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人,曾在首都医科大学任教授,为中国的生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位老人,还在中国戏曲学院首届研究生班任导师,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传承立过不朽的功勋。他,就是年逾九旬的刘曾复。 + f0 d/ V e4 A% B6 z) j7 Q
今年11月9日,老人愉快地度过了93岁的生日。虽然老人已很久不过生日了,但4个女儿除了小女儿去美国旅游外,还是来到老人身边,吃一顿面条,话话家常。 ( V3 E' A3 W9 Y( C# s
& ]4 J5 H' F5 N- d 10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塔院北京医科大学的宿舍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客厅里,已有客人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京剧名演员。窗台上、沙发边,许多盆绿色植物茂盛,虽值冬日,亦显生气盎然。6 V; ]0 c, r; O! t+ R1 P. z" @
( Y# a; k6 u1 Q% f- M$ B( P 书房在北面,也是老人的卧室。房间较小,北面是窗,一张单人床在西边,靠墙摞着几排书:《论语》、《中国京剧小戏考》、《生物学通讯》等六七十本。窗前地上也摞起了老高的书。东面6个旧式书柜装满了书。刘老告诉记者,这6个书柜曾是母亲的陪嫁,传到他手里全用来装自己的书了。“书主要是两大类:生理学的、京剧的。京剧的主要是锣鼓、曲牌、把子什么的,都是很珍贵的史料。”
( o4 X' B0 w# F% i$ M6 S3 p6 t2 R3 Y6 u! c
书柜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幅老人手绘的京剧脸谱和一张20年前与老伴一起拌凉菜的大照片。说起老伴,老人不禁神情有些凝重:“我们关系可好了,她已过世11年,我很想念她。” ( |9 h- y3 E K% ^
9 Z. _3 y. J* A 靠南墙的书架上,也摆满了生理学、京剧类的书籍。书桌上,摆着许多信函和一些书刊。老人读书、看报、写信,以及绘京剧脸谱就是在这张桌上完成的。记者得知,最近老人精选了640幅得意之作,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刘增复绘京剧脸谱》。说起京剧,老人神情舒朗起来。原来去年老人还出了一套《京剧脸谱概艺》厚厚的4大本,都是老人的精心之作。 8 i0 I) t* F9 ~# Q
! j6 s, g4 u2 _' Z
93岁,老人身体还那么硬朗,有什么养生之道?老人微微一笑:“哪有什么养生之道,不过淡泊名利,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倒是不好烟酒,粗茶淡饭过一生。”
- k, u) Z4 ^8 |6 m; W# ?- j& f, m+ z6 J+ T
记者得知,老人每天都要练功:压压腿,起个霸,耍耍小棍,拉拉云手。瞧,老人的架式还是蛮精神呢!
' ?$ B- s5 e( j# B
4 N6 _" ^0 d# E6 v4 Z$ k+ c 刘曾复字俊知,1914年11月9日生于南京,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学系,历任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现为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还任北京市戏曲学校艺术顾问、北京市余叔岩艺术研究会会长。 , h: O1 e; d6 E/ G* }3 _
4 f; S. j6 t! o- r" J# m! @ 自幼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80多年来,从入迷、酷爱、学戏、演戏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师从王君直、王荣山、王凤卿、九阵风、钱宝森、王福山等名家学艺,在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仅老生戏至今仍能说、能演120多出。对京剧各流派名家不同艺术特色脸谱的研究考证深入、刻画精确、水平高超,深为京剧行家称道。其手绘的数百个京剧脸谱现分别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艺术研究所、北京戏曲博物馆、天津戏曲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博物馆、英国东方博物馆和德国汉堡人类文化博物馆等收藏。研究专著有《京剧新序》、《京剧脸谱图说》、《京剧脸谱大观》、《京剧脸谱梦华》等。+ U: _* i/ @0 t: Q# V! `
% [* W7 @/ D3 u6 s* e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