北平艺专学习。1928年在武昌艺专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1930年入巴黎美术学院,从师于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劳郎斯研习油画。1934年回国,任武昌艺专教务长。唐一禾在艺术上的主张是“理想的现实主义”,他的艺术具有民主性、人民性的强烈色彩和豪壮的激情。油画《七七号角》创作于1940年,是唐一禾计划创作的《抗日战争史画》组画的第一幅油画稿,也是他的最后一件作品。
% x% b- _, q+ m/ t0 y
0 j/ A. U: k5 T" {% f" g. M- x% T4 N! S! e: J
《女游击队员》
& b8 r( x8 e) _+ s! [* X唐一禾4 J' Z6 {1 g4 p- K& w
油画
' q# f7 A! x8 H; v. s6 z) ^82×64cm
1 `  C# r) }4 _6 W& k0 [! T* A  n2 H4 M

& }& B" M. q3 L5 n: L" W& D《放下你的鞭子》
( `3 Q" Q6 {6 s. B/ l司徒乔5 {4 w3 |  _( u# g/ ?% q
油画; b! ?) g/ q2 b/ t+ ?( U% j- y, I' \
1940
$ \- r( [& }6 a5 v5 x" D8 X124×177cm ' k3 ^- H( o: T( w# `& w9 T

8 x+ A# J1 ~/ V1 G6 Q8 H司徒乔(1902-1958)
7 x) F0 t: A% C  ^! E  广东开平人。1924-1926年在北平燕京大学神学院学习。1926年在北京中央公园水榭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28年赴法留学。1930年赴美,以给华人餐馆绘壁画谋生。翌年回国任教于岭南大学。1934-1936年任大公报艺术周刊编辑。1938年去缅甸仰光养病,1939年去新加坡养病。1942年到重庆,1943年赴西北乌鲁木齐组织天山画会。1945年在重庆举办新疆写生画展。1946年曾远涉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五省作长卷《义民图》等。并先后在上海、南京展出。后赴美国养病。1950年回国。1952年担任中央美院教授。 + P2 y3 `0 R; @& M

4 B- o( ^% [2 E; f+ B; k' q: Y) d
) c) h" S6 k: l* m. s《愚公移山》
4 w1 L" J, E/ j, v2 v- x徐悲鸿
2 i( W1 w# s/ R, m1 l; j" U( T" D中国画5 N5 e' S5 q( |  V8 w; N2 o. C/ F
1940
9 X( Y( H( g; U144×421cm
, K1 I8 s3 I' A% s* C, Q) r: N- D
: P1 ~' M- n8 m  J3 L徐悲鸿(1895-1953)
% P8 |0 L( a5 T) w+ {  江苏宜兴人,幼年随父徐达章学画。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1917年赴日本学习美术,1918年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担任导师。1919年至1927年,在法国留学,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曾往德、英、意比等国参观考察。1927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并筹办中国美术学院。1946年到北平,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49年在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组成后出任首任院长。 1 i( v+ H. O2 r! l) r% S  ^
  倡导写实绘画的徐悲鸿,更多的是通过中国画实现他的“改良主义”主张。他借“哀鸣思战斗”的战马寄寓忧国忧民之情;他的《愚公移山》借用古代寓言故事,寄寓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国人。作为抗战时期屈指可数的几幅中国人物画作品之一,《愚公移山》虽没有直接表现现实中的人物,但以理想主义的手法表现了创作主体的爱国热忱,特别是那些垦壤凿石者的裸体形象的刻画,被作者认为“因为靠着那几根骨头和肌肉的活动,方有饭可吃,有酒可饮,有生可用,有国可立”。
" x( B- Y" G$ O& A) S  C% y- f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07: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 i3 v6 y# v& U1 D+ j2 O$ V《流民图(局部)》
$ _' f$ y+ k; |: u4 y1 f+ U+ s- m蒋兆和
+ `. U8 b1 P0 `! {中国画0 ^( q0 L" O' d+ A4 V
1943
( t7 l5 B4 ^/ m: ?) v, i  ?& \200×1202.7cm
. y7 n( k$ q4 v4 A3 I  M5 t6 M4 x3 t1 ]/ B4 f
蒋兆和(1904-1986)! n$ p7 K/ M8 d8 o1 q( Z9 u
  四川沪州人。原名万绥,自幼家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0年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1935年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并举办个展。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三届理事、为第四届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 _# i" v, b7 `! Y9 {" V
% |% T% u3 K7 Y) g- ~) j- O. O* y1 J. @
《鸡毛信》* ^9 P( [- _  h. S* H7 U
刘继卣
0 T9 L$ s$ O- `& f. W9 z+ r连环画% K7 F* j+ ^; P
19517 r4 t& ^# a* U. E/ \3 A7 o6 n
1 E% q# _( {0 M. E. j& h$ L& E7 B
刘继卣(1918-1983)( U. H# F( M1 m& L4 p, j$ x6 K. a
  天津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幼时随父刘奎龄学画。长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创作。擅画人物仕女、花鸟走兽。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国美协理事、北京中国工笔人物画、花鸟画会副会长等。作品有连环画《鸡毛信》、《武松打虎》、《东郭先生》、《大闹天宫》等。 2 n1 J, [( M7 p. T) s. l! K3 o
  由蔡若虹改编、刘继卣绘制的《鸡毛信》,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在1951年由大众图画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很快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好评。刘继卣在《鸡毛信》中塑造的海娃,在日寇面前机智勇敢而又诙谐幽默,令人感到真实亲切;甚至就连海娃放牧的羊群也被当作主要形象,被刻画得富于灵性,在患难之际是那样与小主人配合默契、相依为命。这套曾获1955年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作品评奖一等奖的作品,无论文字脚本还是绘画,都曾对建国初期的艺术创作突破概念化、塑造典型人物等方面起到过积极的影响。
0 }' Y5 }# M7 Z
. N1 E5 g; K, G  j
) }, U3 G; c- p《铁道游击队》
* S7 T: ^0 W* `' y6 q丁斌曾、韩和平
$ C2 l4 `. F" |4 W* Q5 y: {# |' a' W连环画+ ]4 `- M1 \7 X) D. ?' K
19556 q) ^7 V' [5 _* I# M

1 M/ O' l. R  G/ K) P8 w丁斌曾(1927-2001)
+ U0 q3 W8 x3 j  浙江吴兴人。擅长连环画。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创作员、《中国连环画大系》美术编辑。作品《铁道游击队》(合作)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沙家浜》在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奖。5 @; v* r! [' y0 H6 }

2 |* A$ N0 _1 X5 c$ d+ K韩和平(1932-)
- V, u6 o2 X, D4 ~  吉林东宁人。擅长连环画、油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艺术研究所主任。作品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合作)、《红岩》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0 e- k; O% h6 v
  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的煤矿和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成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配合山区部队。在枣庄临线上对日寇展开了英勇的游击战争。日寇曾疯狂地对他们进行反复“清剿”,但他们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粉碎了敌人种种毒辣的阴谋,取得辉煌的战果。这套连环画就是描绘铁道游击队英勇斗争的事迹。
* \4 G  w) C% v- e/ N  1955年由丁斌曾、韩和平绘制的《铁道游击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道游击队》,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而这套连环画却能在长达千幅的画面中,既重视连贯性,又富于变化,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风土人情的描绘,都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可谓一部工程浩大的优秀长篇。为了使作品具有生活气息、富于真实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丁斌曾、韩和平曾先后五次踏着当年铁道游击队的足迹,采访寻觅,画了近千幅速写。 0 e% O3 N  O" D( l
& r2 D; A5 `6 [' @0 L; O; ~
/ u  A% k# R* n# r
《家》- z5 H# L; v: v, _
秦征
- e# f, Y4 f- S7 ~油画( B* j" \$ @. z; `
1957
2 q' A3 D* h: O5 n# ^9 o165×140cm 8 w5 f- f4 l4 e( w
: K! q) K! }+ _0 X2 ~
秦征(1924-)* z9 z( A8 F$ u4 V9 F6 X
  别名秦疏楷,河北行唐人。擅长油画。1940年在河北平山县任“青救会”宣传部长,并从事木刻创作。1942年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任美术队长,从事木刻及连环画创作。1946年担任随军记者。1947年任华北群众剧社创作组组长。1949年在天津军管会宣传队任创作员。1950年进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55年在中央美院油画训练班学习。1960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工作。1973年起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党的临时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油画《家》、《贺帅在1968年》、《乡村教师》等。 + _, c% B4 A  ]; j5 p7 @

6 Z5 n9 ?9 b( Y# r, C& s6 W
# J1 I2 U  X0 M- ~9 C
《地道战》# g  R" U) r- }8 K6 P. d
罗工柳/ `, D: F( c0 t. s* }2 U
油画
  X* g: e* }# F' T# O19510 ^' z( q" }- ]" ^; A- U
140×169cm
7 {& O/ `3 K' n; L* I1 N4 L$ W* Q! {  F# l: `6 h
罗工柳(1916-2004)" K2 _" a& i6 |" T- M9 Z$ W1 |
  广东开平人。擅长油画、版画。1936年入国主杭州艺专。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1955年以教授身份赴苏联研究油画艺术。历任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主任、教授、副院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品有《地道战》、《整风报告》、《在井冈山》等。 ) v# [2 W# @3 Y- ^) c
  该作品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画面中心的女民兵,一个是了望口。作为整个事件的焦点,握着枪通过了望口向外注视的民兵起到了功一发而涉全局的作用——通过他的眼睛,一方面把观众的视线和联想引向户外,另一方面则调度了画中所有人物的临战状态。画面中的女民兵则是画面的焦点,画面中虽没有一个人看着她,但作品以暗托明、以屋顶和地面透视线的指向、金字塔构图的顶端、环状构图的中心位置等构图处理,形成了女民兵的视觉中心,从而稳定了画面,增添了叙事情节的丰富性。
$ H- f. x% l5 K" X( I  {" P8 ^+ {' O; H0 i) }

6 @7 F! M5 F$ ?% Z# {) h% e《八女投江》
+ c3 ~4 u( K* K; z王盛烈
5 [0 A6 s4 h$ d; Z$ m5 E中国画
( @: i% e2 e' S5 f4 O" q1957
" Y) |$ _7 A# G' P145×392cm
7 E  k, p( W5 N  Y
( N, S. B9 c' q' e* j王盛烈(1923-2003)
7 s& L1 P+ X2 f: L& r- H& w  又名橐子,辽宁沈阳人。擅长中国画。1941至1944年留学日本新京美术院东京分室。1947年任辽宁省立沈阳师专艺术科代理主任。1948年任东北行政学院师范部美术组主任。1949年后历任东北鲁艺美术部、东北美专、鲁迅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鲁迅美术学院王盛烈艺术中心主任导师。1998年获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油画《阅读》、中国画《八女投江》等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家乡的孩子》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0 _: J, I1 b2 m/ U7 L
  牡丹江畔。江流滚滚,硝烟弥漫。作品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日军包围,激战至弹尽粮绝后,一起投入牡丹江而集体殉国的英雄事迹。# w8 d6 B2 G* n
  关于叙述性作品的情节选择,往往体现了作者艺术创造的能动性,作者花在创作《八女投江》上的许多心血无不体现在这种情节瞬间的选择中。作者认为:“独幅绘画不能具体地同时表现事物的过去或将来,只能是通过瞬间的形象集中概括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事物的本质,它的过去或将来只能是在形象的塑造中预示出可能的联想。英雄的沉痛遭遇是一个悲剧,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哀悼和追念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但把它作为一幅独立的绘画进行描写时,仅仅突出这一点是很不够的。”所以,作品没有直接描写敌人,也没有直接描写八名女战士毁枪投江的场面,而是把情节处理在暴风雨来临的瞬间,经心营造阴云弥漫、浊浪滔滔和险崖绝壁,以此渲染气氛、增加悲壮的历史感,并以冷云为中心人物构成画面金字塔构图的塔尘,画面形成的三组人物是:一组抱枪投水,一组抬着受重任的战友,一组一面苦战一面前行。这幅作品以纪念碑式的人物塑造、自然环境的烘托和写实人物的中国画笔墨语言处理而代表了五六十年代主题性中国画创作的最高水平。
/ i9 C3 s- r% g6 z
$ O0 R7 a" P9 m, P+ F/ A( v" {- H/ g" f; j" Q8 _
《狼牙山五壮士》
. O- |0 R5 M" k- X5 N! t* U& b詹建俊6 [8 W! I: @2 \; V' C' V
油画
& ]. e- r; l8 u% k' {5 F1959
4 D6 h  g+ D: A9 j185×200cm 0 u+ b% [1 K5 b% \0 C
5 O9 y: b  Q* F
詹建俊(1931-)2 S0 |" e+ f5 s) b# \
  满族,辽宁盖县人。擅长油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彩墨系研究生班及苏联专家油画训练班毕业。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7年作品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竞赛奖。作品入选第五、六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油画展等并获奖。1994年后历任全国美展评委、总评委、评委会主任等。作品有《狼牙山五壮士》、《庙的歌》、《帕米尔的冰山》等。 " R! t. F" m, o* X  g
  t6 ~/ v9 b5 N# W: R: ]

) ?6 W' O9 J( E% o《转移》
: j6 P" D) M. C/ z王流秋
+ F8 r4 W! q8 ^4 ]1 [8 L油画2 @2 {' R) B" l( a6 c5 d6 N
1957" ^/ ]' h% y7 s- Q
175×233cm+ \% x" z* v, {) K. V8 K

6 d1 ^3 Y  n' W. {% X$ N王流秋(1919-)+ o( A/ k8 h7 g4 r  m
  祖籍广东潮安,1919年11月生于泰国。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后到部队从事美术工作曾任《江淮画报》记者。1950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任绘画系主任。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进修结业。1951年起到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油画作品《转移》、《露宿》收入《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江苏、上海、浙江美术馆收藏。近年出访泰国法国并举办展览。先后在上海、杭州举办个人回顾展。
" P  a. ^2 m+ y; X4 U7 O  《转移》将历史镜头对准了太行山区。山腰上下都是悬崖峭壁。转坳处,峰回路转,山路上来了一群人,男女老少挈幼扶老,背扛全部家当。原来日寇扫荡太行山在即,村民在民兵组织下主动撤离。画面浓缩了当年整个中国乡村经常发生的男女老少背井离乡的现象,具有典型的意义。画面特选取太行山典型的转角处,将人物置于这特定情境,一方面反映了抗日斗争中民众的灵活机智,另一方面也以少胜多地暗示了山那边更为壮阔的场景。
+ F' i! j0 ~& S* R6 z& i& T0 F: y  该作创作于1957年,是王流秋参加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毕业创作。王流秋在四十年代就以版画闻名。作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转移”是他的一种亲身经历。在俄罗斯现实主义盛行的年代,主题性创作无不以表现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最高境界。而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的《转移》,则疏离了当时盛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现实主义”模式。但这件没有直接表现“英雄”形象的作品,也成为“反右斗争”中他的一大罪状。此画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
4 H" v( i2 T) N, A2 g6 S
4 ?% k* ]+ K& A; ?5 h; ]
4 X7 l$ v+ b9 n《英雄小姐妹》
' S; k; ?5 ]( f# Q* Q0 K' n& N王德威
+ J6 I9 R7 k( [油画
) M( A/ V% n+ i: g; ~7 A1957
! _" \' n0 O$ u$ I; r6 G125×60cm " W# Y$ B$ K& ^
. o* m/ G' E$ X  W" l
王德威(1927-1984)
6 H1 A1 `3 y2 C  河北高阳人。擅长油画。1938年曾在新安旅行团任美术组长、队长。1950年在杭州美术学院研究部研究生。1954年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历任《儿重画报》,《华中少年画报》主编,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有《渡江战役》、《刘少奇同志在林区》、《英雄的姐妹们》等。 , O$ w: R) |+ q8 U' g. V- E

, F+ g1 D+ |5 x* [9 G/ z) k
9 u! ?; F  q& T% @% F, |& U! @& f" |《在战争中成长》
& x6 L+ d) w2 \8 n; p秦大虎、张定钊
* e  N) Z0 @* K. Q- A: |. e* }. j油画) q- B; ?' P) C1 ^
19648 r2 V( Y+ }/ b7 Y. Q+ q( X
160×160cm : ]. I, a# G( Y" w; e0 _; r" O/ e
+ B2 J. t9 B/ V$ k4 n
秦大虎(1938-)
! o' i: g8 G7 n  山东蓬莱人。擅长油画。曾在部队文工团学习书画。195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曾在上海美术设计公司、济南军区创作室工作。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作品《在战斗中成长》、《老将》、《田喜嫂》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十二生肖》、《永乐仙女》、《光辉的历程》、《絮语》等。8 Z/ i: N$ Y9 S/ c% G. ~

4 a5 V9 D- |7 F% [3 H7 T* N8 I张定钊(1938-)
' R% ]2 ~3 E  t$ p! d/ G  福建浦城人。擅长油画。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系教研组副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副主任。作品有《激流》、《荷花》等。

! w$ u0 _7 L$ ]3 V4 ~
1 K* }% V; {8 W2 ^7 T& Y; R2 k1 K
* }4 }/ a$ [9 A6 z
" I( S/ W$ x7 J5 J+ b
《巍巍太行》+ @5 B$ n: ^# S3 `+ p4 q$ e
张文新4 ?; q" t4 M& ~5 J
油画% N4 Z! Z! C) M
1979
' u$ u. h, @/ M5 `! o' y" z1 g5 J2 j8 M174×300cm : O% C/ M9 T- ~

- O9 X9 t' _1 T+ G+ r; H& r# j张文新(1928-)
% [4 S, O: w' g) M/ q8 L  天津人。擅长油画雕塑。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科,1956年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历任北京美术工作室、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画院专业画家。现旅居美国。美国油画家协会评委。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外博物馆、画廊等收藏。作品有油画《巍巍太行》(1980年获文化部年奖)、《工程列车》、《间苗》、《入社去》、《刘少奇在东北》、《战友》、《周恩来》等,雕塑《鲁迅像》等。 5 {7 S) P- T% s4 a0 i" [
( o- [3 A2 F3 J! y
7 S; @, o3 k; X: Z* x% v: }
《王道乐土》
. o6 F$ e0 Z3 i5 V. |8 L% L  w周思聪5 G$ e# c" y7 {* Z( d& I! U
中国画
* b/ P& |  D9 G- o4 M5 q/ H& j5 [+ q1982! \/ m9 }- Y% K: u! \4 i- w7 |3 F) B
177×237cm
' Z  f5 y6 W8 Z3 r# @! E$ Y$ e
& C. d+ y9 q- W) s+ k% g周思聪(1939-1996)
! Y; _3 z0 B- l9 a6 I  女,河北宁河人。擅长中国画。曾在北京少年之家学画。1955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长白青松》、《山区新路》、《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等。中国画《万寿山一角》1959年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人民和总理》获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
" X# t+ \& U2 }% \  N. A
  F5 e$ }1 A/ E0 N5 j/ b9 X2 J, M# K4 x3 e0 E" t: c, {
《矿工图》
' C* f5 ^  I4 Q/ P8 ~: s周思聪、卢沉) @/ W+ y& h; n) _, c" c; a
中国画
1 V% u; Q/ a6 L% x0 k* ^1966
) f8 e7 _7 y7 r8 U5 p/ S9 ~: b1 O209×376cm 5 B. D& ~9 u* F; r
" ]( s6 z/ z8 V' h* C
; N; O6 x- P+ U! S* m2 a
《《矿工图·人间地狱》(草稿)》
  o  S2 c4 o# U! s' G' f周思聪% U; B. M" `1 j- D) c
中国画
  K0 w, {4 k. ^- J! F19663 G! W2 @, E5 P) ?
209×376cm
1 K% p" [! y* Q% w* a) O5 Q% |" |* R( J0 f* s) A7 F2 ]9 w+ s" \
/ y! I1 e# @, g+ x% [3 R- A/ j
《南京大屠杀》) J9 t' k& S0 l- I* v
冯法祀、申胜秋
3 {5 ^+ H* z- R7 Z4 }油画1 T0 a" A; b2 k
1991
8 i% Y2 g1 A8 v7 f4 u9 t' p230×425
! O8 z9 [/ o" N9 c
5 F0 M7 k7 v; K( ~* q+ o4 ^冯法祀(1914-)) \0 x$ ]4 {# p3 Q* J1 J! ]
  出生于安徽省。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料,1937年中央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改编为第八路军),抗战期间曾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其爱国主义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1942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3年受聘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副教授。1946年随徐悲鸿先生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系主任兼任油画系主任,创作了《刘胡兰就义》等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1979年落实政策,重新回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恢复油画系系主任,创作了大量反映新时期生活的作品。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代表作品有:《雁荡山》、《刘胡兰就义》、《南京大屠杀》(合作)、《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暖冬》、《岁月》等。" Z; l. I1 A, ^  g: K8 C
1 G3 H. b: o( Y; `% ?8 t3 a- ?
申胜秋(1949-)+ k3 w% ~, l" [- ^3 ?; J
  沈阳人。擅长油画。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大美术系,1980年入鲁迅美术学院干部进修班,1984年入中央美院油画乐进修班。历任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文化馆、哈师大美术系,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央美院附中教师。作品《鄂家喜迎春》(合作)入选建军50周年美展,《冰雪摇篮》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牧鹿女》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熟皮子》获全国林业美展二等奖,《生物教师李作龙》获北京市教师美展最高奖。 9 X/ X, k6 d' X" W2 J9 k8 X

0 V& p6 L" H" ?1 Q" F+ ~# Z
9 B" m* J/ Q/ G$ s《1937·南京大屠杀》
& |" B! P, s( M- c* i; S李自健9 w; w/ ^$ k7 O+ q1 A) B" h
油画' Q5 w, H. V2 L0 a5 f! w5 A$ k9 g8 y
1991-1992
, e$ t3 g, ~  T. ?213×290cm
2 |* B) N  i: [- C( q
; Z8 ?& n& ~- J/ y李自健(1954-)5 A: |& G4 ^/ a* L
  湖南邵阳人。擅长油画。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南青年美术家协会执行主席。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旅美之前,他创作《孕》等油画,先后入选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作品有《山妹》、《野渡》、《地平线上》等。 3 J0 w$ N7 F6 ~8 U+ A+ n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07: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 m; {, x% ~) Y: X1 b《历史的定格》3 ?* L: ?- T* N$ K/ ~( ~
陈钰铭
0 x7 D4 Z7 W* g7 T* ~: e中国画
1 j9 U1 ?+ ~$ U( L; i6 {  U1993' C; N: M9 o- x4 ?5 \! Q) ~8 V
190×1570cm
; K* E9 _5 Y$ D; y, V) D
( I; ]- M7 R  L' Q2 Y! T陈钰铭(1958-)
" _/ ]3 T  H9 z' ^$ b  河南洛阳市人。1976年入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3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90出版个人速写集,1992年入选当代人物画高研班,1995年《历史的定格》获第四届(八一文艺在奖)。同年《历史的定格》获长春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国际美展金奖,作品《向日葵》为全国八届美展获奖作品,《天籁》等作品参加国际艺苑《水墨延伸展》并获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作品《走过萨迦城》参加中国艺术大展中国画展,作品《血祭》参加97中国艺术展主题绘画展,作品《大河上下》为第九届全军美展获奖作品、1997年入选《中国画坛百杰》展览、1998年获首届国画家学术奖,作品《古堰》参加首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 O4 \& m$ ]+ M
, @7 N# e- G& x2 |$ Y
5 R  P8 M2 `5 y3 T8 E! Q《杨靖宇将军》% P, e# `2 ]  X8 t- N0 {+ w8 v
胡悌麟、贾涤非- O5 _+ U+ L$ V
油画
9 s, @- t+ D+ ]' U$ z2 k( ], P0 F1984
4 f4 {% G9 l8 e$ }180×160cm
6 [& z# T% e2 m# Y# ~
5 T6 W3 Z# Y$ D3 {胡悌麟(1935-): H3 f5 r/ B: \) @7 y" u
  江苏镇江人。擅长油画。1949年参军。1957年东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毕业。曾任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油画教研室主任、吉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吉林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理事。作品有《孤儿》、《万水千山》、《瑞雪》等。《追念战友》、《杨靖宇将军》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 F4 u" d) `, n' E6 Q+ K' R& J8 x1 Z1 b' f4 e" ?! U
贾涤非(1957-)0 r. \4 Q9 S1 @( \, q+ Y' j
  吉林省吉林市人。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吉林艺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吉林省美协副主席现任教于深圳大学。作品《杨靖宇将军》(与胡悌麟合作)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长春市吉林艺术学院举办个展,并在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贾涤非素描集》。作品还曾参加1993年中国油画双年展、东北当代油画展,皆获学术奖,作品《尴尬——戏人儿》获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优秀奖。作品为国内外收藏机构及私人收藏。
$ u/ o, g; Q. g9 F. E$ D
" {. o& q% W. N0 s  H; k! F
/ y. ~* H- f# k) ^) `; c《浑江血证》
4 n2 j8 i6 ~; ^6 Q- ?/ E王铁牛
  y) \0 B0 \* L油画
7 v7 x8 q, T5 [, Q! o2 s( }2001, {# ^( U( g) j2 D% G9 Y8 B0 m
199×279cm
/ c1 w4 l2 b  @- C& }8 s0 x! |; i' H+ G( q! J1 L
王铁牛(1950-)
) T2 |: U; G- d7 f4 I0 h  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又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梅里尼柯夫工作室获得硕士学位。曾任辽宁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沈阳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工作室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从1978年起,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及国内外的各种美术展览。主要作品涉及军事历史题材、人物画和风景画。如《攻克锦州》全景画(主创人员)、《赤壁大战》全景画、《郓城战役》全景画及历史画《北大营突围战》、《庆祝东北光复》(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浑江作证》等。曾获国家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解放军文艺奖等。 , k$ t6 L$ l3 S0 n( ~6 Q5 Z+ w
  北方。冰天雪地。日寇的刺刀与长枪之下,一群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被刺刀挑、狼狗咬、机枪扫,最终被推到浑江的冰窟窿里。这是1936年沦陷中的辽宁省桓仁县,日寇为阻断当地老百姓与抗联的联系,逼迫他们离开家园。12月12日,日寇对该地区组织清剿,制造了骇人听闻“双十二”惨案。
3 I/ t0 b0 J) p! |  同样为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录,席里柯《梅杜萨之筏》中表现的,是海上遇难后人们的意志力在残酷自然面前的崩溃;王铁牛笔下的浑江,见证的却是人类之间最暴庆的残杀。暴殄天物、丧尽良知的侵略者,已经完全无视珍贵的生命,他们模糊的脸,在雪地里映出血腥的颜色。
6 z1 i% m6 ^8 J# _; P& p  W
% F0 U; P- j# F+ ^: {9 l% d( n0 I' h
《秋雨》0 }3 E  b5 E5 ?( C, l/ Z" J
王盛烈
1 e, B5 E7 O% |4 ^! j0 S& v* ^中国画( Z( c, w# Z) s1 T  t* E
145×392cm! m3 A7 G2 N$ y" R0 E9 h7 X6 g+ Q" h

0 U6 y0 `1 ^% P1 b) ~9 r& @; n5 h+ d7 M4 H
日本有个东史郎》# j' F! f' V$ ~  X# D- X2 ?, M
王盛烈6 ]" c" v) @# ~* i1 q! N4 E! o  G! V
中国画) t, X- s7 j7 G6 L1 f8 k
1999
7 ]6 c( |( v, @, a145×392cm 3 \( o" }7 l5 W7 U, t
. x" y! @0 h- X1 ]8 R8 j
) o- E  w3 z6 Z
《月是故乡明》
: X4 Y2 c9 r9 R$ j8 m2 c# L! d李抱一
9 t1 w: r: w6 c6 A中国画
% j+ N* {7 `- Q1 A" ^- T1994
# `) b- ?. }  N5 T: J% w% C. s128×180cm4 e2 I4 z5 o% \5 L$ f' W
' \" P1 ]3 `4 W8 ]
李抱一(1941-)1 y2 W  w- L+ G+ K. U2 N
  曾用名李国庆。男,河北肃宁人。曾从事舞台美术设计,任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开封书画院副院长、开封书法导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协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美协副主席、泰华艺术协会荣誉顾问(泰国)。作品在《美术》、《中国画》、《国画家》、《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华独生女》、台湾《艺术家》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各大报刊发表。出版有《李抱一画集》。先后在泰国、日本、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举行个人画展和联展。曾获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银奖、《中国画三百家》铜奖,《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银奖、中、韩《国际交流书画展》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 3 K% }& i0 d. [1 c5 [# f% W
8 {+ l2 T5 i: Y, m! r8 W  q/ k: J
) N8 W$ i  W6 N: c

% T; p  H6 X, R# a; {《红星照耀中国》
3 g- l) O! p, D+ ~7 `' h沈嘉蔚7 j6 ]1 L1 [; B
油画
* y2 W) |: ~/ h5 n' [19870 Z5 F' V7 `6 C9 q! y6 ]. i4 v
200×130cm # p$ j: J- h' N- K
/ s% x' w. k0 U+ }
沈嘉蔚(1948-)
2 c6 q& c9 W; d2 P! T  生于上海。1970年由故乡嘉兴支边到北大荒,成为兵团战士和业余画家。1974年因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而为人所知,1998年此画经修复后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1981年成为辽宁画院专职画家。1982年成为全国美协会员。1982年至198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学习。1989年初移居澳大利亚悉尼至今,继续职业画家生涯。在国内时主要从事历史画创作与研究。重要作品如《红岩》、《创伤》、《红星照耀中国》等,均由中国美术馆和革命博物馆收藏,并曾五次获全国美展奖。从1993年开始,连续七年入围全澳瞩目的阿基鲍尔特肖像奖比赛,迅速为主流艺术界关注,进入澳大利亚最优秀的肖像画家行列。1995年获得(玛丽?麦格洛普艺术奖金)第一名,并因此得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接见并授予纪念金牌。2000年夏应邀到北京的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百团大战》。 . e+ G2 C8 ~4 }. a1 \
  这一时期的抗日美术作品,极少像过去那样表现英雄和领袖。像沈嘉蔚的《红星照耀中国》则极度把领袖安排到大众的群像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位置、神态,都显示了当代人把领导、英雄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审美心态。 0 W* r: b+ E3 j; Y
: J( P' J( U' r
3 @% \2 K. [5 z  S
《戈马江南》6 L, V/ Q3 q0 Q1 ?
盖茂森) Z, M- Z: U: Q, ]3 l
中国画8 h0 X) |5 b+ R+ n- W. t* c8 T) V
1987) T$ U: e: _7 [4 l4 Z
144×95.5cm 7 g$ s! n6 ^. c3 |; c% Q

& L; }; z& c! p& K0 G9 l0 {盖茂森(1941-)0 I* f6 B$ i4 n* g' n# r7 Z
  江苏张家港人。擅长中国画。196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69年入江苏省美术创作组。1976年后任江苏省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有《胜利的脚步》、《梅园寒春》、《戈马江南》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 c3 S* i* i: i" q  盖茂森的《戈马江南》甚至描写了陈毅在抗日根据地、与割草嬉戏的一群孩子谈笑风生的场景,这个场景,和陈毅此刻率新四军创建根据地的严峻形势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作品从孩子的视角,表现了儒雅的将军所特有的亲切随和。 ! D2 Y* u8 w# @( E

8 n' p/ S8 `& M& o0 Q% Q; z0 z7 `$ t9 r# K
《太行山上》: [, j. U: N0 z, h- H+ }
杜键、高亚光、苏高礼
* Q4 ?5 }6 t! ~8 H油画6 g( [/ D' q) L; ?, A/ J' G/ V
1984
# E- J2 p3 C5 H7 Z- K250×360cm 2 }) q5 ^. E3 }* l1 @
( c/ d  @, i7 U& q8 p
杜键(1933-)
0 _# w4 ?, E5 _1 g; `  广东人。擅长油画。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3年毕业于油画研究生班。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院油画系任教,任油画系二画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作品有是《黄河激流》、《不可磨灭的记忆》(合作)。作品曾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x! M( Y+ R  A! o, ]$ {4 K. D
/ M2 |( j# G/ ?
高亚光(1932-)) m$ h) ^* ?  o$ W
  女,北京人。擅长油画。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后在附中任教,副教授。近年主要从事油画写生。作品《不可磨灭的记忆》(与杜键、苏高礼合作),曾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5 @( ?) a% k1 U' g' s( X1 U: M! [3 R+ e  E7 ]
苏高礼(1937-)( p' K0 m  i, D" u0 O6 h- H, r& Q
  山西平定人。擅长油画与教学。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59年在中央美院油画系,1966年毕业于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毕业于A?梅尔尼柯夫画室。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油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教授。作品有《女儿像》、《周总理是我们的贴心人》、《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不可磨灭的记忆》(合作)、《我的太行组画》、《静》、《家乡组画之五》、《陈家院水库》、《老人像》、《锄禾日当午》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N% d3 R# @. x
" c5 C& b% |& z5 t# O! M
5 F/ t/ Z2 N6 A+ G& ?6 Q+ t《将军与孤女》5 w% H: ]/ z: z
王吉松
: S' g1 q  c: C: p; x油画
+ g- e* F- ]% X5 k) B+ K) n. [19955 o3 C6 ^9 ~" x
120×180cm * d3 y$ V2 F* E5 v9 J5 w) Z' t9 l# H5 w

& V. ~9 F# Q/ e0 S2 X0 x3 C) n王吉松(1954-)
* k, t7 h( W4 [! [2 K( p  山东黄县人。擅长油画。1970年入伍,1982年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于部训练班,1985年毕业于中华社会大学绘画美术专业。现任总参某部美术师。作品《日出》、《将军与孤女》参加建军65周年美展,《振兴中华》参加孙中山与华桥国际美展获优秀奖、并被该展收藏。《毛泽东会见希思》参加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98’香港《回归历程》美展,并被大展组委会收藏。
; O  X4 o( y, Y" z  王吉松的《将军与孤女》没有仅仅塑造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徐向前元帅的形象,而是通过这位骁将亲手转送一个在战争中离散父母的日本孤女故事的侧面描写,一方面刻画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和蔼可亲的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无辜的日本儿童的友爱。
6 `8 K: M% L6 Y: y2 B0 ~
' R, ^2 Q/ y3 w( I0 V
- f, n) y% Q) d' c8 u1 E9 z9 Z《烽火岁月》
  |/ g7 O+ i% J1 {王有政" L- q* L$ y* t
中国画
4 @9 u* J0 b  s, U# c1995
$ l1 H- W9 D6 n7 M6 \" Y! m, N" a100×120cm ) I! m9 d& T5 E* h
: X* A3 M% w' E$ U
王有政(1941-)
! j, C$ K- h; I1 e  山西万荣人。擅长中国画。1964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曾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员、陕西国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有《悄悄话》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翠翠莉莉和姣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捏扁食》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倦旅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母亲我心中的佛》获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 r4 _) v0 C& E* c  通过平凡的细节反衬宏伟而悲壮的历史,构成了新时期主题性创作的一大审美特征,而这些平凡的细节多以女性的视角展现。王有政的《烽火岁月》,以八路军女战士手把手教儿童识字的日常生活镜头,反而凸现了那是一个极不平常的烽火岁月。
0 C- |1 r; _; F" x5 {7 E8 u- T8 ?0 G& m. v3 k4 h

" F8 N5 K6 u0 f  e+ Z& ~《玫瑰色回忆》+ f  h9 D* D# ^2 o5 n
邢庆仁2 v/ Q! D3 M- S; D- T; L+ T
中国画7 T6 z  i/ x5 I% _8 s
1989' g% h: ~  u2 y# B# `* i! j$ G
180×166cm
* ?1 e( D3 b' _3 F$ [5 m3 F! L/ Q7 u% t' L) c5 O& Q, M
邢庆仁(1960-)3 M9 m8 ~! W8 ~/ O- l0 B# ^& M
  陕西大荔人。擅长中国画。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陕西国画院二级美术师。作品《玫瑰色回忆》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 % Y' D3 U8 C! i
  而一度引起争议、获七届美展金奖的邢庆仁的《玫瑰色回忆》,是以当代人文观念消解的英雄主义。那在延河边上被赋予书卷气的女战士形象,的确已远离战火纷飞的年代,作品表达的主题也非常模糊含蓄。但它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用日常生活的平淡来代替“典型”和“理想”,用日常状态的质朴来代替“崇高”和“梦幻”。

. b: T$ p* M9 {) \+ I$ Q7 D
, q: x' r; S4 D+ O1 i

3 `0 J/ E$ O- Y8 ?6 B# ?

# [3 L  C! \9 L《红嫂》7 d7 p- s: |) H( S' \
毛岱宗
( m. Y. G* T* v) `- D油画8 k& e( u( w* j6 ~! q
1983% d5 m" v* q8 G$ ~5 M: g& _1 ^% H
120×110cm
4 S% S# p# U3 m$ Y( A) x. K9 u. ^* E/ ^9 b+ R0 r
毛岱宗(1955-)
* f4 F& V; \$ t$ v  别名毛哲宗,字哲之,汉族人,山东掖县人。擅长油画。1976年毕业于山东省艺术学校并留校任教。198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任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副主任。作品有《摇篮》、《雪霁》、《白夜》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且获奖、被收藏。1984年《摇篮》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6年《农舍》入选加拿大美术交流展,1991年《暖色田园》入选第一届中国油画展,1994年《沂蒙之秋》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山村雪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5年《案头》入选全国教师优秀作品展,1996年《秋季山压》入选第一届油画学会展。
# \6 u5 C0 e! B0 K( J0 M+ i  毛岱宗的《红嫂》是根据抗战时期、沂河边一位年轻的母亲用自己奶水救活伤员的故事所绘。根据同一故事,还由李晨创作了一套连环画。油画《红嫂》以解开衣襟的红嫂形象为画面主体,她和横躺着的战士刚好构成了画面十字构图。该作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增添了抗战主题的人文主义色彩。
8 j& B3 u1 E$ ^* b- i7 D+ [  f) b2 w7 {

$ u$ h# F  i9 w5 U+ r7 M6 W  m: V$ E# R: j& \
$ c& c$ n) L3 B  _' Q0 K& ~
《红嫂》
% U; h$ W7 s: {6 R李晨: n0 B% x- X% M- p' B) ]. o
连环画选页9 @& O1 l( l* B9 E$ ]' [
1992
; |/ T8 u  Q- Q" j" Z/ |7 K+ F# A11×23cm
$ s% T. q, p+ J$ V7 I; T* F7 g+ G  V0 n/ g: k3 c) Y
李晨(1964-)( X# U: ^2 A# c/ n; j, t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早在1991年,他创作的连环画《萧萧》(沈从文著)便获中国连环画(金环奖),《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著)获1991年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铜牌、中国连环画(十佳)之一。1992年,李晨创作的《红嫂》连环画,再度被评为中国连环画“十佳”之一。
: Q2 l0 U% {( c! N( d3 u
; @8 c, S9 l0 F6 m' D. L( T
% j4 }" O5 ], p7 B& m《太行铁壁》
( z: A5 G- o6 Q1 h) V+ F% ?王迎春、杨力舟
* x& C8 o" i$ {9 `中国画
8 O: h/ Y: i8 k6 g9 U& O1984
& ~  O! t' A; o, L% p200×200cm . ~# g8 o9 W- d' u1 P& W7 B
4 c% w; ?9 c7 P
王迎春(1942-), `* t9 ?! S% F" L  P0 F
  山西太原人。擅长中国画。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在山西省美术创作组从事创作。197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班。中国画研究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有《育花翁》、《回娘家》等,《太行铁壁》(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0 Q/ F( j5 a$ H& O- ~- Y6 X9 v

9 t( T2 O/ T; T3 R( T杨力舟(1942-)4 e7 W: D: t! |4 j
  山西临猗人。擅长油画、中国画。196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班。历任中国画研究院创作员、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合作有《黄河在咆哮》、《农乐图》、《太行铁壁》等。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全军第二届文艺大奖、第二届全国连环画二等奖。
& u; r: M) n9 }4 d/ _% c! p& {  王迎春、杨力舟的《太行铁壁》,已不是叙述具体的事件或寻找文学情节的某一瞬间,而是直观地将抗战中的历史人物、普通将士、敌后民兵和太行坚如钢铁的岩壁整合一体,它在当时既获得了绘画语言形式上的突破,也因象征手法的运用而深化了“太行铁壁”的寓意。这两位在黄河两岸长大的画家,受“黄河大合唱”的启迪,此后在不断涉渡黄河中逐步酝酿创作了《黄河组图》。像“黄河大合唱”激越雄浑的旋律那样,《黄河组画》虽没有直接描绘抗战,却用象征性的手法通过黄河和与风浪搏击的船夫,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魂魄。画面以苍劲厚重的线条为骨,结合泼墨渲染,构成黑白灰的大块对比,略带夸张的造型增强了表现船夫英勇顽强、团结奋争的力度。% d6 Q  _. D- `" `! p, a$ {
8 ~0 N9 h: G1 J6 v, u, I

! n5 t* f" q! d《黄河组画——黄河在咆哮》+ `+ k  c7 l4 G# I
王迎春、杨力舟. j8 X" I8 K9 l, b2 C/ k
中国画' G. @2 W3 r! h0 ^+ R% X
1979
0 q( Y; U! S6 }180×230cm

5 z! c0 ]% Q( x* f0 K+ D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07: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9 i) Y/ p6 [, _6 _" j《中流砥柱》: Q$ a, M3 ?* v1 x6 [+ F
王绪阳
' i% f& @7 n0 P$ w) f# q: n4 F2 n中国画
& S2 ?4 y. A$ Z3 u/ K! P$ ~1996. P9 j* L$ w6 n- J7 Q2 i/ w5 b
144×366cm
3 Z* r; |3 v* d- i
# o, u9 m' b( S王绪阳(1932-)
9 o" k1 I1 i$ }7 {5 F4 n& c$ f1 E6 `- {  辽宁庄河人。擅长中国画。1952年毕业于东北鲁艺美术系,后留校任教。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连环画《童工》获全国少儿读物一等奖,《我要读书》获全国首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中流砥柱》获全国抗战胜利画展金奖,《小米加步枪》获国际美展银奖,《黄巢起叉军入长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汉北之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矿工血泪》被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 ?3 X1 r) q) v/ O: z' i; ?. O, G
8 {8 q" Y7 J7 W, z) v8 Y! D5 z7 l/ k7 b
《滚滚铁流》
: _) V! b/ ?) U2 m4 X, [邓箭今& R2 ?2 F7 s3 p! I8 X" X' K" [1 h; Z! w+ }
中国画
8 {6 K# l0 z4 m4 p% W1991
3 A1 q* L5 X, h$ d3 S) ]" b143×156cm 6 v, }3 l& t6 G: d* W5 y" L
' }; u6 k$ _5 q8 A& C
邓箭今(1961-)9 R7 H7 A$ u; ^! s, l) x! p
  出生于广东,1986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参与了国内外各大艺术展览,曾获得《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银奖,《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文献奖。作品发表于《美术》、《画廊》、《江苏画刊》、《中国油画》、《中国艺术收藏年鉴》等各大艺术刊物上。作品被广州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意大利雷委内青年艺术中心、沈阳东宇美术馆、美术文献中心收藏。 & |- p* o$ n' a! r

2 Z! T0 V  _4 x; P7 X# r6 Z2 r0 b1 c$ r6 v4 h. z
《星火》
3 |, e5 G" U' D冯远, V9 h2 S! ?% i# R
中国画
4 D6 q( @0 \3 Y8 C! b7 @19904 O/ e" j* @! j) f
197×187cm
9 y& Z; o; U" J- y* O$ P! g, y
+ O+ i' W  P6 Y/ F& ~冯元(1952-)
# @2 y: k$ p0 K0 y* Z8 j  上海人。擅长中国画、艺术教育。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曾任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文化部教科司司长、艺术司司长,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秦隶筑城图》、《星火》、《屈赋辞意》等入选第四、六、七、八届全国美展,获金、银、铜、优秀奖。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国东亚艺术博物馆收藏。发表《从生命意识到审美知觉》、《回到单纯》、《现代日本画的启事》、《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及人才培养》等论文多篇并获科研成果奖。
2 C! @. J7 |1 c( j! I) {( W
( ^$ Q8 P7 B+ [1 i' V; o: c* v' `. k) ], B! Q! n- X2 q( V
《小米加步枪》
9 `2 u+ Z5 B; F3 i( s刘大为
5 O% Z4 z& [, ?6 V. e+ D% l( r中国画, O) C# j7 p4 e8 U: e. E/ p
1987  V4 f; X. D+ R. R0 c  h
192×180cm
" @  b' @& M) _/ a1 a
5 x/ T0 G, ?8 [0 U  r4 x. U+ W刘大为(1945-), g* J: S5 V+ `* D4 h
  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著名画家。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作品曾在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等地展出,获奖三十多次。曾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主要作品有《漠上》、《马背上的民族》、《阳光下》、《晚风》、《帕米乐婚礼》、《草原上的歌》等。
( j+ H/ N( i3 k! c  刘大为的《小米加步枪》用小米和步枪这两个在抗战时期最朴实也是最重要的物资,比喻中国人民抗日的艰苦、坚韧和英勇。画面摈弃了文学性情节的描绘,而注重一老一少富有雕塑感的形象塑造,并通过略带夸张的步枪、沉甸甸的小米袋、秀巧的蓝布烟丝荷、绣着红五角星的救护包等“小道具”的衬托,暗示残酷的战争、简朴的生活与深厚的亲情之间的关系,从而把雕塑的造型意识和理性的寓意糅合一体。
& {2 v; ]; H7 T' T$ O
! G+ \0 I" y  v- E' q; ?4 I& d/ S/ V5 z- j+ L' w
《肝胆相照》, E) }, s( c1 l6 m& ?  y
赵华胜- ]# U) t) z1 k3 O/ Q# x: E, u  w
中国画1 G) \5 y1 P1 [. h
1995
; ?7 {; t9 _+ ~. }  @' f230×430cm
" C: \# M  O) d/ m9 y8 m
$ ~* O1 R' D. }赵华胜(1939-)5 v8 u. l, l1 Q- E! h4 X* r
  山东泰安人。擅长中国画。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辽宁画院院长、中国亚视书画院院长、辽宁画院顾问、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白手起家》、《电缆工人攻尖端》(合作)等。《国难》获1992年中国美协金牌奖、《肝胆相照》获1995年中国文联金牌奖、《世纪大潮——一代伟人邓小平》获'95年华人书画艺术大展大奖。 / c% f$ F. E6 u4 b5 @+ _0 n
) w/ V# f4 @( J) q
2 l1 M4 S- ~1 G  D; {  c
《正气千秋——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X  E4 {- m% @4 i  \
赵华胜/ B) z# O9 f. |2 T; h8 d& {
中国画% N: x- S0 x1 _- \3 T0 ], T, R
19831 j; r: f! s0 ]4 q
210×350cm
: Y6 Z* @# w( ?% W, f$ |3 |6 a; v
" I: b% ?6 F( @  k- A2 S

% Q7 j+ v1 q  a# H《港岛大营救》
) I+ T- s& z8 b5 `) n8 i邓超华
3 u+ E5 w* j7 V$ K5 z中国画( S9 K6 [; B0 I1 y
1995; }% N8 P5 v  N. A# z; E
180×385cm
" t5 k2 i! a0 e( \0 S
2 w' ?. k- L) h5 u  T7 \$ X邓超华(1950-)
7 j  u# O2 W2 Q9 r  别名邓华,广东新会人。擅长中国画。入伍后坚持业余美术创作,后任广州军区俱乐部美术员。1989年毕业于广州职大艺术学院美术系。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作品《妆》获第三届全国卫生美展二等奖,《未到终盘胜负时》获全国体育书画大展银奖,《飞行大家——冯如》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港岛大营救》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美展金奖,《百年沧桑》获中国艺术大展金奖。《巍巍长城》、《飞行大家——冯如》等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 C/ \* t% Y7 x+ k; _/ Y! ~* {+ f5 U  P, E% t* C

+ B% f7 z5 J( d, L7 n( G1 Q《芦沟桥战斗(局部)》. E8 w/ G# l$ E# k6 P; b
何孔德、毛文斌、杨克山、崔开玺、高泉、孙向明、尚丁1 F, _6 _- O, }% V) P1 A6 T
油画- n# J+ j: {6 w2 i! B3 G
1986-1988- A7 w0 Y( i9 K5 t% k
1700×6000cm + O4 G; s' ]- O6 s1 ]6 O
* j! _2 N2 a( R: [
何孔德(1925-)( v. P- {; D4 ^# f/ A" O
  四川西充人。擅长油画。1950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应用艺术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1951年在朝鲜前线从事美术工作。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历任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副主任、艺术指导。作品有《祖国来信》、《出击之前》、《古田会议》等,《军委全会》(合作)获共和国成立30周年美展二等奖。主持抗日战争纪念馆半景画《七·七事变》。著有《一个画家眼中的朝鲜战争》。
; G% }# _9 C, {$ {) J  ~/ I+ A7 }+ A! a. D, W5 c" C5 m) i9 ?; d
毛文彪(1950-)
2 t" n, P& e- o) Z% o0 K) `# L1 p  浙江奉化人。擅长油画、宣传画。曾参加设计第三、四届全国运动会团体操背景。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美术创作员。作品有《期望》、《郑和下西洋》、《远航归来》等。
0 ^) t' y2 L# p, b: s- a, w3 S5 q" i, D& q) k: x7 ^
杨克山(1944-)) T* n" n2 [, l( t+ [
  河南人。擅长油画、水粉画。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创作员。现旅居海外。作品有《博士俱乐部里的年轻人》等,《小鼓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获全国宣传画展二等奖,《我们是和平的卫士》获全国宣传画展三等奖。
# }6 t  j8 P+ w) `# `4 k! `2 h: k' f
崔开玺(1935-)
6 {# T5 K0 l4 J  山东掖县人。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进入中央美院,主修油画。自此一直从事创作与教学。代表作有《演习之后》、《长征路上写生》及《长征途中的贺龙与任弼时》,后者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银牌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虎门沙角之战》、《北京保卫战》分别被广东虎门纪念馆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1994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特殊津贴。( Q& X: P: w# v3 A3 J: l
( w" W; n9 K% ]/ i  X
尚丁(1945-)
1 @/ b* C( A! N2 c  河北定县人。擅长油画。1973年参加全军举办的创作学习班,197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师。作品有《连续作战》、《途中》(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为了祖国的安宁》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1 T& V, \$ `1 l, t9 Z$ e6 f) }
- p3 M6 F; W3 U+ V, }8 [2 D4 U$ y- `. T3 o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 O9 E( b' r1 g4 P( C5 O
姚尔畅
; G0 n1 D% C) u/ E4 E油画
$ t' ]( I1 S$ q3 N19952 T  h: @- J& g/ {) h6 f: b
210×300cm
5 C  v8 I( ]- z+ w5 L+ U: X3 u" D" h: e8 n$ d
姚尔畅(1954-)
! S$ z# j2 [* f0 k0 L  上海人。1972年入伍前后开始学习绘画并进行业余创作,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2年到上海师范大学任教,曾任该校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亚热带丛林》、《门》、《鱼》、《钱庄》、《器》、《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入选国内各大画展。油画《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壁画《决战》(合作)获全国首届壁画展大奖。 * k$ L1 y6 H2 G
% g* c- [, ]2 \3 k
2 F9 R" J3 s( b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 }3 ~9 V! A& g' P" D. T陈坚: N8 E9 ]3 }9 \# q
油画
" G$ j9 x7 a0 k. N% D6 Z1998-2003
  V# s* G; \* S. o. O2 `+ C: W220×600cm ! L; S% I9 m6 g/ [- [/ n

1 V7 p3 N7 h9 ^" W陈坚(1951-)3 d4 U7 K4 D/ h/ E6 H1 @
  江苏无锡人。擅长油画。1971年参军,从事部队业余美术创作,后转为专业创作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美术组长。作品《碑》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霞》获全军优秀作品奖,(合作)《淮海大战》获首届解放军文艺奖。 ! c, ?; T" f' k& D, d. ~
  为许多历史博物馆留下永恒瞬间的陈坚,最擅长创作纪实性作品。他于1998年始创作,直至2005年才完成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是备受争议的纪实作品。备受争议的原因,并不在作品纪实的失实,而在于这个表现当时国民政府受降的巨幅画面在现行体制里能否被接受。这倒从另一方面,显示了该作品的纪实力量。这个结束了一个战争,而开启另一个战争的历史瞬间,就发生在陈坚每日工作生活的院子里。他对这个建筑及建筑前的每一道台阶,都是异常的熟悉。但他所记录的这个历史镜头,却不能有丝毫的偏差。画面中,除了战士,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原型。毕竟,这样的历史时刻,必定要有历史人物出场。画面中所有的服装、旗帜、桌椅和道具,均一一考证而得,细微到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和日本派遣军总参谋长陆军中将小林浅三郎两人皮靴颜色差异的考据。这里的人物和现场,是可以作为真实的历史来读的。但这个纪实的历史瞬间,并非没有作者的艺术创造。那低低的视平线,所凸现的建筑基座,不仅夸张了建筑的实际尺寸,而且使场面更加开阔;那巨大的罗马柱以及厚实的基座,仿佛是历史的石碑,加重了历史瞬间的沉重感;而那基座之间的黑洞,不就是历史沉思的空间?在纪实与艺术创造上,这件作品都是一个典范。

# l* _. @' h/ o+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8 08:28 , Processed in 0.0414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