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26)
3 _7 r$ w- n' \4 w. p4 x  ! f( \$ N1 J( G& s
  宣帝刘询继位不久,本始二年(前72年)西域的乌孙国发生了情况。
" M: g5 n0 ]* Z" ]; r% T  匈奴在与中国交战失利之后,将进攻重点对准西域的乌孙国。乌孙国自从与中国和亲以来,便是中国在西域最强大的盟友,是张骞提出“断匈奴右臂”计划的核心,所以切断乌孙与中国的联系,便成为匈奴的战略目标,匈奴集结大军,准备向乌孙发动进攻。: x0 W* T' @1 `" t4 d$ L8 `6 T) @
  宣帝刘询派常惠出使乌孙。常惠这位与苏武一同被匈奴人囚禁了十九年的英雄,雄心不减当年,日夜兼程,抵达乌孙。" H" Y9 r0 `0 Z' I# f
  此前,匈奴已派出使者出使乌孙,对乌孙国王翁归靡进行威胁:“交出中国的公主,并且断绝与中国的关系,否则匈奴将大军压境。”并派兵占领了乌孙的车延、恶师地两个据点。
. j0 \3 ]6 R2 z  嫁到乌孙的中国公主刘解忧写了一封信,快马向中国政府告急:“匈奴大军已经集结待发,恳请中国皇帝火速派兵以救公主与国王。乌孙国已经动员了五万骑兵,准备竭尽全力,抗击匈奴。”! w; a+ A  x& ?8 F  g' c* |# ~
  2 W1 |) m0 s' O9 ~% Q: H
  年轻的宣帝刘询当机立断。一支庞大的军队迅速动员起来。
7 b0 |# p" N, w  刘询的设想是,汉军大兵团长途跋涉前往数千万外的乌孙国并不现实,武帝时入西域作战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令人记忆犹新。必须改变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在匈奴人发动入侵乌孙战争之前,先下手为强,与乌孙国军队联手,中国军队从南往北进攻,而乌孙国军队则由西往东进攻。4 h5 h& K/ @7 g
  汉军的战斗序列为:
! w4 Z/ q% W3 r& ?  祁连将军田广明(御史大夫),率四万骑兵,由西河(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出兵。
/ F7 `5 i( p% H3 p  度辽将军范明友,率三万骑兵,由张掖出兵。
1 o9 W- b5 {* [; o% _9 ?9 o- L! z0 c  前将军韩增,率三万骑兵,由云中出兵。
& j4 _, y8 g4 b0 w  蒲类将军赵充国,率三万骑兵,由酒泉出兵。
; d6 p2 {, G$ p; V0 @3 C$ n  虎牙将军田顺,率三万骑兵,由五原出兵。
$ i8 ^5 A( }/ N8 n  五路大军共计十六万人。4 m; p1 c( j+ B# T" n: ~/ ]
  乌孙国方面,乌孙国王翁归靡亲自统率五万乌孙骑兵。出使乌孙的使节常惠,被任命为校尉,负责协助乌孙军队攻击匈奴。  i, C8 A, \: z
  % f) w9 X% P0 F) R, ^1 V) h  d
  本始三年(前71年),匈奴人的噩梦开始了。
% X8 f2 T3 H! u/ C8 H! J  汉军与乌孙联军共计二十一万人,兵分六路,对匈奴展开凌厉的攻势。
" {& G/ ?$ n3 C, J( c  宣帝刘询给五路汉军将领的命令,必须要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里。" h" o. m. i" r( T. t8 w. i
  这场规模浩大的五路出击,从正月到五月,历时近五个月,结果出人意料,五路汉军所取得的战果微乎其微。3 i4 {. b. X1 ^
  原因是匈奴人在获知汉帝国军团准备深入匈奴作战后,大为恐慌,以最快的速度撤退,躲到北方荒凉地带。
' A+ j  `) W$ |1 l$ R5 `' d  十六万的汉军几乎是空手而归。+ k$ `/ I, R$ J% {' c+ j$ X. k
  0 w# o. S7 f5 ?+ `( u% H
  范明友兵团深入一千二百里,斩杀七百名匈奴兵。
/ n4 |( U+ {( v; O* t0 Z7 L  赵充国兵团深入一千八百里,斩杀与俘虏匈奴蒲阴王以下三百人。7 Y* U0 h5 q7 x% s, k! ^# t. p9 ?; \
  韩增兵团深入一千二百里,斩杀匈奴兵一百人。
' A0 y6 k  S4 s: R7 n" B  这三个兵团没有深入到预期的二千里,是因为得到情报,匈奴北遁,再继续行军,也无法捕捉到匈奴的主力。0 v1 m: n/ ^1 u8 A/ H8 y
  田广明兵团深入一千六百里,抵达鸡秩山,斩虏十九人。正在此时,汉军得到情报,在鸡秩山有匈奴兵团主力,这本来是田广明立功的绝佳时机,但是田广明竟然胆怯,不敢应战,告戒送情报的人,要谎称没有敌人。田广明的部下公孙益力主出击,但是田广明也不理睬,班师回国。9 r+ u6 K8 B4 E9 o3 C8 o3 O7 V
  田顺兵团深入八百里,就停止前进了,谎报战功,称斩杀匈奴兵一千九百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27)" r* X" J) F. T! }
  2 D2 S7 M+ [3 [. x
  【常惠的复仇】
) J2 U( z$ w# B, O  
6 i) ^7 E3 h! L7 R  劳师无功,宣帝派人调查五位将领的得失,结果发现田广明畏敌不前,田顺慌报战功,非常的气愤,下令严查,将二人逮捕下狱。田广明与田顺二人畏罪自杀。
; e6 p7 |5 e( E. \  汉军斩获甚微,然而乌孙大军此役却大获全胜!
" _1 y$ ^  z  q1 _- G  乌国军队获得空前胜利的功臣,正是常惠。1 K7 y' e) o- |. ]5 X  ]0 K. X, o
  
" _! K: Q: ]& X  常惠是太原人,出身寒微,然而志向高远。天汉元年(前100年),武帝下诏征募出使匈奴的使节,常惠抱着大丈夫应立功于绝域的信念,慨然应募,追随苏武出使匈奴。这次出使的结果是苏武、常惠等被匈奴人扣押囚禁了十九年之久,常惠出发时还是一个年轻人,回到祖国后,已经是个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十九年的囚徒生涯,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一般人早就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击垮,但对于英雄来说,苦难是意志力磨砺,苦难让常惠更加成熟,他要以自己强烈的进取心来挽回流逝的时间。5 Q7 \% h/ k4 x- K* r0 G" m
  常惠持节抵达乌孙国,乌孙王见汉使前来,先是热情,继而是失望,因为常惠没有带来援军,而只有十数名的随从。* R+ M" Y- ?1 @
  乌孙王叹了口气说:“现在匈奴人多势重,阁下只带这十数人前来,似乎不足以支援我国啊。”$ E. g4 Y8 w+ S- p# A
  常惠对乌孙王说:“大王勿虑。皇帝遣我前来,乃是邀大王共同出击匈奴,皇帝已在边境集结十数万大军,只待与大王约定日期,便可以立即向匈奴腹地推进,大王则率五万精兵杀入匈奴境内,必可以大破匈奴!”
+ M  H5 r7 ?% x+ u! k. ~  ( ?" S' d% q. G8 ]
  乌孙王听了大吃一惊,忙说道:“唉,我要是有实力反击匈奴的话,也不必向汉帝国请救兵。去年匈奴大军入侵,一战取车延,再战取恶师地。我国要是能自卫以保国土不失就谢天谢地了,哪里敢想着去进攻匈奴呢。”
7 d$ I0 o: v- k9 A/ z/ e  常惠答道:“现在形势发生变化了。中国兵团五路齐头并进,匈奴必定会抽调最精锐的骑兵以防备汉军。匈奴人对自己的实力自视甚高,对乌孙军队根本不放在眼中,这可是匈奴人的弱点,中国有句话:骄兵必败。匈奴人的骄气,一定想不定乌孙大军敢于越过边境线,将战火燃烧到他们的地盘。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乃是致胜的法宝。”) L' J# H' c* {6 M& K& m
  乌孙王听了常惠一席话,也不禁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了,要是乌孙果真可以击败匈奴,这可是一个做梦都不敢想的伟大勋业啊,这个美妙的前景,让乌孙王激动了。
1 z& m/ K- E5 n2 t2 G4 `  激动的不止是乌孙王,还有常惠。从被匈奴政府扣押囚禁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可常惠却等了三十年,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了!
3 {" t: I; {- P& i' c  * S) l) f$ v  E6 s
  匈奴这些年国内权力斗争越演越烈,内耗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军事实力,现在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 ^  P1 j4 ?9 g7 y  乌孙大军出击匈奴,正面是匈奴右谷蠡王的地盘。右谷蠡王原本是前任单于狐鹿姑提定的接班人,不料因为卫律矫诏,痛失单于的宝座,心中极其怨恨,便拒绝参加匈奴最高级别的龙城会议,在自己地盘上称霸一方,匈奴单于拿他没办法。
7 ?4 J* i& R; [7 B; @! j8 M. K; x) n  常惠与乌孙国王指挥五万大军,直逼右谷蠡王的王庭。左谷蠡王率军迎战,不料乌孙军队极其悍勇,匈奴骑兵竟然不是对手。看来右谷蠡王只顾着争权夺利,却忘了训练军队,其麾下的匈奴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而匈奴最精锐的单于麾下的骑兵,现在正远遁到北方寒冷的地带,以躲开汉军精锐的攻击。7 w; h7 W; c; S8 y
  乌孙人被匈奴欺负久了,所有人多年的怨气在刹那间爆发了,乌孙骑兵惊奇地发现自己突然变得如此强大,他们尽情地挥舞长刀,劈向匈奴人。8 q/ f% O4 v, q4 V  y
  这一战,乌孙军队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果,斩杀与俘获的匈奴军队竟然多达四万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伯叔辈的长老、单于的兄嫂,还有匈奴的小王、犁汙都尉、千人长、骑兵军官等,除此之外,还俘获了牛、羊、马、驴、骆驼共计七十万头。* O$ |( _: ]! x7 |
  这是漠北之役以来,匈奴损失最惨重的一役!
. G: i) N6 x* I5 L  
9 t* T0 f, F1 t( P& i7 ^3 |  这一仗的战果,只能用“惊人”二字来形容。
3 D1 k/ t8 ^( t0 F1 M8 G" U  常惠参与指挥了这场决战,他是惟一一位受到宣帝刘询封赏的中国将领,一战受封长罗侯。在匈奴十几年的囚禁生涯,没有熄灭常惠的万丈雄心,英雄不死,再度归来,以一场极辉煌的胜利,来补偿在荒凉囚禁地所荒废的光阴,将心中久积的怨气浊气一清而空。生命未息,奋斗不止,英雄当如是!0 Z8 H7 C( B; s4 _
  我们记住了常惠,但不能忘记张骞。张骞在数十年前提出的“断匈奴右臂”的伟大战略计划,终于开始显现其巨大的威力,对匈奴开始了致命的打击,这证明了张骞是何等的远见卓识,他是一位巨人,凌驾于众人之上,眼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宣帝刘询以乌孙军为奇兵,打出一记漂亮的左勾拳,这记左勾拳,将匈奴这个庞然大物打倒在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28)6 c1 b; T) q5 }. }7 X( d. a$ T  Y4 L
  2 @" f6 V- j/ V/ v9 k
  匈奴的噩运才刚刚开始。当噩运缠身时,老天爷也不帮忙。
, ]; f% _3 x; q* `  吃了败仗后的匈奴,岂可甘心失败。  c2 ^3 U: r1 ]
  这一年的冬季,气急败坏的壶衍鞮单于提数万精兵,猛攻乌孙国。这是匈奴最精锐的部队,乌孙国战士奋起抵抗,但还是难抵匈奴的疯狂攻势。; ~3 |  r0 V0 Y2 U4 {
  乌孙军队主动后撤,匈奴骑兵没有抓到乌孙的壮丁,只是俘虏了一批老弱伤残。
3 q& O" n! h1 q- O! `  这一年的冬季十分的严寒,壶衍鞮单于很难在这种天气之下,继续作战,只好先撤回国内进行休整,以待明年的春季卷土重来。
! Q) I1 W& J$ s/ t  e% ^' p4 N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匈奴人的后撤道路变得如此的艰难,天上飘下大雪,仅仅一天的功夫,积雪厚达一丈(有点夸张),天寒地冻,道路被大雪封死了。大军被困在雪地之中!2 i/ o8 ]% F/ A( C" H+ m
  寒冷与饥饿开始无情地吞噬着匈奴勇士们的生命,一路上遗弃下无数倒毙的尸体。在自然界的威力面前,人有时显得多么渺小,生命显得多么脆弱。匈奴人在经历着李广利曾经历过的死亡行军,出征时数万人马的大军,最后生还都只有数千人。最精锐的匈奴骑兵,在雪地之中死亡超过百分九十。
$ M& K& X8 L+ i; [' [  $ e1 ^9 X# [$ t' ?6 X4 ~
  重创之后,又是一次重创。8 U3 l8 v, \+ X% K1 \5 g. g9 c
  等等,等等,请耐心读下去。跟后面发生的故事相比,前两次重创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1 ?( [; P9 L0 \  匈奴人的噩运接二连三。
9 F: C1 R: s! u4 t5 }  虎落平阳被犬欺!匈奴的精锐骑兵在大雨雪中伤亡惨重,而匈奴四周的几个平常看匈奴人脸色的小国,开始张牙舞爪地扑上来了。
! [& n0 z2 C7 f' U1 _! w0 ]) C. p  首先是匈奴北部的丁令国(位于中西伯利亚平原地区),见到匈奴军事力量遭到重创,立即纵兵南下;其次是匈奴东部的乌桓国,乌桓骑兵席卷匈奴的东部地区;乌孙国也瞧准了机会,再度发兵进攻匈奴的西部。三面受敌,曾经剽悍无敌的匈奴,遭遇到冒顿单于以来最狼狈的局面。' ?) j* L+ o3 J/ Z0 v
  三个国家分别从北、东、西三面发动入侵,匈奴人疲于应战,连战连败,损失数万名骑兵,更严重的是,匈奴人的牛羊等牲畜被掠去无数。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这些牲畜就是匈奴人的命根子啊。
6 D% a9 V8 C, Q  牲畜被夺,匈奴全国陷入严重的饥荒,全国饿死的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三,牲畜的数量锐减一半以上(匈奴人疲于奔命,牲畜驮着重物迁徙,活活累死)。匈奴控制下的属国纷纷背叛,国内盗贼纷起。' _- Y- o6 R; Q* F; u6 G, s3 j
  中国政府也派出三千人的骑兵队伍,攻入匈奴南部,匈奴岂有能力抵挡!在遗下数千具尸体之后,匈奴人逃得远远的。
7 m0 @6 A$ {' k9 _. z  这一年(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是匈奴由盛而衰的关键一年。
0 k, c2 n: Q; I) b/ v' y  ( \) M" Z5 G/ c9 d
  之后几年,匈奴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秩序,逐步缓解了国内狼狈不堪的局面。
. b7 `: t5 B; J! k& I* D2 r  而在中国,在雄才大略的汉宣帝的主政下,汉帝国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宣帝刘询流落民间的非凡经历,使他比其他皇帝更深刻地了解到民间疾苦,他励精图治,整饬官吏,扭转了武帝后期官吏残暴、官逼民反的局面,这是汉帝国政治最清明的时代。
- K! j% ~+ ^! Z" l/ P7 {  
1 P& {1 L0 H# U4 O1 G: |& m$ w+ D  到了地节二年(前68年),运气不佳的匈奴人再次陷入灾难之中。9 X: X& q  I" b, S/ g) ~
  匈奴壶衍鞮单于病逝,其弟左贤王虚闾权渠继单于位。这时,中国政府考虑到匈奴已经没有实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便把边境外的军事据点撤除,以减轻边境人民的负担,这也是向匈奴新任单于表态,中国无意进攻匈奴。6 e' Y5 {- \6 _* L7 B5 L+ f
  虚闾权渠单于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中国在匈奴疲弱之时,发动突然袭击,但宣帝刘询正致力于内政,对匈奴只是采取防而不攻的策略。战争已经是匈奴人所无法承受的,虚闾权渠单于又想到了中断了许久的汉匈和亲。
. u+ I# q/ {4 C6 `2 y$ m  不自量力的权臣左大且渠极力反对和亲,反倒自告奋勇,与呼卢訾王各率一万名骑兵,在中国边境线上以狩猎为名,企图借中国撤除边境外军事据点的时机,偷袭中国。
* S  {3 A7 T9 `$ T7 v: v  但是接到情报的宣帝刘询,马上命令加强戒备,出动五千人的骑兵,在边境线外巡行数百里,匈奴人终于不敢南下。$ P6 C+ i- r& q
  3 X' |; o2 a9 s- c
  紧接着,又一场可怕的大饥荒席卷匈奴,这只饥荒很可能起因于一种在牲畜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使得匈奴的牲畜大量死亡,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国性的饥荒。再强悍的人,也抵挡不住缺乏粮食所带来的饥饿,这次对匈奴人的打击是致命的,其严重的后果,超过了三年前的那次饥荒,全国饿死的人与牲畜,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1 x+ S- U# N4 z5 Z+ M
  至此,匈奴再无实力与中国相抗衡。
: b5 i/ F! Q  ^0 ^( [2 @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匈奴对西域小国还有相当强的控制能力,而此时,汉帝国的势力也向西域渗透。西域这片广阔的天地,是帝国勇士们表演的舞台,舞台的架子搭好了,该轮到谁上场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4: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29)0 [5 ]( Z) a- L/ a! S4 e" `& ~
  
! n% q( A7 l6 {  第七章 国威万里1 Y. K" u3 M8 N& c- [' P5 d
  
. K; N. u  A' R' \) ?; x% s4 r  一、奋斗在西域的勇士(上)
0 {/ a+ }8 G8 l) i' ]) B: f  P( a  $ j3 [8 m5 s; S7 h$ d1 Q
  天山将西域分割成两个部分,北侧有准噶尔盆地,南侧有塔里木盆地,这里分布着三十六个国家。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汉与乌孙两国和亲,李广早二征大宛,汉帝国的威名远播西域。
) H4 M2 r* i1 b  M  |, O  李广利征服大宛之后,汉帝国政府经常派遣使节出使大宛。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傅介子持节出使大宛。这次傅介子出使西域,还肩负另一件使命。& Z0 S1 v- L# T, a! F
  
9 N2 r: y# q% }0 a/ ?8 l/ y- g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a; b, Y& T; E) g0 w, [  楼兰国是汉帝国由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第一道门户,因为楼兰国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汉、匈两国都把楼兰国作为争夺的对象。自从赵破奴击破楼兰后(前108年),楼兰国便臣服于汉帝国,但是匈奴人一来,便又倒向匈奴。楼兰国就采取这种“墙头草,两边倒”的政策。
! b8 \/ N* A/ w! p5 M; S  楼兰国王把儿子安归送到匈奴作为人质。楼兰王病逝后,匈奴人抢先一步,将安归送回楼兰国,立为楼兰新国王,由此楼兰与匈奴的关系更加密切。汉帝国在立楼兰王一事上被匈奴人抢得先机,便派出使节前往楼兰,命令楼兰王安归前往帝国首都长安朝拜皇帝,以示归附汉室。但楼兰王安归拒绝前往。( r7 L+ p/ ^3 X1 t% h7 k
  在楼兰国与汉帝国之间,有一片沙漠,称为白龙堆沙漠,沙漠一片荒凉,水草稀少,楼兰国对汉帝国的义务之一,就是作为汉使节团的向导,并为使团提供淡水和粮食。由于汉使团出入西域的人数与次数极多,楼兰国不堪重负。
. \3 t2 \( B6 m  |7 d  I0 u% ]  楼兰王安归是亲匈奴派,在匈奴人的唆使下,竟然数次派兵帮助匈奴人截杀汉使团,这件事,汉帝国一直不知道楼兰王有参与。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是亲汉派,受到王兄的排挤,在国内呆不下去,便逃到中国,向昭帝刘弗陵告状。
) p7 m$ F0 {9 a0 _  v- E  昭帝刘弗陵无意发动战争,正好此时傅介子将出使大宛,便命傅介子先入楼兰,当面向楼兰王责问截杀汉使之事。/ P; N) u9 l/ [4 x1 v
  
! g9 J: }6 x5 G+ m; m" u* k  傅介子是一位勇士,他到了楼兰国之后,厉声向楼兰王质问为何协助匈奴人截杀汉使团。楼兰王心中大恐,知道这件事无法抵赖,便向傅介子谢罪,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 @4 R6 ^' k$ V6 j7 c% K: |  除了楼兰国之外,西域的龟兹国因为击杀汉帝国在轮台的屯田校尉赖丹(赖丹是扜弥国的太子,扜弥国原本臣属于龟兹国),傅介子也到龟兹国向龟兹国王问罪,龟兹国王不敢与汉帝国作对,也向傅介子谢罪。
& V" B9 \/ q9 v8 n3 e! j' b. `0 L* T  当傅介子从大宛返回时,途经龟兹国,发现了匈奴的使节团正从乌孙国返回,傅介子大喜,正是他表现勇气与果断力的时候了,他命令手下的兵吏拦截匈奴使团,把匈奴人杀得片甲不留。7 U6 ?) g. p% l7 ?3 o7 ~8 t! o8 p5 f
  3 h8 J  W  Z; k9 \4 P0 y% L
  傅介子回国后,便向大将军霍光建议:“楼兰与龟兹这两个国家,反反复复,如果不诛杀他们的国王,恐怕不足以惩戒其他西域的国家。请大将军准许我前往龟兹国,刺杀他们的国王,以示汉帝国的威严。”
- S( K3 {  n, o+ I$ b5 I5 ?6 y  霍光想了想,对傅介子说道:“龟兹国太远了,你先到楼兰国试试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0)
5 H2 O! e& z2 K% `, c  
- Q- L' W) [6 w9 v4 t  傅介子率领一队卫士出发了,还带了不少金币,扬言这些金币是要赏赐给与汉帝国友好的国家。到了楼兰国境内时,楼兰国王上次被傅介子厉声责备了一顿,心中十分不爽快,不愿意召见汉使团。9 t$ Z# S( \2 s. l- p: z
  傅介子就假装要离开楼兰国的样子,一路向西而去,快到楼兰国的西部边境时,傅介子故意把金币掏了出来,弄得叮当响,然后对楼兰国的翻译说:“我所携带的这些黄金与绵绣,可都是要赏赐给西域诸国的,你回去禀报国王,如果国王不愿意接受汉帝国的这些赏赐,那我可要离开楼兰,前往其他国家了。”
+ y1 u% X7 L3 O9 l9 G  O4 d7 a$ P  
- G6 \) e7 _4 Y5 B) P2 e1 q  翻译一听,即忙回去向楼兰王禀报,极力在国王面前说汉使的黄金是何等的多。
# [$ H* {' Y0 I; v) U  楼兰王一听,天下还有这等便宜的事啊!黄金珠宝,不要白不要!好,就去边境走一趟。看来金钱的魔力还是蛮大的,自古皆然。
/ [% c, Y- D. e, r. I  傅介子诱使楼兰王前来的目的达到了,他摆下酒席,盛情款待国王,并把金币摆放在案台上。楼兰王窃窃高兴,心中琢磨着饮过这席酒,这些金币可就是他的了。
7 @6 q, x' ~2 b2 _  W  大家都兴高采烈,喝得醉熏熏的。傅介子一看时机到了,就在楼兰王的耳边说:“皇帝有些话,要我私底下对大王讲。”
# [, U# [+ ?2 J- T3 R: j; F5 `. k  楼兰王一听,就摇摇晃晃地起身,跟着傅介子进了帐篷中。7 k/ J0 L0 W; Y. G) c/ u( M! x" y
  “皇帝说——”傅介子故意把声音压低,楼兰王忙把耳凑上前,就这会的功夫,从身后闪出两个彪形大汉,手持利刃,双刀齐下,插进楼兰王的后背,洞穿前胸,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声,楼兰王即刻断气。
; S! |; |0 `% A  n: v  }  " p  R3 R. j, J- e7 Y
  楼兰王的这声惨叫声,把外面喝得醉熏熏的楼兰官员给震醒了,大家心头一颤,酒意醒了八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这……这……出什么事了?
! y% ?% E% g8 c  就在此时,傅介子大步走出帐篷,把手一举,大家吓呆了,傅介子手上的,正是楼兰王的人头,席下一片惶恐惊叫声。9 `1 k$ P0 l  h0 I
  傅介子厉声道:“楼兰王勾结匈奴,截杀汉使,罪不容赦。我已奉天子之命,诛杀楼兰王,更立尉屠耆为国王。汉朝大军马上就抵达楼兰,各位不得轻举妄动,否则将导致灭国的下场。”
- `  v, D6 P. o8 Y% ^" p% H  楼兰官员们吓得是魂飞魄散,只得唯唯听命。
  H# e9 v2 @' z  亲汉派的尉屠耆顺利当上楼兰国王,这样,汉帝国重新控制楼兰,改楼兰国为鄯善。" K6 t; o0 {7 U$ y( ]
  傅介子捕杀楼兰王,威震西域,昭帝刘弗陵授予他“义阳侯”。) }/ o# u* @( ~& B8 r9 c$ `
  
" u& Y: ~* g" M  傅介子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位威震西域的使节。但傅介子本来想刺杀的目标,并不是楼兰王,而是龟兹王,但是这种偷袭的手段,可一不可再,所以他没有机会再得手了。
  R2 v" a; b2 @0 y$ x  龟兹国与汉帝国的矛盾,前文有提到,下文将详述。+ L% [/ X, Z" Y  }! h& i
  李广利二征大宛得胜后(前102年),在班师回国的途中,经过龟兹国。扜弥国当时臣服于龟兹,赖丹是扜弥国的太子,当时正在龟兹国充当人质。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李广利把赖丹带到了中国。4 ]. Q# u+ ?3 g( C7 l7 U. d: S, E
  赖丹在中国的表现很好,又是西域人,所以被武帝任为为轮台屯田校尉,赖丹任劳任怨,在屯田校尉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轮台就位于龟兹国的东边,汉帝国的屯田部队在这里开荒种田,引起了龟兹国人的不安。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1)1 c' H0 W: }" g9 {
  
! [+ {" _( A( Q  龟兹国王听从姑翼的建议,派人把赖丹杀了。因为害怕汉帝国的报复,龟兹国王上书皇帝,说他们杀死赖丹,纯粹是与赖丹有过节,并不针对汉帝国。, T# F' B2 a* u! \
  汉昭帝刘弗陵得知后非常生气,因为赖丹虽然是西域人,但却是中国正式任命的官员,所以派傅介子抵龟兹国(前77年),当面责问龟兹国王。只是此时汉帝国奉行休生养息的政策,暂时不想在西域大动兵戈。
4 K, y( G; }+ i+ C' q3 a2 S  5 k2 [6 G$ D, R5 R5 N! P# j7 y( V
  六年后(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常惠出使乌孙,率领乌孙军队大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2 V% s3 j% j, C9 X6 A' A0 `: L  大捷之后,常惠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龟兹国。
  @+ a, ~( H/ t( K1 j. P8 ?3 p  常惠上书宣帝刘询:“龟兹国曾经杀死汉帝国的屯田校尉赖丹,至今元凶尚未伏诛,请准许臣讨伐龟兹国。”
  u& P) k' g4 j( o+ P% x  可是刘询并不打算在西域大打出手,没有批准常惠的计划。此时,大将军霍光却秘密派人告知常惠,准许他便宜从事。霍光的意思是,汉帝国政府不会出兵,但你可以想方设法弄些军队,解决掉龟兹国。0 A* D7 j3 J2 i" u# R7 @# j; Q4 ^
  常惠心领神会。当时跟随常惠前往乌孙国的有五百名汉兵,靠这五百名汉军要解决龟兹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常惠这个人有魄力,有办法,他以汉帝国使节的身份,派出副使,调动七千名乌孙国的士兵,从北面发动对龟兹的进攻;调龟兹国东部的焉耆、危须、渠犁等国共计二万名士兵,从东面发动进攻;调龟兹国西部的姑墨、温宿等国的军队二万人,从西面发动进攻。
& Y* Q. Z7 N- V3 K! ~  这样,常惠竟然调集了四万七千五百人的庞大军队,从三面对龟兹国同时进攻。
& p9 W+ {; [+ M1 p2 R  " B" j# ~. ~! H+ R5 |
  龟兹国王大惊失色,原本他以为路途遥远,汉军根本不可能为了一个赖丹而出动大军西征。没想到他遇到常惠这样聪明的对手,将外交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夷制夷,是常惠的取胜法宝,这也成为汉帝国未来管理西域的主要手段。
2 v# k4 n" C; W7 v5 g: q  常惠的大军兵临城下,合围龟兹。常惠派人进入龟兹的都城中,向龟兹国王问罪。龟兹国王对汉使谢罪说:“这是先王被贵族姑翼所误导才发生的的悲剧,先王已经去世了,这个罪责不能由我来承担啊。”龟兹王也派一名使节前来见常惠。! C- B- M8 Y$ u$ h9 I5 A2 v2 b
  常惠想了想,说:“既然是这样,我也不追究龟兹王的过错了,把元凶姑翼绑了交给我处置,这样就饶了你们。”
2 {7 ~8 {! C- j' y+ v) Y  龟兹王不敢违抗,乖乖把姑翼交给了常惠,常惠下令将姑翼斩首,然后从龟兹国撤兵。
2 P7 y! o. x0 H; A, w/ m  ' g2 D1 u# P) {, e( v9 k
  凭着傅介子与常惠的非凡的才能,汉帝国以最微小的代价重新控制了楼兰国(改名为鄯善)与龟兹国。
+ G' `2 Y4 M5 ^  至此,汉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力不断增强,但是位于西域最东部、与匈奴交界的车师国,却反反复复,时降时叛,成为汉帝国控制西域必须拔除钉子。5 r7 _2 C+ Y) l: P
  车师国位于楼兰国的北面,与楼兰国一样,是进入西域的咽喉通道,这个重要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车师国必然成为汉、匈两国的争夺焦点。4 _4 S6 O, N* _/ Q! C6 l
  在此之前,汉帝国与车师已经有数次交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2)1 r- i' w5 a; _& R( k% T
  9 j- ~0 W  U& W+ M% y0 S- e
  第一次是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赵破奴击破楼兰、车师(事见前),但是不久之后,汉帝国与匈奴战争一再受挫,车师国又倒向匈奴。; u1 ~. J/ Q! s0 |
  武帝天汉二年(前98年),武帝刘彻派匈奴降王开陵侯成娩,率领楼兰国的军队,出击车师国。匈奴人力保车师国,匈奴右贤王亲自统领数万人前往救援,成娩的楼兰兵团不是匈奴军队的对手,第二次对车师的进攻以失败而告终。
: J) E& C: c5 t5 {, K  第三次争夺车师发生在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是年,汉军李广利、商丘成、马通三路出击匈奴,其中马通兵团的目标是天山。武帝担心车师国军队会协助匈奴人拦截马通兵团,便命令开陵侯成娩再度出击车师国,成娩率领楼兰、尉犁、危须等六国联军,攻入车师国。这次作战,因为匈奴人面对四万人马的马通兵团,不敢分兵解救车师,所以车师国陷入六国联军的包围之中,首都交河城被攻破,成娩俘虏了车师国王,车师国投降。此后车师国便归附汉帝国。
) q: b. x$ G6 h2 _3 V5 R$ W6 @  昭帝即位后,改变了武帝时代的扩张政策,这使匈奴有机可乘。匈奴凭借与车师国相邻的地缘优势,派出四千名骑兵,进驻车师国,面对强大的匈奴势力,车师国又一次投靠匈奴人。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军五路出击匈奴,同时常惠出使乌孙,遣乌孙军队五万人,向东进军,当乌孙军队进入车师国地界时,匈奴四千骑兵不敢恋战,落荒而逃。常惠进入车师国都城,车师国王表示归附汉室。这是第四次对车师的争夺。: w/ [, d! h; S  f/ [
  , [) Q2 S# V- C6 Y6 u
  车师国再度归附汉室,令匈奴单于大为震怒,匈奴虽然在本始三年的大会战中,伤亡惨重,但是仍然有控制车师国的力量。匈奴派出使节抵达车师国,要求车师国将太子军宿送到匈奴充当人质,以防止车师国脱离匈奴的控制。3 o5 U0 @7 g2 j  S& ~% X. I
  车师国夹在汉、匈两大强国中间,左右为难,送太子到匈奴充当人质吧,担心汉帝国的报复,不送吧,又怕匈奴人来捣乱。怎么办好?9 G  n7 b* m. W4 P' I
  车师太子军宿左思右想,最后干脆决定:逃!逃到哪呢?军宿的母亲是焉耆国的公主,焉耆国王是军宿的外祖父,就逃到焉耆国去躲躲吧。+ d4 q* z* F- M& y
  军宿逃跑之后,匈奴人还不甘心,就逼着车师国王另立太子,车师国王无奈,只好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乌贵立为太子。
5 `- ~9 P& Z2 |" E  r/ B% d  不久之后,车师国王去世,乌贵继承王位,与匈奴人和亲。这样,车师国重新成为匈奴的属国,协助匈奴骑兵截杀汉帝国前往乌孙国的使团。
6 c( v  i# O9 H9 ?! D- j  7 j! H6 W+ ~6 h' e. I
  汉帝国第五次争夺车师不可避免。! F4 W% F2 n& w* G
  郑吉脱颖而出,成为光芒四射的英雄。
% h# v8 L4 y7 m3 p  郑吉是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年轻时,郑吉报名参军成为汉军中一名普通的士兵,多次随军到西域屯垦,郑吉出身低微,但胸怀大志,才干非凡,坚强执着,他留心于西域事务,对西域的各国政治形势了如指掌,他的才华得到赏识,因而被汉宣帝提拔,官升为侍郎。
8 H+ @1 z: _7 a7 e) `! _4 }  就在匈奴重新控制车师国时,郑吉正与屯田校尉司马憙在渠犁国开荒屯田(地节三年,前67年)。消息传来时,郑吉马上意识到,车师国重新投入匈奴人怀抱中,对汉帝国在西域的事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必须乘匈奴人还立足未稳之际,端掉车师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133)
8 M( w8 W9 P0 o. i4 F3 O) F# w, x  * D1 W4 E% v6 @. [  }  m
  郑吉当机立断,征调渠犁等国一万多人的军队,与屯田守军一千五百人,共同出击车师国。郑吉的神速反应,让车师国还没反应过来时,联军已经兵临都城交河城下,车师军队出城迎战,结果大败,郑吉率军攻破交河城。! `. {. P; r, ~5 I% e3 V  `
  车师国王乌贵却在交河城被攻破之前,率领残部逃到了交河城北部的石城。郑吉没有逮住乌贵,在交河城驻扎几天后,军中的粮食短缺,供应不上,郑吉留下一部分部队驻守交河城,把其余军队拉回渠犁,补充粮食。$ I, L/ ?7 |8 r$ ^; |9 V
  8 u5 u9 g2 P. T
  秋收季节过后,郑吉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再次率兵抵达交河城。
4 F; Q: T+ L8 C: P# J$ `+ g5 F  车师王乌贵听说郑吉大军又杀回来了,赶紧向匈奴人求援。此时匈奴人刚刚度过恶梦般的大饥荒(发生于上一年,前68年),自顾不暇,哪里顾得上车师国呢?匈奴援兵迟迟没有动静。车师王乌贵心里害怕了。小小的车师国,肯定是抵挡不住郑吉的大军,匈奴不出手,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向郑吉投降。
  ?4 c& j6 w; N2 U! h1 ]5 ^3 @  乌贵想投降,可又怕郑吉不信任他,所以就想送给郑吉一个见面礼。当时在匈奴边境有一个小国,叫小蒲类国,是归属匈奴的,乌贵便率兵击破小蒲类国,杀死其国王,以此表示车师国跟匈奴一刀两断,向郑吉提出投降的请求。
5 F% O8 t1 t5 x+ A/ P  郑吉接受了车师国王乌贵的投降。! i+ r# f& j. U" S
  
/ j% P5 [) Q9 J  j  此时的匈奴才如梦初醒,失去车师,将失去整个西域,因为车师国是匈奴进入西域的最重要的通道。匈奴急急忙忙拼凑了一支军队,杀气腾腾地扑向车师国。
" P# B/ n/ w0 Z' Q' o/ q4 @  郑吉、司马憙引兵北进,迎战匈奴。( p, \" A0 _+ ~; f  g8 C, H
  匈奴骑兵见郑吉的军队以逸待劳,人数也不少,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两支军队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最后匈奴军队放弃了进攻,调转马头撤回国内了。/ s; k, W3 |9 W0 J3 x
  匈奴人走了之后,郑吉面临一个很难的局面:一万多名从他国征调来的军队,不可能长久驻扎在车师国,而自己手下的一千五百人,又有屯垦的任务,也不可能驻留在车师国,怎么办呢?
0 ~' s0 v1 E- c  最后,郑吉只留下了一支象征性的卫队,由一名军官与二十名士兵组成。9 K% Z! n5 R  ^% j, ~; d0 l9 }
  车师国王乌贵哭笑不得,叹道:“这二十人的卫队顶啥用啊?匈奴人一反击,我怕是要成为匈奴人的刀下之鬼了。”左想右想,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唉,这是什么国王啊。最后乌贵一咬牙,干脆,这个国王我也不当了。乌贵带了几名亲信,丢下王位不要了,逃到乌孙国寻求政治避难去了。+ H& e, K* q/ S, f6 Q3 H
  
* s7 a- F+ c: S) }  果然不出乌贵所料,郑吉一走,匈奴军队又回来了。
5 I, R2 S5 s1 t* o0 I  匈奴的骑兵又耀武扬威地进入车师,这时车师无国王了,匈奴人便把乌贵的弟弟兜莫立为国王。车师与匈奴毗邻,这使得汉帝国很难控制,只要汉帝国军队一撤离,匈奴人马上会卷土重来。  k0 T9 @3 D/ v1 v$ r# e
  兜莫坐在国王宝座上,也是如坐针毡,亲近匈奴人,必然要得罪汉帝国。唉,车师的王座是插满针的,坐上去可不好受。这个国王可不好当啊,怪不得前国王乌贵要一逃了之。想了许久后,新国王想了一招,举国迁移,向东迁到与匈奴的交界地附近,把原来的地盘空出来。* V# j$ F# a9 c* f
  如此一来,原先的车师国(交河城一带)便成了荒凉之城,只剩下一些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郑吉派遣三百名士兵入驻屯田。车师由此分裂为两个部分: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3 Z* H- z! h/ j3 h1 U1 d" z* C
  汉军屯田部队入驻车师故地,引起了匈奴人的不安。车师故地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汉军在此屯垦,对匈奴本土构成直接的威胁,因此匈奴不断地派出骑兵骚扰汉军的屯田部队。% x( r: @! `2 j
  此时的匈奴,在南线上已经无法与中国相抗衡了,但是西线上,凭借毗邻西域的地缘优势,匈奴人仍然有机会,匈奴左、右大将各率领一万名骑兵,驻扎在匈奴西部,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 F- J7 @" _5 f( j. M7 q* [  正当郑吉的屯田部队在车师与匈奴人相持之时,突然发生了莎车国反叛的事件,使得郑吉的部队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5 14:55 , Processed in 0.02678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