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名言曰: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
/ \ C P0 s( o( y1 i: m- f* F# K5 v! w2 [1 t, a
作为文艺家的苏东坡,毫无疑问,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男人。那么,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好女人呢?) z8 }7 N3 F+ S
7 J. s) j6 y. j$ |9 \, n1 g事实上,苏东坡的背后,好女人远不止一个。其中较为重要的,至少就有三个:第一个是原配妻子王弗,第二个是继室王闰之,第三个是妾王朝云。
/ V9 ~8 p) f. E/ i& F3 d! a1 m7 Z) `' i
王弗与王朝云都死于苏东坡之前,苏东坡在她们死后分别给她们写了墓志铭,叙述她们生平事迹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下边主要根据这两篇墓志铭,先介绍一下苏东坡生命中的这两个好女人:
P! x" \4 K6 D
* E+ D& _ o n+ S, }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她父亲是进士出身,叫王方。王弗十六岁的时候嫁给苏轼,为苏轼生下了长子苏迈。苏轼跟王弗的婚姻,当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婚前互相不了解。结婚之初,苏轼不知道王弗曾读过书,王弗也没有告诉他。但每当见苏轼读书,王弗就整天陪伴左右,寸步不离。尽管如此,苏轼还是不知道妻子是了解他所读之书内容的。后来,苏轼偶尔遇到没记住的书中段落,王弗却能背诵出来。苏轼大感意外,于是考她别的书,都能知道个大概。从此,苏轼知道妻子是个聪明文静的女人。2 J4 f: @4 Y, B3 |3 `6 c
8 ~0 H, t- V: `0 b
苏轼在凤翔做判官时,王弗跟他一起。每天苏轼在外边做了什么事情,王弗没有不详细加以了解的。总是说:“你远离父亲,做事情不能不谨慎些。”每天都用苏轼父亲曾说过的话来告诫苏轼。苏轼跟人在外间客厅说话,王弗就站在屏风背后听。客人走后,她一定会把来人说过的话分析一番,然后说:“这个人,一说话就吞吞吐吐,一味揣测你的想法,你根本用不着跟这样的人说话。”有人竭力巴结苏轼,她又会说:“恐怕不能长久。套近乎时来得越猛,离开时去得肯定越快。”不久,她的话就应验了。去世前的那一年,王弗所说的话,特别有道理,像是很有见识的人。可见,王弗是一个知书达理、善于观察的女人,是闺中丈夫,是苏轼的贤内助。
+ C2 _( d$ h7 {# J: D
' ]( L9 x( f* S" `7 ]可惜的是,王弗只跟苏轼做了十一年的夫妻,于治平二年(1065)五月八日,在当时的京城开封去世,享年只有二十七岁。
% o7 X/ O0 r1 \1 |: F/ B. b
; h% i" H; P4 i! Y# n; c王弗跟苏轼生活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她伴随苏轼走过了寒窗苦读、初入宦途的艰难岁月,辅助之功不小。王弗去世之初,苏轼父亲告诫儿子:“汝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要求苏轼,日后一定要把她埋葬在婆婆的旁边。由此可见,这位媳妇,是很得公婆之心的。墓志铭的最后一段有一句话,“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在苏轼心目中,这位原配夫人曾经是他坚强的后盾,对他日后的处事一定有深刻的影响。% x; |9 @- ]$ s7 ~, d. N3 ?( E2 @
% Y7 H2 l! c o9 E苏轼对王弗的感情,当然是非常是非常深厚的,这从他于王弗死后十年即1075年正月二十日夜的记梦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可以看得很清楚。
. P. o/ r" Z6 d) J- ~; p- {/ {6 s% k" G$ ]' `6 c
朝云,字子霞(据此,应该读作zhāo yún,而不是cháo yún),钱塘人。原本是歌舞姬,十一岁时被苏轼脱籍纳为妾,到三十四岁时(绍圣三年,即1096年)病死于惠州,前后陪伴苏轼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中,朝云对苏轼忠贞不二,四处漂泊,却始终无怨无悔。朝云为苏轼生过一个儿子(取名遯),可惜未满周岁就夭折了。跟随苏轼之后,为了照顾丈夫,她开始学习料理家务。所以,苏轼说她“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朝云诗》)。朝云原本不识字,但是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学习书法,“粗有楷法”;晚年皈依佛门,跟僧人学佛,能“粗识大意”(《朝云墓志铭》),“亦略闻大义”(苏轼《悼朝云》引)。临终之际,她口诵《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语。苏轼一生,坎坷不断,晚年尤其倒霉。得知苏轼被贬往炎热多瘴疠之气的岭南,几个妾都离他而去,只有朝云,毅然追随苏轼南下,千里相从,直至病死。
1 m# U- c* w) \4 Z6 L
: o0 s; R, o' D) G, v2 Z# H+ F; N很显然,朝云是苏轼晚年的文艺知音(她会按谱唱曲)、生活依靠和精神慰藉。在朝云病重之际和去世之后,苏轼连续作了《朝云诗》、《悼朝云诗》、《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丙子重九诗》《西湖》等诗文,以志悼念。【三部乐】《情景》、【雨中花慢】“嫩脸羞蛾因甚”等词,更可见出苏轼对于朝云的一往情深。
! K/ n" w/ \: q2 y) q; r/ f ^, ~( B5 J) T8 s
其实,陪伴苏轼最长久的女人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于王弗去世后的第三年,即1068年嫁给苏轼。娶王闰之的时候,苏轼父母均已去世,这桩婚姻无疑是他自己作的主。就是说,他们结婚之前,彼此就已经有相当的了解。苏轼年长王闰之十一岁,不用说,王闰之是苏轼的崇拜者。
1 Z. e) S. I: K4 {6 f
, i4 R5 f% A3 V/ D王闰之不同于她堂姐王弗,是一个性情柔顺、知足常乐的女人。她跟苏轼生活的二十五年里,苏轼人生大起大落:做过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颍州、扬州等地区级的地方长官(太守),也做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的朝廷高官。当然,也曾经被贬为一文不值的黄州团练副使,过了好几年穷困潦倒的日子。更为悲惨的是,一度(1079年8至12月)还被关进大牢,几乎丢了性命。可以想象,王闰之跟苏轼生活的二十五年中,享过福,也担过惊受过穷。. p7 y3 Q& W0 B! v
/ l2 ^8 R, U( q* u5 u/ u1 j
苏轼虽然没有留下专门悼念这位妻子的诗词文章,但是从他多处诗文流露的跟她有关的只言片语和当时人的记载可以看到,王闰之也是有些悟性的女人。元祐七年(1092)正月,苏东坡在汝州做太守,堂前梅花盛开,晚间月色鲜明。王闰之对苏东坡说:“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色令人和悦。”并建议苏东坡邀请好到家里,饮酒花下。苏东坡听后大喜,称赞王闰之刚才那一番话是“真诗家语”。在跟人饮酒之际,借用她那番话的意境,作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词。
5 w7 A, ~1 r8 D! V3 K" O) U
: |0 t. A* z1 `. D& r6 K苏东坡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宦海沉浮的种种风波,之所以能随遇苦中作乐,之所以能在坎坷之中仍不失其风流潇洒幽默诙谐的本性,我以为跟他这位宅心仁厚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有着极大的关系。倘若苏东坡遇到的是河东狮,是心胸狭隘的妒妇,他的文艺天才很可能就被彻底扼杀了。
4 G$ y! R* z0 t0 D4 {6 R3 V7 j* g8 W0 L
除了两位妻子和一位爱妾,苏东坡的背后还有两位不同寻常的女人:那便是仁宗的皇后曹太后和英宗的皇后高太后。《泊宅编》、《耆旧续闻》等文献记载,当曹太后得知苏东坡被关进监狱的时候,曾经以先帝遗言,要求神宗赵琐对苏轼予以宽大处理。赵琐这才将苏轼从监狱里释放出来,贬到黄州。( \6 v) S2 [4 h# M0 a
6 E6 g8 X( q7 J& a6 c& s# G
高太后对苏轼的知遇之恩,从苏轼的履历表中就可以一目了然。高太后的摄政时间是1085年至1093年,这期间苏轼的职位依次是: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钤辖、吏部尚书、颍州太守、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高太后一去世,苏轼就被逐出朝廷,调定州太守,次年便被贬往惠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