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4|回复: 0

《洛神》“屏翳收风”唱腔赏析·梅一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8 16: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神》是梅兰芳先生于1923年编排的一出古装歌舞神话剧。这出戏是根据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又名《感甄赋》),又参考了明代汪南溟的《洛水悲》杂剧、宋人所摹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改编而成。这出戏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梅兰芳、徐兰沅、王少卿将唱腔前半部分设计为【二黄散板】和【二黄摇板】,为的是表达曹子建即曹植睹物(甄后遗物玉镂金带枕)伤情的悲切心情;后半部分设计为【西皮导板】转【慢板】、【原板】、【二六】、【快板】,目的是让观众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共同感受仙、凡之间纯美的感情。梅兰芳饰演的洛神超凡脱俗,十分符合洛神仙女的身份。他不仅演出了洛神的娇媚,也演出了她的冷艳,既演出了她的“若有情”,也演出了“似无情”,达到了“欲笑还颦,最断人肠”的境界。$ E/ {4 S; c3 J1 G: y; C
这里我们要欣赏的就是该剧后半部分的成套西皮唱腔,这套唱腔通过洛神的歌唱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美的仙景,唱词大多根据《洛神赋》改编而成。
, j5 }( h) D+ n+ ]& T这篇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牵涉到曹植与汉献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我的理解,曹植在这篇诗赋中突出了三个字:“美”、“仙”、“悲”。
2 d  \; o$ D" h; Y! b美的意境。整出剧以美为意境,梅兰芳在舞蹈与布景、舞蹈与歌唱有机结合上竭力丰富美的体现,在人物造型上专制了服装、道具,专门设计了身段、台步、眼神、手势、舞步、唱腔以及音乐、灯光。大段【西皮】唱腔大气端庄,美感非常。
6 T1 J7 Y+ \5 G+ x: o仙的场景。在表达仙境上,梅兰芳在舞台上用桌子搭成“牌楼坊”似的仙山云端,让云童、云女、汉滨游女、湘水神妃及洛神全站在上面,载歌载舞,使观众如临仙境。大段【西皮】唱腔通篇描写的是仙境,如诗如画,令人神往。
, i( m1 a, D3 T8 ]% W% t6 L悲的心境。在剧情的安排、唱词唱腔的设计上,对此依恋、惜别的悲壮情景,采取了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处理方式,让观众处于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感受之中。3 u9 Z$ b) V' [! B
下面我们来具体赏析“屏翳收风天晴明”这个脍炙人口的著名唱段。* Y1 u5 C- N( X4 p
【西皮导板】“屏翳收风天晴明”,道出了风神收风后展现的晴朗的清平世界。这句唱腔的设计包括起唱过门未有刻意的超凡。“屏”及“晴明”均用阳平高唱,使整句【导板】显得情绪饱满,心旷神怡。
1 m4 D4 e, k) Y笛子引奏1 6159 E3 e. i2 \* K% y; V# K
332
* `1 Q# M0 o/ y. \# l" v; q5 6
* |  i2 e+ |% h7 X: b. T13218 _( B$ M# \. D/ z
615
ˇ7 6
$ W! v" l# M4 b. Y8 Q* n( c0 @$ J+ N" X1 ~9 t. D7 w9 i
这段音乐把人们引入了仙境的遐想。
3 c3 `# J" o# r$ G) k9 S【西皮慢板】起首过门的引出有两种,一种是在【慢长锤】转【夺头】后起奏,另一种是在【慢长锤】转【夺头】时,与【夺头】同奏的板起过门。这个过门在艺术家的悉心演奏下,显得非常稳重大气,对人物的身份、形态起着极其和诣的衬托作用。: V# p9 q" c7 @8 z) W9 `
首句【西皮慢板】“过南岗越北汕沚杂遝仙灵”行腔朴素大方、尺寸稳健恃重,为整段唱填铺了基调。这句中的“沚”(上声)采用由高向下疾滑、压住,接着向上微挑、断住的唱法,很有韵味。“灵”字的“矮拉腔”看似平淡,实质上颇富韵味,这是不同于其它“矮拉腔”的特征性唱腔。
- w1 Y$ G2 ]4 J# F9 g这句下来有个“花过门”,看似普通,一些琴师往往会将其奏成通常用的“花过门”,其实不是的,只要仔细琢磨,就会知道这是艺术家专门为本段唱设计的专用过门。
8 y1 h7 D1 X, w/ P! v, Z% ^) f这里“一年年水府中修真养性”中的“修真养性”唱得底蕴充沛,声情并茂,“性”字用了一个“高拉腔”,但高而不激,行腔朴素大方、尺寸稳健恃重的基调不变。7 h2 T; ^* ?/ N9 f8 |
# W1 R8 v! w/ H+ F1 o: [6 W

9 Y1 S  l6 o% Z" ]9 w$ A“今日里众姊妹同戏川滨”的“滨”运用了比较新颖的唱腔,体验这个字的唱腔,联想到《西施》【西皮慢板】中“难得有开怀时常锁双眉”这一句的“眉”是这样唱的:653ˇ1% B3 C9 g5 j% }, }/ K9 ]% N
16 5
  Q2 ?6 u& ~* ~8 ]- N- r. b3 p; x/ P4.643
# D! x# }4 C' F" X) }, q3203
| 556 2.36 ^. t8 H- D1 @5 L1 h
43669 [+ o7 r' z+ R. M% v& \
4623 | 50
ˇ5.47 n9 b0 }8 s8 u. K
35623
0 m1 [" j  r6 C" K2 o& d$ J! `+ T5654.5' Q: P/ S* w/ L1 [( q1 U
63011 | 15 65
3 u, x5 e% {* g& Z9 u5 0
,两个字唱腔风格、底蕴十分相似,有的演唱者往往容易混淆。如果熟悉这个字的唱腔,就会感觉到其中50ˇ5.450ˇ235这两个节拍是区分这两个字(“眉”和“滨”)的关键,这是唱腔设计的巧妙之点。
& G5 q, r: E, ^3 s' K“乘清风扬仙袂飞凫体迅”的“清”,梅兰芳有时用2 31这个腔,气力充沛地高切入,显得更有生气。这个“袂”,梅在这个录音中唱为mei,他有时唱为mie(有人说是mi)。“体迅”的“迅”,用腔讲究,5音长达三个节拍,而三个节拍行腔时都有一个断开,气息也都不同。9 C9 ^8 p2 e/ V7 `( @5 J
注意【西皮慢板】中的最后一个长过门,其中两个节拍是5643721,而不是通常的501761772,琴帅不能不经意地凭“老经验”随便奏入一个过门。% Z$ P: t: D; S9 Q  s
这里的“湘水”与“罗裙”是一气呵成,中间没有用小过门隔开。有人往往唱成5.6 5.632 36.5 651 |16765 3235636561 43 |……,这样唱是不对的。. L0 h1 n* F5 c6 s# F
【西皮原板】部分是描绘仙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第二句【原板】的结束开始,参插以【回回曲】、【山坡羊】、【万年欢】、【一枝花】、【香柳娘】这五个曲牌的变奏曲,剧中众多人物随着音乐载歌载舞,生动地描写了“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的景色。很是悠雅和赏心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 b  Y/ N' ~$ {. }% k这段唱的六句【原板】,乍看似乎有雷同,其实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这六句唱腔“截取”置于一处作排列比较,就会发现这六句除按常规上句落6音、下句落5外,从长度上看,上句均一样,起于中眼收于中眼;下句则情况有所不同,不仅长度不同,而且收腔板眼也不同。从唱腔旋律上看,六句都各不相同。前四句句首均为“我这里”,行腔相同,听起来非常悠雅,“祥神渚”和“拾翠羽”、“且缀衣襟”和“宛转长吟”,这里板式转换非常巧妙,简直是不露声色。+ s; s) Y& R- q: p* T
【二六】和【快板】词意比较隐涵,主要是人物自我心境、形态的表达,这种隐涵的领会,必须对《洛神赋》通篇理解的基础上才达到。【二六】最后一句“齐舞蹁跹成雁阵”的“雁”和“阵”要完成一个从【二六】转【快板】的过程,胡琴伴奏为65615615 | 6 0非常巧妙精彩!
% E. P2 M" v& [5 e8 D" C【西皮散板】“心振荡默无语何以为情”的“默无语”唱腔精妙,“默”上口为me,要防止唱成习惯腔3
$ ~& f' h. j" O* _& b0 W3
5
1 r4 H: m+ Z9 O" D# V* ^2 [9 Y56

; O' [- B6 S9 Z!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4 10:52 , Processed in 0.0267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