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印度著名史诗 Mahabaratham中,Krishna 告诉怀孕中的妹妹Subhathra,未来他的小孩会卷入一场战争。未料,当Krishna在预言整件事情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时,却因为发生了其他的事故,以致Krishna无法完成整件故事。小孩出生后,Subhathra忘了哥哥的预言,也没提醒小孩以后如何去避免引发战端。; y, g8 O' O+ M7 p) J! `4 \$ m
5 {, E# u% m) p9 c# P o
直到小孩长大后,正历经一场战争,这时他隐约想起好像曾经有人跟他叙述过这场战争的发生,但不管他如何努力地回想,却怎么也想不起如何解决,最后他在战争中被杀害了。这个故事,意味着那孩子在母亲的子宫内能倾听外面周围环境的事故,并且在潜意识中保留它,直到出生后,在遇到真实事件时,即会有种似曾相识的记忆回想起来。4 U8 O+ o( k3 h) E! {
- z& ^. C! B4 j% G s! t: I
基督徒的圣经中也记载一段:耶稣基督的母亲“玛丽亚”某日去拜访与问候圣徒约翰的母亲“伊莉莎白”,这时伊莉莎白正怀着圣徒约翰。怀孕中的伊莉莎白了解玛丽亚是耶稣的母亲,因此狂喜玛丽亚亲临拜访他,伊莉莎白说:“当您问候的声音到达了我的耳朵,婴孩在我的子宫里也飞跃欢喜。”
4 I! Y7 x9 i' V5 `
/ y3 `' v9 |+ P' B( a7 n/ s9 M/ u' f30年后,圣徒约翰依据胎儿时的经验,评断并认可耶稣,即使耶稣当时还只是一个没有公众意义的普通人。8 {1 i& J: P9 [9 p% t
: {) J& r. a0 z& \
中国应算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经过数千年历代学者、中医学家的研究以及推行,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胎教思想体系。《辞海》中对“胎教”的解释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的言行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叫胎教”。
8 A& v0 P- {1 ?6 u6 a6 f
" y5 X- u, C0 M8 s+ P0 q中国古代的胎教概念较为全面性的,从孕妇饮食起居、精神、环境诸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调情志”,就是强调母亲在怀孕期间要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的精神生活,遇到喜、怒、哀、乐均应有所节制,宜心情舒畅的对待一切事物。相传孟子之母也曾经说过:“吾怀孕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 M# p2 d' d5 t3 l
( s: [. s/ ~4 w, L8 I: F5 g/ e中国医学,更明确指出胎气是借母气而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逆则致子疾;对孕妇饮食则提出“节饮食”──不过饱、不过饥、不暴饮暴食;以平和为宜,并且特别指出宜戒生冷、油腻;对孕妇的生活起居则提出了“劳逸结合”,环境不可过冷过热,防孕妇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认为母受邪气将影响到胎儿。( a; u' j, Q8 \; H2 x
1 u; v2 x2 N8 |& k8 N7 Y# Q. L在中国的医学文献《医心方.求子》中,对于胎教之道记载极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咒诅,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阪(不要下斜坡),勿急行,勿服饵(不要任意服用草药补品),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令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贤良,所谓胎教是也。”书中还甚至建议:“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
# e$ D' z. ?8 F5 h* _. `0 K" J$ s- V2 c
西汉政治家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系统的论证胎教问题的学者,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书》中,特别着有“胎教”一章。他提出胎教的目的在于“正礼”,也就是孕妇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要求与规范。另一位学者刘向所写的《列女传》中,涉及胎教方面的议题则更为广泛,他认为胎儿能够感知母体内、外的刺激,提出孕妇身心健康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胎教的目的在于“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 b% v0 f) \0 P# |) y" R% f
4 Y2 U7 H3 T!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撰有“教子篇”,他认为家庭教育越早开始越好。早到何时?他主张最好从胎儿开始,要求孕妇安居娴静、谨守礼法,使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唐朝贞观五年,唐太宗颁布了一项君令,规定“文武官妻娩月,并不宿直”。用句现代的话说,即为在妻子分娩后的一个月里,文武官员晚上可以不用值班,足以见得当时对于后代的教养相当的重视。到了明清时代,胎教理论更加完善。* e0 ^: C# o* B: q% M$ Y; `
, F* }, P: c& a/ c( O0 r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总结了古代的胎教理论,提出选择适当的地点、有计划的对孕妇进行胎教的训练,主张建立“胎教院”以提高人口素质。由以上的记载可见,无论是国内或国外,不同的时代文明都已经有了胎教的观念。尤其在中国文明中,许多的学者强调孕妇要注意衣、食、住、行等外在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实施胎教的具体内容及方法。有趣的是,有些观点和现代胎教理论也是十分吻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