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9 2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7)
" v' v$ Y' V; t5 u7 N : f9 A+ E, x2 W1 k) K
三、安市城之战; |; v0 w: B/ j5 e" d4 h
+ U/ i- c7 U, P1 N! F% s. _* a
六月初,唐军占领盖牟城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整,统帅部开始讨论下一步的战略,由于在张亮的海军已经攻克了南部辽东半岛的卑沙城,所以唐军基本作战思想,是张亮的海军陆战队由南往北进攻,而唐军陆军主力则由北向南进攻,扫平辽东半岛。1 J! [/ z* v6 N0 |( f3 t" Z, g
在唐军主力南下的途中,有一军事重镇安市城。9 v: p K9 L- i7 ]; Y
安市城非常特殊。
% k `9 B H. B3 l1 i4 N 首先这座城池非常坚固,更重要是这座城池的城主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然而这个人在正史中并未留名,在野史的记载中,此人名唤梁万春或者杨万春,但是这个名字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这后文再说,我们暂以安市城主来称呼。
) E, f: ~6 _/ n 当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高丽国王高建武之后,安市城主拒不承认泉盖苏文,这时的泉盖苏文大权在握,泉盖苏文是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当群臣在他的淫威之下都不敢抬头仰视的情况下,只有安市城主昂然挺胸反对他,这使得泉盖苏文勃然大怒,发动大军,欲剿平安市城,然而安市城主英勇善战,屡挫政府军的进攻。8 e- ]8 q1 `) G6 D! K
最后泉盖苏文没有办法,只好放弃进攻,让他继续掌控着安市城。所以安市城既是在高丽王国的管辖范围,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城池。
( g0 J q; j2 e S4 \ g- y . m* o ]) c* j( U
唐太宗考虑到安市城并不容易攻克,所以打算绕过安市城,直接进攻安市城南部的建安城,因为建安城无论在防御工事上还是兵力上,都不及安市城。唐太宗召来前线总司令李世勣,商量将进攻方向转向建安城。
5 R' J& B, n: F 但是李世勣却反对道:“建安城在南,安市城在北,而我军的粮食补给在辽东城,如果绕过安市城转而进攻建安城,那么我军的粮食运输线很容易被安市城的守军所切断。如果先攻下安市城,那么建安城就很容易夺取了。”
0 F( I9 _+ `, c 唐太宗既然任命李世勣为前敌总指挥,并不想以手中的皇权来干涉前线将领的决心,因而他对李世勣说:“我既然任命你为大将,也要尊重你的意见,但是不要坏了大事。”4 N# P& D) |$ q% l5 R8 R8 b+ _
李世勣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于六月十一日挥师南下,十天之后,大军兵临高丽军事重镇安市城(辽宁海城市),辽东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拉开序幕。0 k, o; a+ E6 R
4 |" A0 D) X0 Q* @
高丽政府深知此役的重要性。虽然泉盖苏文对安市城主恨之入骨,巴不得借唐军之手杀了他,但安市城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如果安市城丢失,南部防御薄弱的建安城更抵挡不住唐军的进攻,那么整个辽东半岛将都落入唐军之手,所以泉盖苏文对此役极其重视,派出北部行政长官(耨萨)高延寿,统领高丽、靺鞨兵共计十五万人,前往援救安市城。靺鞨原来是归附大唐帝国,但是被高丽成功策反,后来唐太宗对靺鞨采取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
" W, ^& i: G' v 安市城之战,从一开始便非常明确,这是唐军与高丽的一次战略大决战。
) ^# r) m( B% c( n 唐太宗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他对高延寿的十五万援军的作战方向作出三种判断,他说道:“现在高延寿有三种战略选择:第一种情形,是率领大军前进,与安市城的守军互为犄角,占据险要地形,派出靺鞨部落的骑兵抄掠我们的牛马,如此一来,我们要进攻不容易攻克,要撤退则会受阻于沼泽地带,这样我们就非常被动了,这是上等谋略;第二种情形,是救出安市城中的军民,然后一起撤退,这是中等谋略;第三种情形,是自不量力,与我们在战场上一决胜负,这是下等谋略。诸位爱卿你们等着瞧吧,我估计他们必定使出下策,生擒高延寿,指日可待。”0 [: Y- S4 `' u% U0 m; U
对高丽的内部矛盾,唐太宗洞若观火,安市城主与高丽政府存在很深的矛盾,这决定两者不能互相信任,但是安市城由于战略位置的重要性,高丽政府又以倾国之兵相救,势必会采取独立作战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