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其中最富创意的水墨花鸟画大师当推徐渭(1521—1593)。徐渭,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僚,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多所筹划。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入狱,徐谓一度发狂,晚年生活清贫,以卖书画为生。他处在一个文人步履维艰的明代后期,终生未能得志于“功名”,还屡遭厄运,常因他事而使清名被辱,以至精神几乎失常,后因误杀妻子而下狱服刑,出狱时已年逾五十。饱经沧桑的生涯形成了他吟诗作画的狂放性格,给后世留下许多趣闻,但多属附会,未必真实。 徐渭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丰富,中年以后方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在作品中,经常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他的写意花鸟画,继陈首复以后,更加狂纵,笔简意浓,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都受其影响,数百年来势头未衰。 徐渭天资聪慧,四岁时,长嫂杨氏去世,他已能代长辈迎送吊客。六岁时入学读书,即可诵几百字的文章,且记忆力颇强,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当时跟管士颜读唐诗,第一首诗便是岑参的《早朝》诗。后又拜过十多位老师,八岁就学做八股文章,其文思之敏捷今老师称奇。十岁,其二兄徐潞曾带他去见当时的山阴县知县刘昺,刘很喜爱他,对其文章批了不少赞美之词,并嘱其今后“务在多读古书,期于大成,勿徒烂记程文而已”。这对徐渭影响很大,故以后他曾将八股文“旷弃者十余年”。十二岁向陈良学古琴,十四岁时,不幸嫡母苗氏去世,生母因是妾,不能掌持家务,他不得不去依靠刚从北方漫游回来的长兄徐淮。与此同时,他向王政学习琴曲。十五岁又向彭应时学习剑术。其间,还拜绍兴文坛盟主陈鹤(海樵)为师,学习戏曲、绘画;向杨珂(秘图)学习书法。此外,汪应轸、萧鸣凤、沈炼等也曾是他的老师。因自幼处身于文人学士之间,对其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他二十五岁一直到他三十七岁这十二三年中,他应过四次乡试,均未取。他一生共应过八次乡试,“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到死还只是个“秀才”。他的生活这时已经相当贫困,但这并不妨碍他关心时世。除了经常往来于山阴、杭州之间读书应试外,他还结交了不少当时有名的人物。在这些名人中,谢时臣、陈鹤、刘世儒、沈仕、沈明臣等都是画家,且在文学艺术上主张推陈出新,徐渭在与这些人物交往中,自己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562年,嘉靖皇帝罢免严嵩,胡宗宪被认为是严嵩一党,被捕入狱。身为胡宗宪幕僚的徐渭生性敏感多疑,感到自己危机来临,心情十分沉郁苦闷。后胡在狱中自杀,这件事对徐渭刺激很大,他也想自杀以了其生:先以利斧击破自己的头部,“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又不死;后又用鎚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连续自杀多次,均未果。后来,因疑心妻子张氏不贞,失手将她打死而被捕入狱,过了七年牢狱生活。徐渭此时的精神状态已接近疯狂。神经质,似乎是一些艺术家的通病,徐渭后来的一些杰作往往也常产生于某种癫狂状态中。出狱后的徐渭,心情逐渐恢复平静,被大自然所陶醉,天天偕同学生出游,写了几十首纪游诗,借自然风光来减轻心头苦楚。徐渭一生的作为极富个性,他对客观世界充满激情;在艺术风格上因而也常流露一种桀骛不驯的气息。那些吐露心声的诗句,放纵而动人的墨谑,使正直的人为他的激情所鼓舞,产生了共鸣。徐渭正是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激荡张扬的内在精神。
: g5 a' l& E) Q: S% |8 P
P' E+ f- G7 m
8 j2 r8 l. e9 r& ^7 j$ T" [
& i+ l7 T' V$ V
" s) _& `2 P4 ^0 o0 |! M+ i: w! [《牡丹蕉石图》 纸本水墨 纵120.6厘米 横58.4厘米 ) O! R" c: s }) t8 a" V0 ~
/ t4 `* Z" @2 N0 J" k: j5 R
徐渭画法学米南宫。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极佳妙;笔简意赅,善于概括事物的形象,实开明代以来水墨写意一画的新风格。此幅墨韵气势,奔放横溢,为徐氏不可多得的杰作。徐渭的写意画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笔墨和造型,显示出其于花鸟、蔬果、走兽、鱼虫 、人物、山水等无所不工,令人耳目一新,其特点更在于他以笔墨形象寄予浓烈的思想感情。 . @! w1 r: M2 J/ ?
4 h$ d. X; `% F. n1 v5 p6 c. C$ m8 F2 l, f! {0 P
! w% Q6 k# H D* S
# F9 R9 Y" P. i- y2 m《山水花卉人物图》 纸本水墨 十六开 每开纵26.9厘米 横3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 v4 F4 D: S. A: o$ }/ x
' k$ @7 Z3 }' ^# p, a
这册作品,风格粗简恣肆,痛快淋漓。用笔枯淡浓湿、疏密虚实,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谓“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显示出作者的才华与性格。在中国绘画史上真正做到“似与不似”而又名实相符的,当以徐渭为典范。
4 a% o" O$ Q X3 a' c! s
" }3 X- g( C; p6 i3 I6 H; P) b# q( t# Y. P" ~& W# L$ a
; Y1 ]- S6 [+ ^% z, U* z0 J0 V9 V% F$ T( _. P8 `+ r' d, r
《黄甲图》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z: C9 p- Y. w" D0 q% v2 \0 X
4 \/ I1 W2 g2 E4 V2 g- v. Q$ [在这幅画上,画家以奔放精练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氛。此画画在生纸上,作画时在墨中加了胶水,这样可以避免水墨渗散,徐渭时喜用此法。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其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贯成,偃仰有致,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0 {5 g4 n d; h; R& y$ R0 D1 w
4 Y7 Y, Z8 y6 O. j' k3 ?/ l5 f
* v* ?# Z4 }: f0 r/ D ( N' b$ ?, k9 O* d. k1 H
# a" L; P* Z1 _1 o% O《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纵116.4厘米 横6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w% r' c/ E5 u" b, m, W0 G1 s1 g7 k8 h
此画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画上题诗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其书为行草,字势欹斜跌宕,令人联想其画家的不平经历。自宋元以来,写意花鸟画就有一定的发展,但真正能够发挥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的,应该归功于徐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