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园惊梦,汤显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统称《惊梦》,其中“观之不足由他缱……”那支曲牌,也不叫[尾声],而叫[隔尾],戏至此未完。在乾隆年间《缀白裘》里已分为游园和惊梦两折,[隔尾]也改成[尾声]了。 . |. {: ^* q: e) y
! o( Y# S" N3 K0 o" p* ` L7 w
我来解释一下。 / N9 J' `) s) B U/ K* ~
% ^. u9 o2 _' h% @游园1 s- F; d5 j. H
' R5 y; i2 |/ A/ v$ x+ U E 先谈《游园》。 0 g, M' [% \/ e
$ t+ X ]/ ]9 Z- f [绕地游],杜丽娘上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x' f( H0 p5 Y5 x) x
% ]7 e) V' E z8 T$ I 这三句是剧作者介绍杜丽娘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起床后,站在幽静的庭院里,听到黄莺的叫声。一上场就写出她独居深闺,闷闷无聊的心情。( k" c" O& H! h! k) Z: j
+ s) d& I- H/ i, _3 m
杜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她刚出场,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莺啭”向高处一指,“深院”平着一指,唱完坐下。 1 b$ r! W5 k" _2 P0 {4 s' L6 D) v
& M2 q+ s9 x0 a
春香上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2 I% ^; j$ t7 J6 x/ b& a2 b
& ?$ C8 {- K3 a5 o 春香用轻快的步子上场,边唱边走,“尽”字已到台口,“沉烟”穿手、蹲身,“抛残绣线”做理线式,“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进门,转身蹲下,向外一指。
% S2 y4 q1 B" D. V# k' |' o5 V
& F0 |8 O* P9 I 杜、春二人同样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应该比杜丽娘快些,动作也要活泼些,否则就分不出她们之间的年龄和身份了。因此,昆曲里把她们分别叫“五旦”“六旦”。
6 {: J+ _* s1 ]" ?# h7 N
& X; u- x% k! c; j 春念:“小姐。”念毕站在小边。
. M9 \6 [1 V3 B. j* s( |1 g
( M! S( K, w! {+ w 杜念:“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 k7 _- c ?& \ l. V8 n+ l9 _+ N7 E/ d5 ]7 J
“梅关”是指大庾岭,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宋朝在此设有梅关。这是说杜丽娘清晨起来,带着隔夜的残妆遥望梅关。
1 V4 ^$ U6 `: c7 z, X8 _/ @( k. z
0 S0 g, J6 @- K$ K1 f 春念:“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栏。” 9 P1 I$ S4 z% O- |2 g* m4 N6 {
/ a4 |$ K3 i: P* g# A/ R 这是从春香的口中在刻划小姐的应时春妆。 4 s( z" u0 I6 ^) H1 u( o
* @9 ], h# `6 W8 h$ B 杜念:“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 [1 W; H1 d9 e+ c$ o
/ o2 Q/ u$ J% e# z# w& ], M( J 这是说杜丽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烦闷,割也割不断,越理越乱。 a# v% S/ U1 H9 j8 _
~7 z1 ]; S0 F4 t$ Q' a
春念:“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8 f% ^" n, G+ k2 S1 K `: b$ @
: N$ h! j/ k% N8 H6 F" f1 E 这是说杜丽娘已经告诉催促开花的黄莺和燕子要爱惜春光,留给她们多看几看。 ; R6 E% J$ L+ C* O% @
* R; e; P w/ w0 Q2 s8 K
以上几句念白都押了韵,这是剧作者借了剧中人之口,在向观众介绍一些剧中的主要情节。柳梦梅家住岭南,他从广东到江西来,必经过大庾岭,“望断梅关”,暗指杜丽娘日后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就是柳梦梅,事实上杜丽娘当时并没有真的在望梅关,春香也不可能对莺燕下命令。所以除了“宜春髻子”一句,春香有左手掐腰,右手指头的身段外,其余都没有做派,下面念的才正式进入戏里的生活。
# {+ M- {$ s1 T1 p
! B% R" n0 [, D: l/ X- q% V3 o 杜念:“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 ! k- u6 e! F c$ O, E" r- W) z$ f
# e* T3 q% y9 v* E4 O: V 春念:“已吩咐过了。”
+ i, r& q8 y! \ j1 q1 w
! c/ N. Q# I' y" m' Z | 杜念:“取镜台过来。” 春念:“晓得。”
) w. d- I- B, n" ?
$ S; O, m0 m( k 春香下场取了镜台再上场。 # {! l8 N T( h# v
+ R6 }- c5 a' P1 p& ]1 | 春念:“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在此。” 1 a% y5 I9 G7 Y2 Y& R
* F) w% K5 D& |) ? 杜念:“放下。”
+ A% T( ^# X& v! J% n( i$ H; O C
* D) j, t7 ~6 U7 c$ b3 I5 k, } 春念:“是。”
, t! f% z! ^" m3 \& v4 j
/ D$ `5 R8 _$ S! u- f3 a ~ 春香把镜台放在大边斜摆着的桌子上。
( T8 [; U5 j+ M+ p7 s. V, P o8 [
; t8 f6 }/ i. Y* y4 R3 c 杜念:“好天气也。”
4 d$ T5 i1 p) q$ @) l% w4 ], r
N. M8 m# O5 z4 R$ ?' t 这是一句叫起板来唱的念白。“也”字的念法,要先由细而慢慢地放出来。 : u" b/ a d! T% u
; ~8 {+ S* U0 }: E1 e; J7 g9 F& J
[步步娇],这支曲子的内容是描写杜丽娘在闺房的生活。 9 J" v Q% ?$ V4 L6 r9 Q+ Q+ g. Q9 D
6 v3 [: F5 g, `" r6 j# t 杜唱:“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g8 D5 `' @+ A' x- Q
- O* `4 Q9 E# ]% M+ o& N
上句是说明幽静的庭院里吹来了花絮,下句是形容花絮在春天的庭院里飘荡的样子,由飘来的一线游丝引起了杜丽娘的万缕情丝。 ( q4 W1 u2 P& s/ C; x3 o
# I2 v% G7 U, ]) o
“来”字站起来,春香有一句夹白:“请小姐梳妆。”
+ y$ m' Z- r1 O. n. n" R! d) p/ ^
杜丽娘就边走边唱走向妆台。
& u @. f, Z1 ^% Y5 e$ K; H3 i7 \% F, X+ N# x
“院”字坐下。“摇漾”,春香替她解下包头,还做一下梳头的姿势。 ) {% f( T4 h+ Z
3 j( K, t) ?% C! q Y7 i; i# V0 J
杜唱:“停半晌。”
3 L" m2 O( l* K8 {( P+ g. L' L, H# e- |
这句的意思是歇一会儿,没有身段可做。春想利用这个时间,给杜丽娘脱斗篷。 6 ~ S* `8 d9 z! o. o
. c6 H0 v* n, U a% T+ C, J" ?( d
杜唱:“整花钿。” 8 ?/ V3 C$ {: z$ E0 R. Q+ T
0 z4 a' ^! t6 ~2 @) R& w V
整理鬓花后站起来。 / g% e6 i) r, f% k+ s h5 D
8 h) `7 p& G, A5 p
杜唱:“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7 |+ {! L# `4 T2 ]" w0 h* \. R* n) B9 G/ ], I5 p
“没揣”是没有想到的意思。“菱花”是镜子,这就是说杜丽娘在镜子里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半个脸。 & p2 b3 c1 V$ v6 H7 c8 n
# f* c; ^' ]; G1 N) b0 Q y6 o “没揣菱花”,左手扶桌,右手翻袖高举,先看桌上摆着的大镜子,再看春香在她背后举着的小镜子,然后回来又看一次大镜子。“偷人半面”,杜、春二人转身脸冲里,照前样看三次。
$ o1 {" K3 \3 w* X% I
2 \( o1 D% M5 ] 杜唱:“迤逗的彩云偏。” 1 n8 B/ o4 s- j2 o
E! `; L5 v/ W' d4 n “迤逗”是牵惹的意思。这是说,刚才镜子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半个脸,因而牵掣着只能看见云鬟的偏影。“彩云偏”,杜在大边,可再照照镜子,或整整衣袖。春香回身去取折扇、团扇各一柄。
% a* _, t5 R: T3 g# N! i# w s7 B
( j: `0 w. X2 R% \; ~ 杜唱:“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 E8 \0 B0 c& r' a" L G
+ _; V3 a+ r& J) q2 q1 f$ u. f 这句的意思是说,老关在屋里,谁能看见我呢?
+ Z* l, H7 h2 J+ r6 r. @9 W" K0 t1 B# W
“我步香闺”,杜转身仍在大边,接过春香给她拿的折扇,投袖。“全身现”,用合着的扇子向外指半个圈。
" d1 k! D+ u. I
2 u, Z# \% N# W4 @ [醉扶归],这支曲子跟上面的[步步娇]是连着唱的。
$ t6 m9 I$ x" y
! J; T* g, n! v, F! j: j X E 春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7 T. y, F% g1 ^0 V1 C- O% Y0 f0 T) r
汤显祖原著里,这两句仍规定由杜丽娘唱,它在“你道”前面,春香有一句夹白:“今日穿插的好”,文气衔接。等搬上舞台后,就改为春香唱了。这一改动很早,远在《缀白裘》里已经如此。拿曲文的“你道”来说,春香唱勉强的很,但从表演上讲,上句的末一个“现”字和“你道”之间的唱腔接的太紧,这地方要夹上面的一句白是有困难的,观众既听不清楚,又会搅乱杜丽娘的唱;如果春香不夹这句白,杜丽娘唱“你道”二字也是落空。当年老辈演员们可能是发现了这一难题。既然杜、春二人谁唱都落空,而原著里春香的夹白和杜丽娘这两句唱词,同样都写的是春香在赞美小姐的穿戴,春香在这出戏里唱的机会少,要给她找点戏,改由她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6 X: Y5 V6 G+ B8 }
9 {& e. y! l4 ?* X
“翠生生”是颜色鲜艳,“茜”是绛红色。上句是指杜丽娘身上穿的鲜艳的裙衫,下句是指她头上戴的镶嵌着多种光燦燦的宝石簪子。
' R( `4 Z) s" q4 M9 }0 V# p
9 d$ W7 g$ P' a: w “你道翠生生”,杜、春二人双进门,转身仍归大边。“出落的裙衫儿茜”,杜丽娘随着唱腔的节奏,慢慢打开扇子,用右手指扶着扇面,头部左右三摆看自己的裙子。同时,春香也随着节奏有三次指裙的身段:先右手背过去,用左手指裙,又翻过来脸冲外,把团扇靠在手臂上,用双手指裙。“艳晶晶花簪八宝填”,杜丽娘上一步站在台口的中间,春香用轻快的步子走过来,在杜的身后,先左后右地两次替她整簪,杜丽娘也在前面配合春香的整簪动作,用打开的扇子先右后左地摆两下。唱完这句,春归小边,杜退大边。
: [. _6 Z8 Y. {+ K: Y$ l2 b8 s4 V* J# [" g
杜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 \2 z( t; i5 \
* j4 h8 k% e" O+ z2 A. T 这是杜丽娘听到春香对她的赞美,抱着一种欣慰的情感,道出自己的爱好,“爱好”就是喜爱美丽的意思。“一生儿爱好”,两手捧胸,冲春香看一下,表示她从小就是爱美。“是天然”背着双手微微点头,显出愉快的样子。
# z5 r W- y W& d. n/ A) X9 p
7 ^# `# }- |* p& v% b8 f% K 二人合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 `/ D& `6 Z$ A* U5 w, \% _
7 {2 B$ ^4 s* \
“恰三春”,边唱边走出闺房,杜丽娘出门站大边,春香关好门归小边。“无人见”,杜、春二人同把扇子在面部左右晃三晃,做遮面的身段,表示无人看见。这种身段在昆曲里叫“三羞”。 ! O- S+ G+ e9 |: }* B' h. T) X
) ^" b X/ n$ z( W$ j
这时杜丽娘刚出闺房,承受庭院里的春光,脸上应该露出赏春的心情。
- F$ X: G$ ]0 ]9 |3 K6 x% @
% N' S; Q% m8 @0 S- i 合唱:“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 s* q* L5 T+ ~! E+ G! L4 f( P7 f
' {; c9 c# s, A5 b 二人要对扯圆场,杜从里走到小边,春从外走到大边。“鸟惊喧”,杜已扯到小边台角,向右面高指。 ! R* r! e p9 b0 P1 i
8 ^- Z' F" s+ M7 \" b 合唱:“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0 |5 \! L- v4 m# s
1 y6 [9 R+ y; |
“羞花”,仍在小边台角往下一指。“闭月”,冲大边台角走去,手比月亮,向左高看。“花愁颤”,用扇略抖。
; d" S: e! y3 O- [% m( y& t; f1 ^
: I5 c+ J- t' T2 K 以上两句是暗地里形容杜丽娘的美貌。唱到这里,已来在花园门口了。 : l* g/ a( _9 m) @ \
& }& F# n+ I* p+ G+ @1 Z 春念:“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小姐进去。”
( g8 p) T2 H2 s ~& \5 Y$ g: J) r& `+ p8 |3 Z. T4 e- j
二人先后进门,转身挖开,杜在小边,春归大边。杜先左右环顾一番,带有感慨情绪念出下面的话白。
8 v$ W0 c9 J5 [4 s3 u# C ]' _
$ f. W, c# z* T) L, F5 g9 m 杜念:“进得园来,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 u2 [1 d/ E Q; |+ Y# q2 a% k5 l0 o# O# Q" _4 W
杜念完了,春在大边蹲身向下一指。 春念:“这是金鱼池。”
: B2 I: s" ~" }" G/ l
2 J/ i* C+ ^! D Z 春念完了,杜从小边过来,春转到杜的背后,形成一个前后式的高矮像。 ; e( k/ n$ Q9 P3 o" a3 x
' Q _6 F f' |. J4 P 杜念:“池馆苍苔一片青。”
c. k# }5 u- D
9 g; q" n( v7 R: P 左手举扇,右手向外指。春从杜的身后绕回小边。 ) B$ V% @! ^# X
4 X A* d- r' ]6 L
春念:“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 x7 x% J2 }- S- H
+ r# f# y+ |8 Y$ k2 c; Y* n “金铃”有两种解释:一说是系在树上的护花铃,为的是惊走飞鸟;一说是系在鞋上的小铃铛。古代女子被关在屋里,不许随便外出,往往杂佩随身,鞋上有铃,使她走起路来有声音,这也是当时以为能限制女子行动的一种无上妙法。如从曲文的对仗来看,以鞋对袜,最见工整,“疼煞”的形容也才贴切。要拿身段的对衬来讲,上句“绣袜”低指脚下,下句“金铃”高指树上,这倒比较合适。两说何去何从,还有待于仔细研究。 2 c4 ~+ O9 N# K2 h2 J- o/ n
+ O3 U0 Z, L* v1 K 杜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2 G# C( R1 c9 n4 Y: K
4 c3 I) V- J* s* Q, |$ H
春念:“便是。”
9 `$ \% i7 L5 D2 y+ l3 ?* `8 a7 c" k
[皂罗袍],杜丽娘在花园里有两支曲子,这是第一支,它的内容着重在描写杜的游春伤感。
/ i1 s& |: I l9 w2 b. q
$ k% k- s: f2 J/ k( K 杜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8 I; G, i) U( s
7 t d7 k' s* N. g4 H8 i7 F+ ~ 这时杜丽娘刚进花园,首先接触到的是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应该露出赏春的愉快心情。 % N0 n8 l2 U- w' H* n
7 \- \: w, s5 R% b) X8 M5 s- Y
“原来”、“姹紫”,杜在台中间的大边,左右投袖。从“嫣红”起打开扇子,走到大边台角,春香也转到了上场门角。“遍”字杜、春二人同时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着抖。 / i" a' E% t( t* Y$ {* V
7 v0 n0 s; U8 ?: {. M' q9 I, ^/ {
杜唱:“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h; i8 ]2 s0 _3 R# c' y) h
/ I7 ? M- Q6 j" G 杜丽娘在园内看见断井残垣的残败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联系到自己的心事,她就伤春起来了。“似这般都付与”,二人又变换部位,杜在下场门角,春在小边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对面式的高矮像。“断井”往下指,“颓垣”向上指。 3 G) I# B0 @ f' ]' z" M% I
- j3 a; P$ w. _7 n3 X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 Q: [* \, \% s2 A; Z
5 S# p, U7 [% g: o; e E4 r/ I “良辰美景”,二人转身同归台中间,杜在大边。“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 c# Q' _5 v* H
3 Y! A1 m. n/ A& K. O6 q# Q" y* ? 杜唱:“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8 y! l d$ j. }* f: v1 p8 w# d0 s9 C% s9 E7 c7 l5 s) y2 n
“便赏心乐事”,二人并立台口,互相搭肩。“谁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时互对眼光三次。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来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谁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马上能把杜丽娘伤春的情绪透露出来,足见名家手笔之妙。 : M) ~! @5 B2 \2 }6 u! p! A+ f
* [' @/ _1 G$ i4 o8 t2 _ 杜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 ]. V* c6 {1 k6 e. l
; [$ `4 _- j8 [8 @, f$ ~. H9 A3 f
“朝飞”句,二人对扯圆场,杜从里走到小边,春从外走到大边。“云霞”句,双进门,杜仍在小边,双手拿扇,左右各摇摆一下,再向远处一指。
/ y8 i2 j0 z" k1 Q0 ~9 V
4 `7 U0 q: U; g, j+ K S$ _ 杜唱:“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雨丝”句,二人同向后倒一步,各用扇抖着,双手打圈两次,并随着打圈的节奏下蹲。“烟波”句,都用云步斜着向下场门角移动,各把扇子倒拿着,做出摇船的姿势。
! C3 ]. I) N/ ~3 I. }1 A, P
; U9 E% e. [5 X 上面四句,是说杜丽娘看到翠轩、画船,联想起园内晴天和阴雨的景致。
( \' A+ F2 m! s! r$ f' A
$ t [. x; r" z. L0 y5 z, K 杜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c S* ]- a3 s( y1 b% t) Z$ X/ H0 b# @* x. |/ } ?
“锦屏人”是泛指富贵中人,“韶光”就是春光。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富贵中人平日只知道争权夺利,哪里有时间来欣赏这些天然美景呢?
@, X8 z4 X2 U% _0 p$ y7 ?" a$ x) o
( G: j, M+ S9 p. N3 `! ^. c “锦屏人”,杜回身边唱边走,向小边台角走去。“韶光”,伸出双臂,比出满园的春光。“贱”字一扭头从小边走到大边,表示轻视韶光的意思。
! ]; t/ s4 z" H7 J2 {" s0 i* q0 n2 L5 i/ h0 E5 ]
[好姐姐],这是进了花园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内容是描绘一些园中实景——青山和花鸟。里面有杜丽娘看到的,也有听到的。 # ?. j# ~, Q6 W/ b* L! z
8 \8 O/ q- o9 ` d9 A. l" b" q
杜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 X7 T+ M: d! \/ M$ S# H3 `9 m
) O/ O: ~7 l) u. v. U 这里的“青山”并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过是园林中的一些点缀,类如长满了青苔绿草的假山或是土山。这里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又名映山红,花不会叫,为什么要用“啼”呢?因为也有一种鸟名叫杜鹃,相传它常哭出血来,所以作者借用“啼”字来形容花的红艳。
9 p" J; H, v2 P c
: K. z( V: \* _ “遍青山”,在大边台角朝上一看。“啼红了”,边唱边走到下场门角。“杜鹃”,合扇倒拿画圈。 9 V' r( k Y; }7 D$ x- @* t( U
; `- A; k2 d7 [% n( f# s 杜唱:“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4 a) J5 Q9 s" m; h8 C1 `( b0 ]7 R) _5 {2 C9 L! U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 春香领着杜丽娘走到上场门角,冲荼蘼架看一下。“烟丝”,两手缠着打两个小圈子。
7 V, q9 |2 n. v1 C4 }+ }; `: Z% \$ y) `) {$ X: k2 H( I, T* I
杜唱:“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 + f1 b& z7 D" J/ y# R
8 ]6 ~- v* H$ g* ~1 M 牡丹在夏初才开花,赶不上春天,作者写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丽娘自伤落在后面。 “那牡丹”,从上场门角斜着冲大边台角走去。“虽好”,在大边台角用合着的扇子在左手心里拍三下,双手冲外一摊,表示遗憾的意思。“他春归怎占得先”,杜举起左手拿着打开的折扇,春站在杜的后面稍后一些,举起右手拿的团扇,再冲下看一次牡丹。
* l# { A$ n# V% p2 k+ {! N9 n: B
上面杜丽娘三处看花,都是由春香领着她走的,每处看花前,春香还分别有如下的夹白:“小姐,杜鹃花开的好盛吓。”“这是荼蘼架。”“是花多开,那牡丹还早呢。” 杜唱:“闲凝眄。” 3 w; }' k& f W' E
1 p1 k3 \) H/ `8 ^8 B' ~( n% t
春香领着走,从大边台角向左转身,杜丽娘仍归大边。这句唱里乐队方面有莺燕叫声的效果,二人有仰面侧耳倾听鸟声的身段。春香还有夹白:“小姐,你看莺燕叫得好听吓。”念完,二人同时向里转一个身。 : m0 [8 f& f8 k0 L9 K# p! Y" I
4 ?( `( o3 @7 b0 c8 C! T 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听到的了。
/ A! L; N+ K9 o9 {. C: r, p
! h0 c0 I @; ], O 合唱:“生生燕语明如翦。”
0 }! Q1 c/ o, k/ _
& h- X7 B Y1 ] 从“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后,杜右手倒拿着打开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摆动,用云步斜着向台前移动,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像。
1 Y8 h7 w3 N9 N4 k5 W: ]
4 M8 ~9 J; n; D, Y m! b 合唱:“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1 G, o$ y1 l. Y
" R' \6 |* E) c. J) { 从“听呖呖”起,杜、春二人再向里转一个身,杜把扇子交左手平举,右手翻袖高举,春右手执扇高举,左手伸开向外指,二人同时冲上场门角退着走蹉步,一直走到“声”字才亮住。“溜”字,杜转身,“的”字扇交右手,平着举起,“圆”字左手外指。这时春也转身冲外在杜的前面慢慢蹲下,正好形成一个前后式的高矮像。唱完这句,杜归大边。
$ N) q; ^8 @5 W
: Y) L' M7 {. a# Y 春念:“这园子委实观之不足。”
2 k4 U) J" Y0 \0 C) h/ _
# a `7 h/ h4 K( M 杜念:“提他怎么?”
7 Z v! D/ q# ?2 G
/ A4 V S6 Y$ V" t# ]7 ?$ W 春念:“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罢。” " }+ ?- Y: j* \% j5 ]7 }# n, X( d2 w
: P& [' i8 t7 T* K9 d+ a# o+ Q- f( v
杜念:“有理。”
' {* h% M) ]- @# J b
4 o! R6 @/ a: p4 p* O: k# R' z+ i [尾声],这支曲子是说杜丽娘在游春伤感以后,没有兴致再留恋园景,惘然回转闺房。
, K. q4 Y* v6 h! ~2 V- a6 ?8 g8 Q/ m" i" j7 N$ |
杜唱:“观之不足由他缱。” 从“之”字起,跨出园门,边唱边走了一个圆场,表示她们游毕回房去了。
9 I2 [) f$ @/ Z: D& ?/ u) n; q c% X/ X) [% O9 s
杜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8 N# L2 R5 J% i5 q* C N* j/ _6 @6 k/ \* L6 x
这一句还在圆场里唱,没有很多身段,只是平伸右手,随着节奏轻轻几按就行了。唱到“是枉然”,已经面冲外,做个摊手的身段。 4 x9 M6 o, Z5 ~7 d; G% P2 X
) g( n6 j7 o4 _9 ]5 Z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满园子的春光缠绵,由它去罢,我没有兴致多玩赏了。即便是赏遍了十二处亭台,也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 M4 }6 J0 I$ q4 Q( @6 U% b' n& D1 ^* y2 g( H
杜唱:“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2 H# R; _" ]1 A7 b3 @1 ]: d& J3 f6 Y5 m# `+ Q8 `8 ^, `' q
“倒不如”,已经走到闺房,杜冲房门一望。“兴尽”,春香开门。“回家”,杜、春先后进门。“闲过遣”,杜把扇子交给春,春替杜脱去穿在外面的这间帔,杜进内场椅坐下。
# ~7 d$ a: q! ]6 v
# I6 a0 O7 D% m; E7 | 春念:“小姐,你身子乏了,歇息片时,我去看看老夫人再来。” " H3 L8 o+ _# A$ S4 j, w
( S8 _9 e( |& j. d! `" K 杜念:“去去就来。” + c" {% N S0 I( w x- A+ d. D
" I0 ?5 {0 w8 r6 u4 g
春念:“晓得。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 [' W; V$ k" S1 T" U) J& ?4 h+ C9 X1 b. m3 U# o8 L
春香边念边走下场。 ( w; C& |9 R7 z( X% x( ]8 `2 h8 @
% A3 w! `5 q3 O; Z3 X# p
《游园》到此为止,下面就是《惊梦》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