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2-7 1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讀《易筋經》以文觀法明練用精義解$ R7 ~4 l3 l `0 ~
“易之為言大矣。易者,乃陰陽之道也。易即變化之易。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疾,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復,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1 o3 F4 G' h, w4 \
此乃《易筋經》中一段著明的論述,是修練家必遵從的法旨,是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本末始終之準繩。只有通明此段論述內容的精義妙旨,才能正確修練,功得正果,而不入歧途。鑒於此段論述的精闢,故在《古拳論闡釋》中收錄並做了簡略的闡釋,實是解開一切古拳論的一把鑰匙。但多數閱讀此《古拳論闡釋》一書的讀者,並沒有理解到這一點。不能理解《古拳論闡釋》一書中的三三之練用宗旨。故在修練中不能掌握修練方法的正確性,不能正確修練而得到正確功夫、技藝。不能正確閱讀各家拳譜而領會其中精旨妙義,以為己用。徒增不必要的困惑和煩惱。為使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人們能夠明白此段論述之精旨妙義;自我把握修練方法的正確;自我權衡修練方法、過程中的利與弊。以求修練方法正確,易於成功。我再次較細緻的闡釋此段論述的精旨妙義,揭示其中的練、體、用的精髓、真諦。供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參考、運用。
. x& {# C, M# R1 N8 a 此段論述,大致分為三個小段內容,一是:其所言易筋者,是遵從“天人合一”的《易經》之理論,陰陽變化的道理,來變易自己的內氣、外形的。但這種變化的關鍵在於修練者自己的認識和自己的把握。這就是“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一句話的精義。二是:變易自己的方法和具體之內容的論述,乃此段的中心內容。三是:結束語,“至若人身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之結論。下面就將此段核心內容,逐句闡釋清楚、明白,展示其中精旨妙義,揭示練、體、用之精髓、真諦。8 Z, V: d Z" l4 H
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
0 r. q6 n- F3 o, X1 K. M9 b: s 此句說明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有內功修練、外技修練兩項基本內容。內功修練為“功夫”,外技修練為“技藝”,證明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是內外雙修的。功技集一身的“建體至用”的,而“健身、技擊”之功能,並行不悖的修練之道,功成正果之時,則“文武雙全將相身”。此乃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獨特風貌。! J0 b( F8 \ v- [1 p
弄壺中之日月,乃說的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系列之內功法。以得“內勁”之體、用。修練內功,還可從根本上變易自身外形之筋骨皮肉,即“氣隨心到、心遂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久而能力自加焉”。能使外形脫拙換靈、柔弱無骨,善變無形又無窮,並能內感通靈。還能得“靈神”以至用。此中內容皆用“弄壺中之日月”概括的明明白白了。而“日月”二字。乃言“陰陽”也。離中之“陰精”,坎中之“陽精”。“日精月華,吞入丹舍”。就是“弄壺中之日月”的內功法之寫照。然“形”之所成,莫不緣於“器”。氣成有形便是“血”,血液運行,以滋潤形,故知“氣為陽,血為陰”。此乃“氣血”之陰陽。然精氣神從氣立論,筋骨皮從血立言。可知氣血之陰陽,乃言“內氣、外形”爾,內氣為陽物,外形為陰物。此內氣為日、外形為月。內氣外形合一之體為“明”。此又“弄壺中之日月”的精旨妙義爾。然必通過“一點天清,二點地靈、三點神光遍九重”的系列方法之修練,方能內外如一。建體以至用。此是“內功”的修練方法的重要性,可知矣!1 K# M0 l& p2 g Y
搏掌上之陰陽。乃說的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技擊之陰陽的內容,攻防技擊之道,古來名目繁多,有稱“手搏、格鬥、手戰、技擊”的說法,名稱不一,然無不是“徒手攻防之道”。即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而此“搏掌上之陰陽”,初看好象搏鬥是在“掌上”的攻防,實質是“掌”字表現的是“權衡利弊”的陰守陽攻之道,乃全身方圓立體的陰陽變化的攻防之道。在“掌”字中存在著“己之內氣、外形的陰陽變化;彼之內氣、外形的陰陽變化;雙方搏鬥技擊外在表現的陽攻陰守的變化現象”。三種陰陽的內容。但此“搏掌上之陰陽”句中的陰陽二字,乃指雙方彼此攻防的陰守陽攻之“陰陽”的,前句言內功修練的自身內氣、外形的陰陽變化,是名“功夫”。此句乃言攻防運用的陰陽變化,是名“技藝”。這就是“文建體、武用精”的宗旨。0 \ c8 H2 \, H+ u0 q
此兩句說明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存在內功、外技,即“建體至用”始與終的修練過程的。就是“拳乃道也,技擊乃未技也”的功技本末先後的練、體、用之關係的。這樣認識理解“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這句話的精旨妙義,可謂之全了。便可理解下面的論述之實質內容了。也就從此而能通解古今論拳的精義妙旨了,從此而打開了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神秘之大門,能夠踏上真正修練的光明坦途,成為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練、體、用的行家裏手既成事實,達到脫凡入聖的神明意境,具有神化之功指日可待了。
( \% T( c; E1 E8 M8 t 故二豎系之在人,無不可易。
+ E1 A5 R k0 y, v- _8 P 二豎者,陰陽也。在自然界,言天地也,天地的陰陽變化,萬物生長化收藏。如沒有天地陰陽之體、用的存在,則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演化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天人合一”在人體內,支撐自身存在的是“內氣、外形”,內氣為陽,外形為陰,此乃自身中的“二豎”。自然界中的“二豎”是天地。故知“二豎”者,陰陽也。自然界的萬物變化在天地,人身中萬拳變化在氣形,天地人同此陰陽也,此乃“天人合一”道理在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中的具體應用,故人法天地便可得道、體道的道理。
. [- J7 S9 V1 @2 w2 Q 內氣—外形的變易轉化的正確與否,關係到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成功與否,關係到與人較技攻防的勝與負。而這三項內容的關鍵,實關係著修練者的認識正確與否。這就是“二豎系之在人”的全部之實質內容。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始終之過程中的關鍵的重要作用。說明修練者觀點正確方能指導自己正確的修練,而能獲得正果,一個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有了這樣的正確認識之觀點,則為了獲得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真實功夫技藝以為用,則承認了必遵“天人合一”之理論,自覺的改變自己,則內氣、外形無不可轉化變易了,無不可為己之所用了。這就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本“天人合一”之理法,“唯道是從”的“無為”之修練法則,依此而修練成的攻防之功夫技藝,在與他人較技時必能順隨為法,以靜用動,則能與時俱進,方能以柔用剛而輕鬆的戰勝對手,前賢所論的“故二豎系之在人,無不可易”的修練思想,變易自己的觀念,源于《易經》的“天人合一”之理論中,為說明以下的具體內容,先看一段論述,自然可先後連貫而能明之了。% V" y0 W1 H. k0 K, f. |/ W2 u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易辭下傳•第六章》% h2 l: z; I8 i" T
我論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練、體、用,經常引用此論述。其表明自身中的陰陽二豎:內氣從乾,純粹之精,健運不息,陽剛之性;外形從坤,鎮靜厚載,順從之德,陰柔之質。內氣外形柔外剛中,德合陰陽以為用,內氣為陽剛之體,外形為陰柔之體,可剛柔相互以為用,錯綜變化,以成萬拳的變化以至用。這樣的形外氣中,氣主形從的匹配,體現了自然界的天地陰陽剛柔之匹配的法則,而使萬物產生變化一樣。只有自身的內氣、外形這樣的按照天地陰陽剛柔的匹配至用,才是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能夠通往神明藝境,達到神化之功的正確道路。這就是老子所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這句話在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中的精義之體現。雖然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由古及今之繁衍流傳,各家的論述稱呼名目繁多,種種立論之言,貌似雜亂無章而不一,然通而觀之,細心咀嚼,沒有超越此論之宗旨的妙義的。明白了這層意思之內容,再繼續看下面具體變易的內容。就會一目了然了。不覺奇怪了。因為心有所知,便可循理而通了。
; E7 e: d( u, |5 m3 j# G f 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5 L2 Q; C" y. n' D& V; F) U, Z
首先從虛實角度立論,說明“內氣、外形”虛實的轉換變化。不練拳者,外形乃拙實而不通靈;內氣虛弱而不足以為“主”。然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就要對內氣之虛弱,變易為切實獨立之剛健的體;就要對外形的拙實,變易為柔弱無骨之體,進一步虛化其形質,逞全體透空的狀態。這就是“弄壺中之日月”的內功修練法的目的、意義。也就是“驅盡眾陰邪,然後立正陽”的內氣、外形“虛實變易轉化”的事實,“意氣君來骨肉臣”一句話,即是內氣外形虛實轉化變易方法的說法,又是內氣外形虛實轉化以後的主從關係。這就是“為虛、為實者易之”的本義。& j0 [: h0 Q7 P: R0 U8 e2 X$ _ j
為剛、為柔者易之
, }) e' ]5 j9 Z5 F 外形本剛硬拙實,不足為拳家所用,因其不能善變無形又無窮,必須由剛硬拙實變易轉化為柔弱無骨,具順從之德,方能至用。內氣柔弱,不足為拳家所用,因其柔弱不能健運不息,陽剛之性以為將帥,必須由柔弱渺小變易轉化為健運不息,陽剛之性,在體內獨立而不改,方可為將帥。此乃從剛柔角度立論,說明內氣、外形的剛柔轉化變易的,即“為剛、為柔者易之”的本義,這樣剛柔變易轉化後,內氣陽剛之體,外形陰柔之體,柔外剛中匹配如一,方能柔化剛發,“以柔用剛”以至用,方能達神明之藝境。9 B% @& f4 @: y/ p4 J* @
為靜、為動者易之+ u: z$ @* A4 s3 T; }$ Q- Y) p, Y
這又從動靜的角度立論,闡明內氣、外形動靜的主從關係和外形中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動靜主從關係。. P9 f: A" m: P$ D; L6 X
外形、內氣的動靜主從關係。一般的人之生活、工作、勞動,都是外形動而內氣靜的狀態。而拳術中的要求,外形靜而內氣動,這可從“內動不令人知”一句話中知道,內氣一動,外形從之,故攻防之中,外形從不妄動是真功夫。故形未動而氣先動,此即氣形動靜的主從關係,便於以柔用剛,以靜用動。
y3 N3 g/ ]4 i. O 外形中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動靜關係。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勞動習慣,腰脊不動為靜而四肢手足活動頻繁。可拳術中要求手足安靜,要隨腰脊之運動而運動,正拳訣云:“以不動之腰脊摧動動之手足”,就指的腰脊和手足四肢的動靜主從關係的。7 {* L$ y9 j5 Q' t; T
上述內氣外形為外形的動靜主從關係之法則,就是“為動、為靜者易之”的本義。
! h/ I2 l6 K3 U7 e; F0 M/ s 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 N7 \5 ~' J i1 G; m
高以下為基,下以高為用。頭者高以步足為基,步足為下,以頭之所用為用。0 p% R4 `3 L; K2 q
心氣在上為高,心下入丹田為用;腎氣在丹田為下,必升騰至胸、頭以為用。
. v3 f1 T% j+ ~ 身形長起,內氣沉降,則身形不浮而有根;身形矮落,內氣輕升至百會,則身形不重滯而靈。, N3 L. H' i" h: j7 g
上述三條內容皆“高下者易其升降”之本義。# i. R9 ~0 b' u! N
聽探之良知為先,順化之良能後行,然順化之中亦聽探者。則神緩而眼疾,心緩而手疾,氣緩而步疾,蓋因外疾而內緩,內心柔則勁勢剛。知體用之妙矣!此緩者,和緩而靜之謂也。故不會出現“心忙手亂”之病也。此乃以靜用動之意爾,此乃“後先者易其緩急”之本義爾。“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先後運動有了緩急的順序。則較技便有“後人發而先人至”了。
5 _, H0 X4 m! { q- v+ Y 順逆者易其往來。即內氣、外形有順逆匹配之法式。以外形論,出手乃為順,收手乃為逆,此手法攻防之順逆也。然與內氣配合,則攻手外出為順,此乃明攻防手與內勁匹配的順逆法了。此正是“順逆者易其往來”的自身動變平衡法則之本義爾。
* A( N/ u4 I7 j# W* |3 O 危者易之安。. i9 U) Y" R" Y& o3 v
原來武練法、橫練法,糊塗練法的用心耗精的後天尚力法,危害自身的健康,甚或生命安全的錯誤方法。經過“以神為主,以氣為充,形從而利”的修練,達到健身、技擊並行不悖的保證生命安全的正道之法式了。即先天尚德的無為法,此乃“危者易之安”的本義。
6 g$ s& l9 V+ r5 Z7 n 亂者易之治。0 V- u; ~' V2 p3 N X0 Q
由於氣貫周身,心逐氣穿,心能普照,虛實,剛柔、動靜的轉化變易,意氣君來骨肉臣,則自身由內至外,內主外從,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虛實相需,內外一貫,原來的烏合之眾,成為紀律嚴明的能征善戰之師,此乃“亂者易之治”之本義。( t1 R$ ?- G! Z. P
禍者易之福。6 k2 z6 P4 l; L4 K' B
以形為制,尚氣用力,神從而害的後天有為之尚力法,武練、橫練,糊塗練法,乃危害自身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的埋藏災禍之不良方法。就是依此而練、與人較技,因尚力而被人借,也埋藏著被擊敗的災禍。然通過變易轉化,成為先天尚德的無為法,以神為主,以氣為充,形從而利,順從為法,以靜用動,以柔用剛,柔化剛發,與人較技,舍己從人,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勝人在頃刻之間,取勝乃自然之事,用必打犯不傷人,故不結怨,將本爭鬥之結怨的禍事,變化為交朋的美事,此乃拳術練、用的“禍者易之福”之本義爾。0 i' {- [5 s2 z2 h" S8 c L* y
亡者易之存。
, _7 T' ^ v& I' U 尚氣用力的後天有為力法之外家拳法,乃是用心耗精亡身之途,變易為尚德不尚力的先天無為之巧妙的內家拳法,乃順隨為法,固精不動心而存身之道。此乃“亡者易之存”的本義爾。體現了“打拳原為保身之計”的宗旨。9 L& z9 k! r/ H' I/ e
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
: _, q- l8 P1 B6 }* @" z 氣者,文體也,內在功夫也,保命之根本。數者,技藝也,武事也,外在之技藝也,內氣,外形的功夫技藝,通過變易轉化,可使後天的尚力法,挽回成先天的尚巧法。此乃“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之本義。
; G7 p& [# S5 p6 B- v6 G 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復。: D, C. J. N# w( q; W1 S3 S
內氣、外形的變易,遵從天地之法則,可以易後天而複返先天。此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逆則成仙”的修練法則。即“弄壺中之日月”的內功法。“搏掌上之陰陽”的外技之修,內外雙修之複返先天無為的尚德的正道之法。此乃“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復”的本義。1 j1 a4 \: i" \. k- Y: G' _
何莫非易之功也。
# Q4 v, [9 b9 a; C( X 從開始的“弄壺中之日月”到“搏掌上之陰陽”的功果,無不是遵從“天人合一”之理論,變易自身內氣、外形。由後天複返先天的無為法。達到無為無不為之藝境。有哪一點不是《易經》理法的功果。有哪一項內容不是自己唯道適從變易的功果。:“易”之功大矣!此正是“何莫非易之功也”的本義。但“存乎於人”。
) Y J! v/ z/ T# e8 C) F 至若人身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0 h% @ U$ p% ?
大到天地,小到人身筋骨,只要遵照“天人合一”的事法,唯道適從,變易自己,知道“弄壺中之日月”的內功法,就可使自身的內氣、外形自然發生變易轉化,初期之內清虛,外脫換之基礎定矣。修之時久,則破七殼,返樸歸真,則“脫殼換相”,後天複返先天。筋骨自然變易,外形自然通靈透明,此正是“一點天清,二點地靈,三點神光九重天“的功成之正果。時至此則“搏掌上之陰陽”乃成易事,因已到神明藝境,具備神化之功。無形無象的寂感遂通的藝境。功夫至此,“至若人身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自然是不成問題的問題了。
# y4 @8 N* ^4 r: A/ M/ j 為當今習拳者想,就將此段論述較詳細的闡釋了一番,我認為凡能讀到此文的習拳者應仔細品味前賢之論述的精闢見解。自然能體會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練、體、用之精髓、真諦。在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時,就應順道而修,不會妄為了。這樣,才能健身、技擊並行不悖,功成時可“文兼武全將相身”。得此精髓者,應告之相識之拳友,以求共同進步,你有這樣的善心,何愁功技不精乎!所有拳譜皆可“以文觀法”,再求“以形鑒真”,可為通家了。# T& o2 Q: ^; ^2 {9 J2 t
* P" D# K; j0 a8 g
馬國興 書錄於北京; E/ c4 s* @0 L; j
2002年03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