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4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3)
8 M( w8 W9 P0 o. i4 F3 O) F# w, x * D1 W4 E% v6 @. [ } m
郑吉当机立断,征调渠犁等国一万多人的军队,与屯田守军一千五百人,共同出击车师国。郑吉的神速反应,让车师国还没反应过来时,联军已经兵临都城交河城下,车师军队出城迎战,结果大败,郑吉率军攻破交河城。! `. {. P; r, ~5 I% e3 V `
车师国王乌贵却在交河城被攻破之前,率领残部逃到了交河城北部的石城。郑吉没有逮住乌贵,在交河城驻扎几天后,军中的粮食短缺,供应不上,郑吉留下一部分部队驻守交河城,把其余军队拉回渠犁,补充粮食。$ I, L/ ?7 |8 r$ ^; |9 V
8 u5 u9 g2 P. T
秋收季节过后,郑吉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再次率兵抵达交河城。
4 F; Q: T+ L8 C: P# J$ `+ g5 F 车师王乌贵听说郑吉大军又杀回来了,赶紧向匈奴人求援。此时匈奴人刚刚度过恶梦般的大饥荒(发生于上一年,前68年),自顾不暇,哪里顾得上车师国呢?匈奴援兵迟迟没有动静。车师王乌贵心里害怕了。小小的车师国,肯定是抵挡不住郑吉的大军,匈奴不出手,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向郑吉投降。
?4 c& j6 w; N2 U! h1 ]5 ^3 @ 乌贵想投降,可又怕郑吉不信任他,所以就想送给郑吉一个见面礼。当时在匈奴边境有一个小国,叫小蒲类国,是归属匈奴的,乌贵便率兵击破小蒲类国,杀死其国王,以此表示车师国跟匈奴一刀两断,向郑吉提出投降的请求。
5 F% O8 t1 t5 x+ A/ P 郑吉接受了车师国王乌贵的投降。! i+ r# f& j. U" S
/ j% P5 [) Q9 J j 此时的匈奴才如梦初醒,失去车师,将失去整个西域,因为车师国是匈奴进入西域的最重要的通道。匈奴急急忙忙拼凑了一支军队,杀气腾腾地扑向车师国。
" P# B/ n/ w0 Z' Q' o/ q4 @ 郑吉、司马憙引兵北进,迎战匈奴。( p, \" A0 _+ ~; f g8 C, H
匈奴骑兵见郑吉的军队以逸待劳,人数也不少,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两支军队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最后匈奴军队放弃了进攻,调转马头撤回国内了。/ s; k, W3 |9 W0 J3 x
匈奴人走了之后,郑吉面临一个很难的局面:一万多名从他国征调来的军队,不可能长久驻扎在车师国,而自己手下的一千五百人,又有屯垦的任务,也不可能驻留在车师国,怎么办呢?
0 ~' s0 v1 E- c 最后,郑吉只留下了一支象征性的卫队,由一名军官与二十名士兵组成。9 K% Z! n5 R ^% j, ~; d0 l9 }
车师国王乌贵哭笑不得,叹道:“这二十人的卫队顶啥用啊?匈奴人一反击,我怕是要成为匈奴人的刀下之鬼了。”左想右想,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唉,这是什么国王啊。最后乌贵一咬牙,干脆,这个国王我也不当了。乌贵带了几名亲信,丢下王位不要了,逃到乌孙国寻求政治避难去了。+ H& e, K* q/ S, f6 Q3 H
* s7 a- F+ c: S) } 果然不出乌贵所料,郑吉一走,匈奴军队又回来了。
5 I, R2 S5 s1 t* o0 I 匈奴的骑兵又耀武扬威地进入车师,这时车师无国王了,匈奴人便把乌贵的弟弟兜莫立为国王。车师与匈奴毗邻,这使得汉帝国很难控制,只要汉帝国军队一撤离,匈奴人马上会卷土重来。 k0 T9 @3 D/ v1 v$ r# e
兜莫坐在国王宝座上,也是如坐针毡,亲近匈奴人,必然要得罪汉帝国。唉,车师的王座是插满针的,坐上去可不好受。这个国王可不好当啊,怪不得前国王乌贵要一逃了之。想了许久后,新国王想了一招,举国迁移,向东迁到与匈奴的交界地附近,把原来的地盘空出来。* V# j$ F# a9 c* f
如此一来,原先的车师国(交河城一带)便成了荒凉之城,只剩下一些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郑吉派遣三百名士兵入驻屯田。车师由此分裂为两个部分: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3 Z* H- z! h/ j3 h1 U1 d" z* C
汉军屯田部队入驻车师故地,引起了匈奴人的不安。车师故地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汉军在此屯垦,对匈奴本土构成直接的威胁,因此匈奴不断地派出骑兵骚扰汉军的屯田部队。% x( r: @! `2 j
此时的匈奴,在南线上已经无法与中国相抗衡了,但是西线上,凭借毗邻西域的地缘优势,匈奴人仍然有机会,匈奴左、右大将各率领一万名骑兵,驻扎在匈奴西部,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 F- J7 @" _5 f( j. M7 q* [ 正当郑吉的屯田部队在车师与匈奴人相持之时,突然发生了莎车国反叛的事件,使得郑吉的部队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