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1)
$ U7 Q6 k' ]9 C$ q6 K  
; \/ G* a# Q- }5 H$ G  然而时过不久(643年),朝鲜半岛上的局势出现重大的变化。半岛南端的百济国与新罗国又陷于战争之中,百济侵占了新罗四十余座城池,并且与高丽结盟,共同出兵新罗。新罗国王抵挡不住,紧急向大唐帝国请求援助。( l7 |" n7 b, \) W! l8 @2 k5 x1 n
  唐太宗对高丽与新罗提出严重的警告,在给高丽国王的诏书中,唐太宗说道:“新罗是中国的藩国,一直朝贡不断,你们与百济应当速速收兵,如果再侵犯新罗,明年我将发兵攻打你的国家。”
, E+ e( T; L2 i: c  贞观十八年(644年)初,大唐使者相里玄奖携带着太宗皇帝的诏书,抵达高丽都城平壤。此时泉盖苏文已经离开平壤城,抵达新罗前线,率高丽军队攻下两座新罗城池,由于唐朝使者到达,高丽国王高藏派人紧急召回泉盖苏文。
- A7 p$ t, y* u5 e  相里玄奖出示唐太宗的诏书,并对泉盖苏文说:“唐朝皇帝奉劝阁下不要进攻新罗,否则唐帝国不会坐视不理。”" K9 K) k5 K- j$ T+ @, R' o
  身上佩着五把刀、一脸骄横的泉盖苏文并不把相里玄奖放在眼中,他不以为然地说:“当年隋帝国进犯我国时,新罗乘机在背后插了一刀,侵占我国五百里的土地,在没有夺回这些土地之前,我是绝不会退兵的。”  O1 Z" B. E1 Z( E8 }' n, r2 f$ J$ M
  面对高丽政府的强硬态度,相里玄奖企图以理说服泉盖苏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怎么可以一直追究呢?如果要追究,那么高丽的土地,当年也都是中国的郡县。现在中国都没提这件事了,高丽又何必一定要追回旧地呢?”泉盖苏文不听,坚决主张收回失地。
0 o; M. ]2 K( U9 ^& x" g! U* X  & B. o& E9 P8 {
  相里玄奖没有完成这次使命,二月份,他回到帝国首都长安,向唐太宗汇报了情况。唐太宗听罢大怒道:“泉盖苏文真是不识好歹,他谋杀国王,欺陵大臣,残虐人民,现在又敢违背我的诏命,侵略邻国,这样不能不讨伐他们。”" }' B+ G$ H. S* S3 F& L
  唐太宗决心出兵推翻泉盖苏文。
4 {3 U. c6 Y% T! X" E  远征高丽的决定,引起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唐太宗对此的看法是:“泉盖苏文在高丽胡作非为,人民早就延颈待救,这正是消灭高丽的最好时机。现在很多人对此决定议论纷纷,是没有看此这一点。”" a/ X& C$ n3 f2 C
  为了显示远征高丽的决心,唐太宗决心御驾亲征。唐太宗李世民自从登上帝位之后,又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他身上仍然流淌着武士的血液,他仍然是一代名将。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唐太宗对远征高丽的重视,因为高丽的军事力量,确实不能忽视,以隋帝国在最强盛之时,三次远征高丽,结果不仅没有消灭高丽,反倒使强大的隋帝国走向衰亡,所以唐太宗虽然在战略上邈视对手,但在战术上却极为重视对手。
4 {& R: M2 _/ E# B7 h- A! Y  $ [) I: |% @8 {
  唐帝国开始为这次庞大的远征进行准备。, P/ ]. @, o( y9 O4 l: I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筹集军粮成为唐帝国的重要任务。七月,唐太宗派遣将作大匠阎立德南下洪州、饶州、江州,建造四百艘船,从南方调运粮食。阎立德是唐代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与画家,他的弟弟就是唐代最伟大的画家阎立本。同时,唐太宗任命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崔仁师为副馈运使,负责黄河以北诸州的后勤运输,太仆少卿萧锐负责将南方诸州的粮食经海上运输送抵北方。! [8 c" k) u! [- L- z2 o
  同时,唐太宗还打算征用契丹、奚、靺鞨三个部落,出兵协攻高丽。七月,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两地驻军,以及以上三个部落的军队,准备作为前锋,试探性进攻高丽。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2)7 u! |- P7 R  D/ Q
  / L3 s3 x# j- p; M; p- c1 h
  然而直到十月,张俭的先头部队由于辽河水位上涨,大军渡河困难,所以这支先头部队迟迟未动。唐太宗非常生气,下令召回张俭,责备他畏懦不前,张俭向唐太宗解释了无法准时出兵的理由,并且将所侦察的辽东山川地势险要以及水草分布情况向唐太宗详细汇报,唐太宗这才转怒为喜。
, U- @( o2 M, B' g2 U0 P  为了慎重起见,唐太宗还特地召见了前任宜州刺史郑元璹,郑元璹曾经参加过隋炀帝发动的征高丽之战,对高丽的情形十分熟悉。唐太宗问郑元璹道:“现在我准备讨伐高丽,想听听你有什么看法。”/ B1 R8 D/ E$ C4 _! \- p: u  W% Q
  郑元璹据实回答道:“陛下,以微臣之见,辽东道路遥远,而且粮草运输极为困难,而且高丽人非常擅长守城战,如果发动进攻的话,并不会那么容易攻下。”唐太宗笑着对郑元璹说:“现在唐帝国的情形,非隋王朝可比,你可以静待佳音。”看来唐太宗确实是胸有成竹,非常之自信。* H( O) l4 ~1 |' x
  ( f: ~2 X$ Q" J  ^; w
  按照唐太宗的设想,对高丽的打击,是从海路与陆地两路同时挺进。
1 H5 E" M+ X/ s2 P+ u  十一月,刑部尚书张亮被唐太宗委任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其辖下军队大约有四万人,主要是来自南方江淮一带的士兵,另外也从长安、洛阳一带招募了三千余人,作为海军陆战队,乘五百艘船只,从莱州出来,走海道直接进逼平壤。
  B) Y- n5 f' J$ u  大唐名将李世勣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宗为副大总管,率领步兵、骑兵共计六万人,以及兰州、河州一带归降的胡人部落,进击辽东,与张亮兵团分进合击。
8 T  s7 {% g" }' Y  十一月底,两路大军准备就绪,屯兵于幽州,只等待唐太宗的最后进兵令。但是唐太宗还必须做一件事,因为高丽在守城战方面非常专业,所以唐军必须装备先进的武器,曾经在高昌战役中主持制造出大量先进攻城武器的姜行本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连同少府少监丘行淹,在安萝山制造攻城器械。除了姜行本与丘行淹之外,当时还有大量工程人才纷纷献上自己所发明的攻城器械,唐太宗只得亲自从中选择部分实用的方案。同时,还有大量的勇士听说皇帝将亲征高丽,纷纷自告奋勇,前来应征入伍,可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勇武的时代。
( I- H. O# P3 J  . X$ p- b( g7 o# R  l4 c* E
  一切准备就绪,唐太宗亲自写下讨伐高丽的诏书,内容是这样的:/ T& w) x- w. C/ K0 z4 H. F
  “高丽泉盖苏文弑君虐民,此种情形岂可容忍!现在我准备亲自巡幸幽州、蓟州,问罪辽东,大军所过之地宿营驻兵,各地政府不必劳民伤财。当年昔隋炀帝残暴无度,而高丽王仁爱其民,所以隋军最终不能成功。简而言之,我们现在有五个必胜的因素:第一,我们是以大击小,以强击弱;第二,以正义之师,讨伐逆天之贼;第三,我国安定,而敌国内乱,有可乘之机;第四,我军休整充分,而高丽人刚与新罗开战,所以是以逸敌劳;第五,高丽人民对我们除恶惩凶抱着欢迎的态度,而对泉盖苏文则心怀怨恨。有这五个必胜的因素,不必担心打不赢这场战争。所以我布告天下,请百姓不必存疑惧之心。”
6 m7 ^+ V: V& X& f" v  在唐太宗看来,讨平高丽,指日可待。
; o& y7 `' B. f, V6 ]/ P  十二月十四日,大唐帝国正式对高丽宣战,这次对高丽的军事行动,可以用“围剿”二字来形容。高丽四周的国家与部落全部参加对其战争,除了大唐帝国之外,还包括了分布在高丽西部的契丹、奚等部落,以及高丽南面的新罗、百济二国。百济虽然曾经与高丽结盟,共同攻击新罗,但此时高丽四面楚歌,百济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反过来联合唐夹击高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3)7 I3 o# G; B& d9 D; G0 k7 f
  
. c0 A+ Y5 U* R. A8 ^  二、横扫辽东
. {4 k* \- l( f6 @: g  
& l1 w( I% @$ }( i2 C/ `. }3 V, o  贞观十九年(645年)的二月,辽东道行军总管李世勣抵达幽州,另一位名将李道宗为副大总管,这一路大军乃是唐军的前锋部队,共计有六万大军。
; L$ _8 A* a% c, H! `: E1 U7 m  在李世勣之后,唐太宗亲率大军,从洛阳起程,经定州向幽州进发,在唐太宗眼中,这场战争有着非凡的意义,同时这场战争也唤起了汹涌澎湃的民族热情,因为在当时多数人看来,高丽是中国土地的一部分,自愿从军的勇士络绎不绝,很多人是自备武器,自带粮食,他们的口号是:“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不过对于这批自愿军,唐太宗并没有编入军队之中。3 v# G/ v$ E; T# K; \
  三月,是农历的春末,此时北方大雪消融,天气变暖,正是行军作战的好季节。李世勣率军从营州柳城(现辽宁朝阳市)出发,开始对高丽发动强大的攻势。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与隐蔽性,李世勣大胆实施战略欺骗手段。
# u$ v% d6 _/ q* R& H% N  李世勣动用一部分兵力,虚张声势,耀武扬威,向东部的怀远挺进,然而主力部队却不动声色地悄悄向北行军。到了四月初,主力兵团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通定渡过辽河,突然出现在高丽境内,高丽举国震动。此时高丽将防御重点放在正西,不料李世勣的兵团却突然出现在北面,这大大出乎高丽人的意料,情急之下,高丽在辽东地区所有的城池,全部闭门自守。
# T2 o. e5 n" |" @0 W  `  
0 q1 N5 }+ |- O4 l3 ~3 @  辽东道兵团副司令李道宗率领数千人马直抵高丽境内的新城,高丽人也不出来迎战,就是关门不出,折冲都尉曹三良索性只带上十余骑兵,到城门之下挑战,向城上吆喝了半天,高丽人也没有敢出城迎战。, V4 _2 \. s" ^/ Z& d* ?
  四月十五日,李世勣会同李道宗,一共进攻高丽西部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的盖牟城。盖牟城内有两万多名的守军,而此时,由姜行本所设计制造的攻城器械也已经装备了唐军,所以这次攻城战,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到了二十六日,便攻占盖牟城,高丽士兵被俘虏的人数超过两万人,除此之外,唐军还缴获了十万石的粮食。
% }- W4 n; t8 V; l8 `/ `  在陆地发起进攻,除了唐军之外,还有由营州都督张俭所率领契丹、奚等部落的军队,这支军队也渡过辽河,进攻高丽建安城,歼灭高丽军数千人。! @) B5 ]/ r5 _% E
  
) ]# i0 [+ q$ Q4 e  在海路上,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率领五百艘战舰,共计四万余人,也同时启程,直扑高丽。但是其目标并不是原定计划的平壤,而是从东莱渡过渤海,直扑卑沙城(辽宁大连),卑沙城是一座坚固的城堡,四面均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整个城防的弱点在于西门,只有这个地方可以攀登。
% f3 t/ \8 e# H& C+ \  唐海军陆战队在海滩上登陆成功之后,右骁卫将军程名振率领大军直逼卑沙城,时值夜晚,副总管王大度亲自率领敢死队从西门攀登。显然卑沙城守军防守过于大意,这座城堡虽然固若金汤,但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敢死队奋勇攀登,并且击溃了西门的守军,这样,程名振兵团从西门杀进城内。结果攻坚战变成一场巷战,到了五月二日,唐军肃清了城内的守军,共计俘虏八千余人。) f. j7 M/ `2 B/ y
  海军的另一部在总管丘孝忠的带领下,以军舰兵临鸭绿江,耀武扬威。
5 ?3 H- O% U9 `  }3 D( O4 Q  * _  [6 C9 [4 n1 b$ \9 T
  从战争的第一阶段来看,唐军无论从陆路进攻或者由海路进攻,均势如破竹,进展非常顺利。- @" M1 N% g/ h
  李世勣兵团在攻克盖牟城之后,于五月份,进逼辽东城(辽宁省辽阳)。看来泉盖苏文是准备与唐军拼个鱼死网破,他紧急派出四万名步兵、骑兵,前往援救辽东城。辽东城成为两军决战之地,辽东城内的守军约有三万人,加上前来救援的兵力,高丽投入的军队数量达七万人之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4)
4 Z- ~6 S+ Y' T% J" S; _  9 s( c: L" g7 O2 k0 Y
  李道宗率四千名骑兵阻击高丽四万援军,这个兵力对比实在过于悬殊,所以部将们认为应该以防御为主,以深沟高垒来抵挡高丽人,并且等待唐太宗亲自统领的大军的到来。此时唐太宗亲自率六路大军,已经穿过二百里的沼泽地带,离辽东城已经不远。李道宗答道:“我们作为前锋兵团,应该是清道夫的角色,扫除敌人以待皇上的驾到,岂能将敌人留给皇上呢?再说敌军恃着人多势众,对我有轻敌之心,远道而来,人马俱疲,我们奋起出击,必将大获全胜。”( H9 X4 _  S* m: n; v7 @
  话虽然是这么说,然而高丽军队英勇善战,不是一般的军队可比,所以面对着十倍于己的敌人,阻击兵团的战士们仍然心有余悸。此时一位勇士挺身而出,这人是谁呢?果毅都尉马文举。马文举慨然道:“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带着手下战士,昂然策马杀入敌人阵营中,所向披靡,高丽人无不为其英勇之举所折服。# J5 V- i  T( N" t: P5 @5 C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行军总管张君乂贪生怕死,心里琢磨着此役必败无遗,索性私自撤退了。唐军本来人数就居于劣势,张君乂不战而逃,结果抵挡不住了,李道宗没有办法,只好撤向附近的山区。然而李道宗不愧是一代名将,即便撤退,他仍然在寻找战机,他登高而望,见高丽大军尾随而来,但是阵形已经混乱,便果断率数十名骁勇骑兵杀入敌阵中,左冲右突,撂倒好些个敌人,不过一大群高丽战士又围攻上来。正在这个危急时刻,李世勣率领生力军前来援助,面对着唐军的主力兵团,高丽救援兵团顿时阵势大乱,在唐军的猛攻之下,损失了一千余人,余部被迫后撤了。2 V, p, ?: K7 Z- w  H0 e# F
  6 ?3 i# Q; x9 [6 c* L1 n9 V
  在成功阻击高丽救援兵团之后,唐太宗亲自统率的大军在五月十日跨过辽河,渡河成功之后,唐太宗下令将辽河的大桥拆除,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此举大大鼓舞了远征军的士气。李道宗亲自迎接皇帝的到来,唐太宗听取战报之后,为表彰李道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奋勇阻击高丽援军的英雄之举,重赏李道宗,并且将作战有功的果毅都尉马文举提拔为中郎将,而临阵逃跑的张君乂则被处以死刑,斩首示众。
% L. {# [( z; x  此时辽东城之战正在激烈地进行,唐太宗亲自带数百百骑兵,抵达辽东城下。辽东城是一座坚固的城堡,在城堡四周有一条巨大的沟壕,以阻滞唐军的进攻,唐军将士动用数千人不停地在附近挖土,士兵们正扛着一袋袋的土,用以填平这条壕沟。唐太宗见状,立即翻身下马,见到有的士兵所背的土袋太沉时,就令他将土袋放在自己的马背上,然后亲自一手拉马,一手扶着土袋运到壕沟。
+ ]/ V) Y) ~/ o7 v& c$ z* G. ~  皇帝都亲自参加到运土的行列!这消息一传出来,所有的士兵无不感动与鼓舞,奋勇争先,一袋接一袋的沙土很快就把壕沟填出几条人马以及重型武器可以通行的过道。
: I5 i& C% r$ h' V; J" K  k  
$ k' c) i2 x' U" y+ j4 H# ?+ M5 O8 G7 U  在抛石机、撞车等大型武器越穿越壕沟障碍之后,李世勣对辽东城发起更猛烈的进攻,昼夜不停,一波紧接着一波。高丽的守城将士真是非常英勇,已经连续坚守了十二天,城池仍然未被唐军攻破。
! H( v; q3 e0 H  唐太宗调拔了一部分精兵,交给李世勣,李世勣的兵力已经大大超过辽东城的守军,此时唐军将这座坚固的城池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进攻的鼓声响彻云霄。李世勣将大型攻城武器抛石车密集排列,抛石车可以抛出重达三百斤的巨石,射程为一里,这是令高丽守军最为害怕的武器。高丽守军在城头上有木材堆积为战楼,用以阻挡唐军抛石车所抛出的巨石,但是防御效果并不理想,很快被砸塌了。5 A% Y2 g! w7 m; @( Q; _* z
  高丽人在城外缘还建有塔楼,作为防御的第一道防线,李世勣出动撞车,将这些塔楼一一撞倒,高丽人只得退入城内。为了加强攻城的力量,唐太宗亲率一万名铁甲骑兵,加入到攻城部队的行列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5)
6 @; \8 H2 t, g) k  $ A. `& G( @: P( S- {* H4 h
  到了五月十七日,这一天晚上,刮起了强烈的南风。亲临前线的唐太宗李世民,很敏锐地抓住这次机会,派出勇士爬到冲竿的顶端,放火烧了辽东城的西南城楼,冲竿应该就是攻城时用的长木竿。在强风之下,火势很快向北漫延,由于城内的建筑物多是木制,这场火从西南城楼烧到城内,辽东城内顿时大乱,一部分士兵只得被调往扑救大火。8 v0 Y8 b5 h9 A# c7 m  N/ g( |
  这是发起总攻的最佳时机。4 o- E5 q5 `& R. s& z
  李世勣没有犹豫,马上投入重兵,发起总攻,将士们以云梯奋勇攀城,高丽守城士兵拼命抵抗,但无法顶住唐军强大的进攻,越来越多的唐军官兵爬上城墙,高丽守军只得且战且退,退向城内。一旦高大坚固的城墙被成攻地突破,那么辽东城的陷落也成必然了。2 ?+ M: ]. Q' P/ w2 E1 O
  经过一天的战斗,唐军完全占领辽东城。此役,高丽士兵战死一万多人,被俘一万多人,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 l0 x$ ?, L9 R$ v5 ?' H9 E
  
  r" ]1 T/ Z) R* i% l3 k  辽东城之战的失败,震动高丽!在辽东城以东的白岩城,城主孙代音自忖不是唐军的对手,便派人向唐太宗请降,唐太宗接受孙代音的投降请求。
2 N6 x" u$ z4 p$ \  }  然而孙代音的投降主张,遭到其部将的抵制,所以当五月二十八日,唐军进抵白岩城时,孙代音却改变主意,拒绝投降。( ~# Q# r" W' N0 K
  唐太宗本想可以不战而下白岩城,不料高丽军队严阵以待。6 m. ^& C+ G0 w3 l6 U) ]7 M
  第二天,突厥降将阿史那思摩请缨出战,前面我们提到过,唐太宗令阿史那思摩返回漠南地区,重建突厥汗国,但是阿史那思摩实在欠缺领袖才华,结果部众不从,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长安城,唐太宗让他担任右卫大将军。7 x+ Y; J6 B8 f5 {
  阿史那思摩的本领着实不济,带军出战也非常不顺利,吃了高丽守军一记冷箭,结果受了重伤。
% J/ x- ]& w: |  唐太宗大怒,下了一条命令:“如果攻下白岩城,城中的男女以及所有的财物,全部赏赐给攻城的将士。”唐太宗还亲自探望了受伤的阿史那思摩,亲自为他吮吸瘀血,此举不管是出于真诚还是作秀,作为一位皇帝,能如此表现,实在令所有将士无不感动,这就是李世民的厉害之处。
  f0 q' y) Y  D; c5 Z  
& ^8 D6 }. h* e6 C  高丽的另一座城堡乌骨城派出一万多名士兵,支援白岩城。唐军派出阻击部队,迎战高丽援军,其中铁勒族将领契苾何力率领八百名骁勇骑兵,奋勇出击。契苾何力这员勇将,在前文已经多次提到,作战极为剽悍勇猛,是个拼命三郎型的人物,他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 D( E0 U; S0 R6 R+ c1 Y
  但是切莫以为高丽军队没有战斗力,当年隋炀帝以百万之师,尚且受挫于高丽,可以其战斗力亦是极其坚强,当契苾何力冲闯敌阵时,高丽有一勇士上前迎战,此人名唤高突勃,跨马挺枪,就朝契苾何力冲过来。契苾何力虽然勇猛,但拼杀一阵后,体力有所减弱,这个高突勃却也是勇猛无比,两人厮斗起来,高突勃瞧准机会,朝契苾何力的腰部就是一枪,这一枪刺得很猛,刺穿铠甲,腰部被戳了个窟窿,鲜血汩汩直流,当即从马背上重重摔了下来。
- [7 L! {5 T1 _1 o0 u+ b/ P: k" E  高突勃正想一枪结果契苾何力的性命,在此危急之时,只见一名唐军将领从乱军之中杀出,单枪匹马杀到高突勃面前,救了契苾何力一命,此人是谁呢?正是大唐勇将薛万均与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 X; ^/ ?. [$ }: g/ ?* p% x- V; b
  契苾何力面色铁青,从地上爬起来。要知道在吐谷浑战争中,契苾何力与薛万备的哥哥薛万均结了梁子,当时契苾何力一怒之下,拔刀要砍薛万均,没想到今天救了自己的,还是薛家兄弟,真是恩怨难扯清呀。契苾何力也不想在薛万备面前丢了面子,他撕下一角战袍,裹创上马再战,契苾何力的表现,真是让其他战士受到莫大鼓舞,更加奋勇出击,众志成城,大破高丽军队,追击数十里,歼灭一千余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6)
( @3 x+ d+ m: v  $ N7 o- e5 v% S( f# T
  李世勣指挥大军对白岩城进行连续三天的猛烈攻击,到六月一日,在白岩城的西南方向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唐太宗李世民则亲自坐镇西北,唐军将白岩城团团围困。5 F' }5 _! s9 }5 B6 s4 a- x4 H% P, z
  此时城主孙代音料想无法坚守,开始动摇,于是又秘密派出心腹,前往唐太宗处,请求投降,但同时孙代音转告唐太宗:“我愿意投降,但是城中的其他将领不肯投降。”唐太宗命人拿出唐军的旗帜,交给白岩城密使,对他说:“如果你们城主真心要投降,那么就把唐军的旗帜插在城头之上。”
7 f. M% C5 R: n6 O( T  密使返回后,孙代音按照唐太宗的吩咐,在城头之上插上唐军的旗帜,城中的人大吃一惊,都以为唐军已经登上城头,认为大势已去,原本主战的将领已失去了信心,遂同意孙代音,向唐军投降。
- y2 |  z3 X2 s+ T8 e( {7 T  G: Y  1 [8 C4 y0 a! w! H3 `
  在攻城之前,唐太宗曾经因为一时气愤,下令破城之后将城中男女与财物全部赏给作战官兵,这个命令,可以说是一时的气话,所以唐太宗很快就后悔了。答应孙代音的投降,其实是唐太宗想以此来更改自己已经下达的命令,但是唐军将领开始流露出不满意的表情了,有了皇帝的命令,大家还都想乘机可以捞上一把。李世勣带了数十名士兵代表,前来见唐太宗,愤愤不平地说:“陛下,士兵们之所以争先恐后地冒着矢石交攻,不顾生死,就是想破城之后,可以得到自己那一份战利品;现在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却要接受他们的投降,实在让这些战士寒心呀。”
; w" {3 j1 z1 @5 |  此时唐太宗正骑在高头大马上,听到李世勣抱怨之后,从马上跳了下来,向李世勣一行人表示道歉,唐太宗说道:“将军所言甚是,但是纵兵杀人,掠虏人家的妻子儿女,这是我所不忍心。将军麾下有功之人,我准备动用皇家府库储备的物资进行赏奖,以此来与将军交换这座城市。”
/ }+ T9 ?- ~0 K0 \: S! k6 l; _  皇帝这样说了,李世勣也没话好说,虽然心中很不快,但是还是不敢发作,只是悻悻而退。于是唐太宗在白岩城边的河畔成功受降,城中百姓一万余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而白岩城投降的军队中,除了原驻守军之外,还是被俘虏的其他城池的增援部队,对这些部队,唐太宗下令发给粮食,要去要留,任其自择。从这些战后处理来看,唐太宗不愧是一代名君,虽然在一气之下曾经想洗掠白岩城,但他幡然悔悟,不远而复,以人道主义的立场保全了白岩城,值得赞扬。8 z0 D2 f. Z6 u
  : f: s1 v. _6 \5 Z# U
  不过有一个人唐太宗没有放过,就是曾经在战场上刺伤契苾何力的高丽勇士高突勃。唐太宗让人将高突勃捆绑起来,交给契苾何力,让他手刃仇敌。契苾何力的伤势确实非常重,唐太宗亲自给他敷药,并且给了他这个复仇的机会。  f& z; L5 `- e3 C$ H0 |; O) I
  契苾何力却表现出一位大将风度与武士风范,他说道:“犬马尚且知道报效主人,更何况是人呢?他为了自己的主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冒着刀枪箭矢,与我搏杀并刺伤了我,可以称得上是忠勇之士。我与他之间本来就不认识,也谈不上有什么怨仇,只是各为其主罢了,所以还是放了他吧。”; D3 Q2 z! X/ Q3 S( v. ~
  因为契苾何力的这番话,高丽勇士高突勃得以死里逃生,而契苾何力,乃是真正之光明磊落的英雄人物。0 x* S8 f$ d, y1 a" B1 _
  
5 U% |: W7 s! a  唐军一路横扫,唐太宗李世民躇踌满志,将进攻目标对准了下一个目标:安市城。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7)
" v' v$ Y' V; t5 u7 N  : f9 A+ E, x2 W1 k) K
  三、安市城之战; |; v0 w: B/ j5 e" d4 h
  + U/ i- c7 U, P1 N! F% s. _* a
  六月初,唐军占领盖牟城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整,统帅部开始讨论下一步的战略,由于在张亮的海军已经攻克了南部辽东半岛的卑沙城,所以唐军基本作战思想,是张亮的海军陆战队由南往北进攻,而唐军陆军主力则由北向南进攻,扫平辽东半岛。1 J! [/ z* v6 N0 |( f3 t" Z, g
  在唐军主力南下的途中,有一军事重镇安市城。9 v: p  K9 L- i7 ]; Y
  安市城非常特殊。
% k  `9 B  H. B3 l1 i4 N  首先这座城池非常坚固,更重要是这座城池的城主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然而这个人在正史中并未留名,在野史的记载中,此人名唤梁万春或者杨万春,但是这个名字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这后文再说,我们暂以安市城主来称呼。
) E, f: ~6 _/ n  当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高丽国王高建武之后,安市城主拒不承认泉盖苏文,这时的泉盖苏文大权在握,泉盖苏文是一个好勇斗狠的人,当群臣在他的淫威之下都不敢抬头仰视的情况下,只有安市城主昂然挺胸反对他,这使得泉盖苏文勃然大怒,发动大军,欲剿平安市城,然而安市城主英勇善战,屡挫政府军的进攻。8 e- ]8 q1 `) G6 D! K
  最后泉盖苏文没有办法,只好放弃进攻,让他继续掌控着安市城。所以安市城既是在高丽王国的管辖范围,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城池。
( g0 J  q; j2 e  S4 \  g- y  . m* o  ]) c* j( U
  唐太宗考虑到安市城并不容易攻克,所以打算绕过安市城,直接进攻安市城南部的建安城,因为建安城无论在防御工事上还是兵力上,都不及安市城。唐太宗召来前线总司令李世勣,商量将进攻方向转向建安城。
5 R' J& B, n: F  但是李世勣却反对道:“建安城在南,安市城在北,而我军的粮食补给在辽东城,如果绕过安市城转而进攻建安城,那么我军的粮食运输线很容易被安市城的守军所切断。如果先攻下安市城,那么建安城就很容易夺取了。”
0 F( I9 _+ `, c  唐太宗既然任命李世勣为前敌总指挥,并不想以手中的皇权来干涉前线将领的决心,因而他对李世勣说:“我既然任命你为大将,也要尊重你的意见,但是不要坏了大事。”4 N# P& D) |$ q% l5 R8 R8 b+ _
  李世勣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于六月十一日挥师南下,十天之后,大军兵临高丽军事重镇安市城(辽宁海城市),辽东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拉开序幕。0 k, o; a+ E6 R
  4 |" A0 D) X0 Q* @
  高丽政府深知此役的重要性。虽然泉盖苏文对安市城主恨之入骨,巴不得借唐军之手杀了他,但安市城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如果安市城丢失,南部防御薄弱的建安城更抵挡不住唐军的进攻,那么整个辽东半岛将都落入唐军之手,所以泉盖苏文对此役极其重视,派出北部行政长官(耨萨)高延寿,统领高丽、靺鞨兵共计十五万人,前往援救安市城。靺鞨原来是归附大唐帝国,但是被高丽成功策反,后来唐太宗对靺鞨采取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
" W, ^& i: G' v  安市城之战,从一开始便非常明确,这是唐军与高丽的一次战略大决战。
) ^# r) m( B% c( n  唐太宗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他对高延寿的十五万援军的作战方向作出三种判断,他说道:“现在高延寿有三种战略选择:第一种情形,是率领大军前进,与安市城的守军互为犄角,占据险要地形,派出靺鞨部落的骑兵抄掠我们的牛马,如此一来,我们要进攻不容易攻克,要撤退则会受阻于沼泽地带,这样我们就非常被动了,这是上等谋略;第二种情形,是救出安市城中的军民,然后一起撤退,这是中等谋略;第三种情形,是自不量力,与我们在战场上一决胜负,这是下等谋略。诸位爱卿你们等着瞧吧,我估计他们必定使出下策,生擒高延寿,指日可待。”0 [: Y- S4 `' u% U0 m; U
  对高丽的内部矛盾,唐太宗洞若观火,安市城主与高丽政府存在很深的矛盾,这决定两者不能互相信任,但是安市城由于战略位置的重要性,高丽政府又以倾国之兵相救,势必会采取独立作战的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2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日当中--108)
. v' U7 }1 b! P0 v  \4 t; a# K  # H6 ^8 _' g# u" u- u+ J# p
  在高丽军队一方,也不乏智勇之人,有一位谋士向高延寿进言道:“唐朝皇帝乃是盖世英雄,举中国之兵前来,不可与之争锋。现在我们的战略,应该是坚壁清野,避其锋芒,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派出奇兵切断唐军的运输线,只要唐军的粮食紧张,欲战不得,欲归不能,就可以大获全胜了。”$ a4 P& n8 c  U& y1 x
  看来这位无名谋士所说的,正是唐太宗所指的上等谋略,只是刚愎自用的统帅高延寿哪里听得进去,他跃跃欲试,想与唐军在战场上一较高低呢。& Y2 Y- Z9 ]6 ?0 U7 A, y4 Z
  高延寿率十五万大军,长驱直进,离安市城仅有四十里路。
2 n% k" p; h. P  唐太宗虽然判断高丽援军会采用最下等的计策,但为了慎重起见,他仍然采用诱敌之计,命令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一千名突厥骑兵作为诱饵,前往挑战高丽大军。高延寿一见,嘿,唐军就来这一丁点人,纵马迎战,结果阿史那社尔不敌,仓惶而走,这一小战的胜利,令高丽大军上下一片欢呼,大家交头接耳道:“看来唐军也跟以前的隋军一样,容易对付哩。”于是高延寿乘胜追击,突进到离安市城八里的一座山丘,背靠大山,列阵以待。
; S3 C  q& I% x) e  
% F3 k2 b' q! @  此时高丽大军已经一步一步被唐军牵着鼻子走,唐太宗引诱敌军进行决战的计谋得逞。唐太宗在兵营中召开阵前军事会议,听取诸位将领的意见,长孙无忌说道:“兵家常说,临敌将战之时,必须要观察士气,我刚才经过各兵营时,看到战士们听说高丽大军前来,都拔刀结旗,喜形于色,士气高涨,这正是必胜之兵。陛下从年轻时便出入行伍战场之中,出奇制胜,陛下神机妙算,臣们不如,今天的战事,请陛下指示。”* r) s( R: V% B4 p  Q) I! T
  这人呢,都喜欢听些舒服的话,而凭唐太宗的军事才能,也确实是可列入千古名将之列,所以唐太宗也颇为自得,便也想展示其行军作战的才华,便对诸将领说道:“诸公以此谦让,那么我就为诸位决定此事。”/ y  |! ^: ?8 Q, x
  唐太宗与长孙无忌等人率数百名骑兵,爬上附近一座山丘,登高而望,只见不远之处,高丽阵营威武雄壮,连绵四十里,旌旗飘飘,唐太宗与诸将仔细地观察地形,判断可以设置伏兵的地点,然后返回阵营中,进行决战前的军事安排。
7 H, R1 q5 M3 }" V) x* e0 I+ f  有勇有谋的江夏王李道宗,向唐太宗提出一项奇谋,李道宗道:“高丽以倾国之兵前来迎战,都城平壤的防卫必然薄弱,我请求率精兵五千人,黑虎掏心,先拔除其根本,只要攻克平壤城,那么高丽数十万大军可不战而降。”
$ |% P# D2 \3 q# A8 d  如果是李靖来指挥这场战役,那么多半是会采纳李道宗的这个建议,因为这确实是四两破千斤的妙着,况且唐军手中还有一支五百艘战舰与四万名战士的庞大海军,可以直接越洋攻击。但是唐太宗却沉吟不语,他的真实想法是怎么样呢?唐太宗在国内战争期间,用兵一直是出奇制胜,但现在贵为一国之君,手中掌控着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也许此时的他认为即便是硬碰硬一场一场打下来,唐军仍然是天下无敌。
8 A1 |- p- Y" T2 L: d3 N  确实,在战场上,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同唐军相抗衡。
1 \+ J8 m; w4 w2 ]  
, N% w1 s; T3 Z0 e9 J; O* _  唐太宗继续采取策略迷惑对手,他派遣使者告诉高延寿:“你们国家强臣弑主,所以我前来问罪,至于交战,本来不是我的意愿。我大军不远万里前来,粮食供应不上,所以先夺你们几座城池,等你们政府恢复藩臣的礼节,自然会交还所占领的城池。”
+ N( [4 ]+ K4 W* U2 [6 i  高延寿被唐太宗的话所迷惑,在防备心稍有松懈,这真是行军之大忌。2 @' c! A6 r: {3 @: Z
  在唐军方面,却紧锣密鼓地开始战略决战前的准备。
% V9 B8 B+ Q. p( y  唐太宗命李世勣率领步兵、骑兵混成兵团一万五千人,抢先占领西部山岭;长孙无忌率最精锐部队一万一千人,从山北狭谷秘密行军,迂回到高丽大军的后方;唐太宗则亲率四千人,坐镇北山,将战场指挥部设置于此,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战场,以战鼓、号角以及各种旗帜作为指挥作战的信号;其余大军则从正面攻击。
: ]! h! D9 h1 w. l& B! C  这场庞大的歼灭战能否成功,关键是长孙无忌的一万余名精锐部队能否顺利迂回到高丽大军的后方,切断其归路,完成大包围。
& p5 D; e/ e9 C  唐太宗在北山制高点迫切地等待着长孙无忌的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4 10:30 , Processed in 0.04925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