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偶然的机会,在京艺网上看到了网友“老生”发的帖子,说是在辽宁大剧院小剧场有沈阳京剧院的演出。分别是《赤桑镇》、《望江亭》、《打金砖》和《两狼关》,戏码是比较熟悉的,又与许多演员都相熟,再加上离家不远,所以决定前去看看。补一句:据说4月初的1日和2日在梨园剧场就有沈阳京剧院的演出,戏码也不错,但离家太远,又没有私家汽车,整不好得打车去看,就没有去看。
3 U* Y& l, z/ B8 J7 l& L
+ E( E& ~9 J9 f! ^ 晚上6点吃饭,等到吃完并收拾完毕将近7点,换上休闲的运动装就直奔辽宁大剧院去了。约在7:20左右到达了剧院门口,因为没有票,等了一会儿,看看有没有多余票的人,堵一下票,半天没见有人推销。就登上台阶奔大门而去。看门的人问俺有没有票,俺说没有,只是进去看看京剧院的朋友,许多人都认识的,是来看他们的演出的。看门人要求给里面的人打电话,待核实后就可以进去了。俺便给里面化妆的演员打了电话,并给看门人听,后者看俺真认识里面的人,便放行了。4 O+ F5 C+ J' n8 u
0 B" x" M& ]7 x& C
说实话,大剧院来过几次,但小剧场还是第一次进。我简单地看了一下里面的布局后,便出来到化妆室去看看,见到了正在化妆的董庆民、米春明及青年演员郎征(都是花脸演员,所以都在一起化妆),偶尔也有些化了妆的青年女子,因为不熟,便没有打招呼。俺站在两位老师的背后,与他们攀谈了一些诸如近况和今天戏码之类的话。后来又看到了琴师马军,因没有化妆任务,每次都比演员晚到些,与他打完招呼便去剧场了。
( e5 [1 c; L3 N# `' H: ]7 c3 S0 x( ]) l& R4 q. R: G% s
在演出之前,俺把自己随身带的mp3拿出来听了一段时间,等剧场的钟声响后,便摘下静等着好戏开演了。
, d `! S* m+ T, k: G2 d9 u$ @
m! `' v) w* Y& ]8 G0 w 首先开演的是《赤桑镇》,包拯由米春刚(米春明之弟)扮演,吴妙贞则由赵敏芝饰演。这出戏俺太熟了,几乎可以从头背到尾的。他们是从见面开始的,省去了第一幕的报信和第二幕包拯的那段“恨包勉”。一张口便感到调门略低了些,跟经常听的裘李搭档相比,韵味差了不少。念白也苍白逊色了不少,尤其包拯的“恩嫂”两字没有挑高,听着就更不舒服了。前面唱的尚可,但等到吴妙贞唱到“休把我吴妙贞挂在心旁”的时候,应该接唱“饮罢了杯中酒起身前往,为国事公废私理所应当”,估计是忘词了,又串到前边那段,唱起了“无奈何我失去了终身靠养”,哭了起来,等到意识错了的时候,后面的就没有再唱,包拯只好在念完“好嫂娘”之后,唱完那段西皮快板完事。此时场下没有任何反映,不知是没意识到,不懂,或者说太文明、太宽容了,但俺始终没有喊倒好的习惯,俺想,观众多半就是像俺这样的。
6 v- w! t% _3 H* f# r: L
0 E5 p6 |+ v1 [+ I9 q1 }1 e& G 这出戏如果作为头炮来说,起码不能算是个响炮,效果不是很好。
) }# @! F6 v( u4 P! D4 I' v$ L3 g/ R, a9 W! u1 Z. ^) w
第二出是张派名句《望江亭》,演出的是谭记儿与白士中相会的部分。谭记儿由青年演员刘宁主演,白士中由孙博扮演,饰演道姑角色的俺不熟悉,记不起来是谁了。以前看刘宁的演出,好像是在《革命家庭》里饰演主要角色,当时对她的表演很是赞赏。心下也生了些许感喟,挺好的青年演员如果长期没有好戏可演,很容易呆废了的,但到再好的京剧院团又怕未必能出演主要角色。也许是俺看的张派戏不多,除去个别段子熟悉些外,其他的听的也不多,因此,没有挑出什么毛病来。而她与孙博的组合可以说是沈阳京剧院的金童玉女组合了。后来到散场的时候,近距离遇见了已经卸妆的刘宁,尤其她的惊鸿一瞥给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具有明星的气质,只是我们从来没有交流过,就匆匆而过了。心想,以后再有机会的话,可以攀谈几句,甚至是留个影什么的。
; Y5 Z3 E! A! ~9 X5 |2 w: x) C9 D% \* t
第三出是由青年演员常东主演的《打金砖》,他扮演光武帝刘秀,老演员董庆民饰演姚期,米春明饰演姚刚,已过中年的旦角演员保锡茹饰演郭妃,他们演的是从摆驾到姚期退堂为止。保锡茹只上场一会儿,表演的也不错。两位老花脸演员中,董庆民饰演的姚期唱念上有些功力,气势和工架不错,但似乎年事已高(应该是60岁了),嗓子没有达到其最好水平;而米春明饰演的姚刚属于耍宝的角色,直爽、暴躁而又可爱,符合他的演出风格,再加上他宏亮的炸音,更符合角色的特征,跪抢的动作很到位。在来之前,俺对这个戏码是最感兴趣的,尤其李少春先生的三段唱腔俺已经学的很熟了,很想在看这次演出的时机巩固一下。但等到琴声响起的时候,便觉得不对味儿。果然是言派的唱腔。尽管俺也下载过一些言派的段子,对言派的发声特点有所了解,但平心而论,学起来难不说,听的时候也不像谭、李那样听着顺耳。应该说,按俺听的言派来说,常东所唱的还是中规中矩的,嗓子明显比其他言派演员要豁亮些(只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不要拍砖)。印象中的常东是个武生,今天却放下架子演了个言派老生,让俺纳闷。俺趁第四出戏的一个空当时间(去卫生间),询问了下舞台休息的马军,问常东是向谁学的言派,得知其父就是唱言派的,看来俺是孤陋寡闻了。原来认为他只会演武生戏的印象被这次演出一扫而光了,尽管俺还是不太喜欢言派。
# X3 r+ Z+ n% [/ g: {: k- `
1 [9 z$ D# Q- z) ?$ j2 _6 l$ E1 o 压轴大戏自然是身为沈阳京剧院副院长的李静文了,她在最后的《两狼关》中饰演梁红玉,青年架子花脸演员郎征饰演兀术。应该说,这出戏是俺看李的第一次演出,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武旦演员,她的功夫和演出水平都是不错的。去卫生间也是选择她没在场的空隙时间。虽然只有两句唱,俺觉得唱的也是不错的,尤其对武旦演员来说。最精彩的是后面的一人敌四人,分别用靠旗、枪杆和脚弹回对方投来的枪,分毫不差,赢得了满堂彩。再有就是她的马夫,连续空翻了许多跟头,也是十分的精彩。武戏俺看的不多,但这场戏应该是比较精彩的。
! Q0 X" \+ W0 b7 T; Y( T
8 Q3 Y, G3 d0 p' @+ [& x 从演出剧场回家的路上,俺细数着现在还在舞台上的这些演员,作为沈阳京剧院,以两个以武为主的国家一级演员来支撑门面,似乎很难走出困境的。老生里面,顾景荣固然不错,但很少登台演出了,唐派再传弟子汪庆元老先生已告别舞台,去年在《红灯记》中饰演李玉和的张宏伟各方面都未如人意,难以挑班任主角。青衣里面好像只有刘宁不错的,其他的演员要么不熟悉,要么就是不怎么登台,原来的副院长迟小秋也远去北京求发展了。小生行只有孙博一花独秀,多了也没有用,演出机会少的可怜啊。老旦行徐静唱的不错,现已退休,主要从事戏校的教育工作了,现在的赵敏芝这样的演出都出错,恐难胜大任啊。每个行当位置都很少有较出色的演员来填补,演员团队的梯队建设是个大问题,名叫京剧院,组不出几个团来演大戏,实在是悲哀啊。& {: ], E- ] k) f' N
# Q7 k6 C8 | T4 _" N2 a6 ^! o# v9 K* u1 P# y2 L
[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7-4-9 20: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