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正心”,来源于《礼记·大学》。 中国古代注重人的道德修养,要求人革除人欲污弊,达到至善的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则必须修身,也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商汤王为了时时端正自己的行为,在浴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修身,则首先必须正心。心不正,人的行为必然不会正,也就达不到修身的目地。那些小人在人看不见时常做不善之事,见了人又极力掩其不善,宣耀自己的伪善,但在别人看来一眼便能将其看穿,那又有什么用呢?“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只有君子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只有一个人也十分谨慎,“故君子心慎独也”。 怎样才是心正呢?“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里的身是指心,意思就是心有所怨恨愤怒,有所害怕恐惧,有所爱好喜乐,有所忧愁疑难,则就是心不正。 那么又怎样才能做到心正呢?首先要断除自己的各种非份妄念,做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次心要公正,做到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外人、对有缺点的人甚至对自己的“敌人”不偏不倚,客观公正,一视同仁,“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出自《礼记·大学》) 1 G O, `+ v6 L S! j%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