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6|回复: 2

【中国茶道】--茶 文 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8 13: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Y* ?  ~1 ]1 y4 G) b
8 t( N# R+ P" ^- \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5 P0 q, \2 ]1 t- u* P6 m. u3 y- a' P
9 U9 J2 l* D+ t, f5 b; b

/ e. a; e, V3 v--------------------------------------------------------------------------------
( u: Y4 M: q& F6 J0 M
, e- ~5 F7 E: Q8 o9 [茶 的 起 源
1 s( s% `9 a! q% v$ W5 F
0 {  Z0 R2 ~$ n' c* N9 c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 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 D+ V# Y( x$ c, Z7 o! Z" ~

( A3 F2 J# t. @2 Q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 e  e0 o. Z) O
5 A* N6 e1 Q- g. }8 w2 p: w! j. }! s
# W8 [+ G  K3 t( r4 T$ T--------------------------------------------------------------------------------
2 Y6 x- C% q6 ^+ u- `% {2 T* M
% e- S2 P4 h1 A' k  M中 国 茶 文 化 的 形 成
2 E1 [6 O  {9 s6 |# B5 v5 [) u2 ~0 m! a; i) @. R; a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 n6 @+ c; K2 ^, |, S) V! q" N+ G8 a, c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 `$ ]7 o, _5 e' \5 e$ N) p, Q9 i- f0 [5 t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 z& A. }. Q7 D( Z
* A& Z( g4 J3 q! G, q9 P!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8 n, Z# a9 @3 x
9 L# K, P# }; q* m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1 }, [% J- Y: ?% j7 G
, O8 }8 u% L: T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 M4 ]& D; h/ x/ F" T) H3 q
6 S. A4 b* m: t/ \5 e/ E* z* Q  _' U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4 T8 a9 ^9 @  z% ~; p

* I9 C7 H' y/ X#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2 [( ]- o! `* ^) u8 {

( P$ b8 d1 V4 j; i8 J9 Z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y( L, S( t" Q* K
: y9 K) ^* B2 |  T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P- h0 ^9 |2 M+ t1 w1 A

0 p4 O9 p; v9 x3 G: p/ |1 v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T3 H6 d  ~% O: B. F3 `

, o$ ^" _, B) D8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1 c1 E, B' L! z+ ]/ |& a$ ^3 F
9 n5 ~# ]6 u7 q5 V$ |5 _5 |1 ]5 j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 c& Z& N5 q6 ^- X9 z' `3 S2 N$ r4 T5 f2 N" j! J& q) ~1 d4 B- f6 b  k
, I; _# ^3 G. Q, {4 Q
--------------------------------------------------------------------------------
3 u. z5 w- @- N: b6 G# c, C0 M4 e" ^+ u
茶 说 / {* j. D, H  ~5 L; C+ O  u
4 O3 x2 F. j0 e) U8 L' Q
中 国 茶 文 化 点 滴
9 ]! D- ~/ X" U1 p* g1 F0 A+ s' g: t8 {9 @0 ^# I) J+ q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6 z4 U8 }4 v* J  n+ _8 Z0 r$ _7 a# V' ~  H9 }0 l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 y8 o' D* S! p- N% u8 r1 I& {* R% f% W2 d# P/ P: D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9 y, `: v+ X0 p
, M3 ~- M, ]5 `; I7 b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6 [1 y3 `- r# O3 x2 f5 C

  L8 v- e6 t- S/ q: q, A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 x( `9 E7 o2 `" f4 d
' V$ `/ A- J2 n8 m4 `3 Z1 D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 Z5 ?0 T! w9 L* P8 U. E9 A4 b4 k4 |8 U5 O: k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 [: z9 c4 B; E& [, B- |" R5 x" K7 C: j' `% d% s' m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6 L+ C# |, R( z( `, V
) {- J9 \& C: p8 c: |

9 T- L2 g1 ?) i6 r1 K. e$ i- `--------------------------------------------------------------------------------
5 A- h7 @7 C; I. a# A1 o& n8 w
% v1 ^6 c6 X  R: x2 q% |茶说 --- 茶史的发展) ~2 g: ~; z3 ~$ }
1 S) A. v1 C* j' B: Y# K- [' P3 r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V  M/ X% G" u9 S
7 W) j3 b8 m4 |$ W' p0 Q' M6 \1 x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 e7 m$ H4 `$ d9 ~  J
, J% i# C2 V5 o+ p# L   一、野生药用阶段。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说是远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
5 t. {+ D7 ]1 t. s# v, X
# I# k1 [9 O7 B   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
- m# x& D" ~& I2 Q7 W3 S( t! |/ k, w/ B/ v& Z8 f3 a
   三、大量发展阶段。从晋到隋,饮茶逐渐普及开来,成为民间饮品。不过,一直到南北朝前期,饮茶风气在地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南方饮茶较北方为盛,但随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但茶风的大盛却是在大唐帝国建立以后。唐代饮茶兴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R6 \  r( X& N( Y
   1、唐朝建立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使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大发展;$ V4 c5 V% n2 Y& U
   2、饮茶的兴盛还与唐朝政府颁布的禁酒令有关。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战乱所造成的农民大量的流亡、土地的丧失,使得唐中期以后的粮食十分匮乏,而造酒却需要消耗大量粮食,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唐肃宗于乾元元年颁布禁酒令,开始在长安禁酒,这便使许多嗜酒而不得饮的人转向饮茶,以茶代酒,促进了饮茶风气的传播。
- M5 a2 d8 _8 Z! j8 _   3、唐代饮茶的兴盛与贡茶的兴起、诗风的大盛以及科举制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_, }0 c" j6 C, u$ M* N8 S  Q, `
   唐以前的饮茶是粗放式的。唐代随着饮茶的蔚然成风,饮茶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细煎慢品式的饮茶方式,这一变化在饮茶史上是一件大事,其功劳应归于茶圣陆羽。
- l$ G! s# `, ^2 J1 M
8 o: e/ ~  a# ^/ Z) J   宋人饮茶继承了唐人饮茶方式,但比唐人更为讲究,制作也更为精细,而尤为精细的是宫廷团茶(饼茶)的制作。宋代饮茶虽以饼茶为主,但同时也有一些有名的散茶,如日铸茶、双井茶和径山茶,散茶尤为文人所喜爱。在饮用上,改唐代的煮茶法为点茶法,即不再把茶末投入水中煎煮,而是放在茶盏 用开水冲注,再充分搅拌,使茶与水充分溶和,待到呈现乳状,满碗出现细密的白色泡沫时,便可慢慢品饮了。
7 c+ P/ q. G7 `7 [明清时代的饮茶,无论在茶叶类型上,还是在饮用方法上,都与前代差异显著。明代在唐宋散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扩大,使之成为盛行明、清两代并且流传至今的主要茶类。明代炒青法所制的散茶大都是绿茶,兼有部分花茶。清代除了名目繁多的绿茶、花茶之外,又出现了乌龙茶、红茶、黑茶和白茶等类茶,从而奠定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基本种类。( b* J; h4 O! y0 \% U7 t

$ a# D1 n. o5 ?4 f: R7 e& k; A   四、衰落阶段。尽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叶有不少的宝贵经验,并为世界各国发展茶叶生产作出贡献,但由于解放前腐败政治的统治,茶叶科学技术和经验得不到总结、发扬和利用,茶叶生产在帝国主义排挤和操纵下,日趋衰败2 V5 I( I+ ^- r# \$ J9 P

2 r( k% \8 g9 j: b' `& s$ {: P   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获得了恢复和发展,开辟了集中成片的高标准新茶园,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了大批低产茶园;同是注重建设茶场和茶厂,实行科学种茶,培训茶叶科技人员,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这一阶段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F$ S3 s( L1 s+ v0 j) _' K

% i0 @" p. ~9 u, m5 v. s7 V   第一阶段是1950-1970年,这20年基本上以垦复、发展、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为主,这期间茶园面积平均年增加7.3%,而茶叶产量平均年增加5.9%. 第二阶段是1970后,这一阶段的重点转向改善茶园结构,提高茶园单产,完善制茶工艺。进入90年代后,名优茶生产异军突起,种类繁多,不但恢复生产了许多历史上的名茶,还创制了种类繁多新名茶。
! a6 ^) J! t* A( ~- I4 t" ~2 n6 X% ], u) k7 p( |
   茶,二十一世纪的饮料大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3: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茶说 --- 茶 诗. U: @9 N4 W4 L! J
8 h8 p; R5 X: v( S7 t
   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 _# i5 X* [  R% J' }
! h( g5 r9 S2 j   我国狭义的茶叶诗词是指“咏茶”诗词,既诗的主题是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略少;广义的茶叶诗词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这种诗词数量就很多了。我国的广义茶叶诗词,据估计: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真可谓美不胜收、琳琅满目了。
* [3 M# T- \" y# L+ @" d1 n
: N$ C$ g& |) ]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S( E- T, z% e

+ ?1 U# D2 E, j! L8 z; \' W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 w4 O7 i% G7 P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3 u, ^" o7 H6 \% |+ ]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8 T' n( w1 d* @: v! b1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0 l- V9 a2 k# ?# A0 }  B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6 c& N2 \' O$ k' C; u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 q- D/ a7 U) \) R, D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4 J+ d- O1 ?" [* B. m& ]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T' e! |+ q$ x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9 Y, h8 t% a2 D8 X! M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L/ L$ Y, G- S& z# f; Q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9 S& [$ E% {" [* Z  P) I2 ]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8 a5 p7 L0 i$ O2 z8 |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 y5 h- v  c5 m4 d0 b& {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P+ i! F3 O0 r% d2 o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Q7 d9 u2 y. ^5 `6 @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 f7 J2 T- c$ E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3 [% R% W- k2 P6 V' V7 u9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1 g0 s8 |6 p& [; w. P9 Q8 b6 E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3 k, b8 D, c4 k5 o, R* z6 Z9 ~& `2 P3 Q& G7 o
(月团喻指茶饼)/ \- d- Q' O3 Y2 b9 F- q4 A- C
# d  P* q/ p( e$ a3 I! [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 B; ?; O* O; `/ D1 R4 s! G
6 Y5 }+ j* {( R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4 E7 n% D1 n; }  ]+ f8 a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N" P, B: q5 k% l% ~0 D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Y1 s/ z0 M  t. {5 {. b) `" P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b+ }% @' D8 L2 v8 ]: J! n% y* t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m0 a8 s3 O3 [8 s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c2 L4 L7 ]$ ?- V6 X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8 P* S8 R; l, n+ N: c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 K/ a- |4 H8 f& L7 q) E0 R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0 e' w( `! G+ e  r2 `+ S% F1 m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 L0 j: P# b+ {6 A/ Q5 D* W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 e+ y  N$ d$ G) G! P; e: c" j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 S1 c8 T+ Z% H- B" T3 e8 p' u- u2 V; I. D; {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 U1 n7 }1 ~9 L: V8 u. L

2 X2 M* ?9 ?/ p2 t  v9 ^# [* R& d* Q茶。
  C( ^2 b! C6 M3 _香叶、嫩芽。( r( K( r) [+ O6 r5 F# {$ O: P. C
慕诗客、爱僧家。, l" X8 v0 i/ k' i7 P0 W$ X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8 J( r2 n$ h& k: q+ ^+ w9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 B' f# J% u5 `- u: f* A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 ~$ u; ^2 w' H  h; e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s3 w7 O1 D2 w- |7 A- r
9 A8 |# y. g/ e; B. ~  D

7 y8 G& {! K) K6 c5 S--------------------------------------------------------------------------------! _% D" B! Q/ l( h- j
8 u; M$ t9 m1 W* I" A' n  K8 z
茶 联- L1 X( x; g6 O: ~: X/ y
0 c6 ~" O. h; a- {& Y0 X; P* @4 O
   茶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相传最早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自唐至宋,饮茶兴盛,又受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5 x8 w1 h* Q: Y* {# s7 c3 Z3 Q, t7 z
* p; y& W4 Y  B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2 K  P: l2 p: A' J- q5 o* x; k) G

7 p  i& j8 y. I( F7 q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l' F5 w9 S7 h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5 }7 x- e$ |( |, C6 s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J0 L$ K# |: {1 o
雷言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j2 ]/ f5 V8 ]0 y$ S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 G! t$ d7 f! Z* p, r: p* v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 @* _8 ~  }& u$ s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0 R  @* ^- J9 J6 ^& s' |

5 y, Z3 x- P" @  \/ H2 h0 M: Z) L3 V& A9 Z; e
   近代茶联更多,现择录部分如下:$ x4 R- C8 h4 l' A: R- }. a& p% I# Q

; v7 ]- h; Y& E) x$ x; N4 J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
, t3 X& j0 I( P3 ^6 C+ G. q9 P8 K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y7 ?) |5 e$ e, J: ~. P/ o, i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l% e+ Z7 g) ~2 ^4 s: H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4 B' {3 {) N! p& B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 x. i% ?( }5 }4 y- ?1 L- w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 ?5 x' {, I  q7 _+ W/ b/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7 f* N6 l; O6 H2 r$ O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1 X) L% V$ |3 b
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 h- f7 }' E! A$ n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5 i6 Z+ c. H! S! C) C
美酒千杯难成知已,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K0 R& @5 w2 j$ s5 m
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k1 C- P- n4 m9 j% ]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l( [6 m" v0 q. _
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情正及采茶时。
' T9 c/ F9 }. X1 s' P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2 }8 V% K1 H% s& i/ [5 \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 E' O8 a$ m! u- L; b7 Q菜在街面卖,茶在壶中吐香。
5 R0 ?' K7 T" k# T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 @# C$ y6 V- {, U3 E' Z疑成云雾顶,飘出晨露香。
( p2 O+ |; M/ x$ H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2 c8 ?6 X9 J# a6 h( Y( S* e& Q
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y" S! A( s2 b3 ~1 q* h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 P3 D! R: ^& r# I# B- \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我难成。
9 B5 Y; D% _" f( E  V. u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J; i5 X+ _2 F8 S7 @/ g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 远帆无数,有盈盈轨水从罨画溪来。( F! E5 _" P2 w1 E
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1 k: O( M$ @. w* z2 s+ p5 f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9 f- ^4 e  @/ n# ^0 K$ d
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
! E* P0 C0 W) p8 B3 G6 ]' ]9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
9 C7 q# M7 p# }7 H+ E' [7 x/ A* \9 W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9 g' Q, z3 {2 Y
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A  y( P7 K3 V% p
; k4 Y. y, P$ B2 e( S# m+ h

4 c" L2 t& ], p* @2 C" \6 o3 W# Z0 q--------------------------------------------------------------------------------
. B3 M1 ?" |9 B5 l/ J9 K& q" f2 z* v* e. F; U: o
茶说 --- 饮 茶 方 式 的 演 变+ M4 D5 q' q4 ]$ {) W. x- E
5 t2 {: p& N( Q
   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
# ]7 M1 E# O7 L% N8 i1 [
8 _: l" h8 r  C- m! {5 X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
' v% c9 J  N+ M' A* j2 S, ^3 Z  T. t3 L) n1 K) W% L+ g# D
   至迟到秦汉时,人们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和用茶方法,即不直接烧煮鲜叶,而将制好的茶饼在火上灸烤,然后捣碎研成细末,冲入开水,再加葱、姜、橘子等调和。这种在茶中加入调料的饮法,在我国的部分民族和地区中沿习至今,如傣族饮的“烤茶”,就是在铛罐中冲泡茶叶后,加入椒、姜、桂、盐、香糯竹等调和而成。7 x9 A2 D: S6 w: j3 P/ u) Z1 U

, t1 z- N% h$ g6 V3 @8 T0 |   到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大盛,当时人们最推崇福建的建溪茶,这种压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当时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环境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内容大致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以及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等。/ @1 X7 Y( d& D3 T8 U# Q/ z! R9 p' E

% }; C6 n+ T, O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亲自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使饮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人们把盏玩壶品茶,也使盏、壶的制作更加精美,使茶具成为艺术。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 q; ~# y% ?8 B7 a% {  i8 @1 S6 K' Z9 E. Q1 \' d0 U* E
   目前,除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一部分人饮用即冲即饮的速溶茶,或为了治病保健的需要,饮用含茶或不含茶的保健茶外,饮茶的方式、方法自明朝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3: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茶说 --- 茶与健康& `. b. J3 z" H" P
! \1 _$ e  Z9 A6 M: _% ~
茶叶有抗衰老作用
7 F9 t- _. ]: B8 W! U* C5 V. Y2 c9 y$ f# W: d# Z6 G- q& ~: b  n
   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其抗衰延老作用,这一作用中国的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很早就有知晓,并早已有记述。《神农食经》曾记载“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杂录》也曾记载“苦茶轻身换骨”。
0 p/ T5 N: L* |
9 w/ H9 Y- u9 [- U/ f, w' U  V% B   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化学成分,含有对某些疾病确具有疗效的物质。每天饮茶摄入量虽少,但经常补充这些物质,对人体能起到营养和保健作用。故茶叶称之为天然保健饮料是名符其实的。
' ]3 _, w0 S1 R) ^) d  T7 a
/ J: d/ K' d' p* x   按照中国传统医学的解释,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入心肺胃经。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治咳站喘,清热解毒,消食减肥等作用。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治疗食积不化、泻痢;精神不振,思维迟钝;水肿尿少,水便不利;痰喘咳嗽等等。现代茶也被认为有预防与抵抗放射性伤害的作用。
# |# G3 f; h5 C% d1 o5 B2 i# y7 y  g+ W- G
   茶叶中微量元素锰、锌、硒,维生素C、P、E及茶多酚类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因而经常饮茶确有一定延年益寿之功。茶叶中的茶单宁物质,能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抑制细胞突变和癌细胞分化,因而饮茶有一定抗癌作用。茶叶中的脂多糖能防辐射损害,改善造血功能和保护血管。能增强微血管韧性,防上破裂;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P& ]8 ^& U" b/ \1 S( ]
- w5 w. q2 i/ B0 }$ F; `: d2 ~
   其实将抗衰老作用理解为延年益寿作用可能更恰当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饮茶对健康的益用很多。
+ m; [/ j: L  W% G& N4 ]5 G* [- P8 K4 v# L
. y+ n8 }% ?& ?' p
--------------------------------------------------------------------------------% j1 G4 |! v: z2 l
& U8 e2 U7 [+ g" v! |# E" W3 S
   茶叶美容法
1 ]( _/ B2 g. D% w9 Y3 z
7 L' P- c% W" F1 }   茶叶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是天然的健美饮料,经常饮用一些茶水,有助于保持皮肤光洁白嫩,推迟面部皱纹的出现和减少皱纹。
4 c) K5 `! }# l8 a' N# F5 C! f
1 c, \5 U, `% Z3 q% r   假如你的眼睛因用眼过多而疲劳(这对网友们来说是经常的事情),可用棉花沾冷茶水清洗眼睛,几分钟后,喷上冷水,再拍干,有助于恢复疲劳。
" u. Z' S+ w: k4 ~
9 @3 [( P7 B1 m   消除黑眼圈
+ ^+ ]6 x, T7 [" a
0 Y5 e5 m' |; x% Q  F   产生黑眼圈的主要原因有:睡眠不足、用眼过度、较长时间的强刺激、缺少维生素B12、轻度发炎、贫血、曝晒在阳光下过久、遗传、疏忽护理、月经期间、性生活过度等,都会产生黑眼圈。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防治。避免黑眼圈的最好办法是:作息正常、睡眠充足、营养均衡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来减少压力,并避免太阳直接照射,以减少黑色素的产生。消除黑眼圈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把2袋茶包(茶叶包在纱布中)在冷水中浸透,闭上眼睛,在左右眼皮上各放1个茶包,搁15分钟。或是用清洁的棉织手帕包冰块,搁在黑眼圈上停留几分钟,经常坚持。
' e: [1 \$ }1 U: o' o3 L
! Q7 c  x0 t( `( E$ l, K# v   如果你在太阳底上使皮肤受损,可用一块棉花蘸冷茶水抹不舒服的部分,不要用力过大。时间以觉得舒服为好。) _& J+ H! f& z8 t2 R9 Z! d+ @& V
! v- q: H& v7 p" J
   睡前应彻底清洁眼部化妆品,如果清洁方法不当,最容易使眼睛红肿。最好用温水浸泡过的茶袋压在眼皮上10分钟,但不可太靠近眼睑。# W8 \/ L8 C& Q) V0 }
" ?" A, ^$ a$ W
   茶糖美容法
0 C) g: Y4 n/ O: _
0 B1 @7 u1 L8 ^7 v7 V; X( ?   茶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甚多,经常饮茶的人,皮肤显得滋润好看。将红茶叶和红糖各两汤匙加水煲煎,加面粉调匀敷面,15分钟后,再用湿毛巾擦净脸部。每日涂敷一次,一个月后即可使容颜滋润白皙。4 I  X* L5 O- q' F% m

; X$ j+ m1 t4 V1 L# d& ~# j饮茶与防治心脏病" e' K5 ^8 S5 J( ]$ w, s& G" b
1 `( _! U( G6 ~2 M: X
   茶对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这在古今中外都有认识。
! C; L, H" m) J) k* q4 T' K- y! V  ?. K, g
   “研究发现,煮沸的茶水对心脏期前收缩(简称早搏),不论是房性、室性早搏或心房纤维颤动,均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茶叶在高温的水中能释出高浓度的茶色素,它不但可将动脉壁上硬化的粥样物质清除,使动脉组织逐渐恢复正常,还能防止胆固醇类物质沉积于动脉壁,从而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3 i, m3 H8 R; l7 G/ E

' ^+ t$ ^9 R6 P9 z* d   但是这样的茶多半不会好喝,呈中药状,而且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心脏病都有效。该报还给出了一个“药方”:5 R8 C9 k# b* s7 b7 A2 T; J
8 G3 B% Z8 `" G2 Q
   可将红茶或绿茶五克,加入清水二百毫升,中火煮沸,小火沸腾五分钟,离火沉淀片刻,去渣空腹一次饮下,每日一次,坚持三个月即可。 5 g7 Y% V/ ?# h' u. f" V

3 Q, `5 Z, W1 t6 u! x8 |饮茶可减轻吸烟的危害% K7 g" K( C' g
& c; H& H  x* t( E0 w2 o
   据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协会共同完成的一份关于吸烟的调查报告说,目前全世界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每年全世界至少有315万人因吸烟而丧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而中国吸烟人数已高达3亿多,每年消耗香烟1万5干多亿支,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30%以上,中国的中年男人的70%吸烟,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若中国烟民人数还在增加的话,预计每分钟将有5人死于吸烟。这对吸烟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从健康角度考虑,戒烟势在必行。而对那些一时还难以戒掉烟痛的吸烟者来说,饮茶则是减轻吸烟危害的最好方法。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等成分对香烟中所含有的各种有害物质有降解作用,边饮茶边吸烟,毒素可随饮茶不断解除,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吸烟者常饮茶,主要有四大好处:( F8 ^/ F; s8 l
( d, f. X" l- t; e( S; {( e/ ]
   一是可以减轻吸烟诱发癌症的可能性。香烟的烟雾里含有4千多种化学物质,其中50种以上化学物质属于致癌物质,而且经过呼吸道吸收又最有利于这些香烟中致癌物质在全身扩散。长期吸烟不仅可以导致肺癌,还可能得食道癌、喉癌、胰腺癌、肾癌。膀眈癌等各种癌症,尤其是肺癌患者中吸烟者要占80%至99.5%。美国休斯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员从分子角度阐明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指出吸烟引起的基团变异是导致肺瘤的直接原因。饮茶有防癌抗癌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的释放,控制癌细胞的增殖。自由基是人体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在消耗氧的同时产生的一组有害“垃圾”。它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是人体的一大隐患和“定时炸弹”。研究表明,自由基也是造成基因变异、致癌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人的机体是处于自由基不断产生和不断消除的动态平衡之中。值得指出的是,香烟是自由基发生剂,据测定,人们每吸一日烟就可产生10的17次方个自由基,吸烟会破坏这种动态平衡。自由基产生过多,人体致癌的可能性也加大了。茶叶中茶多酚的主体儿茶素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也是一种自由基强抑制剂.它可以抑制由于吸烟引起的肿瘤发生。绿茶中的茶多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它们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效应。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在研究了145种茶叶后证实,茶叶确有阻断人体内亚硝胺合成的能力。南京中山肿瘤研究所阎玉森经试验发现,茶多酚进入人体后能与致癌物结合,使其分解,降低致癌活性,从而抑制致癌细胞的生长。美国泊杜大学从事食品与营养研究的多罗西·莫尔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绿茶的叶富含抗癌物质,其浓度相当高,足以在体内产生抗癌作用。”在癌症研究方面积有四十年丰富经验的美国健康基金会名誉会长约翰·韦斯柏格博士说:“我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每天喝6杯茶,就可以不得癌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菜姆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结果也显示,绿茶具有抗癌功效。因此吸烟者饮茶有助于减少癌症的发生。
/ ?7 I3 K1 m& A
' ~% E' O3 F3 A, U2 ]8 `   二是可以有助于减轻由于吸姻所引起的辐射污染。据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疗中心的约瑟夫·迪法兰赞博士估计,每天吸30支烟的人,他的肺部在一年内得到香烟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量相当于他的皮肤在胸腔X光机上透视了大约300次。而饮茶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钻60迅速排出体外,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和脂多糖物质可减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对造血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用茶叶片剂治疗由于放射引起的轻度辐射病的临床试验表明,其总有效率可达90%。5 f- L4 }, |' S6 W4 \

) |' Y. |$ W2 I   三是可以防治由于吸烟而促发的白内障。科学研究发现,吸烟正成为危害眼睛健康的大敌,会促发白内障。美国哈沸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从不吸烟的人相比,每天吸20支以上香烟的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是不吸烟人的2倍,吸烟量越大,患白内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我国不明原因的失明者中就有的4%的人是因为吸烟引起的。加拿大科学家却发现,多饮茶可以防止白内障。他们认为,白内障是由于人体内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于眼球的晶状体所致,而茶叶中的茶多酚分解产生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代谢物可以阻止体内产生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的发生。另外,美国农业部营养与衰老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白内障的发病率与人体血浆中胡萝卜素含量高低及浓度大小关系密切。凡是白内障患者,其血浆中胡萝卜素浓度往往很低,且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茶叶中含有比一般蔬菜和水果都高得多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不仅有防止白内障、保护眼睛的作用,同时还有防癌抗癌、抗尼古丁、解烟毒的作用。吸烟者饮茶对保护视力是有好处的。, x0 S' d( j1 U4 |/ C

0 ?6 l# p# @/ |6 V. T% O, o2 l$ Z: S   四是可以补充由于吸烟所消耗掉的维生素C。因为吸烟可促使人体血清中的维生素C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亚硝胺、尼古丁、甲醛等氧化致癌物结合,进而转变为无毒化合物或非突变物质排出体外,使得维生素C含量大大减少,导致人体内的垃圾一自由基的大量堆积,给人体留下了隐患,加剧了自由基对各种正常细胞的损伤作用。比奴吸入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使细胞中氧自由基浓度名加。氧自由基对人体细胞有侵害作用,极易引起癌变反应,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则可避免吸烟所带来的这种危害。因为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使人体细胞免受侵害。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丰富,尤其是绿茶,在正常情况下,茶叶中维生素C的浸出率可以达到80%左右,茶汤中的维生素C在摄氏90的温度下也很少被破坏。吸烟音饮茶可以摄取到适量的维生素C,特别是坚持饮绿茶,完全可以补充由于吸烟造成的维生素C的不足,以保持人体内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动态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 U& t3 R7 N6 j' i
' H( I; Q2 r3 R6 b0 n8 G: d5 j   总而言之,虽然饮茶对吸烟者有一定的好处,但本文的目的绝非是鼓励人们去吸烟,更不是因为饮茶可缓解吸烟的危害而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吸烟。恰恰相反,由于吸烟所带来的危害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巨大而惨痛的,因此戒烟是大势所趋,是明智之举。饮茶只能作为戒烟过程中的一项补救措施而已,以尽可能减少吸烟的危害。为了您的健康,彻底戒烟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7 23:50 , Processed in 0.0290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