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的卫生部长说话了。他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无非是中西医应该结合起来,中医注重整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
7 d' m) Z) Q9 o9 Z; ?8 J* p9 q$ }3 D( i$ R
我不想评论陈竺部长的见解,我只对他讲话中的一点感兴趣,那就是他引用了《两小儿辩日》的典故,来说明中西医的关系。原文引用如下:
; y" T5 m$ N6 l; y0 m2 E
/ h+ h2 d7 n+ U. Y1 l: D* @7 E 面对着来自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位中、西医专家,陈竺首先讲了孔子遇到的一个难题:两个小孩争论距离的远近,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近,中午时离得远。因为日出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个反对说,太阳刚升起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因为太阳刚升起时凉,到中午就烤得人热烘烘的。
, V1 d1 R" H/ C, H1 ? V. \ z* h/ e0 X9 W, Y
陈竺说,他们其实一个是用手测量、依据分析测定,另一个则来自直觉和感受,两者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在这两种认知方法下的医生看病就大不相同:
# r# u9 n5 a8 }% A8 y' N8 f3 V9 c$ ~
& [! C& v" r1 N* B4 h$ p. r3 | 好了。咱们按照陈竺先生的解释继续推理一下:那个觉得早晨太阳大的小孩代表西医,因为他“用手测量,依据分析测定”。可是,他真的用手测了吗?测得准吗?常识告诉我们,如果照张照片,测量一下照片上的太阳大小,你会发现是一样大的。如果有差异,那是因为散射光,物理学也早就解释清楚了。那么,这个小孩得出的错误结论不是测量本身的毛病,而是他没有找到测量的正确方法。
; ^. X7 s- u# S( ~5 v9 k: g, Y; N, n, y1 U m
再看那个觉得中午热的小孩。他代表了中医,因为他靠的是“直觉和感受”。首先,难道温度是直觉和感受,大小就不是吗?两者是如何定义的?其次,陈竺举了这个例子,不就正好说明了直觉和感受是错误的吗?我能不能从这个例子里,得出结论说中医的理论是错误的呢?
% B G$ ?3 o3 z' G; u5 L$ K. }6 k
! r0 S. H& u9 x7 E2 v9 ^5 u9 D- G 记者没有描述会议现场的情况,我估计很多观众听到此处都会赞叹一声:陈部长真会讲道理,用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一下子点出了事情的真相。我甚至都能想象出观众们脸上露出的欣慰的笑容。但是,这个比喻完全不合逻辑,根本禁不起推敲。而且,即使你搞明白了这个比喻的道理,也只是搞明白了两个辩日的小孩谁对谁错,跟中西医有什么关系?
5 k$ w7 C( W' j6 m( b
1 ?' d4 v( Z9 z. `" G8 q 现在讲究“口才”,讲究“文笔”,比喻是好口才好文笔所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于是,很多人把比喻当成了推理的前提和条件,听众也很容易被带着走进了沟里。你看,鸳鸯都知道成双成对,你丫还不赶紧结婚?兔子都不吃窝边草,你丫就别打女同事主意了。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丫还不赶紧找个帮手……! U! B5 a7 X3 P: o
1 S& A* v# K) ^- U
这些话说着顺嘴,可其实都是把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硬生生地捏在一起,谁也说明不了谁。可是,经常见到有人一脸真诚状地对你说:水只会往低处流,你丫还不往高处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