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画国学大家范曾先生简介范曾简介7 X# Y. L- t5 {6 ?6 T
1 ~0 _" [* H# _1 V3 o' {: [昨晚看了CCTV1的电视使我真正的了解大师级的厉害!一口气背诵完了屈原的<离骚>全文.
0 K" P/ @( W4 m" W0 k) D; e" p' Y* S& U- ]3 R0 r$ ^ y
2009-02-20 09:14 范曾先生.jpg (55.88 KB)
, ]2 S8 z# v* C+ D( m% q" X/ K2009-3-16 10:21( a* v' I1 E+ k% |2 Z
) s' W+ Y# S# U8 R
x, y+ g1 c8 b9 [( K7 q
]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38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3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书画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 # i3 a8 a1 o. a
4 B! B1 M" a" L4 _/ R# M& B9 A8 b+ E1 k1 M4 w2 K
人们只知道他的画,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善行。作为一代书画大家,范曾大隐于世,却心挂世人。千金散尽,独享平淡生活,收放之间,尽显大家风范。范增先生作为文化人群体的代表,和企业家们一同行善,更能让中国财富上长出精神来,在中国知识阶层中有标杆的意义。
3 u% ^ L, ? v$ J; R2 s' v" v. f" t _
70岁的范曾老先生不仅外貌慈善,其对公益事业贡献更让人敬仰。
; ]! ?; r2 }2 f* q0 s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研究美术史,后又转入中国画系学习。他先后师从于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位名家,深得教益。1962年范曾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70年代末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后来他又筹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 : K: e: R) O4 F; Z5 G/ ]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他先后于香港、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北京正式展开书画拍卖活动后,他的画也成为拍卖场的在世画家的中心。1993年12月北京拍卖出的一幅《华陀望断图》,起价8万,最后以12万成交。三年后回国,范曾更潜心于绘画,行笔更加沉稳,更加注重表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荣宝拍卖公司在近二年的拍卖活动中,范曾的《苏子吟啸图》成交价是23.1万元、《钟馗神威》以55万元拍出。范曾先生与荣宝拍卖公司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曾创下范曾先生半年内仅在荣宝斋交国税157万元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 @: t* N) _4 H* q. D7 N
7 A1 l4 y% t" A: z- R$ X% |
2003年4月30日,南开大学接到了第一笔用于抗击“非典”的捐款。这就是范曾向母校抗击“非典”工作捐助的50万元人民币。当时他身在外地,当得知天津出现“非典”疫情时,心急如焚。考虑到学校在抗击“非典”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他捐赠人民币50万元,并题字一幅“战胜非典,匹夫有责”,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勉。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洪代表学校接受了这笔捐款,对范曾先生“战胜非典、匹夫有责”的义举表示赞赏,并说学校一定按照范曾先生的意愿用好这笔捐款。
/ u5 V; l* Q+ e200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倡议下,季羡林、张锲、王蒙等55位著名作家学者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以使更多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范曾为此捐助100万元,成为最高额度的个人捐款。2004年8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工程办公室接受这笔最高额度的个人捐款时,范曾先生平淡地说:“我是一介书生,这是我力所能及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尽一份心而已。”今年4月6日范曾又专门为新近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作画。17幅与教材选篇内容相关的人物肖像画,为这套教材增添了亮点。
/ s$ i4 ]+ Q5 H; A! w范增用纳税的方式支持国家建设,算是其人生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
K! p" |! W7 N5 c) Q. h2005年4月9日上午,北京市地税局局长王纪平亲自到荣宝斋为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颁发了《2004年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这张金额高达198万元的完税凭证是市地税局颁出金额最高的一张个税税单。宣武地税局局长邢军介绍,今年一季度,范曾又出售字画36件,缴纳了个人所得税231万元。 . h, a% d+ X8 Y5 S
但谈到自己的人生感悟时,范曾不能忘记与杨振宁、陈省身的生死之交。
$ ]; y6 p; o. i当年,陈省身获得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的消息传来不久,奖金高达一百万美元。他和杨振宁正在一起谈如何处置这笔钱。因为陈先生是美籍华人,他要按照美国的法律交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陈先生个人不要这笔钱,他要全部捐献给他工作过的地方,捐献给美国、英国的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 ) C: I( M& ]- f& F l7 F1 t; @7 b
2008年5月12号,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在这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关头,范老毅然捐出1000万人民币赈灾。
) B" A3 v1 M0 u7 Z$ ^+ b" V6 Z* U5 c" K U0 p' C
年表:. y- w4 d& `# Z* k1 g& E6 X4 I
1938年 戊寅1岁 7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通诗书世家。" r# [/ ~. t. N2 @ r9 ^
1938年 为避日寇,潜居南通城外乡村潮桥。. Y F) }8 b3 W5 M; p; y
1942年 壬午4岁 入城北小学幼稚园。南通儿童智力比赛,诵《岳阳楼记》、《木兰辞》,并自为短诗,得特等将第一名。
2 c3 b# ^ r* {& [2 R6 X, z2 H开始学画达摩,以至满墙千佛,其兴趣浓烈如此。
8 Y( B: C$ p# m) N, p: q1943年 癸未5岁 入城北小学读书。
: m# e- f+ o4 O ~- o8 c1945年 乙酉7岁 入南通女子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母亲缪镜心先生为长,范曾品学兼优,累获嘉奖。0 I5 y2 Y& j2 H# }
1949年 己丑11岁 南通解放,大兄范恒自东北解放区进城,为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后为南通市报主编。% C$ I; Z$ _9 W$ r2 D% ?% w# n' m
同年夏,考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2 ~; P7 a: D; t$ k, V6 E
1950年 庚寅12岁 加入中国少年儿童队。
: m/ O6 S( {! ] A1951年 辛卯13岁 加入南通市美协。与袁运生、顾乐夫并称“南通三小画家”。 t1 H4 i; J9 @- _
1955年 乙未17岁 考取南开大学历史系,从学于著名教授郑天挺、雷海宗、王玉哲、杨志玖、杨翼骧、黎国彬、杨森茂、来新夏、辜燮高、谢国祯等,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等生。
4 i; ]6 ]8 n) F; m7 w: X4 v1956年 两早春18岁 加入。7 @4 W/ W/ t$ P" E
1957年 丁酉19岁 家庭剧变,大兄被划为“右派”,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得为一言。" C1 y/ V9 l$ W: a/ d* ]
1958年 戊戌 20岁 “大跃进”开始。! C1 `4 a+ [. x* z, @2 ^4 e
时初见美院中国画系老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李斛、刘凌沧、常任侠、尚爱松、黄均、宗其香、沈叔羊诸先生,其中受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诸大师影响最深。少年风华,刻苦自励,猛志常在,一年级时成绩尚不足观,二年级后,科科成绩均为优秀,尤受李苦禅、李可梁先生所激赏。0 h- ^. `; h. S- J6 D0 q1 R* @
1960年 庚子 22岁 进蒋兆和画室。7 M; R% A2 `6 R# o& F c' T
1962年 壬寅24岁 毕业创作,画《文姬归汉》辅导老师为刘凌沧先生。1 o6 e8 q* M1 N7 \. v% E$ g% k
1964年 甲辰26岁 至陕西西安山门品公社沙井村参加社教。与王宏多先生同时被打为“右倾”,至《社教二十三条》公布始得平反。
7 N. ?6 S9 ^, K" z" J* X1966年 丙午28岁 “文”开始,以“现命”、“漏网大派”诸罪行被造反派揪斗。# o/ d4 x; X; d# p
1970年 庚戌32岁 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3 j1 b, _" x8 {
1971年 辛亥 33岁 回北京,继续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作画,其间所画《韩非子像》为代表作。
, L& D; L! `: [2 a5 s/ G1972年 壬子34岁 创作《毛在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
' \( y; o2 x, }$ b( T母亲、大兄、二兄相继病故。
7 v; y4 l7 i, ^6 ]7 Y( H# e1974年 甲寅36岁 “批孔运动”开始。
" w( u# i, s; J/ J- X3 P与贺捷生、白桦、张锲等联名上书周总理,揭发“四帮”于文艺界倒行逆施的累累罪行。
0 m, ?2 u! ]+ \
1 y+ @, c( T& S$ w [/ S; A. |* }+ A& `# y, l
1976年 丙辰 38岁 “天事件”发生。因书大挽联和写悼总理文而被批斗。
4 f" f2 ]; M$ |; `* U1 l' u10月,“四帮”被粉碎,普天同庆,“天安事件”彻底平反,心境无限兴奋。
9 m4 S( @2 Z0 s ~+ K1977年 丁巳 39岁 新年于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泼墨钟馗,以喻正气伸张,《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 h5 |9 F% y% x/ M1978年 戊午40岁 《鲁迅小说插图集》出版。
8 k; _- Z/ [1 b1 L' v( x3 x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讲师、副教授。
; q5 J: Z7 S& F! T& R; K: y1979年 已未41岁 应日本丁武百华店之邀,参加宁宝斋代表团访日,与董寿平先生于东京兴行联展。
& d7 y/ h- r4 o% }8 V5 r1980年 庚申42岁 与张仃先生联合展览于香港举行。" ]5 T( \/ O0 C5 k
1981年 辛酉43岁 应日贩株式会社之邀赴日本于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o$ P' a3 k7 s' m; n
出版《范曾中国人物画》。获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设计一等奖。6 p9 Y( P3 ~- y
1982年 壬戌44岁 为南通广教寺法乳堂画十八高僧壁画并参加建成开幕式。此堂之设得赵朴初先生支持并为起名题匾。画中高僧由巨赞大师、净慧法师拟定名单。开幕式时有楼适夷、侯宝林、张仃、丁玲、文怀沙、康殷、净慧、方成、黄宗英、袁运甫、郭兰英等参加。由邢白、朱剑、徐虎、曹从坡等南通市领导主持其事。: v/ N1 ?# I3 N/ f6 K: ]
应日本高岛屋之邀举行画展于东京,符浩大使夫妇出席开幕式。平山郁夫先生于N.H.K.电视介绍范曾艺术。3 t! |7 z, r- s# w
《范曾画辑》出版。
5 E" ?8 s6 P/ M; e3 e1983年 癸亥45岁 应日本西武百货店之邀举行个人画展于东京,宋之光大使夫妇出席开幕式。
4 _0 e# R' O d3 ?获日本 诸大学联合所赠“中日文化交流奖杯”。
+ b4 L+ `; @4 ~4 S( y0 i* p4 e7 ]( H1984年 甲子46岁 日本冈山县建立永久性“范曾美术馆”。* P. x& V0 M7 R1 E- W
网崎嘉平太先生为名誉馆长,松田基先生为馆长。范曾因故未克赴日。
) y7 K* w, I4 S8 L* U7 d3 u/ ^8 M《范曾画集》、《范曾绘画集》《范曾的艺术》出版,调南开大学筹建东方艺术系。
) M X3 _; n- z, O1985年 乙丑 47岁 “范曾美术馆”一周年赴日,与宋之光大使夫妇同赴冈山参加庆祝隆典。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先生和原南通市市长、挚友曹从坡先生亦应邀赴日参加盛会。$ k3 P" b& P+ J) _. I4 U
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教授。5 k7 I! G% O% c& o9 G* ^' X' ?
发表《祖国、艺术、人生》演说,由中央电视台转播。" a, p& f% y5 V+ G4 I
《范曾吟草》出版。
# E6 N! L! X% m1986年 丙寅 48岁 中国美术馆和天津博物馆先后举办“范曾画展”。: U& U0 I1 l0 N/ {
为筹备赴日展览,与楠莉于南开大学冒大暑作画百余幅。
' ~2 {2 F% z( u9 N# f( R发表《胸中浩气,笔底雄风》演讲,提出新思维十条。
$ y+ G! G& f' ~, y* X同年与亚明、宋文治、崔森茂、米景扬等组成画家代表团访美。; h1 Z& Z3 T9 P% P/ A3 F
1987年 丁卯 49岁 为捐款建造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赴日本东京大孤、冈山举办“范曾画展”,画展大获成功。6 E: h( l0 ~( I& K" ]7 l0 x
4 ^2 M, n/ g* P8 i* p- p8 q! e& n2 K+ n* q6 Q7 M, r
* V( ]$ Q) q; E. }' x& B9 Q7 u2 i& C. S* H( T
1988年 戊辰 50岁 东方艺术大楼动工,冈崎嘉平太、松田基等国际友人参加典礼。* a2 F+ r8 D0 a5 V/ H! O
出版《范曾自述》、《抱冲逸兴》、《范曾怀抱》《范曾自书诗稿》等十种书籍。
8 P; I: Q3 T, c- ^: T1989年 己巳51岁 与宋雨桂、冯大中举行联合国展于香港,出版《莽神州赋》画集。出版《祖国、艺术、人生》演讲集。
5 C) ?3 h+ d! G# B6 W, t日本出版《现代中国画坛的巨匠范曾》画集,日本评论家陈舜臣先生著《三绝之人》一文为序。8 l. h+ ~; z6 }
经杨振宁先生视察,以为台湾寒舍画廊颇具规模,范曾同意于台湾举行首展,出版《范曾作品集》。
, J7 } [9 C: g* l d% Q同年4月丰桥——南通友好城市建立,丰桥市美术博物馆举行“现代中国画坛的鬼才范曾美术名品展”。
& F3 w. ? z' s0 `0 R, k" t1990年 庚午 52岁 应西武百华店之邀“范曾、宋文治画展”于日本举行并出版画集。
# g& ]3 P3 n" v4 g$ a/ d于新加坡举办“范曾画展”,出版《范曾新作集》与楠莉赴欧洲游学考察。
. J% P6 m& q' Q8 x9 s1991年 辛未 53岁 于台湾举行“范曾巴黎新作展”,并出版画集。, Q5 b7 b1 S, S: i# X
1992年 壬申 54岁 应瑞典皇家学院院士马悦然先生之邀到斯德歌尔摩大学讲学。. {3 S' ]6 r$ l1 t7 J% D9 x
《范曾精品集》出版并获香港出版优秀奖。% A Q) P4 n6 N
1993年 癸酉 55岁 游欧回国,继续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并被任命为学术带头人。
! z1 Z! c' a: ^( }$ t5 F同年11月13日在巴黎与楠莉结婚。& d4 v/ k: s( z% w ?
1994年 甲戌 56岁 出版《范曾绘画一百幅》、《范曾书法一百幅》。
, b: Y P2 @6 {$ ]1995年 乙亥 57岁 应罗拔教授之请赴丹麦歌本哈根大学讲学。
3 h& n4 c- V" d* k: V1996年 丙子 58岁 画风大变,更重简笔泼墨,有代表作《简笔老子》、《泼墨钟馗》等。+ S: i8 ^# I& g; c
深圳举行“范曾书画展”,出版《范曾画集》。/ [+ W4 C9 W# a+ p3 {
1997年 丁丑 59岁《范曾诗稿》、《十翼还甲自寿》出版。
+ Y3 p( j2 r, t& C. F; a( D) h) L, ^1998年 戊寅 60岁 “范曾的艺术世纪大展·献给2000年”于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有陈省身、杨振宁、季羡林、李锐、吴祖光诸先生致贺。作品《丽人行》以1200万港币出售。
# }8 h. i7 p# N散文《风从哪里来》获散文奖。
; d& B) j2 y! V4 \& a1999年 己卯 61岁《范曾自书七绝百首》出版,书法风貌大变,此为转折点。《中国名家作品精选·范曾》出版。
2 G6 X \" I/ I! i南开大学80年校庆举办“范曾画展”,画展开幕式由赵忠祥、倪萍主持、陈省身、季羡林、侯自新、洪国起、陈洪、冯骥才、盛中国、王刚、苏民等人参加了典礼。4 e: K% p! f% _$ K
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v, K; @+ H) ?: u" a
2000年 庚辰 62岁《画外话·范曾卷》出版。4 u9 G$ l4 g) }$ [# R; P' p2 E9 X
散文《梵高的坟莹》获选于1999年全国散文排行榜。, l8 k2 a; S, V+ q8 a
为纪念母亲缪镜生先生,于她任校长28年之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修“镜亭”完工,举行隆重典礼。
# A( h5 M/ j7 ^8 s9 b- i
0 ~ {8 {# D& a
+ L: @! i$ M. q; t
. {4 f ~2 c$ S" O/ F)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范曾)
* |/ g# Q- O. ]0 i% T, o( j8 _* d/ b h) I" O* G
宇宙一词早见于《庄子》。宇,指无际无涯的空间;宙,指无始无终的时间。中国人从来把宇宙二字视为时空的不可计量的存在,一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在之物,称之为“自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说的是天地万有都遵循着这不假言说的存在运转、变化、迁流。这大不可方的存在是那样奇妙、那样和谐、那样幽奥。她是逻辑的、诗意的、甚至是富有哲理的,或者宇宙本身便是哲理的存在、哲理的化身。! E/ K; |5 e+ l7 g7 N
8 a C7 d% C$ t
我们都知道,理论物理学的语言是数学,而数学的灵魂是逻辑学。宇宙万有的消长生灭都依循着不可抗拒的逻辑,而这种大秩序的形成,不知经历过千百亿年的幻化。“幻化”二字用得最宜,因为迄今为止的任何伟大的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都无法言之凿凿地论说这“幻化”的全部过程。“幻”者,奇幻也、梦幻也、神幻也,那是一首不朽的诗篇,是一曲伟大的交响。宇宙是大美的所在,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这大美深藏不露,也许,她在人类智慧所可能达到范围内,偶尔一现她的卓约、她的美焕。卓越的天体物理学家开普勒,在他的书斋中陷入美妙而诗意的幻想,他深情地说:“天体的运动只不过是一首歌,一首连续的歌,几个声部的歌。她只为智慧的思索所理解,而不能由听觉感到。这个音乐好像通过抑扬顿挫、根据一定的、预先设计的六声部韵律进行,藉以在不可计量的时间穿流中定出界标”。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有界标,但这界标不是静止的,她存在于“不可计量的时间穿流”之中。物理家倘仅于静止的界标中研究,他们可以得出相对静止的方便说词,然则“时间穿流”终会证明其局限,甚或谬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展正证明了这一点。9 ^; Q( p8 N2 J; ?! V
, P% M: r/ T* l: w' |
9 n& s0 K# J% F2 @科学家并没有在无可穷极的宇宙前鸣金收兵,而是以他们的卓绝的探索精神、走向未知的世界。这不仅需要付出积年累月的实证试验和冥思苦想,还须要有一颗艺术家的心灵,尊敬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先生引用盛唐诗人高适的“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式和反粒子理论,真是妙不可言。科学家不是作家笔下呆头呆脑的人物,以为“痴绝”会孕育天才的发现。科学家需要从“性灵”中得到对宇宙诗意的判断,同时对社会的俗见具有着决不苟同的、超越常伦的“风骨”。杨振宁先生进一步谈到“性灵”二字,指出她“似乎是指直接的、原始的、未加琢磨的思路,而这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也许,这就是天地大朴的所在,庄子把那些“真人”称作是“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人,当狄拉克用最简约而漂亮的方式来解读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时,我想他果真是达到“羽化而登仙”的境界的。
; l* v1 Y: Z2 R8 Y" N' }. U% o0 z( T7 l5 j; D" g, g# L
有一次我问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解一至为复杂的方程,怎么可以看出其优劣?什么样的解法是优秀的、了无渣滓的;什么样的解法是拙劣的、拖泥带水的?陈省身先生用他一贯的要言不繁的语言方式回答我作得好的数学:“简洁、漂亮”。这“漂亮”二字在此处绝对是神圣的美,而这“简洁”二字,几乎从一切混沌中划出一道清亮的闪光,使我们知道宇宙的源头一定是排除繁文缛节、排除叠床架屋的极为单纯质朴的存在,中国古哲简化为一个字:一。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画史的异数式人物:八大山人。" J3 I9 Y! E% e( |5 f
( t1 U8 R% M5 m2 A; H1 M4 m7 d; g又有一次我和物理学家葛墨林兄在陈省身先生的宁园小坐,听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使我想起“对牛弹琴”一词的本义。然而我会忽然发现谈起我能听得懂的地方,陈省身先生问:“爱因斯坦是很伟大”?葛墨林讲:“那当然,您应该比我了解”。陈省身:“当然,我在普林斯敦常常见到爱因斯坦,不过有一次他提出有些统一场论的数学问题希望我帮助解决,我觉得意思不大。”陈省身先生对数学领域的问题的判断力是众在数学上所共认的,他经常的口语是:“你这个问题意思不大”,“你这个问题有些意思”。数学史已然证明了陈省身先生的无双眼力。宇宙万有的运转因其微观物质组成与运动之不同,形成种种的场(如电磁场)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要寻找一种几何,它将统辖自然界,这无异于将他的引力理论无限外推,显然,陈省身先生当初认为的“意思不大”,即是指此。数学和物理学可以殊途同归,杨振宁先生说:“为何殊途同归呢?大家今天没有很好的答案,恐怕永远不会有,因为答案必须牵扯到宇宙观、知识论和宗教信仰等难题”。我想杨振宁的回答正是哲学上的无限的概念。而“无限”是不可言说、无法言说的。宛如证明上帝存在与否,不是科学家份内之事。这无限中包含着无法解释的天地之大美。
. r. S; |5 g! }. x( c1 j5 h1 d* ]: y/ K* Q
% ]; O9 c6 y2 V' n% O9 F
二十世纪以来的伟大物理学家狄拉克、海森伯,无论他们是清晰的天才或混沌的天才,无疑他们都是有自身独特的诗意判断的天才。这使我想起了八大山人和徐文长的区别,前者如杨振宁先生称赞狄拉克文章:“秋水文章不染尘”,后者我想张伯玉之诗句:“辞含混沌来。”庶可喻之。/ y# W. T" l% T$ K. U! ~ \- F
- M: y+ A* V3 C- o: @
然而,科学与艺术毕竟是两片水域,科学家所看到的美,和艺术家所看到的美是两回事。科学家的灵性是理性领域的飞跃,而艺术家的灵性则是感觉上的升腾。当然,科学家离不开感觉,然而他们的武器是实验与逻辑推理,于是他们追逐的更接近自在的本体,更接近那浑蒙中的大造之美,他们的公式是对宇宙大秩序的描述。艺术家所追逐的美,无论是诉诸声音、色彩、形体、动作的,不过是对这种大秩序的皮相之判,“深刻”云者,不过是透过皮相,约略地、隐然地透露自在之美——那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大秩序的消息,这当然也是一种诗意判断。在科学的领域,美的存在是一种发现,譬如狄拉克的公式,她具有证误性,实验证明不合此公式者即错误。而在艺术的领域,美的表现则是一种对天地大美的临摹,有的属于天才的临摹,有的则是拙劣的临摹。他们有文野之别,但不具证误性。艺术的作品有时会从“理”游离,严羽所谓“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而这种游离,不能距事物的“理”太远,艺术也许不契同于“理”,但决不可与“理”为仇寇。只有当艺术遵循着大造的根本道理——秩序时,她的游离便不会是杂乱无章、不会是怪乱脏丑的。陈省身先生的“简洁、漂亮”的四字科学箴言,对至极的、美焕的艺术同样是适用的。
- w3 }! s& l) k! p9 ^科学和艺术在人类智慧的发展史上依循的是不同的轨迹,她们不会重叠或者合而为一,艺术没有解释科学的使命,更没有解释科学的能力。心理学是比较接近艺术的一门科学了,但是弗洛伊德并不希求艺术家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他的思想,如达利希图作到而被弗洛伊德所拒绝的。同样科学家所论证的“弦”,也和李可染先生平生所画的唯一的一幅荒诞无稽的画“弦”——一根漫缠胡绕的线,毫无共通之处。这一定是恩师作了一件很滑稽的游戏。; @- M# {, E6 b+ f0 K
4 ^' l- f) p8 D6 q3 `+ u$ ~* [
# d ?* E* f6 R/ o8 ?7 c梵高的坟茔 范曾
# F3 s J, u1 s1 `! X&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凛冽,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向西北行,满眼是萧瑟的景色。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寻访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迹。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100年前来到法兰西,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绘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包着些许烟草的纸,它似乎在向我们唱着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6 t1 U" m6 M" k& j! B
) g- d6 X2 G' ?( @+ w* N& q/ {( V: G/ @1 N# z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饱尝人间艰辛的农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火焰,蓝色的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只不过他的情人是隐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隐在天穹的日月星辰里。他画的所有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炯炯有神,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性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
% u( Q0 ?* e1 W4 U6 N: O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打破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疏懒惰性。这种画风一经问世,美术史就不得不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也不得不修正,这正是梵高留给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在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7150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4 S- \: B& p$ L- R ?- y8 ]9 K
/ Z! l9 ^1 Y% _' X6 J- s; G
. p8 _$ {6 @8 U! O9 ^" H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可以告慰九泉之下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放在坟茔四周的一束束的鲜花。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D9 ~! i! o6 S( M8 _$ G8 W/ K# L
! O& R" j" d& S范 曾 自 述 % A3 m# r* ^9 E/ S9 v" u0 P, E+ X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是我为中国画所提出之八字箴言。于此,"诗"非以直指古风近体也,指诗之意蕴境界也。是则《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庄子》为深悟之《诗经》,非无由矣。"诗"之涵义既扩大如此,则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家沈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画家对宇宙人生,入乎其的,山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离郑趋雅,或无多虑。 ) B+ l& v( i' q: ?* X O$ R% P
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书法功力之深浅。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此失魂落魄者也;荀笔疲腕弱而企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此魂无以附者也。中国画坛凡称大家作手、无一不以笔墨彪炳于世,此无它,按西方之形式构成说,中国笔墨为最具形式构成之特质、最具独立审美价值之艺术语言。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于中国画之深刻影响于此可见。舍笔墨而淡中国画,无异于舍语言而论中国诗。6 W8 W) e" v) W, f/ j
中国画传统历千百年睿智之士殚精竭虑,创格造境,一如浩淼之江河九曲弯环,奔腾而东,恒变不居,伟然自在。此所以中国画能自立于世界各民族艺术之林而无愧色之缘由。或有以为中国画己处胶着状态,命途危浅,朝不虑夕者,以无稽之考,闲扯葛藤,作恣妄之言。此所谓猿猴捉月、病眼看花,自生颠倒而已,于中国画何有哉?- P' b: M! w2 G& L, g
8 f1 v1 T6 P4 P; ?- Z$ o$ C
东西方绘画近百年之发展史,轨迹不同。西方之标新立异,与西方哲学思维之巨大变革有关。其影响最著名为尼采直承叔本华"唯意志论",而提出"打倒偶像"、"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诸命题。艺术贵独创,贵多元,是尼采哲学之积极影响。讵知事乃有大谬不然者,自马蒂斯、毕加索之后,流派繁衍,其间亦有彗星一闪,灼灼其辉者,如表现主义之康定斯基、越现实主义之达利,皆有杰构。甚至抽象表现主义之波洛克,亦有可观。然则理念先行,变本加厉;出奇制胜,复雨翻云。自杜桑以尿器为雕刻、波依斯以啤酒罐为"杰作"之后,西方之困惑,有增无已。艺术家既可开玩笑。则人人皆可为艺术家。流行艺术所谓pop者大行其是,艺术至此,可谓颓萎极矣。而中国近百年之画坛,则依循传统积层性的方式前进,大师相望,不绝如缕。其影响中国画家最深者为懦家之"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为庄子之"乘物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为老子之"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西方人取其近而为新,中国人取其远而求好,其大别如此。& F" ?5 p6 G. T7 G3 j
古典主义精神之复归,已渐为东西方远瞩深虑之士所共识。人类惟有从自身精神宝库中汲取养料,以作再生之图,舍此,别无途径。同时我们应坚信,衡量艺术亘古不变之原则是好和坏,而不仅仅是新和旧。 古典主义的碎片,可能是吉光片羽,而现代流派的余唾,则恐真正是残踏颓瓦。7 z0 P# B) |. w, _! ?2 Z
8 C8 B( l+ \7 g4 L* [5 H2 u
范曾——狂傲拔尘、大爱无疆的绘画大师) X9 {2 s3 @( I/ O5 O9 Z
一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生。然而如果说范曾是画家,他却文彩飞扬;如果说范曾是文人,他的画名早已远播四海。范曾的文与画珠玉璀璨,是当代中国画家中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鬼才”、“怪才”、“奇才”,一代艺术大师。由于性格狂傲拔尘,也有“狂生”之称。 ! T, K/ A+ X+ T1 C0 G
书香后裔天资聪慧——“痴于绘画,偶为辞章,略通古今之变” 0 x# Y6 M- |4 @# Q6 [9 A
范曾先生1938年农历虎年6月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是北宋名家范仲淹的后裔。父亲范子愚、母亲缪镜心均为南通著名的教育家。范曾家从父亲范子愚先生上溯至明末,十二代皆诗人,都有传世之作。
$ J3 } o( c* T* N' e3 ~范曾天资聪慧,在长辈的呵护下,自幼就开始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一岁能识字,两岁会诵诗,四岁即能背古文词章百余篇,作一些短句,并开始提笔学画,很快展现出文采画赋。一次范曾父亲的好友张梅庵先生偶遇范曾,即命题要范曾写鸡冠花,范曾即口占来:“绿羽顶红冠,花开处处啼”,张先生听后非常惊讶,称范曾为神童。范曾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品学兼优。 ( j( {* z; i) a9 d+ J% n
1955年范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学习绘画,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等大师。大学毕业后,又跟随沈从文先生多年,因此,他绘画技艺高深,历史知识渊博,古汉语功底深厚。如今他不仅是蜚声海内外的绘画大师,还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大学荣誉教授。范曾认为:实际上中国的绘画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精髓。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必然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古典诗词、书画皆有深入了解,否则,不可能登堂入室,只能临摹古人,描摹大自然。绘画当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他常说古文化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屈原之骚韵、司马之沉痛、东坡之疏旷、稼轩之悲凉“。楚辞大师文怀沙惊叹于范曾对楚辞的精通,曾说:现在像范曾这样对楚辞如此熟悉的人没有了!博古通今的范曾对自己的自评是:“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书己怀,好读史书,略通古今之变”。同时他在思想上还非常崇拜自己先人范仲淹的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 Q% u5 \. L% d/ R$ [. h1 d) n9 e% `& U$ o( X5 M! u
$ @$ i8 I* R5 Y* ~7 |7 P
, x [! V' F' I或许正是这诸多因素的整合,使范曾养成了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狂傲拔尘的性格。他十分认同莫逆之交、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一句话:成功是一半的天才,加一半的机遇。至于努力,倒在其次。范曾说,没有天赋,再多努力,亦是枉然。话语中尽显“狂傲”之气,以至于人们称他为“狂生”。 3 Q/ }. W7 [9 T4 h2 a
虎啸画坛狂傲拔尘——“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
+ N9 Y% B; s/ w凡见过范曾先生的人,都说他神态狂傲拔尘,承袭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寡淡远尘之孤傲。感觉他既有李太白放浪形骸、狂傲不羁的风骨;又有东坡居士的浪漫才情。 9 t& U2 Z3 a) B
范曾“狂傲”,久有议论。( C9 b+ R9 ]+ }) @, d
对此,范曾并不讳言,他曾公开说:“我认为说我狂傲,仅仅是别人的观感,对我来讲,我仅仅是从我所好,自己我行我素而已,那别人认为我狂傲,他总有他的原因,譬如我曾经说过,‘国内白描,可能和我比较,无过其右者’,报纸上登出来范曾太狂了,其实这是一个事实吧,是不是?这怎么是狂傲呢?我觉得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应该受到尊重,而不应该受到议论!”范曾曾坦承,时下美术界能望其项背者,寥若晨星。“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他的狂傲,可见一斑。 ) O& V) s' V$ ?6 n$ Y1 p
2005年他的大幅画作在荣宝斋以7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当时有人议论:范曾的绘画价格太高了!结果范曾听后又语出惊人:“我从来就觉得我的画价格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在国外,那些顶级绘画大师的作品都是以平方英寸论价的,而我们中国画家还是以平方尺论价,你说,我的画贵吗?”
% A, M% N& [$ l7 s9 C范曾的的“狂傲”更多的表现为他对人生,特别是艺术成就的自负上。 / z. U) I& J: y ?2 k8 o
一次范曾与央视元老赵忠祥一起做电视节目,闲谈时范曾说: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帅,凤毛欧伯;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负一品,不知其为何物;负二品,看之愈久,离其意远;负三品,与美不共戴天,应即诛之。 , H! Q4 _1 g/ [( J! f6 s$ i" Z1 ~3 N
赵忠祥问:“那么,你认为你属于这九品当中的哪一品呢?” . d7 _/ m& R; @( i1 S- E4 A7 o6 t: u
范曾颇为自得地笑着回答:“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 K0 N- ~1 o" D- @# e0 M范曾就是这样,从来不讳言自己的艺术成就。 3 ]3 v0 |+ B) U+ q
$ R+ \9 Q$ _: E5 Q9 o* h
3 F. M8 X6 v" B: k) `( t8 d. `. F& c! b/ _* F# r
范曾有两枚印章,上刻四句话:“学我者进”、“变我者智”、“似我者愚”、“伪我者鄙”。对此范曾解释说:“学我者进”,如果你要能学我,你可以得到进步;“变我者智”,你能变化我,你有智慧;“似我者愚”,你仅仅像我,比较笨;“伪我者鄙”,造我假画的人,行为比较可鄙。他针对“伪我者鄙”谈市场上仿冒他的假画时说:“求真迹,万之一”。对于范曾的这句话,杨澜曾在电视采访中当面问他: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位画家的画,被好多人模仿,显然这个画家画得非常好,非常值钱,现在您对画商说,我的画一万份里只有一份是真的,这模仿你的画师还不气死了。没想到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范曾毫不客气,斩钉截铁的回答:“那我不怕,我就希望把香港、台湾的这些画家得罪够,我才满意,因为我也不怕他们结成‘反范曾的神圣同谋’,因为我希望他们不要买我的画,说实在的,他们那种小画摊也买不起我的画,我不怕得罪人。”5 I8 P; v6 c5 R! c W/ k7 W- C
前不久范曾接受凤凰卫视许戈辉采访时,再次说出了自己对狂傲的看法,他说:有人指斥我的狂傲,其实,他们并不了解狂傲的真正内涵。狂傲者,乃是有一定的资质,并非空穴来风。一语道破了狂傲所来的本源。他曾颇有风趣的对朋友说:其实能做到狂,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做到狂这是很不容易的,李太白讲:“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蒲松龄也讲:“遄飞逸性,狂固难辞”,这样的人才够称上狂,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
% A! ]; {7 H* z Q
) O; Q( ~! H" A4 N8 D' e! w4 E' l5 E# a2005年,他为“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重点项目,新版《大学语文》创作了与教材选编内容相关的鲁迅、丰子恺、丘吉尔、戴高乐等17幅人物肖像画;为年轻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每人作画一幅,所有这些画,如按市场价格计算无疑是巨款一笔。
. x2 }; z, S! u2 r3 G范曾的这些所作所为,没人要求、没人督促,只是自己内心深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然,只有给予,不求回报,他有着与众不同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范曾有一段名言:“一个人一生所需终有限,你再有钱,也不能一天吃一个熊掌,那会流鼻血;你有钱用金马桶照样便秘;如果钱是火,人是钢,那么我这快钢无论多少火也是无法融化的!”
/ V T% P4 D3 O, e, I/ }% h# l1 l' C范曾先生就是这样,处世为人,既有才人狂放不羁之傲骨,又有诗人任率纵情之性格,更有菩萨慈悲为怀之柔情。 0 W& R: G' J9 D; h2 ?
: E) m+ a8 W' \& }' t8 ]$ D" g: n" M/ n4 [
去年,范曾成为“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及“年度十大慈善家”上榜人物,在颁奖仪式上,范曾面对褒奖,非常真诚的说:“一个人对祖国和父母要有感激之心,对人类文明和经典文化要有敬畏之心,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恻隐之心,一个人如果有了这三心,就是一个成熟的人,就可以缔造和谐社会。”无疑这是他精神境界的真情告白。
9 I6 B/ Y Q8 \* S0 D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这样评价范曾:“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
1 g+ h% Z _& |- D5 F如今已经69岁的范曾先生,对社会的赞誉坦然以对,他说自己归根到底是一位画家,希望人们更多的从画作上去评价他。 ; V; h" W/ F0 x
感谢范曾先生,慎独澹泊,一位真正的大家,高山仰止。4 g/ H4 R( g" ]: S
3 E4 h, W/ C4 _
范曾的意义* _. m0 G+ P3 y# w& T0 W# I
s. D& f9 z( y0 m( Z) i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是原始和早期农耕社会的恩赐。在当时,因为信息的往还等于零,所以人们在一定的、不变的地域中生活,至于文化的产生,它依据的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当这样或那样的目的与大自然相侔时,便会留下弥足珍惜的文化,这文化除体现自然的目的而外,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目的和需求。由于每一个族群所见、所知、所爱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于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元的文化,在世界遥远的上古即已存在于人间。每一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一偏之见,所以文化往往在偏见中成长,这种偏见越烈,则其文化的独立性越著。
- Q( e' X8 M; c) w; f7 J( F8 S9 n
& F% @+ v% a7 R% n2008年5月18日在中央台举办的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为四川灾民捐款1000万人民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