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4 0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字面意思看,这两种解说都讲得通。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句式结构,再结合孟武伯的自身情况,似乎以第二种解说更为恰当。
, Q# w, d4 t& { 若按第一种解说,“其”字指代“父母”,那么“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变为“父母唯‘父母’疾之忧”,句式上就显得重复了。
, I( `+ x" T) q( |$ @' e 再有,父母生病,作为儿子的进行照看,这是最为普通、基本的道德伦理,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换句话说,道理都不用谈,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出于人性的本能反应。而孟武伯出身为鲁国贵族,不会连这种最基本的伦常都不懂,他来向孔子“问孝”,必然是要请教更为深入的“孝”的道理。孔子也不会以那种最基本、人所共知的道理回答他,必然要给孟武伯以较深的教导。就好象他的父亲孟懿子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就教以“无违于礼”是“孝”一样。
* h2 ^0 o( T6 ]1 h0 u! V0 K# v3 |& [8 x( x6 P& u' k, B: K8 e. E
既然倾向于第二种解说,那么就此再做一点说明。作为贵族的孟武伯,不仅生病是“疾”,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也是“疾”。作为贵族的孟懿子,他对自己的儿子孟武伯,除了希望他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外,必然对他的学识积累与道德修养更为看重,因为这才是孟武伯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 S3 m% B3 J/ Y 所以,孔子给孟武伯的回答,就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儿子的身体,受之于父母,应当注意日常的保养,不要生病,让父母担忧;其二,除了要保持身体健康外,还有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要作出什么有违道德、危害社会的事来,更让父母担忧。作到了这两点,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就可以算是“孝”了。
, h2 n$ Y2 V" G; q, h
- v% \/ r1 K7 B7 ~/ r2 ` 大义:
( @3 x8 w4 ?; ~% p) P: c0 o5 r
1 H5 ?& {+ M3 T& C1 r' e( ?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关于“孝”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儿子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健康和不良的言行而担忧,就可以算作是‘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