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3|回复: 0

关于音韵学的参考资料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8 13: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音韵学的参考资料; A) }' N0 E* ?2 G
看到阿党与停云两兄关于音韵方面的论述,很有启发。本人忝为章黄后学,也曾作过一点点相关学习,但学得不好,很不好;仅就“入派三声”等问题进行过一点点研究,如今也全忘记啦,相当惭愧。" _( f  }& i) G% W. C: x; w
不过,喜国学之人,不可不知吾国音韵,尽管此学始步相对并不很早,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于自己不能谈出更有意义的话语,特转一篇知识性资料,给希望了解相关问题的书友参考,尤其送给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阿党通知参考。- k& l. N( R! a( s6 g( a, q  g
+ }% W& m. T# N& }
音韵学概说& C* p  x3 ]7 c( Y3 J9 V* E/ u
本节重点讲授音韵学与语音学,音韵学的功用,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 D7 A- J4 I0 _. G* V
一 音韵学与语音学1 O" J8 T5 @8 b1 Y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0 u, T7 ]# H, q9 Z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於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8 [6 G* r& b* b1 b(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在标音问题上,由於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惯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4 |+ R) j2 l) t9 }/ q! `- \$ q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o2 i! H0 P% P. |7 {; [' }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汉语音韵学相当於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著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自从语音学知识传入到我国后,研究汉语声韵系统,分析汉语声韵调的特点,探求古音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古音进行构拟等,都需要使用语音学知识,因此,语音学又可说是研究汉语音韵的基础和工具.
1 a1 E; \: S; G* _  Q! n
+ r# o/ q" H4 {3 D. x( D2 q3 O, v4 i二 音韵学的功用  x8 z. v1 O- Z1 K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 B8 K, P9 m' [(一) 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5 l1 z" p# R3 \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著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l* O7 l- S- d5 q4 s
(二) 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r' m1 E* x  k1 g: c) [, @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要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的书籍,都免不了要讲述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 `# `7 s& h* f$ ?9 g$ }/ b) \(三) 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_# h, h: d- E! V6 q4 G/ J' _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音说明问题.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杨树达,杨伯峻,周祖谟等.2 W# g" O* E% N( K" I& D
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通假字是随处可见的.所谓通假字,今天来看就是古人写别字.通假字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於它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写本字时才容易写成通假字(仿古另当别论).训诂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於语音在发展变化,有些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 _5 v/ X2 y3 Z( @$ r1 k《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x4 J1 _3 ?# h2 A8 R) B
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创始人"去解释都不通,显然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应为"勃". "佛"与"勃"的今音差异不小,一个声母是f,一个声母是b,一般人是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的;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韵部相同,而且声母也是相同的.怎麼会知道"佛"与"勃"的声母是相同的呢 这就涉及到音韵学上一个重要的结论"古无轻唇音".根据这一结论,上古没有f这类轻唇音,凡后代读作f的轻唇音上古均读作b,p一类的双唇音.由於佛,勃在上古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古人将"勃"写作"佛"就不足为怪了.
( W2 }0 m4 F1 j& Q8 z; U(四) 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 ?2 I: W/ k) Q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於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例如:
5 g1 N, Z+ J" f) ^7 T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1 X) m: `$ t* G
《诗经·郑风·子衿》二章
5 w/ ^* z7 k9 t+ p/ F) M# U这章诗今天看来并不押韵,不懂音韵的人会误以为它原来就不押韵,其实在先秦是押韵的."佩","思","来"三字同属一个韵部(之部),如果按照后面的拟音去读这章诗,其韵味马上就显现出来了.又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D& K7 U# d# e, W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2 v. j0 e2 f
这首诗今天看起来更不押韵,事实上在中古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中同属上声"马"韵.- e6 |; s" S/ W& q' {

7 _* }3 g9 ^9 U三 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 M  e* k0 z9 |! y
1.古音1)古代汉语语音.(2)专指上古(周秦两汉)音.$ c: w' s  ]2 K4 {
2.今音1)现代汉语语音.(2)专指《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3)专指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0 ^4 N- p/ u% j1 L2 R. V
3.音类: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类别.
* P3 @: X6 {6 O9 A- Y6 h5 Q/ }4.音值: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实际读法.
3 }% X# w0 f* Y5.双声:指两个汉字音的声母相同或相近.
: V- [; n* o/ S0 @+ t; ^) L( u6.叠韵:指两个汉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K& C: t. X% J8 A( x# x0 {7 Y& w
7.声母,韵母: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叫作声母(古人称之为声,纽,声钮或音钮),其余的音叫做韵母., I$ }9 L- n. q& l) `
8.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符号.(2)古人称声母的代表字为字母.
' Y# U/ [: v0 Y  p( W9.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声母系统的36个代表字.唐末守温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益6母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共同语标准音的声母系统.现列表简示如下:
  b8 r% O* l' l$ S: C# S10.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母音或半母音,因常介於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
8 n3 x8 f0 ?! k3 C( U$ j& w11.韵腹:指韵母的主要母音.- t' P# A2 u6 X( u% p; K  U
12.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 t1 y5 x$ l3 ~% ?4 Q
13.韵1)指韵母.(2)指主要母音,韵尾和声调相同的音韵类聚., h! g& {8 j) d) g: P
14.韵目:韵书中韵部的标目,也就是韵部的代表字.8 c  R* i  \& P
15.韵部1)同"韵"(2).(2)指主要母音和韵尾相同的音韵类聚.7 E- U  z1 q1 y- Y; ~: q0 l1 K
16.韵摄:等韵家把主要母音和韵尾相同相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之为韵摄.
/ k0 ?& ~( m6 f8 ?( N2 b17.韵脚:韵文押韵的字.; P* h4 @( y( m. v% E) |
18.阴声韵:以母音收尾或是没有韵尾的韵母叫做阴声韵.; h- K6 b* ^" {8 ~6 ^9 R
19.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叫做阳声韵.' M" `' r# i& q& x! H! w
20.入声韵:以辅音[-p],[-t],[-k]为韵尾的韵母叫做入声韵.8 l( n0 p4 u" ^" w, s
21.阴阳对转:指阴阳入三类韵母的相互转变现象.% d5 G! c0 j: Y0 t0 a! ?1 O) v
22.等韵和等韵图:用"等"的概念来分析汉语的语音,就叫等韵,研究等韵的学科就称为等韵学.等韵学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分科,是中国传统的语音学.用等韵的学理来研究和分析古代汉语语音而制作的图表,就叫做等韵图(一般简称为韵图).
' j% _# G, e* a0 N23.呼:(1)宋元学者按发音时嘴唇的圆展情况把韵母分为两类——不圆唇者为开口呼,圆唇者为合口呼.(2)明清学者把韵母分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类,合称四呼.
8 X# q6 x# l: i1 k5 {7 g24.尖音:声母z,c,s跟 i,ü或i,ü开头的韵母拼合成的音节叫做尖音.
' M1 N; o& B2 g( b25.团音:声母j,q,x跟 i,ü或i,ü开头的韵母拼合成的音节叫做团音.
4 e' n8 R# S. R26.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声,去声,入声.
% y* M! M' O( M2 `- l8 w+ u27.舒促:"舒"指四声中的平声,上声,去声三种声调;"促"指"入声".
5 X: |% G$ N9 _28.阴调:同阳调对言,阴平,阴上,阴去,阴入等声调都总称阴调.一般说来,现代普通话或方言读阴调的字,来自古代清声母./ M! V6 B9 a4 I3 w
29.阳调:同阴调字对言,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等声调都总称调.一般说来,现代普通话或方言读阳调的字,来自古代浊声母.
( C; h, S" d: {* G( Q30.直音:用同音字注明音读.其形式即"某音某".8 Y4 j- b3 @5 M. e
31.反切:传统的注音方法之一,用两个汉字为一字注明音读,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如"改",古海切,取"古"的声母,"海"的韵母及声调(上声),拼读成"改"字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 12:35 , Processed in 0.0298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