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7 18: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结的历史
中国人相当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而且『结』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重要性,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这可以从许多史料和传统习俗中见出端倪:最早的纪录% T2 u* M1 R" P+ c
- \: Z1 T; T! k) U?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的遗迹中,便发现有『骨针』的存在。既然有针,那时便也 一定有了绳线,故由此推断,当时简单的结绳和缝纫技术应已具雏形。
# I$ v( c/ A n* v% c. `+ a, r! w# |7 k3 q
?文字的前身
* c9 q. n9 `0 Y; s$ B
+ N, C0 H& i# g/ G( n? 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而和郑玄周易又注称;『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而在战国铜器上所见的数字符号上都还留有结绳的形 状,由这些历史资料来看,绳结确实曾被用作辅助记忆的工具,也可说是文字的前身。
% ]1 s' c. R9 `
+ W. x c8 `- s. |7 x 穿著的习惯
7 a! k" i4 _- ]
( } ^- {' n U& T7 ?' ]! Q$ O? 服装7 Y( q4 ^( f- z/ ^) M+ e& m* A
" i$ x8 `2 |1 r1 N4 @3 Z 最早的衣服没有今天的钮扣,拉练等配件,所以若想把衣服系牢,就只能借助将衣带打结这个方法。
2 [8 n* _- {' x+ O0 Y' `7 ]3 y. i [' R6 b, y
玉配' N8 B2 L; X6 c
; ^: T5 A3 a5 E 中国人一向有佩玉的习惯,历代的玉佩形制如玉璜,玉珑,玉□等,在其上都钻有小圆孔,以便于穿过线绳,将这些玉佩系在衣服上。另外,还有一种成套的玉佩,是由好几种不同的玉佩组合成琳琳琅琅的一长串,而其连结的方法当然也非靠穿绳打结不行。
& Z& L, G# M1 K7 X6 n* U
; v2 X3 U1 d: m$ i; m ?应用3 |6 Y2 I/ b: J8 v$ h
2 w% x/ m) D: R( f
?印钮和镜钮
5 O( L# C4 o# T, H# i l
+ f6 w0 _" \3 t? 古人有将印监系节佩挂在身上的习惯,所比流传下来的 汉印,方方都带有印钮。而古代铜镜背面中央都铸有镜 钮,可以系绳以便于手持。由这两各地方不难看出,绳 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6 U3 f2 |, k% v4 C$ U, R. r+ T$ H( i$ `7 b2 w! S1 q7 F5 V ]
?同心结, y$ S3 z8 a/ Y
% b7 o5 U: V$ J/ ^% { 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 , 并美其名称为同心结。梁武帝诗词中有:『腰间双绮 带, 梦为同心结』而唐朝的教坊乐曲中,尚有『同心结』这个词牌名。
% c# {0 z$ y( m+ _1 M
0 Z1 @1 r$ N7 D/ Q妇女装饰
& t0 ^- X4 J: C8 u. Z* \
' P8 ]0 O/ m) U( V- U3 f+ S: m?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卷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貌,我们可以由画中了解当时妇女装饰之一斑。例如在画中仕女的腰带上, 就发现有单翼的简易蝴蝶结作为实用的装饰物。另外, 在唐代永泰公主墓 的壁画中, 有一位仕女腰带上的结, 就已经是我们现在 通称的蝴蝶结了。到了清代,绳结已俨然被视为一门艺术,样式既多,花样也巧,在那时绳结作为装饰的用途 相当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轿子,窗帘,帐钩 ,肩坠,笛箫,香袋,发簪,项练,眼镜袋,烟袋.. 下方常编有美观的装饰结,这些结常有吉祥的函意
) V& {4 p* S i* R, l8 P! L& f; {. h q+ i# V' |
?近代:结绳艺术
w ?9 h* j! r, F3 u; h0 z8 z3 E- x6 I$ {
? ?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的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 讲究。在曹雪芹著的红楼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与莺儿商 谈编结络子(络子就是结子的应用之一)的对白,就说明了当时结子的用途,饰物与结子颜巴的调配,以及结子的式样名称等等的问题。 结子之为用在当时可大了,比方亲友间喜庆相赠的如意 ,件件都缀有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结子及流苏。日常 所见的轿子、窗廉、帐钩、扇坠、笛箫、香袋、发簪、 项坠子、眼镜袋、烟袋以及书画挂轴下方的风镇等等日 用物品上,也都编有美观的装饰结子,有时候这些结子 还另具吉祥的含意。: X2 G+ N7 s6 E2 u8 s
3 |3 O2 C8 j, l0 P& k# x?现今中国结艺0 z7 V8 s' p# [# u
' ?; s1 @% u' E$ ^2 e3 K5 x
民国以来,由于西方观念如科学技术大量输入,使我国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改变,再加上对于许多固有的文化遗产并未善加保存和传扬,以致许多实用价值不高,而制作费时费事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便告逐渐式微,甚至在不断朝现代化蜕变的社会中湮没。中国传统的编结技艺就是一个最好例子。编结艺术式微的 另一个原因是它所采用的材料,不管是用动物纤维或用 植物搓成的绳线,都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终究经不起 经年累月的各种物理和化学侵蚀,而无法长久流传于后世,现在所能找到的附属于器物上的绳结,最古老的也只是清代遗物。
R! p w; e6 S! }% C0 f* F$ y0 L9 p0 j" d( Q
[ 本帖最后由 爱在蓝天下 于 2007-1-9 12:19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