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4|回复: 0

杂技——古老的表演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4 2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技,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独轮自行车绷床及吊架等器械"。
- }6 u# @) u$ A' h  I身体技巧作为杂技艺术的核心,无疑是正确的,跳和平衡动作,实际也是身体技巧的应用。但是杂技,特别是历史极为悠久的中华杂技,它所包括的内容远远不止于身体技巧,而该书说"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球、桶等器械",也不能概括中华杂技历史情况。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就有了踩着三米多高的高跷,抛掷着7把短剑的高超技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汉朝,保存在地下的丰富多姿的画像砖、画像石上,就有许多汉代中国人表演的杂技节目,这里面不只有飞剑跳丸耍瓶的手技,也早就有借助长竿、球、桶、鼓车和飞驰的骏马的节目。四川省彭县出土的汉墓画像砖上的三个表演者,一个在叠起的十二张桌上表演顶功,一个在踏鼓曼舞,左下方的男子则是在表演手技"弄丸"节目。 ( t0 C( U! g" c7 h' ~5 S, o4 w$ w
        高空拿顶至今在现代杂技舞台上表演着。山东省沂南县汉墓出土的"杂技百戏图",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杂技马戏演出的盛况。
* @# X& g# }: ]        该图是山东省沂南县西八里的北寨村汉墓画壁。1954年出土,定名《百戏图》。此图从左至右可分为四部分,杂技演出成为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表演"跳丸弄剑"和"载竿"节目的,载竿技巧高超,一人额顶十字长竿,上有三儿倒悬翻转表演。顶竿者脚下尚有七个圆盘。表演者要瞻上顾下,力量灵巧均达极高水平。第二部分是乐队,有建鼓排箫等多种乐器,共十五人演奏,可见当时之盛况。 $ t# b2 X) E/ I% A
        第三部分是"刀山走索"和"鱼龙曼衍"之戏,前者惊险,一人在地下立着刀尖朝上的索上拿顶倒立,两端还各有两人在索上相对表演,一似手挥流星,一似双手执戟。后者气魄雄伟,既有鱼龙之巨型,又有人扮之大鸟。第四部分是"马戏"和"鼓车"表演,马上或作倒立,或耍流星,人欢马跃,技巧高超;鼓车更是隆隆如闻其声。这些节目如手技、倒立、走索、顶竿、马上技艺、车上缘竿等,至今保存于中国杂技艺术表演中。. M- ^- O  b7 P
         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
; C$ y3 w0 V& i: s! n         丰富多彩的节目,悠久的传统,构成了中国杂技独树一帜、绚丽多彩而古朴大方的艺术特色,卓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弥足自豪。概括起来可以十大特色称之:
( O  E) k1 [% j$ J2 [: K        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是中国杂技的第一个特点。中国杂技自古重视顶功。汉代画像砖石和壁画陶俑中,有许多拿顶和翻筋斗的形象。中国杂技艺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戏法的演员也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所谓"文戏武活",即是指此,没有坚实的武功,那大褂里卡上上百斤的道具,还要从容自如,翻着筋斗变水变火是不行的。俗话说"京戏的筋斗杂技的顶",其实筋斗和顶功也是分不开的,腰腿基本功的训练成为中国杂技艺术的基础。 ' j5 F' W# M! p0 X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晃板"、"晃梯"之类,凳上加凳,人上叠人,但顶上的人必须在动荡不定的基础上求平求静,这必须极冷静的头脑和高超的技艺与千百次刻苦训练相结合才会取得,显示了对势能和平衡的驾驭力量,表现了人类在战胜险阻中的超越精神。- B. O5 t1 E8 c2 G
        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这个艺术特色在举世惊绝的《古彩戏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戏法古称幻术,汉唐即盛。中国戏法与西洋魔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魔术讲究运用声光道具,台面上金碧辉煌、铮光锃亮,中国戏法演员却只要一件长袍,一条薄单,平凡朴实,毫无华彩,然而这一身长袍却要变出千奇百怪的东西,从十八件大小酒席的菜肴至活鱼、活鸟,演员一个跟斗能献出烈火燃烧得熊熊灼人的铜盆,再一个跟斗又取出硕大无比、有鱼有水的鱼缸。中国古彩戏法门类甚多,灵巧精湛的演技几近神异,令举世称绝。《仙人栽豆》《吉庆有鱼》《连环》等项目在国际魔术界也公认为杰作。平中求奇的艺术特点尤其惊人,中国戏法表面道具极少,一切卡在身上,故而对四肢百体的功夫要求甚重。从变幻莫测的艺术中,表现人类的高超智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无到有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正是几千年来人民共同的美好理想。民间故事,神话里的宝袋、宝盆、魔棒之类是与戏法表现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前者依靠的是驰幻的想象,后者依靠的是巧妙的构思与苦功。   ?; e6 I( O4 H
        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最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蹬技多数是女演员表演,演员躺在特制的方台上,以双足来蹬,至于蹬何物体,几乎包罗万象,从绍兴酒罐、彩缸钟到桌子、梯子、木柱、木板和喧腾带响的锣鼓等等,轻至绢制的花伞,重到一百多斤重的大活人;被蹬物体,或飞速旋转,或腾越自如,从光滑的瓷制彩缸,到笨重的木制八仙桌子,都可以蹬得飞旋如轮,只见影子不见物象。过去蹬技以重为胜,近世发展轻重并举,轻薄如纸的花伞、彩毯,演员亦能蹬得飘逸非凡。"蹬伞"不只要有蹬技硬功夫,还要善于掌握空气浮力阻力,才能完成优雅而抒情的表演。许多技艺都是以软硬功夫并重的基本功为基础的。"耍坛子"演员头顶都有一块磨得溜光不长头发的地方,这是苦练的印痕,而更为高超的"耍坛子"演员在轻重感觉通灵入化时,才留起长发来。"戏法"演员手法快捷,但练功装"压子"时长袍内要卡上二百斤的各种物体训练,四肢百体只有经过软硬功夫的苦练,才能达到通灵入化、游刃有余的表演效果。新兴的蹬技《锣鼓交鸣》把蹬技与打击乐演奏结合起来,可为更上一层楼。杂技艺术的不断超越精神,给人类的鼓舞是极大的,关键是欣赏者的情绪。
8 p/ \* U* S: U+ _        第五是超人的力量和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叠罗汉》的底坐负重量是惊人的。唐代《载竿》有一人顶十八人的记载;现藏日本作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代漆画弹弓,弓背上就有一个顶6人的形象。近世的《千斤担》一位老演员手举脚蹬同时举起四付石担和七、八个演员,负重达千斤以上,表现了超人的力量。传统的《拉硬弓》《耍关刀》都是负重极大的节目。"大小武术"最典型地显示了中国杂技的超人力量和捷巧跟斗的结合,演员在台上时而如鱼儿漫游,空气如水,身轻似箭,时而如紫燕穿林、蝴蝶翩飞,"倍加功夫,妙体生花",构成独特风格,柔术与硬功,力量与捷巧结合得如天衣无缝。 ' k. C7 }: B9 ~" W( |/ `8 t* z, Y
        第六是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于生活气息是中国杂技艺术第六个特色。碗、盘、坛、盅、绳、鞭、叉、竿、梯、桌、椅、伞、帽等等,这些平凡东西,在中国杂技艺人手里,变幻万状,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有些节目就是劳动技能和民间游戏结合的产物。如绳技、神鞭等,就是牧民套马、赶车和儿童跳绳的艺术化。 & B; s: B: I5 u+ ^" h: W
        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的结合,"耍坛子"、"转碟"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溶在一起,那彩绘着龙凤图案的花坛、彩碟,上下翻飞,姿态蹁跹,真是彩凤飞鸣、游龙戏珠一般。"蹬技"中的花伞和彩单同样给人传统艺术工艺的美感。 ( i& D# [9 B. l. Y! W  p
        第八,中国杂技有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场所多样化;广场、剧场、街巷、客房,多至百人大荟萃,小至一人作场即席献艺。正是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其能历千劫而犹存。 . m  O5 Q9 J6 e3 {4 d9 ]. D: u; Z6 [
        第九是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有地域性,如河北吴桥就是有名的杂技之乡。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旧社会生活极为困苦,在恶劣的生存环境,杂技艺人也坚持自己的技艺绝不轻易舍弃,总是寻找合适的传人,薪传下去。师父传授的诀窍绝不轻易授人。所谓饿死不卖"门子",就是指此。但同时它的许多形体技巧又为舞蹈、戏曲所借鉴,优长互辅,当然它也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收营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6 21:47 , Processed in 0.0240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