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5|回复: 0

垂垂花树:《越女三章》感受杂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1 19: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看了CCTC11的《越女三章》,总体感觉不是很精彩,有些低于我的期望值。    虽然很喜欢这个戏的舞台布景、灯光和伴舞,但相对这些辅助手段,剧本和唱腔有些薄弱。尽管在序曲点名了越女追求自主命运的主题,切三段戏之间的连贯性很好,但《西施》和《沈园》两部分的主题仍不够鲜明。而且个人感觉只有《英台》突出了英台的主题地位,《沈园》主要刻画的仍是陆游,《西施》则西施范蠡平分秋色。
6 i+ w* w0 m( o3 y! z# r(一)4 f. B# A  c: D# Q8 v' s5 b7 `4 m
感觉《西施》这段戏缺乏亮点。虽然西施前后的心态大不一样,但情绪的变化表现的不明显,没有立体感。似乎保持了同样的节奏,找不到高潮。西施范蠡的唱腔都很平平,尤其西施,声音似乎只在嗓子眼打转(也许是话筒或录音问题),没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唱词也琐碎不完整。在表演上,,唱到“清清溪中水,洗我千行泪”时,西施有跪地捧水洗面的动作(而且这个动作有些潦草),个人认为这句词要表现的是西施苦相思的心情,而不一定非要作出洗面的动作来。
* Z; d" _+ x( p0 {& V西施去吴,到底是为国家,还是为爱情?而越女追求自主命运的主题,又体现在哪里呢?
* @. _" r* K/ r2 I' M  a; m+ F                              (二)
9 D6 k- s1 U6 q& Q陆唐部分,喜欢开场的方式,但不喜欢开场时的音乐气氛。这种气氛有些像陈飞的《女吊》,但不适合来表现沈园绝唱。
  V) v" F4 z% P1 j* f: t2 I; A; Q难以接受唐琬的扮相。衣服无论颜色还是款式都像老旦,花纹有些庸俗,头型前额部分有些妖娆,全然不象一个才情之女的装扮。若意在以老旦的服饰来体现别后的憔悴,但再怎么憔悴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老太太。! w1 F# E$ d) |  b, v6 v% D
我总感觉这段戏里陆游不是陆游,唐琬不是唐琬。主要问题在剧本。浙百的陆唐在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而该剧本部分沿用了浙百的模式。但我不太赞同这种部分沿用。凭唐琬的才情,怎会看不出书信被修改的痕迹,怎会不懂陆游待她的苦心。我能接受陆游对小鸿说“一片变了的心”,并打翻小鸿递来的酒杯,但我决不能忍受陆游如此对待唐琬。即使在两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心目中的陆游也不会如此伤害唐琬。久别重逢,即使再有怨有恨,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也定当化作满腔的爱满眼的泪。“春到会稽雁南归,游哥啊,你为何一飞……(唱词记不清了),此时的唐琬分明是在盼陆游回来。而在骤然相见时,“盼聚首,难聚首;怕聚首,偏聚首…..莫使旧愁添新愁”, 唐琬对陆游,究竟还有无幻想? 唐琬究竟因何改嫁,是父亲的压力,还是那一纸休书?当然不再是浙百所表达的唐琬惜陆游两难之境自甘牺牲,因为唐琬对陆游发起了牢骚和不满:“….我为你相思欲绝春到秋….,这样一来,唐琬的人格便不如浙百的唯美,气质形象也因剧本所决定的人物性格而逊色了。同样,我也不太明白唐琬对自身命运的追求体现在哪。
: A1 O& O8 y! I" d( d2 W4 r: D! L唱腔方面,浪迹天涯虽不是茅茅的专利,但当其他演员演绎时,除非在唱腔表演上开一条新路子,否则很难被人认可。浪迹天涯和咏梅的唱腔尚需认真加工,而且我希望阿花在表演浪迹天涯和“茫茫情天难补恨“时不要沿用茅茅的模式,要打造属于阿花的全新的陆游。! Z" F5 z! E- d8 }
这段戏最精彩的部分,是陆游的长水袖,毫不亚于当年茅茅的奋笔题诗。我认为这是整场戏里最大的亮点,充分发挥了阿花的实力,令人折服。陆游手举酒壶,悲愤欲绝悔痛交加的将酒到入口中(未用酒杯),这种设计很爽,突破了浙百的模式,是有阿花特色的陆游。当陆游以长水袖表现题诗壁时,从空而降的是题诗的残片。这种创意很高明。一方面从空而降本身就有飘动的感觉,与长水袖相映成辉。另一方面用残片更烘托了人物的飘零、绝望和心碎。2 }: ?- Y& ~% r' c2 ^- L
                      (三)7 h& p1 s. @# K) {. K
我认为《英台》这部分的剧本是最成功的,立意是最完整的。短短几十分钟,以回忆的方式呈现了梁祝的精华。但个别地方仍显得有些局促。如山伯问及英台为何有耳环痕,英台答“这个..祝家庄年年有庙会,村人叫我拌观音”,因少了“梁兄你读文章不专心”等铺陈之语而略显唐突。对这段戏开场的处理有些不解。英台穿着嫁裳出场时还不知道山伯已离世,那么她穿嫁裳是绝望的同意嫁给马家吗?若不是噩耗传来,英台是否被强行抬走了?0 t+ g  B; t9 U9 E( M4 j
英台惊闻山伯离世时,脱下嫁裳摘下凤冠和接下来的一段舞蹈动作很有爆发力,很精彩。还很喜欢山伯替英台打扇的动作,少了些憨呆,多了几分体贴和爽朗。这段戏的唱腔也是整场戏里最优秀的,尤其喜欢英台“白衣白袄白头绳…..觅天觅地觅离人”,由陈飞唱出来,如泣如诉,酣畅淋漓。7 f4 Y' G$ Y) R
看戏时忽然产生这样的感觉:“素昧谋面,不知他像谁”,在得知英台是女儿身之前,山伯就已经显露出了一些进步的婚姻思想。山伯对九妹的了解只限于从英台口中得知的九妹追求知识不让须眉,但毕竟不是全方位的了解,故而问她像谁。看来山伯并不十分认同一桩对对方不甚了解的婚姻。若不是应台说与九妹乃是如影随形的双胞胎,让山伯确定了九妹的品貌,也许山伯不会如此爽快的答应这桩婚事。' m$ E# |+ M5 `" n" _, P- o" v# B
(四)  A' P7 N! n/ f3 v' ]# h
    唱词方面有几处小疑惑。“梁兄他喜气冲冲访九妹”,我感觉更常用的是喜气洋洋怒气冲冲。“举起狼毫字忘记”,我感觉戏曲里提到毛笔时常说羊毫。记得多年前陪祖母看《陈三两》时,里面有一句念白“请大人再赐我一支羊毫”,那时我还曾奇怪毛笔种类繁多为何说羊毫。但如今见说狼毫反觉得不如羊毫舒服。“…..北雁南归,女儿啊,你重返浣纱溪”“春到会稽雁南归”,我很疑惑春天雁为何南归。在北方人的意识里,候鸟秋冬南飞过冬,春天当是北归。
9 a& ]) @. {% D% H" `+ k                     2006年10月28-2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8 12:43 , Processed in 0.0333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