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一辉; c7 C6 y% O2 e) g
! K. g; B+ Q/ E ) _- r# k. `# c) P0 |1 d% _
《霸王别姬》这出戏是吴震修、齐如山联手改编创作的,1922年2月15日,梅兰芳与杨小楼首演,以后又在场次上作了些删改,由二十多场减为十四五场,1936年又改为十二场,解放后又改为八场。经过不断删减,剩下的便是精华,最终成为梅派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目之一。梅兰芳在这出戏里倾注了大量心血,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幼娴书剑、随夫征战、厌恶战争、颇有远见的巾帼英雄形像。
1 s. b* T+ g9 G7 b+ @! l5 O+ \- G在唱腔方面,梅兰芳花了大量心血,与他的班底们设计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唱腔,经千锤百炼,成为千古绝唱,即便“圈外”人士也略知一、二。, D% w o9 J3 r" S7 \, A
在《霸王别姬》这出戏中,梅兰芳运用了他在《嫦娥奔月》中首次创用的新腔【南梆子】,声调哀婉悲凉,充分抒发了虞姬的心情,也衬托了古战场的清秋夜景。这一段唱腔屡有更易,不仅唱腔有变化,唱词更改也较多。这里选择的四个版本:梅兰芳杨小楼演出版(且称第一版)、梅兰芳舞台艺术片版(且称第二版)、梅兰芳灌制唱片版(且称第三版)和梅兰芳刘连荣演出版(且称第四版),唱词、唱腔均有不同之处,经连同【二六】唱腔比较,已经广为流传的“定型”版本是梅兰芳、刘连荣演出版,该版本舞台录音已经由梅葆玖先生配像出版音配像。' O# h7 C6 X5 |3 V: u) _2 F3 t% ]
【南梆子】第一句唱词唱腔,看起来四个版本没有什么差异,听了录音就会感觉到无论是行腔细节还是尺寸掌握上,都是明显不同的,甚至会感觉到气质上的不同。那个“中”字腔,四个版本三种腔:7中) k% Q* t# j+ v5 }# {* x; Y, F
56、7中 26、17中 676哪一种最贴切?我认为还是第四版本(梅兰芳刘连荣演出版)中的:17中 676,比较端庄大气。
& f- u% T5 S" [# H( ?' y0 c
; z" i7 `0 \; A2 S4 H4 k
: ?0 w5 z. R* X# {' Q' k! \% K: n2 I' e各种版本之间第二句的唱词唱腔方面的不同点比较多。第一版这样唱:6我.11 }. V. z/ Z+ f. }- \& |4 ^- f
61|2这.5$ H0 r4 a1 x, ~4 C
328 o# J6 O" N" Q9 I: l7 z
1里6+ [; `( W! }* p4 t
1| 1
8 ^1 I+ V9 D2 G0
/ V& R9 T/ p- l j1 W7 s6.2
0 m9 C- G0 L8 ?76 | 5.6
- Q2 y9 u! S ?* E35
" l( m0 J4 e: c2 K& ?* s6出1
! H0 v0 v( P1 j# n5帐 | 35, y- Y3 @0 K- u. R0 W6 X
6去6
5 C8 M" Q |( @) x* }3(22)| 1且.2
0 `' _ A; T& e- c% }3散27 t6 C% d+ D9 S' v4 O
3 | 6
) P7 `$ h e. ~+ T1愁
) W- v# Q, |- f0 D x63
! ^7 h- P! O' P5 R& r21 | 6情.2* S. f5 `: e/ Z) q! ]% [
76
9 g$ ]. M% |( j# f3 J56
2 R; X3 W: u p0 G15。除此之外,梅兰芳1923年唱片该句的唱词唱腔是:5我
( O# V& y9 g- {- m1 M. B' l4 K( }3 5 | 6只51 `1 m+ }5 Q# h- i! J1 C$ }# B9 e) l
6 1
6 F+ |8 M: v- r5 B4得69 x1 q, y0 ]) W1 h5 v$ O
3 | 2(1
- T0 |# p: a4 T+ ?% ~( P. V6 1)6出/ P2 c4 W0 Z6 C2 T/ u7 |
5帐| 0% ~% E1 }' Z+ U+ T; {
6外; O& S/ o& O# s7 Q0 H, u
3 (2 2)| 3且.54 u0 g6 j& [0 F5 S
3散5
1 N5 y! g W K3 5 b- R- S3 i; g G9 k6 S2 j
6 | 0* ] a( O% h/ ]) n8 b7 z
1愁
* E7 `* z2 ?" ~2 Q5 3" G) z0 D8 B3 [! X; v7 {/ q
6 1 | 5情1 r/ z' q# u$ h6 \7 L" j
5;另外据梅艺研究专家张志仁讲,对于这一句的前半句,梅兰芳还这样唱过:6我.1
@1 G7 ?8 E2 R5 e3 y2 B6 1 | 2这 5- G5 b7 ]# _- U+ a: A7 X: G
3 29 N, ?8 Q. N G0 o" h+ s
1里 6
2 N9 h! w+ H( ]: i7 {4 P2 \( z1 |(1.21 F1 c3 \: d) Y' ]4 ^1 d9 z
1 2)3 24 N, ~0 u& n: p7 E* i! \
3 53 | 2.33 \ }5 _% V( Q6 O$ ]" U9 p/ h/ A X% V
2 1
; Z: E$ i3 |" g4 q2 ?, v6.2
9 b9 l, M0 @1 X3 m& G# }4 _) @% N7 6 | 59 h9 o, p: T# i, }7 n
0。5 u3 X/ \1 c9 J
这句“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梅每唱至此,必获掌声一片。论及原因,有评论家分析道:“这句要发挥梅派‘音堂相聚’的特点——歌唱时使高音、中音、低音衔接无痕,腔圆动听,不露出压迫声带的痕迹,也听不到提气的准备,要唱得自然、沉稳,这样就会使虞姬的感情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这一句渐渐成为《霸王别姬》标志性的佳唱,每当某一演员出演这出戏,人们总是会关注他(她)这一句唱得如何,如果唱得不理想,那么就会对整个演出的评价大打折扣;如果唱得好,甚至会产生“一好遮百丑”的效果。6 K2 }8 i3 l( ], v; G4 z
9 w; g7 A3 P- V+ l) N$ }# p7 D
$ V. D# ]0 @4 |- L5 t5 x第三句唱词的最后四字有“中庭站定”和“荒郊站定”两种,哪一种比较贴切?显然是“荒郊站定”!战场上不可能有大房子“中庭”可站的,假如有“中庭”可站,那“出帐外”就不通了,因为前一句讲到“我这里出帐外”,怎么会站到中庭去呢?
- F+ j. N n( O7 r0 k“猛抬头”的“猛”应当是上口的,上口音mong,但梅兰芳不一定每次都上口,有时会唱京音meng。像“我这里”的“我”,他基本上不上口,可见梅先生在字韵上京音色彩比较浓。5 Y5 k2 t# x9 w. p/ p
“露出”还可有6露1 5出| 350…的唱法。
}8 T; d8 u# b% B6 e现在,我们通过字韵分析,再来悟出点什么。【南梆子】这段唱六句60个字(指这里列出的第四版),其中去声字达23个,占全部用字的38.3%,这也是这段唱腔的一个特色。我们知道,去声字的京音、湖广音调值分别为5 1和3 5,调向相反,这就决定了去声字可以有多种唱法。在这23个去声字中,梅兰芳用京音唱的有
2 W- n" b3 m* l2 `8 y7 _“睡”、“这”、“帐(2)”、“外”、“步”、“落”、“适”、“听”等8个字,用湖广音唱的有“看”、“大”、“在”、“帐(1)”、“向”、“站定”、“见碧”、“月色”、“众”、“议论”、“露”等15个字。实际上,这里面有的去声字可以有两种唱法的。比如我们可以从这里列出的版本中,看出“我这里”的“这”、“见碧落”的“落”、“月色”的“月”,梅兰芳就有过两种唱法;“看大王”的“看”,这里只有湖广音一种唱法,但如果这样唱:53看 . 2 | 3大 58 h: K2 ?9 M( {9 ^9 I8 i4 Z, @
17! G' a& p1 K$ e2 ]. A9 U: R
6王 50 {3 P& o3 i' H/ ~/ y* A/ K% q' ?1 `$ d
6 |……,就是京音唱法了,著名京剧演员许嘉宝就曾经这样唱;这里“站定”也是湖广音唱法,如果改为这样唱:53站 . 5 | 16定,就是京音唱法了。“且散愁情”的“散”是上声字,这里运用了中州韵“上声高呼猛烈强”的唱法,把“散”的行腔推到全曲最高潮,从而把人物发泄内心忧愁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f$ l2 r3 |/ U5 \
$ m1 _: E4 |$ F; T9 C' i) L$ K+ F
! W! g( w6 A( X2 [% k【西皮二六】这是虞姬强颜欢笑为安慰项羽边歌边舞时的一段唱,曲调深情悲壮。这里和以上的【南梆子】唱段相对应,也选择了四个版本作比对鉴赏。0 T* Z' g& o' P8 \; m* p
第一句中的“劝君王”是这一唱段的开头,梅兰芳唱得体贴诚恳,一开始就把观众的情绪引入剧情发展之中。在节奏、情感的掌握上趋平稳庄重。这里第三个版本中的这三字的行腔更是恳切动听,尤其是“王”,唱为72676
) T- \* J& j, Q4 U4 S6 F150,充满柔情。这个腔葆玖先生唱得好,经常遇到观(听)众给于的“开口彩”,他这样唱:3劝
$ j1 \3 W3 q$ k4 R. y) K _530ˇ| 1君.1, G/ k9 F( s: \7 f* {
6.127ˇ| 27王676# X, J2 y; I& a/ l6 {
15 | 3葆玖先生这三个字的腔很难准确记谱,也很难摹仿,他在出字、行腔、气口的结合上,运用了特殊的技巧,一般人学不像。* e0 H/ H3 h, {- Z* X3 x
这里“听”字腔后的过门,我认为是艺术家的特殊设计:1(3216123 | 12352161),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不能用其它过门代替。
: L I! j9 B- Y7 f: D4 ?“解君忧闷”四字第三版唱得最动听,那个“君”这样唱:1君21
0 J% R7 b& W- x+ F2 i56135 |,其它版本都不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这是在录音棚演唱,思想专诸、气息充沛的原故。一个注意点,“忧闷”的“闷”后的过门2(5217 E) D6 X4 ]4 Z( T
6123)不能填成2(521
/ N3 j/ z2 P- |8 S1 K* n E, g6126)。
4 n" I/ X' l9 s# B3 t* T/ u$ h“秦”字,杜近芳曾这样唱:1秦35+ I# o- W; t9 B/ D/ `2 b% e
560 |,不无可以。
3 x- I* m' `* x; E$ g$ Q' x这里“四路”的“路”的过门2路(3212 b7 n; {& @$ A" ~
6.12135),我认为也是“特制”的,不宜填成像有的琴师那样填成2(321
$ X. p! [# |3 W7 V6.12343)。
4 H& l ~" W4 j0 l) s6 h这里“成败”的“成”用阳平高唱,“成败”的“败”用京音唱法,比较有创新。5 b; }& R1 X1 _+ `& w9 Y5 Q
“自古常言不欺我,富贵穷通一刹那”,梅兰芳一直是这么唱的,直到解放后他在拍摄电影艺术片时,有人指出这两句不符合剧情,不能准确表达项羽志在天下的雄心抱负,他虚心接受,经反复斟酌,这两句改为“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这两句中的后一句,这里四种版本均不一样,分别是:“富贵荣通一刹那”、“兴亡成败一刹那”、“成败兴亡一刹那”、“富贵穷通一刹那”,相应在唱腔上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唱词上,看来要以电影版为准。3 r6 v* O$ Z$ \3 j- y6 E
这里“一刹那”的“那”上口为no,原因在于该段唱词每句末字为“梭波辙”。“宽心饮酒宝帐坐”这一句,梅兰芳唱得很动情,几个小腔:121 60、2605 53.52、3605ˇ5等,点缀了这句的佳唱。
: u. a6 P( p! J3 J第二个版本中的“宝”字落7音,感到比较亲切,这个唱法建议推广。0 v! s# V7 H8 R t8 F
8 `2 o& R" K+ H+ n7 O, a7 K“且听军情报如何”这一句在实际演出中没有,这里是按第三个版本即“梅兰芳灌制唱片版”记谱的,平时演唱应唱这一句。3且6
2 z( q- @$ w& M4 |5听3
' e3 W- L& i/ z* a! l9 a6军! C& t9 b' ~6 w, d3 f1 C- D
56情ˇ 5报8 j' M8 _0 [( h
16如5
4 z2 c, }/ L2 w i* V0 S3何58 _. ~ a7 @' N
3
& ~9 [& v& P6 ~/ J- m65 5…‖+ q; \. C; M& r
2 l6 y3 W& F" s8 n. n' \6 z( n3 t摘自拙作《京剧梅派唱腔欣赏》一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