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3 0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刀四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
; O+ P F1 F: [0 v/ `# V* g+ z0 J. t0 X% |4 M. z
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 ~) P3 Q4 U6 l% \- |2 a$ }$ c
) W* z0 G+ }& K' x# O3 X- q      《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4 ^4 l5 ^ z; ?9 a
      
. {2 {0 q9 H7 l2 k* I* e- Z6 e; R      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8 R" |1 ^: r: O. T4 `
     v- s4 C& ]! u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腾蛟真人,但腾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
1 q6 P" k# K* w: A1 I     8 p/ ^2 ?/ g6 Y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 3 v* ]% m. p: j+ D
   $ d. Z9 t4 b, a" {1 ~5 D$ ~4 P
      但魑是一种像龙的东西总不会有错,在对“彲”的解释中,有《史记》可以为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彲”。 , x3 T+ l0 m/ o5 y
    
, y, H6 {2 x, h0 ~2 Z      我私下里估计,这“非龙非彲”的,肯定就是腾蛟真人了。 0 v$ z( Y" U6 |1 |
    
3 B; }8 y4 }* v      说完了“魑魅”,那就该说说“魍魉”了。( W' q( F( ~0 C/ M( `
       2 x5 |! w7 o! M# E" X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
m# c) w4 I) u/ j      / r; \# F6 P, `0 o( a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
9 j% N' h0 `+ R. b4 y       7 n) U8 @$ d. F x8 B5 {4 R5 P, L5 A
      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3 h5 m9 l/ M; g% P      当然,我更重视的应该是和神仙鬼怪牵扯着的东西。
' m. k8 q& t5 W2 J! l6 h% D( u     
+ M4 f8 ?& m, M( z2 V3 l# U3 H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 ( V' a+ Z* F+ `' i+ K/ C' A' x7 t
    
; W" }) o1 Q0 u) ^1 a' z- W+ q “夔”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至少“罔两”已经有了下落——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0 [2 s' ?8 T V$ l      
$ t0 n/ B" g- P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那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好吧,接着该说“魑魅魍魉”了。
3 `# c) V. p, ~( G% @! s      
( \: B( k7 O) n5 f6 M! M6 B0 }      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魉”这个说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领。 3 G6 e1 W ~0 Y- _) ~+ a4 R& a
     . d6 y$ n! d- i- E
      直到有一天去乱翻那本为《邪樱》预备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经图说》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这大约是我能找到的有关“魑魅魍魉”的最早出处了。
9 B* B' Z1 W5 P, t( e0 m* Q {$ s      
6 X) T B2 Z% F# C6 m      《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