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25 13: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醇贤亲王奕譞
奕譞(1829-1890),宣宗道光帝第七子。文宗即位后,封为醇郡王。 $ L0 Q+ B" O; g9 F/ c [" O* d, \
i
5 k: [" Q: z) x咸丰九年1859三月,因到府掌管事务,但咸丰仍留在内廷行走。
0 e# d$ [" x) ?5 \6 b1 q0 B$ X8 I( U: F/ L/ x8 C6 n1 z+ x) h
穆宗即位后,下旨免去了设宴招见时的叩拜、奏事可以不书姓名。由先后授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等职务。 ' |: a0 M+ s$ D0 L. D; c
2 ~+ [0 O5 C2 d' N" u8 ?9 F
同治三年,加封亲王衔,四年,两宫太后又任命为弘德殿行走,稽查课程。十一年,进封为醇亲王。十二年,穆宗亲政,罢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职务。
" B! Q6 A* @' ]* `6 `
& C" U: k2 M" T! |德宗即位后1875,醇王上奏两太后,言:“臣侍从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吊,龙驭上宾。仰瞻遗容,五内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独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两宫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集议,因为醇王上奏诚恳请求,于是罢免他的一切职任,但是依旧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工。
8 X2 x/ f2 O$ M) P) I7 X
3 V( e3 \+ F5 Q% s# p# T命世袭他的王爵,醇王上疏请辞,没有得到同意。 % u# Q$ e- A: E7 B: w# E
7 H& f2 @" O# b光绪二年,皇帝在毓庆宫入学,太后命醇王加以照料。醇王在这是才得到了和儿子相处的机会,也是他谦恭有礼的结果。 ! U8 c( k4 C( A E' I' z9 j
5 F8 D% z8 X+ d: I
五年,朝廷赏赐食亲王双份俸禄。慈僖对他的赏识有此可见。 ( B, H* d2 o! Q
0 Y; s0 y+ _9 C8 w十年,恭亲王奕?被罢免了军机大臣的职务,让礼亲王世铎代替,太后命令礼亲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与醇王商办。当时法兰西入侵越南,清军出兵援助挫败了法国的进攻并且导致法国内阁倒台,定了和约才罢兵。不久之后醇王商议建立海军。! j2 ?( o A9 E! [ T8 ~$ u: z% h" c" w
( ~2 o0 J. l" [: u! H十一年九月,清廷开始设置海军衙门,任命醇王总理节制沿海水师,以庆郡王奕劻、大学士总督李鸿章、都统善庆、侍郎曾纪泽为佐。决定从北洋开始操练海军,让李鸿章专管此事。
3 G7 w' J B5 U3 q3 [) D. W" g/ c R1 ?# d9 @7 O+ k1 F
十二年三月,朝廷赏赐醇王与福晋杏黄轿,醇王上疏请辞,不过没有批准。李鸿章经营海防,在旅顺开船坞,筑砲台,为海军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战舰五艘,辅以蚊船、雷艇,又从英、德两国购进军舰多艘,逐渐成军。+ I, w( m8 n- L' z# f3 L$ A0 {% R
& O, Q5 p$ [/ @3 o8 c五月,太后命醇王巡阅北洋水师,善庆随从醇王会同李鸿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顺,历经威海、烟台,集合所有战舰联合操练。之后还视察了所有的炮台、船坞及新设的水师学堂,前后经过十馀日。醇王还京后,上奏为诸将吏及所聘的外国指导请赏,同时还请求太后亲自提写匾额悬挂在大沽的海神庙。% s1 B' t% P+ {* X" V
) q% Y( o. t) \+ d太后命醇王于明年回朝执政,醇王上疏言道:"皇帝甫逾志学,诸王大臣籥恳训政,乞体念时艰,俯允所请,俟及二旬,亲理庶务。至列圣宫廷规制,远迈前代。将来大婚后,一切典礼,咸赖训教。臣愚以为诸事当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俾皇帝专心大政,承圣母之欢颜,免宫闱之剧务。此则非如臣生深宫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太后认为醇王说的有理,就不再商议此事了。
$ |/ J5 w( P! A) J% z' y* |+ G2 d; N* `2 h* {
十三年1874正月,光绪亲政。四月,太后下谕预备皇帝大婚,都当本着力行节俭的原则,同时命醇王稽察。
! g, M8 B) k! b/ B, Y/ J! H + V4 i8 b4 h! R4 U0 v, n' m
十四年九月,醇王上奏:"太平湖赐第为皇帝发祥地。世宗以潜邸升为宫殿,高宗谕子孙有自籓邸绍承大统者,应用其例。"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另外赏赐府第,发银十万两修葺治理。
% f- L6 [. f8 Z
P: A: t. [; Q2 F: {) p十五年正月,光绪帝大婚礼成,赏赐金桃皮鞘威服刀,赏赐银六万两。并进封醇王的诸子:载沣为镇国公,载洵为辅国公,载涛赐头品顶带、孔雀翎。
; N8 L' Z3 C/ [
* Z/ ~, Z. P7 A1 `) e: t二月,河道总督吴大澂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鉴辑览》,大意是说:"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兴王,当时议政的人想要改称皇帝的亲生父亲为伯、叔,这实在是不近人情,应当定亲生父亲的名号,加上徽号;而且一般臣子过继为别人的后代,还可以根据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何况贵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当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请朝廷众臣议定醇亲王的称号礼节。/ m* U! b# g/ A, {1 [
% }' i8 q6 r. r9 K5 X% Z2 j不过醇王早料到会有这样的事,当光绪即位的第二年,他就密奏太后:"臣见历代继承大统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备载史书。其中有適得至当者焉,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是也。有大乱之道焉,宋英宗之濮议、明世宗之议礼是也。张璁、桂?之俦,无足论矣。忠如韩琦,乃与司马光议论牴牾,其故何欤?盖非常之事出,立论者势必纷沓扰攘,乃心王室,不无其人;而以此为梯荣之具,迫其主以不得不视为庄论者,正复不少。皇清受天之命,列圣相承,十朝一脉,讵穆宗毅皇帝春秋正盛,遽弃臣民。皇太后以宗庙社稷为重,特命皇帝入承大统,复推恩及臣,以亲王世袭罔替。渥叨异数,感惧难名。原不须更生过虑,惟思此时垂帘听政,简用贤良,廷议既属执中,邪说自必潜匿。倘将来亲政后,或有草茅新进,趋六年拜相捷径,以危言故事耸动宸聪,不幸稍一夷犹,则朝廷滋多事矣。仰恳皇太后将臣此摺,留之宫中。 6 B$ u4 `) R) d* v7 s& I
1 g' y! B7 n1 D; M: d% P: M俟皇帝亲政,宣示廷臣世赏之由及臣寅畏本意,千秋万载,勿再更张。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说进者,务目之为奸邪小人,立加屏斥。果蒙慈命严切,皇帝敢不钦遵,不但臣名节得以保全,而关乎君子小人消长之机者,实为至大且要。0 g/ x9 a' m* G( l. s f
3 O& P, m5 g3 g1 [) X0 r) y7 C太后听从了醇王的话,将这道密奏留在宫中。当吴大澂上疏后,太后就把这道密奏拿了出来,证明醇王的确是个纯正无私且有远见的人。 3 }1 `; x2 P7 ]: o' U
& ]4 I9 q6 f/ R
十六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寿,增加护军十五人、蓝白甲五十人,授予载涛二等镇国将军。 & y1 S B6 b; b! v
9 i1 P4 R4 ?3 Z
十一月,醇王疾作,皇上亲自前往探视。丁亥,醇王薨,年五十一。
# b5 J1 H, ]+ ^" h3 b8 f6 ~/ b5 Z; D9 L; ?
太后前往祭奠,皇上也亲自前往。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称本生考,遵高宗皇帝御批;仍原封,遵从醇王的志愿。谥号为贤,配享太庙。/ G( k: ^, y9 d
# j; S2 [! d7 [- l, |) v9 Z0 N' e+ J) J
经朝臣商议:由皇上穿素服一年,缟素、辍朝十一日;初祭、大祭,奉移前一日,皇上亲自前往行礼,穿青长袍褂,摘去帽缨;一年内居住便殿,用素服;以王礼葬,以天子礼祭奠,立庙班讳。
" q8 g/ s" x0 t: b2 r( X, ~( `$ ?, Y% f+ T( e
十八年,葬于北京西山妙高峰。宣统皇帝即位,定称号曰皇帝本生祖考。
/ A0 y. p3 [ u, V
/ t# P3 B+ _ c) l. d) E% U; R奕枻有子七人:德宗,第二子;载洸,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后进镇国公;载沣,袭醇亲王,宣统皇帝即位,命为监国摄政王;载洵,出为瑞郡王奕志后;载涛,出为锺郡王奕硉后。宣统间,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主军政。
7 x1 X( y3 K( p. C' e, k
) L' b: M5 s8 m- W D. @5 R7 T7 u5 [醇王为人富有远见,从他提议建立海军一事就可看出,在吴大澂一事上也可以看出。为人也是谦恭有礼不以自己是皇弟而目空一切。在儿子当了皇帝之后,更加谦恭和小心,殚精竭力,恪尽职责。对于朝廷的恩赐也是一再请辞,为人处事的小心谨慎由此可见。而且对于政治上也富有野心,不过在光绪登基后为了避免怀疑和慈僖猜疑,只能退保自身放弃的自己的政治生命。不过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也受到重用和信任,死后也极尽哀荣,后代也同样得到了重用。个人认为假使光绪不是醇王的儿子,可能他的成就也不止于此,不用在光绪朝的时候默默无闻的终其一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