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是这个夏天最凉爽的夜晚,我什么也不想,就呆在报社六楼的办公室里,偌大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 ; [/ ^: n7 J% l/ p4 @' ^9 W0 Z' d
人们都说世界大,我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在这样的夜晚,我认为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人的思想。这个如此美好的夜晚,不能让它白白流走了,我该为它做点什么。
$ i& C% |1 [3 O5 Y
! W4 [8 O# g. w 淡黑的夜色中有着斑斓,远处的霓虹灯闪烁着现代的文明。文明是种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当然还有很多,例如童年,例如爱情。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网名叫方向的女孩叩响了我QQ空间的门,留下一串忧伤的脚印。她的男 女离她而去,她便在网络上蹿来蹿去,像是一种心情的漂泊。她的忧伤很淡,但这种淡却透过今晚的夜色。
* W+ \. Q y2 @/ u' [- r3 J
9 O/ l5 E/ j- Z 其实,我一走进办公室就在等待一位远方的客人来访。她是位美得透骨的美人。在我心中她是位愁肠女神。" C1 D2 X& ~ o" ?
& K5 x0 p r S& l* D+ j( C6 u
夜在一层层深下来,我的客人迟迟没有来。我知道她是位从来都不会失约的女子,所以我一直在等待。
$ B+ f6 M. z( F: Q+ m$ S6 |
7 _3 I" W7 e) n0 {2 M( ~ 这位名叫方向的女孩穿着溜冰鞋一个滑步就走出了我的视线,她的忧伤也被带走了,剩下一些清凉的夏风和远古的歌谣《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v* F. v! V- W# y
+ r2 K7 h9 ]+ q R7 R
这是今晚我要等的客人的词句,她叫易安,是南宋才女。正在我品酩她的《一剪梅》的时候,她如约而来,端坐在我的身旁。看得出她的眉头还结着浅浅的一层忧伤。她的明眸似水,是一种旋律的流动,高高的额头上挽着厚厚的云鬓,缕缕发丝,就像染满音符的琴弦,眼光一闪便有新愁颤动。她的声音很美,就像染了丁香的月光,只见她轻启浩齿,她的忧愁便打湿了我的目光。
3 T+ t( E8 s/ V3 z5 B; K; U5 c6 H' J% h/ P2 w6 d
易安是位世界上公认的美人,她的美可以说跨越了时空,如今又在袭击900多年后的我。我似乎成了宋时的赵明诚,轻轻地用手抚着她细嫩而又清凉的脸颊。我发觉她的忧郁正顺着我的指头流向我的心窝。
7 g- H2 H& G& c8 b: R t9 b2 [
易安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女时代便工诗善词。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十八岁时,易安与赵明诚结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3 G% P g) a9 e$ S5 L( W, j
5 G# @- k# z/ o; l0 r8 L1 N 一年重阳节,易安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易安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 [# t* ?! h* f% ^& J- ~# b) ?1 r# a+ Y
易安的生活属于先甜后苦的那种,所以的她愁苦是永远抹不掉的伤痕。最让她留恋的是与赵明诚相亲相爱的短短的生活时光。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上元佳节。这天正好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已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抱在怀中。
. [. v% }" R- f7 L# n+ s
% M% P( J3 Y |. P; q 好日子没有长期钟情我们的大美人,红颜薄命,易安当然也难逃此劫。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易安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易安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易安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易安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 9 m& Z0 J6 q. b) b1 q
! S' _ w6 P+ y' o 赵明诚与易安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民夫猬集,钱谷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
6 N/ l5 t$ Z$ L$ x( ~7 G( w" d* ~: X: I; m3 _
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易安说道:“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赵明诚续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
6 }/ W; ~) [$ f+ x! x* n, R/ A4 A4 ~1 K' d9 M- s/ q* t. t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易安赶到建康,为赵明诚营葬,终于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赵明诚死了,易安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 _0 T8 @' }0 N" C
$ i, h, a( N, f3 E 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易安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 B9 C5 a1 `3 H) S8 c0 {4 W7 T2 H' H4 o- s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易安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易安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 ( @5 D% R: D( t) }
6 y# a1 ?. I) I6 w. s5 x0 X9 D
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易安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安生呢?易安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8 S; n. b) f' ^) R$ r# P4 O$ I0 u( P8 P/ r
赵明诚走后,易安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刚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易安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无奈之中,易安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原来,张汝舟在将易安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易安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
7 c/ A. r3 } y4 w) N$ p+ i
& K. \" u2 @& C6 V7 w 易安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易安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易安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4 g# R) p* u ]' B2 X, I! i" r, \+ W. Y2 `7 R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易安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她一直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易安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于是便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3 Q A6 } o! G$ L5 E! u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 m/ q7 F3 |- n" g, ^7 @" U
$ e& w+ X8 [. ` 易安淡淡地跟我讲起她的故事,眼角的泪光却是如此的晶莹,一颗南宋的泪珠,却滴落在近千年后我的心头。易安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一种悲局,同时也折射了一个朝代的悲歌。南宋早已远去,但那个时代的音符却被流传下来,成为我们心头的最宝贵的营养。 1 c. c* Z" w6 k8 h7 } @
$ p# s- ~" h' Y& F% J* A$ Z5 L 夜突然很深了,我向易安伸去温暖的手,想把她拉入我们现在这个国昌家盛的和平富裕的生活,拉到我的身边。但她执意要走,她说她不属于这个时代,她要回到她的忧伤里去,做她的愁肠女神。说完易安冰凉手从我的手心滑落,然后衣袂飘飘飞离了我的视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