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0: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斧声烛影疑云重重, q2 ]( |0 Q, w& c
  * G( _9 c% \( a0 Y% @# O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朔风凛冽,大雪飞扬。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便听见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宋太祖才解衣就寝。
, p0 r6 ]) }3 t" k8 W  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开创者太祖忽然离奇驾崩,年仅五十岁。5 W8 E5 s0 j9 T5 e8 _
  
4 l  F$ N9 M4 g  这是历史上称为“斧声烛光”的其中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出自宋代文莹的山林老僧名为《湘山野录》的书里。
; u0 h! H, {4 [' u5 F( o  5 T( }% A) H0 [
  事实上,在官修的宋史上,关于赵匡胤之死,都是语焉不详的。《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两句简单的记载。一句是“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另一句是“受命于杜太后,传位于太宗”。! [; l  h: y& s$ K8 _
  官修宋史语焉不详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与自宋太宗赵匡义以后的北宋皇帝都是由太宗一支人继承有关。这些人既不愿说清事实,又不好胡编历史,最妙的办法就是绕过去。
4 w5 m, ^7 {+ \/ D; k( z  那么,开宝九年,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赵匡胤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 }) m$ c+ M! W3 Q+ G6 _1 W  首先,我们看《湘山野录》里的第一句“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这显然就出现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宋太祖突然召赵光义入宫?而且时间是深夜。有什么重要的密事非要这时候谈?
8 [( }5 \6 T# ]) a1 X+ f/ A, g+ m& W  再看后一句,“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这里也有两个疑问,一是二人深夜见面,难道就仅仅是为了喝酒?二是,即便是只为了饮酒,为什么要屏退左右侍从?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有重要密事要谈,到底是什么事呢?( H; y/ a. }' [  c% m
  接着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什么是“柱斧”?并不是用来砍人的斧头,而是一种可以把玩于手中的文具类用品,形状似一支轻巧的如意。由玉或水晶制成。君主一般用这东西在图纸上勾划,拿在手中正合适。
7 H3 B* q# h: H, w  宋太祖不是长臂猿,他要拿“柱斧”这玩意儿戳地,就得蹲下身来。这就更奇异了?两个人喝着酒,怎么就忽然拿“柱斧”戳地呢,还发出清晰的“嚓嚓”声?一边戳还一边喊“好为之,好为之。”关于这句话,有的解释是“好做”,有的解释是“好好干”。  |, I1 w! j$ U+ C% s
  做什么?干什么呢?
- d* c8 t7 X9 o. s   - |: w& j$ Z- @" M. K) @5 ^8 h
  由于这些诸多疑点,便有了赵光义毒死兄长一说。尤其是“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样一幕——赵光义在酒里下了毒,赵匡胤喝下,毒性发作,他顺手抓起“柱斧”戳向赵光义,但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于是身子一软蹲下,也可能是倒下或趴下,手里还拿着“柱斧”在地上痛苦地戳着,口中喊道:“好为之,好为之。”而赵光义惊慌离席起身,本能地躲避。. o  _) b2 [  R) }9 b- |
  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形,赵匡胤在说“好为之”这句话的前面,前面笃定有一段赵氏兄弟间的谈话。谈话内容会是什么呢?应当是赵光义请求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传给自己,当然,这请求中带着威逼。赵匡胤犹豫愤怒间,毒性发作,这一刻他感觉生命走到了尽头,万般悲悯无奈地说:你当继位吧,你好好做,好好干。" o: B0 P# G% y! Q
  我要说的是,这一幕并非是空穴来风的主观臆想。从“斧声烛影”事件前后,就可以得到一些依据。
$ i" _8 `  N. ^$ S+ ~  
: v! a5 o( U% ^" D8 o% i1 t: V/ d  首先说说赵光义,他在开封府担任府尹,长达16年。在这之中他培养了自己的大批党羽,在他的旗下,有精通吏术的宋琪、有能言善辩的程羽、有文武双全的贾琰。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而且赵光义本人礼贤下士,善于交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所以他的势力不仅大,而且在朝中是根深蒂固。
' \$ u; R' ^3 z  到了开宝九年,公元976年3月的时候,朝中的群臣爆发了“迁都之争”。赵匡胤认为以开封作为国都,地理位置虽然不错,然而地势不险,不易防守,容易四面受敌。于是有意迁都洛阳。虽然两地各有利弊,但在赵匡胤看来,迁都洛阳是利大于弊。
" q; ^  ?5 {, Q- h2 K. c4 [+ w* N  大臣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譬如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谏就认为:开封得运河漕运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每年从江淮运来百万斛米供给京师数十万军队。而且东京根基巳固,不能动摇。1 ~0 V9 G+ ^4 k/ x+ Z% V; p
  赵匡胤却不听从,他认为开封城中所需物资全仗水路由外地运送,万一开封被围,后果难以想象。
) S3 O9 ?' ~5 W8 \/ L  P" Z: T# Z  看起来,赵匡胤已经下了决心迁都。而这时候,而这时候也反对迁都的赵光义说了一句微言大义的话:“在德不在险。”
$ t; e2 x; e" Q, ~* N8 K. G& _1 m  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赵匡胤听了这句以后,默然无语。晋等到王赵光义出殿后,他居然对左右大臣说:“晋王的话不错,然而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必尽敝。”4 d% i* s) ?9 F
  于是,迁都计划没有成行。
) s6 I' Y: y2 D  ; W7 U! x) x2 N* q$ ^, h" v' M
  赵光义一句话就能说动赵匡胤,是他在赵匡胤心目中的地位极重极高,还是这句话本身就含义深刻,合情合理呢?两方面原因都有。
2 @$ J- V" H6 u+ {8 _# V) ^% ^  我们来看看“在德不在险。”这句话的出处——此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的重要观点。
4 y2 D" x3 g% T1 _- y  据《史记》载:有一次,魏武侯携吴起乘船渡河。行至中流,魏武侯一边欣赏着两岸险峻山峰一边说:“多么坚固美好的山河呀!这不正是魏国得以巩固的根本吗!”( M, P; n! w* {, D% P7 J0 e3 ?
  吴起立即回答说:“国家政权巩固与否,其根本原因在于施德政而不在于天险屏障。古代的三苗王国左洞庭(即洞庭湖)右彭蠡(即鄱阳湖),但因为他不修德义,而被夏禹所灭;夏桀的都城左河济(河指黄河,济指济水),右泰华,伊阙(春秋时周的关塞,地势险要,在今河南洛阳南)在其南,羊肠(即羊肠坂,在山西境内)在其北,可谓固若金汤,但由于他实行暴政,被商汤所取代;殷纣王所居的国都左孟门(即孟门山,在太行山东),右太行(即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山东境内)在其北,大河(即黄河)经其南,但因为他为政残暴,而被周武王所杀。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如果您不施德政,船上的人们都会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了吴起的一番话,十分感叹。' r$ U) e! z9 o- t/ M2 ]3 z
  
/ b+ l& V$ p5 w5 @$ I2 a8 {  由此可见,赵光义的“在德不在险。”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他说出这样一句话,倒不是为赵匡胤着想,而是出于自己的忧虑。因为一旦迁都,他的势力肯定就会被削弱。不管赵匡胤迁都是否有这个目的和深意,他都会对此忧虑。他要保持住自己的势力,这说明他有继位当皇帝的野心。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事实上,在“迁都之争”6个月后,这位赵光义就由晋王变成了皇帝。这就要说到“斧声烛影”事件之后的发生的事情——
  i" |1 y8 D: h( P2 ~5 ?2 `  据《续资治通鉴·卷八》记载: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回去后,到了凌晨,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入宫。而王继恩却去了开封府请赵光义。到了地方,看见程德玄站在府门外。这又是一个疑点。注意时间,此时是凌晨,程德玄怎会站在开封府门外?他显然是在等什么人的到来。有一点必须说明,程德玄是赵光义的心腹,他精通医术。! q( A! }( X9 ^3 ~
  王继恩看到程德玄后,露出了惊讶地表情,接着二人对话——  e: u; t- U8 F& _) T
  王继恩问:“你怎会在这里?”# ^2 Q- K% U$ `7 Y
  程德玄答:“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在我家大门口唤我出去,说是晋王召见,但我出门一看,没人。反复三次,确实没人。我担心晋王生病,就来开封府探视,刚到门口,就瞅见您了。”
8 k. ^/ D* m6 |; ?  4 d4 Y7 B7 k0 e3 @' O* L; ^
  请特别注意这两句对话,程德玄说:“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在我家大门口唤我出去”。然而,接着又说,没看到呼唤的人。那么,这个“人”是否存在,只有程德玄自己最清楚。二人这番对白,想表明的是,双方只是偶遇,而非事先约定。欲盖弥彰。这里有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赵光义早就收买了王继恩。虽然宋朝没有宦官干政的现象,但这并不能低估宦官的身份。赵光义素来与内侍大臣关系密切,而王继恩是个审时度势的人,在诸君的候选人中,他知道赵光义的实力的超强的。如果他帮助赵光义,便有机会获得拥立之功。所以,他违背宋皇后的懿旨,直奔开封府。
4 H* N2 O; l( m; ~8 ^0 W# }  
$ X8 c/ m5 ~3 _& B  王继恩和程德玄念完台词后,一同进入开封府,去见赵光义。此时又出现一个极大的疑点——凌晨时分,赵光义居然还未就寝。这无疑说明他在等待大事的来临。他听说兄长赵匡胤暴亡,立刻作惊异状,犹豫着不肯前往皇宫,提出要和家人商议。如此紧要的大事,又是危急关头,和家人商量什么呢?家人又不能参与朝政。很明显,赵光义在作秀,他边说边走进内室。
" C6 t4 ~1 j! |- T% q  这时候王继恩着急了,他说了一句话:“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了。”这句话完全暴露了实情。“时间久了”是指什么?宋皇后派他出宫,久不见他回,必定派其他人去召皇子赵德芳。其次,“恐怕被别人抢了。”这个“别人“是谁,“抢”什么?这个关头,王继恩口中的“别人”除了赵德芳还会有谁呢?除了“皇位”还有什么可以抢的呢?
6 s. e3 M5 y% J/ d( {" q  再其次,“抢”的意思就是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赵光义早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和计划。这句话,也可以进一步推断,王继恩是赵光义在宫中的耳目,早已被收买。此刻他惟恐生米煮不成熟饭。( G  u' t. j1 o8 G
  同时,王继恩这句话也透露了另一个事实——据《宋史·程德玄传》记载,王继恩是带着宋太祖的遗诏来找宋光义的,这显然是个漏洞,如果是这样,王继恩就不会说出“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了。”的话了。关于这一点,在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中,也只说是王继恩自己决定去找晋王的,没有提到遗诏一说。) y; I' I) |. c* i3 r+ Q, ?5 r0 Z
  5 a' k( j( T! O; U& r4 \4 _
  在王继恩的催促,赵光义等三人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到了皇宫殿门外,王继恩请赵光义在外稍候,自己去通报。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说完就与赵光义一同闯入殿内。1 i6 ]) R9 R! B$ l6 ~# E# n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了,开口问:“德芳来了吗?”
  p+ v# K- L  R: v: f% q6 k# {3 c  王继恩回禀:“晋王到了。”5 M' ^7 D, y- R0 a. d3 I+ Z
  宋皇后晕眩。此刻,赵光义已出现在她跟前。25岁的宋皇后,虽然是个年轻的皇后,但出身名门,位主中宫,多少了解一些政事,心里知道,一切都完了。她哭着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这句哭诉中有一个顶要紧的词——“官家”。这个词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对皇帝的称呼。“三皇”是指伏羲、女娲、炎帝,“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N, i7 C1 l- R- V5 ~, ^  p  宋皇后这样说,就是承认赵光义做皇帝了。0 T( c/ X: |- {& k7 X; a
  赵光义什么反应了,他故作悲伤,泪流满面地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
$ k( N# d' {) V6 d; w+ u# x  
' B& V6 |- N6 A9 n) J9 d) w  至此,赵光义抢在侄子赵德芳之前登基为帝。而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从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另外几个疑点,和赵光义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都不能不让人猜测和推断,所谓“斧声烛影”之谜,就是赵光义精心策划毒死兄长赵匡胤的一桩谋杀案。) [$ C; t  b* N* u& ]
  
6 H  m4 k$ f0 `+ ?8 V' M" s  疑点一,既然赵光义已经买通了宦官王继恩,为何又要程德玄在府门外等候?是为了和王继恩街头吗?不,他另有打算。我们知道,这个程德玄是精通医术的,赵光义毒杀赵匡胤离开宫中时,赵匡胤即便毒性已发作,但还没有咽气。因此,赵光义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一旦赵匡胤不死,他还可以带上程德玄前去,以医治为明再次下手。
6 [1 X* w  N  ]3 q+ ]; [& b  $ {5 ?1 T$ e$ G* ?2 e3 d8 J
  疑点二,赵匡胤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并且屏退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7 X, c9 r- l$ x' |
  为什么突然召赵光义,这一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可以推测,那么有一种可能——不是赵匡胤夜里召赵光义入宫,而赵光义主动求见,才应召前去。这时候,他刚从洛阳回来,便开始实施他的谋杀计划。他携带准备好的毒药到了宫中,在对饮中趁机将毒药投到赵匡胤的酒中。赵匡胤之所以屏退左右侍从,并非是要和赵光义独饮,而是有重大秘事要和赵光义交谈,这个秘事,最大的可能就是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
* D7 J$ F& \; X3 G% N/ u9 ?  
: B7 H- s& J) H2 d& o  再看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的一系列举措。
. g% K/ L  L( J  |4 N- B9 c$ F" h. W  5 T' A! d; j( ~" F5 r
  举措一:是我们熟悉的“金匮之盟”。太宗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的遗命——在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自己的遗命。据说当时太祖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汲取教训,他日帝位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诏,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  f7 ]( r* S# d5 S
  太祖听完这番话,哭泣叩拜。杜太后便让赵普将自己的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 i4 [+ e9 c4 G4 L- ~2 ]  这个“金匮之盟”,年代久远,充满迷雾。兄死弟及皇位并没有先例,赵光义当皇帝名不正,言不顺。然而,他既然当了皇帝,也就掌握了篡写历史和引导舆论的权利。因此,所谓的“金匮之盟”,很有可能是赵光义的杜撰。
( x/ C- A+ g, E. a8 h2 G- i1 a  在看后面的举措,更加深了关于这一点的推测。
+ W) }6 j3 X- I; y  
7 k6 i& w* s+ T+ P7 B/ T% s  举措二:赵光义一即位,立即诏赵普入朝,任太子太保,在京师供职。6 i2 ~' D' j5 s1 Q
  
* d: N; U0 I/ l  举措三: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后,先是大赦天下,以弟弟赵廷美(即赵光美,为避讳改名为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与赵光义的子女并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也都加官晋爵。显然,这是在刚刚登基、根基还不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安抚人心、消除动荡之举。! \0 R8 l4 ^* X. J
  ) x' ^1 }- A# w& R$ {
  举措四: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而根据惯例,新皇帝即位,都是次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为什么宋太宗打破常规,将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呢?这愈发说明他心怀鬼胎,要抢先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
7 S! l# [) H8 e  ^  
' ]- z) a- J; |/ k: x* F8 q+ S! n+ A  此外,关于“斧声烛光”中,赵光义毒杀兄长赵匡胤的动机问题。有一种观点,并不认为赵光义并不是因为夺取皇位而杀死赵匡胤的,而是另有原因——为了花蕊夫人费氏。这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宠妃,精通诗词,才貌兼备。后蜀被宋灭后,孟昶与花蕊夫人都被俘虏,押送到开封拜见宋太祖。七天后,孟昶暴毙,有些史家认为是被宋太祖毒死。宋太祖趁机将孤苦无依的花蕊夫人收入宫中。因为久闻花蕊夫人才名,宋太祖要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吟道:“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颇有骨气。反而让宋太祖大为倾倒,封花蕊夫人作了妃子。
; s8 M7 ?% U% c$ b; ?9 s* u" q" b  花蕊夫人入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宋太祖这才未追究。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从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 o( z( ~" h8 [- D
  赵匡胤迷恋花蕊夫人费氏,从而懈怠政务。赵光义多次向赵匡胤进谏,而赵匡胤置若罔闻。于是,赵光义在随赵匡胤到后苑骑猎,花蕊夫人侍驾随行时,赵光义引矢瞄准走兽,突然回弓引满而射,花蕊夫人一声惨叫,当场毙命。- ~4 r& s7 K) y: }
  所以,赵光义不可能在宫中调戏花蕊夫人,更不可能被哥哥赵匡胤发现,提起斧头将之砍死。
$ N# h! v: V: n  因此,如果扑朔迷离的“斧声烛影”的事件,就是赵光义毒杀赵匡胤;那么,就只存在一个动机——赵光义要夺取皇位。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0: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大案:暗杀史量才
3 s7 s9 D. B2 L, @9 m- S$ \  
& y1 Y' y" ^  j2 o  
: T0 @& }. u( q5 I2 A" @6 M% \  1
) R8 h8 }" l! g5 i% B  * P$ i8 h  h7 ]  ?, U
  史量才没想到,1934年11月13日下午是他的死期。这位当年中国第一大报《申报》的掌门人,在乘坐汽车从杭州返回上海,途经海宁境内翁家县属第四区博爱镇附近时,突然遭到枪手狙击。车里还有他的夫人沈秋水、儿子史咏赓和侄女沈丽娟、以及史咏赓的同学邓祖询。
- \* c8 b4 p2 L& ]$ Y2 F  
# q: G4 W  r/ s3 B8 w' ~' H3 Y& u  当时,杀手乘坐的是一辆老式别克轿车,横在路当间,假装在检修。等待史量才的汽车开来。看到前方有汽车拦在路中,车里的史量才叫司机黄进才放慢速度,车即将停下时,前面的那辆车门突然打开,杀手手持洞穿力超强的驳壳枪和强力式************跳出来,对史量才的是汽车一阵扫射。坐在前排的司机黄进才和史咏赓的同学邓祖询被当场击毙。史量才父子、以及沈秋水、沈丽娟四人跳车分头逃跑。身材高大腿脚灵便的史咏赓很快钻进小树林,杀手在后面连开二十余枪,均未命中。$ U" D% i# N+ n9 q: Z7 s
  史量才体制虚弱跑不快,慌乱中躲进附近的一间茅草屋,杀手追来,他又从屋子后门逃出,躺在一个干涸的小水塘中。本来史量才可以就此逃过一劫,但是,此时出现一个现场目击者,这人又聋又哑,扛着一个锄头,应是当地的菜农。这人看到史量才躺池塘里既疑惑又好奇,就站下来看。史量才怕自己暴露,挥手让这人走开,这人不走反而嗷嗷乱叫。他这一叫,引起了领头杀手的注意,他一边叫着“在这里”,一边朝史量才连开数枪,其中一枪击中史量才头部。
  |/ W9 }- f# y* ?2 ]! w) M  沈秋水跌伤,侥幸逃脱,沈丽娟中弹轻伤。
; G' L% K8 }! p- r  
! A+ V  J: ~4 D  p8 D- m  这就是史量才被刺杀的案发现场全过程。现场目击者,除了那个聋哑人外,还有另一个目击者。这个人叫顾双法。当年13岁。2006年夏天,顾双法在接受上海电视台《档案》节目专访时这样说:“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死了,就躺在水塘里。一棵树的下面。塘里水很浅,他侧身躺着,头上戴着帽子,穿了一件长衫,我们叫长衫,就是老式的袍子。人蛮瘦小的,泡在水里,被枪打死了。”
4 c9 |' Z* x$ t  
$ y/ D0 Z/ p4 ~$ U! S5 }' A  2 |# C; I7 R: N/ E
  28 q% M+ u, w) V1 `) M- g  ?
  
9 S+ U9 w7 N* ^  此案轰动国内外,舆论哗然。蒋介石吊唁史量才的家属,同时下令,江、浙两省,沪、杭两市缉拿凶手,悬赏大洋一万元,并责成浙江省主席鲁涤平限期破案。& l: x1 e! F/ _3 Z# ~! B$ t
  鲁涤平得到命令后,立刻展开调查。
5 @) B/ m' |- _% ~  被害人史量才,名家修。原籍是江苏江宁。1880年1月生于松江泗泾。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创办女子蚕业学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任上海《时报》主笔。1912年与张謇、应德闳、赵凤昌等人合资购进《申报》,史量才任总经理。同时,史量才还拥有《时事新报》的全部产业和《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
& F4 g* G& S# f% w& ^( z5 l  很显然,史量才是一个报业巨子。他突然遇害,民众要求缉拿凶手的呼声很高,大家更想知道的,当然是史量才的死因。% c; i3 v- Y0 w
  为了回应民众的呼声,1934年11月15日的《大公报》和11月16日的《申报》分别刊登了“蒋委员长电令,严缉史案凶犯”的消息。# H$ ~4 V: i* ]. p! d: I
  
+ S& w( s, \9 _  杭州警方出动大批警力赶到案发现场,想从中找一些线索,欲将目标锁定杀手所乘坐的汽车。可是没有查出线索。只能从其他方面打开突破口,那么先得确定史量才被杀一案的凶手动机,是仇杀,情杀?8 v4 p+ G3 G$ V$ i- V
  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6 m6 z) Q2 Y7 h2 \3 Z& e; X+ R' w  首先说仇杀。( k6 ^( R2 h+ x( S2 s7 h; k
  史量才的确有一个仇人,就是原《申报》主席子佩。在史量才接办《申报》后,这个子佩留任做经理。两个人反目成仇,而且还到公堂上打官司。在子佩眼里,史量才是个人忘恩负义的小人。因此,不能不说,子佩有伺机报复史量才的企图。
$ v% d: W1 l' n  然而,有一点要注意,史量才遇害当天所乘坐的轿车,是一辆自备防弹保险汽车。如果不是洞穿力超强的驳壳枪和强力式************,根本打不穿。并且,杀手人数众多。一个《申报》的经理能雇佣到这么专业的杀手么?
6 c' d8 Y7 i3 F% z2 l3 b5 ~9 |  如果不是子佩复仇而杀死史量才,那么幕后操纵这次暗杀的凶手还会是谁?4 h8 n; }7 ]1 U2 [$ y
  接着说情杀。) p! w/ A, J% S
  这种可能新更大。得从史量才的夫人沈秋水说起。这个沈秋水不是个正经女人。她原名沈慧芝,是四马路迎春坊花翠秦的养女,从事的工作是性交易。 ( n, `& V  |, o! i
  史量才常去迎春坊打茶围、做花头,就结识了沈秋水。什么叫打茶围和做花头呢?打茶围也叫打茶会,旧就是到妓院品茗饮酒取乐;晚清民国时期的高等妓院被称作长三书寓,在书寓放酒请客就称为“做花头”总而言之,就是嫖娼、吃喝玩乐。
3 A% _* I' E* l% a+ K8 u+ _  不用说,这沈秋水是风尘女子。可史量才看上了她,有意娶她进门。不巧的是,当时松江泗泾的第一大富户钱友石也瞧上了沈秋水,而且早已为沈秋水从良花了一大笔钱。钱友石得知史量才对沈秋水有意后,非常愤怒,你史量才想加塞儿,名门儿也没有啊。因此,史量才为娶到沈秋水很下了一番功夫。这之中,多亏他的好朋友张竹平斡旋。张竹平同时也是钱友石的智囊。他劝钱友石不要为难史量才,还说大丈夫何患无妻妾。并且,还为钱友石寻觅另一个美女,是潮州籍的江苏候补道梁某外室之女。钱友石这才把沈秋水让给了史量才。
6 M! [4 O8 o7 d$ S: D+ I  史量才好不容易得到了沈秋水,被窝还没暖热,沈秋水却又被另一个男人夺去了。这个人就是陶骏保,虽是一介武夫,但也读过书,识文断字,早年就读的学校是南京陆师学堂,后来当了南京第九镇宪兵司令。此人不是一只好鸟,做为两江总督端方的密探时,曾经屠杀过很多革命志士。
( H! Y, s& |5 k0 m5 V0 h$ i  据说,这个陶骏保是沈秋水接待的第一个嫖客,他喝的是头锅水,比钱友石还早认识沈秋水。如今听闻沈秋水杯史量才弄走了,就去索要。他是不讲理的,带着全副武装的卫士就上门抢夺。史量才哪里争得过,只能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陶骏保将沈秋水拉走。沈秋水这一去,就再无音信。
9 n' O% \$ D" @6 e( l- t+ ^1 d) g  
4 O7 b& t* M. j  时间一晃,到了1911年12月13日这一天,陶阿保突然被枪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20: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3
4 E6 g0 U. ]- |/ \  , i1 h! r9 p. r1 h, J+ n; e
  
( B6 V: R" c$ x  v4 h4 u5 w% c  时间一晃,到了1911年12月13日这一天,陶阿保突然被枪杀了。5 y. c& m2 y, J8 j0 _
  因为他在第九镇进攻南京雨花台时,中途截留由上海运往南京的枪械弹药。导致来革命军大量的伤亡。这是一起很恶劣的罪行。/ g" c; Z/ }6 T5 }3 d2 S5 x
  陈其美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公推为沪军都督。12月13日他以“讨论进军北京问题”为名,在都督府中接见了陶阿保。陶阿宝一到,陈其美立刻命人关上府门,把陶阿宝捆绑成粽子,接着就宣读他的罪状。陶阿宝知道难以逃脱,就大呼冤枉,但无济于事。最终,没有经过军法会审,陶阿宝就被枪毙了。
& E+ }, j  H( D+ V+ o" f  执行枪决的人是沪军都督府卫士对兼侦缉队队长郭汉章。他在都督府大堂枪毙陶阿宝,遇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情况——俗话说猫有九条命,这陶阿宝厉害,居然连挨了十三枪才毙命。
- X7 L: ?; H- Y9 g& X3 O  8 e' T- Z& Z) y8 U& `) r* T: y
  陶阿宝死了,我们再说沈秋水。有一种说法是她在陶阿宝被枪杀前,就已经回到了史量才身边;另一种说法是在陶死之后,她才回到史量身边。, K* l7 f) a; S* s
  《史量才与沈秋水离合缘》一书中叙述说,沈秋水带回价值100多万的钱财首饰。恰巧,这时候史量才正在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用沈秋水带回的钱财,开了两家钱庄,一家金铺,一家米行,还收购了《申报》。3 d* _2 [  X( K& L  M5 S: a
   这一叙述是基本可靠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报业中有这样一句话:“说中国报业必说《申报》,说《申报》必说史量才,说史量才必说沈秋水。
+ |9 \/ u* X6 }+ P* l  x  沈秋水其实在回到史量才身边之前一直叫沈慧芝,后才改名为“秋水”,意思对史量才望穿秋水。
( Y% {, f- o' b8 q2 E  0 T6 \5 x- t0 n/ V; y
  这沈秋水卷走了陶阿宝死后留下的大笔钱财。他的后裔能不伺机报复吗?这种为先人报仇的可能性肯定存在。因为,案发当日坐在车里的不单是史量才一个人,还有沈秋水,杀手的主攻目标会不会是沈秋水而不是史量才呢?经过调查,陶阿宝确实也有一个后裔。他是真正的凶手吗?这里面存在几个问题。
: d6 l  o6 s0 `# Q. q  第一,陶阿宝的这个后裔,就读于某航空学校,有姓名、有地址,很容易就会暴露和被捕,他会如此鲁莽行事吗?
0 D, B) w7 S' y+ h6 @" b! y+ ^  第二,案发后,蒋介石下令,江、浙两省,沪、杭两市缉拿凶手,悬赏大洋一万元。如果陶的后裔是真凶,为什么一直没有捉拿归案。  [0 j! K/ P. O! b  b% n: Y/ |1 d
  第三,史量才的家族在史量才被杀后,为什么没有一直追究下去?
& U# |7 X! k$ M% R* z  % J2 j/ I2 k& f# p( S$ [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史量才一案的主办案人,浙江省主席鲁涤平。介绍一下这个人的背景——
; V+ d2 v, I$ ^  此人生于1887年出生,湖南宁乡人。) j) x2 H& z5 P/ L
  16岁入湖南兵目学堂。辛亥革命时,任湘军四十九标排长、队官、督队官,参加援鄂之役,升第三营管带。民国成立后任团长。; X( K+ ^! g& g2 }4 q: W  h
  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驱逐傅良佐、张敬尧的战役,任第一师第三旅旅长,后升第二师师长。& W  R5 K9 b# s1 X; B
  1923年通电拥护孙中山,奉命援粤,任湘军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升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后兼任第四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 ( a; y4 W0 x2 ?% R
  1928年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清乡督办,次年,任湘鄂“会剿”总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对湘赣革命根据地进行“会剿”。次年任武汉卫戍司令,调江西省政府主席。1 D! o$ r$ K. O4 P
  1930年12月,积极“围剿”中央苏区,任南昌行营主任、“围剿”总司令。
' n" s( e0 B+ \: x/ c/ M) i3 B0 s  1931年战败后,调浙江省政府主席。
( K, q3 {( U* q; w) e& I- z  % X  c& D, g: B- u# e
  这样一个人物,自然是很有能力。在接到蒋介石限期破获史量才一案的命令后,他带病对此案展开调查。并且,已经查出了一些线索——他查明,凶手乘坐的汽车是从浙江警官学校里开出的,刺杀史量才后,这辆神秘的汽车又返回学校。车牌号被扔在了西湖苏堤滩上。根据这一重要线索,鲁涤平接着调查浙江警校的校长,查这个的身份和社会背景。1 f0 `% p3 C: T0 A7 S
  然而,正当案子显露出一线明朗,渐渐靠近真相的时候,令所有人惊愕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史量才一案的主办案人,突然猝死!
/ V' t3 [% m, ]  在1935年2月的各大报刊上,出现了一条消息——鲁涤平“脑充血中风病逝”。更令人惊异的是,死的还不只是他一人。鲁涤平死后,紧接着,他的爱妾沙佐安又莫名其妙得跳楼摔死了。
$ O) Q: R0 T# {; A& M9 g$ i. _  
1 e% V/ h* u4 j. q2 N  这两个人突然死亡,让史量才一案更加扑朔迷离。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2: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宋小帝王残暴实录( {& z: k1 V4 q0 z2 N
   
2 K; `3 |: H/ j- {# M  南北朝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经169年。这之中,有24个皇帝。仁慈的明君凤毛麟角,其余的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性情残暴。他们的残暴连五胡中的暴君们都相形见绌。/ b- z5 Y9 ?/ Z2 f
  就拿刘宋时期的一位小帝王刘子业来说,这孩子16岁刘继位。别看年纪小,残暴和淫乱大大胜过成年帝王,也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1 E4 T7 D, d! D4 H; |( W* r1 [  先说他手上的血案一桩——屠杀叔祖。5 o& W2 X0 {: v+ b6 x
  刘子业继位以后,疑心重重,认为他的叔祖刘义恭会会谋夺他的皇位。于是,他亲自率军,把刘义恭和他的四个儿子一齐杀死。杀死还不解气,又对他们进行肢解,剜出内脏,挖掉双眼,然后把这些零碎的器官泡在蜂蜜里,取了一个小食品的名字,叫“鬼目粽”。
9 n$ G  N& \* f8 i  实际上,刘子业不光是对刘义恭不放心。他对所有叔父都不放心。既然如此,不如一网打尽。刘子业索性把叔父们全部囚禁在宫中。这些给刘子业当叔父的人可倒了血霉了。他们在宫中不是养身,而是挨打。刘子业毫无来由,随心所欲的对他们进行殴打,兴致来了,把他们当墩布,在地上拖来拖去。7 N6 I, f, j+ F: L; q5 B
  其中有三个叔父,刘彧、刘休仁、刘休祐。这三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体型肥胖,臃肿如水桶。这可让刘子业找着好玩的了,他命人特制了一个竹子编的大笼子,把这三个胖叔父都装进去,还给他们封号,封刘彧为“猪王”,刘休仁为“杀王”,刘休祐为“贼王”。
! R1 L- P+ J* M$ _$ S2 c- b8 G7 V  对于“猪王”刘子业特别看重,每到饭点儿,他就叫人脱去刘彧的衣服,让他赤身露体像猪一样去木槽里吃食。
1 q( K! _/ A# O. i: j# l  
' z6 A0 b/ R* P( X2 s  毋庸置疑,刘子业是一个标准的虐待狂。他疯狂地折磨刘彧,兴味索然了,便打算要把他杀掉。之前,有一个官员的妻子怀孕,刘子业突发奇想,把这妇人接到宫中,当众宣传,如这妇人生下男孩,就封为太子。这个巨荒诞的做法让人敲破脑袋也想不通。这事儿还没完,刘子业又蓦然大怒,叫人把刘彧绑起来,抬到厨房说要“杀猪”。他的另一叔父刘休仁性情懦弱,一直向刘子业献媚讨好,看到刘彧危在旦夕,他赔着笑脸对刘子业说:“猪今天不会死。”
& c# u  B/ |: o% N  刘子业更为愤怒。刘休仁接着解释说:“要到皇子降生时才杀猪,猪才会死。”
# e( I0 x: L6 ~+ i% @  听了这话,刘子业转怒为喜。这才放过了刘彧。5 B. z; ]. h) }, u2 M1 O
  
- U6 {: i* O& `+ C5 y  B% e) s5 f  刘子业的暴虐触目惊心,而他的荒淫却更胜一筹。在帝王淫乱排行榜中位居首席。
" F( q3 c& t4 A8 d/ I8 f) v  刘子业淫乱到什么程度呢?首先说乱伦——他把自己的姐夫杀掉,然后将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召入宫中,与之同宿。山阴公主和弟弟玩腻了,还不满足,说陛下六宫万数,妾只有驸马一人,太不公平,还请陛下体恤。
$ G* _+ C$ B, B, B5 [7 `) ~  刘子业觉得这话有道理,就给山阴公主物色了30多个面首,供山阴公主轮流取乐。这么一来,刘子业倒闲着了。他对山阴公主说,我遂了你的心愿,可是,如今的后宫佳丽没有一个胜过姐姐,我想与你交换,可每次都无虚席。你也得替我物色一个替代者,让我取乐才好。
# s; A- M- `0 W  y1 R% S- A& x4 Z  山阴公主想起了漂亮的新蔡公主。这新蔡公主是刘子业的姑姑,是宁朔将军何迈的妻子。无论从哪种关系,刘子业都不应当占为己有。可荒唐透顶他全然不顾,将新蔡公主留宿后宫,一连度过几个晚上。
& r, [0 C& F  I+ K  
, ]0 L$ W: f, m2 U! C5 e) C7 [, d  宁朔将军何迈不见了妻子,自然要寻找。刘子业就想了个法子,说新蔡公主患病暴死。还命人把一口棺材台给何迈。何迈打开棺材一瞅,里面果真有一具尸体。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这尸体不是新蔡公主。而是刘子业用药毒死的一个宫女。何迈当然能认出来,心里知道这是刘子业干的,于是暗中挑选刺客,密谋等到刘子业出游的时候,将他捕获囚禁然后废掉,立世祖第三子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可这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人告了密。刘子业就派人诛杀了何迈。
  P) h3 t: o- z7 u  
/ q6 N/ K8 l) U: w% s  刘子业与亲生姐姐乱伦,霸占自己姑姑,这还不够。他还把所有的王妃公主全部召入后宫中,命令自己的左右亲信,轮流奸淫他们,刘子业观看现场直播。  G4 B4 G+ }" W- i
  如果王妃公主中有不顺从的,刘子业就抽打一百皮鞭。他的婶母江妃就因为不从,刘子业不仅打她,还杀了她的三个儿子。
/ A& Q0 [8 r7 B2 b5 V' Y  有时候,刘子业实在没得玩了,就叫一个宫女在院子里裸奔。
3 x: N4 N( r+ M3 Z0 W( T  9 V8 o% B: Y; \# I9 p+ Z+ k
  刘子业是极度疯狂的,疯狂的人常做噩梦。他夜里梦见有宫女要杀他,白天就咨询女巫,女巫说皇宫里有鬼。刘子业就手拿弓箭到处射鬼。就在射鬼这一天,刘子业被砍死。
% P" k# J9 |/ M8 i9 B  砍死他的人是皇宫里专门管理衣服的宦官寿寂之。在他追砍刘子业的时候,刘子业一边逃跑,一边叫着“寂寂”。这“寂寂”是什么意思?也许是刘子业向寿寂之求饶,或者向别人呼救,说寂之要杀他,由于情急吐词不清,又在跑动中,“寂之”听上去就像“寂寂”。
8 P. R& x$ d+ w, j  刘子业毕竟是个孩子,终于还是被寿寂之,死于刀下。死的时候17岁,当了一年的小皇帝。
' Y5 v' l) P  ^/ g  + @5 \3 C- m6 M9 l( ]/ K
  刘子业死后,刘休仁、刘休祐等立刻将侥幸不死的刘彧拥上皇位,史称宋明帝。刘彧遭受过刘子业太多残暴的虐待,按理说,他应当仁慈一些。不,他的凶残一点不仁慈。他一登上皇位,就开始屠杀。他把自己哥哥刘骏的28个儿子全部杀掉,甚至连救过他性命的刘休仁也杀掉,他逼迫刘休仁服毒自尽,并胡乱给他定了个罪状,说刘休仁图谋叛乱。
6 B, n8 C) C. b6 m- a4 |. L  登上皇位后的刘彧也很淫乱,但他身体很差,骨瘦如柴,到后来就卧床不起了。这时候,他的儿子刘昱还很小。刘彧考虑,如果自己一旦有所不测,儿子是没有能力亲政的。皇后必定会临朝改制。而皇后的哥哥王景文势必就会当上宰相。若是如此,儿子的皇位是坐不稳的。刘彧当即就决定赐死王景文。' K9 y( B0 S6 k7 l' r# t
  
4 V. U" b/ L: s5 z" `8 E  王景文死得很从容。接到刘彧的书信时,他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到信中内容后他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下棋。等到下完,他才告诉客人信的内容——皇上赐我自尽。于是,王景文服毒自杀。, P) O4 [; H9 _* J, K3 j+ A) `
  9 Q$ M5 x( c# N6 k# E$ K
  刘彧死后,泰豫元年,公元472年,他的儿子刘昱继位。这一年刘昱才10岁。别看年纪小,他的残暴比起当年17岁的刘子业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4 }& o* O1 i6 \9 k0 A' C: m  刘昱这孩子很聪明,心灵手巧,他会裁缝衣服,还懂乐器,什么东西一学就通,就是不会当皇帝。他不喜欢呆在皇宫里,喜欢到穿越市井,和走卒贩夫们混在一块儿。那些人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发生纠纷就辱骂他。一开始,刘昱觉得很新奇,但不久以后,他内心残忍一面就暴露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彧死后,泰豫元年,公元472年,他的儿子刘昱继位。这一年刘昱才10岁。别看年纪小,他的残暴比起当年17岁的刘子业来,有过之而无不及。0 n+ x& q; L) H' ^, X; Q% t% V6 p
  刘昱这孩子很聪明,心灵手巧,他会裁缝衣服,还懂乐器,什么东西一学就通,就是不会当皇帝。他不喜欢呆在皇宫里,喜欢到穿越市井,和走卒贩夫们混在一块儿。那些人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发生纠纷就辱骂他。一开始,刘昱觉得很新奇,但不久以后,他内心残忍一面就暴露出来了。4 v& B5 G( A: K5 L' H; Z/ o
  他开始杀人,而且是亲自动手。这使他很有快感,譬如对于造反的头目,他就亲自脔割,就是一刀一刀慢慢割,最后将人杀死。他再出宫门到街市的时候,就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他的随从都佩带刀枪,他经过的地方,全部戒严,来不及躲避的,无论是人还是牲畜,全都格杀勿论。只要他出现,整座建康都城就像坟墓一般沉寂。: z/ N. Q. G* ?* G
  人命在刘昱眼里连草芥都不如,杀人完全随心所,或曰:爱好。2 l: G% R  I7 H# X, c& E
  其中死的最冤枉的是他的亲信孙超,这一天刘昱闻到孙超口中有刺鼻的蒜味,为了验证孙超确实吃了蒜。刘昱命左右两人将孙超拉住,自己用刀将孙超的腹部刨开,他只是要看看孙超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蒜头。. o$ `, I4 j8 r$ }8 I3 ~8 J+ f
  孙超死后不久,刘昱又亲自带人到大臣孙勃家里抢劫金银财宝。孙勃家里正死了人,在居丧。见这小皇帝来了,知道要遭祸,就奋不顾身扑上去揪住刘昱的耳朵,叫骂:“你比桀、纣还坏,日后难逃屠戮!”% c  g4 L6 y# H8 q0 q
  刘昱恨死了孙勃,身为大臣居然敢揪他这个皇帝的耳朵。自己一定要亲手杀死他。于是脔割。4 ?4 t5 W  r& d, T) ?) A
  6 r$ O& ]1 O8 I. j' R' t
  自此,刘昱杀人上瘾。几天没杀人就跟得了抑郁症似的,闷闷不乐。为此,太后多次训斥劝导他。他怀恨在心,打算让太医煮毒酒将太后鸩杀。身边的亲信劝他,太后死了,你要以孝子的身份搞葬礼仪式,很烦很累,就没时间出去玩了。刘昱这才打消了毒死母亲的念头。1 u" X4 m$ _8 U1 t% T- ]1 y! @
  更令人发指的是,刘昱连婴儿和孕妇都不放过。他率领兵士去杀大臣的时候,看到大臣家眷怀中的婴儿,就拿出随时带在身上钉铁锥,将婴儿开膛破肚,取出粉嫩滑腻的肠子,剁成肉酱。还有一次,在禁卫领军府,中领军萧道成正在睡午觉,刘昱见他挺着个大肚子,就想用箭去射,觉得很有意思。随从急忙劝阻说,大肚子固然有趣,可是皇上一箭把他射死了,以后就没得玩了。刘昱认为随从言之有理,就改为草箭去射,一箭正中萧道成的肚脐眼。刘昱拍手大笑。可他哪里知道,就因为这个事儿,让他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2 s0 V1 P# M3 T; T  r  萧道成怀恨在心,决心要除掉刘昱这个祸害。于是,一个叫杨玉夫的卫士在刘昱睡觉的时候,砍下了刘昱。使用的凶器就是刘昱平常杀人用的佩刀。杨玉夫拎着刘昱人头,将他献给了萧道成。& I. l1 V" F! z& Y
  这一天是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H0 A8 B- r# {, _/ b, m
  
- D9 B7 @- R* v  为什么刘宋这两位小帝王如此残暴?这要追溯到孝武帝刘骏马那里。那时候,南朝王室骨肉相残的暴虐就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的兄弟都如此残忍,何况杀别人。
% B4 n' S7 ?. \: n  刘骏在位短短十年,就先后杀了他的弟弟南平王刘铄、武昌王刘浑、海陵王刘休茂和他的儿子刘诞。刘诞在大明三年,公元459年时,任南兖州刺史,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市。孝武帝刘骏因为猜忌他,就派出大军围攻广陵。破城以后,刘骏下令屠城,把城中5尺高以上的男丁,全部斩首。死者多达数千人。城中的全部女人则作为军赏,分赐给屠城有功的将领充当奴婢。
; l& @9 [, u7 }4 J7 W  孝武帝刘骏死后。刘子业继位,骨肉相残的丑恶剧继续上演。刘子业未死前,曾派人拿了毒药去杀他的弟弟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刘子勋当时才10岁。江州的军事政治权利实际上都掌握在江州长史邓琬手里,邓琬起兵反抗。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2: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小越残暴:刘宋帝王骨肉相残
6 e# T( {3 P' o# N# R; ]  # W! U% S  ~5 G, z+ @, I
  南北朝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经169年。这之中,有24个皇帝。仁慈的明君凤毛麟角,其余的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性情残暴。他们的残暴连五胡中的暴君们都相形见绌。8 Y$ }0 @- C* F) G' d% Z5 y( O  b
  就拿刘宋时期的一位小帝王刘子业来说,这孩子16岁刘继位。别看年纪小,残暴和淫乱大大胜过成年帝王,也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 }3 U$ W( C7 v+ i0 ?3 r6 W$ @  先说他手上的血案一桩——屠杀叔祖。: l7 f  Y9 n% Q2 N3 Q
  刘子业继位以后,疑心重重,认为他的叔祖刘义恭会会谋夺他的皇位。于是,他亲自率军,把刘义恭和他的四个儿子一齐杀死。杀死还不解气,又对他们进行肢解,剜出内脏,挖掉双眼,然后把这些零碎的器官泡在蜂蜜里,取了一个小食品的名字,叫“鬼目粽”。
: |5 \; n  I9 U# _  实际上,刘子业不光是对刘义恭不放心。他对所有叔父都不放心。既然如此,不如一网打尽。刘子业索性把叔父们全部囚禁在宫中。这些给刘子业当叔父的人可倒了血霉了。他们在宫中不是养身,而是挨打。刘子业毫无来由,随心所欲的对他们进行殴打,兴致来了,把他们当墩布,在地上拖来拖去。
: b) x) |8 a# Y* C) ~  其中有三个叔父,刘彧、刘休仁、刘休祐。这三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体型肥胖,臃肿如水桶。这可让刘子业找着好玩的了,他命人特制了一个竹子编的大笼子,把这三个胖叔父都装进去,还给他们封号,封刘彧为“猪王”,刘休仁为“杀王”,刘休祐为“贼王”。
& x* J+ |2 z& F6 V  对于“猪王”刘子业特别看重,每到饭点儿,他就叫人脱去刘彧的衣服,让他赤身露体像猪一样去木槽里吃食。
0 A6 m" h5 a0 q" {" a, O1 f5 f" F" \  # I5 m. S0 G% Q, a7 n
  毋庸置疑,刘子业是一个标准的虐待狂。他疯狂地折磨刘彧,兴味索然了,便打算要把他杀掉。之前,有一个官员的妻子怀孕,刘子业突发奇想,把这妇人接到宫中,当众宣传,如这妇人生下男孩,就封为太子。这个巨荒诞的做法让人敲破脑袋也想不通。这事儿还没完,刘子业又蓦然大怒,叫人把刘彧绑起来,抬到厨房说要“杀猪”。他的另一叔父刘休仁性情懦弱,一直向刘子业献媚讨好,看到刘彧危在旦夕,他赔着笑脸对刘子业说:“猪今天不会死。”
+ l6 P- ^9 H- A$ Q. F  刘子业更为愤怒。刘休仁接着解释说:“要到皇子降生时才杀猪,猪才会死。”
6 G6 D+ B1 D/ [- N! Q9 g  听了这话,刘子业转怒为喜。这才放过了刘彧。) u+ f0 q: K' l8 j9 O
  
, I8 H3 O( X) Q5 ?  刘子业的暴虐触目惊心,而他的荒淫却更胜一筹。在帝王淫乱排行榜中位居首席。7 `4 g/ J: }; b5 y
  刘子业淫乱到什么程度呢?首先说乱伦——他把自己的姐夫杀掉,然后将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召入宫中,与之同宿。山阴公主和弟弟玩腻了,还不满足,说陛下六宫万数,妾只有驸马一人,太不公平,还请陛下体恤。
$ D3 ^; r/ M0 M0 h; O9 ~9 J  刘子业觉得这话有道理,就给山阴公主物色了30多个面首,供山阴公主轮流取乐。这么一来,刘子业倒闲着了。他对山阴公主说,我遂了你的心愿,可是,如今的后宫佳丽没有一个胜过姐姐,我想与你交换,可每次都无虚席。你也得替我物色一个替代者,让我取乐才好。
( Q+ p5 I! u& D; {5 a  山阴公主想起了漂亮的新蔡公主。这新蔡公主是刘子业的姑姑,是宁朔将军何迈的妻子。无论从哪种关系,刘子业都不应当占为己有。可荒唐透顶他全然不顾,将新蔡公主留宿后宫,一连度过几个晚上。0 a2 T% Q3 r/ c; ~2 ~  ?) `
  宁朔将军何迈不见了妻子,自然要寻找。刘子业就想了个法子,说新蔡公主患病暴死。还命人把一口棺材台给何迈。何迈打开棺材一瞅,里面果真有一具尸体。可这尸体不是新蔡公主。而是刘子业用药毒死的一个宫女。何迈当然能认出来,心里知道这是刘子业干的,于是暗中挑选刺客,密谋等到刘子业出游的时候,将他捕获囚禁然后废掉,立世祖第三子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可这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人告了密。刘子业就派人诛杀了何迈。
, c" j5 |8 |- u; R. o" [* D  
+ A4 G$ \8 l9 ]* p* @. n9 N  刘子业与亲生姐姐乱伦,霸占自己姑姑,这还不够。他还把所有的王妃公主全部召入后宫中,命令自己的左右亲信,轮流奸淫他们,刘子业观看现场直播。; f& l& m5 h: Y! u& t3 K
  如果王妃公主中有不顺从的,刘子业就抽打一百皮鞭。他的婶母江妃就因为不从,刘子业不仅打她,还杀了她的三个儿子。
! v6 i  X, H; b& w3 u  有时候,刘子业实在没得玩了,就叫一个宫女在院子里裸奔。
1 y2 _) ?3 K+ p( U  b  
1 T9 s* N4 x' Q/ ?1 ]$ ~& t  刘子业是极度疯狂的,疯狂的人常做噩梦。他夜里梦见有宫女要杀他,白天就咨询女巫,女巫说皇宫里有鬼。刘子业就手拿弓箭到处射鬼。就在射鬼这一天,刘子业被砍死。
8 |2 @4 V/ ]* N+ u! Q9 _  砍死他的人是皇宫里专门管理衣服的宦官寿寂之。在他追砍刘子业的时候,刘子业一边逃跑,一边叫着“寂寂”。这“寂寂”是什么意思?也许是刘子业向寿寂之求饶,或者向别人呼救,说寂之要杀他,由于情急吐词不清,又在跑动中,“寂之”听上去就像“寂寂”。9 H3 |; l% W/ O* o% A: V5 s
  刘子业毕竟是个孩子,终于还是被寿寂之,死于刀下。死的时候17岁,当了一年的小皇帝。
5 ^1 V$ `: i, i+ j1 _7 m  
2 j" A% Q, M* {) }/ v  刘子业死后,刘休仁、刘休祐等立刻将侥幸不死的刘彧拥上皇位,史称宋明帝。刘彧遭受过刘子业太多残暴的虐待,按理说,他应当仁慈一些。不,他的凶残一点不仁慈。他一登上皇位,就开始屠杀。他把自己哥哥刘骏的28个儿子全部杀掉,甚至连救过他性命的刘休仁也杀掉,他逼迫刘休仁服毒自尽,并胡乱给他定了个罪状,说刘休仁图谋叛乱。
  ^- F& _# @5 _& c  登上皇位后的刘彧也很淫乱,但他身体很差,骨瘦如柴,到后来就卧床不起了。这时候,他的儿子刘昱还很小。刘彧考虑,如果自己一旦有所不测,儿子是没有能力亲政的。皇后必定会临朝改制。而皇后的哥哥王景文势必就会当上宰相。若是如此,儿子的皇位是坐不稳的。刘彧当即就决定赐死王景文。/ ]2 y) A; b( A9 U2 r4 w' a7 I) S
  
8 Q2 a+ {3 p& u9 m2 p' o  王景文死得很从容。接到刘彧的书信时,他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看到信中内容后他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下棋。等到下完,他才告诉客人信的内容——皇上赐我自尽。于是,王景文服毒自杀。/ W/ t7 J2 T' L. a! o9 J3 d
  
- G$ @2 i5 P, ~9 a2 F+ V  刘彧死后,泰豫元年,公元472年,他的儿子刘昱继位。这一年刘昱才10岁。别看年纪小,他的残暴比起当年17岁的刘子业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B" ^9 r; w) D7 Z
  刘昱这孩子很聪明,心灵手巧,他会裁缝衣服,还懂乐器,什么东西一学就通,就是不会当皇帝。他不喜欢呆在皇宫里,喜欢到穿越市井,和走卒贩夫们混在一块儿。那些人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发生纠纷就辱骂他。一开始,刘昱觉得很新奇,但不久以后,他内心残忍一面就暴露出来了。
/ V) u& C2 r& Z0 z  他开始杀人,而且是亲自动手。这使他很有快感,譬如对于造反的头目,他就亲自脔割,就是一刀一刀慢慢割,最后将人杀死。他再出宫门到街市的时候,就不像以前那样随意了。他的随从都佩带刀枪,他经过的地方,全部戒严,来不及躲避的,无论是人还是牲畜,全都格杀勿论。只要他出现,整座建康都城就像坟墓一般沉寂。
2 @$ d2 F" N: l. s# L, p  人命在刘昱眼里连草芥都不如,杀人完全随心所,或曰:爱好。/ C# r7 g& u8 ?  e# U% ~
  其中死的最冤枉的是他的亲信孙超,这一天刘昱闻到孙超口中有刺鼻的蒜味,为了验证孙超确实吃了蒜。刘昱命左右两人将孙超拉住,自己用刀将孙超的腹部刨开,他只是要看看孙超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蒜头。
& H9 y  ^7 Z2 Z1 t; j7 q4 w  孙超死后不久,刘昱又亲自带人到大臣孙勃家里抢劫金银财宝。孙勃家里正死了人,在居丧。见这小皇帝来了,知道要遭祸,就奋不顾身扑上去揪住刘昱的耳朵,叫骂:“你比桀、纣还坏,日后难逃屠戮!”
  z  }; i& Y! e- c  刘昱恨死了孙勃,身为大臣居然敢揪他这个皇帝的耳朵。自己一定要亲手杀死他。于是脔割。0 h9 g' I$ y& M/ n4 k
  0 ]' q. ^& k7 R, T- @$ \5 R
  自此,刘昱杀人上瘾。几天没杀人就跟得了抑郁症似的,闷闷不乐。为此,太后多次训斥劝导他。他怀恨在心,打算让太医煮毒酒将太后鸩杀。身边的亲信劝他,太后死了,你要以孝子的身份搞葬礼仪式,很烦很累,就没时间出去玩了。刘昱这才打消了毒死母亲的念头。
9 {8 S( A7 D9 v4 r8 R& u; m) m  更令人发指的是,刘昱连婴儿和孕妇都不放过。他率领兵士去杀大臣的时候,看到大臣家眷怀中的婴儿,就拿出随时带在身上钉铁锥,将婴儿开膛破肚,取出粉嫩滑腻的肠子,剁成肉酱。还有一次,在禁卫领军府,中领军萧道成正在睡午觉,刘昱见他挺着个大肚子,就想用箭去射,觉得很有意思。随从急忙劝阻说,大肚子固然有趣,可是皇上一箭把他射死了,以后就没得玩了。刘昱认为随从言之有理,就改为草箭去射,一箭正中萧道成的肚脐眼。刘昱拍手大笑。可他哪里知道,就因为这个事儿,让他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8 H0 o* S% T0 R$ i3 y. X4 C& T  萧道成怀恨在心,决心要除掉刘昱这个祸害。于是,一个叫杨玉夫的卫士在刘昱睡觉的时候,砍下了刘昱。使用的凶器就是刘昱平常杀人用的佩刀。杨玉夫拎着刘昱人头,将他献给了萧道成。
# {9 H5 d2 W% @8 Q! b  这一天是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2 z" X! D6 q+ l# l. \7 g5 z) d: L  - G2 f  z& a" A% n
  为什么刘宋这两位小帝王如此残暴?这要追溯到孝武帝刘骏马那里。那时候,南朝王室骨肉相残的暴虐就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的兄弟都如此残忍,何况杀别人。
4 f0 v1 L! P0 t, z* O3 G- G  刘骏在位短短十年,就先后杀了他的弟弟南平王刘铄、武昌王刘浑、海陵王刘休茂和他的儿子刘诞。刘诞在大明三年,公元459年时,任南兖州刺史,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市。孝武帝刘骏因为猜忌他,就派出大军围攻广陵。破城以后,刘骏下令屠城,把城中5尺高以上的男丁,全部斩首。死者多达数千人。城中的全部女人则作为军赏,分赐给屠城有功的将领充当奴婢。4 J. G- @% B* o- G- t: L& ~1 L
  孝武帝刘骏死后。刘子业继位,骨肉相残的丑恶剧继续上演。刘子业未死前,曾派人拿了毒药去杀他的弟弟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刘子勋当时才10岁。江州的军事政治权利实际上都掌握在江州长史邓琬手里,邓琬起兵反抗。刘子业死后,刘彧即位,为明帝。邓琬则在寻阳,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市拥立子勋为帝。子勋的两个弟弟,一个是荆州刺史,一个是会籍太守,他们都起兵响应。1 e& w& d* W# S/ t
  因此,这就爆发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以明帝刘彧为首的文帝系诸王和以晋安王刘子勋为首的孝武帝系诸王的统治阶级内战。明帝一方面遣将在晋陵,今天的江苏常州市和义兴,今天的江苏宜兴一带,击败了会籍方面的北上军队,最后并进军浙东,俘获了刘子房,结束了东战场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就专门对付长江中游的军事压力。战争胶着在鹊州一带。由于明帝方面的将领张兴世等在贵口窃取江州方面的粮米三十万斛得手,使西军十万人不战自溃。明帝很快就攻下了寻阳。杀了年仅十一岁的刘子勋,接着又攻下江陵,杀死刘子 ,以及孝武帝的其余十二个儿子,一个不剩。4 ^9 g: R+ f+ {+ N
  
) A" {2 d  ~. |" ~4 B2 j/ a6 N  在刘宋王室骨肉相残的过程中,参加内战的镇将入幽州刺史刘休宾、兖州刺史毕众敬、徐州刺史薛安都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等,纷纷投降北魏,把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拱手送给敌国,淮北失守,淮南就变成了前线。在“烽鼓相达”与“兵火相连”的情况下,据《宋书·后废帝纪》“天府所资,唯有淮海”的淮南地区,也弄得“民荒财单”。8 t' f3 r, G! N- \
  北魏进军青、齐时,就把青、齐一带的人民,全部掠作奴婢,分赐给百官,称为“平齐户”,可见王室内战,遭殃的还是南朝人民。8 p7 W* w$ Q& H" o/ M
  再说明帝,自己受着刘子业的迫害,几乎被杀,但到了他自己大权在握的时候,不但杀尽了孝武帝诸子,还把自己仅存的五个弟弟也杀掉了四个。公元472年明帝死后,他的儿子刘昱继位,明帝仅存的一个弟弟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于公元474年5月起兵,率众二万,骑五百,轻兵急下,直捣都城建康。幸亏右卫将军萧道成指挥城防军队,坚守台城,并派黄回、张敬儿等诈降于刘休范、乘机杀了刘休范,才挽回了危局。
2 H; B9 W; ^( P4 i9 d, M0 k: k  建平王刘景素为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看到朝政混乱,权利旁落,想举兵夺取政权,不幸兵败身死。9 q/ ]+ i) J1 e
  公元476年,在刘宋王室内部倾轧的浪潮中,大权集中到中领将军萧道成手中。4 [! h/ `! W: Z4 |2 E; P
  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的骨肉相残,刘宋帝王们怎么能不残暴,在他们施暴时,带有仇恨,也带有孩子式的恶作剧。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2: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文帝失踪疑案
- b' [3 H1 q, j' T& ^( _+ C  
9 r3 L/ m, P  M( u  Z5 ]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
) W2 @" c, o  m$ b  这一天,燕王朱棣统领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来到皇宫时,惊异地发现,整座皇宫已是一片火海。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更想不到的是,建文帝也不知去向,他失踪了。这位皇帝使用的宝玺,也同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g# {$ i6 Q4 Z% S' Y8 z* o
  常见的观点,也就是正史的记载,建文帝是在宫中自焚而死。在后来,燕王朱棣登基,成为明成祖后,他给朝鲜国王写了一封诏书,书中说:“不期建文卫权奸逼胁,阖宫自焚。”8 Q* d; y- _* _3 v
  可是有两点很奇怪。首先,太监们在火灾现场的灰烬中反复搜捡,只找到了马皇后和太子朱文奎的遗骸。而建文帝的尸骸始终没有找到。其次,建文帝使用的宝玺下落不明。9 ?5 k$ s% B* m- ]
  这个建文帝是死是活,若是死了,却不见尸,若是活着,那他上哪儿去了呢?! V$ ^) s5 v8 A9 ]4 L1 \
  
+ R: _# A* a- ?6 k  i/ T; M* a0 U  先说说建文帝这个人。他叫朱允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故,朱元璋为了避免出现兄弟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惨剧上演,他就立朱标的长子,也就是朱允炆为皇太孙。
# x3 U( u1 d: ?6 U# K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是学习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大封同姓王,巩固朱姓天下。封了多少呢?看一个记录就知道——
5 ]( g( `( V; A0 L- P$ S5 L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分封第一批皇子9人。( r, _, O, w1 _, ?! \( K. A$ m1 k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分封第二批皇子5人。* {- r0 W0 y& j% c3 v1 Y# q
  洪武二十年,公元1391年,分封第三批皇子10人为王。/ T0 Q7 R* e6 H% Y
  至此,朱元璋诸子全部被封为王。这些诸王驻守各地军事、经济重镇。其中有9位分别镇守西起甘肃,东到辽东的广阔地域,称为九边。具有很厚的实力。尤其是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最有权势。他招兵买马,铸钱养民,手里掌握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g" h# F8 _6 ^* k5 \
  皇太孙的叔叔们对朱棣很不服气,但因为父皇在上,只好隐忍不发。
$ }5 C9 k# h( a- Z. c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无疾而终,他在遗嘱中称赞皇太孙朱允炆处世聪明,恪守孝道。同时,朱元璋叮嘱诸位大臣尽心辅佐这位皇太孙。他还强调,封地的诸王都驻守原地,不用赴京会葬。, c! s2 S0 w' w7 F# R
  同年闰五月十八日,朱允炆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建文元年,史称建文帝。& P2 d5 m7 s  \
  
4 j7 ?% ?6 ]( m# d  登基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以太祖朱元璋的遗诏为由,禁止诸位王叔入京。当时燕王朱棣已经到了淮安,听到这个诏令,只得转回北京。之后,在诸王方面,有了传言,说有人想挑拨皇帝和诸位王叔的关系,于是,诸王们惶恐不安,开始日夜操练兵马。+ |$ m0 H7 d* l. A
  朱允炆很紧张,他向心腹大臣兵部尚书齐态请教对策。得到的对策只有一个,就是削藩。先逐步削除诸王的武装,剪除燕王朱棣的羽翼,再集中力量消灭燕王。
; S  M* B5 P0 _; w( A5 H  
/ f  Z" X. [! T9 k- }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6月,建文帝开始实行削藩,首先废除了燕王同母所生的弟弟周王的王位,将之贬为平民,发配到遥远的云南。这之后的一年之内,建文帝又相继废除了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燕王知道,下一个就是自己,早晚的事儿,因此他积极备战。
# _0 a% N: y6 v( C2 P$ I  燕王朱棣也确实有夺取皇位和天下的野心。不但有心,且有实力。他手下兵多将广,武器精良,更牛的是,他还有个足智多谋的高僧兼能臣的姚广孝,为他出谋划策。# w1 ~: E! Y! U# V, t2 v  ^  N
  明太祖朱元璋周年祭的时候,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熙、朱高燧到南京参加典礼,尚未返回北京,考虑到儿子的安全,朱棣不敢轻举妄动。他写信给建文帝,以自己生病为由,请求放还儿子。建文帝的智囊之一黄子澄认为,如果放还燕王的三个儿子,可以消除燕王的疑心,而后出其不意一举擒之。% k3 v( a. w' |/ f+ E6 u
  建文帝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6 q. v4 @! J4 [' P) v, m& u+ X6 g1 J+ J
  , |- v5 @5 W/ `- `
  燕王没想到儿子能如此顺利地返回北京,喜出望外。认为是上天的庇佑。很显然,建文帝的决定是错误的,他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消除燕王的野心,而且还使燕王再无后顾之忧。
. T& U6 W, `4 r9 D3 z; H' x% Y3 r  # T% [- L; ^' C5 u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十一月,建文帝派工部侍郎张昺任北平布政使司,谢贵、张信掌管都指挥使司,控制燕地兵权,监督燕王行动。
5 x! w. n1 ~8 w1 U% O0 [1 [% F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3月,燕王府小官倪谅告发燕王府将领于谅、周铎。两人被押解到南京正法,建文帝下旨斥责燕王不法。朱棣为掩人耳目,假装得了疯病,在大庭广众屡屡出丑,但这一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由于燕王府长史葛诚告密,张昺等人了解了全部内幕,建文帝决定抢在燕王之前动手。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张信投向燕王,泄露了朝廷的全部计划。) k1 X  f& t! r, k" I9 d
  * [2 [$ S. k8 m0 L7 N0 c$ R
  同年7月4日,燕王借口身体康复,大宴宾客。这次宴会,可以说是明代的“鸿门宴”。席间燕王将张昺、谢贵以及告密的卢振、葛诚等人全部擒杀。足足花了三天时间,燕王朱棣才平定了北京城。接着,他以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齐态、黄子澄为由,打出靖难得旗号,废除建文帝的年号,续称洪武三十二年,设立完备的中央机构,打这儿起,靖难之役正式开始。3 U. i, X% L9 V& j* `& Q# n3 b9 U
  7月24日,建文帝以“伐燕”诏告天下,把军务全权托于齐态和黄子澄。这里要说明一点,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中央军事力量大力削弱。因此,建文帝“伐燕”战争一开始就节节败退。虽然战场上硝烟弥漫,建文帝却醉心于在深宫和老师方孝孺探讨周代礼制,按《周礼》更改官职,搞得朝廷上下不得安宁。/ K5 k5 E% S5 t  }3 B6 C
  由于这两个因素,建文帝不败是不可能的。* b8 m; y6 u- ]: a1 q
  1 y1 h7 {% M' `# y8 q* p# ]- _
  经过4年的战争,燕王朱棣理所当然的获得了全面胜利。他进入南京城的皇宫后,建文帝就不知去向。如果建文帝已死,必有陵墓。朱棣也曾做祭典建文帝的表面文章,可是后人都不知道建文帝的陵墓在哪里,连明代皇帝也搞不清楚,明末的崇祯帝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建文无陵,从何处祭典?”
; Q; K. D: K/ _  那么,这个失踪建文帝,真的是自焚,把自个儿烧得连根毛都找不着了么?必须说明的是,关于“自焚”,只是正史的记载。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南京城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要自杀,但在左右亲信的劝说下,他改了主意,决定逃跑。于是,他剃掉长发,穿上僧衣,化妆成和尚,从地道逃出了皇宫,从此浪迹江湖。% e5 ~4 I. Q7 y9 p* P! c
  4 ^6 L( I+ x2 F# r; ~* W$ e1 P8 d" P; D
  朱棣登基后,也感到如果建文帝还再世,对他的皇位是一种威胁。所以,他多次派心腹大臣四处查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在随行使团的官员中,就有锦衣卫的人员,这显然有暗中察访建文帝的用意。一个事实是,明成祖朱棣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重新造册登记,对僧人进行了一个总调查。
% b# j2 N( j; w7 c4 ^  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还派人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四处搜寻建文帝的下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前后持续了二十余年。% B- S. W, R. ]: @
  有现代学者考证,当年建文帝出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山鼋山普济寺内,后隐匿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病死于此,葬在庵后的小山坡上。' _) `. M5 H! v9 c) W
  
, S: u8 ^" X3 M: a* C8 k  由此可见,关于建文帝失踪一案,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两种。' e: o; J( ^4 i) l. L5 A
  ' e4 ?) P: B2 e& b) a3 S6 [
  关于自焚说。《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来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从灰烬中找到建文帝烧焦的尸体,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事后,朱棣备礼以葬建文帝,遣官致祭, 辍朝三日。近人孟森等学者持建文帝自焚说。
0 Z3 Y; a. e# V# A7 ]" G  但是,《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因为朱棣就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宗实录》所记的建文帝自焚事,就有很多人持怀疑的态度。由于永乐朝的政治高压、文网严密,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记载。天顺、正德朝之后,严峻的政治环境有所好转,关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开始多起来。 % _& j% {- L) V* x
  $ k1 r% B/ H! n- B: r7 g
  万历二年十月,12岁的神宗曾向 张居正问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 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 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传闻已经入天子耳中,而且这时谈论建文帝出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关于建文帝出亡一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最具有代表 性。他认为建文帝并为自焚,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 . f  }  u/ m1 d2 I& i
  
+ T, h+ B6 T) x" w  野史与民间也更倾向于建文帝出逃的说。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当然,民间的说法多少反映了百姓对建文帝的同情。
8 E5 t6 R  M5 q) S& Q/ j  因此,这两种说法都不是最终答案。就连清朝编修《明史》的时候,明史馆中诸史臣即对此意见不一。撰写《明史·恭闵帝本纪》的徐 嘉炎认为建文帝未死于火,而是逊国外逃。而同在明史馆的著名学者朱彝尊则相信《明实录 》的记载,认为建文帝已死于火。于是,正如我们所见,《明史·恭闵帝本纪》便有如下的表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看来当时谁也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只好选择这种折中的意见。 $ O4 @: [# C2 p5 w, t
  
% K% D; {2 D8 ]5 Z0 n1 j7 S  所以,建文帝的最终结局是什么样的,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1-25 19:23 , Processed in 0.02660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