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圣经》《论语》比较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3: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福音”第三段前半部分让我们见识了耶稣是怎样忽悠人的,书中写到,“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麽。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麽。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门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 k2 N+ c" ~7 C. ^1 c5 ^( p# c0 n6 V5 o8 O3 m; [, t7 R
这是一个标准的耶稣型忽悠典型:首先,他告诉你必须重生。你被吸引,自然问,怎样才能重生呢?然后,他不直接回答你,而是告诉你,人分成三种,分别为水生的、灵生的、肉生的,但是绝对不告诉你具体谁、怎样属于水生的、灵生的,肉生的。再其次,还是不告诉你怎样才能重生,而是利用你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来证明他的谎言,说灵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就像不知道风从哪里来的一样,让你产生一种错觉:确实不知道风从哪里来的,那么他说的是对的。到这里为止,他其实并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和怎样才能使你重生,但是你已经被他绕了几绕,然后承认他说的是对的,就在你糊涂的时候,最后他告诉你:你是先生还不明白吗?利用你是先生这个事实,来强迫你承认你是明白的,其实从头到尾,他既没有回答你的具体问题,你也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他却告诉你:你应该明白了。如果你还有疑问,他早已经准备好了最后的刹手锏等着你:不是你不明白,是你不相信啊。我早知道你们是不相信的,因为这个道理很高深,你很难明白啊。. A  n% H; @' _  R( G% x
/ t3 x3 `2 D3 [8 [' H* U! m
如果你能保持清醒,看穿了他这一切忽悠的手段,他立刻会用另外一副嘴脸来对付你,在前面他是以救世主的嘴脸与你交谈,你如果坚持不相信,他就会变换成恐吓者的嘴脸对你进行最卑劣的精神恐吓。书中写到,“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8 u' i8 ]3 z; r4 \+ R
1 S5 v6 r3 h5 o2 ^
前面忽悠了你半天,你如果还不相信,那么简单了,直接告诉你:只要你信了,你就得永生,就没有罪,如果不信,你就要灭亡,就要被定罪!这是多么野蛮、霸道的强盗逻辑啊!尤其讽刺的是,将这样野蛮霸道的强盗逻辑强加于人的神,居然还被打扮成是因为“神爱世人”。这样荒唐的爱不是比没有更好吗?# ~9 C& ?5 x9 F* P+ ~! V# t9 ^

* Q- E: k- c4 R+ s5 v/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没有信奉上帝的情况下生活得很自在,基督教却凭空捏造一个虚构的神来强迫人类供奉,只因为你不供奉,他就定你的罪。换句话说,人类原本没有什么罪,是因为虚构的上帝之神被造出来之后,根据你是否相信这个虚构的神而划分为有罪或无罪。
' g4 z; m; J0 S; P* `# ^5 K& }+ K, b, G' }/ M; b; a2 o% Z
一个人有罪就是有罪,没有罪就是没有罪,怎么可以根据其是否信某个神就会改变其是否有罪的性质呢?其实,这就是基督教强迫人类接受其虚构的上帝的全部基本理论和原理,说穿了,无非是通过卑劣的精神恐吓法强迫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接受这个愚昧、落后、野蛮的宗教罢了。
! g2 l7 D) w# P* `, h8 r! b
+ C1 G, L' K: ]基督教如此荒唐的谎言之所以曾经在历史上一定控制整个欧洲,关键是因为当时的欧洲的教育还极端落后,正如雨果先生在《悲惨世界》中所写的那样:“对无知识的人,你们应当尽你们所能的多多地教给他们;社会的罪在于不办义务教育;它负有制造黑暗的责任。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由此我们更加可以感受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教育并献身教育,强调学习和教育对个人、社会的重要性,是多么明智和伟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只有以开放的思维和眼界充分了解和学习古今中外的各种宗教和思想等,才能真正培养起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才能避免我们被某一种宗教或某一种思想所欺骗或所束缚。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3: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书中说,凡吃一口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但是这只是书中的妖魔鬼怪有此传说,唐僧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宣称过。让我诧异万分的是,耶稣居然在《圣经》中公然宣称凡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的人就可以得到不死。这样的言论如果是出现在小说中,那么可以增加我们对小说的阅读快感,但是这样的言论居然出现在一本严肃的宗教经典中,只能让我们感到荒唐。
5 R0 T; V4 K% B, D1 K5 g( C/ q* M! y
我们来看一看“约翰福音”第六段中耶稣是怎样夸下这样的海口的:“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个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J4 C" _0 t6 F
% N4 z$ b+ _$ G: k2 f0 Y
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详细分析过了耶稣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多方面神化自己的,或者说是《圣经》的作者是通过了怎样多样化的途径来循环神化耶稣的,这里我们再次见识到了耶稣怎样直接神化自己,这样直接自说自话不需要证明的自我神化,实在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 E6 W1 K  F) m. Y. J9 [7 ~0 {: F) p& \% U6 u' O( c" }. {( M
首先,耶稣明确告诉大家,以色列人的祖先因为没有吃到“生命的粮”,所以都死了,如果有人吃了生命的粮,就能不死。这是耶稣当众夸下的第一个海口。其次,耶稣说,他就是“生命的粮”,他这个生命的粮真的可以吃,吃了就能不死。这是他夸下的第二个海口。于是听的人就好奇了,怎样才能吃耶稣的肉呢?耶稣如果不是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那么就应该详细回答大家的这个问题。最后,我们果然就看到了一贯的那样,耶稣的谎言一到了被戳穿的关键时刻,他就王顾左右而言他了,他绝对不会回答你怎样去吃他的肉。他在面对这个关键的提问的时候,一下子就对你胡扯到了吃了他的肉将会怎样的问题上去了。所以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吃耶稣的肉,也就不存在任何人因为吃了耶稣的肉可以不像以色列的祖先那样死去。& Q3 f/ Q$ T; i; b
/ z% S9 T; a# J" C. f# _
对于所有不信基督教的人来说,你可以把这当成一个谎言,一个笑话,一个低劣的神话故事,但是对于所有的基督徒来说,他们居然相信这是真的,或者最起码说,教会强迫他们必须相信这是真的。为此,他们设计了两个基督教的最重要的仪式之一“领圣餐”,正如本文前面所介绍的那样,所谓的“领圣餐”就是“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我想这样野蛮、原始、血腥的迷信仪式可能就是以这个这篇福音作者胡思乱想为依据设计出来的吧。只是,在这篇福音的作者并没有具体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吃耶稣的肉。所以教会根据其他福音的内容,擅自用饼和葡萄汁来代替耶稣的肉和血。或许正因为是以假代假,所以直到今天也没有让耶稣夸下的海口得到证实,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谎言。
4 l& d6 g; V" ]) G) e" s. m
+ u, I( I6 ]3 l* n6 s与耶稣把追求不死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把追求道当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里仁第四”之(8)中写到,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的坦然面对死亡与耶稣通过信口开河以不死来诱骗信徒的行径相比,实在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耶稣如果地下有知,不知道是否会感到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3: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人把西方社会相对完善的法制归功于基督教,把中国的法制不完善归罪于儒家思想。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会,或者说是一种故意混淆是非的扭曲。前面我已经在本文中多次介绍了耶稣是怎样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摩西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而在“约翰福音”第八段中耶稣断案的故事,更是把耶稣无法无天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6 V) W6 G& H( u7 c
' c7 m& D$ F2 |# o# E4 F' N/ q; ?
书中写到,“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他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麽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的问他,耶稣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麽。她说,主阿,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V8 Z1 [+ e. p1 `/ f
0 f2 p' k3 \" @& X: u' H
首先,耶稣如果有丝毫法制概念,那么,法律怎样规定,就应该怎样判决。既然罪行确凿,自然应该根据法律来判定是否有罪。其次,判定她是否有罪的根据应该是法律,而不是别人是否有罪,如果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是根据其他人的行为,那么法律的尊严将荡然无存。最后,耶稣明明知道她确实有罪,却将她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就放走了,更是对法律的践踏。即便按照耶稣的原则,无罪的人才可以执行法律,那么耶稣宣称自己无罪,那么就应该亲自对她执行法律的制裁。8 z% b0 z: p0 n
: L( Z! o) B1 H& ]# u
当然,将犯了奸淫罪的人判处死型是否妥当,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本人在这里暂不进行评论。这里主要针对耶稣的无法无天的破坏法律的言行进行分析批判。如果耶稣觉得判定奸淫罪的妇女不应该被处死,那么应该建议修改当时的那个不合理的法律。应该告诉大家,摩西当年制定的这个法律太野蛮了,应该废除,并制定另外的法律来防止公民犯奸淫罪。
6 i* x7 x" T# h  N) W1 V$ o- I7 C$ W) ~
耶稣在不废除也不反对摩西制定的法律的前提下,擅自提出“谁没有罪,谁就可以对她行刑”的说法,毫无法律根据。行刑的人是否有罪,应该由法庭根据法律来判定,即便行刑的人最后被判定有罪,在他没有被剥夺行刑的权利之前,也就是在他没有被定罪之前,他依然可以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对其他罪犯执行法律的制裁。
. a# ?1 W. D, G+ D' Z
2 `# k7 z& I2 q8 g/ g; ?根据基督教对人类的定义:所有人都是有罪的。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之下,如果再加上耶稣的这一定罪根据——没有罪的人才可以对罪犯行刑,那么这世界上将没有任何人可以给罪犯行刑。如此一来,这个世界将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犯罪乐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耶稣的这一定罪根据是多么地荒唐。
/ d5 F# p+ C2 b
, g% N& U, _* y/ m4 ^由此可以看出,耶稣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丝毫法制概念,他的所作所为与封建君王对法律的理解完全一样,即我耶稣的决定就是法律。耶稣的这一无视法律尊严的做法成了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圣经》上所写的一切都是真理,凡是与《圣经》上所说不一致的都是谬误。这是标准的无法无天唯我独尊的独裁思想。
1 b( D# K$ B* O( n
/ C0 R) o4 |" U0 P2 k3 A2 _! A: p在“约翰福音”第八段中,耶稣在解释什么是做“见证”的问题上,同样被证明是毫无法律常识,书中写到,“你们的律法上也记着说,两个人的见证是真的。我是为自己作见证,还有差我来的父,也是为我作见证。他们就问他说,你的父在哪里。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3 E5 O$ k; M) f. a4 D

+ ~; D0 G8 X3 p/ F+ T% [& T3 y也就是说,耶稣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是真的,找了两个人做见证,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看得到的派他来的父。如果耶稣这样的诡辩可以成立,那么所有的罪犯都可以找出类似的没有罪的“见证”。从这样荒谬的见证中,我们可以理解出耶稣对法律常识是多么地无知。. K) O4 \# y$ j) }! N  E& C- m
* i+ {  O( O' n3 k( J
“颜渊第十二”之(7)中写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 V$ M% e& x

- }* Y: s6 \$ t" [4 X《论语》中这里所写的“信”不只是单纯的“诚信”问题,还包括为政者对所制定的一切法律规定的诚信问题,即有法必依、违法必纠、违法必罚的诚信问题。如果触犯了法律而不受到制裁,那么就是失信于民,法律将失去其钢性,也等于是在鼓励其他人犯罪。孔子在这里把“信”字看得比军队和粮食更加重要,由此亦可以看出孔子对法制思想的尊重和坚持。) a) T+ N4 v8 L) o# {

9 q2 j4 F7 R9 J: _. {% d6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儒家思想,我们不妨把儒家思想所强调的“礼”理解为今天的“法”。我的理解,儒家思想所推崇的“礼”包含了今天的“法、德、礼”三层含义。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理论被称之为基督教的基石,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意思是三个神其实是一个神,或者说是一个神的三种表现方式。对于这一理论,即使在基督教内部也并不完全赞同,但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集了尼西亚会议,以决议的方式否定阿利乌的观点,采纳亚大纳西的观点,强调圣父、圣子和圣灵完全同质同体,它们的不同只是体现在位格上。任何反对这一理论的教徒都将被视为异端而遭到基督教正教的反对。据说,基督教神学宗师奥古斯丁为了阐述三位一体的理论甚至写了十五卷的文章,而这一理论的源头,就出自“约翰福音”第十四段。( x3 H/ z! N4 t2 e0 l- ~

3 n8 G$ U1 h2 Z书中写到,“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麽。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麽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麽。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既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n% \1 t* }5 o1 X5 {( g5 J
: ?7 t5 a# v* L3 e. E2 {% P
耶稣生前究竟有没有说过这段话,我们已经无从考察,但是可以肯定,“约翰福音”的作者是所谓三位一体的发明者。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三位一体的说法,不过是以耶稣的名义自说自话的毫无根据的谎言而已。首先,并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耶稣是与上帝一体,这样的鬼话,就连耶稣的门徒也不相信,所以才要求耶稣将上帝的形象显现出来,耶稣做不到,于是用看到我就是看到了上帝这样的鬼话来搪塞。其次,尽管耶稣要求门徒相信“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这样的鬼话,但是并没有能提供任何可以证明的证据,耶稣提供的所谓证据是“他所作的事”,但是“他所作的事”并不能证明他与上帝为一体。最后,耶稣说将来要有一个圣灵来与他的门徒在一起,这样就能是,门徒、耶稣和上帝都在一起了。这样的说法也毫无任何根据。- O! T0 f! L/ Z" z$ g9 C, h3 G

/ M6 W0 Z- r, t( s- d* e& R$ q0 w$ V  J( P. R" e; k
在“约翰福音”第十四段中,没有具体介绍耶稣怎样让上帝赐一个圣灵给他的门徒,但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段中,对此作了补充说明,书中写到:“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
. Q. ?: p: |+ E3 U. {, x
) o3 ~; Y8 f6 |+ V4 t; y6 c* S) H于是,耶稣就将圣灵传授给了耶稣的门徒,然后,我们可以简单地联想一下,耶稣的门徒就可以依此类推,将圣灵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了。这样不但耶稣成了上帝的儿子,连所有耶稣的门徒,还有经过门徒吹送圣灵的人就都成了上帝的儿子,都与上帝、耶稣融为一体了。
" V+ q* M) m$ }6 E1 k0 ~3 b6 }
我们只要略加思考就不难看出,这个所谓的三位一体的理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解决耶稣和上帝这两个神并立的矛盾,尤其是上帝原本是犹太教的神,耶稣才是基督教的神,上帝在基督教中只是一个挂名的神而已。通过这样将耶稣与上帝并列的方式,就很好地解决了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二是树立基督教会的权威,通过圣灵这个莫须有的东西,将耶稣的门徒,甚至门徒的信徒神化为与耶稣一样的地位,都成了上帝的儿子。
) Q: f' K8 I- r2 A1 c# T
5 _8 J$ r& y: Y) f& J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三位一体理论,从源头上来看,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自说自话,从功利的角度上来看,是对教会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所以才会以行政的方式,由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325年召集了尼西亚会议,以决议的方式将三位一体的理论强制规定为基督教的核心理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神性,有的纯粹是世俗的需要,已经与所有的政治性纲领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其他三篇福音书中看不到关于三位一体的任何记录的原因所在。
6 O& {7 F+ c" ?
/ k5 o9 b5 R/ v2 _! `“为政第二”之(15)中写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你读到《圣经》中写的,吹口气就可以将圣灵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你相信吗?如果有一天有人也向你吹了一口气,然后告诉你圣灵已经到了你身上,你已经与上帝、耶稣以及其他无数的信徒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你相信吗?什么叫愚昧?什么叫迷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 D7 F( J% Q- X8 w
* M5 t* F7 M7 W8 f0 V) C" {  C
[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7-7-8 13:3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3: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罪说”是基督教的重要立教基础理论之一,但是奇怪的是翻遍《圣经》,我们却找不到相关理论的文字。正如本文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只因为一个亚当夏娃曾经违抗上帝的禁令吃了一个苹果的神话故事,就让全人类背上“原罪”的理论是非常荒唐的。事实上,尽管《圣经》中充满了许多荒唐的东西,但还没有荒唐到因为一个苹果,就把全人类都说成是有罪的。但在“有罪说”这一点上,“原罪说”的观点确实来自《圣经》,来自耶稣,不同的是耶稣的“有罪说”与基督教的“原罪说”截然不同。. r8 R' r( p2 N+ B3 M! u

. j( _- {4 E/ v# }8 Q“约翰福音”第十五段中详细介绍了耶稣的“有罪说”理论,书中写到,“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你们若遵行我所吩付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恨我的,也恨我的父。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恨我。”: _1 ~' \# L6 x0 W, a# s

& H' o- x1 I" m7 T! a4 t这一段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耶稣的爱恨观:听我吩咐的遵守我的命令的爱我并彼此相爱的就没有罪,如果不听我的吩咐,不听我的命令,不爱我,恨我的人,就有罪了。尤其是耶稣在这里明确地说明:“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也就是说,在耶稣出现之前,人类并不存在什么原罪,耶稣来了,告诉人们要爱上帝,要彼此相爱,人们不听,还要恨他,才变得有罪。耶稣的这一说法有点“不知者不为罪”的味道,尽管同样有“以我为真理判定标准”的霸道,但比起“原罪说”来,最起码不那么荒唐。' ]! o# D* W) w

. U, @' S/ a0 H# l4 m1 ?# j但是仔细分析耶稣的“有罪说”,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缺陷所在,那就是根据耶稣的这个“有罪说”理论等于是承认:“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类原本没有罪,都是因为你这个耶稣来惹事生非,才给人类带来了罪与非罪的纷扰。而且,为什么听你的命令就没有罪,不听你的命令就有罪了呢?这样的霸道口吻哪里有什么平等、公正、民主、正义可言?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两千年来基督教带给人类的纷扰和灾难可以说是罄竹难书!或许正是如此,所以后来的基督徒才不得不修改耶稣的这个“有罪说”的理论,修改为“原罪说”,这样一来,原本惹是生非的基督教就变成了免罪消灾的天使了。
8 b; m( `' {0 \" Q9 ^
! a5 S) T) Q! y( ^2 A耶稣在这里除了宣扬了他的“有罪说”的理论,还在煽动基督徒对非基督徒的仇恨。他把所有不赞同基督教观点的人,都丑化成是无缘无故仇恨耶稣的有罪的人,还撒谎说经上明确写着人们会无故仇恨耶稣,这也是很荒诞的。我们从犹太教的法律经典中找不出任何文字说有人会无故仇恨耶稣。. W, G% }1 y7 f0 z# ?
5 d1 ]: u) D6 j+ M) C( r
不错,犹太教确实仇恨耶稣这个犹太教的叛徒,但是他们的仇恨绝对不是无缘无故,而完全是由于耶稣的判教言行亵渎了犹太教的神,才导致犹太教徒对耶稣的仇恨。这样的仇恨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有一位天主教徒,突然公开声称,他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曾经得到耶稣的梦示,告诉他,他是耶稣派来人间的儿子上帝的孙子,是为了来拯救天主教徒的,因为现在的天主教已经严重背离了耶稣当初的教诲,大家应该抛弃天主教重新成立一个耶稣教。那么天主教会怎样来对付这个谎称是耶稣的儿子的天主教徒呢?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犹太教在听到耶稣谎称是上帝的儿子的时候,犹太教徒内心的愤怒和对耶稣的仇恨。' |7 Q+ N9 d1 Q" P8 P' W2 h# u) x

: a: X* D4 v* N' @现在网上许多基督教徒在传教时往往把基督教美化成是一个充满爱的宗教,仿佛这个宗教就是为了传播爱,不传播任何其他的东西。这实际上是用一个爱的幌子掩盖了这个宗教所具有的许多反科学、反人道、反平等、煽动战争、煽动仇恨、灌输封建迷信等许多精神垃圾的宗教特征。尤其是在科学昌明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居然把对虚幻的神的爱放在一切的首位,把对神的爱置于高于对人的爱的位置,甚至把对人的爱的目的解释成是为了对神的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以迷信的神权压制人权的反人道的宗教理论。事实上不管是耶稣的“有罪论”,还是基督教的“原罪论”都是对人的尊严的严重亵渎和扼杀。
2 V* V! Z4 z& c
  T% t9 }* z0 e6 k《圣经》和基督教是首先将人贬低,它把人处于负罪状态,然后再高高在上地向你提供一条赎罪之道,这等于用虚幻的神来强占道德至高点,然后强迫人信奉这个宗教,你要不信,你就是有罪的,就要下地狱。正如耶稣在《圣经》中所赤裸裸地宣称的那样:“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16:16*)
' L) \4 m5 o2 X1 g8 E8 Z# _0 e" W# k0 c0 O9 U2 Z; H2 n/ T
《论语》和儒家思想不这么霸道,它也承认人是有缺陷的,但是他不把是否信奉自己宗教观念道德思想看成唯一衡量好坏是否有罪的标准,而是建议通过持续的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1-4)和持续的改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第四4-17)逐渐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 h+ F( ?8 a& I) ?, k: C! [3 a
/ n& p1 P1 t% G) Z2 Q- @1 u我想任何一个没有感情偏见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不难看出《圣经》与《论语》在这一问题上的本质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4: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基督徒把《圣经》宣称为是绝对真理,任何人如果对《圣经》有一点批评,立刻会遭到这些基督徒的一顿臭骂。以前我一直以为那只是一些素质低下的愚昧的基督徒在无理取闹,现在才知道,原来把《圣经》当成绝对真理这一错误思想正是《圣经》灌输给他们的。“新约全书”的最后一篇“启示录”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 k, `8 g; h' L: o
3 G& C: Z% O0 r# J: |. }6 J, e

! O' Z4 ]/ G) L
9 Q9 F* O5 }! y6 M- j& k0 q“启示录”的第一段写到,“耶 稣 基 督 的 启 示 , 就 是 神 赐 给 他 , 叫 他 将 必 要 成 的 事 指 示 他 的 仆 人 。 他 就 差 遣 使 者 , 晓 谕 他 的 仆 人 约 翰 。约 翰 便 将 神 的 道 , 和 耶 稣 基 督 的 见 证 , 凡 自 己 所 看 见 的 , 都 证 明 出 来 。念 这 书 上 豫 言 的 和 那 些 听 见 又 遵 守 其 中 所 记 载 的 , 都 是 有 福 的 。 ”
9 D, x3 q$ P% Z7 A. E5 x2 B6 X: C: g8 ]% w" t1 d- y

- X7 ], _3 N! J- g  U
/ e% L  F$ L4 j! B/ q“启示录”的最后一段又写到,“我 向 一 切 听 见 这 书 上 豫 言 的 作 见 证 , 若 有 人 在 这 豫 言 上 加 添 什 么 , 神 必 将 在 这 书 上 的 灾 祸 加 在 他 身 上 。这 书 上 的 豫 言 , 若 有 人 删 去 什 么 , 神 必 从 这 书 上 所 写 的 生 命 树 , 和 圣 城 , 删 去 他 的 分 。”5 @2 }* I+ j2 k6 \' B  o% s
3 \3 r! s8 |) ]- s

1 `- K" d. e! ^, ]! r+ T% j! }1 H7 u. M* B0 v3 p
这两段话几乎构成了基督教对《圣经》的定位:耶稣的话就是神的话,不管《圣经》的任何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只要他在《圣经》的文章中将作者想要说的话写成是耶稣的话也就成了神的话,所以这些话是不能添一点也不能删除一点,更不允许有丝毫修改,否则将遭到神的惩罚,而相信这些话的人将有福。正如“马可福音”中写的那样:“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也就是说,不但对《圣经》进行修改的人将遭到神的惩罚,就连不信《圣经》的人也将被定罪。只因为不相信一本描述半野蛮半开化民族状态的神话故事的《圣经》就要被定罪,还有比这更野蛮的事吗?
3 g& J$ H' y9 n5 v; X" h
  W. {+ m$ r2 [( c0 W+ h- ?
0 a. O+ r. R9 s; ]! v
4 V* G3 g3 i, w1 Z& J《圣经》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当时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能力写出来的东西,这只能代表当时的犹太人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水平,这样的认识水平显然不可能成为永久的真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真理能力的提高,当时被认为是真理的现在被证实是错误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对真理的探求和对错误的否定的过程来实现持续的前进和发展。事实上基督教本身就是在对犹太教否定和修正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约全书也是在对旧约全书的否定和修正中产生的,今天的绝大多数基督教会的许多理论依然是在对《圣经》的一些内容进行否定和修正的基础上产生的。6 e  z8 M/ L1 k$ K* E' x/ w& L
+ G% [% Y% L+ l% e4 u' f( U

! @- u7 o- s3 H/ Q- J4 o( H# ?" G! V9 }9 g: S8 j( t
基督教以神的名义将《圣经》当成不可更改的绝对真理,并以此作为衡量世上一切是非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原则是非常霸道、非常野蛮、非常独裁、非常愚昧、非常不科学、也是根本不可行的,尤其在一个文明、民主、科学的时代,更是注定要被唾弃的。正如一位宗教研究者所说的那样:
1 U6 c$ c' H0 t; Z! C1 i2 D  r; ?) E, h
- O& N$ A$ z; B! m6 }$ c
* }/ }5 x( B- P' ~9 i. E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 而“信仰”从心理上来说意味着"放弃", 也就是“放弃”独立思考。要是真有神(泛指的“神”)的话,他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应该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K# g. K- z: x% X) Q# D! L
  y) U, M: z/ ^, _

' e2 o" D* R( u7 @$ f* H
# X$ V% x" t" ]我想这段话用来评价基督教是最适合的,因为一部《圣经》从头到尾翻来覆去所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放弃人的一切独立思考,绝对地盲从神的启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要求人类放弃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佛教就非常鼓励人们的独立思考,根据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的醒尘的《佛教文化》一文的资料介绍,古代印度的佛教徒经常舍命辩经,宣称“若能驳倒一条的,甘愿斩首认输”。公元641年,当时在印度学习的大唐玄奘法师也在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的印度佛教史上最大的一次论辩大会上以一篇《破恶见论》与到会的数千高僧进行了辩论,同样承诺:“若能驳倒,斩头相谢”。印度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辩精神即是在这种自由的论辩气氛中不断发扬光大的。即便在今日中国佛教中,依然有一种“辩经”的功课。
+ l' U; C: I0 Q. p  {7 u8 N
% P% j! _* y' V( u& }# y; Y2 h5 M0 _) C
/ m9 c* b' m( r7 O
其实关于《圣经》是否有错、是否可以修改的问题,美国的基督徒似乎比中国的基督徒要开放得多,比如说,第三任美国总统杰佛逊就曾经为使基督教在非基督徒国民中也引起共鸣,以有助国民的道德建设,杰佛逊自己编著了一部《杰佛逊圣经》,删去了关于耶稣的神迹的故事。因为他担心神迹的部分会引起社会非基督徒对基督教说教的抵抗。1 p4 D* _4 N* @/ @( e1 {6 T  D
7 N# ~$ r+ U8 M" B& a( L- K2 I+ u7 k
, J7 u2 a" N5 U" ?4 R9 ]7 j

& m5 @" K+ i( d# Q0 S; {杰佛逊总统删改《圣经》当然只是他个人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所有美国的基督徒,但是从他的这个行为中最起码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是有勇气承认《圣经》中有错的。所以中国的基督徒如果还坚持《圣经》是神写的,句句是真理,恶意攻击一切批评《圣经》中缺点错误的言论,只能是汲取了《圣经》的糟粕和抛弃了《圣经》的精华,徒然落得一个东施效颦的下场。$ D' Z$ ~) u/ Y+ i
+ V! K1 W% l" R. N; d& E# T( y  p

1 h6 l4 L: y; ^; p+ i9 Z9 Y
! B1 C3 D) u7 u《论语》也被儒家思想推崇为经典之一,但儒家从来不把《论语》当成是绝对真理,不把《论语》当成是衡量世上一切是非的绝对真理标准,也从来不鼓励人们绝对盲目地接受《论语》,不要求人们放弃独立思考能力。相反,《论语》反复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比如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二2-15)。孔子也从来不强求任何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第十二12-2),尽管这是孔子两千五百年前提出的观点,却是依然符合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民主精神的。' q- h' D7 C) b/ E% `

# n5 W6 d7 p* P, E- a
$ q3 d$ C& Q& k* p( a/ M) R1 ~* o4 i
《圣经》的“新约全书”一共有27篇,但是其中最核心的是前面的四篇福音,其余的都是根据这四篇的内容进行的发挥和补充,所以本系列文章的分析比较到这四篇文章为止,对于其余的文章将不再进行分析比较。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4: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本二十万字的“圣经论语比较谈”中,我对《圣经》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其与部分《论语》的内容进行了比较,从比较的结果来看,本书对《圣经》的批评多于对《论语》的批评,对《圣经》的赞美少于对《论语》的赞美。那么这是不是表示《圣经》不如《论语》呢?却也不一定,假如换一个人来比较,比如说用《圣经》的可取之处与《论语》的不可取之处进行比较,也许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2 E: F$ y3 y, `2 C0 A  L2 b
, |2 v/ U- N2 ]) u8 Q4 |
只是有一点是不管用怎样的方式去比较都是不可能改变的,那就是基督教的所有目的,归根到底都只关心个人,即便是对别人进行慈善活动,也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进天坛的私欲;而儒家则是强调要在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怎样与别人的和谐相处关系,更要思考到怎样改善整个社会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说儒家文明是比基督文明更高层次的文明,是确信无疑的。
0 B  i) }; B1 s
/ Z" `' a2 n: j4 C0 x( n当然,由于这本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针对《圣经》中的错误之处进行了批判,而将《论语》的可取之处用来进行了比较,可能会给读者一个《圣经》好,《论语》不好的印象。所以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之后有这样的想法,我不会感到意外。不过我的这一比较并不是想让你在打开一扇窗的时候,同时关闭另外一扇窗。我并没有那么狭隘,我真正想提醒你的是:在你同时打开两扇窗或更多的窗欣赏风景的时候,不要只被任何一种景色所陶醉,而要学会比较和欣赏不同的风景,然后通过独立思考作出理性的选择。
* l2 x0 i, u6 ?3 I+ E
8 c8 u; R; Z: y2 U我还想说明的是,我在这本书中进行的分析比较,是局部比较,也就是仅针对文中提到的观点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比较,比如说,我针对《圣经》的某一个观点进行批判并不代表我全面否认《圣经》的价值,也不代表我全面否认基督教的积极作用。又比如,我对《论语》的某个观点表示赞赏,并不代表我全面赞同《论语》中的一切观点,更不代表我全面赞同儒家思想的一切观点。事实上,即使是一本整体上属于比较好的书,其中也可能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即使是一本整体上属于不太好的书,其中也可能包含一些好的东西。所以比较这两本书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希望能汲取这两本书中的好的东西,警惕和摒弃这两本书中的不好的东西。
- y% J2 L! R7 H5 b0 a8 Z  V# \3 f+ T/ }7 W
《圣经》和《论语》是基督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也可以称之为这两种文化的代表作,那么这两种文化的代表作是不是你死我活的死对头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别人是怎么谈论这个问题的。
8 N6 X. \! j7 \; n, y
7 ~4 e6 R. s4 V8 C9 j! y: U. s  {6 L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中长大的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先生在十几年前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二十一世纪将会形成基督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相冲突的世界。在儒家文化背景中长大的中国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全面否认“文明冲突”的理论,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什么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他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六大文化误区”一文中说,“有些冲突,看上去发生在两个文明之间,但细加分析即可发现,其中并不包含文明意义上的对峙。”他还说,“世界各大文明之间,融合的事实远远超过冲突的事实。只要是文明,互相之间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也有共同的敌人。”8 h; {4 T# N9 D/ ]2 N$ W
  ~' M1 V) ~% J: {: h& O9 [
我觉得亨廷顿先生和余秋雨先生两个人的观点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他们两人的观点同时存在着正确的部分和错误的部分。其实各种文明之间是否会有冲突,关键在于各种文明本身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各种文明本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那么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反之,如果各种文明本身都有极大的兼容性,那么各种文明之间就不会发生文明冲突。
, s3 O9 x& d! N' w, b- G8 E! h; X) V
基督文明属于排他性极强的文明,而儒家文明则属于兼容性极强的文明。亨廷顿先生的认识误区在于他只看到基督文明的排他性,就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存在着排他性,因此他错误的认为所有的文明之间必然产生文明冲突、无法和平共处。余秋雨先生的认识误区在于他只看到儒家文明没有排他性而有极强的兼容性,就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之间都没有排他性而有兼容性,因此错误地认为所有的文明之间都不会产生文明冲突。
0 M& l; s4 X8 j% w: Q2 L( b2 p# ~. R5 R
如果说以黑暗的中世纪连年不断的罪恶的十字军东征为代表的典型的基督文明与非基督文明之间的惨烈冲突已经距离我们太远,那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上个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冷战”冲突。按照我们的教科书的说法,那是一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意识形态的冲突,但是按照美国的说法,那是一场基督文明与共产主义文明之间的冲突。事实上,现在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明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并不必然产生冲突而是可以彼此很好地兼容。尤其讽刺的是,今日社会主义中国大陆存在许多资本主义的不好的东西,比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而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有许多社会主义的好东西,比如对工人的全面保障等。( K* _- `( J1 r$ ^: y

' V6 e; s1 ~$ F- p9 Q# B9 E放眼世界,中东战火是由于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朝核问题是基督文明与共产主义文明(尤其是阶级斗争理论)之间的冲突,中印之间不会产生大的文明冲突,因为印度文明和儒家文明都是不排他的。但是,如果中国政府放弃创建和谐世界的儒家文明,选择了其他排他性极强的文明(比如选择了对外要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对内大搞阶级斗争的文明),那么也可能会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
" [, t  R1 D" W  n# h4 l. V5 ^
$ d% J( i" v5 E5 o1 U8 g7 z: M所以,我的结论是:对于《圣经》的信奉者来说,《论语》的信奉者是它的死敌;而对于《论语》的信奉者来说,包括《圣经》在内的所有其他文明都不是它的死敌而是朋友。因为《论语》的核心价值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崇尚“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O' p1 P1 j0 K+ t% H9 f0 D$ V& A) u

2 f9 E; g" L0 a1 N  e如果每一种文明都坚持自己所信奉的文明是唯一的真理,并希望以自己的文明取代一切其他文明,那么各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各种文明都能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善于学习其他文明的可取之处,那么各种文明都将得到繁荣发展并和平共处。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4: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经》是一部关于基督教的书籍,但并不是只有信基督教的人才读。就像《论语》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书,也并不是只有信儒家思想的人才读。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圣经》和《论语》是对东西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书, 《圣经》影响了西方人两千多年,就像《论语》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一样。直到今天依然一定程度地左右着人类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圣经》和《论语》已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我们平时说话中,不经意间都会涉及到这两部书的内容。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不了解《圣经》就不能透彻地了解西方人的思想和西方文化,不了解《论语》也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国的文化。 + d7 T2 G9 a! U2 C0 C( a2 z* g' X8 |

. m6 n9 W/ I$ K; D: e# f了解并不等于无条件地赞同,但是不了解,许多时候往往会显得无知,并可能引起误解,甚至引起纷争,形成仇恨。了解则有助于促进彼此的沟通,有利于增加谅解,消除分歧,并带来和平和友谊。因为,只有增加彼此的了解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才能体会彼此的思想情感、道德判定标准、是非评价准则等。
2 K2 u3 C1 A7 x1 u7 p
% J8 u" B" e7 [: n$ v1 l- M2 f8 A; v有些人把《圣经》看成是绝对真理,就像有些人把《论语》看成是绝对真理一样。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宣称圣经是精神鸦片,宣称孔孟就是国难。我觉得这两种极端的肯定和极端的否定都是不太妥当的。
  Q$ O( O" [/ ]; u8 }, `7 Q3 k% P' t3 F) m
随着中国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的逐渐开放与宽松,各种思想和文化现象纷纷涌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种思想或文化的推销者都不吝啬用最美好的语言向你推荐他们为你选择的东西,可是如果你对这些东西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是如果你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可能无所适从。
* n, |$ l; s) a+ L' R" h
+ ?* F: k6 e6 i- D- @( |: C怎样培养我们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怎样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对世界多元的文化和思想进行鉴别、比较、选择,从而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方面推陈出新,形成多元世界中具备独立个性的新型中华文化和思想体系,是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的问题。为此,作者根据当今时代的民主、科学、人道的精神,对《圣经》和《论语》两本书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比较。
  V, n; m: J4 K+ r( n( q6 J0 L( k# K, f( [* B! w3 y
《圣经》由39篇“旧约全书”和27篇“新约全书”两部分构成,《论语》由20章500多段构成。为了节省篇幅、并方便没有阅读过这两本书的读者了解这两本书的概况,本书选择了“旧约全书”中的前五篇核心内容摩西五经和“旧约全书”中的前四篇核心内容四福音书,按照书中原来的次序逐一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在对每一个《圣经》故事或话题分析介绍的同时,找出了《论语》中相关的约100段左右的内容,进行了对照分析比较。* W% Q- n8 r) d; p4 t, j3 L8 u1 w
! [9 j& ]' V  W5 x8 _: x3 _
跳出宗教的小圈子,从全人类文化的角度来比较一下这两部书,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分析比较一下书中的是非曲折,看看书中哪些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哪些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哪些应该抛弃,哪些在今天依然适用,哪些依然值得继承和发扬,我想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的事。
' y" ?. O# j; y) U: ?0 b0 @7 {' n% A$ M) p+ _
不过本书的比较并不是想让你在打开一扇窗的时候,同时关闭另外一扇窗,而是想提醒你:当你同时打开两扇窗或更多的窗观察风景的时候,不要只被某一种景色所陶醉,还要学会欣赏和比较不同景色的优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8 11:38 , Processed in 0.0291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