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看了电影《赤壁》,很多观众一直希望能从《赤壁》里,还原心目中《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和韵味,结果失望了。虽然吴宇森并没有变动故事的大框架和人物基调,但还是进行了商业味儿很浓的局部调整,一些情节的设置也显得颇为暧昧。《赤壁》的细节可以说漏洞百出,不禁推敲,因而让人很难用“经典”来评定它。但同时也应该承认,电影《赤壁》很好看,有新意。所以我的观感是:看了很遗憾,不看更遗憾。所以,还想看。 : s J, B, {' i. S
其实,对于我来说,并不需要一部还原《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和韵味的电影《赤壁》。因为那部电影早就存在了,就是1957年由岑范拍摄的戏曲片《群英会·借东风》。比照这两部前后相隔半个世纪的同题材电影,可以谈出不少有趣的话题来。
4 {9 R7 @1 o& R# Y 7 c! n8 a! o- Z6 x; Y" I
首先,这两部影片都分上下集来讲述这段历史上的经典战役,而且戏里戏外都是阵容空前。但从手法上,电影《赤壁》很注重大场面的武戏及战争景观,这是大片的商业性决定的。而戏曲片《群英会·借东风》则基本上以文戏来描绘赤壁之战的过程,把绝大多数的冲突放在了“斗智”上。我第一次看《群英会》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当时还颇为奇怪,这样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古战,怎么京剧里对武戏却如此轻描淡写呢?多年以后,我才逐渐体会到骨子老戏编剧“弃武从文”的高妙,并为之赞叹不已。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两部电影都把重彩放在了周瑜和孔明两人身上,只有他们是全剧真正的主角。所不同的是,《赤壁》里瑜、亮惺惺相惜,而在《群英会》里则是明争暗斗、貌合神离。
0 `. r' ^. [ j+ u k ; N$ y: O' z- |4 D- [! Y
既然先说到瑜、亮,我们就从这两个角色谈起吧。周瑜,在没有小说《三国演义》之前,受《三国志》影响,一直是极其正面的人物,少年得志、英姿勃发,这一点从苏东坡的词中可以知一斑。电影《赤壁》为之正名了,梁朝伟在极力塑造一个既是能征惯战的好统帅,又是有情有义的好朋友,还是爱妻善艺的好丈夫的完美形象。试想,如果京剧《群英会》里加一段叶盛兰演的周瑜与小乔的缠绵,我猜大多观众肯定会想起三国里另一个俊小生吕布来。从《赤壁》上部来看,小乔在戏里确实没有多少出场的必要,如果只出现在令曹操神往的画卷之中,可能更巧妙含蓄,小乔的美是无需用林志玲来证明的。《赤壁》里,张丰毅的曹操一边扎着针灸,一边色眯眯地看着小乔的画像,说:“欲望使人年轻啊!”让我同时想起袁世海的曹操晃动着两个手指,美滋滋地唱道:“铜雀台已造好,缺少大乔(嘿嘿)和二乔”,生动极了。曹操好色,而且专爱夺人之美,相中的大多是别人的老婆,真是够霸道。可是,观众一般对曹操的好色不太讨厌,因为在“三国”里,只要他一动花花肠子,就离倒霉不远了。
- h/ N) ^3 z) j; p0 i7 E
+ n# r! E' B- j& B 诸葛亮,神人也。京剧里是见招拆招、举重若轻,鲁肃说他是“活神仙”,把周瑜嫉恨得直咬牙,卸磨杀驴,利用完了就非害死他不可,最终也没得逞。如果说,《失·空·斩》里杨宝森把晚年的孔明演活了。那么,马连良则完美的诠释了《群英会·借东风》里的诸葛亮。起初,《群英会》老生的主角是鲁肃,从马连良起,经过加工,改成了孔明。这种情况在梨园界也很常见,比如《搜孤救孤》,早年头牌老生都是唱公孙杵臼的,自谭鑫培始才改唱程婴了。在电影《赤壁》里,金城武所饰演的诸葛亮很幽默,甚至显得很活泼。所不同的是,马连良的孔明,其幽默感展现在机智应对上。而金氏的孔明之幽默,则主要在其言谈举止上,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不管怎样,这样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小公司里年轻CEO式的诸葛亮,还是让观众耳目一新。虽然多少有些不适应,但细想起来似乎也不无合理之处。再与几十年后那个五丈原鞠躬尽瘁的汉室老臣形象对映起来,不禁让人感叹岁月逼人、英雄迟暮,就更加对眼前《赤壁》这个爱玩笑的诸葛有所好感,尤其是青年观众,可能颇为亲切呢。9 D7 d: x% I/ ~8 E. N
. |+ Z4 s# U5 A7 u% A 还有个人物不能不提,就是鲁肃。谭富英的鲁肃,也演得太好了,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不但调和着剧中人物的关系,也调和着戏剧的气氛。如果《群英会》里没有这么个鲁大夫,一定失色不少,缺乏生趣。电影《赤壁》中,我觉得侯勇扮演的鲁肃也很提气,出场不多,但每场戏都出彩。《赤壁》里,还有一些角色在《群英会》里是不曾出现的,比如刘、关、张,比如赵子龙、孙尚香……当然,还有些《群英会》里的角色在《赤壁》上部里也还没有出现,比如蒋干、庞统、黄盖……9 O% U- w9 C$ I. I, o; o7 [
+ F" X0 j* K( `4 K4 d
也许,有人觉得电影《赤壁》和戏曲片《群英会·借东风》并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我觉得,这是一题两作,从中仍可以看到影视和戏曲,在描写故事和人物上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若仔细讨论起来,是不乏裨益的。甚至,我们还可以拿另一出新编戏《赤壁之战》来对比,再谈影和戏的同异、正说和戏说的差别,就更能嚼出不少滋味来。; R9 ~0 ?1 R7 v# Z# v
& _" ~) [* d. v9 r# C 当初谢晋也想拍《赤壁》,如果他拍,绝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赤壁》其实本应是部纯粹的男人戏(据我所知,女戏迷爱看《群英会》的就不多,可以作个佐证。),但吴宇森用新老帅哥们来吸引女性观众的眼球,而且加进了很多时尚的笑料。虽然票房是个诱因,但也算煞费苦心了。当然,电影《赤壁》和戏曲片《群英会·借东风》的最大差别是:《赤壁》只能娱乐一时,而《群英会·借东风》则一定会流芳百世。但从一个观众的角度,都是令我这个“三国迷”欢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