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8 14: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81)! V7 g0 I( l7 A" H5 F2 g9 Y2 X U) u
) C+ P; F- V$ C
四、安西都护! a- m& t, e; s5 G0 m
6 u: I! \7 m& B7 R* o
唐军攻克高昌,对西突厥是一大震撼。
Q5 r" H0 w* P3 r% e! A6 z 西突厥的南汗庭与北汗庭之争,越演越烈。8 W3 r& D4 |1 N- x$ h& l4 t
由于大唐帝国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了西域的东部,南汗庭沙钵罗叶护可汗为也避免与北汗庭、唐军的两线压力,决定向大唐帝国朝贡。& r E4 m, L2 ~1 F3 d: `
贞观十五年(641年),强大的北汗庭对南汗庭发动猛烈的进攻。北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派遣大军,攻入南汗庭,结果南汗庭大败。南汗庭的沙钵罗叶护可汗兵败被俘,被斩首示众。西突厥又一次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几经分裂与统一,西突厥仍然是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力量,乙毗咄陆可汗吞并南汗庭的部众之后,其势力范围,从阿尔泰山向西延伸到咸海沿岸,疆域十分辽阔。4 j; G, @$ L$ { {- i) f
雄心勃勃的可汗开始他的扩张之路,他挥师进攻中亚的国家吐火罗,吐火罗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阿富汗的交界一带,吐火罗顶不住西突厥的剽悍的进攻,很快便败北,被西突厥所吞并。1 f+ @8 }. w0 M# n# ]5 H) |+ l
西突厥的统一,意味着这个中亚强国与大唐帝国在西域的冲突拉开了序幕。6 |" `' U! x1 g' i( R0 _
* p8 n" s! d z% P' v 不可一世的西突厥可汗,让高昌(改为西州)以西的西域国家全都臣服于他,连曾经与侯集君大军在高昌并肩作战过的焉耆军队,也不得不倒向西突厥。当时唐政府派了不少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西突厥可汗竟然把唐朝在西域的使者也拘捕扣押。* H ]" k5 B, E4 O+ ?8 f
西域之大略情形,以天山山脉为界,天山山脉以南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中有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北道有焉耆、龟兹等国,南道有于阗等国,南北两条通道乃是通往中亚的重要交通线。唐太宗也意识到西域之经略,绝不会是一帆风顺。西域的经营事关重大,不仅其是贸易的主干道,也在于政治地缘意义,因为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乃是中亚霸主西突厥所必染指之所,大唐帝国欲建万里国威,势必要先控制塔里木盆地。6 i# n; c9 m; l. Y& M, g
塔里木盆地成为两大帝国争夺的焦点所在。; U7 S1 d2 ?' A( ^ ]5 r' z) Q4 N
% [% C1 I' ~; Y2 B* i
在负责西域事务的安西都护人选上,唐太宗很是慎重,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由郭孝恪出任。& x* l, R' } A+ Q/ j, i4 G: ~
郭孝恪何许人也?为什么会得到唐太宗的青睐呢?
; m% G: [# l& t2 s: k4 U* N 郭孝恪是是许州阳翟人,年轻时就很有志向,时值隋末大乱,便率乡里人投奔李密,李密对他很是欣赏,称他为“奇士”,派他与李世勣(当时还叫徐世勣)共同镇守黎阳,李密降唐后,郭孝恪与李世勣也一同归降。在李世民破窦建德一役中,郭孝恪向李世民献上破敌妙计,事后,李世民对诸位说,郭孝恪的计谋之功“出诸人之右”。到了贞观时代,郭孝恪先后在四个州担任刺史,办事果断干练,政绩突出。唐太宗便是认为郭孝恪既有管理地方的丰富经验,又富有军事谋略,所以任命他为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4 i# H. j) ]* z! b
5 W" U2 M+ g. H$ m! Q
安西都护府设在交河城,自从唐在高昌故地设西州后,这里并不好管理,因为这个地方成为大唐帝国一个流放与发配囚犯的基地,这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治安便有问题了。贞观十六年(642年),郭孝恪到任之后,果然有手段,他恩威并施,以诚相待,很快便得到多数人的拥护,西州的情况也大大好转。但是很快,与西突厥的冲突爆发了。4 D1 O" b4 l0 x L, V) B6 L
西突厥开始南下侵入伊州(伊吾,今新疆哈密)境内。作为安西都护的郭孝恪有责任保卫伊州的安全,他马上亲自率领二千名轻骑兵,火速增援伊州,在伊州境内的乌骨拦截西突厥的军队,经过一番交战后,突厥人败走。
8 s. }7 G& g. ], ?9 J 看来唐军的攻击力确实十分强大,西突厥可汗不甘心失败,指示在西州、庭州附近的处月、处密两个突厥部落,侵入西州境内的天山城(新疆托克逊),天山城在安西都护府的南面,如果天山城失守的话,安西都护府便会遭到突厥人的袭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