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9 2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1.奇少年项羽
4 T- q/ l/ s4 @ ) Y2 S- ?# v0 F9 x6 D
项羽拥有一个光荣高贵的血统,他出身于楚国名将世家项氏家族。! E9 @) q# I4 F, L0 d
- l k+ s6 R! z( V 项氏一族,那本是楚国的名门望族。祖上是楚国的王族公子燕,春秋时受封于项,一族遂称为项氏。项氏的封地本在颍水之南,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项城一带,不过项国后被齐国所灭,项氏于是丢掉了自己的封地,渐渐迁徙到了泗水东岸的下相,也就是今天江苏省宿迁一带,这里,就是项羽的出生地了。
( l, ~" |' M9 z/ T
: C: w3 {% h7 t 项羽出生的时间,乃是公元前232年,刚好就是秦发动统一六国战争的第一年。这一年,赵国名将李牧在番吾大败秦军,狠狠的挫了一下秦国的锐气,不过这也是李牧的最后一次胜仗了——两代不世出的抗秦战神,似乎在秘不可知的宿命下,交接了历史的接力棒:李牧未竟的事业,将由襁褓中的婴儿项羽在二十余年后替他达成。% [, N0 P- N2 P9 p- h" v2 j: m$ K
) L g5 z! f6 D2 S# R
李牧死后,项羽的祖父项燕率领楚军又为六国苦撑了一阵子,结果还是被秦国名将王翦击败,最后血染沙场,倒在了秦军所向披靡的兵锋之下。从此,项氏与秦氏结下了倾尽黄河长江之水也无法消弭的刻骨仇恨,这个世界,注定有秦无项,有项无秦,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6 W" z$ Z$ U9 a t6 w, v
/ {1 V/ e1 o" r0 n# S& Y8 e1 v 楚国灭亡的这一年,项羽十岁。一个刚懂事的小孩子,花一般的年华,却必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族人国人一个个倒在秦军的铁蹄之下,这样的痛苦,这样的国仇家恨,连成年的伍子胥都无法忍受,何况小小年纪的项羽。史书中没有提到项羽的父亲,但相信他很有可能就是死在秦楚战争之中,所以项羽从小被交给四叔项梁抚养,两人相依为命,风风雨雨十余载,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I! Z# d6 ~& @5 G! _
# s, A! `, I. \0 m7 g2 U# k* X# h 特殊的经历,必定产生特殊的性格,在仇恨中成长的小孩必定拥有非常人的意志力与非常人的特殊心理,更何况项羽本身就拥有非常人的智力、勇气与霸气,所以他日后注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之人,做出非常人之事。- S9 y B- @- g } |& M! t
% [2 o9 T/ H+ ^+ R, O$ L
而仇恨在一个天才身上演变到极端,那是很可怕的,它将会把一切烧毁,不论是仇人,还是自己。# e9 R1 A+ `! G% y
: L# ]4 M, [( E6 H' V2 f, Q7 f$ i" L) i
项羽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概念:你是伟大的楚国人,你是伟大的项氏子孙,你一生唯一奋斗目标,就是振兴楚国,振兴项氏,一切阻碍这个目标的人,都是敌人,都要坚决铲除,绝不能姑息,决不能留情。
2 f, Z4 W& n' B 4 b8 G/ s* c, F8 \ @+ k/ Y
这样一个概念,影响了项羽一生,这就是他成功的源泉,同时也是他失败的根源。- y/ U- b) @$ T! o) @
0 y" X. K, a9 `1 t+ h
楚亡之后,侥幸生存下来的项氏族人面临两个抉择:第一,留在下相,忍气吞声,做新帝国的编户顺民;第二,四处流亡,浪迹江湖,交游天下不轨志士,做地下抵抗力量,以期颠覆秦国的统治,恢复故楚。3 S& S5 F% R3 m& C
7 m) }$ c" v1 o) i$ K" n6 Q: d
项氏选择了后者,结果,项氏中的大多数年轻人做了游侠,他们隐踪逆迹,联络六国豪杰,或宣传反动思想,或暗杀秦政府官员,如一道暗流,在秦帝国的高压统治下蠢蠢涌动;而其他的老弱病残则继续待在下相,置产务农,积累财富,为前者的反秦活动提供经济支持。
0 D/ }" j, F, s& U 4 y6 G$ D3 j6 s# |3 m& e6 @
而项燕的四子、项羽的四叔项梁就是项氏游侠的领袖,他游踪远,交接广,西至关中秦地,东至吴越江南,下至闾里民间,上至县郡官府,处处都有他立志反秦的好兄弟。后来楚汉之际叱诧风云的那些英雄豪杰们,大多数就是项梁在此期间结交的好朋友,看来其实在秦始皇未死之前,六国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乱民”们,就早已开始他和他的帝国掘墓了。1 `; z2 u( Z( u0 w
) t8 x5 v& L9 B; S- l p3 d' F 因此,我们的主人公项羽,在十几岁的花美男时期就跟着项梁跑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天下很多奇人奇物,这让他大开眼界,这让他快速成长,这让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奇少年。" t: x+ ~' A( E/ N0 d* l. g. y0 T
F4 A# S) \4 |% K
0 ~7 h5 r- p: j: h+ c) i
! f8 j1 N( _1 i8 V0 E( O
项羽的第一奇,就是不好读书却才华横溢。4 ~2 o# g Z' w
) o) v( G/ a' o: F 项梁很重视项羽的文化教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可是项羽似乎对这一点都不感兴趣,他看到那一摞摞的竹简就头痛。
9 g- I) H- U. h4 Z7 z / ^% j) x+ n' \: Q4 @
项梁让他读儒家,他一目十行,然后把竹简一扔,撂下两个字:迂腐!
L* \( F9 Y- R1 }, m 1 P |6 y7 S& a4 y
项梁再让他读道家,他又是一目十行,然后把竹简一扔,撂下四个字:玄不靠谱!* d! Q. O) ^0 t. A+ P/ U
3 ^( p' d9 ?$ Z: j
项梁又让他读法家,他还是一目十行,然后把竹简一扔,还好,这次他撂下了几句整话:法常在人。人不依法,则无论宽法酷法,概不能行也。故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务事在信,而不在法也!
; B1 ?3 [/ R+ o ]1 S2 X" b . v& i5 L# m7 r
项梁没辙了,最后让他读纵横家,结果项羽依然故我,把竹简一扔,说:“大丈夫在世,当顶天立地,以信立身,岂能欺以此诡道乎?吾宁败身,不能学此下术也!”( L; Z! ]7 A9 [. `
5 g) B& p8 w* U5 ?1 _
我们看到,项羽虽天资聪颖,却对政治、权谋这些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这在于一个江湖豪侠来说,当然是个好品质,但在于一个帝王,那就非常危险了。可惜项羽一生,从不改江湖豪侠本色,至始至终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当天下之主,如此能坐稳江山,那才叫奇怪呢!
1 p4 e+ J7 P5 w2 \' C+ d, R& A 6 D; y8 L7 R4 b/ L
然而,项羽虽不爱读书,却并不意味着他学习不好,相反,项羽才华横溢,文采甚是飞扬,大家看项羽的那首辞藻壮丽的《垓下歌》就该拜服了。0 P, g/ R' d+ b/ l; U) _1 i p7 I" N
$ z; B& Q, Y$ \0 Y0 {
+ M$ m1 W8 H8 @3 q: y8 k' y0 }& H9 X7 E! F
4 N1 s1 Q. C& f- m6 o( z% v, @
项羽的第二奇,就是不好好学剑却武艺超人。5 @1 `* m% Y# B4 h# `0 `6 e0 o
@7 K- W( v2 f: s+ p: d u 一心一意想当个好老师的项梁见项羽读书不成,就教他学剑。结果项羽没学几天,就又不学了,他说:“战场杀敌,生死相博,情势转瞬万变,岂能以惯招套路取胜?故吾谓无招胜有招。无招者,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在敌意想不到之时,攻敌意想不到之处,以无上之勇气,震骇敌之胆魄,直取敌之要害,则敌虽众,吾可尽秒杀之也。”6 b4 e. C4 w0 q0 m* ^2 r4 k
: u. j J) L0 Y# U5 B. q/ X' K6 \1 {5 X 看来,项羽果真是个天下奇人,这就算放在武侠小说里,那也是武林中的一代奇才了,举凡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们,要不就是吃了什么神丹妙药而功力大增,要不就是无意中获得什么武林秘籍而神功无敌,最差也要被归隐江湖多年的传说中的高人所赏识而将一身武艺倾囊相授,哪有像项羽这样,连功夫都懒得学,就自动成为天下无敌的单挑高手的,这也太夸张了吧——我也认为很夸张,然而史书明载,项羽动不动就一人单挑百人连口气都不带喘的——原来太史公也颇有些写武侠小说的天分。2 U# q5 ?" b X" o$ @# |( n
9 H1 K; p& I3 B) X
项羽的第三奇,就是不好好学兵法却成了一代战神。! L: K" X* L* m; S" j( F% J
5 b3 V# i( D4 |' b7 [- Z$ M& f8 V6 t
项梁郁闷哪:身为无所不能的我,啥事儿都能轻松搞定,却为何连教育一个小孩这样的小事儿,都做不好呢?项羽啊你这个小冤家小魔王小克星,难道你就不能成全老叔一次,让老叔我把你修成正果呢?' X( H3 G7 g# j! ~. c5 K7 S$ ?
. M* {1 T3 E& ~* X& _: G7 X 项羽说:“书以记名姓,足矣。剑一人敌,最多百人敌,亦不足学。要学就学万人敌。”3 h' T2 Y6 o* V( d9 W8 j8 ]6 ]
% l% D3 N' }0 V" e% |
项梁大喜,好,那我就教你兵法,此万人敌之术,正是我的拿手好戏。& |! f. M. {) s* S
2 C0 M! b7 D- d; ]
于是项梁拿了一堆什么《左传》、《司马法》、《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给项羽看,并老缠着项羽说些自己从前跟着父亲项燕南征北讨的英雄战斗故事,直说的口沫横飞,口干舌燥不罢休。
7 T/ }7 M5 n8 `1 b& g
@+ T* o- K$ p* S0 M' L5 i/ } 结果,项羽把这些兵书看了大概,又不肯学了,直把项梁气个半死。
7 N6 u8 z8 Y0 h9 [! u2 [ & ~# \6 ]- j# a b$ g' `( s+ h" m
项羽跟项梁解释说,那些兵书来来去去就是说得那么几个道理,我明白了就好,多看无益。
: s: \9 { w' p) n/ X # D* t+ X5 V: `& ^% a1 T
项梁欲哭无泪,失败,失败中的失败,不是项羽失败,而是我失败,我妄图教一个天才成为一个人才,这就是我教育生涯里失败中的大失败。. R/ L/ B1 l6 J: c4 h
5 `+ {9 @' j: ]+ x9 A2 {3 ^9 G- n
, m1 H& B1 Y+ U) R4 s( `
5 v) O7 n' K0 L; `+ @ 项羽的第四奇,就是天生奇貌。! t7 }( K, R! i
5 n' V. \' m7 H, W p/ w0 [ x+ X
项羽长的很奇怪,史书记载,项羽重瞳,人称重瞳子。所谓重瞳,就是有两个瞳孔,在医学上讲,那是基因变异。可是对于古人而言,那可是帝王之貌,不得了的。
# O0 y( X" F2 V$ ^& k$ V 9 V. G. l5 k$ g, _ w
这种说法的来源,在于两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一个是三代时的舜帝,一个是春秋时的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历传奇,百转千回终成霸王之道,一切如有神助。所以世人传说重瞳之人乃天之所遣,均有上天护佑,非人力可以战胜之。
- V/ _" T* T9 D% m+ C9 B+ Q ' F' ~* c$ W+ Q5 M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说重瞳之人可以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这是迷信了,跟三眼杨戬如出一辙,大家听听就算。! C6 _6 Z$ t' A; |# p8 J5 U
& w* R- R+ H( g S+ i 不管是不是迷信了,但对于古人而言,大家对此是深信不疑的,所以项羽从小就认为自己绝非池中之物,一遇风云必定化作为龙,这样的心理暗示,给了项羽很大的动力,也给项羽身边的人很大的期待,而当这种动力与期待演变成失望的时候,项羽的故事就演变成一个悲剧,一个巨大的英雄悲剧。
4 X) F" b& }% V% R; n
8 [) u* R& i% W1 K9 k% Z* J, | 我年少读书的时候,最嫉妒那些整天玩不读书却学习成绩特好的同学,他们太聪明了,一点力不费就走到了大家前头,我们拼死拼活努力了半天,以为甩过他们了,猛一抬头,他们又笑眯眯的出现在前方——老天实在太眷顾他们了,这实在是有些不公平。然而等我成年后我就渐渐明白了,渐渐释然了,其实人太聪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太聪明容易自满,而自满很容易犯错误。这些错误的根子,都是在少年时代种下的。种下的时分,耳边一片赞扬声。
2 v' U% I* [" [/ a+ v7 P1 H- J1 Y
+ V8 p' g- e: m- o- ?& a 项羽的第五奇,是身材高大异于常人。, X2 h n3 J' e$ F4 n
3 @+ F/ X( N: r: v# j
身材高大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奇特的,然而项羽是个生长在江南的楚人,我们都知道,江南人氏身材普遍都是比较矮小的,史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按秦尺,大约在1米85以上),这在楚人之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其卓尔不凡的优越感自不用多言。6 I1 x3 |3 c2 }6 v$ B& y; A# |
# `3 ?, q6 K' P- A* f
项羽的第六奇,是有奇志。
& {; N% E5 j% m8 f ! D0 m! E+ T5 i, n l' ~+ [
项梁交游天下的终点是在吴中,也就是助伍子胥一逞其复仇之志的故吴之地,即现在的苏州一带,在秦王朝时代,配置于会稽郡的管辖下。为什么来这里,其原因有两点:' q4 U) k# Y4 n
9 R% v1 V: j- z( y8 @8 |6 d& } 第一:项梁亲自动手暗杀了秦政府的一个高官,为了躲避追捕,所以逃到了这天高皇帝远东海之滨——这属于直接原因。
2 P, b& |( F. ^. ?4 `
& D8 q. \' n, u$ I! f1 |0 t1 x+ i 第二:“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 (《汉书•地理志》),那里的老百姓全都是断发文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子的少数民族好汉,这样的人,最合项梁叔侄的胃口,也最能鼓动他们跟着自己造反。一句话,以项梁项羽的“反动”游侠身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和举大事的根据地,实在是在好不过了。
/ d6 R; d# G9 x' f# E5 { & ^5 @1 b* w4 D9 r1 S8 m5 E+ ]" k
项梁叔侄来到吴中后,开始四处结交当地的江湖好汉,他声名显赫,且豪爽大方,仗义疏才,俨然一副小孟尝的模样,故江东各地各种各样不安分守己的奇人异士,上至豪杰,下至村夫,正邪两派,黑白两道,无不望风景从,争相要做项梁的小弟。客居吴中的项梁,隐然成了民间社会的领袖,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其影响和势力之大,就连郡县长官都对他另眼相看,成为会稽郡守殷通、吴县县令郑昌的座上客。江东地方上反有大的徭役征发和丧葬祭祀等公共事务,项梁往往被推选来主持其事。+ _+ J, z/ A& f% ~ ^4 i# @
7 y- F! j# s: S6 B6 L: K 换句话说,项梁那就是江东的强龙兼地头蛇,明星兼人气王,有什么麻烦事儿,找他就对了,没有摆不平的道理。
$ H6 m" A+ T/ j7 |) Z% g2 n
. c; s; A0 K4 T! Q3 D 不仅项梁风光,项羽这个奇少年同样也吸引了不少粉丝,据说当时有28个武艺高强的江东子弟追随在项羽的身边,他们对项羽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直到项羽败走乌江的最后时刻,他们依然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这是后话了,且不提。
O h2 c7 ]: ?7 N# O
- R8 a4 ?! X! D' O6 P, x4 o7 _ 我这里要说的这一件事儿,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由会稽郡渡过浙江(即钱塘江)时,项梁叔侄也带着一伙人跑去看热闹,项梁远远的望见始皇盛大的车马仪仗与秦帝国精锐的步骑警卫,震骇到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第一近距离的感受到自己敌人的可怕与强大——这个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不世帝王,我到底有没有可能战胜他呢……
; @+ d. U' \9 |' r. M
4 B0 V8 C4 s, e, E' ]3 o# Y! {. D 正此时,项梁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彼可取而代之也。”0 D+ z8 L" R) r# K2 R& F9 b
% D* G" G; @2 l
说话的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奇少年项羽,此时项羽刚满23岁,距离他实现这个在当时看起来有如天方夜谭般的狂言,不到五年。
! Q" v: |: E+ [3 |5 `/ l ' t8 }% [5 _* o$ d! u# X
项梁大惊失色,一把捂住项羽的嘴沉声道:“毋妄言,族矣!”(别乱说话,要灭族的!)
- L" R; {/ C9 S x. Y0 p
# O, y G" i8 [5 g! z2 S 项羽心不甘情不愿的闭了嘴,心里暗想:哼,怕什么怕,最后谁灭谁的族还不一定呢?
4 h }, W5 V* C% L 3 P6 G2 s' P, C+ y' e3 s
这个暴风雨来临前的小插曲给了项梁很大的心理冲击——( c, D9 Y1 D$ g' ?- \: u
3 A6 H6 g7 ]3 r f% _* f4 |
在此之前,项梁只想把项羽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将领,为恢复故楚献点勇力即可,从这一刻开始,项羽决定把项羽培养成一个帝王,一个叱诧风云称霸天下的万世雄主——要光耀我大楚,光耀我项氏,就靠此子了!5 \6 u' b7 M" b6 b6 f$ [$ Y- A: y/ N( e
5 y2 ], h7 W { 项羽的第六奇,是有奇嗓。换句话说,他就是一嗓音独特中气十足的男高音。; }' x2 `; D- G Z2 \! @" V
7 ?0 D& G2 T7 ]# G, W1 i( S" ] 史书记载,项羽他“喑哑叱咤,千人皆废。”
) t1 Y% s( O1 w" v* I. r% m
& x3 T) y( z9 h9 z* S6 ~ 叱咤就是怒喝的意思,比如“叱咤风云”的原意就是“一声怒喝让风云变色”。3 x7 S/ v( V! r) P
- C( Z" Q& G' ^0 d 喑哑则是象声词,发音为yin yǎ,大家连起来读一读,就知道项羽在战场上发出的是什么样的怪吼了。( Y5 I; [( l% F+ Y$ H
9 p2 O1 J+ H& ^
所以,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项羽一叫唤,敌人就腿软,武功全废,HP、MP立刻减半,且呈“晕眩”状态,完全丧失战斗力。: f- G% i- d; ^1 |, p4 t5 u' S+ t
, v5 a) k* ]# E
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原因,项羽猛若天神,威势震骇敌胆。第二个原因,项羽拥有狮子吼的神功,可以魔音穿脑,与倪匡笔下六指琴魔之“天魔琴”以及金庸笔下黄药师之《碧海潮生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7 P3 F* Z. Z' C; v% w / c0 B, C( C4 |: a4 Q& V
我看还是第一个原因准确些。张飞喝断长坂桥这种事情,毕竟只能发生在评书小说之中,历史中不可能真的发生。
% b* e' _ P* \6 q, c
& {6 c3 K9 Q( o! q
8 O+ _, t# |' u7 @, t/ h
7 T1 e% m6 c+ q: O3 X g3 T4 g6 U 项羽的第六奇,是神力惊人。# z1 T* W' T0 G7 [
5 k7 a0 @4 q, M, U7 r 古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英雄,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力气大不大。
" |. v2 h8 K9 x, j# M. }! W
+ T- U% i3 O# s2 S9 i 而判断力气大不大,也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举鼎。
" t) E: n6 M r; e ; F" z; J) z0 O# B9 o
鼎者,国之重器也。古人认为,能举起国之重器的大英雄,一定也能举起国家;能举起天下之重器的超级大英雄,一定也能举起天下。
; @2 L# D2 b; p! j
, ]5 O- _# |9 Y9 @) C: e I 所以,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武王毕生的愿望就是举起天下之重器——从大禹时代传来的天下至宝:九鼎。/ ^8 O' Z5 }$ w0 S3 M! U( a4 x& @
3 U* x: n8 a( c3 A3 R( U! b
可惜,秦武王举九鼎不成,反而被九鼎给砸死了——所以天下认为当时秦一统寰宇的时机未到。
" s( R b) v+ g: q3 U2 \- g* Y
* \5 n3 U) f) s3 u 在秦武王之后,传说还有一个人力能扛鼎,这个人就是白发魔男伍子胥,不过此乃小说家言,不足为信。0 L; M* K0 K. @# P
: w" l( _1 S& c* a# i
然而项羽力能扛鼎是史书上有明文记载的,《史记 项羽本纪》中说:“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2 M! G9 ~7 c( [5 B
2 q% J* ~! i& X' _5 j 所以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力能扛鼎之人,这样的人,一千年也出不了一个。) U2 F6 x) T4 u8 L* [
7 ^4 |5 ^" _ K, G0 \, X7 |5 o$ D; `3 z
关于项羽举鼎,中国民间有一个非常浪漫的传说,这个传说,还引出了项羽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虞姬。
" p7 A! ]' ^- f ; F5 n5 T, o+ v1 ~
相传,少年时代的项羽一次办事路过江苏沭阳虞家村,在一个池塘边看到一群采摘菱角的少女在打闹嬉戏。突然,“哎呀”一声,其中一人落入水中。项羽顾不上脱衣服,便纵身跳入水中,把落水的少女救了起来。(好俗套的英雄救美故事): _6 C# R( s& B
& d O/ j" q% p( C: J& d
项羽顺手救人,本来也没放在心上,可是当他一看到那少女的美貌,一下子就惊呆了。
$ g8 Y3 a( z4 J7 g/ v) D
% g4 ^4 o/ x4 V0 N$ \. {3 K ——这世上怎会有如此美丽的女子,我从小随叔父走南闯北,看过的美女不知几万,跟这个女子比起来,那就跟脚底下的烂泥巴一样,不堪一顾!
* I1 c" B; E2 h8 d. \# O% n 3 }1 R- {- X% `7 D! a
项氏乃吴中头号大族,项羽在江东也算是偶像级别的少女杀手,每天上门提亲的人不要把门槛踏破,可惜项羽从小眼高于顶,总认为世上找不出一个女子能配的上自己的,可是这一次,他动心了,绝世英雄一般都不动心,一动心那可就天雷燃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 v& H7 L& | J) b0 s W) Z
4 Q& A, p4 b& E6 R4 i 动心是动心,不过项羽自矜身份,当下竟一点不表露出来,只是拱手一行礼,名字也不告诉人家,就转身不顾而去。) e; B! @5 J: u+ n$ N
! d( S3 m, G& Y3 Z 那少女心中失望之极,她心仪江东偶像派明星项羽多时,只是无缘相识,故想出这一招来引蛇出洞,没想到蛇害羞,刚出来又缩回去了。
+ b" j9 x# I, ?( D; ^ + z* L. c4 ?% ^' m
这个少女自然就是虞姬了,虞氏乃会稽望族,祖先就是与项羽同有双瞳的大舜,又称有虞氏,或称虞舜,他的后代便世居虞地(吴地),以虞为氏。说起来拥有双瞳的项羽碰上同有双瞳的大舜后代虞姬,这还真是一断不解的缘分哪!
0 P9 S! v- ?# t4 G
/ `: F% c0 A$ k; s" F$ H% o# `/ C% r 虞姬也算是江淮一带少男杀手级别的玉女派偶像了,不仅长得千姣百媚,而且家世显赫,知书达理,又精通武艺,每天上门提亲的人不要把门槛踏破,可惜虞姬从小眼高于顶,总认为世上除了项羽,没有一个男子能配的上自己,可是这一次,到手的肥肉居然自己跑了,连手都不挥一挥,就带走无数片云彩。
- K8 a' B! P e) J
6 D7 R1 g: \3 g 虞姬回到家中,闷闷不乐,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着,这一切,都被虞姬的哥哥虞子期看在眼里。
8 Y6 ?' ^% e/ L* f3 T* D $ c( }5 d1 z( w; [7 }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虞子期更了解虞姬了,他这个妹妹,一定是 fall in love 了。# x" I! S) O- k, q) R
/ l g1 \9 R6 q$ f4 V4 m+ e4 N 经过一番旁敲侧击,虞子期终于明白了虞姬的心思——妹妹的眼光还真不错,项羽此人,绝非池中之物,虞项联姻,正是良缘佳对。0 y7 r+ F: B% _; Z8 J) m3 n
3 Z/ A6 j4 B- Y 虞子期于是和父亲虞公商量,合计出了一个比虞姬的招数高明百倍的妙计。! |/ q4 u" j/ s6 [' C
8 d3 [6 \9 X! x! _. S* U 一天,钱塘江禹庙逢春会,这样的大日子,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项家叔侄是一定要与会主持的。只见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常,突然,人群中走出一男一女,来到禹庙门前大铜鼎旁,那男子手指铜鼎,大声道:“谁能举得起此鼎,吾妹便以终身相许!”
/ M( N" y0 W: f+ [% }. |/ {8 ` 2 ], L6 m2 _; a7 ?" T! n
这对男女,自然就是虞子期虞姬兄妹了。- x( V$ J9 x+ X/ w
9 e/ w3 N* `( P2 ~8 I 这句话一出,禹庙前人群间顿时炸开了锅:这人疯了么?想嫁妹也不是这么嫁的,此鼎乃祭祀重器,高三尺余,通体青铜铸成,看样子怕有千斤之重,那可是常人能举得起的?我看除非天神下凡蚩尤转世,否则谁也动不了它。* C0 K& ~' l$ Q8 Z' |8 o7 R/ ]! e
0 N ~# c! g, y7 Z8 c 正这时,项羽手下二十八勇士突然齐声起哄:“羽哥上!羽哥上!羽哥上……”( v: V. L& J% p0 E/ E& _8 H
: }- z3 U; @6 C 这二十八勇士经常和项羽在一起切磋武艺,深知他神力惊人,只是项羽每次使力都举重若轻,究竟力气有多大,却是无法测度。他们乘着这个机会,正好试试项羽的斤两到底有多少,就算到时候举不起,能移动一下那鼎,那也是够拉风了,毕竟禹庙鼎千年以来,从没人能动之分毫。
" O* ]( P% N; C' r1 G ! @) |+ g% c$ U9 D6 [; M
项羽哈哈一笑,“看我项籍来一试!”正要上前,项梁从后一把拉住他,摇头道:“籍儿,莫要逞强……”6 h. [8 f. i' c# A8 j! {
& S, c1 d ?3 m3 q1 y7 T 项羽一声长笑:“叔父莫担心,侄儿有把握。此蕞尔小物,易举耳!”
) Z5 t/ }2 |& ?* ~) b7 ?! H 9 Y7 ?/ c6 l& `9 T3 q6 n# x j
项梁还在不相信,项羽已经在一片欢呼声中走到大鼎跟前,抬头朝虞姬微微一笑,趁着她脸红低头的时候,突然大喝一声“起!”抓起巨鼎一举过头,慢腾腾的在庙门广场内绕了三圈,跟因怕砸到而唯恐避之不及的熟人们一一点头打过招呼,这才稳稳当当放回原处。再看项羽,只见他脸不红、气不喘,呵呵笑着,仿佛刚才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般。: t* z+ |) y" C) _: x9 x
3 s; F2 h7 H; t9 ?$ u- x 禹庙前数千群众眼眶突出,全体石化——这还是人类吗?你确定他不是神?% Y1 ^' B; i+ Q- Q+ W* Z
0 `* _* S" @2 _$ D% |
许久,人群中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偶像!偶像!偶像!!”2 P6 W3 e: ?- W) l$ l
7 f* ^7 \6 J7 c
二十八勇士们一齐摇头叹服,失败失败,这次又没试出羽哥的力气来,难道我们真要弄座山来给他拔么?
% t; y1 ~0 Q( ?& y% ` . _8 o/ n' a+ L, D- E) H; |
与此同时,虞氏兄妹也来到项羽跟前,虞子期拜服道:“项兄力拔山兮气盖世,真乃一神人也!小妹愿以蒲柳之姿,侍奉于项兄左右,不知项兄意下如何?”4 {& `" a9 `* f7 [9 ~$ h' S
9 U0 z& G; U' b+ e% p2 b1 g 虞姬怔怔的看着项羽,俏目中眼波流转,满是崇敬与期待的神色,项羽的心儿都化了。
2 t3 S( t" E% S5 o* i ; a% F# X+ m* k: h8 _2 E" h
数千群众又开始齐声起哄:“结婚,结婚,结婚!”. G: p/ N1 j# o" ?7 V% e
; ^) P/ E2 C2 d
这时项梁也走上前来,拍了拍项羽的肩膀,笑道:“美女配英雄,此天作之合也,籍儿,你天生聪明,什么都不要我教,难道这等事体,还要劳烦为叔教你么?”/ e& r5 i2 @: r0 F4 D: w
6 T* G* x: r, ^5 m" y1 I* R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项羽还有啥好犹豫的,当下一把拉过虞姬,紧拥入怀。
! s7 G8 P8 C' H2 M
- O4 L/ Z9 O+ c& ]( J3 C- ] 好啦,有情人终成眷属,美女与英雄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本故事似乎要大团圆结局了?可惜,这并不是结局,悲剧,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