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2|回复: 0

《兰亭集序》真迹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7 16: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R# e7 E/ X+ D- |
8 A. `( z/ m/ I4 F  o. _

4 Q0 h: u# Y# `3 ^# ~
* X2 j$ C) Q$ b- U
7 h* j, i4 c1 p) K1 K! j
' ]) z4 C: E5 R2 \
" l% S, @% G  ?" b《兰亭序》' \0 R/ F" E6 H( d

" U9 J  n+ H& w9 p0 T  X王羲之1 j$ q. s; t" C3 A

8 c+ [  e& p3 v7 b4 t" G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5 J5 o3 C. F8 j& c6 N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9 |& p- [6 B0 y% v8 V

. |7 B+ B' l" H$ w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 g& K! d! r8 n$ ]* ^% {7 N' E/ ]
+ h! d( K/ z, ]5 `( E4 i( n/ j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w+ g% f( j: h  C5 j9 D5 F0 q0 i* \6 B5 [  x6 ]* H+ x# M, l# B
  《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在和一些文人举行的“修契”宴会上,为他们诗写的序文手稿。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1 E- ]$ H5 ^! H! {( z& s5 j% o( b' H; j; N
& d0 a% T' P- N- N7 m5 ]
* _7 E# z# _% y3 V' F" _/ r/ m2 }

% S/ A9 J8 \9 `; `$ h

- K$ t8 D0 {, \6 ]4 m
千古遗恨《兰亭序》
7 \* s# H0 ?$ W0 }# g9 ?) C: m9 N2 N" N9 e  `) ^4 B& e- w
书圣乘兴醉写. ?3 A4 K# J. l% I- r2 M
6 E1 z1 j* P; `# p2 {
   王羲之(公元321——379)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市)人。他自幼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得其精华,后又备精诸体,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从而一改汉魏质朴的书风,因此有“书圣”的盛誉。# T4 ~1 S* ~( l8 d2 X/ _4 x+ e- Z1 D

7 n% H3 @! L  w9 F, S" _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许多位名流隐士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溪头,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列坐宴饮。2 }7 L0 [+ o5 Z. `  R* o* L9 H
0 i7 [$ C7 D6 r5 f6 F# n
   席间,有人提议,每人都作一首诗,做不出的罚酒。王羲之酒兴很高,虽然他做了诗,却乐意陪吃罚酒,吃了个酒酣耳热,以“不负春光”。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得当日所作的41首诗汇成册,以资纪念。王羲之酒意正浓,在众人的呼声中因这个建议而兴奋起来。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2 b$ [* I( I$ K# y; {
   
7 h) r3 @) o! Q, J, m3 S) m3 q$ I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6 M0 g/ |8 l, `2 J
8 N3 w4 i5 E4 ~+ K1 w/ x帝王急切欲夺
( q% p) X- _% H; N2 j6 {* r" p( ^% |, _, ]1 e
   王羲之的大名及《兰亭序》的绝世精彩使得不少舞文弄墨、酷爱书法的士大夫们对这篇珍品朝思暮想,心驰神往。由于王羲之的后代遵从书圣的话将其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陈、隋书法家)手中时,这件宝贝也不曾传出王家一步。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和儿子一样亲的弟子——辨才和尚。1 I! X% s) U+ g2 p5 I- W3 L
+ l5 n% w! C/ ?8 B" F& j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唐朝初年,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文治武功都属一流的风流人物。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
8 K2 G* B: j4 e, M, D) v) G; N) u
( i  m9 q; j2 O2 }* @8 y5 \   终于有一天,李世民派往民间明察暗访的人回来报告说,《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李世民闻报心花怒放,马上下诏将辨才请到长安,热情款待,希望辨才和尚能忍痛割爱,献出墨宝。8 p3 U) s' W* L+ P. u9 ?# A
. b8 M0 I9 t9 [4 v
   辨才和尚在接旨时,就知道了此事的原由,他一路上早已打定主意,宁死也不交真品。这样打算不单因为他本人酷爱书法,还因为《兰亭序》亲如父母的师父临终所托,若是让它不幸流入深宫,恐怕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来到长安,无论李世民怎样百般盛情,辨才只是装憨作痴,推说不知《兰亭序》的下落。李世民盛怒之下真想杀了这个不识趣的和尚,但他知道,杀了辨才,只有解恨而已,并不能得到真品。无奈之下,只好放辨才回去。
" h1 S7 T5 ~. A% A" t# q" P9 O5 y% b5 M! z4 j
   监察御史萧翼见李世民为一件《兰亭序》愁肠百转,无人能解,想出了一条妙计。李世民听后笑逐颜开,令萧翼速去办。
- ^# W% l% f' z! N7 F0 v5 V( L
4 R3 e' }! z( d0 }! t  g+ n6 A' _! z“书生”苦心盗取
' W* v! Q1 R+ [
2 d7 w; ~4 x+ U  J) J0 i   一天,天刚破晓,辨才和尚同往常一样打开寺门,欲往后山习武。可是刚跨出左脚,辨才和尚就吓一跳。因为他发现门外横卧一个人。他伸手试试那人的鼻息,却闻到一股浓浓的酒香,自语道:“原来是个醉鬼!”“醉则醉了,可未必是鬼啊!”辨才话音刚落,脚下这个就接了一句,然后翻身起来,用纸扇掸打身上的尘土。辨才这才看清,“醉鬼”原来是个书生,副飘逸洒脱的样子,心里就有三分喜欢,便欲留他,机灵的书生,忙施一礼:“多谢师父!”/ I6 e. x- r* b2 U

& t; L& d6 ?& f, U! x   此后这书生便在寺内住了下来。到后来竟与辨才同吃同睡,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天晚饭后,两人在桌上研习书法,书生忽然将随身携带的行囊打开,取出了一轴东西,在桌上展开。辨才起身一看,原来是王羲之的几件作品真迹。他不知书生的用意,却听书生说:“我与师父虽然素昧平生,但已引为知音。眼下既知师父酷爱书圣真迹,便当将平生所藏倾囊奉上,以酬知音一场。”辨才听了书生的言语,觉得大出意料,继而开始自责:书生把平生所藏平白赠予自己,而自己藏有极品,竟不肯让他一观。他不动声色地在桌前转了一圈,淡淡地笑道:“真倒是真的,却不是最好的。施主且稍候。”说话间,辨才已飞身跃上屋梁,拿下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兰亭序》,展开让书生过目。书生一见真品,连声道好”。两个人切磋研习到深夜,方才入睡。
$ I: a0 Q8 c& }; C. B) G0 Z6 d% H4 z7 z; s7 b
   辨才躺到床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均匀的鼾声,可是同床的书生却睡不着。他翻身下床,将《兰亭序》卷了朝怀里一揣,轻轻打开房门,走进了溶溶月色之中。
3 {$ r0 L/ Y- x: F- Z
; c" |- z( f+ s+ X% \2 R  D3 E明君痴心埋没
0 {$ o% @" A+ C1 y) s) p0 C+ _% N: Q( I
   辨才一觉醒来,刚想同往常一样出门练功,却发现知音和真品不见了。他前后一思量,大呼上当,便匆匆忙忙追下山来。
' k0 Q/ Q; T7 `5 a7 Z3 k1 F$ y2 i3 C- {5 S5 R& [
   这盗宝的书生就是为李世民献计出策的监察御史萧翼。这时萧翼正匆忙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辨才追上萧翼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而这时萧翼已经踏上大路,正欲长吁一口气。辨才一声不响,几步纵到了萧翼身后,尽量不愠不恼地说:“书生半夜下山,一路辛苦了!”萧翼见辨才拦路,并不惊慌。他一伸手从怀中掏出圣旨,高声道:“辨才接旨!”辨才一听,脑袋“嗡”地一声,心想果然没错,皇上是不会罢休的。他再也憋不住了,“哇”地一声,吐出了一口鲜血。回到寺庙没几日,辨才就在气恼中含恨西去了。  x5 v8 _5 ]  j3 t6 \% I5 d

* u* U/ N; o) |: g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欣喜若狂,他将这件宝贝视若掌上明珠,爱不释手,朝夕不离。
: n! O0 s$ y' b0 h/ _3 F0 ]/ `  `5 a+ z
   李世民病重去世前,还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恋恋不舍,再三叮嘱在床前服侍的太子李治,要他千万将这件墨宝与自己一起共葬昭陵。李治当然不负父皇临终心愿,将这件稀世珍宝放进了李世民的棺材。从那以后,《兰亭序》真迹就永远从世上消失了。. x5 K! o% s: H: U. u: L# u5 o
, O: v( `+ r6 ?( y# W( Y1 q
   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故宫博物院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8 10:57 , Processed in 0.0288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