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8|回复: 3

中局象棋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4 1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局是开局的延续,也是象棋最附魅力的地方,因为如果说开局有棋谱可循,残局有定式可遵的话,中局是完完全全的“表演” ,每个人的战斗风格,对棋的理解,会在中局中反应的淋漓尽致。
4 O. g1 b+ E5 `* r开局篇中说过,我认为大多数人的中局功力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既然本文定位为给初学者作理论指导,那么<中局篇>有什么意义?我想基于两点,一是中局是开局的延续,因此,布局是否成功,我方局面的弱点,对方的弱点,双方争夺的要点,于布局的审局同出一辄。其二是中局是残局的延续,不管你愿不愿意,无法入局终究要为残局作准备。ok,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
% E% g, V6 J" d" }$ o. N( o$ _: H/ r/ w8 @- E4 ^
1。审局要点7 {: z# G! V( m0 _8 v, L  e9 r

+ n) H8 [& R: f! Z7 R$ y8 ~5 R      还是以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为例。假设一方(中炮方) 走出了出人意料的着发,在黑未平炮兑车前车二平三(压马) ,这也是很多没看过棋书的人很容易走出的着法,那么作为熟读棋谱的你,下一步作什么来惩罚对方的无理着法呢?炮8退1应该是第一想法,多走一步的优势将在以后显现,然而不是那么简单(虽然本例炮8退1是正确的) ,不是多走一步就可以获得优势,五六炮(这个是习惯称发,不要挑刺)后手应飞相局重要的一点就是红方多飞了一手相,反而给了黑方进炮串打得机会。由此可见,不是多走一步就肯定优势的,现在回到本例,对比常见的局面,红方少走了一步兵七进一。开局篇中讲过,本变例中红主攻中路,黑主攻红三路,红方的兵七进一为七路马或七路炮创造条件,现在少了一步兵,红方因此少了七路马助攻,或者弃兵的手段,黑方足可满意。对於主攻红三路的黑方,暂时看不出有大的影响,经过以上分析,黑方才能毅然走出炮8退1。有点复杂是吧,我不知大师们是怎么样下的,是不是每一步都作详细的局面分析,但我联众一般下10分钟快棋,时间不允许每一步考虑时间过长,但如果对手下出了类似着法,我是一定要分析清楚的。
; u# f' p/ S! O% M3 R5 ^# g2 S/ m  ]% T
2。弃子争先
- G8 Q  [1 m4 _6 V5 S$ Z3 U' N8 g& c
) ^+ H* H8 ~! w& \2 i5 }4 d/ A" l      弃子争先是中局常用的手段,初学者对於弃子争先的时机往往把握不好,有了机会不知道该不该做,这个,我也不知道,需要根据局面而定。。。。。。哎哟,说实话还有人砸我。这里我只能凭经验给出一个模糊的标准,一般来说对於初学者,弃一兵抢三先是合算的,弃马抢三先并有兵过河控制住敌方一马也是合算的。最后,有些大人常常说,车换马炮不吃亏,实际上,一般是吃亏的。。。。。。,因为单车方遇到对方兑车,兑则形成有车对无车,局面不利,不兑则被抢占好位和先手,并且总体来说,双车一般来说对局面的控制要比单车强一些。
& y6 N  b, `+ d- P& l* I) D0 ]; `& O6 D$ {
3。中局向残局的转换。" d- r2 i: n0 m0 ]6 ?% j; f
( Q- z: ~6 Z, }/ o- h0 p- t
中局分不出胜负,就应该准备进入残局了,这个时候的行子要点与开局或中局伊始原则开始不同了。以下是几个非必须但很重要的要点3 u. x; s1 Q3 X9 E5 Q2 R, u

+ |$ O- V, r2 q" S# O) c# q2 xa. 卸中炮
) Z6 ?; Q0 c0 y) D# Q" d( \( @; X2 o* ]* n& h
      大多数情况下,残局不会那么快结束战斗,中炮阻碍了双相的联系。卸中炮联相有助于谋卒和保卒。这里也蕴含着另一个不单列的原则,就是尽力破相,士,开局屏风马左炮封车对中炮,马方平炮兑车时往往有机会破相,但势单力薄难以成事,故不主动打相。到了向残局转化的阶段,能破就破吧,相士往往是守和或者取胜的关键条件,单车难胜士相全。炮士必胜双士等等。# P4 e8 S2 B7 q/ [4 }3 ]0 r
5 ?% t9 \1 e0 c' p9 A, f
b. 通马路5 `/ H5 ~% H( f/ m- Z  B/ u

' H3 S, ~" g/ N( s" O# _      开局炮一般比马重要,一旦进入残局,由於子力稀少,炮架减少,马的别腿限制也减少了,因此马成为谋卒,控局的重要力量。在这一阶段马的位置往往影响到棋局的最终结果。7 `# P, }1 o- a& g; J% |
. \' w8 _& W7 Z- d) n, f5 i1 P! F; [
      最后,建议大家学一下杨官磷特大的棋,这里不是说的是杨特大的精妙的残局,而是杨特大在中局向残局转换时的技巧,那不仅仅是谋兵而已。。。。。。! `1 b3 w* r  ~9 g+ n
局面进入僵持,双方都走闲着和等着,这个时候杨特大往往能走出一些控制棋,既控制局面又加强谋兵,我对杨特大的总能找出这种应手佩服的五体投地,都知道杨特大的残局功力深,但为什么杨特大总能以多兵进入残局,我想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象棋中局初探》理论篇

中局的战略目标
2 f- X# j! B* o! Y+ O
5 c# c/ @( }: o3 c  对局开始时,双方子数与军种均等,对局是从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下开始的。但经过开局阶段这种平衡就逐渐被打破,待进入中局短兵相接后双方不仅在形势上,而且在子数也实力上也会出现显著不同。虽然局面有时也会出现平先均势状态,但平衡是相对的、短暂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 在一些不平衡局势中必然会给某一方带来有利或不利影响,而这些局势加上有时出现的平衡局势,都是可以通过审局而作出判断的定论局面。当然在另外一些不平衡局势中,也有许多时候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棋手一时难以作出判断和定论,这就是一种待定局面。
! L5 W( @! Y+ T% B0 ~- ]" @
" I0 R. N/ L! x  显然对局双方都希望出现不平衡局面,而且希望出现有利于已方的定论局面,可是中局究竟有哪些情况算是有利的呢?理论上来说有下列五种:
8 o: f& Q/ c4 I2 k2 D+ Z" J4 T) n6 z
  1.中局成杀:也称中局获胜,就是在中局时就已经构成杀势,并达成棋战直接目标——杀将。
1 s$ @& e, V4 n( y. e9 X8 o" Y% v3 \. T; h3 E2 v$ Y4 S% H
  2.中局夺先:在双方暂难杀将的条件下,就要为此作好准备,并夺得能左右局势的主动权,也就是夺先。狭义的先手是指获得下一步先走的权利,广义的先手就是指夺得主动或局势控制权。夺先主要是和自己子力的配置有关,这种质的特征是从盘上的时间和空间利益反映出来的。& [1 H% O: h# p' ?+ Q: {

: I, e4 C! O$ _. T  D" j  3.中局得子:在双方难以成杀和夺先的条件下,一边准备制造攻杀;另一边就要谋取吃到对方强子,因此得子就是指强子的配备,它在数量上多于对方。
  {0 r* r5 A1 c) p( D" E4 \( G- E
  4.中局占优:在双方难以攻杀和得子的前提下,可以争取自己的小子,包括辅助子士相或弱子兵卒的数量多于对方,还有要使自己的兵种的配备优于对方。如车炮马优于车双炮,车双炮、双士优于双车双士等。所以占优主要是指小子的量(多)及大小子配备的质(优),实际这就是狭义占优的涵义,而广义占优就是常说的优势。: l3 ]! b1 _1 S$ ^6 @

5 b/ G: Q, E# ?" o0 S  5.中局媾和:不利中局时如果暂难反正,那么取得平先对峙或有条件的媾和,也不失为达到了一种相对有利的战术略目标。
; I6 c6 n* j0 `3 |+ N# y
2 T0 D% J* @0 X2 K中局用子手段
$ q! B7 G1 x' b" ~. e
5 k$ O" K4 O1 ?5 [: ]  中局的用子手段包括:弃子、兑子和运子。弃子是将已方强子有目的地送给对方吃掉;或者在双方互吃棋子后,以小易大,双少易多。棋界有将后一种称为“不等价兑子”,例如以车换炮(或马)俗称弃半子。兑子是运用自己强子和对方进行子力交换,而这种交换在子力的理论价值上没有多大差别,就称兑子。例如以炮换马或车换炮马等。运子是运用自己棋子进行攻守活动,而这些棋子既没有和对方进行兑换,又实际上没有造成弃子。
6 J! }& c5 o. d' v9 c- s  _: d" ~- }2 j8 ~$ J- L
  弃子、兑子一般是指双方强子而言,但运子往往还包括弱子和辅助子,因此广义的运子是指弃子、兑子以外的一切用子活动,甚至包括将帅的运用在内。' i- z6 ]. p6 O; |6 F1 Z9 B, D) t

# U1 _  a/ V, w  E* Q  弃子具有迅猛凶险的特点,是拓展攻势追求搏杀时较为常见的用子方法为具有爽利泼辣风格的棋手夺先攻杀时的特定手段。它在棋典型媾和时应用较多,而在“攻窝心马”、“袭无车翼”、“杀象入局”等阵式进攻中使用率也很高。
1 U) c5 V% n' g' U2 q) P0 \
" P% e0 T; [3 j! Q  兑子具有稳健进取的特性,是稳健风格的棋手夺先占优时习用手段。它在棋势型媾和、破联防线、去当头炮等中局阵式攻守中的使用率很高。7 k$ P% Y% D0 W0 q9 C

  y% k( B* S) c! @  g  y* w! i  弃子和兑子是中局用子的特殊手段,虽然它们在对局里出现次数远较运子为少,但是它们往往是转换局势的有力手段,因此其重要性决不次于运子。/ V6 S  y4 j6 v8 o( u8 ~1 o  j

& S# B0 ^  ]0 h  运子具有平易含蓄的特色,是出子占位蚕食渗透时的一种惯用手段,也是部署战术开展战略的必要用子方法,并往往是控制敌子的有效方法,如果运用得当,那么穿插进击,如尖风透隙,或声东击西、诱逼兼施,或围剿追捕、制将捉子,或占线夺位、逐步扩先,为灵活细腻风格的棋手,夺先谋子时常用的手段,它在棋规型媾和与中局各类阵式的攻守中频繁使用。: n. r2 n; k  n# l% A2 ^9 N% t

% Q) g2 _( y4 G5 A8 @1 \  虽然三种用子手段性质各别,但它们在贯彻战略计划,攫取有利战略目标中却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实战中局用子手段还具有相互转化的特性。因此弃者不仅事先要精心策划,控制用子手段的转化,而且要尽力逼使对手就范,免得临场节外生枝,使棋局朝向意外的方向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子力的三要素和用子准则3 a) a4 |% e3 `
( u1 g$ v# O% J
  构成棋子特别是强子威力的要素有灵活性、联系性和有效性,其中以后者占主导地位,而前两者对有效性的影响很大,但活跃性的子力不一定都有效。用子必须满足以有效性为主的原则,并使之直接服务于符合棋势客观实际的战略计划, 这就是中局用子的一条重要准则。; i4 s2 Z# B7 u6 e3 k. }0 d
8 F' q6 h8 O# U- `# {: u, M2 o. b
  二、弃子) w( K1 k7 e1 F3 i0 D0 w

0 E7 c; X) z8 ]( J  \! B( F+ v  弃子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分为:
/ j! m$ C6 W! v4 [' g$ I. r8 {! P5 k* u9 P( I1 Y' B3 ]
  诱敌弃子和逼敌弃子:诱敌弃子引透成分多于强逼成分,但临战使用时须谨慎,否则易致“偷鸡蚀米”;后者则是转换局面的重要手段,它常常是先手的一种表露形式。1 Y6 H1 R( y0 _& a" n% Q- m8 [
! q! j6 f9 O3 ]3 W; |% y, j, e$ t" k
  间接弃子和直接弃子:前者通常带有引诱和抢先性质,后者带有强逼性质和冲击性质。
/ \+ s$ B$ |3 i0 i. k% X; w  I
9 q* Q, U9 n7 x/ s/ `) F$ ?( s  先弃后取和弃子攻杀:前者是一种老谋深算的战术性动作,在弃取过程中按预定计划取得一定的具体战果,一般说是得子和占优的常用手段;后者则为一种胆识俱全的战略性动作,它又可以分为弃子成杀和弃子夺先。
# s) H2 I4 y- g2 Q
/ N4 T: F7 y5 T! m! J6 A1 N- |' `, y6 Z  先弃后取和弃子成杀往往和棋手的算度能力联系在一起,但弃子夺先则往往和棋手的局面直觉有关。前者的战果常常是“迅即出现”,而后者则往往是“逐渐见效”;前一种弃子的目的带有浓厚的必然性质,而后一种弃子的目的则仅有偶尔出现的性质。总之与局面直觉有关的弃子夺先,在弃子难度上远较前者为大。! u8 _# o; U- R; C" e
: P# K6 S5 q4 l7 b5 h, {; w
  从弃子的战略目标来看,它可分成为:1.弃子成杀;2.弃子夺先;3.弃子得子;4.弃子占优;5.弃子媾和。5 X4 l& F& z: C# \* v
# m, H$ |+ K# Y/ Y  F# J1 }
  三、兑子
8 a! b3 {. [; d5 |7 q$ B: w9 [  d( O/ z! C9 Y$ F, ]* W6 d1 [/ t
  邀请兑子和强逼兑子:邀兑时对方有选择权,逼兑时则完全相反,否则会给对方带来失先、失子或失势的后果,因此逼兑常是一种主动权的表现,它往往是对局中的一个特殊环节。
1 A' }, Q8 A: s! `, u5 {
5 V7 f' j0 O6 N' w' p9 G  间接兑子和直接兑子:前者是在不同地点发生吃兑关系的,通常是在摆脱子力受制状态或争先出动子力时应用;后者是在同一地点进行子力交换的。
5 [* e  f# Q% C) v7 k" [
( u  N- E8 d, x! }! c1 K" K  从兑子的战略目标来看,它可以分为:1.兑子成杀;2.兑子夺先;3.兑子得子;4.兑子占优;5.兑子媾和。
& p. w) O7 \+ m; ~; `: ^2 P1 \8 o" \; u* b# L
  四、运子
' {/ \) V: ?8 R  T/ B+ N
( i  i1 `1 |! l# H  单纯运子和邀诱运子:后者今有邀兑或诱弃成分,只有在对手拒绝时才真正成为邀诱性的运子,否则直接演为弃兑活动。$ I3 ~$ O7 W9 A9 H
  
% P5 s# V) C* V9 W) H7 \  从运子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来看,它可以分为:1.运子成杀;2.运子夺先;3.运子得子;4.运子占优;5.运子媾和。  
' J4 @2 g; o( \9 ^0 |1 s# b/ a中局阵式战法
) L/ c( r: o  g3 k0 Y# V
0 ]1 @& Q0 [/ y% {  f' O2 T) g& V  一、攻窝心马7 L9 j: ^# ?8 @* ]" ?4 C1 a8 F
  实战中局出现窝心马时通常是士象齐全的,所以这一阵式的特点是将帅受看书棋子的阻塞,不能自由活动,易致闷宫。一般窝心马局面由于双士分立,忌对方有根车杀士。如果花心马受制(牵制或压制),忌沉底炮闷攻;另外,由于将帅不能移动,故怕对方的马卧槽或挂角。因此,攻窝心马阵式的战法总是有两个密切联系的战略阶段:1.竭力控制窝心马;2.尽快造成闷宫杀。- x; P! E. J. X: Y% s
  攻窝心马的战则应是“制马闷宫”。因为需要强逼与控制,同时还要闪击闷宫,所以大部分攻窝心马都动用了弃子手段。攻窝心马的战役结果,主要是攫取或扩大先手,或竟斩关杀将,直接成杀。其次才是从攻杀过程中索取或掠夺对方的大子或小子。对弃者不能只图眼前实利而轻率地把先手转换成夜长梦多的物质利益。不能无条件地接受“马入宫必定凶”的说法,实战时须要分析双方子力的分布及攻守力量的强弱,必要时完全可以主动走成归心马局式。
, r& d$ I1 t% X  ]) v# e# C  
! v2 T2 d4 A" }& E4 T二、破联防线, M* c: N% `$ m8 R# x0 W
  实战中常常见到一方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棋子组成联合防线来抵挡另一方的进攻。按照此种阵线的分析,大致可分为前哨线(河界)、前卫线(上二线)、布置线(第三横线)和生命线(下二线)联防等四种形式,但不论何种联防线它至少由两种子力组成。; w( C/ d% {4 ~# x# f  M: c" f1 w
  阻挡子:通常由马炮充担;
  T* O) h$ V$ m2 F8 n" Z  保护子:车炮都可充担,它是阻挡子的支持者,不过用马作保护子时,它与阻挡子并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而用炮作保护子时它还要附带一个联系子(炮架)。此外,有时某一个子既可是一个保护子又可是阻挡子。
  G* [: f% e, T" j  因为保护子是阻挡子支持者,所以破联防线一般着重解决保护子,然而从理论上来说破联防线的战法,有下列两种:1.从去除保护子着手,主要用兑子法去保护子,也有用运子法逼离或诱开保护子的;2.从去除阻挡子着手,主要是用兑子法兑去阻挡子,或靠运子切断或多子捉子拆散其联防。
2 R0 h% ~* G1 R$ q  ' @+ M9 S/ N( b7 \& i9 }7 a+ Y
三、制敌强子& k* x( d  N# y. ^, d
  制敌强子就是控制对方强子活动。如果说攻窝心马有具体阵势,破联防线也有抽象的方式,那么制敌强子却有众多的阵势和更抽象的存在方式。虽然它不能用几句话就说清楚,但还是有规律性的子力结构和固定的控制法度,下列三种战法可以控制对方强子的活动:3 Y* l. ~% p6 }; a- b
  1.牵连:使对方强子为了掩护主将或保护自己其它棋子而失却一部分活动能力。3 T, I. ^; E( |' Y7 t
  2.封制:使对方 强子的主要出路受我方子力的火力封锁而失却大部分或全部活动能力。: e& `' L9 G- {' k! N8 \0 C
  3.压制:使对方某强子的出路受双方棋子的阻塞而严重地失却它的有效活动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反控制法
2 @3 D  K4 \3 M/ b1 [! Y# B- V  反控制法包括:反牵制法、反封制法、反压制法。摆脱牵制的方法通常有:1.除牵制子法;2.增加根子法;3.间接兑子法;4.先弃后取法。
4 k$ k1 z% D' [) C  反封制法从战法上看,至少可以套用反牵制法中的前三种, 其中“除封制子法”仍是一条比较可靠的基本战法;而“增加根子法”在其邀兑解脱时,其用子的定性权当然掌握在对方手里。在局势条件许可下,反封制当也可采取强出受封制子,准备弃给对方吃掉,而这样局势发展会有利于已方,否则随后或有“先弃后取”。
+ H) y5 I8 `2 O# k  反抗压制解脱阻塞的战法有1.逼退压五法;2.有根插入法;3.间接兑子法;4.先弃后取法。5 c8 }7 V! ^+ k, k
  
! [# V5 o" [! x, P" v+ K- A6 a+ Z( @五、解当头炮: \: ]1 W) s7 g; t
  中炮阵式的常现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解除对方当头炮攻势,或反立自己的中炮乃是每个棋手必然要研究的课题。瓦解当头炮的方法有去当头炮、斗当头炮、袭无车翼。
7 N( {( R& U/ z, v# P, G  1.去当头炮:对付对手已经打出的当头炮或业已发挥控制作用的中炮,常常采取直接去除它们的存在或影响来达到“去当头炮”的目的。) ]8 D$ z- v& i) n
  2.斗当头炮:对尚未发挥作用的中炮则可以以牙还牙,用“斗当头炮”的战法来进行对抗,由于这种列阵对攻往往是谁先打出中炮谁就易于控制局势,所以双方斗争焦点就是集中在针锋相对的攻坚对抢上面。
) G7 z# v# v, W- [  3.袭无车翼:这一战法的全称应该是“袭击中宫炮无车的一个侧翼”。中宫炮强在中路,弱于两翼,告别是临战中有一个侧翼如果中宫粉方无车,那么这一翼的底象往往是这种阵式中的一个痼疾,同时这一侧的防守相应可能是虚弱一些。我们可以把斗当头炮看作是一种“攻坚对抢”的战法,而“袭无车翼”就是一种避实击虚的战法,尽管两者有正侧与软硬的不同,但目的都是竞相攻击将门。对比之下,好象本战法更易凑效,甚至在攻击过程中可能迫使对方自动卸去中炮,并转入弥补侧翼弱点的单纯防御中去。
8 r# k/ e0 x" O* J: i9 z  
$ V5 L1 z' _$ L4 Q9 ?" U0 b六、破士象局
* X; a: v8 R) m' u0 B8 ?8 F5 O  士象局阵式的特点是将双象联结于中营并将双士钩连在一起,以掩护中路及一侧。在实战中局里它比当头炮阵式更为常驻见。当然有关这种阵式的战法相应就更多样化了。破士象局有:杀士入局、杀象入局、正面攻杀、中路控制及侧翼进攻等五种常用的战法。
7 z# |  u9 u+ N) }6 {  
/ h, i; i7 r2 D七、空头炮阵
. m0 p) f/ H: ]  空头炮阵式本身包涵着对方有士象存在,因此它道德是可能给对方造成重炮或抽子的威胁,由于对方双士孤立,易成攻击对象,加上如果扼住生命线,就能造成各种形式的闷杀。空头炮的价值,要看它能否站住脚,并给对方造成哪种威胁,否则名存实亡,毫无实际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12:15 , Processed in 0.0519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