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1|回复: 1

姐妹药对二黄汤(玫瑰符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8 14: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I# k' s. g% T
& g/ P2 d9 ^7 y/ \9 `; P" r8 a% p
    张占鳌2 M1 p  K5 k$ e# i
% |4 `  S& e% ^  N0 `
  近读《施今墨对药》收获颇多,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许多辨证施治原则很值得珍视。所谓对药,是用两种性质或作用相对的药物构成的组合,如寒与热、燥与润、升与降、收与散、涩与通、补与泻等。其原理是根据人体整体相关、阴阳互根的规律,利用机体固有的调和机制,在相辅相成中改变或调整个药原有的功效主治,取得一种新的、更佳的治疗效果。4 P+ i$ k9 l# W  ]
    对药起源何时,尚无确切定论。从文字记载立论,始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症;首创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据统计有147对。
6 W5 l' z+ d2 d8 T- {$ |' c    在诸多的对药中,黄芩、黄连便是其中很有名的对药。芩连伍用,出自《伤寒论》。张仲景用芩连善活湿热中阻。《医宗金鉴》名曰二黄汤,治上焦火旺,头面大肿,目赤肿痛,心、脾、口、耳、鼻热盛及生疮毒者。施今墨认为,黄芩清肺火,黄连泻心火,二者取其酒炒,并走于上,清热解毒之力倍增,善除上焦实火诸症。4 A' K( C% ~3 E0 L
    黄芩、黄连被称为“姐妹药对”。相传,在四川的大山里,有一对苦命姐妹,姐姐叫黄芩,妹妹叫黄连,父亲早丧,其母为养活这对小姐妹,也累得重病缠身。母亲快要断气时,把黄芩和黄连叫来嘱咐:“我不行了,以后你们姐妹要相依为命,有福同享。”
4 ?- ?; ^& M8 m% l4 X0 F2 n    母亲死后,黄芩带着黄连四处流浪,乞讨为生。时间一久,黄芩总觉得妹妹很是拖累,于是,就把弱小的黄连撇在了四川的大山里,独自寻找幸福去了。可怜瘦弱的黄连,因无人照顾,不久便饿死了。后来,在小黄连丧生之地,长了许多小草,其形状很像小黄连那枯瘦的身形。于是,人们便把这种草取名黄连。
4 j6 F5 Q  n9 K    黄芩自从抛弃了妹妹,虽然找到了较好的生存之地,但一想到黄连,总觉得心中有愧,恶梦纷纭,不久便因心中空虚而死。就在黄芩死去的地方,也长出了一种小草。这种草的根也是黄色的,小时坚实,稍一长大,它的根就变得心黑而中空。人们就说这种草是黄芩的化身,就把这种草起名为黄芩。
8 V$ w  C+ c9 n/ F0 c. i    黄芩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其品质轻皮黄肉白,质轻升浮,入表实卫,为升阳补气之圣药。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其品大苦大寒,为泻心火,除湿热之佳品。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黄芩苦寒,善于清肺、大肠火热,黄连苦寒,善泻心火,除湿散郁。二药参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效果益彰。) A( Q5 q# R+ J1 W& F
    世间的事就这么怪,总是相反相成,互为制约,又互相作用,黄芩、黄连就是这样。前人经验认为:“黄芩中枯而飘者,泻肺火利气消痰,除风热、消肌表之热,坚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补膀胱寒水滋其化源。”
2 N6 D2 N8 r* e. J  d. n1 z    看过这些记载之后,我体味,施今墨等人之所以能成为医学大家,不正是在这细微之处与众不同吗?其实对于患者来讲,倘若也能在细微处找到适合给自己治病的大夫,不也可以早日医好自己的疾患吗?9 U4 o( L# R, h) U/ P. X- a
    《市场报》 (2001年04月13日第十三版)
发表于 2008-3-24 1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4 23:58 , Processed in 0.0268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