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23 07: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基本任务
% i2 [0 ^* A2 S$ A6 x1 u8 Q ^: b
4 R3 _6 f% C- X; N0 N5 u1 h) C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 J. [5 X7 \" F% e/ T
* {! j0 p) z& F: g) c& s
1.继承0 j* H! _ x4 T' U3 g8 q
5 }& m1 D3 u8 P6 [ J" I2 s! d; j9 _ 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现代诠释,研究挖掘中医药科学文献和古典医籍,构建中医药知识库;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用药方法并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高效的传承方法和个体化诊疗体系;对传统制药技术和老药工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规范化的工艺技术;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逐步开展系统的继承、整理和挖掘研究;努力培养新一代名医。
* @* D4 w/ ^0 \: R8 d+ g
, ?6 R7 |6 R. j7 ?+ ~ 2.创新
r0 S: h& Y8 R! g5 z( x* ^' f
8 [, f8 T" f( x3 C7 F 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协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体系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推进中医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中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的同时,争取在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关的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加强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诠释中医药理论,并指导创新药物的开发;探索建立系统和综合的医学方法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补及相互融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
% K3 M! q5 Z) K3 O8 h2 G" c* B
6 J! T. Q7 r w. e6 }: X2 i 3.现代化9 S; `9 h' }6 {8 p$ H( b
- n4 ?8 D! ]6 @! C" F8 p
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求。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以及预防、保健、康复作用的研究;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研发中医诊疗技术与专用仪器设备,提高中医诊疗水平。选择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和开发(“二次开发”);开展以中药为基源的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农用、兽用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研发;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发展绿色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制适用于中药生产的工程技术及其装备,提高中药制造业水平;加强对中药商业及其流通方式的现代化研究。0 b3 F$ I! ~, a( r" D8 N
# W# N3 P# N" c1 \) J: { Y 4.国际化
2 m: Q5 Q! ^; L/ i& ]7 u8 U( E& y5 u% F8 _5 n$ _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医药国际化的目标是要使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使中医药服务和产品逐步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主流市场,中医独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逐渐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并争取成为传统医药的国际标准;加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医疗、保健产品研究开发;争取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使中医药能够进入西方国家医院、药房和医疗保险系统;建立国际化的中医药研究与技术平台、信息平台和人才队伍;积极推进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生产合作与学术、技术交流;通过联合办医、办学、合办研究机构等,使中医药知识与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
/ m/ n0 j3 C$ @5 E
' {, d5 ^* x3 p, ^3 O$ u" u 四、优先领域
& J7 \& b1 h! j1 g/ C9 h6 Z
7 z1 D9 z8 S- ]# d$ g! {5 m$ Y6 k 1.中医临床研究
1 ^8 r+ G/ k* T: t( {7 p- F9 E/ G: ?; B
8 \% k3 A0 j5 K1 r. R 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既要解决制约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常见病、疑难病中特色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又要加强个体化特色治疗经验的总结。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为拓展服务领域、提升防治能力和学术水平服务。! F7 v9 p: I- M9 |0 M2 Z; F
' u; L# j7 j2 s1 u (1)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6 i s. N9 m/ p* @& Y8 u4 {& A
& |1 b* N7 B4 `- x3 L, t 开展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以提高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重大疾病防治方案的实用性为目标,通过规范化的临床方案设计,开展临床验证与评价研究,实现防治方案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同时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技术储备。
% H. | a: l2 |. L2 l! u/ W* ?) e6 F( L8 E$ z0 |8 V3 B1 \. ?
(2)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与推广研究0 h z1 E7 @: o5 g+ Y
" S8 E8 D. C; q( y1 D( k2 P4 g6 v' I
以中医药临床治疗具有疗效优势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为对象,在开展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辨证规范、临床实用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诊疗手段和方法等研究并加以推广,以提高农村、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u# n4 ]: a% _% L
+ q! ]2 g0 q. J2 }$ o- G
(3)中医药传承研究
8 M; a! [1 F) ?- _% n0 \6 T8 ~+ f0 A+ `& ]+ c* A* G/ n4 h/ B
运用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辨证论治方法的总结研究;古籍和文献的整理、挖掘研究;民族医药、民间疗法的系统整理和评价研究。探讨经验传承的有效方法和符合中医药临床需求的现代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r* Y; b) ?4 L
9 t2 T+ s1 H) f; b0 H7 B$ [
(4)中医诊疗技术研究9 n9 \0 N) Y& b) k2 o
5 o5 d: }5 m; g" q: k3 Z6 Z R# M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研究;研制具有中医特点的诊疗仪器设备;探索中医四诊客观化、规范化方法。重点研究人体功能与自觉症状评价客观化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及其评价方法。
2 D" ^; T$ u$ S1 O1 Y. [- s! U7 [; t1 ~: | P
2.中药产业发展
! I) T2 H8 k: \
( G2 u4 k5 J) O8 v3 @ 以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保障中医药疗效为目标,不断提高中药产业和产品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疗效确切、品质优良、安全方便、质量可控的中药产品,为培育健康产业服务。
, [2 A3 r/ G7 J5 }
3 L, J# ]. g- M/ O9 {! V! Q, q' P (1)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 W" P) m+ a( a8 p8 J) y
+ I- ]* e$ ^- W. S5 Y! ?& Y) N 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中药材质量系统评价、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等研究。在进行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种质库、基因库、化学样品库等。按照中药材生产的特点,借鉴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使中药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8 T5 M4 R+ Q. i" I! I
6 Z& q. ~- b f# s, @" X: c
(2)加强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H# k/ h+ h' U# M) h7 t
; \ m, @, s. i: f* Y& ?: X; w+ L
开展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设备现代化研究;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C% \. m$ [7 l- S" ]4 O$ \
9 M4 q6 Y I* V0 f$ G n (3)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 j) X) ^0 [4 _$ f- S
% i; H9 ]: ^; h, Z0 r
重点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包括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 }& T" b/ u' a* Q" e
2 L% y% Z- T( y1 v& M (4)构建体现中药特点的研发技术平台
2 Z! j9 d! m# ^- V+ A4 [$ u# C
8 f; n1 k1 }/ P! E( ^1 o7 i) ~ 建立中药基础研究、复方药物作用机理、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药理及代谢、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制剂与质量控制、工艺、生产装备研制等专业技术平台,提高中药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
9 e+ n' |- h7 b$ y) Q* M7 i* y! E9 y: f8 I3 Z. y( L2 e/ i% W+ X
3.基础理论研究
2 O3 U& h3 c3 x4 b0 p! f4 j
% J( x: C/ H0 Y' n0 J 以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为目的,充分运用中医药学的历史积累、实践经验和现代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打下基础。6 ~' N# I0 v5 A! w7 w+ f( m l
+ g: I) {# r4 Q8 d$ U9 z! \
(1)中医药理论体系研究
& ?0 T, c. n, ^* o4 g! d% D0 F }3 D
以中医药理论的系统研究为出发点,在整理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成果和多学科方法,深入阐明其独特有效的系统思维模式及其知识体系,阐明其基本理论的概念内涵、生理观、病理观和治疗观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其逻辑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医疗养生保健理论等,揭示中医药学认识自然、人体、生命、疾病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2 d; {$ A6 _& o7 b
0 n# T6 I3 D# c* N L l
(2)临床基础理论研究
3 J/ T# t2 j$ V6 S9 B
) W$ Z0 N7 B) u+ j& o7 l4 g' @ 以满足临床辨证论治需求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以往临床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与治法理论、脏腑经络理论、证候与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研究以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研究,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方法等研究;并针对目前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和难以解决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展示范研究。
% I% s- @8 F6 q; ?/ h0 o. @ u2 i( c
(3)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6 l' u0 w3 w$ q( l1 B/ ]3 x' f
5 F4 A' J* }% E' |: s 重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归经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研究,对中药道地药材、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理论进行科学表征,探索方剂多组分的药物代谢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中药复方组成成分的量效、时效、谱效和毒效关系等。$ v% K9 \# h% y1 m* @( Z
7 Y5 `1 h( Y$ ^% c# \; u! `; { (4)医学发展模式研究1 x: X" R- e' z" V1 V
! h3 I4 [) ~: y4 W
在整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优势及各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根据未来医学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以系统-动态的观点和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并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标准规范指导临床实践,以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学科学,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打下基础。
$ [) Q# F H4 m
% |$ h: w2 q; K 4.标准规范研究
/ ^5 Z! o# c- X- W0 T! ^7 l- u t3 o9 h* }8 P. [8 p) X8 p
以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中医药标准水平为目标,在借鉴现代医药和其他国家传统医药经验的基础上,争取使中医药标准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标准规范。
) {7 i) o' m7 @4 O, s L0 t0 Q
( b& l, Y; L9 S A8 q (1)中医药标准体系的构架
* d$ R- N9 A# c- O- R% a0 [) h, e
建立国际社会能够认可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市场准入等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重点开展建立中医药基础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内容、方法、要求和规范研究,中医药名词术语及译释规范化、中医药计量(化)等研究,制定中医药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等。
1 q9 c. x1 ?! R# N4 f2 i# N6 b+ e" w8 ^% |4 F
(2)中医技术标准研究
6 c. r" P% L3 p3 }$ ^# T& a p: ?# ~
以突出辨证论治特色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标准规范研究为重点,研究建立中医疾病和证候分类标准、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标准、诊疗仪器研制标准等。7 L- E2 z6 B) F; X v, s" j& d
: b6 b B: T7 y$ T& w) J/ P4 T( m/ p (3)中药技术标准研究
, ]4 k, b9 _3 z3 ?. q( h9 C2 D S, ?
以提高中药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按照中药多组分、非线性、多元化、多环节发挥效应的特点,研究建立中药材种质、品种、质量、种植、采集、加工、饮片炮制、提取等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中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中成药生产工艺与装备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中药标准品(对照品)库等。' p3 H T I4 t6 U
. x$ V* R6 A' z' t2 _; r6 f
5.创新体系建设9 |) K- [( h+ B# G8 }3 L& S
& M; A% w" H) M- s a8 b, o
以构建服务于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目的,加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方法学研究和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x# ^8 Q2 R- |- u+ }! a5 a+ g7 K: e) M# O
(1)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
$ j |+ }1 m8 E) |+ n p3 }1 D5 G
根据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复方用药等认识论和方法论特色,集成生物医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建立面向未来医学、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特色相适应的方法学体系,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重点开展辨证论治个体化干预过程的临床信息采集与复杂数据分析方法、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中药复杂成分及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中医药继承与技术创新等现代方法学研究。: H7 U7 O0 W* ^% X# m
q7 `% ~* \/ d) C" x. i# y
(2)建立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
6 k) C3 a8 ]# ?: H. {! g9 Q
/ a! D( P: E* ~9 Q3 b. Z, a4 U( g 根据认识中医药科学内涵以及探索未来医学发展模式的需要,针对人体具有整体、动态、开放和非线性等复杂系统的特点,整合资源,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研究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及其运行机制,通过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中医药基础数据库和国际化信息库的建设,促进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创新体系的建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r& G; Q( }* ?, T7 ^6 j
9 F4 M8 h; T4 v8 o( e8 @
(3)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5 z" e3 i1 ^) f* t C# U
1 L# x! g% c; H 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成才规律的研究,培养传承型和创新型人才;加速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造就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学科带头人;加强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所急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积极扶持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团队。
- K% d4 \" J4 d% M) p8 P3 n; d! d0 X) @/ g
6.国际科技合作9 M7 F' |0 ]2 h+ v H# L6 z
! S: p' f7 \: W. F' g' p 以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动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为目标,以我为主开展国际传统医药科技合作和交流,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和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的推广应用。
# J" U& \7 h$ i/ H$ G; s& \+ x8 E% s5 Q/ y5 [* j' b: F7 t! Z
(1)促进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 K7 } T+ p. e* q
- C" E, ?7 O0 t% x% ~/ ] 重点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国际联合临床研究,中医药(含针灸)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复方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中医药名词术语译释规范研究,国际传统医药政策的合作研究等,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争取在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方面取得突破。 5 g; a; {3 h) g; ]" S/ I" \4 X
: q. ^ N( o) d# D& Y (2)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 m1 ?4 ~* v. z$ z9 k* F6 [# s! ^, J6 E, A2 _0 E3 [
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合作网络,加强与世界不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通过中医药合作项目的示范研究,加速中医药学术、临床和产业国际化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康复模式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 |" _9 D$ Z' A$ z7 B) t
6 P9 H ]1 n0 n+ I% H (3)制定传统医药国际科学研究计划
: f7 d9 V. f0 _0 j+ h2 Q) r+ ?) Z: M
以国际科学共识为基础制定传统医药国际科学研究计划,针对传统医药应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深化对传统医药科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相互融合及共同发展;逐步建立传统医药的国际标准,提高传统医药产品的研发效率和生产、应用及管理水平;建立推动传统医药发展的国际协调机制,在政府间框架协议指导和国际组织支持下,形成若干个具有权威性的国际传统医药科学研究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 u3 ^( }+ c1 [+ ?% s4 a% i1 s
五、政策措施
. {( Z6 n9 H' a, L; z
9 s4 v Z d2 j- _; h8 m7 T$ d7 r0 S5 Q 1.加大投入
( @8 @4 U( Z ]( p+ N: l, c$ C5 B, |3 v
集成国家相关计划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形成项目联动机制。国家和地方加大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协调用好农业、林业、生态、扶贫、外贸、产业发展等有关项目资金,同时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和国际合作资金,形成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4 b$ v0 j& ^0 [# O9 {" u! I
$ L5 F1 }: i& B: W/ g
2.政策扶持3 F" z# q0 i# O' R6 c( E
( [+ T- D, U' }$ h0 |1 k- g0 O 制定若干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推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广、共享机制;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跨学科人才和海内外人才,建设一支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结合的人才队伍。
$ S* c1 M1 m! Y9 h# M! ^- c @
3.组织协调
$ M3 M# {( E/ C' W) J# [8 W! f
' }1 E1 q |( g 加强中医药发展战略和机制研究,协调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推动本规划纲要的实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特色和优势条件,积极支持组建以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的区域科技协作共同体,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促进本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拓展国际合作方式与渠道,通过政府、国际组织、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